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Si-C三元系化学势稳定性相图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甘国友 陈敬超 +3 位作者 孙加林 周晓龙 陈秀华 杜焰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2年第1期34-37,85,共5页
根据Ti-Si-C三元系在 1 2 0 0℃下各组元化合物的热力学数据和Ti-Si-C三元系在该温度下的平衡相图 ,计算了该三元系中各组元的化学势并作出了相应的化学势稳定性相图 ,结合平衡相图和热力学、动力学、物质平衡原则 。
关键词 ti-si-c三元系 平衡相图 化学势稳定性相图 反应路径
下载PDF
Ti-Si-C三元系金属间化合物Gibbs生成自由能估算 被引量:5
2
作者 甘国友 陈敬超 +3 位作者 孙加林 杜焰 周晓龙 陈秀华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2年第2期1-4,8,共5页
根据最小自由能原理和向下凸曲面性质,推导出估算三元系和二元系金属间化合物Gibbs生成自由能的判断式,并以Ti-Si-C三元系为例,估算了二元相和三元相的Gibbs生成自由能.
关键词 ti-si-c三元系金属间化合物 Gibbs生成自由能 估算 钛硅碳三元系化合物 复合材料 热力学 矩阵模型
下载PDF
PCVD制备新型Ti-Si-C-N纳米复合超硬薄膜及其微观结构表征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岩 畅庚榕 +1 位作者 马胜利 徐可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85-988,共4页
用脉冲直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CVD)方法,在高速钢试样表面沉积出一种新型Ti-Si-C-N薄膜材料.研究了不同SICl4流量对薄膜成分、微观组织形貌以及薄膜晶体结构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用脉冲直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CVD)方法,在高速钢试样表面沉积出一种新型Ti-Si-C-N薄膜材料.研究了不同SICl4流量对薄膜成分、微观组织形貌以及薄膜晶体结构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Ti-Si-C-N薄膜是由Ti(C,N)/a-C/a-SiaN4组成的纳米复合结构,薄膜的晶粒尺寸在2-25nm范围内;当Ti-Si-C-N薄膜中N含量很少时,Ti(C,N)结构转变为TiC,薄膜的表面形貌由颗粒状转变为粗条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i-c-N PCVD 纳米复合薄膜 微观结构
下载PDF
PCVD法制备的Ti-Si-C-N纳米复合超硬薄膜的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岩 徐彬 +2 位作者 吴贵智 马胜利 徐可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用脉冲直流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CVD)方法在高速钢基体上沉积出Ti-Si-C-N超硬薄膜.XRD,XPS及HRTEM等测试表明,薄膜由纳米晶/非晶复合结构组成(nc-Ti(C,N)/a-Si_3N_4/a-C-C或nc-Ti(C,N)/h-Si_3N_4/a- Si_3N4/a-C-C).Ti(C,N)显示(... 用脉冲直流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CVD)方法在高速钢基体上沉积出Ti-Si-C-N超硬薄膜.XRD,XPS及HRTEM等测试表明,薄膜由纳米晶/非晶复合结构组成(nc-Ti(C,N)/a-Si_3N_4/a-C-C或nc-Ti(C,N)/h-Si_3N_4/a- Si_3N4/a-C-C).Ti(C,N)显示(200)晶面择优取向.高温氧化实验显示:随Ti含量降低和Si含量增大,Ti-Si-C-N薄膜的抗氧化温度逐步提高;当Ti含量为8.7%、Si含量为17.8%时,薄膜中出现少量晶化的密排六方结构的h-Si_3N_4,弥散分布在非晶基体中,薄膜抗氧化温度达到900℃.Ti-Si-C-N薄膜的氧化过程分为增重和失重两个阶段,进入失重阶段后薄膜很快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i-c-N 纳米复合超硬薄膜 晶粒尺寸 抗氧化温度
下载PDF
