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图形Ti-O薄膜亲水性对细胞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江 郭翔 +4 位作者 杨苹 王锦标 郑楠 孙红 黄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88-1791,共4页
同时调控血小板和内皮细胞(ECs)的行为对心血管植入材料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和表面拓扑结构是影响细胞的粘附行为和形态的重要因素。采用光刻/湿法刻蚀及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微图形氧化钛薄膜,并通过紫外光照调... 同时调控血小板和内皮细胞(ECs)的行为对心血管植入材料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和表面拓扑结构是影响细胞的粘附行为和形态的重要因素。采用光刻/湿法刻蚀及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微图形氧化钛薄膜,并通过紫外光照调控其亲水性,获得了亲/疏水间隔的微区,进而研究材料表面亲水性对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粘附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 微图形 ti-o薄膜 血液相容性 紫外光照
下载PDF
血管支架表面沉积Ti-O薄膜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恒全 冷永祥 +1 位作者 王锦标 黄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2-605,623,共5页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在血管支架上制备Ti-O薄膜,重点研究了支架表面薄膜厚度、内外表面薄膜差异及两种变形方式下薄膜的力学性能。支架表面积用精密MES电子天平称得质量计算得到,薄膜厚度通过薄膜质量与支架表面积的关系求得;用X-射线...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在血管支架上制备Ti-O薄膜,重点研究了支架表面薄膜厚度、内外表面薄膜差异及两种变形方式下薄膜的力学性能。支架表面积用精密MES电子天平称得质量计算得到,薄膜厚度通过薄膜质量与支架表面积的关系求得;用X-射线电子能谱(EDX)分析了支架内外表面薄膜成份及含量;对支架压缩、撑开并选取变形量大、应力集中单元筋进行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薄膜是否有破坏。结果表明,在该工艺下支架表面薄膜平均厚度为9.98nm,支架内外表面薄颜色泽均匀,薄膜附着性良好,在支架压缩和撑开过程中,应力大的单元筋表面没有观察到薄膜的开裂、剥落,薄膜的力学性能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 ti-o薄膜 薄厚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等离子浸没离子注入合成TiN/Ti-O梯度薄膜的成分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文峰 黄楠 +1 位作者 孙鸿 万国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用等离子浸没离子注入和沉积(PⅢ-D)的方法,采用三种工艺分别在Si、Ti6Al4V和热解碳(LTIC)表面合成了TiN/Ti-O梯度薄膜。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核心的一套控制系统控制金属源阴极的推进和气体成分的改变。使用纳米压痕仪、针盘式... 用等离子浸没离子注入和沉积(PⅢ-D)的方法,采用三种工艺分别在Si、Ti6Al4V和热解碳(LTIC)表面合成了TiN/Ti-O梯度薄膜。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核心的一套控制系统控制金属源阴极的推进和气体成分的改变。使用纳米压痕仪、针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结合力测试仪分析了梯度薄膜的力学性能,梯度薄膜硬度最高可达19.5 GPa,薄膜结合力可达到68 N左右。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表层的薄膜为具有金红石结构的氧化钛,二次离子质谱(SIMS)对薄膜进行了定性分析,证实薄膜具有梯度特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梯度薄膜进行近表面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TiN/Ti-O薄膜是非化学计量的,其成分组成为TiO2、Ti2O3和TiO。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薄膜磨痕、结合力划痕,结果表明,控制合成的TiN/Ti-O梯度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浸没离子注入(PⅢ)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TiN/ti-o梯度薄膜
下载PDF
真空磁过滤电弧离子镀沉积Ti-O薄膜及其血液相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国栋 冷永祥 +2 位作者 景凤娟 孙鸿 黄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20-1722,1726,共4页
采用真空磁过滤电弧离子镀技术在单晶硅(100)和载玻片表面沉积Ti-O薄膜,研究了不同氧分压(0.08、0.13、0.2Pa)对薄膜结构及血液相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分压的提高,Ti-O薄膜相结构从三氧化二钛转变为金红石结构二氧化钛。扫... 采用真空磁过滤电弧离子镀技术在单晶硅(100)和载玻片表面沉积Ti-O薄膜,研究了不同氧分压(0.08、0.13、0.2Pa)对薄膜结构及血液相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分压的提高,Ti-O薄膜相结构从三氧化二钛转变为金红石结构二氧化钛。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所制备薄膜表面结构致密,与基体结合紧密。血小板粘附实验结果表明,0.13Pa下制备的薄膜血液相容性优异,优于临床应用的热解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薄膜 氧分压 真空磁过滤电弧离子镀 血液相容性
下载PDF
直流金属真空弧源沉积Ti-O薄膜在模拟人体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5
作者 万国江 杨苹 +5 位作者 冷永祥 陈俊英 王进 赵安莎 李艳语 黄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358-2359,2362,共3页
