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imating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 a permafrost region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using heat tracing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TanGuang Gao Jie Liu +5 位作者 TingJun Zhang ShiChang Kang ChuanKun Liu ShuFa Wang Mika Sillanpaa YuLan Zh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20年第2期71-82,共12页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in permafrost regions is essential to study flood frequencies and river water quality, especially in the high latitude/altitude basins. The applicati...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in permafrost regions is essential to study flood frequencies and river water quality, especially in the high latitude/altitude basins.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tracing method,based on oscillating streambed temperature signals, is a promising geophysical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quantify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Analytical analysis based on a one-dimensional convective-conductive heat transport eq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fiber-optic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 method was applied on a streambed of a mountainous permafrost region in the Yeniugou Basin, located in the upper Heihe River o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ow connectivity existed between the stream and groundwater in permafrost regions.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creased with the thawing of the active layer.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heat tracing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study surface water-groundwater interaction over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in permafrost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water GROUNDWATER PERMAFROST heat tracing METHOD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Global heat transfer model and dynamic ray tracing algorithm for complex multiple turbine blades of Nibased superalloys in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process
2
作者 Wen Wang Jian-xin Zhou +3 位作者 Zhao Guo Ya-jun Yin Xu Shen Xiao-yuan Ji 《China Foundry》 SCIE 2019年第5期326-335,共10页
High-quality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during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relies on precise temperature gradient control, so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is critical. In this study, a 3D transient ... High-quality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during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relies on precise temperature gradient control, so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is critical. In this study, a 3D transient global heat transfer model of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by the Bridgman method based on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is developed. The radiation heat in this model is calculated by the discrete transfer method, and a modified method of external surface area for irregular geometric models is proposed to reduce the zigzag shape caused by finite difference grids. Considering the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between any surface elements of all materials in the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furnace, a dynamic ray tracing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entire process of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Then, 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respectively. Finally, based on the present model and method, the simulation program developed is applied to the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actual castings. 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and method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is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RAY tracing turbine BLADE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Modeling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Built-in Skin Effect Electric Tracing System
3
作者 Li Ding Jiasheng Zhang Hongchang Sun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18年第11期213-229,共17页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fluid flow in deep-water submarine pipelines,a safe and energy-saving built-in skin effect electric heat tracing technology was adopted as the thermal management strategy.The magnetic ...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fluid flow in deep-water submarine pipelines,a safe and energy-saving built-in skin effect electric heat tracing technology was adopted as the thermal management strategy.The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of built-in skin effect heating system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built-in skin effect heating system,so as to obtain the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of built-in skin effect electric heating system.Meanwhile,heating power is introduced as an intermediate variable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supply frequency and built-in skin effect heating temperature.Aiming at the skin effect electric heating system,an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method is proposed macroscopically based on Hammerstein model.Firstly,the parameters of Hammerstein model are identified and optimized using the auxiliary model and standar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Then,the ADRC controller of linear link is designed,and the required heating temperature is used to solve the intermediate variable heating power.Finally,inversion calculation is applied in the nonlinear link to solve the required power frequency,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fficient heating and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ontrol strategy through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T-IN ELECTRIC heat tracing system HAMMERSTEIN model ADRC temperature control.
