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2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frameshift mutation causes early termination of the thyroxine-binding globulin protein and complete thyroxine-binding globulin deficiency in a Chinese family: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Ping-Ping Dang Wei-Wei Xiao +5 位作者 Zhong-Yan Shan Yue Xi Ran-Ran Wang Xiao-Hui Yu Wei-Ping Teng Xiao-Chun Te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22期3887-3894,共8页
BACKGROUND Thyroxine-binding globulin(TBG;the gene product of SERPINA7)is the main transporter of thyroid hormones in humans.Mutations in the TBG gene may lead to inherited TBG deficiency.There have been 28 reported m... BACKGROUND Thyroxine-binding globulin(TBG;the gene product of SERPINA7)is the main transporter of thyroid hormones in humans.Mutations in the TBG gene may lead to inherited TBG deficiency.There have been 28 reported mutations that associate with complete TBG deficiency(TBG-CD).Here we identified a novel frameshift mutation causing early termination of the TBG protein and TBG-CD in a Chinese family.CASE SUMMARY A 46-year-old Chinese man was referred to our hospital with normal free thyroxine,free triiodothyronine,thyrotropin,but lower total thyroxine and total triiodothyronine,and undetectable serum TBG,indicative of TBG-CD.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atient’s family members and thyroid function and serum TBG were evaluated.Genomic DNA from peripheral blood was sequenced to detect possible TBG mutation(s).Quantitative PCR high-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 was used to screen TBG-Poly(L283F)among 117 Chinese men.A novel mutation of TBG(p.Phe135Alafs*21),a 19-nucleotide insertion in exon 1,was identified,which resulted in a truncated TBG protein product and caused TBG-CD.The other mutation,identified in the proband’s father,is a known polymorphism,TBG-Poly(L283F).The frequency of the TBG-Poly allele among 117 unrelated Han Chinese men from northeast China was 21.37%.CONCLUSION A novel mutation in the TBG gene associated with the TBG-CD phenotype was identified in a Chinese family.Additionally,it was found that 21.37%of Chinese males had TBG-Poly(L283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yroxine-binding globulin COMPLETE thyroxine-binding globulin DEFICIENCY Partial thyroxine-binding globulin DEFICIENCY Gene polymorphism Case report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the Direct Anti-Human Globulin Test on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Patients Receiving Blood Transfusion
2
作者 Ben Niu Le Wang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5期384-387,共4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direct anti-human globulin test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lood transfusion patients.Methods:52 transfused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of which 26 cases with positive d...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direct anti-human globulin test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lood transfusion patients.Methods:52 transfused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of which 26 cases with positive direct anti-human globulin tests were included in the positive group,and another 26 cases with negative direct anti-human globulin tests were included in the negative group.The apparent efficacy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was compared.Results:After blood transfusion,the apparent efficacy of the negati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in the positive group,the proportion of the predominantly multi-antibody group was the highest;after blood transfusion,the post-transfusion apparent efficacy of the simple Ig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ulti-antibody group,P<0.05;compar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different antibodies resulted in the 1+group,and the 3+to 4+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blood transfusion,P<0.05.Conclusion:The use of the 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in transfused patients showed that patients with positive results would have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Direct anti-human globulin tests will have an impact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lood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results,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arry out a direct anti-human globulin test on blood transfusion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anti-human globulin test Blood transfusion Clinical efficacy
