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梅教授防治PARP抑制剂所致血小板减少经验介绍
1
作者 戴波 陈秋 +1 位作者 郑磊 张梅 《光明中医》 2024年第6期1090-1093,共4页
张梅教授在防治PARP抑制剂致血小板减少相关疾病中经验丰富。张师认为PARP抑制剂引发的血小板减少属药毒侵犯,病位在髓,应以“补脾益肾,填精生髓”为治疗大法,并将女性卵巢癌生理特性与临床表现相结合,肝木旺盛,则脾土丰腴,肾水乃活,张... 张梅教授在防治PARP抑制剂致血小板减少相关疾病中经验丰富。张师认为PARP抑制剂引发的血小板减少属药毒侵犯,病位在髓,应以“补脾益肾,填精生髓”为治疗大法,并将女性卵巢癌生理特性与临床表现相结合,肝木旺盛,则脾土丰腴,肾水乃活,张教授善佐化瘀之药,活血与养血并用,巧思宣导之品鼓舞坎中之真阳,奏气血生长畅达之效。顾护了PARP抑制剂的应答持续性,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附医案1则予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癥瘕 卵巢癌 PARP抑制剂 血小板减少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颗粒溶素、颗粒酶B、穿孔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叶辛 石磊 +4 位作者 谷明莉 陈燕 张薇薇 邓安梅 钱宝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颗粒酶B(granzymeB,GrB)及穿孔素(perforin,PFP)三种免疫分子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immunethromboe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 目的研究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颗粒酶B(granzymeB,GrB)及穿孔素(perforin,PFP)三种免疫分子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immunethromboe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FQ_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WB)检测30例ITP患者和40例健康人PBMC中GNLY,GrB及PFP的mRNA和蛋白含量。分析ITP患者三种蛋白含量与IL-2,IL-4,IL-10和IFN-γ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TP患者PBMC中GrB,PFPmRNA(1.78±0.13VS1.0O±0.03;1.96±0.11VS1.O0±0.04)及蛋白含量(2.05±0.19VS1.02±0.10;2.03±0.23VS0.92±0.15)均升高(t=23.016~45.594,P值均〈0.01),而GNLY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者中GrB,PFP蛋白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401,-0.486,P〈0.05),与IL-2(r=0.515,0.565),IFN-γ(r=0.478,0.544)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IL-4,IL-10无相关性(P〉0.05)。结论GrB及PFP可能参与ITP的发病机制,为探讨ITP的病因和治疗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颗粒酶B 颗粒溶素 穿孔素
下载PDF
地菍口服液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曾荣香 李宏良 +3 位作者 陈丽 雷凯君 侯思捷 黄泳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51-2753,共3页
目的:观察地菍口服液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取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地菍... 目的:观察地菍口服液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取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地菍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以隔日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进行造模。造模第8天开始给药,每日1次,连续14 d后处死小鼠,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骨髓巨核细胞数量、IL-4及IFN-γ水平。结果:1地菍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血小板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出血时间及巨核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地菍口服液高剂量组凝血时间低于模型组(P<0.05),但中、低剂量与模型组间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地菍口服液高、中剂量组血小板计数高于低剂量组(P<0.05)。2模型组IL-4、IFN-γ及IFN-γ/IL-4比值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以IFN-γ及IFN-γ/IL-4值升高为主(P<0.05);地菍口服液高剂量组IL-4、IFN-γ水平及IFN-γ/IL-4值低于模型组(P<0.05),而中、低剂量组仅IFN-γ水平及IFN-γ/IL-4值低于模型组(P<0.05);地菍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IL-4、IFN-γ及IFN-γ/IL-4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菍口服液对于提升ITP小鼠血小板计数及改善出血症状有较好疗效,增加剂量有助于提高疗效。通过降低ITP小鼠INF-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使Th1/Th2细胞恢复平衡,可能是其起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菍口服液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药效学
下载PDF
益气滋阴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Treg及Foxp3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宇 钱丽丽 +4 位作者 陈颖 高雁婷 陈均法 沈建平 周郁鸿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索益气滋阴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选取11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和治疗组(益气滋阴方+常规西医治疗)各56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56例。治疗前后检测血小板计数评价... [目的]探索益气滋阴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选取11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和治疗组(益气滋阴方+常规西医治疗)各56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56例。治疗前后检测血小板计数评价总体疗效,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Treg百分率及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例数47例(83.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例(67.86%,P=0.047)。治疗组治疗后Treg比例及Foxp3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01);对照组治疗后Treg比例及Foxp3mRNA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5,0.058);治疗组治疗后Treg比例及Foxp3mRN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偏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益气滋阴方能促进Foxp3表达并诱导Treg生成,进而通过恢复免疫平衡状态来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REG FOXP3 益气滋阴方
