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洛金丝峡“6.26”极端短时强降水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嘉慧敏 潘留杰 +3 位作者 郭大梅 屈丽玮 吉庆 郑然 《暴雨灾害》 2023年第6期659-669,共11页
受河套低槽和低涡切变的共同影响,2022年6月26日12∶00-13∶00(北京时,下同)陕西商洛境内商南县西部的金丝峡出现了极端短时强降水(简称“6.26”过程),小时雨强高达108.3 mm·h^(-1),是一次典型的由中尺度新生雷暴引发的局地强降水... 受河套低槽和低涡切变的共同影响,2022年6月26日12∶00-13∶00(北京时,下同)陕西商洛境内商南县西部的金丝峡出现了极端短时强降水(简称“6.26”过程),小时雨强高达108.3 mm·h^(-1),是一次典型的由中尺度新生雷暴引发的局地强降水过程。局地性和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降水强度大,各家业务模式均出现漏报。本文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对此次短时强降水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该过程发生在500 hPa河套低槽配合700 hPa低涡切变缓慢东移的环流背景下,商南地区动力抬升条件和能量条件较好,对流发生前K指数达到42.83℃。(2)局地充沛的水汽加之低层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可将水汽迅速向上输送,有利于在金丝峡形成极端短时大暴雨。(3)金丝峡附近热力非均匀下垫面造成的局地环流和变压风引起的局地流场之间形成的中小尺度地面辐合线是导致金丝峡极端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原因。金丝峡特殊的河谷地形,一方面有利于触发对流,另一方面阻挡了低层东南气流沿山爬坡抬升,进一步加强了金丝峡上空大气的辐合,促使暴雨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暴雨 新生雷暴 中尺度辐合线 地形作用
下载PDF
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对一次后向传播雷暴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孙敏 戴建华 +1 位作者 袁招洪 陶岚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7-262,共16页
利用常规观测、雷达和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3年9月13日上海地区的一次以后向传播为主要特征、伴有强降水和大风的强对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等技术,对其形成的环境条件及后向传播机制进行了研究。由于上海连续多... 利用常规观测、雷达和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3年9月13日上海地区的一次以后向传播为主要特征、伴有强降水和大风的强对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等技术,对其形成的环境条件及后向传播机制进行了研究。由于上海连续多日处在副热带高压(副高)西北侧边缘,具备了充足的水汽和较强的不稳定条件,地面辐合线在上海北部触发了初始对流,其出流与地面风场的辐合在西南侧不断触发出新的对流单体,出现了与引导气流相反、指向西南方向的雷暴传播矢量,当单体的新生传播速率大于引导流速率时,雷暴整体产生了与引导气流相反的后向移动。针对该后向传播机制的研究表明:对流单体强下沉运动形成的阵风锋在其西南方向与环境西南风辐合,并与该处原有的地面辐合线碰撞造成更强烈的上升气流,触发新的单体生成,新单体发展成熟后产生强降水和强下沉运动,加强和维持了其西南侧的阵风锋,使得阵风锋向西南方向推进并继续触发新单体生成;风场反演的垂直运动分布和演变也显示了多个对流单体从东北向西南依次表现出消散、成熟和新生阶段的特征。因此,本次过程中形成了"雷暴单体新生发展—成熟后缓慢东北向移动—产生强降水、下沉运动和大风在其西南侧触发新单体"的循环;向西南方向推进的地面阵风锋与原有的地面辐合线共同形成了雷暴西南侧局地锋生区,与新生对流区的位置一致,是该次过程后向传播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强降水雷暴 后向传播 阵风锋 冷池
下载PDF
用SA雷达产品对京西三次局地暴雨落区形成的精细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段丽 卞素芬 +1 位作者 俞小鼎 崔永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8,I0001-I0003,共11页
利用新一代Doppler雷达各种探测产品,对2006年6月底至7月上旬北京西郊香山、石景山、门头沟一带落区相同的三次局地暴雨和大暴雨过程,进行精细分析和研究。重点分析雷达探测产品对落区在同一地点形成的短时临近影响系统和指示意义。研... 利用新一代Doppler雷达各种探测产品,对2006年6月底至7月上旬北京西郊香山、石景山、门头沟一带落区相同的三次局地暴雨和大暴雨过程,进行精细分析和研究。重点分析雷达探测产品对落区在同一地点形成的短时临近影响系统和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发生在北京西郊山前、落区相同的三次局地暴雨和大暴雨,其雷达回波发展和演变形式各不相同。但三次过程强降雨前,近地面平原东南风和边界层偏西风的垂直风廓线结构在地形作用下对暴雨落区形成的影响是一致的:近乎与山脉垂直的平原近地面东南风长时间(6小时左右)维持,增加山前局地近地面温湿条件,并在北京西郊山脉阻挡下,形成山前近地面局地辐合和强迫抬升。山顶附近边界层的偏西风为近地面空气强迫抬升后在边界层的后卷辐散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还显示,落区附近单体风暴、逆风区辐合带、中气旋等中小尺度回波系统的活动和发展,是暴雨落区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探测产品 局地暴雨 单体风暴 中气旋
下载PDF
四川盆地暖区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分类识别 被引量:13
4
作者 罗辉 肖递祥 +2 位作者 匡秋明 青泉 康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0-470,共11页