新型Ti-Si-C-N纳米复合超硬薄膜的高温热稳定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岩 畅庚榕 +2 位作者 吴贵智 马胜利 徐可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用脉冲直流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CVD)方法在高速钢基体上沉积出新型Ti-Si-C-N超硬薄膜,Ti-Si-C-N薄膜为纳米晶/非晶复合结构(nc-Ti(C,N)/a-Si_3N_4/a-C—C),当薄膜中Si和C含量较高时,Ti(C,N)转变为TiC,晶粒尺寸减小到2—4 nm,... 用脉冲直流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CVD)方法在高速钢基体上沉积出新型Ti-Si-C-N超硬薄膜,Ti-Si-C-N薄膜为纳米晶/非晶复合结构(nc-Ti(C,N)/a-Si_3N_4/a-C—C),当薄膜中Si和C含量较高时,Ti(C,N)转变为TiC,晶粒尺寸减小到2—4 nm,薄膜晶粒尺寸和硬度的高温热稳定性均随沉积态薄膜中的原始晶粒尺寸减小而提高,当原始晶粒尺寸在8—10 nm之间时,晶粒尺寸和硬度热稳定性可达900℃;当原始晶粒尺寸在2—4 nm之间时,晶粒尺寸和硬度热稳定性可达1000℃,薄膜硬度和晶粒尺寸表现出同步的高温热稳定性,分析认为由调幅分解形成的纳米复合结构中的非晶相强烈地抑制晶界滑移与晶粒长大,从而使Ti-Si-C-N薄膜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i—C—N 纳米复合超硬薄膜 晶粒尺寸 显微硬度 热稳定性
下载PDF
Ti-Si-C体系低球料比机械合金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史延田 张俊才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585-588,共4页
为考察机械合金化参数对Ti-Si-C体系机械合金化效果的影响,采用三因素(转速、球料比、球磨时间)、四水平的正交实验对Ti-Si-C体系进行了低球料比机械合金化研究。利用XRD分析了机械合金化粉末的物相组成,应用Scherrer公式计算粉末的晶... 为考察机械合金化参数对Ti-Si-C体系机械合金化效果的影响,采用三因素(转速、球料比、球磨时间)、四水平的正交实验对Ti-Si-C体系进行了低球料比机械合金化研究。利用XRD分析了机械合金化粉末的物相组成,应用Scherrer公式计算粉末的晶粒尺寸,并以粉末晶粒尺寸为目标参数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i-Si-C体系可以在4∶1的低球料比下通过机械合金化诱发自蔓延反应合成体积分数为66.11%的Ti3SiC2材料;在球磨时间不小于24 h时,三因素对机械合金化的影响能力为转速>球料比>球磨时间;在转速较低时,转速的增加对机械合金化的影响大于转速较高的情况,而球料比和球磨时间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i-c 球料比 机械合金化 TI3SIC2
下载PDF
Ti-Si-C三元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反应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晓峰 李建伟 曹钦存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6-290,共5页
根据热力学原理对Ti-Si-C三元体系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计算了Ti3SiC2自蔓延高温合成的绝热温度,绘出了体系各反应产物的反应自由焓ΔG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并测量了Ti3SiC2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实际燃烧温度。研究结果表明:Ti-Si-C三元... 根据热力学原理对Ti-Si-C三元体系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计算了Ti3SiC2自蔓延高温合成的绝热温度,绘出了体系各反应产物的反应自由焓ΔG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并测量了Ti3SiC2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实际燃烧温度。研究结果表明:Ti-Si-C三元体系在SHS反应过程中其燃烧波能够自发进行;在SHS反应的高温区域,反应产物的热力学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Ti3SiC2、SiC、TiC,TiC和SiC有向Ti3SiC2反应转化的趋势;Ti3SiC2的SHS反应实际燃烧温度低于其理论绝热温度,主要原因是实际进行的SHS反应存在热量损失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i—C体系 自蔓延高温合成 热力学
下载PDF
Ti-Si-C三元系组元化学位稳定性相图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秀华 甘国友 +1 位作者 陈敬超 周晓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63-566,共4页
收集并计算了 Ti-Si-C三元系在 1200℃温度下各组元化合物的热力学数据,利用Ti-Si-C三元系在该温度下的平衡相图以及对碳化物未知热力学数据所做的估算,计算该三元系中各组元化学位并作出的相应的化学位稳定性相图.