下载PDF
Multi-protective effects of wheat embryo globulin on D-gal-induced aging mice 被引量:1
3
作者 Aimei Liao Xing Lyu +6 位作者 Jiarui Ma Yinchen Hou Ming Hui Na Liu Yi Zhao Yixiang Cui Jihong Hua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1300-1308,共9页
Wheat embryo globulin(WEG)has been proven to possess multiple biological activities,including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immunomodulatory,and so on.Aged mouse model were establish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D-galact... Wheat embryo globulin(WEG)has been proven to possess multiple biological activities,including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immunomodulatory,and so on.Aged mouse model were establish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D-galactose(D-gal),and the effects of WEG on learning,memory,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aging mice were explored through behavioural tests an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determination.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WEG improved the percentage of the platform quadrant,increased the number of crossing platforms,and enhanced the identification indexs.WEG also increased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superoxide dismutase(SOD),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activities in the liver and brains of aging mice,and reduced malondialdehyde(MDA)content.Pathological observations indicated that WEG protected against damage to brain in D-gal-induced aging mice.These results effectively revealed that WEG not only improved the abilities of learning and memory,and the cognitive impairment,but also delayed the aging process of the D-gal-induced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embryo globulin Antioxidant activity D-GALACTOSE Superoxide dismutas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下载PDF
Anti-thymocyte globulin for treatment of T-cell-mediated allograft rejection
4
作者 Sumit Acharya Suraj Lama Durga Anil Kanigicherla 《World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23年第6期299-308,共10页
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is a pivotal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utilized in the management of T-cell-mediated rejection and steroid-resistant rejection among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Commercially available as Th... 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is a pivotal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utilized in the management of T-cell-mediated rejection and steroid-resistant rejection among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Commercially available as Thymoglobulin(rabbit-derived,Sanofi,United States),ATG-Fresenius S(rabbit-derived),and ATGAM(equine-derived,Pfizer,United States),these formulations share a common mechanism of action centered on their interaction with cell surface markers of immune cells,imparting immunosuppressive effects.Although the prevailing mechanism predominantly involves T-cell depletion via the complement-mediated pathway,alternate mechanisms have been elucidated.Optimal dosing and treatment duration of ATG have exhibited variance across randomised trials and clinical reports,rende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ndardized guidelines a challenge.The spectrum of risks associated with ATG administration spans from transient adverse effects such as fever,chills,and skin rash in the acute phase to long-term concerns related to immunosuppression,including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s and malignancies.This comprehensive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thorough exploration of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ATG,encompassing its mechanism of action,clinical utilit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renal graft rejections,specifically steroid-resistant cases,efficacy in rejection episode reversal,and a synthesis of findings from different eras of maintenance immunosuppression.Additionally,it delves into the advers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ATG therapy and its impact on long-term graft function.Furthermore,the review underscores the existing gaps in evidence,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Banff classification of rejections,and highlight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linicians when navigating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to strike the optimal balance between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ATG utilization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thymocyte globulin T-cell-mediated rejection Steroid-resistant rejection Biopsy confirmed acute rejection
