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性胸腔积液PAI、YKL⁃40和APTT水平改变及其临床价值
1
作者 王兴昌 孙丽琴 +4 位作者 李正国 席彩霞 杨婷 杨尚雪 王彬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1期2190-2193,共4页
目的研究结核性胸腔积液(TPE)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壳多糖酶3样蛋白1(YKL⁃40)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改变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128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研究结核性胸腔积液(TPE)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壳多糖酶3样蛋白1(YKL⁃40)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改变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128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分为TPE组(n=42)、恶性胸腔积液(MPE)组(n=48)、细菌性胸腔积液(BPE)组(n=38)。检测血浆PAI、YKL⁃40和APTT及胸水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分析PAI、YKL⁃40、APTT与ADA、LDH的相关性以及PAI、YKL⁃40和APTT对TPE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血浆PAI、YKL⁃40的比较,TPE组>MPE组>B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92、9.382,P<0.05);三组血浆APTT水平的比较,TPE组<MPE组<B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85,P<0.05);TPE组患者血浆PAI、YKL⁃40、APTT水平与胸水ADA水平呈正相关(r=0.324、0.409,P<0.05),与胸水LDH水平呈负相关(r=-0.384、-0.342,P<0.05);血浆APTT水平与胸水ADA水平呈负相关(r=-0.375,P<0.05),与胸水LDH水平呈正相关(r=0.412,P<0.05);PAI、YKL⁃40和APTT诊断TPE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789、0.724、0.627,联合诊断TPE的ROC曲线AUC为0.859,联合诊断的AUC高于单独诊断(Z=5.492、6.029、7.114,P<0.05)。结论TPE患者血浆PAI及YKL⁃40水平增加、APTT水平降低,三项指标对TPE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腔积液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TT、FIB、D-D用于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深静脉栓塞风险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吴继宏 欧阳国林 +2 位作者 陈涛 邵微刚 容向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1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用于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二次创伤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 目的分析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用于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二次创伤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41例与非DVT组59例。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T、FIB和D-D对术后DVT的预测价值。结果DVT组TT低于非DVT组,FIB、D-D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身麻醉[OR(95%CI)=2.194(1.626~2.960)]、术中输血[OR(95%CI)=2.458(1.780~3.394)]、FIB[OR(95%CI)=1.483(1.244~1.768)]和D-D[OR(95%CI)=2.026(1.610~2.549)]是二次创伤骨折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T[OR(95%CI)=0.868(0.774~0.973)]是术后DVT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TT、FIB、D-D联合预测术后DVT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14,灵敏度为0.927,特异度为0.878。结论TT、FIB和D-D是二次创伤骨折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三项联合可作为术后DVT发生的灵敏度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二次创伤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TT和APTT联合应用指导成人ECMO支持患者肝素抗凝管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沈建国 马丽英 +2 位作者 陈云 刘志昱 张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评估在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期间,通过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联合检测来综合判断肝素浓度及体内抗凝效果,为ECMO治疗患者提供恰当的抗凝管理。方法选取26例静脉-动脉ECMO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凝... 目的评估在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期间,通过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联合检测来综合判断肝素浓度及体内抗凝效果,为ECMO治疗患者提供恰当的抗凝管理。方法选取26例静脉-动脉ECMO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凝血相关指标:活化凝血时间(ACT)、TT、APTT、抗Xa因子,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T与抗Xa因子的相关性较强(r=0.901,P<0.001)。APTT、ACT与抗Xa因子的相关性中等(r=0.566、0.540,P<0.001)。APTT与ACT的相关性较强(r=0.864,P<0.001)。TT与APTT、ACT的相关性弱(r=0.297、0.321,P=0.001、<0.001)。结论TT与低浓度肝素有良好的正相关性,ECMO治疗期间,TT和APTT联合应用可以较好地反映肝素浓度的变化及抗凝效果,可为临床指导肝素的剂量及输血提供较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凝血酶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活化凝血时间 抗XA因子 肝素
下载PDF
