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lue of metabolic parameters in distinguishing primary mediastinal lymphomas from thymic epithelial tumors 被引量:1
1
作者 Lei Zhu Xiaofeng Li +5 位作者 Jian Wang Qiang Fu Jianjing Liu Wenchao Ma Wengui Xu Wei Chen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468-477,共10页
Objective:A high rate of unnecessary thymectomies has been reported.This study aimed to distinguish primary mediastinal lymphomas(PMLs)from 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s)by evaluating volumetric and metabolic paramete... Objective:A high rate of unnecessary thymectomies has been reported.This study aimed to distinguish primary mediastinal lymphomas(PMLs)from 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s)by evaluating volumetric and metabolic parameters with l8F-FDG PET/CT.Methods:A total of 136 patients who were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with TETs or PMLs were enrolled,and 18F-FDG PET/CT was performed before therapy.Volumetric parameters,including the mean SUV(SUVmean),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and SUVmax,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2 subtypes.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these parameters was evaluated with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 analysis.Results:All parameters significantly differed between patients with PMLs and TETs.Patients with lymphomas were younger and had higher SUVmean,SUVmax,TLG,and MTV values than patients with TETs.The MTV and TLG values had similar diagnostic performance.RO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areas under the curves of the SUVmean and SUVmax values performed similarly(approximately 0.76)in differentiating patients with PMLs from TETs,and both values were better than the MTV and TLG values.When age was included with the SUVmax in differentiating TETs from PMLs,the AUC was 0.91,an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creased to 80%and 93%,respectively.Conclusions:The SUVmax and volumetric parameters of 18F-FDG PET/CT can be used to distinguish patients with PMLs versus TETs,and thus may aid in preventing unnecessary thymectomies or other invasive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G PET-CT LYMPHOMA metabolic tumor burde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thymic epithelial tumors
下载PDF
New findings on thymic epithelial tumors:Something is changing
2
作者 Rossana Berardi Francesca Morgese +1 位作者 Marina Chiara Garassino Stefano Cascin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5年第5期96-98,共3页
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s) are uncommon neoplasms with a wide range of anatomical, clinical, histological and molecular malignant entities. To date the management of TETs within clinical practice is based on a mul... 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s) are uncommon neoplasms with a wide range of anatomical, clinical, histological and molecular malignant entities. To date the management of TETs within clinical practice is based on a multimodal therapeutic strategy including surgery,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with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and prognostic evaluation is mainly based on Masaoka staging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Therefore novel strategies are needed, especially for refractory and/or recurrent TETs and for thymic carcinomas that present a poor prognosis. Personalized approaches are currely being developed and molecular targets are emerging from recent integrated genomic analyses. Targeted therapy will represent an important treatment option for TETs with an aggressive histology. To date, data indicate that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molecules,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 cyclin-dependent kinases an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ay be potentially useful as targeted biological therap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ymic epithelial tumors THYMOMA thymic carcinoma Targeted therapy Programmed cell death-1