下载PDF
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疾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葛爽 魏娟 谷申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疾病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Ch... 目的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疾病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Child-Pugh分级将其分为Child-Pugh A级组(n=20),Child-Pugh B级组(n=34),Child-Pugh C级组(n=16),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组及肝硬化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球蛋白/胆碱酯酶表达水平;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检验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球蛋白/胆碱酯酶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和预后的相关性;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对肝硬化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ild-Pugh A级组、Child-Pugh B级组、Child-Pugh C级组患者的血清TSP-1、球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高,血清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低;与Child-Pugh A级组患者比较,Child-Pugh B级组、Child-Pugh C级组患者的血清TSP-1、球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高,血清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低;与Child-Pugh B级组比较,Child-Pugh C级组患者的血清TSP-1、球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高,血清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TSP-1、球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高,血清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与Child-Pugh分级和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均是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与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14、0.824、0.885。结论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异常表达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其预后均存在一定关联,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及预后的辅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CHILD-PUGH分级 凝血酶敏感蛋白-1 球蛋白/胆碱酯酶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6
作者 李丹 彭芬芬 +1 位作者 周兵 龙海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分析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0年01月—2020年12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AGR水平波动于0.41~3.26之间,根据AGR中位数(1.21)将患者分为高AGR组(n=1... 目的:分析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0年01月—2020年12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AGR水平波动于0.41~3.26之间,根据AGR中位数(1.21)将患者分为高AGR组(n=162)和低AGR组(n=158),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匹配分为高AGR组和低AGR组各94例,分析患者死亡原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生存情况,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GR对MHD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1)低AGR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球蛋白水平均高于高AGR组,血清磷、血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白蛋白水平均低于高AGR组(P<0.05)。(2)中位随访时间41.35个月,随访期间转腹膜透析治疗4例(2.13%),肾移植1例(0.53%),失访2例(1.06%),死亡62例(32.98%),死亡原因分别为:心血管疾病44例(70.97%)、感染9例(14.52%)、肿瘤3例(4.84%)、其它6例(9.68%)。(3)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AGR组患者累积全因生存率(P<0.001)和累积心血管疾病存活率(P<0.001)均优于低AGR组患者。(4)COX回归分析显示,未校正的模型中低AGR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HR:3.842)及心血管死亡风险(HR:3.752)均显著增加,校正后,低AGR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HR:2.657)和心血管死亡风险(HR:2.764)仍显著增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校正变量后,低AGR仍然是增加全因死亡风险(HR:2.740)和心血管死亡风险(HR:2.651)的独立风险因素。此外,AGR预测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死亡风险的AUC分别为:0.751和0.744。结论:低AGR是MHD患者心血管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GR可作为评估MHD患者预后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特发性矮小症发生影响因素及血清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临床诊断价值
7
作者 林玉玲 李杰玉 +3 位作者 李曾一 刘琳 籍胤玺 徐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09-2012,共4页
