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地天通”与中国原始宗教——政教转型
1
作者 李红岩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7,共13页
“绝地天通”概念背后,蕴含着上古社会的深层暗码,标志着原始宗教从民神杂糅形态向民神不杂形态的转型,显示着人类社会的首次政教分离。从《吕刑》到观射父,两个文本歧异互现,映现出经典释读的复杂性。人与神之间的身份交错,需在故事的... “绝地天通”概念背后,蕴含着上古社会的深层暗码,标志着原始宗教从民神杂糅形态向民神不杂形态的转型,显示着人类社会的首次政教分离。从《吕刑》到观射父,两个文本歧异互现,映现出经典释读的复杂性。人与神之间的身份交错,需在故事的完整化中达致逻辑顺畅。民神杂糅是原始宗教最初形态的核心特征。在此阶段,叙事主体是神,不存在公共巫师。由于绝地天通,转入民神不杂形态,政教分离,人神关系由亲密而转为规训,叙事主体转为人王。绝地天通是人神关系的更新,而非创制。从此开始,有了在天地之间的传话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地天通 原始宗教 民神杂糅 民神不杂 观射父
下载PDF
西周郊天礼考辨二题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天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1-96,共6页
关于西周的郊天礼,郑玄出于其"六天说"和"感生说",认为郊天与圜丘祀天有别:郊天是祭五帝,圜丘祀天是祭至上帝。王肃否认郑玄的"六天说"和"感生说",认为天唯一而己,不得有六,郊天与圜丘祀天是... 关于西周的郊天礼,郑玄出于其"六天说"和"感生说",认为郊天与圜丘祀天有别:郊天是祭五帝,圜丘祀天是祭至上帝。王肃否认郑玄的"六天说"和"感生说",认为天唯一而己,不得有六,郊天与圜丘祀天是一回事。又郑、王两家皆以为行郊天礼必于国郊,且有坛。至于举行郊天礼的时间,郑玄以为圜丘祀至上帝在冬至,而郊祭五帝在夏历正月。王肃则提出所谓冬至、启蛰二郊说。礼书中还有立春郊之说。其实西周时期并无所谓圜丘祀天之礼,祭天唯郊礼而已。行郊礼也并非在国郊,"郊"字只可作祭名看,且行郊礼也不一定有坛。西周时期行郊礼时间的常制是在周历四月、夏历二月。冬至郊、立春郊,或启蛰郊之说,不过是据后世历法以推周制,并非周礼之实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郊天礼 圈丘祀天 郊天时间
下载PDF
清代四川天后宫考述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正刚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52-60,共9页
天后又称妈祖,是宋代以来东南沿海民间信仰崇拜的主要乡土神之一。清代乾隆以降,四川却出现大量崇拜天后的庙宇──天后宫。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迄今尚未进行讨论。本文较系统地考察了四川天后宫建立的背景、分布状况及其社会功... 天后又称妈祖,是宋代以来东南沿海民间信仰崇拜的主要乡土神之一。清代乾隆以降,四川却出现大量崇拜天后的庙宇──天后宫。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迄今尚未进行讨论。本文较系统地考察了四川天后宫建立的背景、分布状况及其社会功能问题,以期对闽粤的四川移民活动问题有所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后 妈祖 乡土神 四川 天后宫
下载PDF
“天人合一”哲学命题之缘起
4
作者 张志雄 陈琳 《保定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9-41,共3页
"天人合一"思想比较复杂,可以分别从"思维模式"、"哲学命题"这二个维度分别描述这一思想的缘起。"哲学命题"的天人合一缘起于天人合一于"神"。
关键词 天人合一于“神” 哲学命题的天人合一 思维模式的天人合一 神灵形象 天命观
下载PDF
孙天主形象论——《神史》有感
5
作者 杨梦媛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38-40,60,共4页
《神史》是一部近乎自传体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孙天主一生的奋斗史,几乎可以说是作者一生的生命轨迹,从孙天主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家的思想、精神不断蜕变,不断探索,不断挣扎的轨迹,感受到作家不懈而顽强的追求精神。
关键词 孙世祥 孙天主 《神史》 人物形象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华夏族上帝历史原型考
6
作者 付希亮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0-49,共10页
中国上帝崇拜来自远古。从殷芸《小说》和段成式《酉阳杂俎》关于上帝的传说看,天界曾先后出现过三个上帝:刘天翁、张天帝和曹明帝。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他们对应的是华夏文明之初人间先后出现的三个总首领:赤帝(炎帝)、颛顼和帝喾。天... 中国上帝崇拜来自远古。从殷芸《小说》和段成式《酉阳杂俎》关于上帝的传说看,天界曾先后出现过三个上帝:刘天翁、张天帝和曹明帝。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他们对应的是华夏文明之初人间先后出现的三个总首领:赤帝(炎帝)、颛顼和帝喾。天界上帝是人间君主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视角 华夏族上帝 历史原型 曹明帝 张天帝 斗阎王故事类型
下载PDF
从出土文献再论荀子“天”论哲学性质 被引量:3
7
作者 曾振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0,共6页
近代以来,在用西方话语系统建构中国哲学史的过程中,荀子"天"论成为过度诠释的一典型个案。随着近几年考古材料的问世,我们不难发现:荀子"天"论与孔子、孟子"天"论一样,同样蕴涵着"主宰之天"、... 近代以来,在用西方话语系统建构中国哲学史的过程中,荀子"天"论成为过度诠释的一典型个案。随着近几年考古材料的问世,我们不难发现:荀子"天"论与孔子、孟子"天"论一样,同样蕴涵着"主宰之天"、"自然之天"和"义理之天"等诸种义项,先秦儒家哲学中的"天"并不存在一个由"宗教之天"向"哲学之天"过渡的哲学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自然之天 主宰之天 义理之天
