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再通术治疗不同程度同侧慢性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王利宇 郑立宏 +1 位作者 陈爱国 刘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再通术治疗不同程度同侧慢性颈动脉闭塞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慢性颈动脉闭塞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Hasan分型,将同侧慢性颈动脉闭塞患者分... 目的探讨介入再通术治疗不同程度同侧慢性颈动脉闭塞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慢性颈动脉闭塞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Hasan分型,将同侧慢性颈动脉闭塞患者分为A型、B型、C型和D型,采用单纯血管内介入术和复合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不同分型和不同手术方式同侧慢性颈动脉闭塞患者再通介入治疗的介入再通成功率、30 d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3个月随访通畅率;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7 d蒙特利尔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和3个月Rankin量表评估神经改善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按照Hasan分型,A型11例,B型9例,C型8例,D型4例。4种类型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种类型患者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夹层、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以及慢性颈动脉闭塞表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介入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B型、C型和D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B型、C型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随访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型的mRS评分显著高于A型、B型、C型,蒙特利尔评分明显低于A型、B型、C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B型、C型治疗后m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B型、C型治疗后蒙特利尔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型治疗前后mRS和蒙特利尔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再通术治疗同侧慢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再通成功率和随访再通率随闭塞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随闭塞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术后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改善的改善随闭塞程度的加重而变差。采用单纯血管内介入术介入治疗慢性颈动脉闭塞的手术效果优于复合手术介入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低,再通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侧慢性颈动脉闭塞 介入再通 血管内治疗 临床疗效 预后
下载PDF
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在慢性伤口患者湿性疗法中的应用
2
作者 于凤英 庄金玲 李翠萍 《智慧健康》 2023年第8期237-240,共4页
目的 分析慢性伤口湿性疗法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均给予湿性疗法,通过电脑产生随机数分组方法将其分成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开展协同护... 目的 分析慢性伤口湿性疗法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均给予湿性疗法,通过电脑产生随机数分组方法将其分成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开展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各35例。对比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护理效果、自我效能。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伤口愈合时间(32.79±4.62)d、PUSH评分(10.13±1.15)分、VAS评分(0.98±0.25)分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94.229%高于对比组80.00%(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7.33±1.04)分和疾病共性自我效能(7.95±1.17)分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减轻疼痛感受,改善伤口愈合程度,增加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护理总有效率,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协同护理模式干预 湿性疗法 自我效能
下载PDF
慢性血管内血栓物理性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茂全 张庆 +2 位作者 夏文龙 周勇 陈慧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48-951,共4页
目的 探讨物理性血管内血栓去除 /开通治疗慢性血栓的可行性 ,分析疗效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 本组 32例患者均经MRA、血管超声及造影证实 ,其中 17例患慢性心衰和 /或血管性疾病 ,15例为重度糖尿病。血栓位于髂动脉 13例 (左侧 6例 ... 目的 探讨物理性血管内血栓去除 /开通治疗慢性血栓的可行性 ,分析疗效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 本组 32例患者均经MRA、血管超声及造影证实 ,其中 17例患慢性心衰和 /或血管性疾病 ,15例为重度糖尿病。血栓位于髂动脉 13例 (左侧 6例 ,右侧 4例 ,双侧 3例 ) ,股动脉 6例 ,动脉 3例 ,髂静脉 9例 (左侧 6例 ,右侧 3例 ) ,门静脉 1例。血栓的长度为 3~ 8cm ,直径为 5~ 10mm。 9例髂静脉血栓患者物理性治疗前先行放置下腔静脉滤过器。射频消融 (ATD)治疗 9例 (静脉 7例 ) ,经皮电动网篮 (PTD) 2例 (门静脉 ) ,流变溶栓 (Oasis) 3例 (动脉 2例 ,静脉 1例 ) ,内支架直接开通 18例 (均为动脉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 5 0万U的尿激酶通过导管内直接溶栓。物理性血栓切除后如造影证实血管狭窄者 ,狭窄部行血管内支架放置。术后治疗包括内科溶栓、肝素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每 2个月做血管超声或CT血管重建随访及临床症状随访。结果  30例 (93.8% )成功进行了物理性血栓去除和 /或开通 ,1例门脉血栓者失败 ,1例股动脉血栓患者同时行ATD和Oasis失败后行外科切开取栓。 2 9例 (90 .6 % )临床症状在 1个月内明显改善和消失。物理性治疗后 3、6、12个月 ,血管超声随访累计血管通畅率分别为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管内血栓 物理治疗 影响因素 介入治疗 内支架放置术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综合介入治疗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郑重 刘乔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7期134-137,共4页
目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科室进行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的86例患者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时间为2016年2月-2019年3月。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3例。对比组采用常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 目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科室进行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的86例患者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时间为2016年2月-2019年3月。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3例。对比组采用常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试验组采用综合介入治疗方式。分析两组最终治疗结果。结果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6%与试验组的6.98%相比较低(P<0.05);对比组一年生存率、两年生存率、三年生存率和试验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中,综合介入治疗方式应当做首选治疗方案,实施效果优异,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介入治疗 门静脉癌栓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疗效 生存情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