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Laval nozzle throat size on supersonic molecular beam injec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Xinkui He Xianfu Feng +3 位作者 Mingmin Zhong Fujun Gou Shuiquan Deng Yong Zhao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In this stud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has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val nozzle throat sizes on supersonic molecular beam. The simulations indicate the Mach numbers of the molecular s... In this stud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has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val nozzle throat sizes on supersonic molecular beam. The simulations indicate the Mach numbers of the molecular stream peak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long the center axis of the beam, which correspond to local minimums of the molecular densiti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hroat diameter, the first peak of the Mach number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hile that of the molecular number density increases gradually. Moreover, both first peaks shift progressively away from the throat. At the last part, we discuss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our FEA approach to solve some crucial problems met in modern transpor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r fusion Molecular beam injection Mach number Laval nozzle throat size
下载PDF
Pore throat structure heterogeneity and its effect on gas-phase seepage capacity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A case study from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Ordos Basin 被引量:1
2
作者 Yu-Bin Yang Wen-Lian Xiao +8 位作者 Ling-Li Zheng Qi-Hong Lei Chao-Zhong Qin You-An He Shuai-Shuai Liu Min Li Yong-Ming Li Jin-Zhou Zhao Meng Che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SCD 2023年第5期2892-2907,共16页
The microscopic heterogeneity of pore-throat structures in tight sandstone is a crucial parameter for understanding the transport mechanism of fluid flow.In this work,we firstly developed the new procedure to characte... The microscopic heterogeneity of pore-throat structures in tight sandstone is a crucial parameter for understanding the transport mechanism of fluid flow.In this work,we firstly developed the new procedure to characterize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PSD)and throat size distribution(TSD)by combining th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cast thin section(CTS),and constant-rate mercury injection(CRMI)tests,and used the permeability estimated model to verify the full-scale PSD and TSD.Then,we respectively analyzed the fractal feature of the pore and throat,and characterized the heterogeneity of pores and throats.Finally,we elaborated the effect of the pore and throat heterogeneity on the gas-phase seepage capacity base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mple capillary tube model and gas-flooding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PSD and TSD of the tight sandstone sample ranged from 0.01 to 10 mm and from 0.1 to 57 mm,respectively,mainly contributed by the micropores and mesopores.Meanwhile,the permeability estimated by the PSD and TSD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permeability,and relative error was lower than 8%.(2)The PSD and TSD exhibited multifractal characteristics,and singularity strength range,Δα,could be used as the indicator for characteriz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pore and throat.Furthermore,the throat of the sample showed stronger heterogeneity than that the pore.