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和Cu分子筛催化剂同时催化NO_(x)还原和N_(2)O分解
1
作者 司庆宇 樊星 +2 位作者 张玮航 苗静文 刘若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26-4834,共9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Fe-Beta和Cu-SSZ-13催化剂并采用不同混合方式制备了复合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同时催化NO_(x)还原和N_(2)O分解的性能.以实现NO_(x)和N_(2)O同时高效去除、拓宽活性温度窗口为目标,优选出了上Fe下Cu分层填充、Fe-Bet...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Fe-Beta和Cu-SSZ-13催化剂并采用不同混合方式制备了复合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同时催化NO_(x)还原和N_(2)O分解的性能.以实现NO_(x)和N_(2)O同时高效去除、拓宽活性温度窗口为目标,优选出了上Fe下Cu分层填充、Fe-Beta和Cu-SSZ-13质量比为4:1的Fe_(0.4)Cu_(0.1)催化剂,进一步考察了进气组成对NO_(x)、N_(2)O和NH_(3)转化率的影响,并采用N_(2)吸脱附、XRD、NH_(3)-TPD、UV-Vis DRS和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理化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SSZ-13和Fe-Beta分别具有更优的催化NO_(x)还原和N_(2)O分解性能.采用Fe_(0.4)Cu_(0.1)催化剂、[NH_(3)]/[NO_(x)]为1时考察的温度范围内NH_(3)仅还原NO_(x),而N_(2)O通过分解去除,450℃时NO_(x)和N_(2)O转化率分别为93.4%和100%.高温(>350℃)下NH_(3)被O_(2)氧化导致NO_(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高温(≥350℃)下N_(2)O分解形成的氧物种可使NO_(x)在进气中无O_(2)条件下实现高效还原.进气中含2%H_(2)O对高温(450℃)下Fe_(0.4)Cu_(0.1)表面NO_(x)的还原和NH_(3)的氧化无显著影响,但对N_(2)O的转化存在一定的可逆抑制作用.Cu-SSZ-13表面存在大量孤立的Cu^(2+)离子,可为NH_(3)-SCR反应提供充足的活性中心.Fe-Beta表面同时存在能够催化NO氧化的孤立Fe^(3+)离子和催化N_(2)O分解的Fe_(x)O_(y)物种.采用上Fe下Cu分层填充的混合方式时Fe-Beta表面NO氧化过程会消耗N_(2)O分解形成的氧物种,从而有利于低温(≤450℃)下N_(2)O的转化.但由于N_(2)O分解的温度范围内NO_(x)转化率本身较高,NO氧化对于脱硝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x)还原 N_(2)O分解 Fe-Beta cu-SSZ-13 复合催化剂
下载PDF
Ti_(2)AlC粉末粒径分布对TiC_(0.5)-Al_(2)O_(3)/Cu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聂智超 严仰先 +4 位作者 洪嘉婷 廖航宇 宋文龙 邹金明 张雪辉(导师)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1,共6页
通过不同时间的湿法球磨得到不同粒径分布的Ti_(2)AlC粉末,再与Cu_(2)O粉末和铜粉末混合,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iC_(0.5)-Al_(2)O_(3)/Cu复合材料,研究了Ti_(2)AlC粉末粒径分布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_(2)AlC粉末... 通过不同时间的湿法球磨得到不同粒径分布的Ti_(2)AlC粉末,再与Cu_(2)O粉末和铜粉末混合,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iC_(0.5)-Al_(2)O_(3)/Cu复合材料,研究了Ti_(2)AlC粉末粒径分布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_(2)AlC粉末中亚微米级颗粒体积分数由0增加到70.27%,复合材料中增强相颗粒TiC_(0.5)和Al_(2)O_(3)在基体中分散更均匀,但是当亚微米级颗粒体积分数为98.07%时,增强相颗粒出现聚集现象;随着亚微米级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电率与相对密度先减小后增大,硬度与屈服强度则先升后降,当亚微米级颗粒体积分数为70.27%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_(0.5)-Al_(2)O_(3)/cu复合材料 Ti_(2)AlC粉末粒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制备(Ni_(x)Si+C)/Cu复合材料的冶金工艺优化研究
3
作者 秦岚 贾磊 +2 位作者 杨明芳 王文杰 姜丽萍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2期77-86,共10页
