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Development in Thrombin Receptor Antagonist as Novel Antithrombotic Agent 被引量:6
1
作者 Huan Cui Weiqiang Tan +1 位作者 Jianshuo Shi Yan Xia 《Ope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12年第4期112-118,共7页
Significant progress was achieved in the search of a thrombin receptor antagonist as a novel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since the thrombin receptor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1, PAR-1) was cloned 20 years ago. Previou... Significant progress was achieved in the search of a thrombin receptor antagonist as a novel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since the thrombin receptor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1, PAR-1) was cloned 20 years ago. Previous works have shown that it is possible to develop potent thrombin receptor antagonists to compete effectively with the receptor’s internal “tethered” ligand to block platelet activation. Vorapaxar (SCH 530348) from Schering-Plough (now Merck) and atopaxar (E5555) from Eisai have been advanced to human clinical trials. Recently, the pivotal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results for vorapaxar were published.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se results plus the phase II results from atopaxar. Several newly described thrombin receptor antagonists from the literature will also be discussed. The phase III results from vorapaxar demonstrated that a thrombin receptor antagonist can achieve efficacy in addition to current standard- of-care in treating atherothrombotic patients, especially those with previous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However, the increased moderate and severe bleeding, especially intracranial bleeding, point to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thrombin receptor antagonists. Future thrombin receptor antagonists that can improve on the efficacy and bleeding profile of current ones should have a promising place in meeting the unmet medical need in treating atherothrombotic patients using current standard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ombin receptor antagonist PAR-1 antagonist VORAPAXAR ANTITHROMBOTIC Review
下载PDF
Vorapaxar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evious myocardial infarction: Findings from the thrombin receptor antagonist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atherothrombotic ischemic events-TIMI 50 trial 被引量:3
2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5年第1期63-63,共1页
Background Vorapaxar reduces cardiovascular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or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MI while increasing bleedi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DM) are at high risk of recurrent t... Background Vorapaxar reduces cardiovascular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or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MI while increasing bleedi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DM) are at high risk of recurrent thrombotic events despite standard therapy and may derive particular benefit from antithrombotic therapies. The Thrombin Receptor Antagonist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Atherothrombotic Ischemic Events-TIMI 50 trial wa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vorapaxar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theroscle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I DM Findings from the thrombin receptor antagonist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atherothrombotic ischemic events-TIMI 50 trial Vorapaxar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evious myocardial infarction
原文传递
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莹 冯明声 姚其正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5期9-12,共4页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已造成严重威胁,因而开发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抗血栓、抗血小板及抗凝血药已成当务之急。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标准组合。但两药合用导致的出血发生率增加、以及日益受到关注的阿司匹...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已造成严重威胁,因而开发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抗血栓、抗血小板及抗凝血药已成当务之急。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标准组合。但两药合用导致的出血发生率增加、以及日益受到关注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等问题,使得现有抗血小板治疗难以满足临床需要。本文从ADP受体抑制剂、凝血酶受体抑制剂、5-羟色胺受体抑制剂这四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新的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ADP受体抑制剂 凝血酶受体抑制剂 5-羟色胺受体抑制剂
下载PDF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杨颖 蒋金法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4年第4期263-266,共4页
