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_2O_3-TiC复合陶瓷与不锈钢扩散钎焊接头组织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庆磊 李亚江 王娟 《焊接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21,共3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观察了Al2O3-TiC复合陶瓷与Cr18-Ni8不锈钢扩散钎焊接头的组织形貌,分析了元素在接头中的分布情况和界面附近区域元素的扩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Ti-Cu-Ti中间层与陶瓷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促进元素...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观察了Al2O3-TiC复合陶瓷与Cr18-Ni8不锈钢扩散钎焊接头的组织形貌,分析了元素在接头中的分布情况和界面附近区域元素的扩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Ti-Cu-Ti中间层与陶瓷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促进元素的相互扩散。Al2O3-TiC复合陶瓷与不锈钢扩散钎焊接头形成3个扩散反应层,其中一个位于Cr18-Ni8不锈钢侧,厚度约为17.5μm,成分主要是Fe在β-Ti中的固溶体,Fe-Ti化合物和TiC;靠近陶瓷侧的反应层厚度约为7.5μm,成分主要是TiC,Ti-O和Ti-Al;中间反应层厚度约为5μm,成分主要是Cu固溶体和Cu-Ti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TiC复合陶瓷 不锈钢 扩散钎焊 ti-cu-ti
下载PDF
Ti/Cu/Ti复合中间层扩散连接TiC-Al_2O_3/W18Cr4V接头组织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娟 李亚江 +1 位作者 马海军 刘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2,共4页
通过添加Ti/Cu/Ti复合中间层,控制加热温度1 130℃,保温1 h,连接压力15 MPa,实现陶瓷基复合材料TiC-Al2O3与高速钢W18Cr4V的真空扩散连接,TiC-Al2O3/W18Cr4V接头抗剪强度达103 MPa。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分析了T... 通过添加Ti/Cu/Ti复合中间层,控制加热温度1 130℃,保温1 h,连接压力15 MPa,实现陶瓷基复合材料TiC-Al2O3与高速钢W18Cr4V的真空扩散连接,TiC-Al2O3/W18Cr4V接头抗剪强度达103 MPa。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分析了TiC-Al2O3/W18Cr4V扩散连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Ti/Cu/Ti复合中间层与两侧基体TiC-Al2O3和W18Cr4V发生扩散结合,形成均匀致密、宽度为90μm的扩散过渡区,过渡区显微硬度从3 400 HM逐渐降低到1 000 HM,形成的相结构主要有Ti3Al,CuTi2,Cu和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Al2O3 Ti/Cu/Ti复合中间层 TiC-Al2O3/W18Cr4V接头 扩散连接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可见光响应型Cu-Ti-O纳米管阵列的阳极氧化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清 陈建军 +3 位作者 刘绍军 檀满林 符冬菊 程立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27-2835,共9页
通过阳极氧化在Cu30Ti70合金基体上制备出高度有序的Cu掺杂Cu-Ti-O纳米管阵列,并讨论了阳极氧化时间对Cu-Ti-O纳米管阵列形貌和结构影响。结果表明:在O2气氛中450℃退火晶化2 h后,Cu-Ti-O纳米管阵列在400~650 nm波长范围内表现出较强的... 通过阳极氧化在Cu30Ti70合金基体上制备出高度有序的Cu掺杂Cu-Ti-O纳米管阵列,并讨论了阳极氧化时间对Cu-Ti-O纳米管阵列形貌和结构影响。结果表明:在O2气氛中450℃退火晶化2 h后,Cu-Ti-O纳米管阵列在400~650 nm波长范围内表现出较强的可见光响应性能,其本征吸收带边和可见光吸收带边最大值分别红移至470nm和760nm;Cu掺杂后形成的氧空位促进了Cu-Ti-O纳米管锐钛矿向金红石相的转变;随着阳极氧化时间的延长,Cu-Ti-O纳米管阵列长度增加,管壁厚度减薄,且在O2气氛中450℃退火2 h后,金红石相转变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i-O纳米管 Cu-Ti合金 阳极氧化 可见光响应
下载PDF
采用两种银基活性钎料钎焊AlN陶瓷与可伐合金的接头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朱成俊 李成思 董雪花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19,40,129,共6页
