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PTS患者术后静脉支架通畅率及危险因素
1
作者 崔杰 黄志伟 +1 位作者 卢健 车海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8期3085-3088,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术后静脉支架通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和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106例下肢P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41例;年龄29~79(58.71±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术后静脉支架通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和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106例下肢P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41例;年龄29~79(58.71±9.64)岁。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评估静脉支架通畅情况。根据静脉支架通畅情况将患者分为通畅组与不通畅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静脉支架通畅的危险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经统计,在106例下肢PTS患者中,术后1年静脉支架通畅88例,通畅率为83.02%(88/1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存在静脉曲张、支架数量均为静脉支架通畅的危险因素(OR=2.349、3.509、2.604,P=0.002、0.002、0.007),而血栓清除分级、抗凝药物-利伐沙班治疗、抗凝治疗时长、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接受压力治疗均为静脉支架通畅的保护因素(OR=0.400、0.335、0.460、0.316、0.356,P=0.016、0.028、0.003、0.028、0.016)。结论下肢PTS患者静脉支架通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控制体重、改善静脉曲张、有效清除血栓、合理选择抗凝药物、抗凝6个月以上、术后行抗血小板治疗和压力治疗,或许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静脉支架通畅率,保障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静脉支架 通畅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Ⅲ、抗心磷脂抗体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及预测价值
2
作者 张淑晋 杨涛 田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凝血酶Ⅲ(ATⅢ)、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凝血酶Ⅲ(ATⅢ)、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下肢深静脉P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70)和预后不良组(n=28),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Hcy、ATⅢ、ACA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分析各指标对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Hcy、ACA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ATⅢ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ACA指标均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513、0.493,P﹤0.05),ATⅢ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50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Hcy、ATⅢ、ACA对预测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0.805、0.864,特异度分别为0.686、0.750、0.800,灵敏度分别为0.929、0.729、0.857。结论Hcy、ATⅢ及ACA均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具有较高临床预测价值,能够有效筛查高危群体,为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预后 同型半胱氨酸 抗凝血酶Ⅲ 抗心磷脂抗体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3
作者 牛晓暐 吕培文 宋孝瑜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759-761,共3页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随机法将 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分为葛根素组 ( 3 8例 )和对照组 ( 3 0例 ) ,在常规中药治疗的同时 ,前者给予葛根素 4 0 0~ 60 0mg静滴 ,后者给予复...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随机法将 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分为葛根素组 ( 3 8例 )和对照组 ( 3 0例 ) ,在常规中药治疗的同时 ,前者给予葛根素 4 0 0~ 60 0mg静滴 ,后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理化检查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葛根素注射液可明显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的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 ,改善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 ,对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较对照组有更为明显的疗效。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对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是一种有希望的周围血管病治疗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血栓后 综合征 葛根素注射液 治疗
下载PDF
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发病与季节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潘艳芳 武洪方 +2 位作者 赵玲玲 郭海涛 韩书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7-309,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与季节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在邯郸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300例,观察不同季节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中医证型,分析其与季节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与季节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在邯郸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300例,观察不同季节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中医证型,分析其与季节的关系.结果 300例患者中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1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8例,春季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夏季和秋季〔32.8%(86/262)比21.3%(54/254)、18.4%(50/272),均P〈0.01〕,但却低于冬季组〔32.8%(86/262)比37.2%(110/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冬季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季和秋季(均P〈0.01).湿热下注型夏秋季节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较冬春季节增多〔55.6%(30/54)、60.0%(30/50)比20.0%(22/110)、23.3%(20/86)〕,湿热瘀阻型冬春季节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发病率较夏秋季节增多〔80.0%(88/110)、76.7%(66/86)比44.4%(24/54)、40.0%(20/50),均P〈0.01〕.结论 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与季节有关,冬季和春季是高发季节,且以湿热瘀阻证为主要证型;临床治疗中可根据不同季节,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对其体质进行干扰,消除或减少发病因素,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 季节 关系
下载PDF
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18
5
