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动静脉吻合及扩张头静脉对细小血管内瘘成熟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彭卫平 杨文早 +2 位作者 欧阳奋竞 朱建强 罗红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动静脉吻合及扩张头静脉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细小血管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2年4月连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43例前臂细小血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 目的探讨改良动静脉吻合及扩张头静脉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细小血管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2年4月连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43例前臂细小血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2),观察组采用改良动静脉吻合及扩张头静脉的手术方法建立内瘘,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内瘘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使用内瘘时头静脉直径、桡动脉流速、内瘘血流量、首次使用内瘘时间,以及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内瘘成熟率、术后1个月及1年的通畅率。结果观察组的头静脉直径大于对照组,桡动脉流速、内瘘流量高于对照组,首次使用内瘘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内瘘手术成功率、成熟率、术后1个月及1年通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动静脉吻合及扩张头静脉的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前臂细小血管内瘘手术成功率、成熟率和通畅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改良动静脉吻合 细小血管 头静脉直径 内瘘血流量 内瘘成熟
下载PDF
混合痔手术治疗概况 被引量:4
2
作者 邸明 王荣 《河南中医》 2023年第4期643-648,共6页
临床治疗混合痔的手术法分为传统中医手术法和微创手术法。传统中医手术方法包括枯痔钉法、中药注射法、中医结扎法、外剥内扎术等;微创手术法包括痔上黏膜环切术、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 临床治疗混合痔的手术法分为传统中医手术法和微创手术法。传统中医手术方法包括枯痔钉法、中药注射法、中医结扎法、外剥内扎术等;微创手术法包括痔上黏膜环切术、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等。目前,每种术式都存在一些问题:传统术式疗效突出,术后不易复发,但其对机体损伤较大,操作范围为神经丰富的齿线附近,增加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但术中配合中药注射法可有效缓解术后出血、疼痛等不良反应;西医微创疗法较传统术式痛苦小,恢复快,患者接受度高,但仍存在远期易复发和操作不规范导致的手术安全性等问题。因此,临床应该熟悉各种术式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规范操作,同时应根据病情轻重、患者自身的身体条件以及本人的意愿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将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今后,应详细研究肛肠的解剖结构和痔疮的发病机理,不断探索手术术式,寻求既能根治混合痔,又能减轻患者痛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枯痔钉法 中药注射法 中医结扎法 外剥内扎术 痔上黏膜环切术 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下载PDF
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与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涛 张震 +8 位作者 柴荣耀 王教瑜 毛雪琴 邱海萍 杜新法 姜华 王立安 王艳丽 孙国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2,共6页
鉴定了从浙江省各地采集的60株水稻纹枯病菌株的菌丝融合群归属情况。该60个菌株均与AG-1融合群的3个亚群AG-1-ⅠA、AG-1-ⅠB、AG-1-ⅠC的标准菌株融合,当属AG-1融合群。其中,有58株均与标准菌株AG-BⅠ融合,所有菌株与其他标准菌株均无... 鉴定了从浙江省各地采集的60株水稻纹枯病菌株的菌丝融合群归属情况。该60个菌株均与AG-1融合群的3个亚群AG-1-ⅠA、AG-1-ⅠB、AG-1-ⅠC的标准菌株融合,当属AG-1融合群。其中,有58株均与标准菌株AG-BⅠ融合,所有菌株与其他标准菌株均无融合现象。通过离体接种对菌株致病力进行鉴定,发现各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显著。致病力最强的TTZF-1与其中52个菌株差异极为显著。进一步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显示,系统发育树的结果与融合群鉴定的结果一致,与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转录间隔区 系统发育 致病力
下载PDF
骨骼化游离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嵘 张林 +3 位作者 姚名辉 李梁刚 肖苍松 高长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总结骨骼化游离乳内动脉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近中期结果及初步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采用骨骼化游离技术获取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1... 目的总结骨骼化游离乳内动脉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近中期结果及初步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采用骨骼化游离技术获取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10例,年龄61.8±7.7岁。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主要合并症、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早期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常规随访,记录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56例患者共获取乳内动脉59支,其中左乳内动脉55支,右乳内动脉4支,3例患者取双侧乳内动脉,取动脉时间为55.5±13.0min。根据获取顺序将全组患者分为组1(前29例)和组2(后27例),两组均成功获取乳内动脉,两组桥血流量(30.4±14.4ml/min vs 30.3±16.0ml/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6),但组1取动脉时间(60.7±14.4min)明显长于组2(50.0±8.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6例患者远端吻合口数为2.96±0.89个,无30d死亡、围术期心肌梗死、再次开胸止血及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个月,无心肌梗死及再次再血管化,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死于急性肺动脉栓塞。