下载PDF
GOECP/SEOR radiotherapy guidelines for thymic epithelial tumours
3
作者 Mikel Rico Sonia Flamarique +9 位作者 Cristina Casares Tamara García Miriam López Maribel Martínez Javier Serrano Manuel Blanco Raúl Hernanz Lourdes de Ingunza-Barón Francisco JoséMarcos Felipe Couñag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21年第4期195-216,共22页
Thymic epithelial tumours(TET)are rare,heterogeneous neoplasms that range from resectable indolent tumours to aggressive thymic carcinomas with a strong tendency to metastasize.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is complex,in... Thymic epithelial tumours(TET)are rare,heterogeneous neoplasms that range from resectable indolent tumours to aggressive thymic carcinomas with a strong tendency to metastasize.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is complex,in part due to the management of TETs is scant and mainly based on non-randomised studies and retrospective series.Consequently,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TETs tends to be highly heterogenous,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improve the evidence level.The role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radiotherapy and new systemic therapies in the treatment of TETs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to date.In the present clinical guidelines,developed by the GOECP/SEOR,we review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TETs.We also present a consensus-based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each disease stage that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best available evidence.These guidelines focus primarily on the role of radiotherapy,including recent advances,in the management of TETs.The main aim of this document is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s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lay the founda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to clarify the main unresolved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optimal management of T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ed therapies thymic epithelial tumors RADIOTHERAPY REIRRADIATION GUIDELINES Chemotherapy
下载PDF
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病理分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杰 洪悦 王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的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22年3月由病理结果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TETS)患者共57例,通过TETS的WHO简化病理分型,分为低危组(A、AB、B1型)23例、高...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的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22年3月由病理结果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TETS)患者共57例,通过TETS的WHO简化病理分型,分为低危组(A、AB、B1型)23例、高危组(B2、B3、C型)34例,并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每个病灶均由两名放射科医生经过协商后,利用ITK-SNAP软件对兴趣区(ROI)进行勾画。使用Python v3.67提取放射组学特征,并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LASSO特征选择方法进行降维和筛选。在训练集中,应用支持向量机(SVM)、多层感知机(MLP)和逻辑回归(LR)构建术前诊断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效果,并通过内部测试集验证预测模型。结果共提取了1649个影像组学特征参数,经过Spearman相关系数筛选得到221个差异特征,并通过LASSO方法将其降维至12个组学特征。在测试集中,基于SVM、MLP和LR构建的术前预测模型分别表现出AUC值为0.800、0.868和0.971,其中LR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结论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SVM、MLP和LR模型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病理分型方面展现出较好的预测潜力,其中LR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WHO病理分型 影像组学 支持向量机 多层感知机 逻辑回归
下载PDF
CT影像特征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病理分型
5
