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病条辨》霹雳散方证探析
1
作者 王居义 李楠 吴文清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5期902-905,921,共5页
霹雳散见于《温病条辨》,其制方特色、学术渊源、临床应用、同名方剂等未见系统性地考察。霹雳散同名方剂用于外感热病、妇科崩漏、内科癫狂、温病中燥、痢疾痧霍、中恶惊风6种病证。《温病条辨》霹雳散是针对1821年顺天真性霍乱大流行... 霹雳散见于《温病条辨》,其制方特色、学术渊源、临床应用、同名方剂等未见系统性地考察。霹雳散同名方剂用于外感热病、妇科崩漏、内科癫狂、温病中燥、痢疾痧霍、中恶惊风6种病证。《温病条辨》霹雳散是针对1821年顺天真性霍乱大流行而设,主治寒湿伤阳之证。其理论基础为吴鞠通秋燥胜复学说,主治病证有燥极似泽、吐泻厥痛的特点,其制方具有苦热刚燥、芳香逐秽的鲜明特色。该方丰富了中医治疗燥疫、寒湿疫一类疾病的辨治经验,与秋燥胜复学说一起拓展了中医燥淫致病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霹雳散 《温病条辨》 秋燥胜气论 燥疫 方证
下载PDF
《温病条辨》咳 痰 喘证治辨析
2
作者 王颖 王玉光 张晓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4期60-62,共3页
咳、痰、喘是呼吸科常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系统疾病,病因广泛。特殊疾病的喘咳治疗较困难,如感冒后咳嗽、肺间质纤维化等。文章对《温病条辨》相关条文进行了梳理,发现其主要从风温、肺热、痰饮水湿、肺燥、津伤、肝肾阴亏、败血冲肺七... 咳、痰、喘是呼吸科常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系统疾病,病因广泛。特殊疾病的喘咳治疗较困难,如感冒后咳嗽、肺间质纤维化等。文章对《温病条辨》相关条文进行了梳理,发现其主要从风温、肺热、痰饮水湿、肺燥、津伤、肝肾阴亏、败血冲肺七个方面对外感温热病相关喘咳进行论述;历代对于湿证之喘咳论述较少,由于温病多夹杂痰湿,因此吴氏论述详细,补充了喘咳的证治范围。吴氏治疗喘咳并非单纯针对喘咳症状,而是针对其证候,或配伍理气止咳平喘药物如杏仁、旋覆花、桔梗、郁金、滑石等,证候解除则喘咳自止。临床内伤之人多有外感迁延不愈,外感之人多有内伤基础,因此《温病条辨》虽然为外感温热病之著作,但对于外感、内伤之喘咳均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闷 咳嗽 《温病条辨》
下载PDF
张仲景与吴鞠通辨治湿证比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许琳 陈烨文 龚一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1-424,共4页
伤寒与温病的关系是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的热点,寒温比较是研究的方向。通过将张仲景与吴鞠通的著作作对比研究,分析的内容包括湿证名称、主治方剂的法度、类方、同名方和高频使用的中药剂量等。结果发现,吴鞠通学术渊源于张仲景,开创三焦... 伤寒与温病的关系是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的热点,寒温比较是研究的方向。通过将张仲景与吴鞠通的著作作对比研究,分析的内容包括湿证名称、主治方剂的法度、类方、同名方和高频使用的中药剂量等。结果发现,吴鞠通学术渊源于张仲景,开创三焦辨证治疗湿证,提出了新的湿证名称,主治方药和仲景重叠范围广,为临床使用经方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吴鞠通 金匮要略 温病条辨 湿
下载PDF
试论吴鞠通承气汤类方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冰 樊茂蓉 芮娜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1期77-80,共4页
试论吴鞠通承气汤类方及其临床应用。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仲景的三承气汤进行了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扩展了临床使用范围,丰富了热病辨治体系。通过条分缕析并比较《温病条辨》承气汤类方及其加减方的条文,探讨吴氏承气汤方对于仲... 试论吴鞠通承气汤类方及其临床应用。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仲景的三承气汤进行了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扩展了临床使用范围,丰富了热病辨治体系。通过条分缕析并比较《温病条辨》承气汤类方及其加减方的条文,探讨吴氏承气汤方对于仲景下法的继承与变通,总结其作用机制与组方用药习惯,旨在探讨承气汤类方的使用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承气汤 类方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温病条辨》泻心汤类方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辜炳锐 范蕊 段富津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6期28-30,共3页
从病机、药物组成、药量的角度出发,研究、比较半夏泻心汤和七首泻心汤类方的异同。
关键词 温病条辨 泻心汤 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
下载PDF
浅谈清代柳条边 被引量:4
6
作者 薛洪波 肖钢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02-105,共4页
