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型TiO_(2)/Au/CdS异质结对304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许守武 张红兵 +5 位作者 王镜淇 张凯丽 都俐俐 巩大明 卢贵武 邱萍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58-64,104,共8页
为了提高TiO_(2)对304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性能,采用阳极氧化法在Ti片表面制备TiO_(2)纳米带,再使用离子溅射制备TiO_(2)/Au,然后进一步使用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制备出Z型TiO_(2)/Au/CdS异质结复合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 为了提高TiO_(2)对304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性能,采用阳极氧化法在Ti片表面制备TiO_(2)纳米带,再使用离子溅射制备TiO_(2)/Au,然后进一步使用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制备出Z型TiO_(2)/Au/CdS异质结复合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所制备膜层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各元素的价态以及键能进行分析,使用分光光度计分析膜层的光学性质,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膜层对304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性能。结果表明:TiO_(2)/Au(10)/CdS复合膜对304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效果最好,其开路电位为-1.252 V(vs SCE),同时光生电流密度达到2.697 mA/cm^(2),是纯TiO_(2)(0.185 mA/cm^(2))的14倍。TiO_(2)复合Au和CdS后形成了Z型异质结,这种Z型电荷转移机制可以改变光生电子的迁移路径,能促进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因此能够为304不锈钢提供有效的阴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tio_(2)纳米带 Z型异质结 tio_(2)/au/cds复合膜 光生阴极保护
下载PDF
基于WO_(3)/Ag和TiO_(2)/NiO/CdS复合电极的高性能电光双方式调控变色器件
2
作者 柳春蕾 杨继凯 +2 位作者 刘昱麟 李思远 刘昊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5-96,共12页
电致变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智能窗领域,但电致变色过程仍需施加外部电压才能完成,而将电致变色器件与太阳能电池结合构建的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则不需外部供电即可实现智能变色调控.性能优异的变色阴极和光阳极对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至... 电致变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智能窗领域,但电致变色过程仍需施加外部电压才能完成,而将电致变色器件与太阳能电池结合构建的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则不需外部供电即可实现智能变色调控.性能优异的变色阴极和光阳极对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水热法结合电沉积法制备了WO_(3)/Ag复合薄膜并研究了其电致变色性能;通过水热法、电沉积法结合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制备了Ti O_(2)/Ni O/Cd S复合薄膜并研究了其光电转换性能.将WO_(3)/Ag复合薄膜和Ti O_(2)/Ni O/Cd S复合薄膜分别作为变色阴极和光阳极构建了电光双方式调控的WO_(3)/Ag-Cd S/Ni O/Ti O_(2)变色器件.WO_(3)/Ag-Cd S/Ni O/Ti O_(2)电光双调控变色器件具有较为迅速的光调控响应时间(着色/褪色为82.4 s/135.6 s)和良好的光调制范围(630 nm处为30.4%),将其作为变色智能窗在建筑、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致变色器件 光电转换 氧化钨/银复合薄膜 二氧化钛/氧化镍/硫化镉复合薄膜
下载PDF
CDs/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双酚A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琦 赵宝秀 +4 位作者 黄悦 徐浩 汪益林 张留科 高博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69,180,共7页
以微波水热法制备水溶性碳点(CDs)并将其负载于二氧化钛(TiO_(2))表面,制备一种具有可见光响应的CDs/TiO_(2)复合光催化剂,并用以催化降解双酚A污染物,考察了制备过程中不同控制因素(CDs掺杂量、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CDs/TiO_(2)光催... 以微波水热法制备水溶性碳点(CDs)并将其负载于二氧化钛(TiO_(2))表面,制备一种具有可见光响应的CDs/TiO_(2)复合光催化剂,并用以催化降解双酚A污染物,考察了制备过程中不同控制因素(CDs掺杂量、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CDs/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CDs/TiO_(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Ds/TiO_(2)的比表面积为83.914 m^(2)/g;与TiO_(2)相比,CDs/TiO_(2)的吸收边界红移,禁带宽度变窄为2.93 eV,具有可见光响应;对双酚A去除率可达99.1%;且其有较长使用寿命,5次循环后对双酚A去除率仍可达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碳点 复合光催化剂 双酚A 降解