(3)The throa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fluid transport in the tight sandstone,and the effect of the throat heterogeneity on the gas-phase seepage capacity was different under the lower and higher injection pressure.The macropores and micropores maybe respectively become the preferential migration pathways at the lower and higher injection pressure.In the end,the identification plate was established in our paper,and could be describ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oat heterogeneity,injection pressure,permeability and flow path of the gas phase in the tight sandst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sandstone Pore size distribution(PSD) throat size distribution(TSD) Pore and throat heterogeneity Gas-phase flow capacit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Constant-rate mercury injection(CRMI)
下载PDF
An Algorithm to Determine the Truncated Weibull Parameters for Distribution of Throats and Pores in Random Network Models
3
作者 Fei Shi Junda Wu +2 位作者 Tao Chang Cangjun Sun Xiaozhang Wu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2年第10期46-53,共8页
In random network models, sizes for pores and throats are distributed according to a truncated Weibull distribution. As a result, parameters defining the shape of the distribution are critical for the characteristic o... In random network models, sizes for pores and throats are distributed according to a truncated Weibull distribution. As a result, parameters defining the shape of the distribution are critical for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In this paper, an algorithm to distribute pores and throats in random network was established to more representatively describe the topology of porous media. First, relations between Weibull parameter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dimensionless throat sizes were studied and a series of standard curves were obtained. Then, by analyzing the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 of the core sampl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histogram of throat sizes was obtained. All the sizes were transformed to dimensionless numbers ranged from 0 to 1. Curves of the core were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curves, and truncated Weibull parameters c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an inverse algorithm. Finally, aspect ratio and average length of throats were adjusted to simultaneously fit the porosity and the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s and the whole network was established. The predicted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cores, indicating the validity of the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dom Network Models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 Average Dimensionless throat sizes Truncated Weibul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致密砂岩孔隙演化及其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储层为例
4
作者 钟红利 陈礼华 +1 位作者 张凤奇 梁咏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5-1156,共12页
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强,含油饱和度变化大。为了探究致密砂岩储层成岩过程中孔喉大小分布的变化及其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测... 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强,含油饱和度变化大。为了探究致密砂岩储层成岩过程中孔喉大小分布的变化及其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测试手段,定量计算了成岩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孔喉参数的统计模型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主要成藏期孔喉大小分布模型,利用积分方法计算出了主要成藏期的可动流体饱和度。甘泉地区长6—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在早成岩期—中成岩期受到强烈的压实作用,平均压实减孔率为81.85%,胶结作用进一步使孔隙度平均降低11.00%左右,溶蚀作用虽然增加了孔隙空间,但增幅较小,平均为4.38%;主要成藏期开始(128 Ma)和结束(111 Ma)对应的平均古孔隙度分别为13.82%和8.68%,大于最小流动孔喉半径(0.1μm)的孔喉体积占比低,可动流体饱和度为35.05%~93.27%。主要成藏期孔喉半径及可动流体饱和度偏低是含油饱和度低的原因之一。受储层自生黏土矿物对岩石润湿性的影响,现今含油饱和度值并未急剧降低。成藏时期孔喉大小分布模型计算油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为研究类似地区油气储层孔喉大小演化及其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度演化 孔喉大小分布 含油饱和度 长6—长8段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砂岩夹层储层分级评价及展布特征——以松辽盆地长岭凹陷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一段为例
