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净沙·秋思》作者及流传新说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圣争 鹏宇 黄霖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8,共4页
新近出土的元至大二年墓壁画中有无名氏《西江月》一首,其内容与存世各本《天净沙·秋思》大致相同,这为我们重新研究《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成型和流传等问题提供了一则新材料。关于此曲作者问题,前人做过有益的探讨,现据此... 新近出土的元至大二年墓壁画中有无名氏《西江月》一首,其内容与存世各本《天净沙·秋思》大致相同,这为我们重新研究《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成型和流传等问题提供了一则新材料。关于此曲作者问题,前人做过有益的探讨,现据此壁画和相关存世文献,认为此曲作者仍为"无名氏"为宜,其成曲年代大致在白朴活动年代至1309年之间,当时主要在北方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壁画 作者 流传
下载PDF
经典的误读:《天净沙·秋思》考论——兼论文本流传过程中动态发展的特殊文学史现象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运好 段梦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4期41-48,共8页
学界一般认为《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的经典,也是马致远的代表作。然考其源流,此首小令始见于宋末元初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所载北方沙漠词三首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始以[越调]《天净沙·秋思》的散曲形式呈现于文学史中... 学界一般认为《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的经典,也是马致远的代表作。然考其源流,此首小令始见于宋末元初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所载北方沙漠词三首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始以[越调]《天净沙·秋思》的散曲形式呈现于文学史中,然而朱彝尊又以沙漠词的形式收录于《词综》。这首小令作者失考,但绝非马致远所作,至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始托名于马致远,一直贻误至今。《天净沙》所涉及的版本异文,并非传颂、抄录、翻刻之误,而是文人有意识的再度创作。沙漠词是原创;秋思曲是二度创作;《词综》既力图恢复沙漠词的原貌,又汲取秋思曲的艺术之长,是三度创作。这种特殊的文学史现象,尤为值得注意。这几个方面实际上都是文学史上隐蔽的悬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 沙漠词 秋思 马致远
下载PDF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解读别议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仲霏 张旭 《现代语文》 2019年第12期90-94,共5页
一般认为,《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是一个结构单元,因而小令自然分为前三后二两个层次。又,末句"断肠人在天涯"在"人"字后逗,读为"断肠人、在天涯"。但上述观点都有一定问题。深入解读可以发现,小令主... 一般认为,《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是一个结构单元,因而小令自然分为前三后二两个层次。又,末句"断肠人在天涯"在"人"字后逗,读为"断肠人、在天涯"。但上述观点都有一定问题。深入解读可以发现,小令主题"秋思"随视角的变化而显,同时结合格律分析,层次之分应是前二后三;小令末句按节奏应在"肠"字后逗,读为"断肠、人在天涯",其中"人"是诗人自指,"人在天涯"是一件事,"断肠"就是"伤心",其所以"伤心",是由于"人在天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 解读 格律 节奏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中蒙太奇手法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仕伦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3-36,共4页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篇幅短小,意蕴深远,结构精巧。作者匠心独运地对蒙太奇艺术手法加以运用:以秋景萧瑟的形象元素,将多画面组合排列于与之适应的情境中,营造出超越画面具体内容的整体意境。巧妙地糅合了抒情、重复、对...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篇幅短小,意蕴深远,结构精巧。作者匠心独运地对蒙太奇艺术手法加以运用:以秋景萧瑟的形象元素,将多画面组合排列于与之适应的情境中,营造出超越画面具体内容的整体意境。巧妙地糅合了抒情、重复、对比、心理等诸种蒙太奇手法,抒发了中国文人墨客传统的羁旅、悲秋的情感体验,激发起读者对人生的心灵感悟。多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创造出画面组合的集约效应,将羁旅他乡的游子内心那种无限凄凉、悲苦、孤独、寂寞的情感发挥到了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画面 蒙太奇手法 整体意境
下载PDF
从“图形--背景”理论角度探析《天净沙·秋思》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慈行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7-53,共7页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图形——背景"理论可用于语言研究,为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与方法,其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为促进对元代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元曲的理解,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图形——背景"理论可用于语言研究,为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与方法,其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为促进对元代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元曲的理解,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元曲《天净沙·秋思》为语料,从中一一搜集图形与背景的描写实例,根据"图形——背景"理论的十大关系逐条解释,深入挖掘语言表达背后的认知机制,加深对此类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天净沙·秋思》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