下载PDF
海藻基CDs-Cu-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彩 刘芳 +1 位作者 黄方 王晓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4-1162,共9页
光催化降解技术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海藻为碳源,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海藻基碳量子点(CDs),并进一步合成CDs-Cu-TiO_(2)复合材料作为可见光催化剂用于污染物降解。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CDs、Cu^(... 光催化降解技术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海藻为碳源,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海藻基碳量子点(CDs),并进一步合成CDs-Cu-TiO_(2)复合材料作为可见光催化剂用于污染物降解。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CDs、Cu^(2+)与TiO_(2)紧密结合在一起,可见光区吸收明显增强,荧光发射效率降低。CDs与Cu^(2+)的引入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禁带宽度降低到2.35 eV,并有效抑制了电子–空穴的复合。以罗丹明B为污染物模型的光催化性能实验显示,海藻基CDs-Cu-TiO_(2)复合材料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RhB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能够达到纯TiO_(2)纳米颗粒的6.4倍,150 min降解率接近100%,是TiO_(2)纳米颗粒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Cu-tio_(2) 复合光催化剂 光催化降解 染料废水
下载PDF
纳米Au-TiO_2复合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表征和性能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云霞 刘维民 +1 位作者 张平余 邵士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74-1578,共5页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纳米 Au-Ti O2 复合薄膜 .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紫外 -可见光谱及摩擦磨损实验研究表明 ,复合薄膜均匀致密 ,Au以纳米晶粒形式均匀、不连续分散镶嵌于Ti O2 基体中 ,纳米 Au粒径为 1 4~ 2 5...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纳米 Au-Ti O2 复合薄膜 .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紫外 -可见光谱及摩擦磨损实验研究表明 ,复合薄膜均匀致密 ,Au以纳米晶粒形式均匀、不连续分散镶嵌于Ti O2 基体中 ,纳米 Au粒径为 1 4~ 2 5 nm;复合薄膜在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吸收 ,吸收峰位置和强度与烧结温度和金的添加量有关 ;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 ,在 1 N负荷下 ,摩尔分数为 5 %的 Au-Ti O2 薄膜的摩擦系数仅为 0 .0 9~ 0 .1 0 ,耐磨寿命多于 2 0 0 0滑动周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io2复合薄膜 溶胶-凝胶法 制备 表征 摩擦学性能 光学性能 二氧化钛 纳米薄膜
下载PDF
Ag-TiO_2和Au-TiO_2复合薄膜光催化降解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叶映雪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25-527,共3页
以玻璃珠为载体 ,溶胶 -凝胶法制 Ag- Ti O2 和 Au- Ti O2 复合薄膜 ,研究了水溶液中的偶氮染料酸性大红 GR进行了固定相光催化氧化以及银和金的掺杂量、染料水溶液的 p H值、光源、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等因素的影响。负载型复合光催化剂... 以玻璃珠为载体 ,溶胶 -凝胶法制 Ag- Ti O2 和 Au- Ti O2 复合薄膜 ,研究了水溶液中的偶氮染料酸性大红 GR进行了固定相光催化氧化以及银和金的掺杂量、染料水溶液的 p H值、光源、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等因素的影响。负载型复合光催化剂 Ag- Ti O2 和 Au- Ti O2 的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当 Ag和 Au掺杂Ti O2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0 .4 %和 0 .6 %时 ,最高光解率分别提高了 2 .1倍和 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io2 au-tio2 复合膜 光催化降解 酸性大红GR
下载PDF
Au-TiO_2纳米复合膜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及其表面形貌
7
作者 崔晓莉 赵崇军 +2 位作者 严曼明 庄继华 江志裕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5-417,420,共4页