结论骨骼化游离乳内动脉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近中期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化乳内动脉 胸廓内动脉-冠状动脉吻合术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改良端侧吻合结合机械及液压扩张法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冯锡光 陈俊柱 +1 位作者 张敏 肖翠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29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尿毒症晚期需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改良端侧吻合结合机械和液压扩张法的动静脉内瘘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高效、安全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2月本院要做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晚期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1月-2015... 目的:探讨尿毒症晚期需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改良端侧吻合结合机械和液压扩张法的动静脉内瘘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高效、安全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2月本院要做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晚期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1月-2015年6月40例患者采用传统端侧吻合内瘘术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7年2月30例采用改良端侧吻合结合机械及液压扩张法动静脉内瘘术为观察组,以术后3个月为观察期,比较两组吻合管径、头静脉血流量、手术优良率、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吻合管径、头静脉血流量、手术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内瘘管血栓、手肿胀、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仅吻合口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晚期血液透析患者改良端侧吻合结合机械及液压扩张法动静脉内瘘术,具有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临床特点,同时能够改善静脉条件较差患者的静脉管径,加强内瘘的血流量,保证透析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端侧吻合 机械 液压扩张法 动静脉内瘘术
下载PDF
1例永久性三叉动脉显微解剖与文献复习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喜安 钟世镇 +3 位作者 漆松涛 黄胜平 戴学军 王兴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 :报道 1例偶然发现的右侧永久性三叉动脉形态、特点 ,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利用显微解剖对此例永久性三叉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与后循环连接关系、以及相关动脉解剖特点等进行了研究。结果 :此例永久性三叉动脉与脑膜... 目的 :报道 1例偶然发现的右侧永久性三叉动脉形态、特点 ,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利用显微解剖对此例永久性三叉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与后循环连接关系、以及相关动脉解剖特点等进行了研究。结果 :此例永久性三叉动脉与脑膜垂体干共干起源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于展神经外侧进入后颅窝 ,分支与基底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吻合 ,其终末支之一延续为同侧的小脑下后动脉 ,此动脉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 ,分支分布于脑干和小脑。结论 :永久性三叉动脉与后循环关系复杂 ,广泛参与正常脑组织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三叉动脉 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吻合 海绵窦 三叉神经 展神经
下载PDF
血管纵向缩缝联合显微血管吻合术重建颈内静脉 被引量:1
7
作者 任振虎 范腾飞 +4 位作者 吴汉江 王铠 谭宏宇 龚朝建 刘金兵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口腔癌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累及双侧颈内静脉时血管的处理新方式。方法采用显微血管吻合术和血管纵向缩缝术相结合的方法重建颈内静脉。当晚期口腔癌患者的双侧颈内静脉均与周围可疑癌转移的淋巴结粘连紧密时,可以节段性切... 目的探讨晚期口腔癌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累及双侧颈内静脉时血管的处理新方式。方法采用显微血管吻合术和血管纵向缩缝术相结合的方法重建颈内静脉。当晚期口腔癌患者的双侧颈内静脉均与周围可疑癌转移的淋巴结粘连紧密时,可以节段性切除颈内静脉,采用颈外静脉重建颈内静脉,或仅切除部分颈内静脉血管壁;同时对颈内静脉的近心端和远心端纵向缩缝,使静脉管径均匀变化。选择5例接受双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手术治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该方法重建颈内静脉,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5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因静脉回流不畅导致的面部水肿、咽喉部水肿、脑水肿、颅内高压等严重并发症,未出现颈内静脉栓塞。术后随访5-19个月,采用多普勒或CT血管造影等检查颈内静脉的通畅情况,均未发现栓塞。5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60%(3/5)。结论血管纵向缩缝联合显微血管吻合术是一种有效的处理颈部转移淋巴结累及双侧颈内静脉时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纵向缩缝 显微外科 显微血管吻合 颈内静脉 颈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经肛内括约肌切除术联合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小珍 左志贵 李海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4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超低位肿瘤患者经肛内括约肌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联合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4例无肛门外括约肌受侵的超低位直肠肿瘤患者实施经肛ISR联合经腹TME,术前... 目的探讨超低位肿瘤患者经肛内括约肌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联合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4例无肛门外括约肌受侵的超低位直肠肿瘤患者实施经肛ISR联合经腹TME,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肠道准备,术后保持肛门清洁、调节饮食、指导坐浴和缩肛、提肛训练。结果 3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手术标本近、远切缘均无肿瘤细胞浸润;术后并发腹部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裂开2例,直肠阴道瘘2例;术后患者肛门功能自我评价:满意27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1例。结论围术期全面细致的护理及系统的缩肛、提肛训练,是经肛ISR联合经腹TME成功和改善术后排便功能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括约肌切除术:直肠肿瘤 手工结肠肛管吻合 护理