采用直流金属真空弧源沉积(DC-MVAD)在316L不锈钢基体上沉积合成了Ti-O系薄膜.在Hank's模拟人体液中,对DC-MVAD合成钛氧薄膜进行了开路电位、电化学极化以及电化学阻抗图谱分析,显示合成薄膜可明显改善在人体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随... 采用直流金属真空弧源沉积(DC-MVAD)在316L不锈钢基体上沉积合成了Ti-O系薄膜.在Hank's模拟人体液中,对DC-MVAD合成钛氧薄膜进行了开路电位、电化学极化以及电化学阻抗图谱分析,显示合成薄膜可明显改善在人体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随着合成氧分压的增加,薄膜的耐蚀能力增强.这主要是由于高O/Ti比的钛氧薄膜具有更为稳定的能量状态、低的孔隙率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薄膜 直流金属真空弧源沉积 腐蚀性能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
下载PDF
不同形貌Ti-O基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与形成机制探讨
6
作者 王彦敏 郝秀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72,100,共4页
利用碱辅助水热法实现了TI-O基纳米管、纳米带和纳米结构微球的合成,通过TEM、SEM等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结构进行表征。当采用商品级锐钛矿Ti02为原料,热水处理温度为180℃、碱的浓度为10mol/L,热处理48h时可以得到Ti-O基纳米带。纳... 利用碱辅助水热法实现了TI-O基纳米管、纳米带和纳米结构微球的合成,通过TEM、SEM等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结构进行表征。当采用商品级锐钛矿Ti02为原料,热水处理温度为180℃、碱的浓度为10mol/L,热处理48h时可以得到Ti-O基纳米带。纳米带宽度为50-200nm,长度达到几十微米甚至一百多微米;产物产率高,质量好,结晶良好,表面洁净,无缺陷。当热处理温度为120℃时,可以得到Ti-O基纳米管,纳米管的长度为200-500nm,外径在20-50nm之间。当所用前驱体的粒径较小时,容易形成较细或者较窄的纳米带或者纳米线,当在选用前驱体的粒径较大时,可以生成纳米结构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基纳米材料 碱辅助水热法 表征 生长机理
下载PDF
Ti-O/Ti-N梯度薄膜人工心脏瓣膜表面改性与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楠 《学术动态(成都)》 2002年第2期11-15,共5页
1 导言1.1 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研究的意义心脏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大敌,我国心脏瓣膜病约占心脏病患者30~50%,这些人不但逐渐丧失劳动力,而且因长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全身性病变,发展到晚期危及生命,往往由于肺水肿,肺动脉高压,慢... 1 导言1.1 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研究的意义心脏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大敌,我国心脏瓣膜病约占心脏病患者30~50%,这些人不但逐渐丧失劳动力,而且因长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全身性病变,发展到晚期危及生命,往往由于肺水肿,肺动脉高压,慢性或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是心脏病治疗的主要手段,据统计,我国每年有十万以上危重病人必须施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以挽救生命,但由于目前人工心脏瓣膜的性能不足,严重限制了临床广泛应用。人工心脏瓣膜的实际应用率仅约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Ti-N梯度薄膜 人工心脏瓣膜 表面改性 心脏病 生物医学材料 改性机理
下载PDF
CO_2气体反应磁控溅射制备Ti-O薄膜成分和结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娇 文峰 +2 位作者 谢东 潘长江 丁红燕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0133-20137,共5页
室温下采用反应磁控溅射的方法,利用CO2作碳源和氧源制备了碳掺杂Ti-O薄膜。X射线衍射(XRD)、光射线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用于表征薄膜的成分和结构。采用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薄膜的吸光度并通过作图计算得到其带隙宽... 室温下采用反应磁控溅射的方法,利用CO2作碳源和氧源制备了碳掺杂Ti-O薄膜。X射线衍射(XRD)、光射线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用于表征薄膜的成分和结构。采用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薄膜的吸光度并通过作图计算得到其带隙宽度。结果表明,用CO2作碳源和氧源,可得到C掺杂的Ti-O薄膜。当掺杂碳时,钛氧膜中金红石相特征峰显著减弱,且碳以取代O原子的形式掺杂在薄膜中并促使TiO相的出现。当反应气体为CO2和O2共存时,钛原子优先与氧原子结合并抑制TiO相的形成。碳的掺入能有效降低TiO2带隙宽度,使薄膜的吸收边扩展到可见光区,提高对可见光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ti-o薄膜 碳掺杂 反应磁控溅射
下载PDF
非平衡磁控溅射沉积TiN/Ti-O复合薄膜机械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婵 齐峰 +1 位作者 冷永祥 黄楠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47-51,共5页
本文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设备,采用四种不同的TiN到Ti-O的过渡方式,在Si(100)和Ti6Al4V基体上制备了TiN/Ti-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薄膜的结构;使用AMBIOSXP-2台阶仪检测薄膜应力;利用HXD1000Bknoop型显微硬度仪、瑞士CSEM销盘摩... 本文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设备,采用四种不同的TiN到Ti-O的过渡方式,在Si(100)和Ti6Al4V基体上制备了TiN/Ti-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薄膜的结构;使用AMBIOSXP-2台阶仪检测薄膜应力;利用HXD1000Bknoop型显微硬度仪、瑞士CSEM销盘摩擦磨损实验机、WS—97系统划痕实验机对薄膜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钛合金表面制备TiN薄膜后,逐渐降低N2流量至0sccm,沉积一层Ti膜,再用逐渐通入O2制备Ti-O薄膜的工艺制备的TiN/Ti-N/Ti/Ti-O薄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ti-o复合薄膜 非平衡磁控溅射 耐磨性 膜基结合力
