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伤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远期康复的影响
1
作者 邓智斌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经伤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免疫功能及远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取2021年10月—202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 目的:经伤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免疫功能及远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取2021年10月—202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经伤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免疫功能、术后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卧床、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椎体后凸Cobb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经伤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不仅可提升手术效果,而且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更利于远期脊柱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急性脊柱创伤 围术期指标 手术效果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单侧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5年以上随访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翀 应锦河 +1 位作者 谢盼盼 吴晓光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7期630-635,共6页
目的 :评价单侧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5年以上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治疗的2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11例;... 目的 :评价单侧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5年以上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治疗的2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34~68岁,平均52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通过影像学测量不同部位椎间隙高度,并评估末次随访时椎体间融合情况,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2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访5~8年,平均6.7年。VAS腰痛评分由术前的7.82±0.71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1.87±0.81(P〈0.05),VAS腿痛评分由术前的8.42±1.24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2.23±1.62(P〈0.05)。ODI由术前的(53.42±8.26)%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12.45±7.67)%(P〈0.05)。术后手术节段不同部位的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但是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后3个月相比下降(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手术侧椎间隙高度与对侧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末次随访时手术对侧椎间隙高度丢失程度较大。末次随访时椎体间总融合率为95.8%。通过影像学检查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为45.8%,多裂肌纤维化发生率为8.3%。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弯,cage移位及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单侧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作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5年以上随访疗效满意。但是单侧固定存在手术侧椎间隙高度的丢失及相邻节段退变等问题,需进一步临床研究去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单侧椎弓根螺钉 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连生 刘斌 +3 位作者 王东升 王国强 王永东 张沛 《颈腰痛杂志》 2012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经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TLIF并单枚C...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经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TLIF并单枚Cage手术进行治疗,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9~68岁(平均53.3岁),病程0.5~5年。使用使用Oswestry(ODI)功能障碍指数和日本JOA评分法评估术后疗效,依据SUK法对术后脊柱融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日本JOA评分法评估优25例(71.4%)、良8例(22.8%)、可1例(2.9%)、差1例(2.9%),依据SUK标准证实本组病例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97.1%。有1例患者节段间有明显间隙,椎间植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但动态片上节段间相对活动<4 mm。内固定未见松动、拔出、断钉。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并Cage支撑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融合率高,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单侧内固定术 融合
下载PDF
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下腰椎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的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梁斌 李荣祝 +6 位作者 韦建勋 丘德赞 尹东 陈峰 王贤 曾佳兴 楚野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年第10期936-939,共4页
目的探讨MastQuadrant微创系统下腰椎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0-05—2012-05在该院接受MastQuadrant微创系统下腰椎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22例(微创单侧组)和接受开放腰椎双侧固定椎间融合术25例(开放双侧组)作... 目的探讨MastQuadrant微创系统下腰椎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0-05—2012-05在该院接受MastQuadrant微创系统下腰椎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22例(微创单侧组)和接受开放腰椎双侧固定椎间融合术25例(开放双侧组)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微创单侧组的切VI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伤口疼痛持续时间均少(短)于开放双侧组(P均〈0.01)。术后1年疗效评估,微创单侧组的13本骨科学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高于开放双侧组(P〈0.0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开放双侧组(P〈0.01)。两组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stQuadrant微创系统下腰椎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腰椎双侧固定椎间融合术相比,在恢复椎间隙高度、提高椎间融合率、重建腰椎稳定性方面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而微创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更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腰椎 单侧固定 椎间融合
下载PDF
