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见《宋天文书》本《步天歌》考
1
作者 汪斌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1-280,共20页
新见上海图书馆与南京图书馆藏抄本《宋天文志》十五卷,书后均附有一未见披露过的佚名撰《步天歌》。经考订,《宋天文志》实为北宋王安礼所撰《宋天文书》,而《步天歌》非原书所有,乃明人附录于后。校订考核《宋天文书》本《步天歌》,... 新见上海图书馆与南京图书馆藏抄本《宋天文志》十五卷,书后均附有一未见披露过的佚名撰《步天歌》。经考订,《宋天文志》实为北宋王安礼所撰《宋天文书》,而《步天歌》非原书所有,乃明人附录于后。校订考核《宋天文书》本《步天歌》,知其文本内容与通行《丹元子步天歌》迥异而自成体系,所记星官数符合陈卓定纪之二百八十三官,保留了较多三家星内容,其撰作时代当晚于隋唐之际《丹元子步天歌》,约在宋明之间。新见《宋天文书》本《步天歌》为理解《丹元子步天歌》的流传与影响,考察从三家星系统到三垣二十八宿体系的星官体系转型,都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书》 天文志》 《步天歌》 王安礼
下载PDF
宋代四川诗人阴声入声韵通押中的方音现象——宋代四川方音研究之二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晓南 罗雪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共11页
本文在穷尽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基础上,分析阴入通押和阴声韵部跨部通押的特殊韵例,揭示入声韵尾消变、阴声韵部中韵字的特殊变化等与宋代通语不同的四川方音现象。
关键词 诗韵 四川方音 阴声韵 入声韵 通语
下载PDF
宋代文士用韵与宋代通语及方言 被引量:39
3
作者 刘晓南 田雨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32,共8页
语音史要深入发展,就必须进行断代的研究。对宋代语音史的研究是以宋代文士用韵的考察、归纳通语18韵系为标志的,随着对宋代的汉语言文献不断接近穷尽的考察与发掘,宋代的方言分区与各方言区的语言特征亦渐臻明朗。
关键词 通语 语音史 方言分区 方言区 用韵 汉语言 语言特征 发掘 断代
下载PDF
宋代四川诗人阳声韵及异调通押中的方音现象——宋代四川方音研究之一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晓南 罗雪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20,共12页
本文在穷尽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基础上,分析平声与上去声字通押和阳声韵部跨部通押的特殊韵例,揭示阳声韵尾合并,个别阳声韵字主元音的特殊变化,个别阴声韵字读鼻音韵尾以及一些字声调归类等与宋代通语不同的方音现象。
关键词 诗韵 四川方音 阳声韵 通语
下载PDF
宋代湖南方言初探 被引量:11
5
作者 田范芬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13,共6页
本文第一次通过考察宋代湖南籍诗人用韵,根据其中一些特殊韵例,参证历代文献,佐以现代方言,归纳出宋代湖南方言的两大特征:一是阳声韵尾的合并,二是尤侯部唇音字不入鱼模。
关键词 湖南方言 阳声韵尾 尤侯部唇音字 语音
下载PDF
宋代江浙诗韵特殊韵字探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令吾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5-48,共4页
韵文韵字的分析对韵文用韵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我们在穷尽式研究宋代江浙诗韵的同时重视特殊韵字的研究,兹选取宋代江浙诗韵若干特殊韵字进行尝试性分析。
关键词 江浙诗韵 韵调 语音 《广韵》 《集韵》
下载PDF
皖口之战与宋太祖朝军事装备的革新 被引量:2
7
作者 范学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8,共10页
北宋与南唐间的皖口之战,不仅决定了南唐政权最终覆灭的命运,也是一次以火箭、猛火油机等当时最新式武器相对抗为突出特色的典型战例。宋军能够夺得战役的胜利,与宋太祖重视火药武器的研发密不可分,更集中体现了宋太祖整顿军工生产和革... 北宋与南唐间的皖口之战,不仅决定了南唐政权最终覆灭的命运,也是一次以火箭、猛火油机等当时最新式武器相对抗为突出特色的典型战例。宋军能够夺得战役的胜利,与宋太祖重视火药武器的研发密不可分,更集中体现了宋太祖整顿军工生产和革新军事装备所取得的成果。宋太祖朝乃至整个宋代的武器革新,集中体现在远射武器的进步上,这既有武器发展的自身规律,也与尚武之风愈来愈弱的宋代文化特质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口之战 火箭 猛火油机 太祖
下载PDF
唐宋时期助词“取”与“得”的差异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新年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4,共6页