采用Ag-Cu-Ti和Ag-Cu-In-Ti两种活性钎料箔带,分别在860℃/10 min和760℃/10 min两种规范下对AlN与可伐合金(4J29)进行了真空钎焊连接,获得了冶金质量良好的接头.对接头室温抗剪强度进行了测试,AlN/Ag-Cu-Ti/4J29和AlN/Ag-Cu-In-Ti/4J2... 采用Ag-Cu-Ti和Ag-Cu-In-Ti两种活性钎料箔带,分别在860℃/10 min和760℃/10 min两种规范下对AlN与可伐合金(4J29)进行了真空钎焊连接,获得了冶金质量良好的接头.对接头室温抗剪强度进行了测试,AlN/Ag-Cu-Ti/4J29和AlN/Ag-Cu-In-Ti/4J29两种接头强度分别为126和113 MPa.微观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接头中靠近陶瓷母材附近生成了连续的扩散反应层,结合XRD结果,该层主要由TiN相组成,反应层的厚度对接头强度有影响;钎缝基体区由铜基固溶体、银基固溶体和复杂的Ni(Fe,Co)-Ti化合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陶瓷 AG-CU-TI Ag-Cu-In-Ti 真空钎焊
下载PDF
Cu/Ti-MCM-41,Cu/Ti-HMS的制备表征与脱硫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广建 张金龙 +1 位作者 杨志坚 褚衍佩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8-584,共7页
以水热合成法成功合成了Cu/Ti-MCM-41、Cu/Ti-HMS介孔分子筛,采用XRD、SEM、TEM、FT-IR、BET等手段对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分子筛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Ti已进入分子筛骨架,Cu元素以氧化物Cu O形式存在于分子筛表面并使得分... 以水热合成法成功合成了Cu/Ti-MCM-41、Cu/Ti-HMS介孔分子筛,采用XRD、SEM、TEM、FT-IR、BET等手段对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分子筛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Ti已进入分子筛骨架,Cu元素以氧化物Cu O形式存在于分子筛表面并使得分子筛孔道直径分布更集中。用H2O2为氧化剂,合成的Cu/Ti-MCM-41、Cu/Ti-HMS分子筛为催化剂,用于氧化脱硫反应,实验结果表明,Cu O的π键复合配位吸附作用可有效提高Cu/Ti-MCM-41、Cu/Ti-HMS的脱硫性能,脱硫率达到92.8%、88.5%;再生后,分子筛的脱硫率有所下降,表面Cu O的流失和分子筛结构的坍塌是导致Cu/Ti-MCM-41、Cu/Ti-HMS脱硫性能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i-MCM-41 Cu/Ti-HMS 合成 表征 脱硫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与Ti合金的Ag-Cu-Ti-TiC复合钎焊 被引量:5
6
作者 熊进辉 黄继华 +2 位作者 张华 赵兴科 林国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8-1043,共6页
以Ag-Cu-Ti-TiC复合钎料为中间层,在适当的工艺参数下真空钎焊Cf/SiC复合材料与Ti合金。利用SEM、EDS和XRD分析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构,利用剪切实验检测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钎焊时,借助液态钎料,复合钎料中的Ti与Cf/SiC复合材料反应,... 以Ag-Cu-Ti-TiC复合钎料为中间层,在适当的工艺参数下真空钎焊Cf/SiC复合材料与Ti合金。利用SEM、EDS和XRD分析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构,利用剪切实验检测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钎焊时,借助液态钎料,复合钎料中的Ti与Cf/SiC复合材料反应,在Cf/SiC复合材料与连接层界面形成Ti-Si-C、Ti-Si和少量TiC化合物的混合反应层;复合钎料中的Cu与Ti合金中的Ti发生互扩散,在连接层与Ti合金界面形成不同成分的Cu-Ti化合物过渡层;钎焊后,形成TiC颗粒强化的致密复合连接层,TiC的加入降低了接头的残余热应力,Cf/SiC/Ag-Cu-Ti-TiC/TC4接头的剪切强度明显高于Cf/SiC/Ag-Cu-Ti/TC4接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TI合金 钎焊 Ag—Cu—Ti—TiC
下载PDF
镀钛金刚石钎焊界面微区结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丁大伟 陈燕 傅玉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883,共5页