P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经堂 汤晓正 +2 位作者 严亮 熊龙 曾建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3期26-29,58,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16例采用P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27例采用PLIF联合双侧椎弓根内固...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16例采用P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27例采用PLIF联合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以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scale,VAS)和JOA评分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融合率及优良率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JOA、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JOA、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手术优良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期临床结果表明单侧椎弓根固定能够提供和双侧固定同样的疗效,且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单侧椎弓根螺钉 退行性疾病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宁 高延征 +5 位作者 高坤 张敬乙 余正红 盛伟超 邢帅 吕东波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9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单侧Isobar TLL动态内固定术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单侧Isobar TLL动态内固定术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腰椎前凸角、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以及改良Pfirrmann分级。结果随访时间为(53. 6±32. 3)个月。术后24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 <0. 05),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 013)。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 0. 05),相邻上节段椎间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 <0. 05),固定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 <0. 05),腰椎前凸角无明显变化(P=0. 100)。手术前后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和改良Pfirrman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费用低及患者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关节突关节 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 单边动态稳定
下载PDF
经伤椎双侧固定和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裕汉 黄超宇 彭海付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6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跨上椎固定和经伤椎双侧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临床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在本院脊柱外科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9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对照组(n=48),观察组予以经伤椎双侧固...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跨上椎固定和经伤椎双侧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临床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在本院脊柱外科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9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对照组(n=48),观察组予以经伤椎双侧固定治疗,对照组进行跨伤椎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人体功能性障碍评分(JOA);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术后6个月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即刻Cobb角、术前Cobb角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人体功能性障碍评分(JOA)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手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人体功能性障碍评分(JOA)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术后6个月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即刻Cobb角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Cobb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予以经伤椎双侧固定治疗,术后对于脊柱矫正度的维持更佳,固定稳定性更佳,跨伤椎固定复位效果更佳,稳定性稍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观察 单侧置钉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
下载PDF
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兴斌 王洪伟 +3 位作者 陈语 于海龙 王琪 刘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伤椎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7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附加伤椎双侧置钉的6钉固定患者作为6钉固定组,25例附加伤椎单侧置钉的5钉固... 目的探讨伤椎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7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附加伤椎双侧置钉的6钉固定患者作为6钉固定组,25例附加伤椎单侧置钉的5钉固定患者作为5钉固定组,随访时间平均24.6个月,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费用、矢状位后凸Cobb’s角、伤椎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术后矫正度丢失情况、疼痛VAS评分、ODI评分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患者的矢状位后凸Cobb’s角、伤椎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矫正度的丢失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单侧内固定技术能够显著矫正胸腰椎骨折的后凸畸形,达到伤椎双侧固定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且较伤椎双侧内固定术能够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伤椎固定 单侧 双侧
下载PDF
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彬彬 林斌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第8期23-26,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与经典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腰部疼痛、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或伴有下肢感觉异常;均行椎... 目的:比较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与经典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腰部疼痛、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或伴有下肢感觉异常;均行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术。其中46例行单侧固定(单边组),52例行双侧固定(双边组)。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系统(ODI)评估2组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并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 23个月,平均(14.5±1.6)个月;单边组及双边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0.00±6.51)min,(93.00±4.5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00±6.00)m L,(75.00±8.00)m L;术后椎间融合率92.74%,93.34%;VAS评分为(3.10±0.16)分,(3.10±1.10)分;术后ODI指数为(15.67±2.30)分,(15.67±2.60)分。结论: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与经典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相同的疗效;但单侧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势,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单侧椎弓根 螺钉固定 椎间融合 微创 手术
下载PDF
经伤椎单双侧置钉及跨伤椎置钉对A1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立山 卢海波 钱浩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271-277,共7页