APTT、TT和Ccr对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过程中出血事件的监测价值分析
4
作者 许园园 谢胜新 +3 位作者 顾敏红 黄勇先 朱晓明 魏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在利伐沙班治疗相关出血事件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肌酐清除率(Ccr)的监测效能。方法 138例老年NVAF患者,采集利伐沙班治疗期间的基础临床资料、临床评分及凝血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在利伐沙班治疗相关出血事件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肌酐清除率(Ccr)的监测效能。方法 138例老年NVAF患者,采集利伐沙班治疗期间的基础临床资料、临床评分及凝血指标。观察患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临床指标,分析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2DS2-VASc评分)、房颤出血评分(HAS-BLED)评分与凝血指标、Ccr的相关性, APTT、TT和Ccr对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 APTT、TT和Ccr对出血事件的影响。结果 随访12个月, 138例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5.9%(22/138)。根据是否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22例)和未出血组(1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利伐沙班用药剂量、CHA2DS2-VASc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HAS-BLED评分(3.77±1.02)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69±0.73)高于未出血组的(2.14±0.74)分、(2.99±0.58), APTT(42.01±4.24)s、TT(25.33±3.35)s长于未出血组的(29.43±3.01)、(19.24±2.16)s, Ccr(60.08±3.85)ml/min低于未出血组的(71.46±4.73)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与Ccr呈正相关(r=0.473, P<0.05),与PT、APTT、TT和INR无相关性(P>0.05);HAS-BLED评分与APTT、TT呈正相关,与Ccr呈负相关(r=0.528、0.685、-0.651, P<0.05),与PT和INR无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APTT、TT和Cc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699、0.757和0.754。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累积发生率曲线显示:APTT≥33.25 s患者出血事件累积发生率高于APTT<33.25 s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23.84 s患者出血事件累积发生率高于TT<23.84 s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68.35 ml/min患者出血事件累积发生率高于Ccr>68.35 ml/min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NVAF患者的抗凝治疗中, APTT、TT和Ccr可以作为监测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的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出血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肌酐清除率
下载PDF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延续性干预的效果及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苏丽 张峰 +6 位作者 郭淑芸 袁涛 张玲 纪丽平 柳萌 李荣珍 吕海玲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2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延续性干预的效果及复发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使用延续性干预,对比2组复发情况、凝血功...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延续性干预的效果及复发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使用延续性干预,对比2组复发情况、凝血功能及生活质量。根据患者术后12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2例和未复发组58例,收集2组一般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术后6、9、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心理、角色、社会四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静脉曲张年限、凝血功能以及延续性干预均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静脉曲张年限及凝血功能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影响因素,术后应用延续性干预能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下肢 复发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体质量指数 延续性干预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其预后评估价值分析
6
作者 武云慧 董敬超 +3 位作者 张雪棉 曹立华 张继东 苗亮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52-57,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300例AVH作为研究组,300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300例AVH作为研究组,300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研究组均行常规抗病毒、护肝治疗,比较研究组不同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四项、血脂指标,并分析治疗前凝血四项、血脂指标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及预测治疗效果的价值。结果研究组外周血PT、APTT、TT长于对照组,FIB、TC、HDL-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效果为无效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外周血PT、APTT、TT长于有效、显效患者,有效患者长于显效患者(P<0.05);FIB、TC、HDL-C、LDL-C水平低于有效、显效患者,有效患者低于显效患者,TG水平高于有效、显效患者,有效患者高于显效患者(P<0.05);研究组治疗后外周血PT、APTT、TT、TG水平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FIB、TC、HDL-C、LDL-C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P<0.05,P<0.01);治疗前凝血四项与血脂指标联合预测AVH患者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95%CI为0.903,0.962),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21%、88.61%,明显优于凝血四项、血脂指标单独预测(P<0.01)。结论AVH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存在明显异常,且治疗前凝血四项与血脂指标联合检测在预测治疗效果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炎 病毒性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关性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胸腔内注射凝血酶、引流管悬吊联合治疗难治性气胸的疗效