5
作者 肖佃师 郭雪燚 +5 位作者 王猛 邢济麟 王民 汪睿 郑乐华 关小蝶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4-726,740,共14页
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一段夹层型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其夹层品质对含油性及产能影响大。然而,夹层物性呈现较强的非均质性,急需对夹层储层进行表征与描述,建立一套适合夹层储层的分级方案。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核磁共... 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一段夹层型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其夹层品质对含油性及产能影响大。然而,夹层物性呈现较强的非均质性,急需对夹层储层进行表征与描述,建立一套适合夹层储层的分级方案。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对储层进行表征,基于压汞分形理论,建立适用于砂岩夹层的储层物性分级标准,结合测井资料对储层物性参数进行预测,进而刻画夹层优质储层平面展布。研究表明:根据源岩成熟度的差异,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青一段可分为低熟区(R_(o)<1.0%,R_(o)为镜质体反射率)和中高熟源岩区(R_(o)>1.0%),夹层物性随烃源岩成熟度增大而变差。根据储层物性差异特征,分区块建立了夹层物性分级标准,将砂岩夹层分为Ⅰ—Ⅲ类和无效储层;由Ⅰ类储层到无效储层的大孔含量和中孔含量依次变少,储集空间由粒间孔、粒间溶蚀孔过渡至粒内溶蚀孔和晶间孔;压汞形态由弱平台型、缓直线型过渡至上凸状,储层含油性逐渐变差。优质夹层“甜点”主要沿着河口坝主体、水下分流河道等沉积微相分布,厚度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减薄。研究成果为该区青山口组一段夹层型页岩油“甜点”优选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口组一段 砂岩夹层 储层表征 储层分级 孔喉大小分区
下载PDF
燃烧室结构对高强化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柴帅 张翠平 +1 位作者 陈琛 孙彦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62,66,共5页
燃烧室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燃烧过程,从而影响其动力性、经济性。缩口直径是缩口型燃烧室的主要结构参数,在一台高强化柴油机上,对四种不同缩口直径的燃烧室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减小燃烧室缩口直径有助于增强缸内湍动能... 燃烧室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燃烧过程,从而影响其动力性、经济性。缩口直径是缩口型燃烧室的主要结构参数,在一台高强化柴油机上,对四种不同缩口直径的燃烧室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减小燃烧室缩口直径有助于增强缸内湍动能,促进油气混合,改善燃烧过程,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缩口直径减小后的燃烧室的指示功率均高于原机,其中G1燃烧室的指示功率提升最多,为1.81%。但缩口直径并非越小越好,缩口直径过小不利于燃烧中后期湍流的保持,影响混合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化柴油机 缩口尺寸 燃烧过程 数值模拟 燃烧室 AVL-Fire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藏长期水驱高渗透通道形成机理研究
7
作者 山金城 付校飞 +3 位作者 李翔 王涛 徐国瑞 金楷方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1期85-90,共6页
A油田疏松砂岩油藏由于长期水驱而呈现出高渗透通道发育的特征,而孔喉的大小和结构影响着堵剂的选择,因此,了解这些通道发育的特征对油田控水稳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油田提供的天然砂岩岩心设计了长期水驱实验,研究了在流体剪切应... A油田疏松砂岩油藏由于长期水驱而呈现出高渗透通道发育的特征,而孔喉的大小和结构影响着堵剂的选择,因此,了解这些通道发育的特征对油田控水稳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油田提供的天然砂岩岩心设计了长期水驱实验,研究了在流体剪切应力长期作用下储层物性和孔喉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长期水驱过程中,黏土矿物很容易发生运移,使得较小的孔喉逐渐消失,较大的孔喉进一步扩大,孔喉体积比变小,储层润湿性更多转变为水湿,进而导致油藏微观非均质性增强,储层物性改变,最终,注入水低效循环日趋严重,形成了高渗透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透通道 储层物性 黏土矿物 尺寸分布 孔喉微观结构
下载PDF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油藏储层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姜晓磊 王荣健 +2 位作者 卢祥国 邓庆军 肖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9-273,共5页
本文针对矿场实际需求,从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Dh)测试和聚合物溶液岩心渗流特性实验入手,进行了聚合物溶液与大庆萨中开发区一二三类储层间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溶剂水矿化度减小和剪切强度降低,溶液中聚合... 本文针对矿场实际需求,从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Dh)测试和聚合物溶液岩心渗流特性实验入手,进行了聚合物溶液与大庆萨中开发区一二三类储层间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溶剂水矿化度减小和剪切强度降低,溶液中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Dh)增大,与之相匹配岩心孔喉尺寸增大。在聚合物溶液注入岩心过程中,若注入压力能够趋于稳定,表明该溶液中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Dh)与岩心孔喉尺寸间是匹配的。在考虑储层各小层厚度和非均质性条件下,与一类油层相适应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应为2500×104以上,与二类油层相适应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900×104~2500×104,与三类油层相适应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400×104~800×104。聚合物与油藏储层适应性受储层各小层厚度及其渗透率分布、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溶剂水矿化度和剪切强度等因素的影响,但'孔喉半径中值/分子线团尺寸Dh'范围在7~1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线团尺寸 储层特征 渗透率分布 孔喉尺寸 匹配关系