作者 赵静 黄晓媚 +5 位作者 杨俊 罗振东 曾伟雄 张妮 秦耿耿 文戈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36-843,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及CT影像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病理分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23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21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资料,包括临床信息、CT影像和病理结果,并...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及CT影像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病理分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23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21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资料,包括临床信息、CT影像和病理结果,并根据简化病理分型将患者分为低危型(A、AB、B1型)和高危型(B2、B3、胸腺癌)。以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159)和验证集(n=62);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危组和高危组临床及CT特征的差异性,应用逐步回归和LASSO回归进一步降维筛选特征,构建4种机器学习模型(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在验证集中通过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221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中105例为低危型(训练集74例,验证集31例),116例为高危型(训练集85例,验证集3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性别、胸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逐步回归法选取3个CT影像特征(肿瘤强化程度、心包或大血管侵犯、胸膜侵犯)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LASSO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8个临床及CT影像特征构建随机森林、决策树及支持向量机模型。模型在训练集上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854、0.761、0.816,在验证集上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0.742、0.710、0.811。结果表明Logistic回归模型泛化性优于其他3个模型。结论基于CT影像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病理分型上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有望协助临床早期无创性识别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性肿瘤 影像学特征 临床特征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侵袭性
6
作者 刘雪成 吴树剑 +2 位作者 王娟 韦俊 袁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4-1020,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组学列线图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侵袭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3年1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55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照7∶3随机分训练集(n=108)及验证集(n=47...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组学列线图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侵袭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3年1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55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照7∶3随机分训练集(n=108)及验证集(n=47)。在静脉期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进行降维,筛选最优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并计算标签得分(Rad-score);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构建影像特征模型、Rad-score和影像组学-临床联合模型,并绘制联合模型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及临床收益;比较模型间曲线下面积差异;使用校正曲线评价列线图的校准度。结果经降维筛选出16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形态(OR=2.932,P=0.025)、周围组织侵犯(OR=11.461,P=0.005)及Rad-score(OR=255.27,P=0.002)为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列线图的曲线下面积在训练集及验证集分别为0.852、0.831;与影像特征模型及Rad-score在训练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07、2.270,P<0.05)。列线图模型训练集的阈值概率在0.08~0.88时临床获益。结论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结合临床特征的联合模型列线图能够有效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的侵袭性,可辅助临床术前制订精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瘤 胸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列线图表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胸腺上皮性肿瘤CT特征与风险度及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李淑华 范晔 +2 位作者 李阳 马宜传 谢宗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88-1194,1199,共8页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CT影像特征与病理分型及风险分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TETs的术前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TETs一般资料及CT特征与病理分型及风险分类的相关性,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高风险TETs的独立危险因...