7
作者 张忠强 胡丽丽 陈俊丽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64-169,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凝血酶、引流管悬吊联合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并观察该治疗方案对患者漏口闭合时间、发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106例难治性气胸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与研究...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凝血酶、引流管悬吊联合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并观察该治疗方案对患者漏口闭合时间、发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106例难治性气胸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与研究组53例,对照组采用胸腔内注射凝血酶+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研究组采用胸腔内注射凝血酶+引流管悬吊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留管时间、漏口闭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热、胸膜粘连、纵隔气肿),对比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肺活量(VC)、残气量(RV)、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总量(TL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血氧饱和度(SaO_(2))]、6 min行走试验(6MWT)、Borg呼吸困难指数。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留管时间、漏口闭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C、RV、DLCO、TLC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高(P<0.05);治疗后,2组PaO_(2)、PaO_(2)/FiO_(2)、SaO_(2)高于治疗前,PaCO_(2)、Borg呼吸困难指数低于治疗前,6MWT长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凝血酶联合引流管悬吊治疗难治性气胸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量,缩短恢复时间,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气胸 凝血酶 胸腔内注射 引流管悬吊 漏口闭合时间
下载PDF
不同妊娠期正常孕妇及产科早期DIC患者PT、APTT、TT、FIB、D-D、FM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30
8
作者 姜志凤 宗玮芳 +1 位作者 徐叶 杨一斐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孕妇妊娠各期及产科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单体(FM)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妇女、90例正常... 目的研究正常孕妇妊娠各期及产科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单体(FM)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妇女、90例正常妊娠妇女(妊娠早期30例、妊娠中期30例、妊娠晚期30例)及10例产科早期DIC患者的PT、APTT、TT、FIB、D-D及FM水平。结果正常孕妇组妊娠早期的PT及妊娠中、晚期的APTT、TT、FIB、F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产科早期DIC组与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差异(P<0.001)。正常孕妇组妊娠中、晚期PT、APTT较妊娠早期明显缩短(P<0.001),FM水平明显升高(P<0.001);TT、FIB、D-D水平在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中均有差异(P<0.05、P<0.001)。结论妊娠不同期,正常孕妇凝血机制会发生改变。一旦有早期DIC的发生FM水平会有较明显的升高,因此,FM指标的检测相对于D-D检测在确定早期DIC有着较明确的标识。对发现早期凝血异常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单体 D-二聚体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 妊娠 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溴敌隆中毒的危险因素
9
作者 郑艾宜 唐时元 姚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7期598-602,共5页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溴敌隆中毒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按时间分为建模组(n=254)和验证组(n=44),建模组根据血...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溴敌隆中毒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按时间分为建模组(n=254)和验证组(n=44),建模组根据血清溴敌隆检测结果分为溴敌隆阳性组(n=53)和阴性组(n=201),比较两组基本特征、出血部位,就诊时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电解质指标等,通过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建模并验证。结果 共纳入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98例,其中溴敌隆阳性53例(20.