采用Ag-Cu-Ti合金粉末在加热温度920℃保温时间8min条件下真空钎焊镀钛金刚石,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综合分析界面微观结构、元素分布特征及新生物相形貌。结果表明,镀钛金刚石镀层并不是单一钛的附着层,而是薄层TiC。钎焊... 采用Ag-Cu-Ti合金粉末在加热温度920℃保温时间8min条件下真空钎焊镀钛金刚石,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综合分析界面微观结构、元素分布特征及新生物相形貌。结果表明,镀钛金刚石镀层并不是单一钛的附着层,而是薄层TiC。钎焊过程中,镀钛金刚石磨粒与Ag-Cu-Ti钎料结合界面出现显微组织分层现象,原镀层与新生层厚度分别约为0.8μm和5μm。新生化合物在镀层表面呈短针状致密生长且有序连成片状,在镀层破损处有长约4μm,宽约1.5μm针状物,而在破损边缘处碳化物呈棒状背离镀层侧向生长。原子扩散动力学分析显示镀层晶体结构会限制游离C原子的无规则运动,使得新生TiC均匀分散形核并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钛金刚石 AG-CU-TI钎料 显微分层 表层碳化物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Ag对Cu-Ti-PILC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陆光 张锦宁 +1 位作者 曲振平 李新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6-39,共4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Ti-PILC样品,采用浸渍法制备了Ag/Cu-Ti-PILC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谱(XRD)、程序升温还原(TPR)、NO程序升温脱附(NO-TPD)研究银物种对Cu-Ti-PILC结构的影响,以无机物NO为催化反应模型降解物,研究银物种对Cu-Ti-P...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Ti-PILC样品,采用浸渍法制备了Ag/Cu-Ti-PILC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谱(XRD)、程序升温还原(TPR)、NO程序升温脱附(NO-TPD)研究银物种对Cu-Ti-PILC结构的影响,以无机物NO为催化反应模型降解物,研究银物种对Cu-Ti-PILC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物种破坏了钛柱层粘土(TiPILC)的有序排列性,未改变Ti-PILC的层间结构及铜物种的分散度,改变了铜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分配并提高了Cu2+的比例,改变了NO的反应途径并提高了中间产物的产生量,故导致N2收率提高了约20%,在SO2和H2O存在的条件下,N2收率提高了约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i-PILC NO Ag/Cu-Ti—PILC
下载PDF
Ti-45Ni-5Cu-0.3Cr与Ti-45Ni-5Cu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和形变行为对比
9
作者 贺志荣 张伟 +1 位作者 张坤刚 杜雨青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1-68,共8页
为了开发相变热滞窄、形状记忆性能良好的Ti-Ni基多元形状记忆合金,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和拉伸试验对比研究了退火态Ti-45Ni-5Cu和Ti-45Ni-5Cu-0.3Cr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行为、拉伸性能和形状记忆行为。结果表明:350~700℃退火态Ti-45Ni-... 为了开发相变热滞窄、形状记忆性能良好的Ti-Ni基多元形状记忆合金,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和拉伸试验对比研究了退火态Ti-45Ni-5Cu和Ti-45Ni-5Cu-0.3Cr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行为、拉伸性能和形状记忆行为。结果表明:350~700℃退火态Ti-45Ni-5Cu和Ti-45Ni-5Cu-0.3Cr合金冷却、加热时的相变类型相同,皆为B2■ΔB19′(B2-母相,CsCl型结构;B19′-马氏体,单斜结构);室温下,两种合金的拉伸曲线特征类似,皆呈现形状记忆效应(SME);随变形温度升高,两种合金均发生SME→SE(超弹性)转变。与Ti-45Ni-5Cu合金相比,Ti-45Ni-5Cu-0.3Cr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较低,相变热滞较窄,抗拉强度较低,伸长率较高,形状记忆平台应力较高,SME→SE转变温度较低。350~700℃退火态Ti-45Ni-5Cu-0.3Cr合金在60℃变形时SE较优。650℃退火态Ti-45Ni-5Cu-0.3Cr合金的塑性最好,伸长率达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i-Cu-Cr合金 Ti-Ni-Cu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相变 形变
下载PDF
金刚石工具钎焊用连接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龙伟民 郝庆乐 +3 位作者 傅玉灿 黄国钦 吴铭方 王裕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3138-23144,共7页