目的 探究特发性矮小症发生影响因素以及血清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在该类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诊治的86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为疾病组,另外收集86例在同一时期进行体检的健... 目的 探究特发性矮小症发生影响因素以及血清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在该类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诊治的86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为疾病组,另外收集86例在同一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儿童血清中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特发性矮小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表达水平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 疾病组血清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性发育状态、骨龄指数是发生特发性矮小症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两者分别诊断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0.871,两者联合诊断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AUC为0.941,两者联合优于血清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各自单一诊断(Z=3.896、3.500,P<0.05)。结论 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中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表达水平均较低,且两者均是儿童发生特发性矮小症的影响因素,两者联合监测对特发性矮小症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特发性矮小症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研究儿童肥胖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因果关系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调节作用
8
作者 黄晶 龙俊青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之间的独立因果关系,并确定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对这一关系的中介作用。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对儿童肥胖和GDM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评估儿童肥胖与GDM的因果影响...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之间的独立因果关系,并确定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对这一关系的中介作用。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对儿童肥胖和GDM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评估儿童肥胖与GDM的因果影响,并通过中介分析研究儿童肥胖和GDM之间的关联是否通过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发挥作用。结果:单变量孟德尔随机化结果显示,儿童肥胖可显著增加GDM的风险,儿童肥胖与SHBG呈负相关,SHBG与GDM呈负相关。多因素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显示,儿童肥胖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SHBG并非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中介效应分析显示,SHBG是儿童肥胖所致的GDM的中介因子。结论:儿童期肥胖对GDM发病存在因果关系,SHBG可部分调控儿童肥胖导致的GDM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儿童肥胖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孟德尔随机化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209例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王培宇 丁汉东 +2 位作者 钟金彪 廖贵益 梁朝朝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4-621,共8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不同时期尿路感染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随访时间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为移植术后1个月内,第二时期为术后1~6个月,第三时期为术后7~12个月。分析肾移植术后不同...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不同时期尿路感染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随访时间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为移植术后1个月内,第二时期为术后1~6个月,第三时期为术后7~12个月。分析肾移植术后不同时期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发生尿路感染受者的尿培养结果及常见病原菌耐药特点。分析反复尿路感染者的菌群,分析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尿路感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第一时期尿路感染率为90.0%,第二时期尿路感染率为49.3%,第三时期尿路感染率为22.5%。第二时期、第三时期亲属活体器官捐献男性受者的尿路感染率低于女性受者(均为P<0.05)。尿培养结果阳性60例,共检出病原菌8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66例受者反复发生尿路感染,检出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其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是第一时期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尿路感染、供者类型是第二时期发生尿路感染组的危险因素,受者性别、年龄是第三时期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是第一时期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受者性别、年龄是第三时期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第三时期治愈65例,未治愈38例,治愈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及白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均为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性较高;术后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女性和高龄是肾移植受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尿路感染 革兰阴性菌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血清肌酐 白细胞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李雪 王梦涵 +1 位作者 张艳 张晶晶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及肌力评分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73例GBS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mNGF联合IVIG治疗)40例和对照组(IVIG治疗)33例。对比两组临床...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及肌力评分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73例GBS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mNGF联合IVIG治疗)40例和对照组(IVIG治疗)33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肌力评分及肢体功能Hughes量表评分,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4水平高于对照组,IL-21、IL-2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下肢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肢体功能Hughe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NGF联合IVIG对慢性GBS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使用IVIG治疗,二者联合治疗可有效抑制相关促炎因子的表达,明显改善患者肌力和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丙种球蛋白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炎性因子 肌力评分