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溴敌隆中毒患者就诊时皮肤及软组织出血、呼吸系统出血、泌尿生殖道出血、凝血酶时间缩短和D-二聚体降低是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溴敌隆中毒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溴敌隆中毒是急诊不明原因凝血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就诊时皮肤及软组织出血、呼吸系统出血、泌尿生殖道出血、凝血酶时间缩短、D-二聚体降低的患者尤其需要警惕溴敌隆中毒可能,建议尽早进行血药浓度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障碍 溴敌隆中毒 出血 危险因素 D-二聚体 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对患儿肾功能、APTT、PT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何洋 赵小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68-270,共3页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同时研究该用药方案对患儿肾功能以及凝血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本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肾病综合征患儿共7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照组(n=35例)、...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同时研究该用药方案对患儿肾功能以及凝血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本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肾病综合征患儿共7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照组(n=35例)、观察组(n=3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强的松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治疗。对比两组间肾功能指标、凝血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对比各项肾功能指标,观察组尿素氮、血肌酐检出值分别为(7.0±0.3)mmol/L、(76.5±3.8)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检出值(P<0.05),血肌酐清除率为(63.8±1.6)m L/min,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值(P<0.05)。对比各项凝血指标,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检出值分别为(31.5±1.6)s、(14.0±0.6)s,均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33/3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可改善肾功能,对凝血情况无明显不良影响,治疗疗效更较单用强的松更为显著,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低分子肝素 强的松 肾功能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基于CAN总线的TT-FPS调度算法研究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吕伟杰 刘鲁源 王毅新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第5期45-48,共4页
针对CAN总线中消息在固定优先级调度(FPS)算法下传输不可预知、低优先级消息容易被阻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触发机制的固定优先级调度(TT-FPS)算法,给出了最糟糕响应时间的计算方法。然后以纯电动汽车消息系统为例进行了TT-FPS的... 针对CAN总线中消息在固定优先级调度(FPS)算法下传输不可预知、低优先级消息容易被阻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触发机制的固定优先级调度(TT-FPS)算法,给出了最糟糕响应时间的计算方法。然后以纯电动汽车消息系统为例进行了TT-FPS的性能分析,验证了TT-FPS较FPS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总线 tt-FPS 最糟糕响应时间
下载PDF
应用TT法测定家兔尿液中重组水蛭素浓度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宇辉 王一楠 +5 位作者 韩国柱 吕莉 任洪灿 周峰 罗轶 陈晓芳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86-138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生物测定法——凝血酶时间法(TT 法),以测定家兔尿液中的重组水蛭素(rH),进而研究其尿药排泄动力学。方法:依据 rH 的抗凝血酶活性,采用 TT 法测定家兔尿中的 rH 浓度。取家兔尿液10μL,依次加入空白血浆40 μL、pH 7.4的 ... 目的:建立一种生物测定法——凝血酶时间法(TT 法),以测定家兔尿液中的重组水蛭素(rH),进而研究其尿药排泄动力学。方法:依据 rH 的抗凝血酶活性,采用 TT 法测定家兔尿中的 rH 浓度。取家兔尿液10μL,依次加入空白血浆40 μL、pH 7.4的 Tris-HCl 缓冲液50μL,以及5 u·mL^(-1)的凝血酶溶液50μL,由血凝仪记录凝血时间并计算凝血时间延长百分率,从标准曲线求出待测尿液中的 rH 浓度。结果:TT 延长百分率(Y)经对数转换与尿液中 rH 浓度(X,μg·mL^(-1))呈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 Y=0.7598X+1.0098,r=0.9956,线性范围0.49~2.50μg·mL^(-1),最低检测限为0.49μg·mL^(-1)。高、中、低3种浓度 rH 尿液标准溶液测得的日内精密度 RSD 小于8.10%,日间精密度 RSD 小于9.07%,回收率为95.6%~97.7%,稀释回收率大于95.6%(5~200倍稀释)和91.9%(500倍稀释)。水蛭素尿液标准溶液冰冻(-20℃)保存至少半月内稳定,0~4℃及室温保存至少8 h 内稳定,-20℃及室温反复冻融3次稳定。3只家兔 iv rH 1.0 mg·kg^(-1)后不同时间段收集尿液,应用 TT 法测定其 rH 浓度,经亏量法求得 rH 的消除半衰期为65.4 min,其 log(X_(u∞)-X_(ut))-t 作图符合尿药排泄动力学曲线。结论:应用 TT 法测定家兔尿中的rH 浓度,方法特异性高、精密度好、回收率高、线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家兔尿中 rH 浓度的测定和尿药排泄动力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水蛭素 家兔 凝血酶时间(tt) 尿药排泄 药动学 生物测定法
下载PDF
不同血凝检测系统aPTT、TT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发全 李明芬 +2 位作者 任珊 詹灵凌 唐劲光 《血栓与止血学》 2006年第5期213-215,共3页