下载PDF
微量元素对超大线能量EH36船板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美 张熹 +4 位作者 马青军 魏玉顺 韦晨 王泽军 贾云海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3,I0005,I0006,共9页
通过焊接热模拟研究了在超大线能量下焊接时Al元素、Mg元素和Ti元素含量对EH36高强船板钢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与SEM,EDS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Al元素、Mg元素和Ti元素含量与母材中氧化物类... 通过焊接热模拟研究了在超大线能量下焊接时Al元素、Mg元素和Ti元素含量对EH36高强船板钢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与SEM,EDS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Al元素、Mg元素和Ti元素含量与母材中氧化物类型、尺寸、数量及粗晶区相变的关系.结果表明,Al_(2)O_(3)无法诱导针状铁素体相变,当Al元素质量分数低于0.005%时,钢中可形成Mg元素、Ti元素或其复合氧化物,可促进粗晶区针状铁素体相变.Mg元素和Ti元素联合添加时,当Mg元素质量分数由0.0042%降低为0.0013%,氧化物类型由MgO转变为Mg_(2)TiO_(4),经统计20个视场内的氧化物数量由408个提高到503个,平均直径由1.37μm减小到1.10μm,显著提高了非均匀形核的比表面积,抑制了晶界铁素体的形成,使t8/5=300 s时粗晶区热模拟试样-20℃冲击吸收能量由43 J提升到127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船板 超大线能量 热影响区粗晶区
下载PDF
Theoretical Study of ECRH Heating Of HL-2A Tokamak Plasma
5
作者 SHI Yingtian SHI Bingren 《Southwestern Institute of Physics Annual Report》 2005年第1期137-139,共3页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heating (ECRH) is one of the main auxiliary heating schemes for the HL-2A tokamak. Routinely, the ohmic heating can provide a heating power about 300-450 kW in this device ( estimated f...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heating (ECRH) is one of the main auxiliary heating schemes for the HL-2A tokamak. Routinely, the ohmic heating can provide a heating power about 300-450 kW in this device ( estimated from that the total toroidal current is about 300 kA while the totoidal voltage is 1-1.5 V). The total power for the ECRH now is 1 MW and in future 2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cyclotron ordinary wave heating Wave trace Wave power deposit
下载PDF
海洋石油和LNG项目中电伴热施工的质量控制
6
作者 石振华 李子敏 +2 位作者 张新东 邢同超 马桂君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7期149-151,168,共4页
电伴热作为一种对管线、容器、仪表设备等进行工艺温度维持和防冻保温的解决方案,其具备发热均匀、安装方便、温度控制准确、易远程遥控、防护防爆性能优良等优点,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石油和LNG项目中。电伴热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 电伴热作为一种对管线、容器、仪表设备等进行工艺温度维持和防冻保温的解决方案,其具备发热均匀、安装方便、温度控制准确、易远程遥控、防护防爆性能优良等优点,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石油和LNG项目中。电伴热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项目投产后生产的连续性和安全性,且电伴热的施工与管线、机械、仪表、涂装、保温等众多工艺存在交叉影响,因此必须重视电伴热的施工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 LNG项目 电伴热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海底气液多相流混输管道电伴热的热能节省特性研究