为优化制备(Ni_(x)Si+C)/Cu复合材料粉末冶金的工艺参数,设计正交试验,分别研究了混料方式、烧结温度及烧结时间对(Ni_(x)Si+C)/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低的混粉能量导致SiC不能均匀分散,反应后制备的复合材... 为优化制备(Ni_(x)Si+C)/Cu复合材料粉末冶金的工艺参数,设计正交试验,分别研究了混料方式、烧结温度及烧结时间对(Ni_(x)Si+C)/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低的混粉能量导致SiC不能均匀分散,反应后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粉末边界处存在未反应完全的SiC颗粒;过高的混粉能量导致粉末发生严重变形,加大烧结过程中元素的扩散能力,反应后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粉末边界处Ni_(3)Si和C的混合物呈完整的网状结构;烧结温度的提高和烧结时间的增长,均造成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粉末边界处析出的Ni_(3)Si数量增加和材料的致密度提高。除此之外,导电率和硬度均呈上升趋势。获得具有最佳导电率和硬度的(Ni_(x)Si+C)/Cu复合材料的冶金制备工艺参数组合为:振动混粉,球料比为1∶5的混料工艺,烧结温度950℃,烧结时间12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验证了试样的致密度、导电率和维氏硬度,验证结果均大于正交试验所有的试样,为后续制备性能优异的(Ni_(x)Si+C)/Cu复合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x)Si+C)/cu复合材料 热压烧结 正交试验 冶金工艺 性能优化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MoS2 contents on sintering process and properties of Cu-MoS2 composites 被引量:2
4
作者 CHEN Shu-xian FENG Yi LI Shu XIE Yu-juan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版)》 2008年第12期7-12,18,共7页
关键词 复合材料制备 二硫化钼 烧结过程 硫化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热力学分析 属性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纳米La_xSr_(1-x)Cu_(1-y)Co_yO_3的制备和光电催化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林生岭 徐文清 +3 位作者 周虎 成烨 黄春华 刘晶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2,共5页
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LaxSr(1-x)Cu(1-y)-CoyO3纳米晶体复合氧化物,并用XRD、SEM、EDS以及IR对纳米晶体的晶型、晶粒大小、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晶体粒子是球形的,粒径在17.8-43.7nm之间,为正交和立方晶系。用活性碳为载... 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LaxSr(1-x)Cu(1-y)-CoyO3纳米晶体复合氧化物,并用XRD、SEM、EDS以及IR对纳米晶体的晶型、晶粒大小、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晶体粒子是球形的,粒径在17.8-43.7nm之间,为正交和立方晶系。用活性碳为载体制备功能氧电极,采用二电极体系,测试循环伏安曲线,发现该氧电极具有双功能催化特性,但不完全可逆。利用汞灯作为激发光源,对水溶性染料进行光解实验,利用紫外-可见、红外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研究LaxSr(1-x)Cu(1-y)-CoyO3,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LaxSr(1-x)Cu(1-y)-CoyO3(x=0.3,0.7;y=0.3,0.7),具有较强光催化特性,该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含有5种染料的废水具有高效脱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xSr(1-x)cu(1-y)-CoyO3 纳米晶 复合氧化物 光催化活性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高导热Cu-B/Dia复合材料
6
作者 马邵伟 潘亚飞 +2 位作者 文平 周浩钧 罗丰华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铜/金刚石复合材料被认为是下一代散热材料,在未来大功率电子器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铜基体与金刚石之间的相层特性对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有重要影响。采用粉末冶金+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制备了Cu-xB合金和Cu-xB/Dia复合材料,... 铜/金刚石复合材料被认为是下一代散热材料,在未来大功率电子器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铜基体与金刚石之间的相层特性对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有重要影响。采用粉末冶金+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制备了Cu-xB合金和Cu-xB/Dia复合材料,研究了金刚石体积分数和B含量对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元素在Cu-xB合金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会降低Cu-xB合金的热导率。在Cu-xB/Dia复合材料中,B元素通过扩散与金刚石颗粒反应形成了B4C界面层,改善了铜基体和金刚石颗粒的结合状态。X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证实了Cu/Dia界面处碳化硼(B4C)的形成。此外,Cu-0.5B/Dia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高于Cu-1.0B/Dia复合材料,这是由于过量的B元素残留在铜基体中,使得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下降。随着金刚石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先增加后减小,这是由于过量的金刚石会导致复合材料相对密度下降。当金刚石的体积分数为50%时,Cu-0.5B/Dia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最高,达到了614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xB/Dia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方法 热导率 B4C界面层 x光电子能谱仪(xPS)
