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lloying elements on thermal stability of nanocrystalline Al alloys
1
作者 Hany Rizk AMMAR Muneer BAIG +1 位作者 Asiful Hossain SEIKH Jabair Ali MOHAMMED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1-23,共13页
The effect of incorporating limited-diffusivity elements such as Fe and Ti on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nanocrystalline Al alloy was investigated.Al−10wt.%Fe and Al−10wt.%Fe−5wt.%Ti alloys were fabricated.The initial m... The effect of incorporating limited-diffusivity elements such as Fe and Ti on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nanocrystalline Al alloy was investigated.Al−10wt.%Fe and Al−10wt.%Fe−5wt.%Ti alloys were fabricated.The initial mixtures of powders were milled for 100 h in vacuum.The bulk samples were fabricated from the milled powders in a high frequency induction heat sintering(HFIHS)system.The milled powders and the bulk sinter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Vickers microhardness,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EDS)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The observations indicated that Fe and Ti were completely dispersed in the matrix to form a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SSSS)with Al.Additionally,the inclusion of alloying elements led to an increase in hardness and yield strength of the alloy by 127%and 152%,respectively.The elevated temperature compress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alloys.The Al−10wt.%Fe−5wt.%Ti alloy revealed the optimum thermally stable behavior of the three alloys studied.The incorporation of Fe and Ti improve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developed alloys through inhibiting the grain growth,hindering dissolution and growth of second phases(such as Al13Fe4 and Al13Ti),and forming a stable solid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rystalline al−Fe−ti alloy mechanical alloying induction heat sintering thermal stability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Al对Ti-Zr-Cu-Ni-Be非晶合金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胡锐 郑永健 +4 位作者 寇宏超 李金山 薛祥义 周廉 傅恒志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8-171,共4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室温压缩试验等分析手段,通过替代(Ti40Zr20Cu8Ni9Be18Al5)和掺杂[(Ti40Zr25Cu8Ni9Be18)0.95Al0.05)]两种元素添加方法,研究了5%(摩尔分数)Al元素对Ti40Zr25Cu8Ni9Be18非晶合金... 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室温压缩试验等分析手段,通过替代(Ti40Zr20Cu8Ni9Be18Al5)和掺杂[(Ti40Zr25Cu8Ni9Be18)0.95Al0.05)]两种元素添加方法,研究了5%(摩尔分数)Al元素对Ti40Zr25Cu8Ni9Be18非晶合金铸态组织、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替代和掺杂的Al元素使直径为3mm的非晶合金棒状试样中分别析出了纳米晶和准晶。Al替代Zr使非晶合金薄带试样的过冷液相区从46K升高到50K,而以掺杂方式添加时却使其降低为31K。替代方式添加的Al元素使非晶合金的压缩断裂强度从1924MPa提高到2121MPa,但塑性应变从3.9%降低到了0.2%;而掺杂方式添加的Al元素使非晶合金强度降低为1475MPa,并呈现零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非晶合金 al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Ti_(53)Cu_(27)Ni_(12)Hf_3Al_7Si_3B_1大块金属玻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庞昆 《铸造技术》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用单辊甩带法和铜模铸造法制备了新型Ti基大块金属玻璃Ti53Cu27Ni12Hf3Al7Si3B1。DSC、DTA研究表明该合金具有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其第1晶化温度Tx1、玻璃转变温度Tg、过冷液相区间ΔTx 以及约化转变温度Trg分别为705、750、45、0.63 K... 用单辊甩带法和铜模铸造法制备了新型Ti基大块金属玻璃Ti53Cu27Ni12Hf3Al7Si3B1。DSC、DTA研究表明该合金具有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其第1晶化温度Tx1、玻璃转变温度Tg、过冷液相区间ΔTx 以及约化转变温度Trg分别为705、750、45、0.63 K。压缩性能研究其压缩断裂强度、弹性模量和压缩塑性变形量分别为2 304 MPa、120 GPa和1.1%。研究发现,具有复杂拓扑结构的原子配比提高了Ti53Cu15Ni18.5Al7Hf3Si3B0.5大块金属玻璃的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块金属玻璃 ti基非晶合金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ZrAlNiCuCo非晶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钰鑫 蒲永亮 +2 位作者 刘丛 丁静 朱胜利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111,共8页