暖区暴雨强度大且降水集中,可造成严重气象灾害。利用四川盆地实况降水和7部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2-2017年28次暖区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按超过20 mm·h^-1降水站数的突增,将暖区暴雨的雷暴群分为初生阶段和成熟阶段,根据不同降水... 暖区暴雨强度大且降水集中,可造成严重气象灾害。利用四川盆地实况降水和7部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2-2017年28次暖区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按超过20 mm·h^-1降水站数的突增,将暖区暴雨的雷暴群分为初生阶段和成熟阶段,根据不同降水类型成熟前后的雷达回波特征,将雷暴群分为3种类型,3类回波特征差异明显,雷暴的长时间生消、合并以及传播作用使暖区暴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广。在28次暖区暴雨过程中,四川盆地西北部出现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回波基本呈现东北-西南向,与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脉走向基本一致,地形(产生偏东风)抬升在暖区暴雨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对3类雷暴群质心高度、顶高、最大回波强度等要素的统计显示,不同类型雷暴群在初生阶段和成熟阶段的概率密度曲线存在双峰和单峰等结构特征。利用雷暴群的多个参数构建暖区暴雨分类识别的特征向量,并采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方法进行识别,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雷暴群 回波特征 随机森林
下载PDF
近12年北京暖季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丁青兰 王令 +1 位作者 陈明轩 陶祖钰 《暴雨灾害》 2007年第2期144-148,共5页
对北京地区1994~2005年暖季(5~9月)雷暴、冰雹、暴雨和大风等各种对流天气进行了气候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暖季发生对流的概率很高,按日数统计的气候概率达47.77%,有雷暴相伴的强对流天气大风、暴雨和冰雹气候概率分别为... 对北京地区1994~2005年暖季(5~9月)雷暴、冰雹、暴雨和大风等各种对流天气进行了气候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暖季发生对流的概率很高,按日数统计的气候概率达47.77%,有雷暴相伴的强对流天气大风、暴雨和冰雹气候概率分别为27.29%、10.84%和6.29%。另外,北京地区对流天气一般可连续出现3 d,强对流天气也可连续出现2 d。北京地区对流季节长达4个月,其中6、7、8月为主要的对流月,这三个月中雷暴发生的气候概率均超过50%。暴雨多发季节为7月中旬到8月上旬。冰雹集中于6月中、下旬。在对流天气的地理分布上,北京西北部、东北部山区及西南部山区多对流天气,中心区和东南部平原地区对流天气较少。暴雨呈西南-东北方向带状分布,东北部山区、中部和东南部平原地区多发生暴雨,而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区很少发生暴雨。山区冰雹明显多于平原。西北部和东北部山区大风偏多,西南部霞云岭大风最少。暴雨有明显的夜发性,即夜间次数多,降水量更大。冰雹集中发生在午后到傍晚,占冰雹总站次的76.72%。夜间发生冰雹的概率非常小,上午到中午也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统计 雷暴 冰雹 暴雨 大风
下载PDF
雷暴低空风切变中大雨对飞行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永忠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分析了雷暴低空风切变中大雨滴冲击飞机的机身和机翼而引起的水平和垂直动量损失,估算了大雨累计在机身和机翼上的水膜厚度,并讨论了因遇到大雨雨滴冲撞而粗糙化的机体所产生的阻力。结果表明:雷暴低空风切变中大雨雨滴的冲击作用是明显... 分析了雷暴低空风切变中大雨滴冲击飞机的机身和机翼而引起的水平和垂直动量损失,估算了大雨累计在机身和机翼上的水膜厚度,并讨论了因遇到大雨雨滴冲撞而粗糙化的机体所产生的阻力。结果表明:雷暴低空风切变中大雨雨滴的冲击作用是明显的,被粗糙化的机体所产生的阻力能显著改变飞行轨迹,并能影响飞行安全;累计在机身和机翼上的水膜厚度造成的飞机质量的增加对飞行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低空风切变 大雨 飞行 翼面粗糙度 动量损失
下载PDF
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发射日雷雨天气过程气象保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江晓华 党建涛 +2 位作者 李刚 刘宸钊 杨查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8-31,34,共5页
简要介绍了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发射日对任务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射前8小时雷雨天气的保障,对该雷雨天气过程的降水、雷暴预报和物理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发射窗口天气预报准确、及时、可靠,为发射任务成功实施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是... 简要介绍了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发射日对任务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射前8小时雷雨天气的保障,对该雷雨天气过程的降水、雷暴预报和物理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发射窗口天气预报准确、及时、可靠,为发射任务成功实施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是一次成功的航天气象保障个例,可为后续高密度航天试验任务气象保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区 发射 雷暴 降水 气象保障