下载PDF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评价孔隙结构对低渗透砂岩储层质量影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作维 黄思静 +2 位作者 王冬焕 马永坤 李小宁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5,共5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低渗透砂岩储层实际数据为例,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孔隙结构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孔隙度=18.578-2.897×排驱压力-0.376×结构系数(r=0....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低渗透砂岩储层实际数据为例,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孔隙结构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孔隙度=18.578-2.897×排驱压力-0.376×结构系数(r=0.739),反映了排驱压力、结构系数是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的主要孔隙结构因素;ln(渗透率)=10.781+9.614×变异系数-0.341×结构系数-1.007×孔喉均值(φ)(r=0.973),反映了变异系数、结构系数、孔喉均值(φ)是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率的最主要孔隙结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逐步回归 孔隙度模型 渗透率模型 孔隙结构 低渗透砂岩 储层质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长2油层组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对储层质量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作维 黄思静 +2 位作者 李小宁 齐世超 郎咸国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8-441,共4页
微观孔隙结构是低渗透砂岩储层质量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铸体薄片、常规物性及高压压汞等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与最大孔喉半径、中值孔喉半径、分选系数、变异系数间具正相关关系,与... 微观孔隙结构是低渗透砂岩储层质量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铸体薄片、常规物性及高压压汞等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与最大孔喉半径、中值孔喉半径、分选系数、变异系数间具正相关关系,与孔喉半径均值(φ)、结构系数间具负相关关系,与非汞饱和孔喉体积、歪度间无明显相关关系。这些孔隙结构参数可简化为3个相对独立主因子:①有效半径因子;②无效半径因子;③弯曲度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孔隙结构 低渗透砂岩 储层质量 长2油层组
下载PDF
基于氮吸附和压汞数据确定致密储层孔径分布——以松辽盆地大安油田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云峰 臧起彪 +3 位作者 孙博 姜美玲 王朦朦 闫明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3-361,共9页
为实现对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整体分析,以松辽盆地大安油田扶余油层的致密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先验概率比值合并的数学方法,将氮吸附和压汞法观察到的不同尺度的孔喉分布参数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从整体上对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分... 为实现对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整体分析,以松辽盆地大安油田扶余油层的致密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先验概率比值合并的数学方法,将氮吸附和压汞法观察到的不同尺度的孔喉分布参数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从整体上对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分布特征的准确把握,为客观合理进行致密储层综合研究与评价打下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先验概率比值合并的数学方法,可有效地将氮吸附法和压汞法观察到的孔径范围进行整合;氮吸附法仅能测得小于63 nm的孔喉,压汞法仅能测得大于6.3 nm的孔喉.根据整合分析结果,由样品的整体孔喉分布特征可知,S87号样品的孔喉主要分布在25~400 nm,S105号样品的孔喉主要分布在10~400 nm;致密砂岩中,储层孔隙度相同时,渗透率越大,其大孔喉的含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评价 氮吸附法 压汞法 先验概率 致密储层 有效整合 孔径分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超低渗储层油气成藏启动压力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潇文 陈世加 +3 位作者 姚宜同 路俊刚 黄囿霖 王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5-934,共10页
近10年来,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低渗透—致密油已成为目前勘探的热点,在我国具有可观的前景。而对于低渗透油气成藏启动压力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难点,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完善直接关系到低渗透乃至致密油气... 近10年来,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低渗透—致密油已成为目前勘探的热点,在我国具有可观的前景。而对于低渗透油气成藏启动压力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难点,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完善直接关系到低渗透乃至致密油气成藏的理论研究及勘探。本文首先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岩心为基础进行覆压孔隙度、渗透率实验研究,分析储层物性随覆压的变化关系;其次,结合喉道半径与孔、渗的关系,研究喉道半径随有效应力的变化关系,并探讨不同成藏机制的致密油藏的启动压力;最后详细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致密油藏的成藏启动压力及成藏下限。结果表明:超低渗储层的孔、渗与有效应力间存在较好的乘幂关系,拟合函数的系数与地表的物性值相关性较好;喉道半径与孔、渗的相关性较好,与孔隙度呈指数关系,与渗透率呈乘幂关系;对于先致密后成藏类型油气藏来说,以渗透率建立的启动压力计算方法可靠,而先成藏后致密或边成藏边致密类型油气藏,启动压力计算方法还有待深入研究。华池—合水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油藏成藏时储层渗透率为0.00473×10^-3μm^2-0.52832×10^-3μm^2,平均0.01380×10^-3μm^2;孔隙度为1.458%-10.851%,平均7.224%;储层的平均喉道半径为0.0033-0.3769μm。该区属先致密后成藏,成藏的实际启动压力为0.0788-13.0022 MPa,平均2.1025 MPa。长7源岩的最大埋深为3000 m,原油的充注压力为6.06 MPa,油藏条件下充注的喉道半径下限为8.576×10^-3μm,渗透率下限为0.00486×10^-3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三叠统延长组 超低渗储层 覆压孔渗 覆压喉道变化 成藏启动压力