采用电弧熔炼-铜辊甩带法制备Zr_(50)Al_(5)Ni_(15-x)Cu_(15)Co_(15+x)(x=2、4和6 at%)非晶合金条带,使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万能力学试验机等研究了样品厚度、合金成分以及热处理工... 采用电弧熔炼-铜辊甩带法制备Zr_(50)Al_(5)Ni_(15-x)Cu_(15)Co_(15+x)(x=2、4和6 at%)非晶合金条带,使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万能力学试验机等研究了样品厚度、合金成分以及热处理工艺对其微观结构、相组成、热稳定性和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_(50)Al_(5)Ni_(15-x)Cu_(15)Co_(15+x)(x=2,4,6 at%)合金条带为非晶态,退火后非晶基体上析出简单立方结构的CoZr和CuZr纳米晶。在相同样品厚度下,随着Ni含量的减小,合金的室温拉伸塑性增加;随着条带厚度的增加,合金的室温拉伸塑性逐渐增加。其中,51μm厚的Zr_(50)Al_(5)Ni_(9)Cu_(15)Co_(21)合金条带经513℃退火1800 s后,室温拉伸塑性最高可达7.3%,抗拉强度为370.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基非晶合金 组织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过冷处理对Cu_(45)Zr_(42)Al_8Ag_5非晶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寇生中 赵燕春 +3 位作者 薛书微 索红莉 王仁军 李娜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7,共5页
采用过冷液体等温处理的方法制备出直径为3 mm的Cu45Zr42Al8Ag5合金圆棒,研究了过冷液体等温处理对铜基内生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过冷处理后的试样均为原位自生晶体/非晶复合材料,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由铜... 采用过冷液体等温处理的方法制备出直径为3 mm的Cu45Zr42Al8Ag5合金圆棒,研究了过冷液体等温处理对铜基内生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过冷处理后的试样均为原位自生晶体/非晶复合材料,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由铜基非晶合金压缩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最大抗压强度逐渐降低,最大为2266 MPa;而塑性变形量逐渐增大,最大为1.46%,相比于过热处理的试样,过冷处理的试样的力学性能比较好。断口微观形貌分析表明,吸铸温度为1090 K保温时间为6 min的试样断口呈现明显的脉络状纹络,使得铜基非晶具有较大的抗压断裂强度和较好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非晶 过冷液体等温处理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Nb对Zr基块体非晶合金热稳定性、非晶形成能力及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民 柳林 +1 位作者 王敬丰 刘兵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4-538,共5页
利用水冷铜模铸造法成功制备了(Zr70Ni10Cu20)90-xNbxAl10(x=0,2,5,7)块体非晶合金,采用XRD,DSC 和DTA研究了Nb对该合金体系热稳定性和非晶合金形成能力(GFA)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Nb的添加可有效提高该合金的GFA和热稳定性.当Nb含量为x=... 利用水冷铜模铸造法成功制备了(Zr70Ni10Cu20)90-xNbxAl10(x=0,2,5,7)块体非晶合金,采用XRD,DSC 和DTA研究了Nb对该合金体系热稳定性和非晶合金形成能力(GFA)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Nb的添加可有效提高该合金的GFA和热稳定性.当Nb含量为x=2时,合金具有最宽的过冷液态区(△Tx=119 K)和最大的非晶形成能力(参数γ=Tx/(Tg+Tl=0.435).Nb的适量添加也有利于提高块体非晶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应变,其中x=2的块体非晶的抗压强度和断裂应变量分别达到1783 MPa和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基块体非晶合金 热稳定性 非晶形成能力 机械性能
下载PDF
铜基块体非晶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永章 谢致薇 +1 位作者 杨元政 胡美贤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 2006年第1期41-45,共5页
简要介绍了制备铜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各种方法,综述了铜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热稳定性,分析了晶化过程的热力学行为,并对铜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发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铜基非晶 制备方法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Ni_7Zr_2非晶合金制备及其磁性能研究
8
作者 魏恒斗 陈学定 +2 位作者 王翠霞 陈自江 张静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7,共4页