下载PDF
RhD阴性孕产妇与HDFN发生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陈婷婷 黄蓉 +1 位作者 凌玉 胡文静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3期338-345,共8页
目的 通过对RhD阴性孕产妇腹中胎儿和分娩的新生儿发生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的相关指标对比分析,为预防和治疗HDFN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分娩的RhD阴性孕产... 目的 通过对RhD阴性孕产妇腹中胎儿和分娩的新生儿发生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的相关指标对比分析,为预防和治疗HDFN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分娩的RhD阴性孕产妇737名,比较新生儿是否发生RhD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导致的HDFN及其影响因素,发生RhD-HDFN和发生ABO-HDFN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生RhD-HDFN和发生ABO-HDFN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差异;分析IgG抗-D效价≤16和≥32的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RhD-HDFN的实验室指标差异。结果 737名RhD阴性孕产妇中,发生RhD-HDFN的母婴ABO血型相同或相容者比率88.89%(40/45)显著高于母婴ABO血型不相容者11.11%(5/45)。母体二次妊娠及以上发生RhD-HDFN比率93.33%(42/45)显著高于ABO-HDFN 60.66%(37/61)者。母体IgG抗-D效价≥32者分娩的新生儿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最低值低于母体IgG抗-D效价≤16者(χ^(2)=5.61,P<0.05),母体IgG抗-D效价≥32者分娩的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峰值高于IgG抗-D效价≤16者(χ^(2)=4.471,P<0.05)。结论 RhD阴性孕产妇中,母婴ABO血型相同或相容及孕产次≥2者,相应新生儿更易发生RhD-HDFN,母体IgG抗-D效价≥32者发生新生儿溶血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抗-D效价≤16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孕产妇 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 换血疗法 抗-D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误诊分析
12
作者 王媛媛 朱丽 丁秀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诊治措施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AIH误诊为病毒性肝炎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主要症状为食欲缺乏、乏力、黄疸、发热,伴腹胀12例,恶心5例,胸闷和胸痛4例,呕吐...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诊治措施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AIH误诊为病毒性肝炎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主要症状为食欲缺乏、乏力、黄疸、发热,伴腹胀12例,恶心5例,胸闷和胸痛4例,呕吐及关节痛各3例。体形消瘦,巩膜及皮肤黏膜黄染明显。查血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7例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升高各6例。腹部B超检查示肝大18例,肝内回声不均。初期外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予相应治疗15 d无好转,遂转我院。查血抗平滑肌抗体(SMA)、抗核抗体(ANA)阳性,血γ-球蛋白、IgG升高,结合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阴性及相关病史,遂明确诊断为AIH。误诊时间18~21 d。确诊后,18例予泼尼松单独治疗,3例予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治疗1年后随访,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结论AIH发病较隐匿,以年轻女性高发,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行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及ANA、SMA、抗肝肾微粒体、免疫球蛋白或肝组织病理检查可区分二者,确诊后应及时予有效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误诊 肝炎 病毒性 抗平滑肌抗体 抗核抗体 γ-球蛋白 IGG 肝炎病毒检测
下载PDF
清瘟败毒饮加减对小儿川崎病(气血两燔证)的临床改善及对患儿血清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小平 杨蕊华 +2 位作者 杜丽芳 孙晔 马晓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加减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气血两燔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医院心内科治疗的22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予...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加减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气血两燔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医院心内科治疗的22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阿司匹林联合丙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心功能变化。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0.91%(100/110),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8.18%(108/11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发热等典型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1)。干预完成后,观察组患儿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干预前两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完成后,观察组患儿CD_(4)^(+)和CD_(4)^(+)/CD_(8)^(+)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升高,而CD_(8)^(+)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D_(3)^(+)水平有上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的心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完成后,观察组患儿血清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及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干预过程中所有患儿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轻微,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加减联合丙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干预效果较好,对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心脏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不良反应有较好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瘟败毒饮 小儿川崎病 气血两燔证 丙种球蛋白 免疫功能 炎症水平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遵义市2021—2023年性早熟女童的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检测