下载PDF
论孔子的天命鬼神观 被引量:1
8
作者 蔡瑞雪 《安康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0-42,共3页
本文通过对孔子所处时代的天命鬼神观念与《论语》中孔子对待天命鬼神态度的考察,论述了孔子崇天、畏天命、敬鬼神的天命鬼神观,并认为这种观念恰恰是其提倡"爱人"的基础。
关键词 孔子 天命鬼神观 《论语》
下载PDF
天妃以前的海洋保护神——白鹤崇和大帝赵炳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及 《台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9-23,共5页
东汉赵炳,东阳人。在章安一带修道行医,在民间影响极大。死后在各地海洋河泊等处显圣。南宋时,高宗赵构南渡,累封至白鹤崇和大帝。在江南一带,凡是带有白鹤、灵康、赵侯的祠庙,都供奉赵炳,至今民间信仰极盛。史籍赵炳身世及其灵异的记载... 东汉赵炳,东阳人。在章安一带修道行医,在民间影响极大。死后在各地海洋河泊等处显圣。南宋时,高宗赵构南渡,累封至白鹤崇和大帝。在江南一带,凡是带有白鹤、灵康、赵侯的祠庙,都供奉赵炳,至今民间信仰极盛。史籍赵炳身世及其灵异的记载,说明他是天妃以前的海洋保护神。也是台州海洋文化的重点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妃 海洋 保护神 白鹤崇和大帝 赵炳
下载PDF
《周易》德治观阐析
10
作者 李春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9-45,共7页
《周易》本为卜筮之书,却包含着德治观念。它通过学习培养道德修养,形成道德标准,转化为道德实践。实践最重要的就是决策,落实到政治管理中,就是德治观念,通过天道、天帝、祖先、民众、贤臣等的约束来规范管理。在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社会... 《周易》本为卜筮之书,却包含着德治观念。它通过学习培养道德修养,形成道德标准,转化为道德实践。实践最重要的就是决策,落实到政治管理中,就是德治观念,通过天道、天帝、祖先、民众、贤臣等的约束来规范管理。在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社会,《周易》通过卜筮的方式来规范管理的思想,体现了其高超的政治智慧,这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了不起的飞跃,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德治观念 天道 天帝 祖先崇拜 民本思想 贤臣辅佐
下载PDF
“雷公捧桃”,还是“迦楼罗奉佛钵舍利”?——飞来峰第24龛17号罗汉像左侧浮雕图像考论
11
作者 陈媚 林清凉 《美育学刊》 2018年第4期78-93,共16页
飞来峰第24龛17号罗汉像左侧的蝙蝠翅人形浮雕,几乎历来公认是雷公浮雕或雷公捧桃浮雕。然而,结合相关的图像与文献,可以判断该浮雕的主角其实并非雷公,而是来自敦煌画《行道天王图》的迦楼罗形象。依据隋代翻译过来的《莲华面经》等经... 飞来峰第24龛17号罗汉像左侧的蝙蝠翅人形浮雕,几乎历来公认是雷公浮雕或雷公捧桃浮雕。然而,结合相关的图像与文献,可以判断该浮雕的主角其实并非雷公,而是来自敦煌画《行道天王图》的迦楼罗形象。依据隋代翻译过来的《莲华面经》等经典,并详细考察一些相关的图像案例,大致可以认定,玉乳洞蝙蝠翅人形浮雕极有可能是"迦楼罗奉佛钵舍利"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来峰 玉乳洞 罗汉 雷公 行道天王图 金翅鸟 迦楼罗 莲华面经
下载PDF
董仲舒对世界观的重构及其特点
12
作者 吴祖春 《安顺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89-94,共6页
董仲舒通过安放神明之天和整合阴阳五行,完成了适应大一统政权的世界观重构。神明之天主宰世界,它隐匿于经验世界,其价值是使人对世界心存敬畏;阴阳五行导源于神明之天,他们展开为经验世界,其作用是让人对世事变化见微知著。心存敬畏不... 董仲舒通过安放神明之天和整合阴阳五行,完成了适应大一统政权的世界观重构。神明之天主宰世界,它隐匿于经验世界,其价值是使人对世界心存敬畏;阴阳五行导源于神明之天,他们展开为经验世界,其作用是让人对世事变化见微知著。心存敬畏不是要匍匐于神明之天的脚下,而是要养成见微知著之明;养成见微知著的智慧不是要推论灾异探知天意,而是要心存敬畏以修身明善。这种重构,既为大一统帝国提供了有力的秩序依据,也埋下了不易察觉的统治难题;既增强了人们掌控世界的自信心,也消解了人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既为农业文明提供了与之相应的方法论和价值观,也限制商业文明大发展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阴阳五行 世界观
下载PDF
终极存在的认识论问题:“神意”与“天命”——评谢文郁与林安梧2018于湖南师范大学的耶儒对话
13
作者 林孝斌 《基督教文化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258-272,共15页
天命和神意从表面上看似乎都共同指向某种终极性关怀,而这种关怀又对人的生存具有相当的的吸引力。就是说,如果人能够把握天命和懂得神意,那么就可以生活在一种'顺天则昌'或'讨神喜悦'的生存状态中,既有了终极性的寄托... 天命和神意从表面上看似乎都共同指向某种终极性关怀,而这种关怀又对人的生存具有相当的的吸引力。就是说,如果人能够把握天命和懂得神意,那么就可以生活在一种'顺天则昌'或'讨神喜悦'的生存状态中,既有了终极性的寄托,也有源源不断的生存动力。问题是,究竟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够去掌握天命或认识神意,从而进入这样的生存呢?儒家和基督教各有自己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伦理 宗教 天命 神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