金刚石在已知材料中具有最高的硬度,特别适合切割和磨削玻璃、石材、陶瓷等硬质材料。自1954年首颗人造金刚石被成功合成以后,金刚石工具就迅速在汽车制造、机械工程、石油钻探、国防军工等领域推广应用。金刚石颗粒需要被固结在金属基... 金刚石在已知材料中具有最高的硬度,特别适合切割和磨削玻璃、石材、陶瓷等硬质材料。自1954年首颗人造金刚石被成功合成以后,金刚石工具就迅速在汽车制造、机械工程、石油钻探、国防军工等领域推广应用。金刚石颗粒需要被固结在金属基体上,其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类,分别为电镀、热压烧结和钎焊。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钎焊法是利用钎焊材料作为连接介质,在更高温度下实现金刚石与金属基体的连接技术。钎焊金刚石工具金刚石颗粒出露度高、锋利度更好。金刚石表面具有很高的化学惰性。为了设计出性能优良的钎焊材料,研究者在金刚石与金属的交互作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过渡金属原子3d电子轨道上空位的多少决定其与金刚石的交互作用行为,并据此将过渡金属元素分为三类,即无交互作用类、促进石墨化类和反应生成碳化物类。钛(Ti)、铬(Cr)、钒(V)、锆(Zr)等金属元素与金刚石的碳反应形成碳化物,能够实现金刚石颗粒的牢固连接,可作为金刚石工具钎料中的活性元素,但这些元素往往具有较高的熔点,高温钎焊易导致金刚石石墨化。为了降低钎料熔点,常常将上述金属组合使用。目前金刚石工具钎料主要有银铜钛基(Ag-Cu-Ti)、铜锡钛基(Cu-Sn-Ti)、镍铬基(Ni-Cr)等,三者的熔化温度以及强度和耐磨性能依次上升。近年来,研究者对三类钎料在金刚石钎焊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活性元素通过反应润湿实现金刚石与金属的冶金结合,反应润湿过程存在元素复杂的交叉扩散,反应物种类、形貌、数量、分布等强烈依赖工艺条件,并且熔融钎料也通过热量传递和材料侵蚀造成金刚石表面损伤。为了减少金刚石的强度损失,在成分设计上,研究者优化了三类钎料活性元素含量,通过加入铟、磷、稀土等元素,或利用铜辊急冷的方法将钎料制备成非晶钎料,成功实现钎料降熔。随着激光钎焊等高效钎焊方法的应用,Ni-Cr钎料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但快速热循环条件下金刚石与钎料连接界面易开裂,目前的研究初步阐明了裂纹启裂、扩展行为,并认为其与金刚石和钎料热膨胀系数的失配有关,其强韧化机理仍有待深入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金刚石微粒的焊接特性,阐述了钎焊金刚石工具用钎料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连接机理,然后着重综述了国内外在Ag-Cu-Ti、Cu-Sn-Ti、Ni-Cr等三大类钎料钎焊金刚石工具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钎焊材料,指出了钎焊金刚石工具用钎料的现存问题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钎焊材料 银铜钛基 铜锡钛基 镍铬基
下载PDF
氨水二次分离-碘量法测定铜锡钛合金中的铜含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庞文林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9-121,共3页
为测定铜锡钛合金中的铜含量,采用盐酸-硝酸-过氧化氢溶解该合金,在氯化铵存在时,以铁盐作载体,用氨水沉淀分离锡和钛等元素,经二次沉淀分离消除沉淀对铜的吸附作用;蒸发除铵、醋酸酸化,在pH=3.5~4.0时铜被碘化钾定量还原,释放出当量之... 为测定铜锡钛合金中的铜含量,采用盐酸-硝酸-过氧化氢溶解该合金,在氯化铵存在时,以铁盐作载体,用氨水沉淀分离锡和钛等元素,经二次沉淀分离消除沉淀对铜的吸附作用;蒸发除铵、醋酸酸化,在pH=3.5~4.0时铜被碘化钾定量还原,释放出当量之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加入标准溶液后铜回收率在97.05%~102.60%之间,标准偏差在0.5%以内,此方法准确可靠,干扰少,重现性好,可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检测,对实际分析工作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锡钛合金 氨水二次分离 硫代硫酸钠 碘量法
下载PDF
Sc对Al-Si-Mg-Cu-Ti合金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雅 杜晓东 +3 位作者 李玉坤 胡孝德 郝放 吴玉程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52,共4页
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布氏硬度计和万能试验机,试验研究了Sc对Al-3.0Si-0.45Mg-0.45Cu-0.15Ti合金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Sc,使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析出Al3(Sc,Ti)初生相,初生相与α... 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布氏硬度计和万能试验机,试验研究了Sc对Al-3.0Si-0.45Mg-0.45Cu-0.15Ti合金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Sc,使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析出Al3(Sc,Ti)初生相,初生相与α(Al)基体共格,符合点阵匹配原理,成为有效的非均质晶核,可显著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随着Sc含量(w(Sc)0~0.56%)的增加,合金的铸态组织由粗大的树枝晶变为细小的等轴晶,合金的硬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也随着Sc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时效过程中析出的Al3(Sc,Ti)沉淀相密度高,细小弥散,具有钉扎位错,稳定亚结构,阻碍亚晶长大及晶界迁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Mg-Cu-Ti合金 Al3(Sc Ti) 晶粒细化 沉淀强化
