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素体区等温过程中Ti-Mo-Cu微合金钢中的共析出行为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帅 蓝慧芳 +4 位作者 段磊 金剑锋 李建平 刘振宇 王国栋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5-364,共10页
碳化物和Cu的共析出是提高微合金钢强度的一种有效手段,本工作利用OM和TEM研究了Ti-Mo-Cu微合金钢在不同等温温度下复合型碳化物和ε-Cu的共析出行为,利用复合析出相固溶析出模型和经典形核长大理论对Ti-Mo-Cu微合金钢的析出动力学进行... 碳化物和Cu的共析出是提高微合金钢强度的一种有效手段,本工作利用OM和TEM研究了Ti-Mo-Cu微合金钢在不同等温温度下复合型碳化物和ε-Cu的共析出行为,利用复合析出相固溶析出模型和经典形核长大理论对Ti-Mo-Cu微合金钢的析出动力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Ti,Mo)C与ε-Cu二者独立析出,分别与铁素体基体呈N-W和K-S取向关系,在600℃时析出以ε-Cu为主,620℃发生(Ti,Mo)C与ε-Cu的共析出,而640~660℃时析出以(Ti,Mo)C相间析出为主。热动力学计算表明,在600~660℃范围内,随温度提高,(Ti,Mo)C中的Ti/Mo原子比由2.5增大到4.5,碳化物组成由Ti_(0.71)Mo_(0.29)C演变为Ti_(0.79)Mo_(0.21)C,(Ti,Mo)C与ε-Cu的析出-温度-时间(PTT)曲线存在交点,当温度低于616℃时,ε-Cu优先析出,温度在616℃附近时,发生(Ti,Mo)C与ε-Cu的共析出,当温度高于616℃时,(Ti,Mo)C优先析出,很好解释了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o-cu 微合金钢 (Ti Mo)C ε-Cu 共析出 析出动力学
原文传递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天然水体中19种元素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晶 王晨希 +1 位作者 朱君 姚佳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4期24-29,共6页
建立STD/KED模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天然水体中铍、硼、钛、钒、铬、锰、钴、镍、铜、锌、钼、镉、锑、钡、铊、铅、铁、砷和硒19种元素的分析方法。仪器调谐校准后,样品在线加入锂、钪、铑、铋校准溶液校正,以标... 建立STD/KED模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天然水体中铍、硼、钛、钒、铬、锰、钴、镍、铜、锌、钼、镉、锑、钡、铊、铅、铁、砷和硒19种元素的分析方法。仪器调谐校准后,样品在线加入锂、钪、铑、铋校准溶液校正,以标准曲线内标法定量分析。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6%~103.6%,质控样品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为0.20%~2.6%(n=6),方法检出限为0.01~0.70μg/L。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节省人力,能满足天然水体中19种元素的同时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天然水体
下载PDF
采用Ag-Cu-Ti+Mo复合钎料钎焊Si_3N_4陶瓷 被引量:7
3
作者 贺艳明 王兴 +1 位作者 王国超 王天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9-62,116,共4页
采用Ag-Cu-Ti+Mo复合钎料连接Si3N4陶瓷,利用SEM,TEM,Nanoindentation研究了钎料内钼颗粒含量对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3N4/钎料界面处形成了一层致密的反应层,该反应层由TiN和Ti5Si3组成.接头的中间部分由银基固溶体... 采用Ag-Cu-Ti+Mo复合钎料连接Si3N4陶瓷,利用SEM,TEM,Nanoindentation研究了钎料内钼颗粒含量对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3N4/钎料界面处形成了一层致密的反应层,该反应层由TiN和Ti5Si3组成.接头的中间部分由银基固溶体、铜基固溶体、钼颗粒和Ti-Cu金属间化合物组成.借助于纳米压痕技术测定了接头内Ti-Cu化合物以及钎料金属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值.随着钎料内钼颗粒含量的提高,母材/钎料界面反应层厚度逐渐降低;钎料金属中Ti-Cu化合物数量增多;此外,银和铜基固溶体组织逐渐变得细小.当添加5%Mo时,得到最高的接头强度429.4 MPa,该强度相比合金钎料提高了1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3N4陶瓷 钎焊 Ag-Cu-Ti+Mo复合钎料 纳米压痕 力学性能
下载PDF
ICP-AES法同时测定纯铁中八种杂质元素 被引量:19
4
作者 赵玉珍 薛进敏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9-82,共4页
本文研究了用ICP-AES法同时测定纯铁中8种杂质元素:Cr、Cu、Mg、Mn、Mo、Ni、Ti、V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铁基体元素对被测元素光谱线的光谱干扰与物理干扰,采用背景扣除法与基体匹配法进行校正。被测元素的检出... 本文研究了用ICP-AES法同时测定纯铁中8种杂质元素:Cr、Cu、Mg、Mn、Mo、Ni、Ti、V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铁基体元素对被测元素光谱线的光谱干扰与物理干扰,采用背景扣除法与基体匹配法进行校正。被测元素的检出限为0.4-3.0μg/L,合成试样的回收率为91%-110%,杂质元素含量为0.0003%-0.05%时,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9%。方法简便、准确、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 AES 纯铁 杂质