清初,为了确保"龙兴之地",在东北修筑了柳条边,它的修筑达到了保护特产,以界"内外",保持满族旧俗的目的,但是柳条边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东北经济的开发和发展。最终,使这一块"净土"成为清朝以后的内忧外患之... 清初,为了确保"龙兴之地",在东北修筑了柳条边,它的修筑达到了保护特产,以界"内外",保持满族旧俗的目的,但是柳条边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东北经济的开发和发展。最终,使这一块"净土"成为清朝以后的内忧外患之地,而不得不废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柳条边 东北地区 满洲
下载PDF
五脏六腑皆令人秘,非独阳明太阴也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伟林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16期72-75,共4页
便秘是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之一,通过《伤寒杂病论》和《温病条辨》中的相关经典条文和方剂,同时结合近现代相关医家治疗便秘的临证思路和经验,阐述五脏六腑皆令人秘。便秘的发生与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关系紧密,但与阳明太阴的关系最为密切... 便秘是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之一,通过《伤寒杂病论》和《温病条辨》中的相关经典条文和方剂,同时结合近现代相关医家治疗便秘的临证思路和经验,阐述五脏六腑皆令人秘。便秘的发生与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关系紧密,但与阳明太阴的关系最为密切。文章多角度地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剖析便秘的病因病机,分别从足阳明胃与太阴脾、手阳明大肠与太阴肺、足厥阴肝与少阳胆、手厥阴心包与少阳三焦、足少阴肾与太阳膀胱、手少阴心与太阳小肠分析导致便秘的机制;另外,临床上亦应重视其他脏腑经络对便秘的影响,同时也应注意阳明太阴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树立整体观念结合辨证论治,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五脏六腑 阳明太阴 《黄帝内经》 《温病条辨》
下载PDF
程应旄生平与《伤寒论后条辨》学术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程新 邓勇 王旭光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第4期11-14,共4页
文章简述了程应旄的生平与著述及书中主要内容,重点探讨了其学术特点,认为其立论起点高妙,完善三纲学说,重视辨证施治,编次承上启下,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程应旄 伤寒论后条辨 伤寒论 学术价值
下载PDF
《伤寒瘟疫条辨》论治温病的特色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锦芳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40-41,共2页
通过对《伤寒瘟疫条辨》所论述的温病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的辨析,认为杨氏论治温病以重视“郁热”为特色。
关键词 中医药学文献 伤寒瘟疫条辨 温病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探讨《温病条辨》药对的使用规律
10
作者 杨淑慧 丁吉善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温病条辨》药对的使用规律。方法:以《温病条辨》三焦篇189个内服复方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设定最小支持度为5%,最小置信度为50%。计算药对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找出符合规则的药对。结果:筛选出高频药对22组,... 目的:探讨《温病条辨》药对的使用规律。方法:以《温病条辨》三焦篇189个内服复方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设定最小支持度为5%,最小置信度为50%。计算药对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找出符合规则的药对。结果:筛选出高频药对22组,其中清热药对4组,养阴药对4组,清热养阴药对4组,祛湿药对7组,补气药对1组,补气温中散寒药对1组,温阳药对1组。符合强关联规则的核心药对6组,分别为黄连-黄芩、连翘-银花、连翘-竹叶、白芍-炙甘草、生地-麦冬、干姜-附子。结论:初步总结了22组高频药对的功效及使用规律,可为温病的治疗提供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药对 使用规律 关联规则
下载PDF
吴鞠通法象用药临证举隅
11
作者 杨素芳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中医理论是于现象之中阐明气化之妙,形质之上发明无形之奥,因此中药用药理论,其本质是法象用药,诸如质地之轻重、形状之殊异、纹理之疏密、气之清浊、味之厚薄、五运六气之禀赋、阴阳五行之制化等等,总括无余,然后心裁意度,对证切机,收... 中医理论是于现象之中阐明气化之妙,形质之上发明无形之奥,因此中药用药理论,其本质是法象用药,诸如质地之轻重、形状之殊异、纹理之疏密、气之清浊、味之厚薄、五运六气之禀赋、阴阳五行之制化等等,总括无余,然后心裁意度,对证切机,收效宏捷。文章试对吴鞠通运用法象中药临证运用的经验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探讨《温病条辨》中法象中药的运用规律,旨在对温病临床治疗发挥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法象中药 吴鞠通 临证运用