下载PDF
MoS_2含量对Cu-MoS_2复合材料烧结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淑娴 凤仪 +3 位作者 李庶 解育娟 李京徽 王东里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0,共6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保护气氛下制备Cu-MoS2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和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技术对烧结前、后的试样进行物相和成分分析。研究二硫化钼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烧结过程和性能的影响。通过热力学分析对烧结过程中的反应进行了讨...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保护气氛下制备Cu-MoS2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和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技术对烧结前、后的试样进行物相和成分分析。研究二硫化钼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烧结过程和性能的影响。通过热力学分析对烧结过程中的反应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MoS2并未与H2反应,而只与基体铜发生两步反应,分别生成复杂的铜钼硫化合物、Cu的硫化物和单质Mo。且随着MoS2含量的增加,烧结产物有规律地发生变化,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大幅度减小,电阻率明显升高。热力学分析与XRD和XPS测试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oS2复合材料 烧结 x射线衍射(xRD) 光电子能谱(xPS)
下载PDF
无压浸渗TiC_(x)/Cu双连续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及抗烧蚀性能研究
8
作者 王磊 黄振莺 +4 位作者 胡文强 雷聪 庄慰慈 周洋 翟洪祥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22年第5期417-429,共13页
以纳米乙炔炭黑和Ti粉为初始原料,利用原位反应烧结法制备了不同气孔率、非化学计量比的多孔TiC_(x)(x=0.7)预制体,然后通过无压浸渗制备了双连续相TiC_(x)/Cu复合材料。系统分析了TiC_(x)气孔率、陶瓷晶粒尺寸与形貌对TiC_(x)/Cu双连... 以纳米乙炔炭黑和Ti粉为初始原料,利用原位反应烧结法制备了不同气孔率、非化学计量比的多孔TiC_(x)(x=0.7)预制体,然后通过无压浸渗制备了双连续相TiC_(x)/Cu复合材料。系统分析了TiC_(x)气孔率、陶瓷晶粒尺寸与形貌对TiC_(x)/Cu双连续复合材料物相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测试分析了TiC_(x)/Cu复合材料的常温、高温力学性能以及耐烧蚀性能。研究发现,通过调控预压压力以及烧结温度可以对TiC_(x)预制体气孔率和晶粒尺寸进行调控。TiC_(x)/Cu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随预制体气孔率增加而提高,1600℃/3MPa制备的预制体对应的复合材料,室温弯曲强度达到1052MPa±59MPa,断裂韧性达到11.9MPam^(1/2)±2.7 MPa·m^(1/2),600℃时弯曲强度仍可达到387MPa±11MPa。用氧-乙炔火焰对1700℃/3MPa制备的预制体对应的复合材料进行烧蚀,测得线烧蚀率为0.0485mm/s,烧蚀后TiC_(x)的x值以及晶粒尺寸增大。优异的抗烧蚀性能主要归因于高强、耐高温的TiC_(x)连续陶瓷骨架以及铜的发汗冷却作用,热物理烧蚀、热化学烧蚀以及机械剥蚀是其主要烧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_(x)多孔预制体 双连续结构 tic_(x)/cu复合材料 高温强度 抗烧蚀性能
原文传递
高铝青铜磷光复合烧结涂层组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文生 王爽 +2 位作者 何玲 褚克 董洪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0-135,共6页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高铝青铜SrAl2O4:Eu2+,Dy3+磷光粒子自敏复合涂层,利用SEM、XRD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分析烧结复合涂层的结构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烧结复合涂层组织主要由高铝青铜烧结相、SrAl2O4的低温α相和高温...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高铝青铜SrAl2O4:Eu2+,Dy3+磷光粒子自敏复合涂层,利用SEM、XRD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分析烧结复合涂层的结构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烧结复合涂层组织主要由高铝青铜烧结相、SrAl2O4的低温α相和高温β相共同组成,界面处主要以机械结合为主,并存在部分微区焊合点,涂层的发射光谱是典型的Eu2+的4f5d→4f特征发射谱,烧结复合涂层表面发光强度受金属杂质、温度、压力、粉末粒度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青铜 磷光粒子 复合涂层 发光性能