下载PDF
华北两类灾害性云团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江吉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9-206,共8页
运用卫星云图、常规资料以及数值预报分析产品,分析了1998年夏季华北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雷暴云团和暴雨云团.结果指出:它们的形成、发展条件及移动方式,均有着显著的不同特征;卫星云图与其它资料结合,是监测和预报这两类云团... 运用卫星云图、常规资料以及数值预报分析产品,分析了1998年夏季华北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雷暴云团和暴雨云团.结果指出:它们的形成、发展条件及移动方式,均有着显著的不同特征;卫星云图与其它资料结合,是监测和预报这两类云团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云团 暴雨云团 移动 传播 灾害性云团
下载PDF
北京香山“7.29”γ中尺度短时局地大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双 王迎春 张文龙 《暴雨灾害》 2016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基于加密自动站、风廓线、微波辐射计等多种稠密观测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反演的对流层低层热力动力场,对2009年7月29日发生在北京香山地区的局地暴雨过程(简称"7.29"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 基于加密自动站、风廓线、微波辐射计等多种稠密观测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反演的对流层低层热力动力场,对2009年7月29日发生在北京香山地区的局地暴雨过程(简称"7.29"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一次典型的局地新生雷暴引发的γ中尺度局地大暴雨过程,其发生发展突然、持续时间短、局地性强、降水强度大;降水环境场上,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使得新生雷暴的触发不需要太强的辐合抬升机制;北京北部山区雷暴冷池出流形成的300 m左右厚度的边界层偏北风与环境场偏南风的辐合,对香山雷暴的新生起到关键触发作用,有利的局地水汽条件为香山雷暴产生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香山雷暴发生后,由于缺乏雷暴冷池出流与环境低层垂直风切变的相互作用,导致香山雷暴难以获得有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在其发展成熟后很快消亡;复杂地形在对流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雷暴新生前期通过山前辐合抬升起到触发机制作用,另一方面对大气垂直上升运动起到增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暴雨 新生雷暴 对流系统 冷池出流 低层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南京雷与雨相互关系分析
10
作者 苗甫生 钟颖颖 +2 位作者 冯民学 程琳 蒋海琴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90-96,共7页
根据南京气象观测站1951—2007年57 a雷暴日及降雨记录资料,分析了干雷、湿雷和雨中有雷比率的变化特征,得出:57 a来湿雷明显多于干雷,干、湿雷日气候倾向率都为负值,趋势减少,但湿雷减少更为明显;干、湿雷都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南京... 根据南京气象观测站1951—2007年57 a雷暴日及降雨记录资料,分析了干雷、湿雷和雨中有雷比率的变化特征,得出:57 a来湿雷明显多于干雷,干、湿雷日气候倾向率都为负值,趋势减少,但湿雷减少更为明显;干、湿雷都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南京市从历年某天发生湿雷的概率得:历史上任意一天湿雷发生概率超过0.2的日期都集中在7、8月,其中南京发生湿雷最高概率在7月20日,与本省苏南和苏中各市基本一致,比苏北发生湿雷概率最高日期早5~6 d。南京雨中有雷比率主要分布在0.12~0.25之间,平均为0.19;雨中有雷的比率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但近几年出现雷暴的比率略有增多;各月雨中有雷比率呈单峰型,夏季比率较其他季节大。结合1961—2007年梅雨期资料,统计得出历年梅雨期有雷比率分布区间广,为0~0.9,梅雨期有雷平均比率为0.26,虽比全年雨中有雷的平均比率(0.19)还高些,但比梅雨所在的6—7月雨中有雷平均比率(0.39)低得多。分析还发现雷与不同级别降水关系有差异,与小雨呈负相关,而与中雨、大雨和暴雨呈正相关,与暴雨的相关性最好,6—8月大雨和暴雨中有雷的比率高达0.62~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雷 湿雷 梅雨 相关
下载PDF
《雷雨》与祈雨仪式——曹禺剧作《雷雨》的文化学阐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敏 赖翅萍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5-31,共7页
曹禺的《雷雨》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并深受作者自己的喜爱,一个未被人们发掘出来的原因是它再现了一个古老的原型——祈雨仪式。在无意识的驱使下,曹禺以现代话剧的形式把古老的祈雨仪式再现在人们面前,不仅让人们重温了祈雨... 曹禺的《雷雨》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并深受作者自己的喜爱,一个未被人们发掘出来的原因是它再现了一个古老的原型——祈雨仪式。在无意识的驱使下,曹禺以现代话剧的形式把古老的祈雨仪式再现在人们面前,不仅让人们重温了祈雨仪式中蕴涵的人类文化精神,也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在人生旅途中必须不断审视自我、拯救自我、完善自我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祈雨仪式 原型 文化精神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阈中的《雷雨》