下载PDF
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在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静 李玉芳 +2 位作者 赵青 李彦丽 田娟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在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临床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100例,按手术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应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在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临床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100例,按手术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应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治疗,B组应用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观察2组围术期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随诊及新生儿情况。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总输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A组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波动范围超过术前基准值±15%、±20%、±30%频率小于B组(P<0.05)。A组子宫切除率、术后感染率低于B组,恶露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且经超声测量宫颈长度长于B组(P<0.05)。2组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是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一种有效的精密手术方法,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器官功能并减少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 髂内动脉结扎术 血流动力学 APGAR评分
下载PDF
国际磁外科进展--基于第四届国际磁外科大会会议报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艳 王善佩 +3 位作者 严小鹏 王浩华 马锋 吕毅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2期1-5,14,共6页
学术会议是研究者展示成果的知识平台,也是对本学科发展动态做出回应与前瞻观点发布场所。会议报告的分析,对学科未来发展趋向具有预判和指导意义。本文以第四届国际磁外科大会的报告为研究内容,以磁外科体系为框架,对磁外科研究进展进... 学术会议是研究者展示成果的知识平台,也是对本学科发展动态做出回应与前瞻观点发布场所。会议报告的分析,对学科未来发展趋向具有预判和指导意义。本文以第四届国际磁外科大会的报告为研究内容,以磁外科体系为框架,对磁外科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稳态磁场在调节血流、改善骨代谢、抑制肿瘤生长、调节血糖水平等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晶界扩散为代表的重稀土减量化技术、晶界重构技术、纳米晶热压/热变形技术、多主相技术等显著促进了钕铁硼磁体产业的发展。根据临床病例数及临床试验开展情况,磁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可分为临床广泛应用、临床个案报道和临床前探索,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进一步的拓展有赖于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开展以及产业化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磁外科大会 磁外科 磁吻合 磁锚定 稳态磁场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术中血管吻合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凡 郭东阳 +2 位作者 王涛 崔建强 陈昭颉 《成都军区医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2,4,共3页
目的 总结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中血管吻合困难的原因,评价针对不同原因所采取的对策。方法 查询手术记录并统计血管吻合困难的原因、术者采取的对策及手术成功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血管吻合困难常见原因为血管硬化和细小、... 目的 总结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中血管吻合困难的原因,评价针对不同原因所采取的对策。方法 查询手术记录并统计血管吻合困难的原因、术者采取的对策及手术成功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血管吻合困难常见原因为血管硬化和细小、静脉回流不畅、血管管径相差太大及血管相距较远,针对前二种原因,本组分别采三种不同的对策,导致了不同的成功率,针对后二种原因本组采取的对策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 血管吻合困难的原因最常见为血管腔径过小,采取对点等距切开血管断端后行钛轮钉吻合,成功率较高;对于静脉回流不畅采取无损伤针头伸入血管,以肝素盐水冲洗后再行吻合,成功率较高;针对血管管径相差太大可通过切断血管时调整斜面大小或行端侧吻合;血管相距太远可选择对应血管或采取移植血管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手术 血管吻合 血液透析 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经左胸食管胃颈内器械吻合在胸段食管癌切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忠义 黄坚 《中外医疗》 2013年第9期3-4,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经左胸食管胃颈内器械吻合在胸段食管癌切除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该院2007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胸段食管癌切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经左胸食管胃颈部吻合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丝线进行手... 目的分析研究经左胸食管胃颈内器械吻合在胸段食管癌切除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该院2007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胸段食管癌切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经左胸食管胃颈部吻合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丝线进行手工吻合,实验组患者采用器械吻合,对比观察两组情况。结果器械组患者手术时间短,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短,手术后住院时间短,患者进食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器械组患者手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胸食管胃颈内器械吻合对胸段食管癌切除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颈内吻合 器械吻合 胸段食管癌切除
下载PDF