下载PDF
高铝青铜磷光复合冷喷涂层的发光及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连超 李文生 +5 位作者 何玲 杨效田 吕叶 王福全 安国升 冯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1-37,共7页
目的将耐磨材料、涂层制备技术以及磷光粒子的指示功能结合,发展一种简便经济的涂层监测技术。方法采用冷喷涂技术在T3紫铜基体上制备高铝青铜涂层及高铝青铜磷光复合涂层,利用SEM、EDS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观察冷喷涂层的形貌,分析发光... 目的将耐磨材料、涂层制备技术以及磷光粒子的指示功能结合,发展一种简便经济的涂层监测技术。方法采用冷喷涂技术在T3紫铜基体上制备高铝青铜涂层及高铝青铜磷光复合涂层,利用SEM、EDS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观察冷喷涂层的形貌,分析发光粒子的分布及涂层发光性能,并在室温条件下采用CSM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干摩擦条件下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磷光粒子均匀分布在复合涂层中。涂层有较好的发光性能,经紫外线激发后发出裸眼可识别的黄绿光。磷光粒子的添加提高了高铝青铜磷光复合涂层的硬度,涂层摩擦表面磨痕较浅,呈轻微磨粒磨损特征,而高铝青铜涂层摩擦表面发生严重塑性变形,有剥落块及磨屑粘附在磨痕表面,呈粘着、疲劳磨损特征。结论磷光粒子的添加提高了复合涂层的抗磨性。磨损后的磷光复合涂层经紫外灯照射后,无荧光现象发生,能够实现检测涂层存在与否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青铜 磷光粒子 复合涂层 发光性能 摩擦磨损
下载PDF
Cu/TiO_x复合薄膜的电子态分析及其对亲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蕙 王顺利 +2 位作者 刘爱萍 陈本永 唐为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01-3606,共6页
在室温下,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Cu/TiOx纳米晶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Cu/TiOx复合薄膜的UV-vis吸收谱和亲水性.结果表明,退火前后薄膜中钛元素皆以Ti3+形式存在.薄膜在可... 在室温下,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Cu/TiOx纳米晶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Cu/TiOx复合薄膜的UV-vis吸收谱和亲水性.结果表明,退火前后薄膜中钛元素皆以Ti3+形式存在.薄膜在可见区有吸收,吸收限为600nm左右.Cu/TiOx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这主要是由于Cu的掺杂,使得薄膜的性能的亲水性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iOx复合薄膜 射频磁控溅射 xPS 亲水性
原文传递
新型受电弓滑板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严石 梅炳初 周卫兵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23,共3页
阐述了国内一些不同材质滑板的特点和应用,分析了国内受电弓滑板的发展趋势,指出陶瓷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高性能受电弓滑板材料。采用化学镀铜的TiB2粉与Ti3SiC2粉作为弥散强化增强相,真空无压烧结成一种新型弥散强化Cu基复合材... 阐述了国内一些不同材质滑板的特点和应用,分析了国内受电弓滑板的发展趋势,指出陶瓷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高性能受电弓滑板材料。采用化学镀铜的TiB2粉与Ti3SiC2粉作为弥散强化增强相,真空无压烧结成一种新型弥散强化Cu基复合材料。研究其性能表明,Cu/Ti3SiC2(20%)/TiB2(15%)复合材料其相对密度、电阻率、布氏硬度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电弓滑板 电力机车 cu基复合材料 化学镀铜
下载PDF
复合喷丸对铝-铜-镁合金表面形貌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雨辰 朱文龙 姜传海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1年第5期6-9,13,共5页
对铝-铜-镁合金试样进行复合喷丸处理,通过观察喷丸处理后试样的表面形貌和测量试样的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衍射峰半峰宽及显微硬度等参数,分析了复合喷丸处理对铝-铜-镁合金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铜-镁合金试样经... 对铝-铜-镁合金试样进行复合喷丸处理,通过观察喷丸处理后试样的表面形貌和测量试样的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衍射峰半峰宽及显微硬度等参数,分析了复合喷丸处理对铝-铜-镁合金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铜-镁合金试样经复合喷丸处理后表面粗糙度变化不大,由0.70μm增加到2.97μm,试样表面整体细密、均匀,完整性较高,表面质量较好;引入较深的残余压应力场,最大残余压应力为306 MPa,且压应力场整体分布均匀,能够起到很好的强化效果;表面衍射半峰宽增大,为0.275°;表面显微硬度增大,为180.8 HV,比基体的硬度120 HV增加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铜-镁合金 复合喷丸 x射线衍射 残余压应力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Ultrabroad b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from hierarchical MoO_(3)/TiO_(2)/Mo_(2)TiC_(2)Tx hybrids via annealing treatment 被引量:8