12
作者 左怀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26-30,共5页
在生态美学视阈中曹禺剧作《雷雨》显示出崭新的意义:(1)为自然"复魅;"(2)揭示了人是如何由自然的人走向非自然的人的;(3)彰显了女性与自然的对应关系,不仅揭示了女性在颠覆男性(理性)中心世界方面的意义,而且彰显了女性在重... 在生态美学视阈中曹禺剧作《雷雨》显示出崭新的意义:(1)为自然"复魅;"(2)揭示了人是如何由自然的人走向非自然的人的;(3)彰显了女性与自然的对应关系,不仅揭示了女性在颠覆男性(理性)中心世界方面的意义,而且彰显了女性在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合在一起,对人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审美观照和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视阈 《雷雨》 崭新意义
下载PDF
太行山地形影响下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分析 被引量:42
13
作者 王丛梅 俞小鼎 +2 位作者 李芷霞 李江波 王秀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5-433,共9页
2015年8月2日午夜和2011年8月9日前半夜,在两种不同天气系统背景下太行山东麓都出现了小时雨量超过50 mm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两次过程都是雷暴先在太行山区触发加强,经过下山2 h先后在丘陵站平山和山前平原站石家庄市区产生极端短时... 2015年8月2日午夜和2011年8月9日前半夜,在两种不同天气系统背景下太行山东麓都出现了小时雨量超过50 mm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两次过程都是雷暴先在太行山区触发加强,经过下山2 h先后在丘陵站平山和山前平原站石家庄市区产生极端短时强降水。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石家庄SA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不同天气系统背景下太行山特殊地形影响的极端短时强降水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偏东气流被南北向的太行山地形强迫抬升,且与下山雷暴出流形成中尺度辐合线触发新的雷暴,雷达回波呈现后向传播特征和列车效应造成局地极端短时强降水。太行山地形通过增强辐合上升运动、增大垂直风切变使雷暴下山加强。不同天气系统强迫下,太行山特殊地形对雷暴发展作用不同。在偏西气流引导下,暖区极端短时强降水由阵风锋触发,具有突发性、降水时间短、伴随风力大的特点,下山雷暴出流加快且与山前偏东风的辐合加强,陆续在丘陵区和山前平原触发对流与下山雷暴合并加强造成极端短时强降水;而在东北气流引导下,回流冷锋和阵风锋共同触发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具有持续时间较长、降雨总量较大、伴随风力较小的特点,太行山东坡对东北冷湿回流有阻挡积聚作用,东北偏北来的雷暴出流边界西端在迎风坡上强迫抬升使雷暴触发并加强,东北气流遇山后发生气旋性偏转使雷暴出流转向东南下山,与平原的偏东风辐合加强,造成丘陵区和山前平原的总降雨时间更长、降雨总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地形 极端短时强降水 雷暴下山 后向传播
下载PDF
论《雷雨》的俄狄浦斯情结
14
作者 蒋传红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25-31,共7页
将中国现代文学中表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公墓》、《内疚》、《女娲氏之遗孽》、《叶罗提之墓》、《姊嫁之花》和《雷雨》进行比较后认为:前几篇小说限于对心理分析理论的形象化图解,未能充分展开俄狄浦斯情结的内涵;《雷雨》由于设置了... 将中国现代文学中表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公墓》、《内疚》、《女娲氏之遗孽》、《叶罗提之墓》、《姊嫁之花》和《雷雨》进行比较后认为:前几篇小说限于对心理分析理论的形象化图解,未能充分展开俄狄浦斯情结的内涵;《雷雨》由于设置了周朴园专制冷酷的形象为背景、表现周萍和繁漪的乱伦关系以及周萍对四凤的爱而将这一情结表现得惊心动魄。《雷雨》成功表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原因在于:西方戏剧的命运观和曹禺对命运的思考的相互融合、曹禺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及作为艺术家对集体无意识的幻想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俄狄浦斯情结 集体无意识
下载PDF
绵阳突发性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立光 蒲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7-40,共4页
在持续了一个月的阴雨天气、能量不足和大气层结稳定的条件下 ,绵阳市在2 0 0 1年 9月 19~ 2 0日突发了罕见的特大暴雨 ,并伴有强雷暴天气发生。利用天气学原理及过程前后的能量条件等对这次突发性大暴雨作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原因分析 突发性大暴雨 强雷暴 潜热能 绵阳市 大气层结 阴雨天气 能量
下载PDF