应用绿色激光研究了Au TiO2 纳米复合膜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 ,发现Au TiO2 复合膜电极在Na2 SO4 溶液中对 5 32nm的可见光表现出良好的阳极光电流响应 ,光电流随电极电位的增加而增大。可见光激发下产生光电流的主要原因在于金粒子的表... 应用绿色激光研究了Au TiO2 纳米复合膜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 ,发现Au TiO2 复合膜电极在Na2 SO4 溶液中对 5 32nm的可见光表现出良好的阳极光电流响应 ,光电流随电极电位的增加而增大。可见光激发下产生光电流的主要原因在于金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SEM的观测实验表明电极表面存在纳米孔洞 ,这些纳米孔洞是金基底在煅烧过程中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io2纳米复合膜电极 光电化学 表面形貌
下载PDF
基板表面粗糙度对TiO_(2)-SiO_(2)复合薄膜制备及耐蚀性影响研究
8
作者 贠柯 张澄 +4 位作者 杨旭 毕成 鲁元 刘金娥 任洋 《涂层与防护》 2023年第7期35-38,39,40,51,共7页
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在20#钢基板表面制备了TiO_(2)-SiO_(2)复合薄膜。研究了基板表面粗糙度对复合膜制备及其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板表面粗糙度太大,不利于凝胶铺展成膜;而表面粗糙度太小,对凝胶膜缺少锚固作用,在干燥及热处理... 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在20#钢基板表面制备了TiO_(2)-SiO_(2)复合薄膜。研究了基板表面粗糙度对复合膜制备及其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板表面粗糙度太大,不利于凝胶铺展成膜;而表面粗糙度太小,对凝胶膜缺少锚固作用,在干燥及热处理时容易缩膜,导致膜层破裂。当基板表面粗糙度接近1.379μm时,获得的TiO_(2)-SiO_(2)复合薄膜成膜质量最高。对应试样极化曲线研究发现该样品的腐蚀电位最高、腐蚀电流最小;经48 h浸泡实验后,该试样膜和基板均未被腐蚀,表明所获膜具有良好的保护性,使20#钢拥有了较高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20#钢 tio_(2)-SiO_(2)复合薄膜 粗糙度 耐蚀性
下载PDF
酸性食品模拟液中PET/TiO_(2)复合膜中TiO_(2)的迁移机理
9
作者 顾婕 《宝钢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38-41,共4页
PET/TiO_(2)复合膜是一种食品包装覆膜铁罐的表面膜,在包装食品时与食品接触,其中TiO_(2)向包装食品中的迁移机理,是评价其作为食品包装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在酸性食品模拟液中,TiO_(2)的迁移速率相对较高,通过AFM、SEM及TEM的分析测试... PET/TiO_(2)复合膜是一种食品包装覆膜铁罐的表面膜,在包装食品时与食品接触,其中TiO_(2)向包装食品中的迁移机理,是评价其作为食品包装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在酸性食品模拟液中,TiO_(2)的迁移速率相对较高,通过AFM、SEM及TEM的分析测试确定迁移机理。结果表明:复合膜中TiO_(2)不仅会以离子溶解扩散的方式迁移,而且还存在表面解吸与聚合物降解的迁移,导致迁移液中TiO_(2)和PET降解物质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机理 覆膜铁罐 PET/tio_(2)复合膜 tio_(2)
下载PDF
用于重金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的TiO_(2)NT/AuNP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0
作者 禚凯 李丹 王俊和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43,176,共8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将金纳米颗粒(AuNP)修饰到TiO_(2)纳米管(TiO_(2)NT)表面。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法分析了TiO_(2)NT/AuNP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 采用水热合成法将金纳米颗粒(AuNP)修饰到TiO_(2)纳米管(TiO_(2)NT)表面。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法分析了TiO_(2)NT/AuNP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GCE)。通过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分析了纳米复合材料检测重金属离子的可行性。纳米复合材料对Pb(Ⅱ)、Cd(Ⅱ)、Hg(Ⅱ)和Cu(Ⅱ)具有较高的电分析活性和灵敏度,对Pb(Ⅱ)、Cd(Ⅱ)、Hg(Ⅱ)和Cu(Ⅱ)的灵敏度分别为15.63、213.19、287.86和72.75μA·μM^(-1)(1 M=1 mol/L),检出限分别为0.052、0.004、0.003和0.011μmol/L。采用TiO_(2)NT/AuNP纳米复合材料对多种重金属离子进行了检测。此外,TiO_(2)NT/AuNP/GCE具有抗干扰性能和稳定性。因此,TiO_(2)NT/AuNP纳米复合材料可适用于电化学传感器来检测多种重金属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纳米管(tio_(2)NT) 金纳米颗粒(auNP)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复合材料 水热合成法 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 重金属离子