下载PDF
海洋用高级不锈钢和金属合金 被引量:13
5
作者 罗永赞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68,共5页
文中对高合金不锈钢 (highlyalloyedstainlesssteels)铜镍合金、镍 -铬 -钼合金、钛合金等在海洋管路应用中的应用情况作了分析比较 ,从而指出 :高合金不锈钢和铜镍合金在海水管路应用中是最激烈的竞争者 ,而且前者的优点多于后者 ,是... 文中对高合金不锈钢 (highlyalloyedstainlesssteels)铜镍合金、镍 -铬 -钼合金、钛合金等在海洋管路应用中的应用情况作了分析比较 ,从而指出 :高合金不锈钢和铜镍合金在海水管路应用中是最激烈的竞争者 ,而且前者的优点多于后者 ,是一类最引人注目的钢种。在海洋泵阀材料中高级不锈钢 (advancedstainlesssteels)是受人们欢迎的钢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用 高级不锈钢 高合金不锈钢 铜镍合金 镍-铬-钼合金 钛合金
下载PDF
Cu对牙科用Ti-10Mo合金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宇邹 朱达川 葛向南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3-36,共4页
采用WS-4型非自耗电弧炉制备了牙科用Ti-10Mo-xCu合金系,通过显微组织、X射线衍射仪和数字式显微硬度计,研究了Cu元素对亚稳β钛合金Ti-10Mo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系列合金在铸态由β相主相、少量α、α'和α"、淬火... 采用WS-4型非自耗电弧炉制备了牙科用Ti-10Mo-xCu合金系,通过显微组织、X射线衍射仪和数字式显微硬度计,研究了Cu元素对亚稳β钛合金Ti-10Mo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系列合金在铸态由β相主相、少量α、α'和α"、淬火ω相组成;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晶粒明显细化;时效后,亚稳β相析出较多的α相和Ti2Cu;当Cu含量为3%时,合金具有最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O合金 显微组织 硬度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难分解不锈钢和中低合金钢中7种元素 被引量:4
7
作者 钟月香 李天宝 +4 位作者 叶林 李达光 苏淑坛 李昊菁 易碧华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5年第2期36-39,共4页
以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难分解不锈钢和中低合金钢中Cr,Ni,Mn,V,Ti,Cu,Mo的含量。样品经6 mL稀王水和0.5 mL HF微波消解处理后,用带有耐HF进样系统的ICP–OES仪测定试样中多种元素。在优化仪器分析参数和消除基体及共存元素... 以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难分解不锈钢和中低合金钢中Cr,Ni,Mn,V,Ti,Cu,Mo的含量。样品经6 mL稀王水和0.5 mL HF微波消解处理后,用带有耐HF进样系统的ICP–OES仪测定试样中多种元素。在优化仪器分析参数和消除基体及共存元素的干扰后,各待测元素的检出限为0.0009%~0.0099%,校准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相对标准偏差为0.27%~1.50%(n=6)。该方法适用于难分解不锈钢和中低合金钢中7种元素含量的日常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ICP-OES法 难分解不锈钢 中低合金钢 Cr Ni Mn V Ti Cu Mo
下载PDF
Ti-Cu-Mo层状复合材料的轧制行为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崔玉豪 曹远奎 +2 位作者 李娜 李谋 刘咏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1年第4期346-354,共9页
以Ti箔、Cu箔和Mo箔为原料,采用热压法制备Ti-Cu-Mo层状复合材料,随后进行热轧加工,研究材料的轧制行为以及轧制量对复合材料各层组织演化规律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组元层及界面结构对复合材料整体强塑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轧制主要引... 以Ti箔、Cu箔和Mo箔为原料,采用热压法制备Ti-Cu-Mo层状复合材料,随后进行热轧加工,研究材料的轧制行为以及轧制量对复合材料各层组织演化规律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组元层及界面结构对复合材料整体强塑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轧制主要引起Ti-Cu-Mo层状复合材料中Cu层组织细化与持续硬化,而对Ti层和Mo层影响较小。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总体符合混合法则,受组元层硬化与颈缩的影响。采用80%的轧制量时,Cu层充分硬化而Mo层不发生颈缩断裂,可获得具有较高屈服强度(561 MPa)与良好塑性(伸长率7%)的Ti-Cu-Mo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u-Mo层状复合材料 热轧 显微组织 界面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多层复合钎料钎焊Ti(C,N)基金属陶瓷与45钢接头的组织 被引量:2
9
作者 何虎 杜学铭 +1 位作者 姚振华 彭军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23,共6页