14
作者 涂彬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6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2021—2023年遵义市性早熟女童的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3年3月在遵义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78例性早熟女童作为性早熟组,同期选择在遵义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检的78名健康女童作为健康组... 目的探讨与分析2021—2023年遵义市性早熟女童的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3年3月在遵义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78例性早熟女童作为性早熟组,同期选择在遵义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检的78名健康女童作为健康组。检测两组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25-羟维生素D、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含量,同时判定所有女童的卵泡生长状况。结果性早熟组子宫长径、卵巢容积、总卵泡数、最大卵泡直径都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性早熟组夜间自发血、日间自发血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含量都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性早熟组空腹血清25-羟维生素D、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含量都低于健康组(P<0.05)。在78例性早熟女童中,Spearman分析显示夜间自发血、日间自发血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含量、子宫长径、卵巢容积、总卵泡数、最大卵泡直径、25-羟维生素D、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女童性早熟存在相关性(r=0.744、0.699、0.714、0.766、0.794、0.636、0.715、0.677、-0.688、-0.714,P<0.05)。结论2021—2023年遵义市性早熟女童多表现为子宫长径、卵巢容积、总卵泡数、最大卵泡直径增加,也伴随有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含量降低,对性早熟女童的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市 性早熟 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 25-羟维生素D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促黄体生成素
下载PDF
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对发热患儿川崎病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李海凤 张萍萍 +2 位作者 李云艳 陈壮桂 钟贵芳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12-519,共8页
目的探讨发热患儿的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对预测川崎病(KD)发病风险的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设计,基于某三甲医院大数据平台,收集432例0~16岁发热患儿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其血清A/G的四分位数及中位数将其分为4... 目的探讨发热患儿的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对预测川崎病(KD)发病风险的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设计,基于某三甲医院大数据平台,收集432例0~16岁发热患儿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其血清A/G的四分位数及中位数将其分为4组,分析A/G与发热患儿KD发病的相关性。结果432例发热患儿KD的总发病率为14.4%(62/432)。A/G与KD的发病呈负相关,每增加0.1的A/G,KD的发病风险降低18%(OR=0.82,95%CI 0.76~0.88,P<0.001)。亚组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及生化指标的患儿,A/G与KD发病之间的负相关趋势均一致。结论A/G可能是预测发热患儿KD发病的有效生物学标志物。随着A/G的上升,KD的发病风险逐渐降低。这一发现对KD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白蛋白 球蛋白 发热 儿童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下载PDF
女性型脱发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与雄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宇凌 白杨娟 +2 位作者 王奕欣 董薪 李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究女性型脱发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以及与雄激素的相关性,为女性型脱发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选择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分析皮肤科门诊就诊的70例女性型脱发患者与体检中心招募的65例健康人的血清维生素D,分析其与严重程度、人口学特征、... 目的:探究女性型脱发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以及与雄激素的相关性,为女性型脱发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选择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分析皮肤科门诊就诊的70例女性型脱发患者与体检中心招募的65例健康人的血清维生素D,分析其与严重程度、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以及雄激素的相关性。结果:女性型脱发患者的平均维生素D水平(13.59±5.82)ng/ml,健康人群的平均维生素D水平为(15.94±6.89)ng/ml(P<0.05)。女性型脱发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呈正相关,与游离睾酮呈负相关(P<0.05)。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降低或游离睾酮升高的患者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暂未发现女性型脱发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与严重程度、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的相关性。结论:女性型脱发较健康人群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提示维生素D降低可能是女性型脱发的发病因素之一。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降低、游离睾酮升高与维生素D水平降低存在的相关性,可能是维生素D缺乏导致女性型脱发的机制之一,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型脱发 维生素D 雄激素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游离睾酮
下载PDF
抗线粒体抗体阴性与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17