下载PDF
Exploring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Yinqiao powder based on the compatibility of Chinese herbal formulas
12
作者 Yue-Yu Zhang Yun Li 《Medical Theory and Hypothesis》 2022年第1期1-4,共4页
Yinqiao powder comes from the book"Wenbing Tiaobian"(Detailed Analysis of Epidemic Warm Diseases)written by Wu Jutong in the Qing Dynasty(1636-1912),in which it is mentioned that"pungent-cool diaphoreti... Yinqiao powder comes from the book"Wenbing Tiaobian"(Detailed Analysis of Epidemic Warm Diseases)written by Wu Jutong in the Qing Dynasty(1636-1912),in which it is mentioned that"pungent-cool diaphoretic agent Yinqiao power is us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fever,not aversion to cold but thirsty"Yinqiao powder is often used to treat Wind-warm syndrome,warm-heat syndrom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caused by some pathogenic factors in Wei-fen syndrome(Wei-fen syndrome is the syndrome name of the disease and is often used to indicate the initial stage of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which is the syndrome of the body's guard surface.)and upper energizer.With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Yinqiao powder,it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clinic.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Yinqiao powd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cription meaning,compatible prescriptions,decoction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of Yinqiao powder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evid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febrile disease.At the same time,through the prescription thinking of Yinqiao powder,we can learn Wu Jutong's treatment principle and academic thought of"Shangjiao(Shangjiao is one of the three and is the upper part of the Sanjiao.Generally refers to the chest above the diaphragm,including the heart,lungs and throat.)is like a feather,not lightly".Wu Jutong's flexible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thought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are also worthy of our study and re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nqiao powder "Wenbing tiaob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composition principle
下载PDF
赵进喜教授应用升降散治疗肾脏病理论撷英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婧雅 赵进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781-785,共5页
升降散出自清代名医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曾被作为治疗温病的主方。赵进喜教授将“郁热内结、湿浊邪毒阻滞气机”作为本方治疗的关键病机,将发热不退或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胸烦闷、大便不畅、脉数急作为升降散的临证要点,同时... 升降散出自清代名医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曾被作为治疗温病的主方。赵进喜教授将“郁热内结、湿浊邪毒阻滞气机”作为本方治疗的关键病机,将发热不退或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胸烦闷、大便不畅、脉数急作为升降散的临证要点,同时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随证灵活化裁。现将从升降散的病机、方源、适应证、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进喜 升降散 温病 临床经验 应用指征 慢性肾脏病 伤寒瘟疫条辨 三维护肾