作者 朱军 戴真煜 +2 位作者 姚立正 李文会 董丛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通过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的2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目的探讨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通过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的2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血栓清除率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2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缓解,患健肢大腿周径差由术前(4.5±0.6)cm下降至术后(1.0±0.4)cm(P<0.05)。尿激酶平均剂量(18.4±3.1)万U,平均溶栓时间(4.2±0.7)h。19例DVT完全清除(>90%),2例大部分清除(50%~90%),1例部分清除(<50%)。术后6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血红蛋白尿,经补液水化后当日缓解,无肺栓塞、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DVT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血栓后综合征
下载PDF
Mullers手术治疗129例下肢静脉曲张伴血栓性浅表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安强 孙万里 +3 位作者 史浩 牛启兵 董方 陈泉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Mullers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血栓性浅表静脉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129例下肢静脉曲张伴血栓性浅表静脉炎患者(静脉炎组)和13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静脉曲张组)的临床资料。两组均采用Mullers手术治疗,围... 目的探讨Mullers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血栓性浅表静脉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129例下肢静脉曲张伴血栓性浅表静脉炎患者(静脉炎组)和13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静脉曲张组)的临床资料。两组均采用Mullers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给予改善微循环治疗,术后6小时开始口服利伐沙班,每日10 mg,持续2天。ELISA法检测两组术前、术后2天外周血IL-1β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100%,静脉炎组与静脉曲张组相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直径≥5 mm)、术中出血量、术后淋巴水肿、隐神经损伤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切口感染、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硬结、皮下瘀斑的个数静脉炎组较静脉曲张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法检测静脉炎组术前IL-1β浓度明显高于静脉曲张组(P<0.01),静脉炎组术后IL-1β浓度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肢静脉曲张伴血栓性浅表静脉炎采用Mullers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是治疗下肢血栓性浅表静脉炎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术后有必要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lers手术 下肢静脉曲张 浅表静脉炎
下载PDF
下肢骨折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被引量:5
7
作者 罗斌 阳波 +2 位作者 叶永杰 刘东 李磊 《血栓与止血学》 2016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研究下肢骨折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性干预。方法选取我院164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下肢骨折患者可能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发病至手术时间,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与高脂血症等。... 目的研究下肢骨折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性干预。方法选取我院164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下肢骨折患者可能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发病至手术时间,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与高脂血症等。比较血栓发生者与未发生血栓者的基本资料得出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性措施采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将164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预防组100例,未预防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结果合并血栓患者与未合并血栓患者性别、是否合并脑血管疾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发病至手术时间延长,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为下肢骨折患者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组血栓发生率为21.00%(21/100),未预防组血栓发生率为40.63%(26/64),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351,P<0.05)。结论高龄、发病至手术时间延长、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为下肢骨折患者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下肢骨折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血栓事件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晓丽 李晓亮 郑学军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住院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采用健脾活血利湿为主治疗,西医应用降纤酶降低...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住院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采用健脾活血利湿为主治疗,西医应用降纤酶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血黏度,并配合循序治疗仪、弹力袜等治疗。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53例患者中,临床痊愈9例,显效21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98.11%。结论绝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均达到防止血液倒流、减低静脉高压、减轻静脉瓣膜损伤、增加静脉血管弹性、防止血栓蔓延、促使侧支形成的满意疗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 降纤疗法 气压治疗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的预测作用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才营 张裕 +3 位作者 赵英海 车星 王宏刚 戴翔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第10期951-955,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62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规范的溶栓治疗和抗...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62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规范的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随访患者出院1年内发生PTS的情况,比较PTS组和非PTS组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预测下肢DVT患者发生PTS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下肢DVT患者发生PTS的危险因素。结果262例下肢DVT患者中有75例在出院后1年内发生PTS,发病率为28.63%。与非PTS组相比,PTS组体质量指数(BMI)、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更高,下肢DVT病程≥14 d、合并静脉曲张和髂股静脉血栓的人数比例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可有效预测下肢DVT患者发生PTS,曲线下面积为0.830(95%CI:0.769~0.888;P=0.000),截断值为3.645 mg/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OR=2.46)、髂股静脉血栓(OR=2.16)以及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3.645 mg/L(OR=2.92)是下肢DVT患者发生PT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下肢DVT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测定有助于识别PTS高危患者,应引起临床医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血栓后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测