下载PDF
不同海拔地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的特点及其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性与疗效 被引量:5
5
作者 陆强 吴晓霞 +3 位作者 马东星 范美群 侯海军 李卉 《武警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 对比探讨高海拔同平原地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特点及其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1-04至2013-09来自海拔超过3500 m、氧气浓度小于沿海地区1/2的西藏地区巨大PDA患儿73例(高海拔组);同期... 目的 对比探讨高海拔同平原地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特点及其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1-04至2013-09来自海拔超过3500 m、氧气浓度小于沿海地区1/2的西藏地区巨大PDA患儿73例(高海拔组);同期来自海拔小于2000 m,氧气浓度大于沿海地区1/2的福建等省区巨大PDA患儿28例(低海拔组).使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封堵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超声心动图评价其疗效.对比观察两组间巨大PDA的特点、介入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高海拔组造影结果示PDA最窄处直径(17.0 ±8.3)mm,右心导管测得封堵器肺动脉收缩压(76.8±18.3)mmHg,选择蘑菇伞封堵器直径(26.0 ±9.0)mm;低海拔组造影结果示PDA最窄处直径(13.0±2.4)mm,右心导管测得封堵前肺动脉收缩压(30.87±14.68)mmHg,选择蘑菇伞封堵器直径(23±6)mm.高海拔组患儿介入手术成功率97.26%(2例未成功),低海拔组成功率100%.术后残余分流高海拔组6例,低海拔组4例;高海拔组3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1例外科取伞后症状好转;低海拔组2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无死亡并发症.结论 高海拔地区巨大PDA较多、合并肺动脉高压更重,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巨大PDA封堵器建议按(PDA最窄处直径×1.5~ PDA最窄处直径×2)选择;介入封堵术后需警惕单纯血小板减少症,封堵后无残余分流是避免并发症、保障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高海拔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大剂量短疗程泼尼松治疗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娴静 邹湘 赵晓武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短疗程泼尼松(Pred)疗法对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 162例ITP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甲基泼尼松龙组(IVIG+MP)、静脉丙种球蛋白组(IVIG)、甲基泼尼松龙组(MP)与Pred组。I... 目的观察大剂量短疗程泼尼松(Pred)疗法对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 162例ITP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甲基泼尼松龙组(IVIG+MP)、静脉丙种球蛋白组(IVIG)、甲基泼尼松龙组(MP)与Pred组。IVIG+MP组41例,采用IVIG(1g/kg,共1次)+MP[10 mg/(kg.d),每3天减半量,共9 d]冲击治疗,继之口服Pred[1.5~2.0 mg/(kg.d)],并逐渐减量维持治疗;IVIG组39例,采用丙种球蛋白(1 g/kg,共1次)冲击治疗,继之口服Pred[1.5~2.0 mg/(kg.d)]并逐渐减量维持治疗;MP组40例,采用MP[10 mg/(kg.d),每3天减半量,共9 d]冲击治疗,继之口服Pred[1.5~2.0 mg/(kg.d)]并逐渐减量维持治疗;Pred组42例,采用口服Pred[4 mg/(kg.d),共4 d]治疗后停药,无减量维持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数、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费支出。结果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数及治疗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IVIG+MP组、IVIG组、MP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费支出均高于Pred组。结论大剂量短疗程Pred疗法治疗儿童急性ITP能有效提升血小板计数,有效率与IVIG及MP冲击治疗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少,花费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尼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急性 儿童
下载PDF
卡铂致大鼠血小板减少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谭亚军 王涛 +1 位作者 王富友 李启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636-638,共3页
目的探讨卡铂致大鼠血小板减少模型建立的方法、剂量与效果。方法大鼠区组法随机分组为阳性对照组、卡铂20 mg组(20 mg/kg)、40 mg组、60 mg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每组8只SD大鼠);卡铂首次静脉注射后,定期进行外周血象检查。结果阳性... 目的探讨卡铂致大鼠血小板减少模型建立的方法、剂量与效果。方法大鼠区组法随机分组为阳性对照组、卡铂20 mg组(20 mg/kg)、40 mg组、60 mg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每组8只SD大鼠);卡铂首次静脉注射后,定期进行外周血象检查。结果阳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卡铂40 mg/kg组、60 mg/kg组相近,而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P<0.01);阴性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卡铂20 mg/kg组相近,与其他3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卡铂致大鼠血小板减少模型的卡铂剂量以40~60 mg/kg之间比较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铂 大鼠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姚伟荣 万会平 孟晓晖 《实用癌症杂志》 2009年第6期637-638,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25×109/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9例实体瘤和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血小板重度减少(≤25×109/L)即给予皮下注射rhTPO,15000IU,每天1次。结果实体瘤患者...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25×109/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9例实体瘤和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血小板重度减少(≤25×109/L)即给予皮下注射rhTPO,15000IU,每天1次。结果实体瘤患者用药后血小板升至75×109/L,所需天数平均为6.3天,用药开始至血小板升至最高的平均时间为13.5天。白血病患者用药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升高,未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rhTPO应用于化疗后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实体瘤患者安全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成人血小板减少症的分级诊疗建议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晓阳 万梦婕 王智明 《新医学》 2018年第10期695-699,共5页