下载PDF
A high-performance electrochromic device assembled with WO_(3)/Ag and TiO_(2)/NiO composite electrodes towards smart window
11
作者 Haorui Liu Jikai Yang +4 位作者 Decai Nie Chunlei Liu Liumenghan Zheng Yining Mu Weijun Chen 《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The choice of cathode and anode materials for electrochromic devices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ochromic smart windows.In this research,WO_(3)/Ag and TiO_(2)/NiO composite thin films were separately ... The choice of cathode and anode materials for electrochromic devices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ochromic smart windows.In this research,WO_(3)/Ag and TiO_(2)/NiO composite thin films were separately prepared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combined with electrodeposition.The electrochromic properties of the single WO_(3) thin film were optimized,and TiO_(2)/NiO composite films showed better electrochromic performance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NiO film.WO_(3)/Ag and TiO_(2)/NiO composite films with excellent electrochromic properties were respectively chosen as the cathode and the anode to construct a WO_(3)/Ag‒TiO_(2)/NiO electrochromic device.The response time(tc=4.08 s,tb=1.08 s),optical modulation range(35.91%),and coloration efficiency(30.37 cm^(2)·C^(-1))of this electrochromic device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WO_(3)-NiO and WO_(3)/Ag-NiO electrochromic devices.This work provides a novel research idea for the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electrochromic smart wind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Ag composite film tio_(2)/NiO composite film electrochromic device
原文传递
Au-MgF_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的制备和微结构 被引量:4
12
作者 蔡琪 王磊 +2 位作者 王佩红 宋学萍 孙兆奇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法制备了Au体积分数分别为 6 %、1 5 %、2 5 %、4 0 %、5 0 %和 6 0 %的Au MgF2 复合纳米颗粒薄膜。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薄膜的微结构和组分进行了测试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制备的Au MgF2 复合纳... 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法制备了Au体积分数分别为 6 %、1 5 %、2 5 %、4 0 %、5 0 %和 6 0 %的Au MgF2 复合纳米颗粒薄膜。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薄膜的微结构和组分进行了测试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制备的Au MgF2 复合纳米颗粒薄膜由fcc Au晶态纳米微粒镶嵌于主要为非晶态的MgF2 陶瓷基体中构成 ,当Au体积百分含量由 1 5 %增至 6 0 %时 ,其平均晶粒尺寸由 5 1nm增大到 2 1 2nm ,晶格常数由 0 39984nm增大到 0 4 0 74 3nm ;随Au体积百分含量由 6 %增至5 0 % ,其颗粒平均粒径则由 9 8nm增至 2 1 4nm。名义组分为vol.6 0 %Au MgF2 样品中Au的体积百分含量约为 6 2 6 % ,与设计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MgF2 复合纳米颗粒薄膜 制备 微结构 射频磁控溅射 纳米材料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TiO_(2)纳米线复合膜的制备及对Cu^(2+)吸附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晓霞 李慧 付德刚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8-324,337,共8页