7
作者 王凯 苑世宁 张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1-229,共9页
针对海底气液混输管道面临的结蜡、胶凝、摩阻过大等流动安全保障问题,提出了热能较为节省的电伴热方式。相对于常见的平台加热方式,基于海管系统总的热平衡原理,采用微积分方法推导出了电伴热相对热耗率的数学解析式,澄清了影响电伴热... 针对海底气液混输管道面临的结蜡、胶凝、摩阻过大等流动安全保障问题,提出了热能较为节省的电伴热方式。相对于常见的平台加热方式,基于海管系统总的热平衡原理,采用微积分方法推导出了电伴热相对热耗率的数学解析式,澄清了影响电伴热热能节省效果的主要因素,证明了电伴热与平台加热在加热能耗方面的优劣,并探明了总传热系数等关键因素对电伴热热能节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确保质量流量、保温措施及出口温度均相同的条件下,电伴热的热耗总是小于平台加热的热耗,具体的热能节省效果仅跟总传热系数、输送距离、管径、质量流速、液相质量分数5个关键因素有关。电伴热相对热耗率与总传热系数和输送距离近似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与管径和质量流速近似呈指数式正相关关系,与液相质量分数近似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采用电伴热方式时,由于不需要额外掺水确保管道的“最小安全输量”,在极低输量条件下的热能节省效果将更加显著。本研究成果可为海底气液多相流混输管道电伴热的热能节省特性认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含蜡原油 电伴热 多相流 流动保障 加热能耗
下载PDF
基于微量元素和热重分析指标车前草、穿心莲、鸡骨草多指标化学计量分析
8
作者 蓝群 刘薇 +2 位作者 李金健 宁爱玉 周利兵 《江西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选择3种清热解毒类中草药作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中草药的燃烧热、燃烧稳定性、脂肪、粗纤维、灰分、微量元素,从多指标方面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中草药品质评价。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燃烧热含量在21663.03~24106.97 J/g;燃烧稳定性排序为穿... 选择3种清热解毒类中草药作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中草药的燃烧热、燃烧稳定性、脂肪、粗纤维、灰分、微量元素,从多指标方面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中草药品质评价。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燃烧热含量在21663.03~24106.97 J/g;燃烧稳定性排序为穿心莲>鸡骨草>车前草;脂肪含量为0.83%~1.24%,自高到低为车前草>鸡骨草>穿心莲;灰分含量为5.23%~12.80%,自高到低为车前草>穿心莲>鸡骨草;粗纤维含量为14.98%~34.13%,自高到低为鸡骨草>穿心莲>车前草。燃烧热、燃烧性(中草药的燃烧稳定性)、脂肪含量、灰分、粗纤维、微量元素量等指标的顺序为鸡骨草>车前草>穿心莲。本研究建立对该3种清热解毒类中草药的多指标分析及评价体系,为清热解毒类中草药的质量评价和其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燃烧热 热重分析 微量元素 清热解毒
下载PDF
废硫酸再生装置导热盐管线开裂原因分析及修复方法
9
作者 田继平 高楠 敬大伟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3期82-87,共6页
熔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热传导系数,在废硫酸再生装置中用作高温热载体。某废硫酸再生装置熔盐系统运行期间,搭载熔盐介质的导热盐夹套管线多次发生泄漏,影响装置正常运行。对导热盐管线泄漏区域管道裂纹进行了理化检验检测,制... 熔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热传导系数,在废硫酸再生装置中用作高温热载体。某废硫酸再生装置熔盐系统运行期间,搭载熔盐介质的导热盐夹套管线多次发生泄漏,影响装置正常运行。对导热盐管线泄漏区域管道裂纹进行了理化检验检测,制定了以更换管道材质及改进伴热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修复方案。方案实施后效果良好,用相同方法完成了剩余导热盐管线的优化改进,有效保障了导热盐管线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 导热熔盐 开裂 修复 材质 伴热
下载PDF
半地下坐地式LNG储罐电伴热系统的设计