下载PDF
Al-Cu-Mg-Ti合金固液混合近液相线铸造及凝固组织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静 宋沅峰 +4 位作者 王建华 苏旭平 涂浩 刘亚 吴长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69,共6页
通过向Al-Cu-Mg合金液中加入经过预处理的快速凝固Al-7%Ti粉进行固液混合近液相线铸造,制备了不同Ti含量的Al-Cu-Mg-Ti合金。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合金的铸态晶粒组织和Al3Ti相的形态、尺寸与分布,研究了Al-7%Ti粉预处理工艺对Al-Cu-Mg-T... 通过向Al-Cu-Mg合金液中加入经过预处理的快速凝固Al-7%Ti粉进行固液混合近液相线铸造,制备了不同Ti含量的Al-Cu-Mg-Ti合金。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合金的铸态晶粒组织和Al3Ti相的形态、尺寸与分布,研究了Al-7%Ti粉预处理工艺对Al-Cu-Mg-Ti合金铸态显微组织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Al-7%Ti合金粉预处理工艺和加入量。结果表明,固液混合近液相线铸造Al-Cu-Mg-Ti合金的晶粒组织明显细化;合金中的Al3Ti相颗粒基本保持在2~10μm,与Al-7%Ti粉中的Al3Ti相颗粒尺寸相当,且弥散均匀分布在铸态组织中。当钛含量超过1.5%时,即当Al-7%Ti合金粉的加入量超过21.4%时,对合金晶粒组织的细化作用降低,且粗大的针状Al3Ti相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Ti合金 显微组织 预处理工艺 固液混合近液相线铸造 Al3Ti相颗粒
下载PDF
多层复合钎料钎焊Ti(C,N)基金属陶瓷与45钢接头的组织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虎 杜学铭 +1 位作者 姚振华 彭军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23,共6页
采用由Ag-Cu-Ti+Mo钎料、铜箔和Ag-Cu钎料组成的多层复合钎料,对Ti(C,N)基金属陶瓷和45钢在不同温度(890,920,950℃)和不同时间(10,20,30min)下进行了真空钎焊,根据接头截面形貌和剪切强度确定了最佳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并分析了最佳工... 采用由Ag-Cu-Ti+Mo钎料、铜箔和Ag-Cu钎料组成的多层复合钎料,对Ti(C,N)基金属陶瓷和45钢在不同温度(890,920,950℃)和不同时间(10,20,30min)下进行了真空钎焊,根据接头截面形貌和剪切强度确定了最佳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并分析了最佳工艺下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随钎焊温度的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Ag-Cu-Ti+Mo钎料与金属陶瓷间的界面反应层厚度增大,铜钛金属间化合物增多,两侧钎料区中的铜基固溶体增多,接头的剪切强度先增后降;最佳钎焊工艺为钎焊温度920℃、保温时间20min,此时接头剪切强度最大,从金属陶瓷向45钢,接头组织依次为Cu3Ti2+Ni3Ti金属间化合物,银基固溶体+铜基固溶体+钼+铜钛金属间化合物,铜,银基固溶体+铜基固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含钼Ag-Cu-Ti钎料 铜中间层 多层复合钎料
下载PDF
Cu-Cr-Ti-Si合金加工软化的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继慧 陈辉明 +3 位作者 谢伟滨 魏海根 汪航 杨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0-146,共7页
通过大气熔炼制备Cu-Cr-Ti和Cu-Cr-Ti-Si合金铸锭,进行热轧—固溶—时效—冷轧工艺制备带材,研究合金经不同变形量冷轧后的组织和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OM)、配备有电子背散射衍射系统(EBSD)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 通过大气熔炼制备Cu-Cr-Ti和Cu-Cr-Ti-Si合金铸锭,进行热轧—固溶—时效—冷轧工艺制备带材,研究合金经不同变形量冷轧后的组织和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OM)、配备有电子背散射衍射系统(EBSD)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检测手段对冷轧后的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微量Si元素的Cu-Cr-Ti-Si合金在变形量ε≥80%时,硬度不升反降,而Cu-Cr-Ti合金没有发现此现象。随着变形量增大,Cu-Cr-Ti-Si合金小角度晶界比例降低,位错胞增多,位错密度略有下降,但无再结晶晶粒,说明回复导致加工软化。通过分析冷轧前组织发现,Si元素能细化合金晶粒,导致变形前Cu-Cr-Ti-Si合金晶粒较Cu-Cr-Ti更加细小,单位面积内晶界数量多,从而为合金变形中发生回复提供更多的形核位置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Ti Cu-Cr-Ti-Si 加工软化 回复 位错密度 晶粒细化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i/Cu/Ti laminated composites produced by corrugated and flat rolling 被引量:2