以石墨烯和自制TiO_(2)粉末为原料,通过两步水热法联合真空抽滤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TiO_(2)纳米线(rGO/TiO_(2) NWs)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对rGO/TiO_(2) NWs复合膜的形... 以石墨烯和自制TiO_(2)粉末为原料,通过两步水热法联合真空抽滤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TiO_(2)纳米线(rGO/TiO_(2) NWs)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对rGO/TiO_(2) NWs复合膜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还原氧化石墨烯和TiO_(2) NWs成功地复合在一起,复合材料中TiO_(2) NWs分散性较好。Cu^(2+)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TiO_(2) NWs所占比例、pH值是影响Cu^(2+)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复合材料对Cu^(2+)的吸附效果应该在pH值为6.0的近中性环境。其中TiO_(2) NWs含量为50%时,复合膜对Cu^(2+)的吸附量最高,达到rGO薄膜的4倍。复合薄膜有较好的吸附稳定性,重复使用5次后,吸附率是原吸附量的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tio_(2)纳米线 两步水热法 真空抽滤 复合薄膜 Cu^(2+) 吸附
下载PDF
ZnO/TiO_(2)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玉新 宋欣 +2 位作者 蔺冬雪 王禄 王媛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25-30,共6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ZnO、TiO_(2)多层复合薄膜.测试手段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分别对薄膜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固定浓度的ZnO在不同浓度的TiO_(2)上进行... 利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ZnO、TiO_(2)多层复合薄膜.测试手段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分别对薄膜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固定浓度的ZnO在不同浓度的TiO_(2)上进行叠涂的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能.实验分别制备浓度为0.45 mol/L/0.45 mol/L、0.45 mol/L/0.55 mol/L、0.45 mol/L/0.65 mol/L、0.45 mol/L/0.75 mol/L的ZnO/TiO_(2)双层膜.实验再进一步研究,在双层膜性能最好的薄膜的浓度基础上增加薄膜层数,制备TiO_(2)/ZnO/TiO_(2)3层膜.结果表明:浓度为0.45 mol/L/0.55 mol/L的双层ZnO/TiO_(2)复合薄膜的结晶质量好,吸光度较强,禁带宽度值为3.39 eV.将ZnO和TiO_(2)薄膜复合后,会产生一个新的杂质能级,电子跃迁时能量增加,载流子迁移速度降低,禁带宽度相对变大.在此基础上叠加第三层薄膜后,与双层膜样品相比(101)衍射峰有所下降,说明叠涂层数太多,反而影响了薄膜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tio_(2)薄膜 溶胶-凝胶法 复合薄膜 光学性能
下载PDF
ZnO·TiO_(2)双层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蔺冬雪 赵莉 +1 位作者 王媛媛 王玉新 《大学物理实验》 2022年第1期25-29,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分别以乙酸锌(Zn(CH_(3)COO)_(2)H_(2)O)、钛酸酊酯(Ti(OC_(4)H9)_(4))为锌源和钛源,在玻璃衬底以及硅衬底上制备了不同浓度的、均匀的、结晶质量良好的单层ZnO、TiO_(2)薄膜及双层的ZnO·TiO_(2)复合薄...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分别以乙酸锌(Zn(CH_(3)COO)_(2)H_(2)O)、钛酸酊酯(Ti(OC_(4)H9)_(4))为锌源和钛源,在玻璃衬底以及硅衬底上制备了不同浓度的、均匀的、结晶质量良好的单层ZnO、TiO_(2)薄膜及双层的ZnO·TiO_(2)复合薄膜。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单层本征ZnO、TiO_(2)薄膜分别沿(002)、(101)晶面生长,且当本征ZnO、TiO_(2)的浓度分别为0.45 mol/L、0.65 mol/L时,择优取向生长最明显。ZnO·TiO_(2)复合薄膜的(101)、(004)特征峰明显,且0.45 mol/L/0.55 mol/L的双层ZnO·TiO_(2)复合薄膜结晶质量最好;薄膜表面最为平整,粒子分布均匀,粘连现象最少;对紫外光的吸收最强,禁带宽度为3.39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tio_(2)薄膜 溶胶-凝胶法 双层复合薄膜 光学性能
下载PDF
壳聚糖/PVA/石墨烯改性纳米TiO_(2)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清泉 余强霞 +2 位作者 张璇 李妮 胡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2-57,105,共7页