下载PDF
Ti-O-N表面肝素分子的共价固定及抗凝血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瑞霞 翁亚军 +3 位作者 王进 王志浩 冷永祥 黄楠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6-1000,共5页
利用磷酸化学吸附方法扩增Ti-O-N薄膜表面的羟基,扩大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化学反应的位点,进而增加Ti-O-N薄膜表面固定的肝素量.荧光染色法定性分析证明了APTES末端氨基的存在,甲苯胺蓝法定量测定H_3PO_4处理后的Ti-O-N表面... 利用磷酸化学吸附方法扩增Ti-O-N薄膜表面的羟基,扩大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化学反应的位点,进而增加Ti-O-N薄膜表面固定的肝素量.荧光染色法定性分析证明了APTES末端氨基的存在,甲苯胺蓝法定量测定H_3PO_4处理后的Ti-O-N表面肝索浓度为6.6μg/cm^2.体外血小板粘附实验表明,经磷酸处理并固定肝素的Ti-O-N膜表面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变形,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这为制备无机材料的抗凝血表面构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N薄膜 磷酸化学吸附 共价固定肝素 抗凝血性
下载PDF
Ti-O薄膜的溅射刻蚀微形貌表面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田仁来 黄楠 +2 位作者 陈俊英 冷永祥 王露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481-2483,共3页
利用磁控溅射合成具有一定特性的Ti-O薄膜,并采用Ar离子溅射刻蚀该薄膜表面.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对刻蚀后的薄膜表面微观形貌、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薄膜的结构未发生变化,表面的粗糙度减小.进一步的人脐静脉内皮... 利用磁控溅射合成具有一定特性的Ti-O薄膜,并采用Ar离子溅射刻蚀该薄膜表面.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对刻蚀后的薄膜表面微观形貌、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薄膜的结构未发生变化,表面的粗糙度减小.进一步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种植实验表明: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对内皮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刻蚀 ti-o薄膜 表面形貌 内皮细胞
下载PDF
氨等离子体离子注入改性Ti-O薄膜表面
12
作者 梅馨 陈俊英 黄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5期1819-1821,共3页
在Ti-O薄膜表面固定粘连可以使其内皮化。然而欲在Ti-O薄膜表面实现生物分子固定,必须对Ti-O薄膜表面进行活化改性,比如引入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设备制备了Ti-O薄膜,随后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Ⅲ)技术对Ti-... 在Ti-O薄膜表面固定粘连可以使其内皮化。然而欲在Ti-O薄膜表面实现生物分子固定,必须对Ti-O薄膜表面进行活化改性,比如引入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设备制备了Ti-O薄膜,随后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Ⅲ)技术对Ti-O薄膜表面进行等离子体活化改性,处理气体为氨气。并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注入后的样品表面形貌、表面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一定量的氨基被引入到材料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ti-o薄膜 氨基基团
下载PDF
Ti-O Magnéli相氧化物的性质、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霍玲玲 乔丹 +2 位作者 王义智 李钒 黄一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37,58,共10页
Ti-O Magnéli相氧化物因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自发现以来就备受关注。Ti-O Magnéli相氧化物优良的电子导电性、稳定性以及耐腐蚀性使得其在电化学领域应用广泛。综述了Ti-O Magnéli相氧化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主要... Ti-O Magnéli相氧化物因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自发现以来就备受关注。Ti-O Magnéli相氧化物优良的电子导电性、稳定性以及耐腐蚀性使得其在电化学领域应用广泛。综述了Ti-O Magnéli相氧化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主要的制备方法,并总结归纳了该材料的主要应用。提供了Ti-O Magnéli相氧化物未来合成与应用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 Magnéli相 电子导电氧化物 材料制备 电极特性
下载PDF
钢液环境对Ti-O团簇形貌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4
作者 何亮 李慧改 +2 位作者 梁明浩 雷书伟 翟启杰 《上海金属》 CAS 2022年第3期72-77,82,共7页
钢中细小、弥散分布的钛氧化物可以诱导晶内铁素体的形成,提高钢的力学性能。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Ti-O团簇长大演化成为钛氧化物的过程,并探究了钢液环境与空位对Ti-O团簇形貌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真空中以球状结构稳定存在的T... 钢中细小、弥散分布的钛氧化物可以诱导晶内铁素体的形成,提高钢的力学性能。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Ti-O团簇长大演化成为钛氧化物的过程,并探究了钢液环境与空位对Ti-O团簇形貌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真空中以球状结构稳定存在的Ti-O团簇在钢液中呈蠕虫状或树枝状。通过比较低能Fe原子在Ti-O团簇周围和钢液中的分布,发现在团簇内O原子周围0.25~0.30 nm范围内Fe原子出现聚集,说明钢液中Fe原子对Ti-O团簇中的O原子产生作用,使Ti-O团簇形貌发生变化。空位易在距离Ti-O团簇表面0.45 nm范围内聚集,空位扩散加速了Ti-O团簇的碰撞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液 ti-o团簇 形貌 空位