血小板减少症是血液学咨询常见疾病之一,以前较少在基层医院开展治疗。2020年开始中国将全面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如果将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全部转诊则达不到分级诊疗的目的。该文结合国内外经典教科书及指南,归纳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疾... 血小板减少症是血液学咨询常见疾病之一,以前较少在基层医院开展治疗。2020年开始中国将全面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如果将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全部转诊则达不到分级诊疗的目的。该文结合国内外经典教科书及指南,归纳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疾病,并根据是否需要转诊将其进行分类,针对分级诊疗的策略,依次对全科医师需要掌握的血小板减少症作基本介绍,为该类疾病的分级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分级诊疗制度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8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洪英 齐小雪 王跃莲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治疗及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8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65例(73.03%),妊娠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治疗及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8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65例(73.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11例(12.3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6例(6.74%),妊娠合并肝脏疾病5例(5.61%),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2例(2.24%)。PAT孕期不需特殊处理,妊娠结局良好,对血小板〈50×10^9/L的12例患者分娩前给予地塞米松10~20mg/d,5例无效者分娩时输注血小板。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以PAT多见,孕期不需特殊处理。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当血小板≤50×10^9/L分娩前给予地塞米松治疗,静脉点滴3—5d,无效者分娩时输注血小板,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宜,产后出血发生率1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血小板减少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房芳 李宇 《中国医药》 2016年第6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方法回顾性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应用IABP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记录应用IABP的时间以及应用后患者的血小板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方法回顾性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应用IABP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记录应用IABP的时间以及应用后患者的血小板变化情况;分析血小板减少和疾病类型、球囊大小、性别的关系以及血小板减少对患者住院时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应用IABP的时间为32.4~1136.5h,平均(181±34)h。应用IABP后,27例出现血小板减少(15例为轻度、9例为中度、3例为重度),血小板最低计数出现的平均时间为(100±lO)h。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与其他因素引发的急性心力衰竭比较[51.6%(16/31)比57.9%(1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34CC球囊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40CC球囊患者[31.3%(5/16)比64.7%(22/34)],男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女性[46.2%(18/39)比81.8%(9/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0例应用1ABP患者中,17例住院时死亡。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血小板未减少患者[48.1%(13/27)比17.4%(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应用IABP患者血小板减少与球囊大小、性别等因素有关,血小板减少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仙枣小复方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玲 扈冰 龚亚斌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5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仙枣小复方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化疗后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予仙枣小复方,对照组予复方皂矾丸,治疗2周后,观察血小板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值呈升高趋势(P<0.01)... 目的观察仙枣小复方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化疗后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予仙枣小复方,对照组予复方皂矾丸,治疗2周后,观察血小板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值呈升高趋势(P<0.01),中医证候改善明显(P<0.01),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总有效率(82.30%),与对照组(70.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仙枣小复方能有效升高化疗后血小板,并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中医药治疗 仙鹤草 化疗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的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第2轮调查问卷辨证部分研究
13
作者 宋建芳 李江全 戴启刚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制定标准明确的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疗指南辨证部分。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德尔菲(Delphi)法对第2轮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证候分类主要包括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 目的:制定标准明确的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疗指南辨证部分。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德尔菲(Delphi)法对第2轮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证候分类主要包括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脾肾阳虚证、瘀血内阻证、气阴两虚证有待于在第3轮问卷中做进一步讨论;(2)各证型辨证要点中的无症状及体征应删除,不考虑进入第3轮问卷中。结论:利用德尔菲法规范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辨证标准,方法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辨证 德尔菲法 调查