10
作者 秦丕伟 金剑 +1 位作者 高山 赵淼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2期109-116,共8页
相较于传统架高式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储罐,坐地式或半地下坐地式LNG储罐因采用低承台结构,本体的一部分会与周围土壤直接接触,且无空气流通空间,储罐内部的低温将通过储罐本体传导至罐外,影响储罐周围土壤温度;当... 相较于传统架高式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储罐,坐地式或半地下坐地式LNG储罐因采用低承台结构,本体的一部分会与周围土壤直接接触,且无空气流通空间,储罐内部的低温将通过储罐本体传导至罐外,影响储罐周围土壤温度;当土壤温度≤0℃时,土壤冻胀隆起,导致储罐受力不均。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LNG储罐保冷结构,研究了不同保冷材料的导热系数,计算出储罐不同位置处的漏热量,并根据计算结果选择电伴热系统设计方案,最后采用软件建模仿真分析,进一步验证电伴热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电伴热系统可消除低温对储罐周围土壤造成的影响,且能保证储罐本体温度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有效避免罐内LNG沸腾。研究成果可为半地下坐地式LNG储罐在进行电伴热系统设计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储罐 承台 加热系统 电伴热
下载PDF
基于微量元素和热重分析指标绞股兰、金钱草、金荞麦多指标计量分析
11
作者 马国足 蓝婷 +2 位作者 梁清丽 周利兵 李金健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94-99,共6页
选择来自广西金秀生产的绞股兰、金钱草、金荞麦3种清热解毒类中草药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燃烧热、燃烧稳定性、脂肪、粗纤维、灰分、微量元素,从多指标研究中草药品质。结果表明,绞股兰、金钱草、金荞麦3种中草药燃烧热含量在15493.55~241... 选择来自广西金秀生产的绞股兰、金钱草、金荞麦3种清热解毒类中草药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燃烧热、燃烧稳定性、脂肪、粗纤维、灰分、微量元素,从多指标研究中草药品质。结果表明,绞股兰、金钱草、金荞麦3种中草药燃烧热含量在15493.55~24188.85 J/g之间;燃烧稳定性排序为:绞股兰>金荞麦>金钱草;脂肪质量分数在0.12%~0.28%之间,大小顺序为:金钱草>金荞麦>绞股兰;灰分质量分数在7.85%~8.66%之间,大小顺序为:绞股兰>金钱草>金荞麦;粗纤维质量分数在21.85%~31.90%之间,大小顺序为:金钱草>绞股兰>金荞麦。燃烧热、燃烧性(燃烧稳定性)、脂肪含量、灰分、粗纤维和微量元素含量多指标的顺序为:绞股兰>金钱草>金荞麦。研究建立绞股兰、金钱草、金荞麦多指标分析及评价体系,为中草药质量评价和其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燃烧热 微量元素 热重分析
下载PDF
极地深层热水钻回水软管伴热功率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李小冰 李冰 +2 位作者 李亚洲 刘艺倬 张在兴 《钻探工程》 2024年第S01期51-60,共10页
极地深层热水钻通过高温高压热水融冰钻进,主要用于快速钻穿冰盖后向其中下放科学监测仪器或获取冰下环境样品。回水腔是深层热水钻重要的组成部分。钻进后的融水上返到回水腔后,通过潜水泵抽吸,经回水软管返回地表。由于极地冰层温度很... 极地深层热水钻通过高温高压热水融冰钻进,主要用于快速钻穿冰盖后向其中下放科学监测仪器或获取冰下环境样品。回水腔是深层热水钻重要的组成部分。钻进后的融水上返到回水腔后,通过潜水泵抽吸,经回水软管返回地表。由于极地冰层温度很低,加之深层热水钻回水软管较长,这导致回水软管内的融水在上返过程中存在被冻结的风险。因此,在回水软管内铺设具备电加热功能的伴热电缆,对避免回水软管内融水的冻结以及深层热水钻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没有对回水软管所需伴热功率的研究。为此,本文首先对回水软管可能面临的正常工况、停钻工况、干烧工况和解冻工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 6.0软件建立了4种工况下伴热功率的数值模拟方法,主要对回水软管伴热功能的运行功率、运行时间和安全功率上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给出了回水软管伴热功能在4种工况下的运行策略,为回水软管伴热电缆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下湖 热水钻 回水腔 回水软管 伴热功率 极地钻探
下载PDF
PT伴热技术在液硫管线中的应用探讨
13
作者 刘虎 胡友超 +1 位作者 李睿翾 张工厂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29-32,43,共5页