以石墨烯改性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为抗菌助剂,通过流延成型法制备了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石墨烯改性纳米TiO_(2)复合膜。利用热重分析仪(TG)、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吸附复合膜的结构进行表征。结... 以石墨烯改性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为抗菌助剂,通过流延成型法制备了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石墨烯改性纳米TiO_(2)复合膜。利用热重分析仪(TG)、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吸附复合膜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VA与壳聚糖的共混液可以制备结构致密的复合基膜。改性纳米TiO_(2)可均匀分散于CS/PVA膜中,并提升了复合薄膜的耐热特性及力学性能。当改性TiO_(2)添加量为6%时,复合膜的吸水率最小(94%)且拉伸强度最高(37.2 MPa),其拉伸强度较CS/PVA膜提高了33.3%。此外,适量的纳米TiO_(2)还可以提高复合膜的抗菌特性,并在8%添加量时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性分别提高至79%及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薄膜 壳聚糖 纳米二氧化钛 石墨烯 抗菌性
下载PDF
铋及钴掺杂TiO_(2)陶瓷负载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清泉 李沛莹 +1 位作者 曹攀婷 余强霞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50-3755,共6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Bi(NO_(3))_(3)·5H_(2)O为铋源,Co(NO_(3))_(2)·6H_(2)O为钴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陶瓷基片上分别制备了应用于固定式光催化反应器的Bi-TiO_(2)复合膜及Co-TiO_(2)复合膜。研究了涂膜方式及煅烧升温速率对...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Bi(NO_(3))_(3)·5H_(2)O为铋源,Co(NO_(3))_(2)·6H_(2)O为钴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陶瓷基片上分别制备了应用于固定式光催化反应器的Bi-TiO_(2)复合膜及Co-TiO_(2)复合膜。研究了涂膜方式及煅烧升温速率对膜表面形态的影响,并以甲基橙溶液为目标降解物,对比了旋涂法及浸渍提拉法制备的薄膜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光催化活性。通过热分析仪(TG-DSC)、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分析了掺杂薄膜的结构。结果表明,采用旋涂法制备的薄膜与陶瓷基体结合较为紧密,而浸渍提拉法制备的薄膜催化活性较高。当煅烧温度为500℃,升温速率为10℃/min时,其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较高。当摩尔比为0.010时Bi-TiO_(2)复合膜的催化活性较佳,100 min光降解甲基橙比率达到8.10%。钴或铋掺杂TiO_(2)均可提高TiO_(2)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Bi-TiO_(2)膜的催化活性优于Co-TiO_(2)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反应器 溶胶-凝胶法 Bi-tio_(2)复合膜 Co-tio_(2)复合膜 离子掺杂改性 甲基橙
下载PDF
层层自组装PU/PSS/{201}TiO_(2)复合薄膜及其光催化性能
18
作者 程亚萍 褚佳 +1 位作者 刘依炯 马晶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61-2667,共7页
通过氢氟酸(HF)的调控,制备了高晶面指数{201}TiO_(2),引入高分子材料聚氨酯(PU)和聚苯乙烯磺酸钠(PSS),通过层层自组装(LbL),制备了(PU/PSS/{201}TiO_(2))_(n)复合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Raman)和紫... 通过氢氟酸(HF)的调控,制备了高晶面指数{201}TiO_(2),引入高分子材料聚氨酯(PU)和聚苯乙烯磺酸钠(PSS),通过层层自组装(LbL),制备了(PU/PSS/{201}TiO_(2))_(n)复合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Raman)和紫外漫反射(UV-Vis)对复合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01}TiO_(2)的晶型结构为锐钛矿型,具有类花瓣状结构,其平均粒径约为1μ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证实了该复合薄膜的线性和规则生长。通过紫外光照射下亚甲基蓝(MB)的降解,研究了该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性能。此外,薄膜在重复使用6次后,光催化活性并未明显下降。结果显示,利用LbL自组装合成的薄膜比粉体TiO_(2)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在工业印染类废水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高晶面指数{201}tio_(2) (PU/PSS/{201}tio_(2))_(n)复合薄膜 光催化 亚甲基蓝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MWCNTs/PAMT复合膜电极并用于水中痕量Cd^(2+)、Pb^(2+)的同时检测
19
作者 张立 朱倩 +1 位作者 任波源 涂新满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30-37,共8页