16
作者 Zhu-bo LIU Xin-yue WANG +4 位作者 Ming-shuo LIU Yuan-ming LIU Jiang-lin LIU A.V.IGNATOV Tao WA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598-2608,共11页
Ti/Cu/Ti laminated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corrugated rolling(CR) and flat rolling(FR) method.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R and FR laminated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 Ti/Cu/Ti laminated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corrugated rolling(CR) and flat rolling(FR) method.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R and FR laminated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 peel and tensile examinations. The effect of CR and FR was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 and FR laminated composites exhibited different effective plastic strain distributions of the Ti layer and Cu layer at the interface. The recrystallization texture, prismatic texture and pyramidal texture were developed in the Ti layer by CR, while the R-Goss texture and shear texture were developed in the Cu layer by CR. The typical deformation texture components were developed in the Ti layer and Cu layer of FR laminated composites. The CR laminated composites had higher bond strength, tensile strength and duct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u/Ti laminated composites corrugated rolling flat rolling bond strength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下载PDF
Relationship of Brazing Microstructure and Ti-Cu-Ni Phase Diagram
17
作者 Ming-Chi Ho Pei Jen Lo +1 位作者 Wei-Liang Liu Ker-Chang Hsieh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B版)》 2017年第4期142-148,共7页
关键词 组织形貌 钎焊时间 相图 钛镍 扫描电镜观察 微观结构 X射线衍射 间隙尺寸
下载PDF
铁素体区等温过程中Ti-Mo-Cu微合金钢中的共析出行为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帅 蓝慧芳 +4 位作者 段磊 金剑锋 李建平 刘振宇 王国栋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5-364,共10页
碳化物和Cu的共析出是提高微合金钢强度的一种有效手段,本工作利用OM和TEM研究了Ti-Mo-Cu微合金钢在不同等温温度下复合型碳化物和ε-Cu的共析出行为,利用复合析出相固溶析出模型和经典形核长大理论对Ti-Mo-Cu微合金钢的析出动力学进行... 碳化物和Cu的共析出是提高微合金钢强度的一种有效手段,本工作利用OM和TEM研究了Ti-Mo-Cu微合金钢在不同等温温度下复合型碳化物和ε-Cu的共析出行为,利用复合析出相固溶析出模型和经典形核长大理论对Ti-Mo-Cu微合金钢的析出动力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Ti,Mo)C与ε-Cu二者独立析出,分别与铁素体基体呈N-W和K-S取向关系,在600℃时析出以ε-Cu为主,620℃发生(Ti,Mo)C与ε-Cu的共析出,而640~660℃时析出以(Ti,Mo)C相间析出为主。热动力学计算表明,在600~660℃范围内,随温度提高,(Ti,Mo)C中的Ti/Mo原子比由2.5增大到4.5,碳化物组成由Ti_(0.71)Mo_(0.29)C演变为Ti_(0.79)Mo_(0.21)C,(Ti,Mo)C与ε-Cu的析出-温度-时间(PTT)曲线存在交点,当温度低于616℃时,ε-Cu优先析出,温度在616℃附近时,发生(Ti,Mo)C与ε-Cu的共析出,当温度高于616℃时,(Ti,Mo)C优先析出,很好解释了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o-Cu 微合金钢 (Ti Mo)C ε-Cu 共析出 析出动力学