14
作者 Feiyue HU Fan ZHANG +5 位作者 Xiaohan WANG Yaya LI Hailong WANG Rui ZHANG Hongxia LI Bingbing FAN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466-1478,共13页
Two-dimensional(2D)transition metal carbide MXene-based materials hold great potentials applied for new electromagnetic wave(EMW)absorbers.However,the application of MXenes in the field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 Two-dimensional(2D)transition metal carbide MXene-based materials hold great potentials applied for new electromagnetic wave(EMW)absorbers.However,the application of MXenes in the field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EMA)is limited by the disadvantages of poor impedance matching,single loss mechanism,and easy oxidation.In this work,MoO_(3)/TiO_(2)/Mo_(2)TiC_(2)T_(x)hybrids were prepared by the annealing-treated Mo_(2)TiC_(2)T_(x)MXene and uniform MoO_(3)and TiO_(2)oxides in-situ grew on Mo_(2)TiC_(2)T_(x)layers.At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of 300℃,the minimum reflection loss(RLmin)value of MoO_(3)/TiO_(2)/Mo_(2)TiC_(2)T_(x)reaches-30.76 dB(2.3 mm)at 10.18 GHz with a significantly broadening effective absorption bandwidth(EAB)of 8.6 GHz(1.8 mm).The in-situ generated oxides creating numerous defects and heterogeneous interfaces enhance dipolar and interfacial polarizations and optimize the impedance matching of Mo_(2)TiC_(2)T_(x).Considering the excellent overall performance,the MoO_(3)/TiO_(2)/Mo_(2)TiC_(2)T_(x)hybrids can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E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_(3)/TiO_(2)/Mo_(2)tic_(2)T_(x)composites Mo_(2)tic_(2)T_(x)Mxene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EMA) impedance matching interfacial polarization dielectric loss
原文传递
SiO2包覆对稀土磷光粉在涂层中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文生 唐丽芳 +3 位作者 何玲 胡春霞 赵文杰 闫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30-2337,共8页
为了防止稀土磷光粉在复合涂层中的发光猝灭,利用溶胶-凝胶法对稀土磷光粉SrAl2O4:Eu^2+,Dy^3+进行表面包覆,制备SiO2-SrAl2O4包覆粉体,再用冷喷涂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Cu-14Al-X/SrAl2O4(未包覆/包覆)复合涂层,通过发光现象实现对涂... 为了防止稀土磷光粉在复合涂层中的发光猝灭,利用溶胶-凝胶法对稀土磷光粉SrAl2O4:Eu^2+,Dy^3+进行表面包覆,制备SiO2-SrAl2O4包覆粉体,再用冷喷涂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Cu-14Al-X/SrAl2O4(未包覆/包覆)复合涂层,通过发光现象实现对涂层摩擦磨损状况的监测。采用SEM、激光粒度分析等技术对包覆粉体进行表征,再结合SEM、F97 Pro荧光分光光度计等研究和检测复合涂层微观组织、微区成分及其发光性能,探究冷喷涂过程中磷光粉的发光猝灭机理及SiO2包覆防猝灭工艺效果。结果表明,稀土磷光粉与Fe、Mn、Ni等金属元素接触以及喷涂粒子相互高速撞击是造成冷喷涂层发光性猝灭的主要原因。溶胶-凝胶法能够制备具有核-壳结构SiO2-SrAl2O4包覆粉体,形成的SiO2壳层结构较好地改善了粉体表面形貌,使得包覆粉体表面较为平整圆润,硬度明显增大,涂层组织过渡良好,发光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磷光复合涂层 猝灭 SiO2包覆 发光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