作者 乔可欣 周桂琴 +4 位作者 刘亚兴 冯颖 刘尧 李斌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8-1784,共7页
目的对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与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免疫与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MA阴性组(139例,24.5%)及... 目的对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与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免疫与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MA阴性组(139例,24.5%)及AMA阳性组(428例,75.5%),以年龄及性别为匹配因素,匹配容差设置为0.06,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入院时肝功能、凝血、免疫等指标,同时分析治疗6个月的肝功能等指标变化及治疗6、12个月时对于熊去氧胆酸(UDCA)的应答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AMA阴性及AMA阳性PBC患者各139例。AMA阴性组与阳性组入院时比较:AMA阴性组DBil、球蛋白(Glo)低于AMA阳性组,Alb、白蛋白/球蛋白(A/G)、前白蛋白(pre-A)、纤维蛋白原(FIB)高于AMA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应用UDCA治疗6个月后,AMA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Glo、pre-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MA阴性组与阳性组治疗6个月后pre-A较入院时均有上升,但上升程度不同,AMA阴性组上升更明显(U=41.00,P=0.015)。应用UDCA治疗6、12个月后,AMA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对UDCA治疗应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年龄及性别匹配条件下,AMA阴性PBC患者相对AMA阳性患者,肝脏炎症损伤程度轻,经UDCA治疗后炎症改善更明显,肝脏合成能力改善更明显,对于UDCA应答显现更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抗线粒体抗体 球蛋白 前白蛋白
下载PDF
快速冷却过程中DTNB对含水甘蓝种子耐冻性的影响
18
作者 李良波 韩颖颖 +2 位作者 王秀丽 李维杰 刘宝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6,共8页
种子水分含量是影响种子低温保存的重要因素,已有的研究表明种子球蛋白降解可以提高含水种子的低温耐冻能力。选取甘蓝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外源添加2-硝基苯甲酸[5,5′-dithiobis-(2-nitrobenzoic acid),DTNB]对种子吸胀处理后进行快速... 种子水分含量是影响种子低温保存的重要因素,已有的研究表明种子球蛋白降解可以提高含水种子的低温耐冻能力。选取甘蓝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外源添加2-硝基苯甲酸[5,5′-dithiobis-(2-nitrobenzoic acid),DTNB]对种子吸胀处理后进行快速降温(降温速率为-1℃/min),研究DTNB对含水甘蓝种子耐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TNB显著提高了快速降温后甘蓝种子的发芽率;推迟了胚内冰晶形成的起始温度(对照组vs DTNB组:-14.78℃vs-16.43℃)。双向电泳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25 kDa以下位置积累了2个差异蛋白点,质谱鉴定为12 s储存球蛋白;检测到球蛋白及其水解多肽巯基含量显著提高,非酶促氧化剂AsA和GSH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1.26倍和1.22倍;DTNB还促进了冷胁迫诱导基因ICE1和CBF的表达。综上所述,DTNB可在快速降温条件下调控含水种子的分子生理活性变化,进而提高种子抗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冷却 甘蓝种子 2-硝基苯甲酸 球蛋白 水解
下载PDF
绿豆球蛋白淀粉样纤维的形成、结构表征及乳化特性
19
作者 白露 李志明 +4 位作者 张舒 冯玉超 富天昕 刘宇航 王长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51,共9页
基于不同酸热处理时间探讨绿豆球蛋白淀粉样纤维(mung bean globulin amyloid fibrils,MBGFs)形成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规律,同时探究各阶段形成的MBGFs乳化特性。结果表明:加热0~12 h过程中,绿豆球蛋白(mung bean globulin,MBG)的亚基逐渐... 基于不同酸热处理时间探讨绿豆球蛋白淀粉样纤维(mung bean globulin amyloid fibrils,MBGFs)形成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规律,同时探究各阶段形成的MBGFs乳化特性。结果表明:加热0~12 h过程中,绿豆球蛋白(mung bean globulin,MBG)的亚基逐渐降解,水解成以小分子多肽为主的纤维结构单元;并产生大量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从0 h的(18.28±0.75)%提升到12 h的(53.61±1.15)%,与硫磺素T结合后荧光强度增强;MBGFs形态逐渐变得细长、柔韧,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定向的纤维化聚集;在加热16~24 h过程中,成熟的MBGFs结构逐渐发生解离,纤维结构特征被破坏;与MBG相比,MBGFs乳液的乳化活性指数、乳化稳定性指数、蛋白吸附率和界面蛋白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酸热处理4 h形成的MBGFs乳化效果最优;4 h MBGFs乳液油滴体积较小、分布均匀有序,表观黏度最高,具有弹性凝胶结构。综上,不同酸热处理时间对MBGFs结构和乳化特性具有显著影响,MBGFs与MBG相比具有更优异的乳化性能。本研究为明晰MBGFs形成规律提供理论支撑,为高效食品级乳化剂的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球蛋白 蛋白质淀粉样纤维 结构表征 乳化特性
下载PDF
亚油酸含量对大豆11S球蛋白膜理化性质的影响
20
作者 周荣雪 赵源 +2 位作者 石林凡 任中阳 翁武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为探究成膜液和膜中脂质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亚油酸含量(蛋白质量的0%、10%、20%、30%和40%)对11S球蛋白成膜液的黏度及膜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图像显示,成膜液中油滴尺寸均随亚油酸含量增加而增大... 为探究成膜液和膜中脂质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亚油酸含量(蛋白质量的0%、10%、20%、30%和40%)对11S球蛋白成膜液的黏度及膜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图像显示,成膜液中油滴尺寸均随亚油酸含量增加而增大,干燥成膜后油滴尺寸进一步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添加亚油酸后光滑致密的蛋白膜上表面出现油滴聚集,而下表面变得粗糙,但未出现油滴。添加40%亚油酸后,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抗拉伸强度和水蒸气透过系数分别由53.50℃、12.67MPa和2.52×10^(-10)g/(m·Pa·s)降低至50.38℃、7.30 MPa和1.83×10^(-10)g/(m·Pa·s),而断裂延伸率由95.58%增加至198.15%。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11S球蛋白与亚油酸分子在200 ns内没有发生相互作用。添加亚油酸会导致11S球蛋白膜中离子键和二硫键比例下降,而疏水相互作用和非二硫键共价键比例增加。以上结果表明,添加亚油酸可以通过改变膜中蛋白间的化学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膜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将为大豆蛋白乳液膜成膜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S球蛋白 可食膜 亚油酸 分子动力学模拟 化学结合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