通过一步电沉积方式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聚(5−氨基−2−巯基−1,3,4−噻二唑)(PAMT)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形成复合膜。利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所制备的MWCNTs/PAMT复合膜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表征。随后,将该电极用于水中痕量Cd^(2+... 通过一步电沉积方式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聚(5−氨基−2−巯基−1,3,4−噻二唑)(PAMT)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形成复合膜。利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所制备的MWCNTs/PAMT复合膜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表征。随后,将该电极用于水中痕量Cd^(2+)、Pb^(2+)的同时检测。结果表明:Cd^(2+)和Pb^(2+)在MWCNTs/PAMT复合膜电极上能产生2个独立的差分脉冲信号,信号强度与目标物浓度呈正比。在最佳检测条件下,Cd^(2+)和Pb^(2+)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50μg/L和2.0~200μg/L,检测限分别为0.4μg/L和0.3μg/L。6次重复性实验显示,Cd^(2+)和Pb^(2+)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4%和5.6%。抗干扰实验表明,复合膜电极对Cd^(2+)和Pb^(2+)具有较高选择性响应。本方法制备的MWCNTs/PAMT复合膜电极对水中痕量Cd^(2+)、Pb^(2+)的同时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CNTs/PAMT复合膜电极 cd^(2+) Pb^(2+) 同时检测 差分脉冲信号
下载PDF
Constructing Bi_(2)WO_(6)-decorated TiO_(2) composite films for photocathodic protection of 304 stainless steel
20
作者 Ming-liang Wang Yuan Lin +2 位作者 Yi-ping Lu Na Wei Ting-ju Li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 SCIE EI CSCD 2021年第8期1054-1063,共10页
Bi_(2)WO_(6) nanoplate/TiO_(2) nanowire and Bi_(2)WO_(6) nanoflower/TiO_(2) nanowire composite film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using a hydrothermal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ght absorption for Bi_(2)WO_(6)/T... Bi_(2)WO_(6) nanoplate/TiO_(2) nanowire and Bi_(2)WO_(6) nanoflower/TiO_(2) nanowire composite film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using a hydrothermal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ght absorption for Bi_(2)WO_(6)/TiO_(2) composite films is extended to the visible region after Bi_(2)WO_(6) nanoplates and nanoflowers are assembled onto TiO_(2) nanowires.Furthermore,Bi_(2)WO_(6) nanoflower/TiO_(2) nano wire composite film exhibits a better absorption property compared to Bi_(2)WO_(6) nanoplate/TiO_(2) nanowire film,which is mainly ascribed to the narrower bandgap of Bi_(2)WO_(6) nanoflower compared to that of Bi_(2)WO_(6) nanoplate.The photocurrent density for Bi_(2)WO_(6) nanoflower/TiO_(2) nanowire and Bi_(2)WO_(6) nanoplate/TiO_(2) nanowire composite films can reach 95 and 62.5 μA cm-2,respectively,which are much higher than that obtained for a pure TiO_(2) nanowire film(25 μA cm-2).Meanwhile,under illumination,the pure TiO_(2) nanowire,Bi_(2)WO_(6) nanoplate/TiO_(2) nanowire and Bi_(2)WO_(6) nanoflower/TiO_(2) nanowire films can reduce the potential of the coupled 304 stainless steel in 3.5 wt.%NaCl solution by 299,719 and 739 mV,respectively.Thus,Bi_(2)WO_(6) nanoflower/TiO_(2) nanowire film is found to provide the best effective photocathodic protection for 304 stainless steel.This work not only provides an example of shape-dependent photocathodic protection based on Bi_(2)WO_(6) but also opens up new possibilities to design an ideal micro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for future applications of photocathodic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hodic protection composite film Bi_(2)WO_(6) tio_(2) Stainless ste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