国内外硫磺回收装置液硫管线通常采用夹套管伴热,但由于夹套管制造周期长、施工难度大、使用中容易产生漏点,给用户带来了极大困扰。介绍了某公司研发的新型可拆卸夹套伴热技术,并通过液硫管道伴热试验、伴热理论计算、计算流体动力学... 国内外硫磺回收装置液硫管线通常采用夹套管伴热,但由于夹套管制造周期长、施工难度大、使用中容易产生漏点,给用户带来了极大困扰。介绍了某公司研发的新型可拆卸夹套伴热技术,并通过液硫管道伴热试验、伴热理论计算、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等形式,对该技术在液硫管线上的应用进行探讨。伴热试验表明,通过在液硫管道上布置适当的伴热管,可以使管道中的常温液硫快速达到130℃,满足液硫管道对伴热性能和冷态启动性能的要求。在伴热试验的基础上,伴热理论计算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进一步证明了该技术在大口径液硫管道上应用的可行性。与蒸汽夹套管伴热对比表明,该技术在满足液硫管道伴热需求的同时,其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优于夹套管伴热,可考虑作为液硫管线伴热的备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硫管道 可拆卸 夹套管伴热 PT伴热技术 散热损失 壁面热阻 温度分布
下载PDF
低温热综合利用及探讨
14
作者 王辉 王俊杰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10期99-104,共6页
某公司公共管廊管线伴热介质为低压蒸汽,消耗量约8t/h,如果将加热介质改为热水,将会大大降低低压蒸汽的消耗量,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该公司通过对公共管廊各伴热线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蒸汽管网末端压力低,蒸汽外排,而且疏水阀更... 某公司公共管廊管线伴热介质为低压蒸汽,消耗量约8t/h,如果将加热介质改为热水,将会大大降低低压蒸汽的消耗量,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该公司通过对公共管廊各伴热线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蒸汽管网末端压力低,蒸汽外排,而且疏水阀更换维修成本较高等情况。通过对各装置低温余热分析,计划采用120×10^(4)t/a催化裂化装置的热媒水余温给公共管廊各管线加热。从经济性和操作方面对两种改造方案进行对比,决定采用热媒水直接给工艺管线伴热的方案。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热媒水伴热和原低压蒸汽伴热的互补,新增伴热水上水及回水总管,并设置伴热水上水和回水分水缸,各伴热分支管线增设限流孔板控制流量,伴热线整体利旧。项目实施后,节约低压蒸汽消耗8.2t/h,伴热期按4个月计算,可节约2.36×10^(4)t/a低压蒸汽,降本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热改造 热媒水 数据标定
下载PDF
邻法苯酐装置的蒸汽伴热设计浅析
15
作者 罗辑 《化工设计》 CAS 2024年第3期47-50,2,共5页
苯酐的熔点较高,在生产过程中,一旦介质温度低于熔点,液相苯酐将在管道和设备内结晶,发生堵塞。由于粗苯酐中有杂质邻苯二甲酸的存在,所需伴热温度需达250℃,通常选用内管焊缝隐蔽型夹套管(全夹套)伴热。本文分别介绍了苯酐装置中管道... 苯酐的熔点较高,在生产过程中,一旦介质温度低于熔点,液相苯酐将在管道和设备内结晶,发生堵塞。由于粗苯酐中有杂质邻苯二甲酸的存在,所需伴热温度需达250℃,通常选用内管焊缝隐蔽型夹套管(全夹套)伴热。本文分别介绍了苯酐装置中管道、设备管口和膨胀节的夹套伴热和伴管伴热方式。其中,管道伴热部分着重介绍了普通管道夹套伴热的两种形式:半夹套和全夹套,以及管道试验压力的选取。设备部分介绍了3种常见的设备管口伴热形式:普通管口夹套伴热、PAD管口夹套伴热及PAD管口半管伴热。另外,还介绍了管道膨胀节的伴热方式。最后,针对苯酐装置蒸汽伴热用户较多的实际情况,比较了集成式蒸汽分配台和凝液回收站与传统形式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酐 夹套伴热 伴管伴热 集成伴热系统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红外成像系统热辐射评估模型
16
作者 龚震 王博翔 +2 位作者 白俊磊 周洁 赵长颖 《飞控与探测》 2024年第3期47-55,共9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红外窗口飞行时在气动加热作用下温度急剧上升,从而产生强烈的背景辐射,影响探测系统的成像质量。为了准确评估气动热效应对成像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和射线追踪方法结合的方式,分析了由于温度升高所产生...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红外窗口飞行时在气动加热作用下温度急剧上升,从而产生强烈的背景辐射,影响探测系统的成像质量。为了准确评估气动热效应对成像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和射线追踪方法结合的方式,分析了由于温度升高所产生的窗口辐射以及所造成的窗口透射能力的降低。据此还提出了一种提高成像信噪比的方法,使得成像信噪比在理想条件下平均提高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热效应 红外窗口 蒙特卡罗 射线追踪 热辐射评估
