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天目山熊蜂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1
1
作者 於文俊 茅洪新 +2 位作者 王冬生 赵京音 袁永达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70-72,共3页
1999~ 2 0 0 1年在浙江省天目山进行了熊蜂的种类和生态习性调查 ,发现天目山熊蜂种类 1 0种。文中列出了熊蜂的种类。
关键词 浙江 天目山 熊蜂 种类 生态习性 分布 访花植物 粉媒昆虫 保护地作物 授粉
下载PDF
天目山米心水青冈群落物种组成特点与萌条更新 被引量:11
2
作者 于硕 王嵘 +3 位作者 刘敏 杨淑贞 罗远 陈小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由于特定的温湿需求,中国的水青冈多分布于亚热带山地,而分布于欧洲和北美的水青冈则为温带的优势种。本文对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米心水青冈群落物种组成特点和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30m×30m样方中共发现132种高等植物... 由于特定的温湿需求,中国的水青冈多分布于亚热带山地,而分布于欧洲和北美的水青冈则为温带的优势种。本文对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米心水青冈群落物种组成特点和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30m×30m样方中共发现132种高等植物,分属于51科86属;种-面积关系符合Arrhenius模型,lgS=0.384lgA+0.6443;log-series模型能很好地模拟米心水青冈群落中乔木层种-多度关系(R2=0.9596);乔木层优势种为壳斗科的米心水青冈、短柄枹、锥栗等;灌木层优势种有伞形绣球、宜昌荚蒾等;草本层优势种为箬竹、苔草等;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与乔木层多样性呈负相关;群落结构表明,天目山米心水青冈群落是稳定的顶极群落,萌条更新在米心水青冈群落中十分常见,55%的乔木层物种具有萌条现象;尤其是米心水青冈,萌条数与母株的胸径呈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心水青冈 种-面积关系 种-多度关系 物种多样性 萌条 天目山
下载PDF
西天目山低山地区人工与自然生境夏季鸟类群落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蔡音亭 王强 +4 位作者 张颖 张奕彬 刘天悦 唐仕敏 马志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25,共6页
为了研究西天目山低山地区人类活动对鸟类群落的影响,于2007年7月对该地区两种自然生境(常绿乔木林和灌丛)与两种人工生境(苗圃和公园)中鸟类的种类、数量及鸟类群落的相似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常绿乔木林与灌丛中的鸟类物种数最多,常... 为了研究西天目山低山地区人类活动对鸟类群落的影响,于2007年7月对该地区两种自然生境(常绿乔木林和灌丛)与两种人工生境(苗圃和公园)中鸟类的种类、数量及鸟类群落的相似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常绿乔木林与灌丛中的鸟类物种数最多,常绿乔木林中的鸟类密度显著高于灌丛中的鸟类密度。苗圃和公园中鸟类物种数及密度都显著低于常绿乔木林和灌丛。两种人工生境中鸟类群落相似性最高,广性分布物种是这两种生境中鸟类群落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狭性分布物种仅在常绿乔木林和灌丛中分布。以上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境改变对鸟类多样性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西天目山 生境
下载PDF
天目山姚砂岭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2,共12页
根据对天目山姚砂岭剖面样品的分析得出下述结论:1.粒度参数和CM图象反映该处沉积物c值均在0Φ以上,多属于滚动悬浮搬运,应属于洪积和冲积相。2.Fe3+/Fe2+测定表明,该区第四纪期间最低年均气温并未低于0℃,因此... 根据对天目山姚砂岭剖面样品的分析得出下述结论:1.粒度参数和CM图象反映该处沉积物c值均在0Φ以上,多属于滚动悬浮搬运,应属于洪积和冲积相。2.Fe3+/Fe2+测定表明,该区第四纪期间最低年均气温并未低于0℃,因此不具备冰川发育的条件。3.该剖面样品氧化物有以Al2O3和Fe2O3为主的富铝铁化现象,表明本区第四纪主要经历了温暖湿润的化学风化环境。4.重矿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锆石具有气、液包体且呈次棱角状、自形程度好,反映了近源沉积和来自火山岩母岩的特点。石英砂表面较多体现出湿热气候、高能水下环境的特点。5.古地磁测试揭示该剖面属布容正极性世,地层年代应属Q2和Q4.变位网纹红上分析表明,本区中更新世后期至晚更新世经历了抬升和剥蚀过程。6.磁化率和粒度等综合分析证实,该地区在更新世既经历过暖湿与暖干环境,也经历过湿热和干热过程,中更新世以洪积和冲积环境为主,全新世以残坡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第四纪 沉积环境 沉积学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天目山保护区有效管理的成就和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献溥 于顺利 朱景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2-967,共6页
天目山国家级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已经10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其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并可持续地利用好该保护区的自然资源,需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把天目山国家级保护区建成为名副其实的生物圈保护区。采用现场实地考察... 天目山国家级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已经10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其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并可持续地利用好该保护区的自然资源,需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把天目山国家级保护区建成为名副其实的生物圈保护区。采用现场实地考察、社区居民访谈、保护区管理者和政府人员座谈、历史资料查询等方法,了解到天目山保护区在自然资源保护、科研监测、教育培训、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旅游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如保护区面积尚欠不够、毛竹林资源能否合理利用和柳杉林的衰亡与病虫害的防治等问题。按照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理念并参照以上的调查和思考,提出下列3条建议:一是扩大保护区的面积,二是建立一个完善的保护区共管机制,三是建立学术顾问委员会协助推动保护区各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保护区 共管保护区 生物圈保护区 生物区域规划管理