一般认为,唐宋时期的助词“取”与“得”在功能上是平行重复的,因此,对于“取”及相关格式的研究很少。我们在唐宋时期的语料比较中发现,“取”与“得”的功能重复只是表面现象,从同一动词构成的“V+取/得”格式以及其他相关格式的比... 一般认为,唐宋时期的助词“取”与“得”在功能上是平行重复的,因此,对于“取”及相关格式的研究很少。我们在唐宋时期的语料比较中发现,“取”与“得”的功能重复只是表面现象,从同一动词构成的“V+取/得”格式以及其他相关格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它们在语法意义、语法化程度、甚至语法功能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们具体阐述了这种差异及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 比较
下载PDF
宋代潼川府路诗人用韵考 被引量:2
9
作者 钱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19,共7页
通过对宋代潼川府路81家诗人4434首诗用韵情况的穷尽考察,归纳出宋代潼川诗人用韵的17部系统。宋代潼川诗人用韵系统是地域变体的通语韵系。
关键词 潼川诗人 韵系
下载PDF
论宋代小说的雅俗之变及其文化精神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军均 曾垂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105,共9页
宋代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一大关键变局。俗小说的出现及雅俗共融的态势的发展,使宋代小说整体呈现如下三个特征:一是渐趋"言文合一"的独立语体,二是"体用一源"的小说思想,三是题材与读者意识的文化下移和由此... 宋代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一大关键变局。俗小说的出现及雅俗共融的态势的发展,使宋代小说整体呈现如下三个特征:一是渐趋"言文合一"的独立语体,二是"体用一源"的小说思想,三是题材与读者意识的文化下移和由此带来的文体嬗变。这三方面的新变,开启了中国古代小说成熟之路,也奠定了明清小说美学思想基础,使宋代小说成为近代小说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雅俗之变 言文合一 体用一源
下载PDF
试论宋金时期北方话入近去声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蕾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23,共6页
本文在具体分析诗词用韵和宋人笔记中相关记载两类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入声在宋金时期北方话中仍作为一个独立的调类存在,还未分化,可能保留喉塞韵尾,听感上和去声很接近,正处在入声消变过程中的"入近去声"阶段。
关键词 金时期 阴入通押 入近去声
下载PDF
宋代四川诗文用韵阴入通押所反映的通语与方音现象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晓南 《励耘语言学刊》 2011年第1期126-145,共20页
穷尽宋代四川地区诗文用韵材料,得到56例阴入通押。与《中原音韵》比较,其中30例同于元代入派三声的格局,另外26例中有21例与反映本地方音的阴声韵之间的特殊通押条例相对应。由此得出阴入通押并非偶然,而是表现了宋代四川地区的实际语... 穷尽宋代四川地区诗文用韵材料,得到56例阴入通押。与《中原音韵》比较,其中30例同于元代入派三声的格局,另外26例中有21例与反映本地方音的阴声韵之间的特殊通押条例相对应。由此得出阴入通押并非偶然,而是表现了宋代四川地区的实际语音的观点。并且,在这个实际语音中包含通语与方音两个层面。文章还对阴入通押的音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声韵 通语 四川方音
下载PDF
宋代江浙诗人不同韵尾阳声韵部通押现象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宋代江浙诗人用韵中不同韵尾阳声韵部跨部通押的特殊用韵。这些特殊用韵共计862例,包括:真文与庚青通押,真文与侵寻通押,庚青与侵寻通押,真文、庚青与侵寻通押,寒先与监廉通押,江阳分别与寒先...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宋代江浙诗人用韵中不同韵尾阳声韵部跨部通押的特殊用韵。这些特殊用韵共计862例,包括:真文与庚青通押,真文与侵寻通押,庚青与侵寻通押,真文、庚青与侵寻通押,寒先与监廉通押,江阳分别与寒先、监廉通押,真文分别与东钟、江阳通押,寒先分别与庚青、东钟通押,侵寻分别与东钟、江阳通押。有些特殊用韵揭示出与宋代通语不同的江浙方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韵 江浙诗人 方音 阳声韵 通语
下载PDF
宋代花木品种名称的语言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晓玄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2-256,共5页