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CT影像特征与病理分型及风险分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TETs的术前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TETs一般资料及CT特征与病理分型及风险分类的相关性,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高风险TETs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预测TETs病人高风险的列线图,采用ROC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年龄、胸痛、外缘、钙化、分隔、强化幅度、心包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转移、周围脂肪浸润在不同病理分型间存在差异(P<0.05)。胸痛、形态、外缘、密度、坏死/囊变、钙化、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强化幅度、心包膜增厚、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转移、周围脂肪浸润、包绕纵隔结构及侵犯周围血管在低风险组及高风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外缘及心包膜增厚是高风险TETs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列线图模型AUC为0.818(95%CI:0.712~0.897,P<0.01)。结论:结合临床及CT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TETs病理分型,由胸痛、外缘及心包膜增厚三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TETs高风险病人的预测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风险度 列线图
下载PDF
胸腺切除范围对早期胸腺上皮肿瘤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谷志涛 傅剑华 +19 位作者 沈毅 魏煜程 谭黎杰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刘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59-464,共6页
背景与目的探采用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胸腺肿瘤多中心回顾性数据库,探讨胸腺切除范围对早期胸腺上皮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Masaoka-Koga分期Ⅰ期、Ⅱ期且术前没有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胸腺切除程度,分为胸腺切除组及胸腺瘤... 背景与目的探采用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胸腺肿瘤多中心回顾性数据库,探讨胸腺切除范围对早期胸腺上皮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Masaoka-Koga分期Ⅰ期、Ⅱ期且术前没有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胸腺切除程度,分为胸腺切除组及胸腺瘤切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共有1,04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胸腺切除组入组796例患者、胸腺瘤切除组入组251例患者。对于术前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患者,胸腺切除组术后的MG的缓解率明显优于胸腺瘤切除组(91.6%vs 50.0%,P<0.001)。胸腺切除组的10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90.9%,胸腺瘤切除组的10年OS为89.4%,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732)。胸腺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3.7%,胸腺瘤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6.2%,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49)。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对于Masaoka-Koga Ⅰ期患者,胸腺切除组和胸腺瘤切除组在复发率上没有差异(3.2%vs 1.4%,P=0.259);然而在Masaoka-Koga Ⅱ期患者中,胸腺切除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胸腺瘤切除组的复发率(2.9%vs 14.5%,P=0.001)。结论胸腺切除是治疗胸腺上皮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特别是对于Masaoka-Koga Ⅱ期及合并MG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 胸腺瘤切除
下载PDF
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与胸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章雪飞 吉春宇 +1 位作者 谷志涛 方文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9-525,共7页
背景与目的胸腺肿瘤中尚无肿瘤标志物的应用,本研究旨在评估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 21-1)与胸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胸科医院2012年1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59例胸腺肿瘤... 背景与目的胸腺肿瘤中尚无肿瘤标志物的应用,本研究旨在评估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 21-1)与胸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胸科医院2012年1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59例胸腺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血清Cyfra 21-1水平在不同分期及组织学类型间的差异,研究术前及术后血清Cyfra 21-1水平与复发的关系。结果在局部晚期(T4期)(P<0.001)、胸腺癌(P<0.001)患者中,术前血清Cyfra 21-1水平显著升高,且当术前Cyfra 21-1≥1.66 ng/m L时,其对术后复发有提示意义。分析患者随访的血清Cyfra 21-1,将2.66 ng/m L作为cut-off值时,提示胸腺肿瘤复发的敏感度为0.667,特异度为0.925,阳性预测值为0.462,阴性预测值为0.966。结论术前患者血清Cyfra 21-1水平较高,有助于提示肿瘤分期较晚、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或可提示术后复发的风险升高。在随访时结合血清Cyfra 21-1检测,将可能有助于提高复发患者的检出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肿瘤分期 组织学类型 预后
下载PDF
胸腺上皮肿瘤WHO病理分型与CT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0