采用由Ag-Cu-Ti+Mo钎料、铜箔和Ag-Cu钎料组成的多层复合钎料,对Ti(C,N)基金属陶瓷和45钢在不同温度(890,920,950℃)和不同时间(10,20,30min)下进行了真空钎焊,根据接头截面形貌和剪切强度确定了最佳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并分析了最佳工... 采用由Ag-Cu-Ti+Mo钎料、铜箔和Ag-Cu钎料组成的多层复合钎料,对Ti(C,N)基金属陶瓷和45钢在不同温度(890,920,950℃)和不同时间(10,20,30min)下进行了真空钎焊,根据接头截面形貌和剪切强度确定了最佳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并分析了最佳工艺下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随钎焊温度的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Ag-Cu-Ti+Mo钎料与金属陶瓷间的界面反应层厚度增大,铜钛金属间化合物增多,两侧钎料区中的铜基固溶体增多,接头的剪切强度先增后降;最佳钎焊工艺为钎焊温度920℃、保温时间20min,此时接头剪切强度最大,从金属陶瓷向45钢,接头组织依次为Cu3Ti2+Ni3Ti金属间化合物,银基固溶体+铜基固溶体+钼+铜钛金属间化合物,铜,银基固溶体+铜基固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含钼Ag-Cu-Ti钎料 铜中间层 多层复合钎料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不锈钢中的11种元素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彦红 滕巍 王艳玲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9年第6期48-51,共4页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不锈钢中硅、锰、磷、铬、镍、钼、钴、钒、钛、铜、铝11种元素含量的方法。样品采用盐酸溶液溶解,硝酸氧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各元素含量。磷的质...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不锈钢中硅、锰、磷、铬、镍、钼、钴、钒、钛、铜、铝11种元素含量的方法。样品采用盐酸溶液溶解,硝酸氧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各元素含量。磷的质量浓度在0~5 mg/L范围内,钛、铝、钴的质量浓度在0~10 mg/L范围内,钒的质量浓度在0~15 mg/L范围内,铜、硅、钼的质量浓度在0~20 mg/L范围内,锰的质量浓度在0~50 mg/L范围内,镍的质量浓度在0~80 mg/L范围内,铬的质量浓度在0~100 mg/L范围内与光谱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方法检出限为0.002~0.035 mg/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n=6),加标回收率为97.9%~105.6%.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实际生产中不锈钢样品的批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不锈钢
下载PDF
Ti-Zr-Cu-Ni-Co-Mo钎料的特性及其钎焊γ-TiAl接头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力 李小强 +2 位作者 李志锋 朱德智 屈盛官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14-2219,共6页
采用SEM、EDS、XRD、TEM、DSC等对晶态和快速凝固Ti-25.65Zr-13.3Cu-12.35Ni-3Co-2Mo钎料的显微组织、熔化特性及相应钎焊γ-TiAl接头的界面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并检测了钎焊接头的抗拉强度。结果表明:快速凝固Ti-Zr-Cu-Ni-Co-Mo钎料呈... 采用SEM、EDS、XRD、TEM、DSC等对晶态和快速凝固Ti-25.65Zr-13.3Cu-12.35Ni-3Co-2Mo钎料的显微组织、熔化特性及相应钎焊γ-TiAl接头的界面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并检测了钎焊接头的抗拉强度。结果表明:快速凝固Ti-Zr-Cu-Ni-Co-Mo钎料呈非晶态,其熔化区间比相应晶态的明显窄,且在γ-TiAl表面具有良好的润湿铺展性能。晶态和非晶态2种钎料的钎焊接头均包含界面反应层Ⅰ和中心钎焊层Ⅱ;当钎焊时间为10 min、钎焊温度为925~1050℃时,随钎焊温度的升高,2种钎料的接头的抗拉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且非晶钎料钎焊接头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采用非晶钎料经1000℃钎焊10 min获得的接头的抗拉强度最大,为30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Cu-Ni-Co-Mo钎料 Γ-TIAL合金 钎焊工艺特性 显微组织 抗拉强度
原文传递
Cu-Ti+Mo连接2D C/SiC复合材料与GH783的接头微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兴 成来飞 +1 位作者 范尚武 张立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44-1548,共5页
采用Cu-Ti+Mo复合焊料,在真空条件下对2DC/SiC复合材料和GH783镍基合金进行连接,分析接头的显微组织结构,研究Mo含量对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头由界面反应层、应力缓解层、软金属层和扩散层4个区域组成,接头致密,无孔洞、... 采用Cu-Ti+Mo复合焊料,在真空条件下对2DC/SiC复合材料和GH783镍基合金进行连接,分析接头的显微组织结构,研究Mo含量对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头由界面反应层、应力缓解层、软金属层和扩散层4个区域组成,接头致密,无孔洞、裂纹等缺陷。随着Mo含量的增加,接头的连接强度不断增加;当Mo含量为15%(体积分数)时,接头连接强度达到最大(141MPa);当Mo含量大于15%时,接头的连接强度开始下降。Mo的加入,缓解了接头的残余应力、抑制了Ti对C/SiC的过度侵蚀,从而有效提高接头的连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 镍基合金 连接 Cu-Ti+Mo复合焊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