原文传递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tudy of the Infrared Brazed High-strength Titanium Alloy 被引量:3
19
作者 Z.Y. Wu R.K. Shiue C.S. Ch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11-316,共6页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structure of infrared brazed highstrength Ti alloy using the Ti-15Cu-15Ni filler metal. Coarse primary Ti2Ni and transformed β-Ti are observed...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structure of infrared brazed highstrength Ti alloy using the Ti-15Cu-15Ni filler metal. Coarse primary Ti2Ni and transformed β-Ti are observed in the 300 s brazed specimen. Blocky Ti2Ni and eutectoid Ti2Cu intermetallics are disappeared from the joint with increasing the brazing time to 1800 s. Both acicular α-Ti and retained β-Ti dominate the entire brazed j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red Brazing TI Ti-Cu-Ni filler MICROSTRUCTURE
原文传递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Infrared Brazed CP-Ti Using Ti-Cu-Ni Brazes 被引量:2
20
作者 C.T.Chang T.Y.Yeh +1 位作者 R.K.Shiue C.S.Ch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31-138,共8页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infrared vacuum brazed CP-Ti using two Ti-based braze alloys,Ti-15Cu-15Ni and Ti-15Cu-25Ni,has been investigated.The infrared brazed joint consisted of eutectic Ti 2 Cu/Ti 2 Ni intermetall...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infrared vacuum brazed CP-Ti using two Ti-based braze alloys,Ti-15Cu-15Ni and Ti-15Cu-25Ni,has been investigated.The infrared brazed joint consisted of eutectic Ti 2 Cu/Ti 2 Ni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nd Ti-rich matrix.The eutectic Ti 2 Cu/Ti 2 Ni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disappeared from the joint after being annealed at 900 C for 1 h.In contrast,the depletion rate of both Cu and Ni from the braze alloy into CP-Ti substrate at 750 C annealing was greatly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annealed at 900 C.Blocky Ti 2 Cu/Ti 2 Ni phases were observed even if the specimen was annealed at 750 C for 15 h.Because the Ni content of the Ti-15Cu-25Ni braze alloy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i-15Cu-15Ni alloy,the amount of eutectic Ti 2 Cu/Ti 2 Ni phases in Ti-15Cu-25Ni brazed joint is more than that in Ti-15Ci-15Ni brazed joint.However,similar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infrared brazed joint annealed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and/or time for both filler me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red Brazing CP-Ti Ti-Cu-Ni fillers MICROSTRUC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