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中胸内吻合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晓琪 张海峰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4期609-612,共4页
目的研究胸内吻合方法在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以及胸内吻合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食管癌治疗的患者97例,其中颈部吻合组82例,胸内吻合组15例。比较2种吻合方式下吻合口瘘的发生及其手术相关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 目的研究胸内吻合方法在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以及胸内吻合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食管癌治疗的患者97例,其中颈部吻合组82例,胸内吻合组15例。比较2种吻合方式下吻合口瘘的发生及其手术相关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失血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内吻合方法可显著降低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概率,发生吻合口瘘的概率与颈部比较,吻合组显著降低(3.22%vs.20.55%,P=0.015)。结论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胸内吻合能显著降低吻口瘘发生率,并且胸内吻合也没有对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的数量、手术失血情况等术中临床状况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三野淋巴结清扫术 胸内吻合 颈部吻合
下载PDF
7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姑息性手术近期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志安 王文强 王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10期1317-1318,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二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经胆囊床穿刺支架空肠内引流术手术时间短,胃、肠道功能恢复快(P<0.01),副作用小(P<0.05),退黄效...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二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经胆囊床穿刺支架空肠内引流术手术时间短,胃、肠道功能恢复快(P<0.01),副作用小(P<0.05),退黄效果相仿。结论对一般情况较差、肿瘤靠近肝门部且分离胆总管、肝总管或左、右肝管困难者或手术耐受差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选择经胆囊床穿刺支架空肠内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ROUX-Y吻合 穿刺 支架空肠内引流
下载PDF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与外切内扎术治疗Ⅱ、Ⅲ期混合痔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贺俊 吴奂镒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9期132-135,共4页
目的: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与外切内扎术治疗Ⅱ、Ⅲ期混合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Ⅱ、Ⅲ期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TST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切内扎术治疗,比较... 目的: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与外切内扎术治疗Ⅱ、Ⅲ期混合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Ⅱ、Ⅲ期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TST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切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最大收缩压(MSP)、肛管静息压(ARP)]水平、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MSP、ARP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1.35±0.52)分,低于对照组的(2.09±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6/100),低于对照组的17.00%(1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治疗Ⅱ、Ⅲ期混合痔患者可提高肛肠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外切内扎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Ⅱ、Ⅲ期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 外切内扎术 肛肠动力学 并发症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下双桥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前降支弥漫性病变
16
作者 李大连 张永 +4 位作者 郭建中 程智广 李莹莹 崔永超 杨峰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评价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双桥”技术在冠状动脉前降支弥漫性病变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对36例前降支弥漫性病变患者在心脏不停跳下采用“双桥”技术治疗,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46~78(63.... 目的:评价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双桥”技术在冠状动脉前降支弥漫性病变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对36例前降支弥漫性病变患者在心脏不停跳下采用“双桥”技术治疗,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46~78(63.8±7.3)岁;双支病变3例,三支病变33例,其中合并左主干病变8例;术前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EuroSCORE)评分为2~7(5.2±1.4)分;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2.8%~65.0%(49.4±12.2)%。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住院死亡。其中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狭窄近端搭桥26例,桡动脉和大隐静脉与前降支狭窄近端搭桥分别为3例和7例;大隐静脉与前降支狭窄远端搭桥20例,桡动脉与前降支狭窄远端搭桥16例。平均搭桥3~5(3.2±0.6)支。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16(11.3±2.9) h、9~22(16.5±4.2) h和5~9(6.9±1.4) d。平均随访0.5~4.8(2.8±1.4)年,所有患者均存活,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前降支“双桥”技术可以安全用于冠状动脉前降支弥漫性长病变患者的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前降支 不停跳冠脉搭桥 序贯吻合 乳内动脉 大隐静脉