目的为了提高不同血凝检测系统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以校正合格的ACL-Advance血凝分析仪为参考仪器,利用参考仪器测定aPTT、TT结果分别为35.00 s、12.50 s的新鲜血浆为定标质控血浆,... 目的为了提高不同血凝检测系统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以校正合格的ACL-Advance血凝分析仪为参考仪器,利用参考仪器测定aPTT、TT结果分别为35.00 s、12.50 s的新鲜血浆为定标质控血浆,分别对Sysmex CA-50血凝分析仪进行校正,并比较两台仪器测定aPTT、TY低、中、高值患者标本的结果。结果经校正后,两台仪器检测aPTT TT低、中、高值患者标本的结果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相关性良好(r≥30.98)。结论使用统一试剂与参考仪器定值的新鲜定标质控血浆,校正其它血凝分析仪测定aPTT、TT的结果,可以明显提高不同血凝检测系统间aPTT、TT测定结果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检测系统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S变换和TT变换联合压制地震面波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见青 李庆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52-257,226,共6页
TT变换(Time-Time transform)是基于S变换的一种新的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具有很好的频率聚集能力。面波的频率比反射波的频率低,通过提取TT变换域的对角线元素,就可以压制低频面波。但该方法的不足是在压制低频的同时,也保留了部份高频... TT变换(Time-Time transform)是基于S变换的一种新的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具有很好的频率聚集能力。面波的频率比反射波的频率低,通过提取TT变换域的对角线元素,就可以压制低频面波。但该方法的不足是在压制低频的同时,也保留了部份高频干扰,这些高频干扰可以用S变换来消除。首先对每一道地震数据进行S变换时频滤波,把高频干扰和随机噪音压制掉,接着做TT滤波,来压制低频的面波。通过实际地震数据处理,并与传统的高通滤波方法进行对比,充分显示了S变换和TT变换联合压制面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压制 时频分析 S变换 tt变换
下载PDF
归一化窗S变换和TT变换联合时频滤波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娟 何怡刚 +1 位作者 方葛丰 樊晓腾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254-4256,4268,共4页
基于雷达信号特性及归一化窗S变换与TT变换原理,提出一种新的雷达回波信号二维时频滤波方法。通过对雷达信号进行归一化窗S变换时频滤波,滤除高频杂波和随机噪声;再利用TT变换滤除低频杂波。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滤波,所提方法的滤... 基于雷达信号特性及归一化窗S变换与TT变换原理,提出一种新的雷达回波信号二维时频滤波方法。通过对雷达信号进行归一化窗S变换时频滤波,滤除高频杂波和随机噪声;再利用TT变换滤除低频杂波。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滤波,所提方法的滤波算子随时间及频率同步变化,克服了传统方法受使用条件限制的缺点;有效滤除杂波的同时保留原信号特征,增强了检测及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回波信号 S变换 归一化窗S变换 tt变换 二维时频滤波
下载PDF
不同TNM分期肺癌患者血清D-D、FIB、APTT的水平变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论 石默晗 +1 位作者 张浩然 贡会源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95-397,401,共4页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与TNM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80例肺癌患者作为治疗组,根据TNM分期标准分为Ⅰ+Ⅱ期组(23例)、Ⅲ期组(32例)和Ⅳ期组(25例);根据出院后随访预后...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与TNM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80例肺癌患者作为治疗组,根据TNM分期标准分为Ⅰ+Ⅱ期组(23例)、Ⅲ期组(32例)和Ⅳ期组(25例);根据出院后随访预后分为死亡组(n=49)和存活组(n=31)。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的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D-D、FIB和APTT水平。结果 治疗组D-D、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PTT低于存活组(P<0.05)。Ⅳ期组、Ⅲ期组D-D、FIB水平高于Ⅰ+Ⅱ期组,APTT低于Ⅰ+Ⅱ期组(P<0.05);Ⅳ期组D-D、FIB水平高于Ⅲ期组,APTT低于Ⅲ期组(P<0.05)。经Sepearman分析,D-D、FIB水平与肺癌患者TNM分期呈正相关,APTT与肺癌患者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死亡组D-D、FIB水平高于存活组,APTT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 D-D、FIB水平与肺癌患者TNM分期呈正相关,APTT与肺癌患者TNM分期呈负相关,三者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TNM分期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STA-ca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 PT、aPTT、Fbg、TT 的参考值调查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惠 黄俊 《血栓与止血学》 2005年第5期217-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并对不同的年龄、性别组分别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健康人535名在法国 STA-compact 全自动血液凝固仪上采用原装配套试剂测...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并对不同的年龄、性别组分别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健康人535名在法国 STA-compact 全自动血液凝固仪上采用原装配套试剂测定 PT、aPTT、Fbg、TT。结果 535名健康人参考值范围:PT 11.74~14.74 s;PTR 0.90 ~1.14;INR 0.86~1.20;aPTT 32.16~46.03 s;Fbg 1.69~4.10g/L;TY 13.85~21.75 s。男、女性别之间 PT、PTR、 INR、Fbg 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年龄组之间Ⅳ组(大于60岁)与各组 PT 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21~40 岁)与Ⅲ组(41~60岁)aPPT 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与Ⅲ组、Ⅳ组 Fbg 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除 TT 测定无统计学意义外,PT、PTR、INR、Fbg 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均有不同程度差异,aPTT 在Ⅱ、Ⅲ组有显著性差异。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最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时间 参考值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载量联合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研究