下载PDF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8
6
作者 尤志勉 张森尧 姚振生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7年第3期59-63,共5页
据初步调查,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共有114种(含种下等级单位),隶属于32科57属。本文对其种类、分布、主要化学成分等进行系统介绍,并讨论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及保护措施。
关键词 药用蕨类植物 资源 浙江天目山
下载PDF
天目山深溪流域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环境演变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友桂 朱诚 《山地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257-262,共6页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天目山深溪流域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环境演变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本区至少经历了2个冷期即末次冰期盛冰期、新仙女木时期和3个温暖期;2.在末次冰期盛冰期时本区的年平均气温未低于0...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天目山深溪流域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环境演变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本区至少经历了2个冷期即末次冰期盛冰期、新仙女木时期和3个温暖期;2.在末次冰期盛冰期时本区的年平均气温未低于0℃,不具备冰川发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深溪流域 晚更新世期 环境演变 古环境
下载PDF
华东天目山脉、黄山山脉、大别山脉竹类植物区系分析,兼论区系的起源与扩散 被引量:3
8
作者 赖广辉 肖斌 洪岩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108,共10页
华东天目山脉、黄山山脉、大别山脉竹类植物较为丰富,分别有10属/75种(含种下等级)、8/49、7/30。通过对属、种的分布型分析,前二者竹类植物区系属于典型的华东区系,起源的时间不迟于早第三纪的始新世;而大别山脉虽仍属华东区系的范畴,... 华东天目山脉、黄山山脉、大别山脉竹类植物较为丰富,分别有10属/75种(含种下等级)、8/49、7/30。通过对属、种的分布型分析,前二者竹类植物区系属于典型的华东区系,起源的时间不迟于早第三纪的始新世;而大别山脉虽仍属华东区系的范畴,因渗入了不少华中区系的成分,已具有某些经向过渡性特征,且起源的时间较晚。这3个山脉的竹类植物区系均具有显著的亚热带性质。天目山脉不仅是刚竹属Phyllostachys和短穗竹属Brachystachyum的分化变异中心,也极有可能就是它们的起源中心,但它们自此地起源后的散布方式有所不同,刚竹属在我国亚热带为四周放射状顺序渐进,扩散的范围颇广;短穗竹属存在东西南北4条散布路线,但向各方扩散的距离相差甚远。这些山脉与华东其他地区竹类植物区系联系密切,与华中竹类植物区系也有一定的联系,但与华南、西南等地竹类植物区系联系微弱。从地理位置和区系组成来看,黄山山脉的竹类植物区系来源于天目山脉,大别山脉的竹类植物区系又来源于黄山山脉,前者都是在后者扩展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区系的一些成分后发展而成,大别山脉又是北方秦岭以东广大丘陵平原地区竹类植物区系的发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脉 黄山山脉 大别山脉 竹类植物区系 刚竹属 短穗竹属 起源 扩散
下载PDF
天目山北部余脉竹类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赖广辉 洪岩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17,共11页
对天目山脉北部余脉地区进行为期5年的竹类植物调查,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地区竹类植物区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本区竹类植物区系在“属”级和“种”级上均为亚热带性质;②种类比较丰富,共有竹类7属40种5变种18变型,是安徽竹类植物最... 对天目山脉北部余脉地区进行为期5年的竹类植物调查,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地区竹类植物区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本区竹类植物区系在“属”级和“种”级上均为亚热带性质;②种类比较丰富,共有竹类7属40种5变种18变型,是安徽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③以散生竹种为主,丛生竹类很少,是刚竹属和短穗竹属的重要分化变异中心;④地理成分复杂,东西或南北起源的一些竹种相互渗透交汇,具一定的过渡性特征;⑤缺乏竹类系统发育上古老原始的类群,属年轻的衍生区系;⑥特有成分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类 植物区系 竹种 发育
下载PDF
檫木叶片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24
10
作者 蒋艾平 姜景民 刘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67-1474,共8页
植物叶片性状是植物与环境长期互作的结果,对环境变化具有敏锐的捕捉力,而且植物叶片性状影响植物的"投资-收益"关系。本文以天目山不同海拔的檫木叶片为材料,分析檫木叶面积、叶长宽比、叶片干重和比叶面积等叶片形态性状以... 植物叶片性状是植物与环境长期互作的结果,对环境变化具有敏锐的捕捉力,而且植物叶片性状影响植物的"投资-收益"关系。本文以天目山不同海拔的檫木叶片为材料,分析檫木叶面积、叶长宽比、叶片干重和比叶面积等叶片形态性状以及叶绿素含量和叶氮含量(N_(area))等叶片生理性状对海拔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亚群体间叶面积具有显著差异,比叶面积、叶长宽比和叶片干重存在极显著差异;叶长宽比和叶片干重在亚群体内的变异系数小于叶面积和比叶面积,说明檫木叶片形态性状在亚群体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比叶面积与叶面积和叶长宽比具有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干重呈显著负相关;叶绿素含量与N_(area)呈显著正相关;通过檫木叶片性状与温度的线性回归表明,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N_(area)随着温度下降而下降,与之相反,叶片干重和叶长宽比则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海拔 叶片性状 叶绿素 檫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