采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通过在室温下球磨纯元素混合粉末制备出Ni7Zr2非晶合金粉末.应用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T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球磨时间的混合粉末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球磨时间对混合粉末的结构及颗粒形貌均存在显... 采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通过在室温下球磨纯元素混合粉末制备出Ni7Zr2非晶合金粉末.应用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T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球磨时间的混合粉末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球磨时间对混合粉末的结构及颗粒形貌均存在显著影响.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Ni、Zr颗粒发生严重塑性变形,并且通过冷焊团聚起来,形成具有层状结构的复合颗粒.由于磨球的剧烈撞击,使得结构发生了严重的畸变,从而破坏了原有的有序结构而形成了无序结构.另外,在进一步球磨过程中,合金的晶粒不断减小,形成高体积分数的晶界,而金属粉末不断地发生塑性变形,形成了点缺陷、位错等高密度缺陷,晶格发生严重的畸变,晶体自由能也相应不断上升,最后产生了非晶转变.磁性能测量表明,该合金粉末具有较好的软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非晶合金 机械合金化 非晶形成能力 热稳定性 磁性能
下载PDF
Fe对Zr基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春燕 寇生中 +3 位作者 刘广桥 赵燕春 郑宝超 丁雨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90-1794,共5页
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Zr(65-x)Cu17.5Ni10Al7.5Fex(x=0,1,2,3,4,5,at%)块体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同步热分析(DSC)、万能试验机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Fe对Zr基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Zr(65-x)Cu17.5Ni10Al7.5Fex(x=0,1,2,3,4,5,at%)块体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同步热分析(DSC)、万能试验机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Fe对Zr基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Fe元素有利于提高该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当Fe含量为x=2时,其内部结构为完全非晶结构,并且此成分具有较高的GFA和热稳定性(ΔTx=58K)。Fe元素的适量加入也有利于提高该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其中x=2的块体非晶合金的抗压强度σf、断裂应变εf和塑性应变εp分别高达2338MPa、12.4%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基块体非晶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塑性
原文传递
耐热铝基合金研究进展:微观组织设计与析出策略 被引量:18
10
作者 高一涵 刘刚 孙军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49,共21页
工业选材在满足强度要求以保证结构安全之余,通常也需要尽可能兼顾轻量化以使机械结构更加轻盈。当仅仅考虑室温服役性能时,大量的商用铝合金材料因其优异的室温力学性能可供备选,并通常能很好地契合"轻质-高强"这一目标。然... 工业选材在满足强度要求以保证结构安全之余,通常也需要尽可能兼顾轻量化以使机械结构更加轻盈。当仅仅考虑室温服役性能时,大量的商用铝合金材料因其优异的室温力学性能可供备选,并通常能很好地契合"轻质-高强"这一目标。然而,对于需要在300~500℃中温区间服役的构件,铝合金的上述优势则荡然无存。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高强铝合金赖以强化的析出相在200℃以上便将发生快速失稳粗化,导致材料丧失强化效果并快速软化失效。而若以更耐热的钛合金、高温合金等作为替代,则随之带来的结构增重与成本提高又令设计者甚觉"重材轻用"。目前,在>300℃温度区间难以实现安全服役仍是轻质铝基材料开发的难点所在,而其关键的解决方案在于如何寻求微观组织的高温稳定化。本文从耐热铝合金中特异性的微观组织特点出发,综述近期业界在耐热铝基合金开发过程中关于强化相选择、合金化策略以及微观组织热稳定化的进展与内在构建机理,以期能够提供一些耐热轻质合金材料微观组织设计过程的普适性基本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合金 高温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设计 热稳定化 合金化策略 纳米析出相
原文传递
Ni/Cu比对锆基非晶合金热稳定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艾亚军 寇生中 +2 位作者 张为 孙卫民 李广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85-2591,共7页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为2 mm的Zr_(70)Al_8Cu_(22-x)Ni_x(x=8.5,9,9.5,10,10.5,11)合金,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单轴压缩实验等方法研究了Ni/Cu比对Zr基非晶合金热稳定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i/Cu比增加,过冷液相区宽...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为2 mm的Zr_(70)Al_8Cu_(22-x)Ni_x(x=8.5,9,9.5,10,10.5,11)合金,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单轴压缩实验等方法研究了Ni/Cu比对Zr基非晶合金热稳定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i/Cu比增加,过冷液相区宽度ΔTx基本在80~81 K之间,但Ni/Cu比为0.63和0.76时对应较高的ΔTx,在Ni/Cu比为0.76时,热稳定性达到最大值89 K,热稳定性较好;随Ni/Cu比增加,塑性应变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Ni/Cu比为0.76时出现反常增大,具有良好的塑性,屈服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变化的规律性不强,存在波动性。弹性模量在Ni/Cu比为0.63时达到最大值80 GPa,其余Ni/Cu比合金则在58~65 GPa范围内变化;总体来讲,Ni/Cu比为0.63时的合金塑性应变、屈服强度及弹性模量E均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基非晶合金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