心脑血管血栓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而抗血小板治疗则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标准组合,但两药合用导致的出血发生率增加、以及日益受到关注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使得现有抗血小板... 心脑血管血栓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而抗血小板治疗则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标准组合,但两药合用导致的出血发生率增加、以及日益受到关注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使得现有抗血小板治疗难以满足临床需要。文中就现有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及一些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ADP受体拮抗剂 凝血酶受体抑制剂 5-羟色胺受体抑制剂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拮抗剂在抗血小板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杉杉 朱雄 《药学研究》 CAS 2019年第9期543-549,共7页
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是G蛋白偶联受体的家族成员之一。研究发现蛋白酶激活受体可经凝血酶激活诱导血小板的聚集,参与血栓形成过程。人类血小板主要表达蛋白酶激活受体-1和蛋白酶激活受体-4两种受体,因此... 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是G蛋白偶联受体的家族成员之一。研究发现蛋白酶激活受体可经凝血酶激活诱导血小板的聚集,参与血栓形成过程。人类血小板主要表达蛋白酶激活受体-1和蛋白酶激活受体-4两种受体,因此蛋白酶激活受体-1和蛋白酶激活受体-4可作为抗血小板药物的新靶点。本文介绍了凝血酶诱导蛋白酶激活受体-1、蛋白酶激活受体-4活化的作用机制,并对近年来蛋白酶激活受体-1和蛋白酶激活受体-4小分子拮抗剂的结构、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激活受体 凝血酶 抗血小板药物 蛋白酶激活受体-1 蛋白酶激活受体-4 拮抗剂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1在凝血酶诱导大鼠脑损伤及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飞飞 柳夫义 +1 位作者 王林 胡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290,共8页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的激活在凝血酶所致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以及与神经细胞再生的关系。方法: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海马注射生理盐水(NS)、凝血酶以及3种蛋白酶激活受体的特异性激动剂,注射1 d、3 d、7 d后,用HE染...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的激活在凝血酶所致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以及与神经细胞再生的关系。方法: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海马注射生理盐水(NS)、凝血酶以及3种蛋白酶激活受体的特异性激动剂,注射1 d、3 d、7 d后,用HE染色检测海马面积变化,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形态,用Flouro-Jade C染色检测神经元变性,微管相关蛋白(DCX)标记检测神经细胞再生。结果:与NS组比较,注射凝血酶和蛋白酶激活受体-1激动剂后1~3 d出现海马面积显著增大(P<0.05),7 d出现海马面积明显缩小;注射后1~7 d GFAP阳性细胞、Flouro-Jade C阳性细胞增多(P<0.05);注射后3~7 d DCX阳性细胞增多(P<0.05)。而注射蛋白酶激活受体-3激动剂和蛋白酶激活受体-4激动剂均未见上述变化。结论:蛋白酶激活受体-1激活可能参与凝血酶所致的急性期脑损伤以及后期的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病理学 凝血酶 药理学 受体 蛋白酶激活 拮抗剂和抑制剂 神经再生 药物作用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凝血酶受体拮抗剂——Vorapaxa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晓安 陈亚丽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7年第4期464-468,共5页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升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现有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影响花生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升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现有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阿司匹林)、增高环磷酸腺苷水平的药物(贝前列素、西洛他唑等)、腺苷二磷酸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等)和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埃替非班、阿昔单抗等),使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但仍有一部分人群在接受现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而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为了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同时降低出血风险,对抗血小板药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小板蛋白酶激活受体-1拮抗剂——Vorapaxar,理论上被认为不干扰正常血小板保护性的凝血途径,被期待成为不增加出血风险但具备良好的降低血管事件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现就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回顾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受体拮抗剂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凝血酶受体拮抗剂在抗血栓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史建硕 谭伟强 +2 位作者 崔欢 冯玉真 夏岩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29-137,共9页
20世纪90年代初克隆和发现的凝血酶受体(PAR-1)为研制抗血栓药物提供了一个新靶点,引起学术界和制药业的广泛关注。由于凝血酶受体的特殊活化机制,其自身相连的活化氮端与活化中心近在咫尺,只有结合力很高的小分子化合物才能有效地拮抗... 20世纪90年代初克隆和发现的凝血酶受体(PAR-1)为研制抗血栓药物提供了一个新靶点,引起学术界和制药业的广泛关注。由于凝血酶受体的特殊活化机制,其自身相连的活化氮端与活化中心近在咫尺,只有结合力很高的小分子化合物才能有效地拮抗凝血酶受体。因此,多年来,只有少数化合物被发现具有较好的凝血酶受体拮抗活性,其中vorapaxar和atopaxar进入了临床试验。vorapaxar在Ⅲ期临床试验发现有显著疗效,但也有出血不良反应,尤其不适用于有中风史的患者。最近,vorapaxar与PAR-1结合的晶体结构已经发表。这些结果为设计和研制新一代凝血酶受体拮抗剂指出了优化的方向,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结构信息。本文从药物化学角度综述近年来凝血酶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和现状,重点描述vorapaxar、atopaxar以及相关化合物和最新发表的PAR-1拮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 凝血酶受体 PAR-1 拮抗剂
原文传递
应用于抗血栓治疗的新凝血酶受体抑制剂SCH-530348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琴 王宇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151-1154,共4页
喜巴辛衍生物SCH-530348是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的抑制剂,PAR-1是人血小板凝血酶最主要的一种受体。SCH-530348是第一种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不影响凝血酶对胶原酶原活化能力的化合物。文中综述了SCH-530348的临床前和Ⅰ~... 喜巴辛衍生物SCH-530348是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的抑制剂,PAR-1是人血小板凝血酶最主要的一种受体。SCH-530348是第一种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不影响凝血酶对胶原酶原活化能力的化合物。文中综述了SCH-530348的临床前和Ⅰ~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这些研究表明SCH-530348具有降低缺血性事件发生风险的几率,同时不会明显增加机体出血的风险,临床上可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和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530348 蛋白酶激活受体1 凝血酶受体抑制剂 抗血栓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