宋代花木种植业发达,出现了很多新品种。我们通过对文献调查,整理出260多个花木品种名称词汇。对这些词汇从音节的构成、语素的构成、语法和语义结构等方面进行穷尽的研究探讨,发现宋代花木品名多数是三音节词;多用颜色语素来命名,且不... 宋代花木种植业发达,出现了很多新品种。我们通过对文献调查,整理出260多个花木品种名称词汇。对这些词汇从音节的构成、语素的构成、语法和语义结构等方面进行穷尽的研究探讨,发现宋代花木品名多数是三音节词;多用颜色语素来命名,且不同的花木品名有其特有的语素;大多数词语为偏正结构,但出现了用动语转指花木品名的现象;从语义结构看,词语中有60%以上其中心语不表示义类,即单从词面来看很难判定它的事物类别,且大多数词用具象来表示花木抽象的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木品种名称 语言研究
下载PDF
宋元明清戏曲中的少数民族语(四)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学奇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1-7,共7页
宋元明清戏曲作品中,时时采入少数民族语,世易时移,这些少数民族语成了阅读这类文学作品的语言障碍,对于散见于各戏曲作品中的少数民族语汇集例句,兼采众说,为之诠释。共释词149个,连同附目97个,计246个。
关键词 戏曲 少数民族语 元朝 明朝
下载PDF
壁间奇葩——论宋代题壁词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祝云珠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8-30,共3页
宋代题壁词因其载体的独特性使其不趋步旧径,呈现出自己的艺术特色,文章主要从题序、意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几个方面,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论析,力求展现宋代题壁词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代题壁词 题序 意象 表现手法 语言特色
下载PDF
宋元明清戏曲中的少数民族语(二)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学奇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11,共11页
宋元明清戏曲作品中,时时采入少数民族语,世易时移,这些少数民族语成了阅读这类文学作品的语言障碍,对于散见于各戏曲作品中的少数民族语汇集例句,兼采众说,为之诠释。共释词149个,连同附目97个,计246个。
关键词 戏曲 少数民族语 中国 训诂 释义
下载PDF
《通鉴释文》所见宋代四川方音声母特点
18
作者 邓强 封传兵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296-305,共10页
《通鉴释文》是宋代四川眉山人史炤所作的音义专书。该书音切中有一些属于中古不同声母之间的混注,亦不合于宋代通语,属于特例,共14条,分为5类:鼻音与塞音声母混注;舌头与舌上声母混注;娘母与日母混注;邪母与船母混注;疑母与匣母混注... 《通鉴释文》是宋代四川眉山人史炤所作的音义专书。该书音切中有一些属于中古不同声母之间的混注,亦不合于宋代通语,属于特例,共14条,分为5类:鼻音与塞音声母混注;舌头与舌上声母混注;娘母与日母混注;邪母与船母混注;疑母与匣母混注。这些混注反映了宋代四川方音声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鉴释文 四川方音 声母
下载PDF
苏轼与宋代杂剧传统
19
作者 李永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42,共6页
中国戏剧中,杂戏俳优在宫廷杂戏表演具有俳谐戏谑和"谈言微中"两个文化传统。唐宋之际,参军戏这一形式逐渐由分朋竞技转向分朋竞艺,其可观赏性和竞技色彩更为突出。俳优戏谑性"言辞"夸饰铺排,使其最终演变为"... 中国戏剧中,杂戏俳优在宫廷杂戏表演具有俳谐戏谑和"谈言微中"两个文化传统。唐宋之际,参军戏这一形式逐渐由分朋竞技转向分朋竞艺,其可观赏性和竞技色彩更为突出。俳优戏谑性"言辞"夸饰铺排,使其最终演变为"热戏"。热戏"递相夸竟"的俳优言辞深刻地影响了一些作家的诗文创作,使得他们在创作上少有文体的顾忌,语言运用竞技夸饰,气势夺人,铺张扬厉色彩明显,并在幽默机智之中继承讽谏传统。苏轼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苏轼一生喜好杂剧并长期浸淫其中,其诗文中特殊的俳谐情调源于宋代杂剧的影响。苏轼创作了大量队戏演出仪轨中的教坊词。对俳优传统的汲取,使苏轼风趣机智之中往往讥讽当世,为乌台诗案埋下了因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俳优传统 俳优言辞 代杂剧
下载PDF
从“富贵之语”到“穷人之辞”——宋初、中期诗审美转变论
20
作者 李山岭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43-46,共4页
唐诗和宋诗有不同的美学风格。在代唐风而为宋调的过程中,宋初、中期的诗风转变至为重要。其中动因有制度层面,也有审美倾向的变化,从"富贵之语"到"穷人之辞"的转变实是其中的关捩。宋初期到中叶诗的审美倾向的发... 唐诗和宋诗有不同的美学风格。在代唐风而为宋调的过程中,宋初、中期的诗风转变至为重要。其中动因有制度层面,也有审美倾向的变化,从"富贵之语"到"穷人之辞"的转变实是其中的关捩。宋初期到中叶诗的审美倾向的发展主线呈现为:从追求词采华美到追求富贵气象,进而到以平淡为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转变 富贵之语 穷人之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