下载PDF
基于多种余热利用的供暖、管道伴热系统
17
作者 张斌 《氯碱工业》 CAS 2024年第6期25-26,共2页
为提高余热利用率,稳定冬季供暖温度,将氯化氢合成炉副产热水和副产蒸汽用于供暖、管道伴热系统,并改进了工艺,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 供暖 管道伴热 余热利用 热水 蒸汽
下载PDF
Lyocell纤维生产中高黏度溶液输送管道的伴热设计
18
作者 李东坡 王少平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79-82,共4页
以Lyocell纤维生产中溶液输送管道伴热系统为例,介绍了高黏度溶液输送管道伴热设计的技术要点和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在Lyocell纤维生产过程中,高黏度溶液输送管道采用热水夹套管循环伴热,经板式换热器调温,可保证物料在输送中的最佳特... 以Lyocell纤维生产中溶液输送管道伴热系统为例,介绍了高黏度溶液输送管道伴热设计的技术要点和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在Lyocell纤维生产过程中,高黏度溶液输送管道采用热水夹套管循环伴热,经板式换热器调温,可保证物料在输送中的最佳特性状态;溶液输送管道的设计包括设备内夹套管的设计和设备外保温供给管的设计;在夹套管的设计过程中,热媒流速应控制在0.5~1.0 m/s,并以此计算出相应的流量及压降;在保温供给管的设计过程中,热媒流速应控制在0.5~1.5 m/s,并以此计算出相应管道规格、流量及压降,以保证溶液的输送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纤维 高黏度溶液 溶液输送管道 伴热系统 设计
下载PDF
基于集肤电伴热的集输管道节能评价研究
19
作者 姜天雪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4期78-83,共6页
为实现集输管道热力消耗方面的节能挖潜,在热油管道温降理论计算基础上,根据集中加热和集肤电伴热两种原油加热输送方式的不同,探讨了不同因素对节能比的影响,研究了停输工况下集肤电伴热的加热效果趋势,掌握运行能耗、维温效果等多项... 为实现集输管道热力消耗方面的节能挖潜,在热油管道温降理论计算基础上,根据集中加热和集肤电伴热两种原油加热输送方式的不同,探讨了不同因素对节能比的影响,研究了停输工况下集肤电伴热的加热效果趋势,掌握运行能耗、维温效果等多项技术参数。结果表明,理论上集肤电伴热恒优于集中加热方式;节能比与总传热系数、管径、管道长度呈线性负相关,与质量流量、原油比热容呈指数正相关,在一定条件下集肤电伴热的节能效果显著;现场管道中的电伴热停止工作后,38 h后温度才突破设定的下限温度,每年可节约热能15543.55 kW,相当于关停13台1160 kW的管式加热炉,可年减少碳排量10.215 t 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肤电伴热 集中加热 节能比 总传热系数 质量流量
下载PDF
关于压力容器外伴管固定结构的优化设计与其制造工艺的改良
20
作者 李佳全 韦钦忠 +2 位作者 李才华 孙奎峰 张韦涵 《化肥设计》 CAS 2024年第4期51-53,共3页
介绍了压力容器外部伴热的外伴管固定结构优化设计,并通过对其加工制造工艺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制造工艺流程,探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的可能性,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改进措施和新的应用策略。实践验证了这些优化方法在提高工作效率... 介绍了压力容器外部伴热的外伴管固定结构优化设计,并通过对其加工制造工艺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制造工艺流程,探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的可能性,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改进措施和新的应用策略。实践验证了这些优化方法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加工精度、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外伴管固定 管卡结构 工艺冲突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