下载PDF
血栓预防策略对高危因素妇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阳慧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80-582,共3页
目的:研究血栓预防策略对有高危因素妇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有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妇科围术期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其中对... 目的:研究血栓预防策略对有高危因素妇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有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妇科围术期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压力梯度弹力袜+围手术期干预指导措施预防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效果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治疗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例数为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明显的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1例、1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治疗后其D-二聚体水平为(1.3±0.2),明显的小于对照组患者的(3.1±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肺栓塞发生率,对照组患者术后1例肺栓塞发生。观察组患者干预治疗后其平均住院时间(10.3±2.1)d、下肢肿胀发生率1.0%、血栓性静脉炎0例,明显的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5.6±2.6)d、下肢肿胀发生率11.0%、血栓性静脉炎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围手术期患者需要早期积极给予下肢静脉梯度减压弹力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干预措施以及低剂量阿司匹林等相关预防干预措施,并且注意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可以有效的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 妇科手术 血栓预防策略
下载PDF
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腔内治疗时机及技术要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智猷 叶开创 陆信武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1198-1201,共4页
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生于20%~50%的DVT患者,其中5%~10%的患者发展为重度PTS。目前,PTS的外科治疗已逐渐从开放手术转为腔内治疗,但其最佳干预时机仍存在争议,其腔内治疗的技术细节亦... 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生于20%~50%的DVT患者,其中5%~10%的患者发展为重度PTS。目前,PTS的外科治疗已逐渐从开放手术转为腔内治疗,但其最佳干预时机仍存在争议,其腔内治疗的技术细节亦缺乏规范与共识,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促进静脉腔内治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后综合征 腔内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其庄 郑光儒 肖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3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究西医药物联合桃红四物汤+四妙勇安汤辅以新癀片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46例为对象,按照治疗药物选择不同分为参比组和分析组,每组各23... 目的探究西医药物联合桃红四物汤+四妙勇安汤辅以新癀片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46例为对象,按照治疗药物选择不同分为参比组和分析组,每组各23例。其中,参比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辅以新癀片治疗,分析组在参比组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四妙勇安汤治疗,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中医证候积分(皮肤红肿、患肢肿胀、患肢疼痛、筋脉条索)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分析组临床中医证候积分评分(皮肤红肿、患肢肿胀、患肢疼痛、筋脉条索)缓解情况优于参比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低于参比组34.7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参比组69.5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药物联合桃红四物汤+四妙勇安汤辅以新癀片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医药物 桃红四物汤+四妙勇安汤 新癀片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腔内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晓天 焦健 +1 位作者 张邓 彭剑波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1217-1220,共4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引起深静脉瓣膜破坏、血管闭塞所导致的继发性下肢慢性静脉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下肢肿胀、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及下肢慢性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PTS的治疗方式包括...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引起深静脉瓣膜破坏、血管闭塞所导致的继发性下肢慢性静脉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下肢肿胀、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及下肢慢性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PTS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近年来,随着对下肢深静脉PTS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腔内治疗技术、设备的不断改进,下肢深静脉PTS的治疗方式亦在不断优化。相较于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腔内治疗具有微创、高效等优势。腔内治疗的目的是开通阻塞的髂股静脉,降低静脉高压,缓解下肢症状,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导管接触性溶栓(CDT)、髂静脉支架植入术等多种技术。本文就下肢深静脉PTS的腔内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血栓后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 腔内治疗
下载PDF
血管压力治疗的共识与争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春民 任华亮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1286-1288,共3页