三次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闪电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润霞 张文龙 王迎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本文利用VLF/LF三维闪电监测定位资料,结合雷达及加密地面自动站等资料,详细对比分析了北京地区三次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闪电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冰雹过程中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的对应性最好,随强回波区的移动而移动;雷暴大风过... 本文利用VLF/LF三维闪电监测定位资料,结合雷达及加密地面自动站等资料,详细对比分析了北京地区三次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闪电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冰雹过程中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的对应性最好,随强回波区的移动而移动;雷暴大风过程中闪电活动与雷达强回波的对应性较差,闪电频数少且比较分散;对流性暴雨过程中,当块状回波刚进入北京范围时,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基本对应并且闪电密度很大,之后闪电频数减少且分布分散,但在回波发展加强形成55dBZ的线状回波后,闪电活动又增强且分布在线状回波的前部。(2)在冰雹、雷暴大风、对流性暴雨发生期间,闪电活动强烈,闪电频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对流性暴雨过程、冰雹过程、雷暴大风过程;在冰雹过程中,云闪所占比例不断增大,至降雹结束后云闪数超过地闪数;雷暴大风过程中始终都是云闪活动占主要地位;对流性暴雨过程中始终是地闪尤其是负地闪活动占主要地位,但随着回波强度的增强云闪比增大。(3)云闪发生的平均高度冰雹过程最大,其次为对流性暴雨和雷暴大风过程;云闪的平均雷电流强度也有同样的比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特征 闪电频数 雷达回波 冰雹 雷暴大风 对流性暴雨
下载PDF
2011年4月17日广东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8
17
作者 张涛 方翀 +2 位作者 朱文剑 章国材 周庆亮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4-818,共5页
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卫星、雷达和闪电及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4月1 7日出现在广东省的强对流天气的背景和演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次强对流过程出现了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具有风力强、中尺度强风暴系统明显、局地性... 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卫星、雷达和闪电及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4月1 7日出现在广东省的强对流天气的背景和演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次强对流过程出现了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具有风力强、中尺度强风暴系统明显、局地性强和灾情严重等特点。分析表明,地面锋面抬升是本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主要触发机制,珠三角地区的地形平坦、广东中层的干急流以及较大的垂直风切变可能是强风暴系统发展和维持的主要因素。最后,本文也分析了当时的主观预报思路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雷雨大风 冰雹 主观预报 强对流天气
下载PDF
北海酸雨区的成因简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雪莲 《广西气象》 2004年第2期37-37,36,共2页
北海市的空气质量指数一直为优,可是从北海近几年的酸雨观测结果表明,北海属于酸雨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雷暴造成。
关键词 空气质量 酸雨 雷暴 北海
下载PDF
2004年我国重大灾害性天气和大尺度环流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维国 饶晓琴 +1 位作者 康志明 艾秀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31,共6页
利用EC数值预报客观分析场、实时观测资料和灾情统计资料,对2004年我国重大灾害性天气事件和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华北、东北很多地区和南方发生季节连旱与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致洪暴雨、强雷暴和沙尘暴灾害性... 利用EC数值预报客观分析场、实时观测资料和灾情统计资料,对2004年我国重大灾害性天气事件和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华北、东北很多地区和南方发生季节连旱与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致洪暴雨、强雷暴和沙尘暴灾害性天气事件是在有利的环流形势下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把握好环流形势和影响天气系统演变特征,对于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和减灾、防灾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性天气 大尺度环流特征 天气学分析 环流形势 天气系统
下载PDF
桃仙机场雷雨转雨夹雪天气的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许彤 田丰 《广西气象》 2006年第4期34-36,共3页
通过对桃仙机场仅有的两次雷雨转雨夹雪天气过程的分析,总结出此类天气的形势特点,并初步得出此类天气预报的着眼点,为秋季飞行提供可靠的预报保障。
关键词 雷雨 雨夹雪 温度 能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