18
作者 郭骥 吕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载量联合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SFTS患者10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77)和死亡组(n=23),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临床一般...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载量联合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SFTS患者10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77)和死亡组(n=23),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症状、PLT、凝血指标及SFTSV载量差异,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发热持续时间长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发生消化道出血、神志改变、肾功能损害、心脏功能损害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占比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LT低于生存组,而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SFTSV载量的拷贝数对数值≥5的患者占比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心脏功能损害、DIC、PLT、TT和SFTSV载量是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此构建的方程预测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0.860~0.97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0%和81.80%。结论SFTS患者预后受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心脏功能损害、DIC、PLT、TT和病毒载量因素的影响,且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方程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预后 新型布尼亚病毒 载量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犀角地黄汤化裁方对蛇伤患者血浆TT、PT、APTT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曾仲意 张丽芬 +1 位作者 冯健兰 曲敬来 《蛇志》 2005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化裁方对血循毒或混合毒蛇咬伤出现血分证的患者血浆TT、PT、APTT的影响。方法选择血循毒或混合毒蛇咬伤2h内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犀角地黄汤化裁方。于就诊时、咬伤后72h测定其血浆TT...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化裁方对血循毒或混合毒蛇咬伤出现血分证的患者血浆TT、PT、APTT的影响。方法选择血循毒或混合毒蛇咬伤2h内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犀角地黄汤化裁方。于就诊时、咬伤后72h测定其血浆TT、PT、APTT,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在初诊时(伤后2h内)血浆TT、PT、APTT无明显差异,均在正常范围内;伤后72h三项指标均升高,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犀角地黄汤化裁方能抑制血循毒或混合毒蛇咬伤患者血浆TT、PT、APTT的延长,对蛇伤引起的凝血障碍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犀角地黄汤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下载PDF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切口止血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
作者 邵千航 刘雪梅 +1 位作者 黄琳 封宇飞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5期864-874,共11页
目的 探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切口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VIP、CNKI,收集白眉蛇毒血凝酶在外科手术切口中止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1日。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目的 探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切口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VIP、CNKI,收集白眉蛇毒血凝酶在外科手术切口中止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1日。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RCT,共1 0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白眉蛇毒血凝酶组的平均止血时间、单位面积出血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第1天的凝血酶时间(TT)均小于对照组(P <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类型的手术切口中,白眉蛇毒血凝酶组的止血时间、单位面积的出血量及术中出血量均减少(P <0.05)。神经外科手术切口术后第1天白眉蛇毒血凝酶组PT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TT、AP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鼻内镜手术、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术后第1天两组TT、APTT、PT、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手术切口术后第1天白眉蛇毒血凝酶组TT、P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P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6项研究对白眉蛇毒血凝酶使用后的不良反应进行报道,其中4项研究并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白眉蛇毒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切口的止血疗效更佳,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未增加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眉蛇毒血凝酶 外科手术切口 凝血酶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