下载PDF
嵌合式端侧吻合方法在内瘘中的数值模拟分析
17
作者 刘军乐 何成 +4 位作者 刘欢 王攀霞 王莉贞 付大鹏 张福先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1年第10期838-842,共5页
目的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比较嵌合式和传统式两种端侧吻合方法在内瘘中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建立两种端侧吻合方法的内瘘模型,赋予适当的边界条件,分别生成两种模型的流体速度、压力、涡量云图以及流线图;沿吻合口管腔中心线计算压力、... 目的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比较嵌合式和传统式两种端侧吻合方法在内瘘中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建立两种端侧吻合方法的内瘘模型,赋予适当的边界条件,分别生成两种模型的流体速度、压力、涡量云图以及流线图;沿吻合口管腔中心线计算压力、速度及涡量的数值,并相应显示在XY曲线图中。结果两个模型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嵌合式吻合口在云图中的压力和速度的变化梯度均小于传统式吻合口,涡量的面积也小于后者;流线图中嵌合式吻合口附近的流线也更平整,紊乱的更少。在XY曲线图中清晰地显示了嵌合式吻合口的压力和速度变化梯度以及涡量强度均优于传统式吻合口。结论嵌合式吻合口的几何形态对血流动力影响更小,有助于保持内瘘的通畅。使用嵌合式端侧吻合是一项更符合几何造型的内瘘手术吻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侧吻合 动静脉内瘘 数值模拟分析
下载PDF
胆肠序贯式外内引流术应用于合并肝硬化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刘学青 王丽丽 +5 位作者 冯峰 秦建章 邢中强 段佳悦 徐晓云 刘建华 《腹部外科》 2021年第6期453-458,共6页
目的探讨胆肠序贯式外内引流术应用于肝硬化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行LPD病人的临床资料,术... 目的探讨胆肠序贯式外内引流术应用于肝硬化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行LPD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行胆肠序贯式外内引流术的肝硬化病人9例(A组),行传统胆肠吻合术的肝硬化病人12例(B组),无肝硬化术前行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的传统胆肠吻合术病人53例(C组)。分析A组和B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胆道引流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人住院时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管炎(cholangitis follow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CFPD)等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Clavein-DindoⅢ级及以上并发症);观察A、B两组肝功能的变化趋势并分析A、C两组胆汁培养动态结果来评估胆肠序贯式外内引流术的有效性。结果A组和B组术前和术中资料各观察指标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术后发生CFPD 0例,胃排空延迟1例;B组病人发生CFPD 3例,B级胰瘘1例。A组随访时间为6.5~21.4个月,B组随访时间为4.5~20.8个月,C组随访时间为3.5~22.5个月,三组病人均无因胆肠吻合口狭窄行二次手术者。A、B两组病人术前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A组病人的肝功能变化趋势优于B组;C组病人术后胆汁细菌阳性率增高,术后第7天细菌阳性率降至术前水平,A组术后7 d内胆汁培养均阴性。结论在合并肝硬化LPD中采用胆肠序贯式外内引流术,术后早期隔离胆道和肠道系统,杜绝肠内容物反流造成CFPD,在围手术期有效保护肝硬化病人肝功能的同时,未增加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此项技术的作用可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管炎 肝功能不全 胆肠序贯式外内引流术
下载PDF
内痔吻合器痔环切术与传统切除术疗效对比观察
19
作者 陈敏辉 麦观保 李全荣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3期1954-1955,共2页
目的对比吻合器痔环切术(PPH)与传统切除术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内痔患者随机平均分成PPH治疗组与传统切除术治疗组,并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指标... 目的对比吻合器痔环切术(PPH)与传统切除术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内痔患者随机平均分成PPH治疗组与传统切除术治疗组,并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PPH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术后康复速度均优于传统切除术治疗组,且无复发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PH治疗内痔,效果优于传统切除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术 外科 痔/外科学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内痔
下载PDF
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蔡震川 李培贵 +6 位作者 宋春燕 张万军 吉果 何强 张洪福 曾学丰 周豪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4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在临床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四川省广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4例,其中行常规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者37例(对照组),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者37例(高位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在临床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四川省广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4例,其中行常规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者37例(对照组),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者37例(高位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造瘘成功率、术后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成熟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高位组一次性造瘘成功率、内瘘血流量、kt/V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熟时间短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血液透析中采用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较常规动静脉造瘘具有更高的造瘘成功率、尿素清除效果及内瘘血流量,并且造瘘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够显著提高血液透析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血管吻合 血液透析 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