关键词 三元系 碳化物 平衡相图 化学位稳定性相图 热力学 化学势
下载PDF
Ti-Si-C涂层刀具切削淬火钢性能研究
9
作者 刘森 卢文壮 +2 位作者 闫鹏庆 潘韩飞 左敦稳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7年第5期7-10,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硬质合金YT15和YS25两种刀具基体上制备了Ti-Si-C涂层刀具,通过测量干式切削45#淬火钢下,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以及切屑形态变化情况,来综合评价Ti-SiC涂层刀具的切削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涂层刀具,施加Ti-Si-...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硬质合金YT15和YS25两种刀具基体上制备了Ti-Si-C涂层刀具,通过测量干式切削45#淬火钢下,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以及切屑形态变化情况,来综合评价Ti-SiC涂层刀具的切削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涂层刀具,施加Ti-Si-C涂层的刀具切削力得到部分减小,切削温度得到显著降低。Ti-Si-C涂层对减小刀具的磨损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i-c 涂层刀具 淬火钢 切削力 切削温度
下载PDF
温度对CVD制备Ti-Si-C涂层中Ti_3SiC_2形成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钢宜 李国栋 +2 位作者 熊翔 王雅雷 王骏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7-804,共8页
采用TiCl4-CH3SiCl3-H2-Ar反应体系,低压化学气相共沉积(LPCVD)Ti-Si-C三元体系涂层。采用XRD、SEM、EDS和EPMA分析在1100~1250℃不同温度下制备的涂层物相组成和形貌结构。结果表明:1100℃时形成TiC涂层,无Ti3SiC2相;1150~1250... 采用TiCl4-CH3SiCl3-H2-Ar反应体系,低压化学气相共沉积(LPCVD)Ti-Si-C三元体系涂层。采用XRD、SEM、EDS和EPMA分析在1100~1250℃不同温度下制备的涂层物相组成和形貌结构。结果表明:1100℃时形成TiC涂层,无Ti3SiC2相;1150~1250℃时形成TiC与Ti3SiC2复合涂层。当沉积温度为1200℃时,Ti3SiC2晶粒沿×104?方向择优生长,而在1150℃和1250℃沉积时,择优取向不明显。1150℃时涂层为多孔细柱和颗粒堆积嵌合结构,当温度为1200~1250℃时,涂层分为两层,内层过渡层为柱状晶结构,主要成分为TiC;外层为TiC相与Ti3SiC2相复合的板条错堆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Ti—Si-C TI3SIC2 共沉积 温度
下载PDF
Ti-Si-C+SiO2复合膜层的耐磨与疏水性能
11
作者 刘岩岩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年第10期51-53,共3页
本文通过真空电弧离子镀在铝合金表面制备出Ti-Si-C镀膜,将SiO2凝胶溶液涂覆在膜层表面并烘干,经修饰液浸泡后得到Ti-Si-C+SiO2复合膜层,并对其形貌、物相组成、耐磨及疏水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Ti-Si-C膜层表面主要由Ti、TiC及SiC相... 本文通过真空电弧离子镀在铝合金表面制备出Ti-Si-C镀膜,将SiO2凝胶溶液涂覆在膜层表面并烘干,经修饰液浸泡后得到Ti-Si-C+SiO2复合膜层,并对其形貌、物相组成、耐磨及疏水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Ti-Si-C膜层表面主要由Ti、TiC及SiC相构成,经SiO2凝胶溶液涂覆并烘干后,SiO2均匀覆盖在膜层表面。Ti-Si-C+SiO2复合镀膜在室温、施加10N载荷下摩擦系数约为0.13,在60min磨损试验期间,膜层的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膜层经磨损试验前/后的疏水角分别约为141.4°和129.1°。表明,Ti-Si-C+SiO2复合膜层具有较好的疏水性及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i-c+SiO2复合膜层 真空电弧离子镀 耐磨性 疏水性
下载PDF
TC4钛合金表面激光合金化Ti-Si-C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庆辉 许晓静 +3 位作者 戈晓岚 何星华 陶俊 仲奕颖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6-551,共6页
以Ti-Si-C单质元素混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激光合金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成功制备出Ti-Si-C合金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配备的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以及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了涂层的组... 