下载PDF
陇东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转转 高永利 高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3,5,共5页
对11块不同渗透率级别的致密油岩心进行了恒速压汞测试,定量对比分析了孔喉特征参数的差异程度,明确了制约储层品质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不同渗透率级别样品微观孔喉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喉道参数上,样品渗透率越小,小喉道所占比例越高... 对11块不同渗透率级别的致密油岩心进行了恒速压汞测试,定量对比分析了孔喉特征参数的差异程度,明确了制约储层品质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不同渗透率级别样品微观孔喉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喉道参数上,样品渗透率越小,小喉道所占比例越高,对渗透率起主要贡献的喉道所占比例越少,孔喉比差异增大;主流喉道半径与渗透率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渗透率较小时,主流喉道的较小波动会引起渗透率的明显变化;孔隙、喉道和总进汞量主要受渗透率影响,喉道进汞量受渗透率的影响更大。致密油储层物性(尤其是渗透率)受喉道参数(尤其是主流喉道)的控制,喉道半径大小制约致密油储层品质,影响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微观孔喉结构 主流喉道 长7储层 陇东地区
下载PDF
安棚深层系致密砂岩孔隙结构与渗透性关系的核磁共振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峥君 李爱芬 +3 位作者 周永强 韩文成 黎明 苏剑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48-55,共8页
安棚深层系砂岩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发育微纳米级孔喉,储层物性规律性差,流体渗流特征复杂,储层定位和评价难度大。对目标层系砂岩进行饱和水核磁共振测量,并将T_2谱与其压汞曲线对比分析,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T_2弛豫时间与孔... 安棚深层系砂岩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发育微纳米级孔喉,储层物性规律性差,流体渗流特征复杂,储层定位和评价难度大。对目标层系砂岩进行饱和水核磁共振测量,并将T_2谱与其压汞曲线对比分析,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T_2弛豫时间与孔喉半径的转换参数,求得目标层系的岩心核磁孔喉分布及核磁孔喉参数,并结合核磁T_2分布与分形理论,计算了核磁孔喉分形维数,分析了各孔喉参数与渗透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目标层系的孔喉分布呈双峰特征,相比压汞孔喉分布,核磁共振测量能获取更全面的孔喉信息;渗透率大于1×10^(-3)μm^2时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0.1~10μm的范围内,渗透率小于1×10^(-3)μm^2时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0.001~0.1μm的范围内;核磁T_2分布在一定的T_2区间内表现出分形特征;分形维数、核磁主流喉道半径、平均孔喉半径及中值半径均与储层的渗透率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核磁共振 高压压汞 孔喉分布 渗透率 分形维数
下载PDF
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34
15
作者 董长银 张琪 +1 位作者 孙炜 王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1,共5页
砾石充填防砂已经成为目前主要的防砂工艺,主要包括管内砾石充填、高压一次充填、涂敷砂人工井壁等防砂方法。砾石尺寸、携砂比、泵注排量等参数的设计是影响此类防砂工艺成败和防砂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砾石层孔喉结构计算机模拟,以孔... 砾石充填防砂已经成为目前主要的防砂工艺,主要包括管内砾石充填、高压一次充填、涂敷砂人工井壁等防砂方法。砾石尺寸、携砂比、泵注排量等参数的设计是影响此类防砂工艺成败和防砂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砾石层孔喉结构计算机模拟,以孔喉结构分布曲线与地层砂粒径分布曲线接近且略小的砾石作为最佳挡砂砾石,研究出一套新的砾石充填井砾石尺寸优选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携砂比、泵注排量、机械筛管尺寸的设计方法。对涩北某气井进行了高压砾石充填设计,施工后防砂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充填 砾石尺寸 孔喉模拟 临界排量 携砂比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干法毛管压力试验新技术及其在判别储层水饱和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向阳 单钰铭 赵冠军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4年第2期84-91,共8页
根据毛细管压力理论研制的YB-1型岩石水饱和度仪,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中测定储集岩石的含水饱和度,测定误差小于5%,该方法为不受取心条件、样品大小、物性和岩性限制快速的新方法。
关键词 油气储层 干法毛管压力 水饱和度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1280
17
作者 邹才能 董大忠 +5 位作者 王社教 李建忠 李新景 王玉满 李登华 程克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1-653,共13页