下载PDF
伴自身抗体阳性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骨髓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红琳 陈以娟 +4 位作者 蔡欣 任潇潇 郭慧霞 张晶晶 王立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78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骨髓细胞学及骨髓活检病理结果,探讨伴自身抗体阳性的原发ITP(PITP-ANA)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纳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15年7月住院治疗110例ITP患者... 目的通过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骨髓细胞学及骨髓活检病理结果,探讨伴自身抗体阳性的原发ITP(PITP-ANA)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纳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15年7月住院治疗110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的免疫学检查,分为伴自身抗体阳性的原发ITP(PITP-ANA)组、原发ITP(PITP)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ITP(SITP)组,并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骨髓形态学及病理特点。结果骨髓增生程度在3组患者中均以增生活跃及明显活跃为主。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比例在PITP组、PITP-ANA组及SITP组分别为4.92%、16.67%、26.32%,SITP组巨核细胞数量较PITP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稚巨核细胞数量在SITP组高于PITP-ANA组。骨髓病理检查中网状纤维PITP-ANA组较其他两组增生明显。结论 SITP和PITP-ANA组患者的骨髓更易表现为巨核细胞计数减少和骨髓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 自身抗体 巨核细胞 骨髓形态
下载PDF
1例药源性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分析
15
作者 周庆秋 吴云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776-77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严重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相关药物。方法临床药师对该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协助制定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对症治疗方案并全程实施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判定替罗非班为...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严重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相关药物。方法临床药师对该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协助制定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对症治疗方案并全程实施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判定替罗非班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可疑药物。经对症治疗后,患者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病情缓解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治疗与监护,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药师 肝素 替罗非班 药学监护
下载PDF
儿童Evans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婵娟 刘玉峰 +2 位作者 李白 魏林林 苏淑芳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Evans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004年3月-2013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共收治儿童Evans综合征8例,分析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 8例患儿中6例男性,2例女性,首次诊断中位年龄1岁(4个月~3岁10个月)。8例患儿中,5例... 目的探讨儿童Evans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004年3月-2013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共收治儿童Evans综合征8例,分析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 8例患儿中6例男性,2例女性,首次诊断中位年龄1岁(4个月~3岁10个月)。8例患儿中,5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62%);3例行血小板抗体(HPA)检查,均阳性(100%);8例患儿均行骨髓穿刺检查,提示增生性贫血5例(6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例(25%),骨髓象正常1例(13%);3例行细胞免疫功能检查,均有B淋巴细胞(CD19^+)比例增高(100%),其中2例合并有Th淋巴细胞(CD3^+CD4^+)比例下降(67%)。8例患儿中,5例同时接受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用量均为500mg/(kg·d)×5d,糖皮质激素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泼尼松,4例达CR或PR(总有效率80%),1例无效;单一应用IVIG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各1例,均无效(0/2);1例仅经过抗感染治疗后达PR。中位随访时间18(14~24)个月,随访期间2例复发,最长维持缓解期为3个月。截止至末次随访时间,2例死亡,3例持续CR,3例失访。结论 Evans综合征难治且易复发,患儿可因出血或感染而死亡。初发病例激素与IVIG联用疗效肯定;复发或耐药病例,长期单用激素疗效不满意,且易合并严重感染,建议多药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NS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微小RNA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海丰 阚育田 +1 位作者 王鑫源 张翼鷟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31-1134,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或生成减少导致外周血血小板的减少,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临床表现为特点的常见出血性疾病。ITP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得到完全阐明,积极探索本病的发病机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或生成减少导致外周血血小板的减少,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临床表现为特点的常见出血性疾病。ITP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得到完全阐明,积极探索本病的发病机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可能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9~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调控其靶基因,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miRNA在ITP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本文就近年来针对miRNA在ITP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微RNAS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综述