目的:探究经伤椎单、双侧置钉及跨伤椎置钉对A1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A1型胸腰椎骨折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为A、B、C组,各43例。A组患者采取跨伤椎置... 目的:探究经伤椎单、双侧置钉及跨伤椎置钉对A1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A1型胸腰椎骨折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为A、B、C组,各43例。A组患者采取跨伤椎置钉治疗方式,B组患者采取经伤椎单侧置钉方式,C组患者采取经伤椎双侧置钉方式。对治疗收三组均随访1年,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指标、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随访中,三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均未出现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均低于B、C组(P<0.05),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伤椎前缘高度比丢失率及伤椎矢状位Cobb角丢失率均高于B、C组(P<0.05),但B、C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术后1周、1年,A组伤椎矢状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Oswestry功能障碍得分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侧置钉治疗A1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优于跨伤椎置钉,其可有效预防后期椎体高度丢失与后突畸形,改善患者预后。且经伤椎单、双侧置钉间疗效无明显区别,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方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型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单侧置钉 经伤椎双侧置钉 跨伤椎置钉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艳芹 《甘肃科学学报》 2020年第2期91-94,共4页
为观察胸腰段脊柱骨折(TLF)采用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的疗效,选取130例TLF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5例给予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65例给予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并实施针对性护理。于手术前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 为观察胸腰段脊柱骨折(TLF)采用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的疗效,选取130例TLF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5例给予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65例给予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并实施针对性护理。于手术前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疼痛程度,按照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数评估患者腰椎状态,比较2组伤椎复位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术后14 d、术后28 d)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点(术后3个月、6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伤椎复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TLF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经伤椎单侧固定 椎弓根钉 伤椎复位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比较
12
作者 周昆鹏 王鑫鑫 张本立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度LSS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度LSS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研究组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腰部和腿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6个月,研究组腰部和腿部VAS评分、ODI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70%,1/37)低于对照组(21.6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相比,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治疗重度LSS的效果更好,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轻机体创伤,缓解腰部和腿部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腰椎 重度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 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
原文传递
双节段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被引量:27
13
作者 董健文 冯丰 +2 位作者 赵卫东 戎利民 刘小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分析对模拟双节段腰椎后路椎体问融合术(PLIF)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单侧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将6具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L^2~S^2)分别制备成L^4~S^1,的PLIF模型,应用MTS858实验机模拟产生屈伸、侧弯、轴向旋转... 目的分析对模拟双节段腰椎后路椎体问融合术(PLIF)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单侧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将6具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L^2~S^2)分别制备成L^4~S^1,的PLIF模型,应用MTS858实验机模拟产生屈伸、侧弯、轴向旋转,并按初始状态、单侧不稳、单侧不稳.单侧固定、双侧不稳一单侧固定、双侧不稳一双侧固定、双侧不稳的顺序进行测试,动态摄取记录各个节段角位移运动范围(ROM)与中性区值(NZ)。结果单侧不稳.单侧固定屈伸、侧弯、轴向旋转方向ROM值依次为2.53±1.12、4.03±2.19、2.78±1.00,NZ值依次为1.14±0.70、1.96±1.13、1.28±0.71,均显著小于初始状态(P〈0.05),相比双侧不稳一双侧固定,各方向ROM与NZ值分别增加60.13%与17.52%、315.46%与243.86%、8.17%与6.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不稳一单侧固定侧弯与旋转状态ROM与NZ值较双侧不稳一双侧固定显著增加(P〈0.05)。结论单侧固定对人腰椎标本模拟双节段单侧PLIF可提供与双侧固定相似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而对于模拟双节段双侧PLIF则单侧固定在大多数三维运动方向上不能提供足够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生物力学 腰椎融合 单侧固定 双侧固定
原文传递
单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4
作者 毛路 杨惠林 +4 位作者 王根林 桂召柳 郭哲 权良忠 王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期I0001-I0005,共5页
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后路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资料完整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固定方式分为A、B两组。A组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椎体... 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后路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资料完整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固定方式分为A、B两组。A组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0~56岁,平均48岁。术前诊断:腰椎椎间盘脱出4例,腰椎椎间盘术后复发6例,腰椎管狭窄症6例,腰椎退行性不稳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例。B组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2~67岁,平均52岁。术前诊断:腰椎椎间盘脱出5例,腰椎椎间盘术后复发6例,腰椎管狭窄症7例,腰椎退行性不稳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8例。使用ODI评分、VSA视觉模拟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评分及术后评分,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融合率、医疗费用、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ODI评分、VSA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少于双侧组;融合率、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融合率分别为92%、94%。结论单、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均满意,单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创伤小,经济简便,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较好选择;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单侧椎弓根螺钉 退行性疾病
原文传递