作者 胡玉川 孟菲 +3 位作者 张贝 李刚锋 于瀛 崔光彬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的WHO病理分型与CT表现的相关性,以提高其CT诊断及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TETs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经组织病理学及细...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的WHO病理分型与CT表现的相关性,以提高其CT诊断及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TETs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经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WHO组织病理分型,分析TETs各种组织学类型的CT特征。结果:66例TETs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6~77岁。病理分型:A型5例(7.6%),AB型15例(22.7%),B1型13例(19.7%),B2型10例(15.2%),B3型10例(15.2%)及胸腺癌13例(19.7%)。A、AB、B1型胸腺瘤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而80.0%的B3型胸腺瘤及92.3%的胸腺癌呈不规则形;大部分(92.4%)胸腺肿瘤呈中度强化。80.0%B3型胸腺瘤及100%胸腺癌有包膜破坏并侵犯邻近结构;40.0%的B3型胸腺瘤及61.5%的胸腺癌出现心包和(或)胸膜腔积液;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周围结构受侵的发生率亦随之升高,分别为15.4%(B1)、40.0%(B2)、80.0%(B3)及100%(胸腺癌)。TETs组织学分类与侵袭危险度CT分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s=0.736,P〈0.01)。结论:不同WHO病理分型的TETs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TETs的CT特征反映了其侵袭危险性及组织病理学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胸腺上皮性肿瘤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胸腺上皮肿瘤MSCT影像与WHO组织学分型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英 于铁链 +1 位作者 李东 曹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1-433,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腺上皮肿瘤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并与WHO组织学分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患者术前MSCT表现,并将其与WHO组织学分型及其简化分型[低危胸腺瘤(A、AB、B1型)、高危胸腺瘤(B2、B3型)和胸... 目的分析胸腺上皮肿瘤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并与WHO组织学分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患者术前MSCT表现,并将其与WHO组织学分型及其简化分型[低危胸腺瘤(A、AB、B1型)、高危胸腺瘤(B2、B3型)和胸腺癌(C型)]进行对比。结果胸腺癌的长、短径均大于低、高危胸腺瘤(P均<0.05);边缘不规则或分叶状、非局限、对邻近结构的侵犯在高危胸腺瘤和胸腺癌中均较在低危胸腺瘤中更常见(P均<0.05)。结论MSCT能够反映胸腺上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预测其组织学类型和判断预后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组织学分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胸腺上皮性肿瘤简化病理分型与CT表现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明霞 虞崚崴 +2 位作者 蔡静 徐蕾 李惠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简化病理分型的CT表现特征及术前CT预测TET简化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8例TET的CT表现,按照WHO组织学分型后简化分为三组:低危组(A、AB、B1),高危组(B2、B3)和胸腺癌组;各组间比较...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简化病理分型的CT表现特征及术前CT预测TET简化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8例TET的CT表现,按照WHO组织学分型后简化分为三组:低危组(A、AB、B1),高危组(B2、B3)和胸腺癌组;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低危组11例,高危组42例,胸腺癌组15例。胸腺癌肿块更大,呈灌注式生长,更加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并更多侵犯周围组织、纵隔淋巴结肿大或转移及胸膜转移(P<0.05)。重症肌无力更多见于胸腺瘤(P<0.05)。跨中线生长、边缘不规则或分叶状提示胸腺癌或高危胸腺瘤(P<0.05),胸痛症状更常见于胸腺癌组(P<0.05)。钙化、平扫CT值、胸腔积液在各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TET简化病理分型间的CT表现具有一定差异性,良好的术前CT增强检查可较好预测其分型,帮助临床制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组织学分型
下载PDF
单一医生组原发性纵隔肿瘤外科治疗的长期随访 被引量:3
13
作者 付浩 陈克能 +7 位作者 梁震 熊宏超 康晓征 戴亮 闫万璞 杨永波 杨合利 秦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56-460,共5页
目的:总结单一医生组原发性纵隔肿瘤外科治疗的长期随访。方法:数据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的前瞻性数据库。分析纵隔肿瘤数据库中以根治切除为目的患者的远期生存。结果:本组常见肿瘤依次为胸腺上皮肿瘤95例(50%),... 目的:总结单一医生组原发性纵隔肿瘤外科治疗的长期随访。方法:数据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的前瞻性数据库。分析纵隔肿瘤数据库中以根治切除为目的患者的远期生存。结果:本组常见肿瘤依次为胸腺上皮肿瘤95例(50%),神经源性肿瘤26例(13.7%),纵隔生殖细胞肿瘤26例(13.7%)。全组患者行R0切除者179例(94.2%),R2切除者8例(4.2%),单纯探查者3例(1.6%),术后30d内死亡2例。胸腺上皮肿瘤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92.7%和85.7%。根据Masaoka-Koga分期,Ⅰ、Ⅱ、Ⅲ和Ⅳ期胸腺上皮肿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1%、90%和37.5%。多因素分析显示Masaoka-Koga分期是胸腺上皮肿瘤手术后独立预后因素。A+AB+B1型与B2+B3型胸腺瘤5年生存率分别为88.6%与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源性纵隔肿瘤多为良性,完整切除后均长期生存。结论:纵隔肿瘤组织学复杂,根据其来源、性质、部位及大小来决定治疗。虽然本组患者生存良好,但单一医生组很难做到前瞻性,大样本研究。因此,对纵隔肿瘤尤其是胸腺上皮肿瘤亟需大样本,多中心合作的前瞻性研究,以找到合理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纵隔肿瘤 胸腺上皮肿瘤 手术 生存
下载PDF