以Ti-Si-C单质元素混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激光合金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成功制备出Ti-Si-C合金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配备的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以及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了涂层的组织形貌、成分和物相,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及与YG6在干摩擦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P=2.0 k W,扫描速度v=9 mm·s^(-1),光斑直径D=2 mm下制备的涂层整体均匀致密、无裂纹,与TC4基体具有较高的冶金结合性;涂层组织主要由α-Ti基体、网状分布的Ti_3Si C_2,Ti_5Si_3/β-Ti共晶体(室温下为Ti_5Si_3/α-Ti)和弥散分布的Ti C相组成;Ti-Si-C涂层的显微硬度值沿层深变化比较平缓,平均硬度为HV 649,比TC4基体(HV 360)提高了80%;涂层平均摩擦系数为0.38,比钛合金基体(0.45)降低了16%;涂层的磨损体积为0.048 mm^3,耐磨性是钛合金基体(0.13 mm^3)的2.7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激光合金化 ti-si-c合金 显微硬度 摩擦磨损性能
原文传递
氩离子溅射刻蚀对Ti-Si-C纳米复合薄膜XPS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金龙 陈娣 +2 位作者 王琼 杨华 魏智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77-981,共5页
通过中频非平衡磁控溅射Ti80Si20复合靶在氩气和甲烷混合气氛中沉积Ti-Si-C复合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Raman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薄膜微结构。结果显示:制备的薄膜为非晶碳(a-C:Si:H)包裹约10 nm TiC晶粒的复合结构,氩离子溅射... 通过中频非平衡磁控溅射Ti80Si20复合靶在氩气和甲烷混合气氛中沉积Ti-Si-C复合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Raman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薄膜微结构。结果显示:制备的薄膜为非晶碳(a-C:Si:H)包裹约10 nm TiC晶粒的复合结构,氩离子溅射刻蚀对XPS分析结果有显著影响。随氩离子刻蚀溅射刻蚀时间增加,薄膜表面C、O原子含量明显降低,而Ti、Si原子含量增加。氩离子溅射刻蚀导致薄膜非晶碳相发生石墨化转变,即sp3C-C(H)/sp2C-C比率减小,同时,C-Ti*/C-Ti和C-(Ti+Ti*)/C-C强度比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i-c纳米复合薄膜 氩离子溅射刻蚀 X射线光电子能谱 键合结构
原文传递
弧流对Ti—Si—C膜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宋贵宏 刘鑫 +1 位作者 李德元 陈立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67,共6页
电弧离子镀沉积膜层具有放电温度高、离化率高和沉积速率快等特点,可以在较低温度下促进Si—C成键,是获得含Si—C键膜层的一种经济实惠的方法。本文使用Ti—Si合金靶,在Ar和C2H2气体环境下,在铝合金衬底上制备了Ti—Si—C膜层,并分析和... 电弧离子镀沉积膜层具有放电温度高、离化率高和沉积速率快等特点,可以在较低温度下促进Si—C成键,是获得含Si—C键膜层的一种经济实惠的方法。本文使用Ti—Si合金靶,在Ar和C2H2气体环境下,在铝合金衬底上制备了Ti—Si—C膜层,并分析和研究了不同弧流下沉积膜层的相组成、磨损和腐蚀性能。结果显示,不同弧流下沉积的膜层是由B1型Ti C相、立方结构的Si C相和金属Ti相组成的复合结构;大弧流由于放电温度高,有利于膜层中Si—C键的形成.弧流增加,靶材蒸发速率加快,沉积膜层的厚度增加,同时,由于靶材附近单位时间内气化和离化的Si和Ti数量增加,沉积膜层中Si和Ti含量和增加而C含量降低.弧流增加,膜层中碳化物总含量减少,造成膜层摩擦系数逐渐增加而耐磨性降低,但膜层的耐腐蚀性能增加.适当弧流下的沉积膜层可获得优异的磨损和腐蚀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i-c复合膜层 SiC和TiC相 电弧离子镀 磨损性能 腐蚀性能
下载PDF
电阻率可调的Si-Ti-C-O纤维的研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亦菲 冯春祥 宋永才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5-48,共4页
以Ti(OBu)4与低分子量聚硅烷为原料合成不同含钛量的聚钛碳硅烷,经熔融纺丝、空气不熔化及高温烧结等工艺,制备出了电阻率为106~103Ω·cm的Si-Ti-C-O纤维。通过IR、GPC、VPO、XPS等分析手... 以Ti(OBu)4与低分子量聚硅烷为原料合成不同含钛量的聚钛碳硅烷,经熔融纺丝、空气不熔化及高温烧结等工艺,制备出了电阻率为106~103Ω·cm的Si-Ti-C-O纤维。通过IR、GPC、VPO、XPS等分析手段,系统地研究了钛含量对纤维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Si-Ti-C-O纤维 制备 结构 吸波材料
下载PDF
电阻率可调的含钛碳化硅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亦菲 冯春祥 宋永才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31,共4页
以Ti(OBu)4与低分子量聚硅烷(LPS)为原料合成不同含钛量的聚钛碳硅烷,经熔融纺丝、空气不熔化、高温烧结制备出力学性能良好、电阻率为103~10Ω·cm的Si—Ti—C—O纤维。通过IR、GPC、VPO、X... 以Ti(OBu)4与低分子量聚硅烷(LPS)为原料合成不同含钛量的聚钛碳硅烷,经熔融纺丝、空气不熔化、高温烧结制备出力学性能良好、电阻率为103~10Ω·cm的Si—Ti—C—O纤维。通过IR、GPC、VPO、XPS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钛含量对纤维的制备、结构及其电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钛碳化硅纤维 制备 电性能 电阻率
下载PDF