经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轻度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丰 王欢 +1 位作者 林阳 方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轻度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5—2012—05收治的3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资料,包括A组14例行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钉5钉固定术.B组19例行经伤椎椎弓根钉6钉固...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轻度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5—2012—05收治的3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资料,包括A组14例行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钉5钉固定术.B组19例行经伤椎椎弓根钉6钉固定术。结果33例获随访3~24个月。平均12.8个月。比较各组内骨折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CT椎管占位、腰背部疼痛评分,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内固定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单侧非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轻度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椎弓根钉 内固定术 经伤椎 单侧置钉 短节段 非融合
原文传递
经伤椎单侧固定和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5
16
作者 张骞 扈桂海 侯学全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伤椎单侧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4年4月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将43例接受经伤椎单侧固定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8例接受跨伤椎固定的患者作... 目的对比分析经伤椎单侧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4年4月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将43例接受经伤椎单侧固定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8例接受跨伤椎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二组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的变化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所有病例均完成经伤椎单侧置钉,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其术前VAS、JOA评分及Cobb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JOA评分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即刻Cobb角度、即刻矫正度、术后半年Cobb角度及术后半年矫正丢失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效果更佳,术后能够较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胸腰段脊柱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 单侧置钉
原文传递
肌间隙入路单侧TLIF钉棒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病变初步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建明 胡伟 +2 位作者 袁建华 刘向阳 邹明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8期1242-1244,共3页
目的探讨经骶棘肌间隙腰椎单侧TLIF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亳州市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2011年9月期间21例术前均有下腰痛症状且为单侧肢体麻木、疼痛的腰椎间盘病变行上述术式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经骶棘肌间隙腰椎单侧TLIF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亳州市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2011年9月期间21例术前均有下腰痛症状且为单侧肢体麻木、疼痛的腰椎间盘病变行上述术式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欧氏失能指数(ODI)、改良Prolo评分变化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分析改良Prolo评分优良率和腰椎术后半年融合率。结果术中出血(265.7±59.2)ml、手术时间(110.3±21.5)min、住院天数(11.3±3.2)d、术后VAS评分(3.5±0.9)分、ODI评分(15.1±1.6)分、改良Prolo评分(14.9±2.7)分,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总优良率90.5%,术后半年三维CT重建显示融合率达90.9%。结论肌间隙入路单侧TLIF钉棒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对侧正常结构无破坏、早期下床、功能恢复好、融合率高的优点。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体间融合术 单边钉棒固定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原文传递
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汶 杨函 +2 位作者 王松 王清 康建平 《华西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12年6月—2017年3月采用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治疗的2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12年6月—2017年3月采用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治疗的2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患者,观察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椎体水平移位、Cobb角、椎间隙高度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9±4.7)个月。全部患者术后无大血管、气管、食管、硬脊膜损伤等术中并发症。所有患者切口均Ⅰ/甲级愈合。术后并发症:术后声音嘶哑、吞咽困难3例,咽喉部疼痛8例,肺部感染1例,低钠血症2例,经相关对症处理后皆痊愈。术后X线片示所有患者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完全矫正。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脊髓和(或)神经损伤加重。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获不同程度改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分:B级6例,转为C级4例、D级2例;C级13例,转为D级10例、E级3例;D级8例,均转为E级;均较术前提高1~2级(P<0.05)。所有患者术后7 d、12个月颈椎间隙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7 d、12个月两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结果[(14.6±2.3)分]较术前[(6.8±2.6)分]明显改善,术后改善率为(79.6±18.8)%(P<0.05)。随访期间未见螺钉松动、断裂及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脱位 单钉棒固定 单侧关节突交锁
原文传递
侧前方入路单侧钉棒固定治疗胸椎结核32例
19
作者 卞恒杰 周宇 +5 位作者 王睿 任国飞 李同林 陆万里 王中兴 孔晓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6-70,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侧钉棒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相关病例,总结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为胸椎结核的合理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行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侧钉棒固定治疗的... 目的:回顾分析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侧钉棒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相关病例,总结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为胸椎结核的合理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行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侧钉棒固定治疗的胸椎结核病例32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病损节段数、手术前后抗结核时长、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融合例数及复发例数。分析胸椎结核发病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胸椎结核的好发节段,该治疗方法的治愈率,不同因素对患者术后下地时间的影响。结果:胸椎结核好发于活动度相对较大的T4~L1,其中T10~L1椎间隙较多,涉及1个间隙的25例,涉及2个间隙的7例,男女比例为1∶1.3。平均年龄为(47.74±5.37)岁,术前平均抗结核时长为(16.25±3.14)d,手术时长为(142.51±21.42)min,术中出血量为(619.25±56.32)mL,术后引流量为(316.74±35.93)mL,术后抗结核时长为(14.48±3.58)个月,术后下地时间为(37.32±6.87)d。术后脓肿复发2例,经病灶清除+VSD负压吸引后痊愈,术后骨融合率为100%。结论:胸椎结核多发于活动度较大的底胸椎,中老年多见,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侧钉棒固定疗效确切,患者年龄小的、病损节段少的、术前得到充分抗结核准备的、手术时长短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少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 胸椎结核 自体髂骨植骨 单侧钉棒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