下载PDF
Ti-O共掺杂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瑞琴 李东翔 闫万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5-151,共7页
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和不同掺杂浓度下Ti-O共掺杂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并讨论了其内部的微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本征石墨烯是一种零带隙材料,狄拉克点在费米能级面上,其在紫外光区的光吸... 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和不同掺杂浓度下Ti-O共掺杂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并讨论了其内部的微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本征石墨烯是一种零带隙材料,狄拉克点在费米能级面上,其在紫外光区的光吸收强度较强.Ti-O共掺杂石墨烯可以很好的打开石墨烯的带隙和提高石墨烯的光催化强度,Ti18-O18@G模型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主要由C-p轨道、Ti-d轨道和O-p轨道杂化而成.Ti18-O18@G模型在可见光区的吸收谱强度最大,主要归因于其内部晶格畸变、带隙被打开和杂质能带的出现,这些因素可以促进电子空穴对的产生和分离,从而使石墨烯在可见光区的光催化能力得到增强.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高催化活性的石墨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共掺杂 石墨烯 第一性原理 光学性质
下载PDF
Regulation of hydrogen evolution performance of titanium oxide-carbon composites at high current density with a Ti-O hybrid orbital 被引量:1
16
作者 Meichen Liu Zhiping Lei +9 位作者 Qingping Ke Peixin Cui Jiancheng Wang Jingchong Yan Zhanku Li Hengfu Shui Shibiao Ren Zhicai Wang Ying Kong Shigang Kang 《Carbon Energy》 SCIE CAS 2022年第3期480-490,共11页
Rational design and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practical electrodes with high sta bility and activity at high current density for a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are critical for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conv... Rational design and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practical electrodes with high sta bility and activity at high current density for a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are critical for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conversion.However,high-performance TiO_(2)-based electrocatalysts for HER are quite limited,and the cat alytic active centers still remain elusive.Herein,a simple strategy is demonstrated for the synthesis of TiO_(2)-carbon composite(TiO_(2)/C)with high HER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The remarkable HER performance of TiO_(2)/C can be ascribed to the doping of carbon atoms,which leads to stronger hybridization of Ti 3d and O 2p orbitals,thus substantially improving the electrocatalytic efficiency.This study elucidates that the hydrogen evolution activity of oxide electrocatalysts can be largely improved by regulating their electronic structures by doping carbon atoms and also provide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designing heterostructured electro catalysts with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at high current density for 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doping HER high current density ti-o hybridization TiO_(2)/C
下载PDF
Temperature-Dependent Drain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Low Frequency Noises in Indium Zinc Oxide Thin Fihn Transistors
17
作者 刘远 吴为敬 +3 位作者 强蕾 王磊 恩云飞 李斌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8期208-211,共4页