胸腺上皮肿瘤的MSCT-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国小钰 施珏倩 +2 位作者 于红 刘士远 肖湘生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9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对胸腺上皮肿瘤的MSCT-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为术前诊断、分期、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经病理确诊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胸腺上皮肿瘤大多(64.3%,54/84... 目的:对胸腺上皮肿瘤的MSCT-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为术前诊断、分期、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经病理确诊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胸腺上皮肿瘤大多(64.3%,54/84)位于中线一侧,多呈椭圆形(66.7%,56/84),部分边缘可见肿块-肺界面(MPI)增厚呈尖角或锯齿征(46.4%,39/84)及肿瘤的肿块-大血管心脏面(MCI)呈灌铸式生长(44.0%,37/84),内部可见钙化灶、坏死及囊变区,少数可见大血管侵犯(15.5%,13/84)、胸膜或心包结节(14.3%,12/84)、胸腔或心包积液(13.1%,11/84)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3.1%,11/84),极少发生肺转移(2.4%,2/84)。MCI呈灌铸式生长诊断胸腺上皮肿瘤侵犯邻近心脏大血管的敏感度为54.5%,特异度为87.0%。MPI增厚呈尖角或锯齿状诊断胸腺上皮肿瘤侵犯邻近纵隔-肺的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1.7%。结论:MSCT能准确显示胸腺上皮肿瘤的内部结构、邻近组织侵犯及胸膜、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胸腺上皮肿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137例胸腺上皮肿瘤的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晨 尹邦良 +4 位作者 魏启幼 胡建国 喻风雷 袁运长 赵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0-344,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胸腺上皮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寻与疾病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院心胸外科1997年6月至2007年9月胸腺上皮肿瘤病例137例,记录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于术后进行随访,按照Masaoka病理分期将所有病例分为Masao... 目的:通过对胸腺上皮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寻与疾病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院心胸外科1997年6月至2007年9月胸腺上皮肿瘤病例137例,记录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于术后进行随访,按照Masaoka病理分期将所有病例分为MasaokaI/Ⅱ期和Ⅲ/Ⅳ期两组,按照WHO组织学分型将所有病例分为WHOA/AB/B1组和B2/B3/C组,应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等寻找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中124例(90.5%)行全切手术,9例(6.6%)行姑息性切除,4例(2.9%)行活检术。MasaokaⅠ/Ⅱ期病例中手术全切率(100%)明显高于Ⅲ/Ⅳ期病例的全切率(分别为67.9%和63.6%,P<0.001)。137例病例中总的5年、10年总生存率为71.4%和50.1%。MasaokaI/Ⅱ期病例生存率明显高于Ⅲ期、Ⅳ期病例(P<0.001);按照WHO分型,A/AB/B1型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2/B3/C型病例(P<0.001);完全切除病例术后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不完全切除和活检病例(P<0.001)。COX回归分析发现,Masaoka病理分期、WHO组织学分型、肿瘤完全切除及手术时年龄与预后相关。结论:Masaoka病理分期、WHO组织学分型、肿瘤完全切除及手术时患者年龄是胸腺上皮肿瘤患者重要的预后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Masaoka病理分期 WHO组织学分型 预后
下载PDF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胸腔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多 张卫红 +2 位作者 李亚威 王萌 吕平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8期1303-1307,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胸腔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病理确诊的14例胸腔肿瘤,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的18F-FDG符合线路及CT图像。记录病灶的病理类型、CT征象、符合线路图像病灶目测分级和病灶...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胸腔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病理确诊的14例胸腔肿瘤,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的18F-FDG符合线路及CT图像。记录病灶的病理类型、CT征象、符合线路图像病灶目测分级和病灶放射性摄取值与纵隔及肺本底的比值(T/M和T/L)。结果 8例神经源性肿瘤(神经纤维瘤2例,良性神经鞘瘤5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6例间叶组织肿瘤(良性孤立性纤维瘤3例,恶性孤立性纤维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按照良恶性分组为良性组10例和恶性组4例。良性组与恶性组平均年龄及CT征象均无统计学差异。恶性组T/L及T/M明显高于良性组,并且有统计学差异(13. 31 vs 4. 91,P=0. 036;3. 12 vs1. 13,P=0. 002)。以目测分级高于纵隔诊断为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5. 7%,敏感性100%,特异性80. 0%,2例假阳性病例均为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各1例)。神经源性肿瘤与间叶组织肿瘤CT表现及符合线路显像特征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鉴别胸腔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高,并且鉴别间叶组织肿瘤的良恶性准确率较神经源性肿瘤高,具有简便直观的优势,有利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肿瘤 间叶组织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代脱氧葡萄糖 符合线路SPECT
下载PDF
胸腺上皮性肿瘤成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春海 李婷 +3 位作者 杨晓棠 杜笑松 辛磊 赵致楷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54-258,共5页