压力治疗是防治静脉淋巴疾病的关键措施,血管疾病专家广泛认同各类压力器具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及淋巴水肿等疾病领域所发挥的基础作用。然而,近年来的一些临床研究却得出否定性的结果,引起较大争议,也促使医学界积极地... 压力治疗是防治静脉淋巴疾病的关键措施,血管疾病专家广泛认同各类压力器具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及淋巴水肿等疾病领域所发挥的基础作用。然而,近年来的一些临床研究却得出否定性的结果,引起较大争议,也促使医学界积极地重新审视血管压力治疗。临床普遍使用的梯度压力袜(GCS)能否有效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引发质疑。目前,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相关的压力治疗尚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数据支持,因此亟需更多优质的临床试验,并加强血管压力器具的研发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治疗 血管外科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淋巴水肿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及对血栓前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景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1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联合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及对血栓前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联合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及对血栓前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早期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血栓前标志物、凝血指标及术后股静脉血流速度指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其中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周PAI-1、GMP-140、vWF、FIB、PT、TT、APTT、D-D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周血流峰速及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早期运动疗法对预防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其术后凝血、血栓前标志物及股静脉血流速度指标,降低下肢血栓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早期运动疗法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血栓前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婴儿下肢留置针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反馈-前馈控制研究
16
作者 牛晓桂 高贵霞 +2 位作者 李化娉 苗银芳 王梅林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7期96-98,共3页
目的:研究反馈-前馈控制方法在降低婴儿下肢静脉留置针致血栓性浅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9月某院儿科住院婴儿3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49例给予留置针常规护理,观察组167例采用反馈-... 目的:研究反馈-前馈控制方法在降低婴儿下肢静脉留置针致血栓性浅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9月某院儿科住院婴儿3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49例给予留置针常规护理,观察组167例采用反馈-前馈控制措施进行护理,记录两组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家属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95.21%)高于对照组(8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反馈-前馈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婴儿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 血栓性浅静脉炎 婴儿 下肢静脉 静脉留置针
下载PDF
青年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7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张远起 颜泽铭 +5 位作者 陈小东 李建文 黄水传 张智 黄胜超 许托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6-97,共2页
目的分析青年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为提高临床上对青年期急性LEDVT的认识及警惕。方法回顾分析17例青年期急性LEDVT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均通过超声检查诊断为青年期急性LEDVT的患者,经抗凝、溶栓等治... 目的分析青年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为提高临床上对青年期急性LEDVT的认识及警惕。方法回顾分析17例青年期急性LEDVT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均通过超声检查诊断为青年期急性LEDVT的患者,经抗凝、溶栓等治疗,其中效果优者5例,良好者6例,优良率为64.7%,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者6例,占35.3%。结论青年期急性LEDVT有较高的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临床医师需加强对青年期急性LEDVT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以进一步减少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早期诊断
下载PDF
逐瘀通脉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朱鸣琴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8期93-94,共2页
目的:对逐瘀通脉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静脉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静脉炎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且对其病情进行观察,最后进行统计学... 目的:对逐瘀通脉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静脉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静脉炎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且对其病情进行观察,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逐瘀通脉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组优于单纯前列地尔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炎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炎 中西医结合 治疗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腔内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19
作者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下肢静脉腔内治疗专业委员会 陆信武 +2 位作者 郑月宏 叶开创 殷敏毅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769-776,787,共9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轻者以下肢肿胀、疼痛和沉重等为表现,重者则表现为下肢经久难愈的静脉性溃疡。然而,关于其诊断与腔内治疗,国内尚缺少统一共识。国内血管外科相关专家基于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轻者以下肢肿胀、疼痛和沉重等为表现,重者则表现为下肢经久难愈的静脉性溃疡。然而,关于其诊断与腔内治疗,国内尚缺少统一共识。国内血管外科相关专家基于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临床指南与临床经验,结合国内现状,就下肢深静脉PTS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诊断措施、治疗流程、外科治疗和随访措施等方面达成共识,为腔内治疗下肢深静脉PTS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笃强 皮兴涛 +2 位作者 郭鹏 冯文东 曹文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1052-1054,1060,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介入腔内治疗与传统开放手术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下肢血栓塞性脉管炎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28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共64例采用介入腔内治疗,比...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介入腔内治疗与传统开放手术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下肢血栓塞性脉管炎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28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共64例采用介入腔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患肢治疗后半年最大行走距离及AB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最大行走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肢踝肱指数(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明显高于对照组78.6%(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6%)高于观察组(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腔内治疗可明显改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高治愈率,高安全性,小创伤性的优势,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闭塞性脉管炎 介入腔内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