The I-V characteristics and low frequency noises for indium zinc oxide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 measured between 250 K and 430 K.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rain currents are thermally activated following the... The I-V characteristics and low frequency noises for indium zinc oxide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 measured between 250 K and 430 K.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rain currents are thermally activated following the Meyer Neldel rule, which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multiple-trapping process. Moreover, the field effect electron mobility firstly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while the threshold voltag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The activation energy and the density of localized gap states are extracted. A noticeable increase in the density of localized states is observed at the higher temper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T Temperature-Dependent Drain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Low Frequency Noises in Indium Zinc Oxide Thin fihn Transistors
下载PDF
利用DGT高分辨率研究沉积物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和释放通量 被引量:18
18
作者 范英宏 林春野 +2 位作者 何孟常 周豫湘 杨志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50-2757,共8页
2006年5月采集了大辽河河段3个忙状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利用常规离心方法和DGT方法测定了柱状沉积物孔隙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研究发现沉积物中cd、co、cr和cu元素含量高低的顺序依次是Cr〉Cu〉Co... 2006年5月采集了大辽河河段3个忙状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利用常规离心方法和DGT方法测定了柱状沉积物孔隙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研究发现沉积物中cd、co、cr和cu元素含量高低的顺序依次是Cr〉Cu〉Co〉Cd.用DGT方法测定的孔隙水中cd、co、cr和cu的浓度比用离心方法测定的浓度要低.DGT测定的孔隙水中cd、co、cr和cu的浓度Cdgt与离心方法测定的孔隙水浓度c的平均比值JR分别为0.389、0.328、0.863和0.403,这说明沉积物中这几种金属从固相到液相的再补给速率大小遵循如下规律:Cr〉Cu〉Cd〉Co.沉积物中cd、co、cr和cu元素的释放通量分别为1.12×10^-7~3.28×10^-7mmol/(cm^2·s)、2.48×10^-7~10.40×10^-7mmol/(cm^2·s)、8.80×10^-6~12.65×10^-6mmol/(cm^2·s)和6.14×10^~6-13.93×10^-6mmol/(cm^2·s).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d和cu元素的迁移转化主要受有机质影响;而cr元素的迁移转化除了受有机质影响外,还受铁锰氧化物影响比较显著;而co元素可能受氧化还原电位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T 重金属 孔隙水 沉积物
下载PDF
DNS比色法测定污泥中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贺红 万金泉 +1 位作者 马邕文 王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4369-14371,共3页
[目的]研究利用DNS比色法测试污泥中淀粉酶活性,以解决测试条件差异大和测试结果可比性低等问题。[方法]以水解酸化反应器中的污泥为原料,研究工作波长、显色及培养时间、培养pH值、灭菌时长等因素对测试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 [目的]研究利用DNS比色法测试污泥中淀粉酶活性,以解决测试条件差异大和测试结果可比性低等问题。[方法]以水解酸化反应器中的污泥为原料,研究工作波长、显色及培养时间、培养pH值、灭菌时长等因素对测试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最大吸收波长处的背景干扰大且测试不稳定,工作波长应在背景干扰相对较小的长波方向选择。该研究的最适工作波长为510 nm;显色的适宜时间为8 min;在培养阶段添加的缓冲溶液pH值与原污泥pH值不一致,会造成实际酶活力的放大或缩小;灭菌时间过短则灭菌不完全,会造成测试结果偏低,该研究确定的灭菌时间为10min;同时确定了最适的培养反应时间为90 min。[结论]为DNS-淀粉酶测定方法的完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淀粉酶 DNS
下载PDF
环氧改性聚酯聚醚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焕 徐恒志 +1 位作者 戴震 许戈文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8,共6页
选用环氧树脂E-44为改性剂,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多元醇(PPG-220)、聚酯多元醇(POL-220)、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环氧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探讨了聚酯多元醇、DMPA和环氧树脂加入量对乳液和膜... 选用环氧树脂E-44为改性剂,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多元醇(PPG-220)、聚酯多元醇(POL-220)、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环氧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探讨了聚酯多元醇、DMPA和环氧树脂加入量对乳液和膜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及拉伸测试研究了改性树脂的结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TG)分析研究了聚合物膜的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w(聚酯)=20.0%,w(DMPA)=3.9%,w(E-44)=8%时,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改性水性聚氨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环氧树脂 乳液性能 膜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