富碳含钛碳化硅纤维的研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亦菲 赵鹏 +1 位作者 宋永才 冯春祥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57-60,共4页
以聚硅烷 (PS) ,聚氯乙烯 (PVC)和钛酸四丁酯 (Ti(OBu) 4 )合成含碳量不同的聚钛碳硅烷 (PTC)先驱体 ,经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高温烧成制备出具有较好工艺性能和电阻率为 10 3Ω· cm~ 10 0 Ω· cm的富碳含钛碳化硅纤维 (Si... 以聚硅烷 (PS) ,聚氯乙烯 (PVC)和钛酸四丁酯 (Ti(OBu) 4 )合成含碳量不同的聚钛碳硅烷 (PTC)先驱体 ,经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高温烧成制备出具有较好工艺性能和电阻率为 10 3Ω· cm~ 10 0 Ω· cm的富碳含钛碳化硅纤维 (Si- Ti- C- O纤维 )。运用 IR、GPC、VPO等分析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富碳 PTC先驱体的合成 ,讨论了含碳量对纤维的制备工艺及纤维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碳 制备 性能 钛碳化硅纤维
下载PDF
低比电阻Si-Ti-C-O纤维先驱体的合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亦菲 冯春祥 宋永才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6-380,共5页
通过液体聚硅烷( L P S) 与钛酸四丁酯 Ti ( O Bu)4 反应合成了不同钛含量的聚钛碳硅烷先驱体,经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及高温烧结等工艺制备出比电阻为106 ~103 Ω·cm 的 Si Ti C O 纤维. 用 ... 通过液体聚硅烷( L P S) 与钛酸四丁酯 Ti ( O Bu)4 反应合成了不同钛含量的聚钛碳硅烷先驱体,经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及高温烧结等工艺制备出比电阻为106 ~103 Ω·cm 的 Si Ti C O 纤维. 用 I R、 G P C、 V P O、 T G、 D T A 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聚钛碳硅烷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电阻 复合材料 先驱体合成 聚钛碳硅烷 纤维
下载PDF
(Ti,Al,Si,C)N硬质膜层高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彦锋 李争显 +3 位作者 王宝云 华云峰 杜继红 姬寿长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02-1205,共4页
采用等离子增强电弧离子镀联合磁控溅射工艺制备了含35%(原子比)C的(Ti,Al,Si,C)N硬质膜层,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高温摩擦磨损试验仪表征了膜层在不同退火条件下的性能及组织演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层在低于800℃的退... 采用等离子增强电弧离子镀联合磁控溅射工艺制备了含35%(原子比)C的(Ti,Al,Si,C)N硬质膜层,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高温摩擦磨损试验仪表征了膜层在不同退火条件下的性能及组织演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层在低于800℃的退火条件下,膜层仍表现出较高的显微硬度、较低的摩擦系数以及氧化增重率,复合膜层的显微结构并未发生显著的变化。在800℃、氧化7 h后,膜层发生了严重的氧化失效。因此,复合膜层在长时间高温氧化下的性能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Al Si C)N 硬质膜层 高温性能 显微组织 摩擦磨损
下载PDF
利用铁尾矿制备多相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明 徐利华 +2 位作者 邸云萍 仉小猛 郝洪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4-147,共4页
以攀枝花选钛尾矿为主要原料,活性炭为还原剂,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实现合成与烧结一体化,烧结制备了Fe3Si-Ti(C,N)复合多相材料,探索了一条低成本利用尾矿合成复合多相材料的新途径。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 以攀枝花选钛尾矿为主要原料,活性炭为还原剂,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实现合成与烧结一体化,烧结制备了Fe3Si-Ti(C,N)复合多相材料,探索了一条低成本利用尾矿合成复合多相材料的新途径。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烧结体的物相、显微形貌及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样品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产物主晶相为Fe3Si和Ti(C,N)。通过SEM和EDS可知,生成的Ti(C,N)相富集在Fe3Si相的周围。样品的体积密度和表面洛氏硬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合成温度为1500℃、保温时间为4h时,所得的烧结体具有较高的体积密度(ρ=4.331g/cm3)和表面洛氏硬度(HR15N=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Fe3Si—Ti(C N)多相材料 碳热还原氮化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