以四川盆地为重点,介绍中国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大类型页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与储集层特征、含气量与远景资源量。中国海相页岩是一套高有机质丰度(TOC为1.0%-5.5%)、高—过成熟(Ro值为2.0%-5.0%)、富含页岩气(含气量1... 以四川盆地为重点,介绍中国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大类型页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与储集层特征、含气量与远景资源量。中国海相页岩是一套高有机质丰度(TOC为1.0%-5.5%)、高—过成熟(Ro值为2.0%-5.0%)、富含页岩气(含气量1.17-6.02 m^3/t)、以陆棚相为主的沉积,主要分布在华南扬子地区古生界、华北地台古生界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陆过渡相煤系炭质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为2.6%~5.4%)、成熟度适中(Ro值为1.1%~2.5%);中新生界陆相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为0.5%~22.0%)、低熟—成熟(Ro值为0.6%~1.5%)。在对四川盆地下古生界页岩储集层研究中首次发现,寒武系和志留系海相页岩发育大量与北美地区相似的微米—纳米级孔隙。综合评价认为四川盆地发育的多套页岩气层系是勘探开发的现实领域,四川盆地中南部威远—长宁等地区的寒武系和志留系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核心区与层系,其特点是:热演化程度较高(Ro值为2.0%~4.0%)、孔隙度较高(3.0%~4.8%),含气量较高(2.82~3.28 m^3/t)、脆性矿物含量较高(40%~80%)、埋深适中(1 500~4 500 m),有利于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页岩气 纳米级孔喉 页岩油 致密油 源岩油气
下载PDF
车西洼陷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万涛 蒋有录 +2 位作者 林会喜 彭传圣 毕彩芹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7-541,共5页
根据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车西洼陷沙四上亚段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探讨了影响低渗透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4.3%,平均渗透率为... 根据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车西洼陷沙四上亚段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探讨了影响低渗透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4.3%,平均渗透率为13.2×10-3μm2,以低渗透砂岩储层为特征,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为主,储层孔喉半径一般小于6μm。当孔喉半径小于0.24μm,渗透率小于0.4×10-3μm2,排替压力大于1 MPa时,储层含油气性变差。影响沙四上亚段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孔喉半径、沉积物颗粒大小、溶蚀孔隙和微裂缝的发育情况,以及泥质质量分数和碳酸盐岩质量分数。孔喉半径大的储层沉积物颗粒相对较粗,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溶蚀孔隙主要发育在2 000~2 600 m和3 000~3 700 m,溶蚀孔隙的发育能有效改善储层物性。微裂缝主要发育在断裂带附近,可提高储层渗透率5.4~220.1倍。泥质质量分数和碳酸盐岩质量分数的增加使孔隙度减少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储层 孔喉半径 沉积物颗粒大小 溶蚀孔隙 微裂缝 车西洼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尤富 凌建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5-28,共4页
方法 在分析正态分布法、指数分布法、X2 (n)分布法及矩法确定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适用性基础上 ,研究了用矩法确定的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以及孔隙结构复合特征参数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目的 探讨确定... 方法 在分析正态分布法、指数分布法、X2 (n)分布法及矩法确定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适用性基础上 ,研究了用矩法确定的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以及孔隙结构复合特征参数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目的 探讨确定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有效方法 ,提高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结果 正态分布法、指数分布法及X2 (n)分布法不能确定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 ;可以用矩法确定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 ,其复合特征参数与水驱油效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 由矩法确定的孔隙结构复合特征参数能有效地综合描述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的复杂性 ,还可以预测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孔隙结构 渗透率 储集层 低渗透油田 岩石
下载PDF
致密油藏孔喉分布特征对渗吸驱油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付勇 杨坤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62,共8页
自发渗吸是致密油藏中一种重要开发机理,构建准确的渗吸驱油数学模型对明确致密油藏渗吸驱油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毛管束模型,考虑束缚水和残余油饱和度,利用二维高斯分布函数拟合从高压压汞测量得到的致密砂岩孔喉分布,构建岩心尺度... 自发渗吸是致密油藏中一种重要开发机理,构建准确的渗吸驱油数学模型对明确致密油藏渗吸驱油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毛管束模型,考虑束缚水和残余油饱和度,利用二维高斯分布函数拟合从高压压汞测量得到的致密砂岩孔喉分布,构建岩心尺度致密砂岩基质渗吸驱油数学模型,并通过致密砂岩渗吸实验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开展渗吸规律影响因素分析,明确孔喉分布、润湿角、界面张力等因素对渗吸驱油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致密砂岩微纳米孔喉分布在半对数图中呈二维高斯分布特征;在自发渗吸初期,渗吸驱油速率主要取决于大孔分布特征,岩心渗透率越高,渗吸驱油速率越大;在自发渗吸中后期,渗吸驱油速率主要受纳米孔喉分布影响;渗吸驱油速率随润湿角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大、原油黏度降低而增大。明确致密储层孔喉分布特征能够准确预测致密油藏渗吸驱油速率,对致密油藏开采制度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渗吸 孔喉分布 数学模型 二维高斯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