下载PDF
临床实验室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解决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先春 李朝容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4期521-523,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2K)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发生率,并探讨常规临床实验室针对其的解决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38 29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高度疑似EDTA-...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2K)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发生率,并探讨常规临床实验室针对其的解决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38 29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高度疑似EDTA-PTCP的15例患者再次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和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分别采样检测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EDTA-PTCP发生率为0.04%(15/38 291),15例患者采用EDTA-2K、枸橼酸钠抗凝剂和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检测Plt分别为(57±17)、(119±53)、(112±54)×109 L-1,三组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87,P=0.001);采用EDTA-2K检测Plt明显低于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检测Plt与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1)。结论 EDTA-PTCP发生率为0.04%,疑似EDTA-PTCP标本建议更换枸橼酸钠抗凝剂或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重新检测P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盐类 抗凝药 血小板 血液稀释 血小板减少/病因学 依地酸/副作用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白介素-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子峰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5期63-64,共2页
目的研究应用白介素-11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对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状的白血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72例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状的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采用白介素-11对对照组患者实施... 目的研究应用白介素-11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对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状的白血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72例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状的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采用白介素-11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白介素-11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治愈9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血小板减少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67.7%;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治愈14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治疗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经(13.68±2.41)d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共计用药治疗(17.54±2.75)d;治疗组患者经(9.62±2.95)d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共计用药治疗(13.25±2.13)d。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白介素-11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对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状的白血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1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化疗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孕妇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古国荣 朱伟峰 +1 位作者 周敏 谢国勇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388-390,共3页
目的探析孕妇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相关疾病提供指标。方法选取在我院妇产科待产且经检查患血小板减少的孕妇76例作为观察组,血小板正常的孕妇7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 目的探析孕妇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相关疾病提供指标。方法选取在我院妇产科待产且经检查患血小板减少的孕妇76例作为观察组,血小板正常的孕妇7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观察组孕妇血小板表面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观察组孕妇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并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观察组孕妇所生婴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8.16%,远高于血小板正常的健康孕妇所生婴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6.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血小板表面抗体阳性检出率(53.95%)明显比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27.63%)高,而血小板表面抗体检测敏感度为41.46%,远低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敏感度(95.24%),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与孕妇患血小板减少性相关疾病有关,孕妇血小板抗体检测有望成为预防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抗体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