胸腺上皮性肿瘤(TET)在临床工作中相对常见,尤其是自开展低剂量肺癌筛查以来,其发现越来越多。TET的生物学行为及病理学分型复杂,不同类型侵袭性程度不同,导致在制定临床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上存在差异。因此,准确预测TET的侵袭性,甚至... 胸腺上皮性肿瘤(TET)在临床工作中相对常见,尤其是自开展低剂量肺癌筛查以来,其发现越来越多。TET的生物学行为及病理学分型复杂,不同类型侵袭性程度不同,导致在制定临床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上存在差异。因此,准确预测TET的侵袭性,甚至病理分型,对于临床有重要意义。多种影像检查手段能够发现TET,并各具优势,就其各自的诊断价值,尤其是新进展情况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氟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多 李亚威 +2 位作者 张卫红 王萌 吕平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3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8月~2016年9月期间病理确诊的17例胸腺上皮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的^(18)F-FDG符合线路及CT图像。记录病理分型、CT征象、符合线路图像...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8月~2016年9月期间病理确诊的17例胸腺上皮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的^(18)F-FDG符合线路及CT图像。记录病理分型、CT征象、符合线路图像病灶目测分级和病灶放射性摄取值与纵隔及肺本底的比值(T/M和T/L)。结果低危组胸腺上皮肿瘤7例(A型胸腺瘤1例,AB型胸腺瘤3例,B1型胸腺瘤3例),高危组胸腺上皮肿瘤10例(B2型2例,B3型1例,胸腺鳞癌7例)。WHO组织学分型与目测分级、T/L和T/M高度相关(r分别为0.697,0.811和0.815,P值为0.002,0.000和0.000),与肿瘤的长径和短径无明显相关。以目测肿块放射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1.4%,准确率为88.2%,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100%。低危与高危胸腺上皮肿瘤组之间的CT表现包括肿块长径、短径、肿块有无坏死、钙化、分叶、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是否清晰,有无淋巴结转移、胸膜转移、肺内转移、是否均匀强化和肿块内肿瘤血管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而低危和高危组在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上肿块的目测分级(2.0 vs 3.7,P=0.001)、T/L(5.4 vs 16.3,P=0.002)和T/M(1.2 vs 10.4,P=0.00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与肿块糖代谢摄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以^(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肿块目测分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准确性高,为术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代脱氧葡萄糖 符合线路SPECT
下载PDF
胸腺上皮肿瘤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岗 徐辉 李文燕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观察胸腺上皮肿瘤(thymicepithelialtumor,TET)WHO病理分型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对14例TET采用WHO病理分型,分别观察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形态学特征。结果:按WHO病理分型诊断胸腺瘤A型1例,AB型3例,B1型1例,B2型4例,B3型3例,C型... 目的:观察胸腺上皮肿瘤(thymicepithelialtumor,TET)WHO病理分型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对14例TET采用WHO病理分型,分别观察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形态学特征。结果:按WHO病理分型诊断胸腺瘤A型1例,AB型3例,B1型1例,B2型4例,B3型3例,C型2例。各型胸腺瘤均具有上皮性肿瘤的结构特点,如:张力原纤维、桥粒等结构;C型胸腺瘤(胸腺癌)异型性很明显,常见肿瘤性坏死,其他类型则有一定程度的异型性。A型胸腺瘤细胞核异染色质丰富,核仁不明显,无异型性;AB型和B1型异型性不明显,细胞核常染色质较均匀,可见小核仁;B2、B3型胸腺瘤异型性较明显,常染色质较丰富,核仁明显,细胞质宽大,有突起。结论:从超微结构特点来看:A型胸腺瘤生长不活跃,AB型和B1型胸腺瘤生长略活跃;B2、B3型胸腺瘤生长较活跃;C型胸腺瘤生长很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上皮肿瘤 超微结构 病理学 光镜诊断 电镜病变
下载PDF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前纵隔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多 曹宝霞 吕平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观察前纵隔肿瘤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的特点,探讨其对前纵隔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病理证实的2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治疗前18F-FDG符合线路图像及CT资... 目的观察前纵隔肿瘤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的特点,探讨其对前纵隔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病理证实的2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治疗前18F-FDG符合线路图像及CT资料。记录肿块最大径、目测分级、术后病理及胸腺肿瘤的Masaoka分期。结果前纵隔肿瘤平均最大径为6.61cm(3.0~14.0cm)。前纵隔肿瘤术后病理证实:霍奇金淋巴瘤5例,胸腺癌6例,胸腺瘤2例,其他良性病变7例(囊性畸胎瘤3例,心包囊肿2例,脂肪瘤1例,巨淋巴结增生症1例)。病变目测分级0级4例,1级3例,2级2例,3级11例。肿块最大径与目测分级的相关系数r=0.467,为低度相关。良性病变组目测分级低于霍奇金淋巴瘤及胸腺癌(P<0.01),良性病变与胸腺瘤的目测分级无明显差异(P=0.21),胸腺癌目测分级高于胸腺瘤(P=0.03),胸腺癌与淋巴瘤目测分级无明显差异(P=0.36)。以目测放射性摄取低于纵隔为标准鉴别前纵隔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为95%,仅1例假阳性病例为巨淋巴结增生症。目测分级1级的胸腺瘤为MasaokaⅠ期胸腺瘤。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鉴别前纵隔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较高,当前纵隔肿瘤FDG摄取程度低于纵隔时提示为良性病变或可以直接手术切除的低危胸腺瘤;胸腺癌与淋巴瘤均为高FDG摄取病变,因此当前纵隔病变FDG摄取程度明显高于纵隔,结合CT鉴别胸腺癌与淋巴瘤有困难时,需要穿刺活检以取得病理诊断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