下载PDF
《温病条辨》“顾护阴液”思想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骏 谈钰濛 倪青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10期1273-1275,共3页
“顾护阴液”是《温病条辨》的重要思想,本文对《温病条辨》“顾护阴液”法从三焦辨证和药味配伍的制方法则两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糖尿病“阴虚为本”的病机特点,联系临床中针对该病“阴虚”本质的治疗,解析“顾护阴液”之法在糖尿病... “顾护阴液”是《温病条辨》的重要思想,本文对《温病条辨》“顾护阴液”法从三焦辨证和药味配伍的制方法则两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糖尿病“阴虚为本”的病机特点,联系临床中针对该病“阴虚”本质的治疗,解析“顾护阴液”之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顾护阴液 糖尿病
下载PDF
论吴瑭对叶天士泻心法的理论传承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晓希 万晓刚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2期38-40,共3页
以叶天士为源,吴瑭为流,系统归纳和总结吴瑭《温病条辨》中8首半夏泻心汤类方对叶天士泻心法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分析吴瑭变通运用半夏泻心汤的手法及规律,发现吴瑭继承了叶氏苦寒泄肝、辛热通胃的新颖理论,扩展了"辛开苦降"法... 以叶天士为源,吴瑭为流,系统归纳和总结吴瑭《温病条辨》中8首半夏泻心汤类方对叶天士泻心法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分析吴瑭变通运用半夏泻心汤的手法及规律,发现吴瑭继承了叶氏苦寒泄肝、辛热通胃的新颖理论,扩展了"辛开苦降"法的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瑭 《温病条辨》 半夏泻心汤
下载PDF
从性味配伍探析桑菊饮组方特点 被引量:8
16
作者 戴瑶瑶 潘翠群 郭锦晨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37-38,共2页
桑菊饮是《温病条辨》辛凉解表法治疗风热在表的代表方剂。从性味配伍方面分析,桑菊饮组方可以归纳出:辛凉透表,辛宣凉清,启玄府而透邪外达;辛凉佐微苦,辛宣苦降,理气肃肺止咳,因势利导;辛凉复辛甘,甘寒并用,开泄皮毛,疏散风热。药用多... 桑菊饮是《温病条辨》辛凉解表法治疗风热在表的代表方剂。从性味配伍方面分析,桑菊饮组方可以归纳出:辛凉透表,辛宣凉清,启玄府而透邪外达;辛凉佐微苦,辛宣苦降,理气肃肺止咳,因势利导;辛凉复辛甘,甘寒并用,开泄皮毛,疏散风热。药用多为花、茎、叶等质轻味薄之地,且用量很轻,有轻以祛实之功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味配伍 桑菊饮 《温病条辨》 组方特点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源流考析
17
作者 陈晓涵 付守强 +1 位作者 朱晓云 刘喜明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6期1086-1088,1095,共4页
安宫牛黄丸是中医治疗热闭急症的“凉开三宝”之一,是中医经典的丸药代表。现代文献资料研究发现,安宫牛黄丸的临床运用范围宽泛。但关于安宫牛黄丸的源流及历史沿革尚待梳理与明确。本文通过查阅及分析相关文献,论证安宫牛黄丸的祖方... 安宫牛黄丸是中医治疗热闭急症的“凉开三宝”之一,是中医经典的丸药代表。现代文献资料研究发现,安宫牛黄丸的临床运用范围宽泛。但关于安宫牛黄丸的源流及历史沿革尚待梳理与明确。本文通过查阅及分析相关文献,论证安宫牛黄丸的祖方始于明代万全《痘疹世医心法》中所载的牛黄清心丸,并非《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牛黄清心丸,清代叶天士在万氏之法上有所增补,最终吴鞠通继承叶氏思想,成方定于《温病条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宫牛黄丸 热闭急症 牛黄清心丸 《温病条辨》 源流
下载PDF
浅析吴鞠通儿科用药特点 被引量:4
18
作者 闫业富 宋素花 +2 位作者 李平 陈艳娇 张岩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11期36-38,共3页
总结吴鞠通儿科用药特点:少用辛温,善用甘味,慎用苦寒,攻补得当,用药轻灵,权衡利弊。
关键词 《温病条辨》 吴鞠通 儿科 用药特点
下载PDF
桑菊饮治疗支气管炎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申君哲 朴仁范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0期105-106,共2页
[目的]观察桑菊饮治疗支气管炎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36例门诊患者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荆芥、苏子、紫苑、枇杷叶各10g,芦根15g,薄荷后下6g,甘草6g。咳嗽甚加旋复花10g;咽痛、咽痒甚加射干10g;咽干阴伤加... [目的]观察桑菊饮治疗支气管炎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36例门诊患者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荆芥、苏子、紫苑、枇杷叶各10g,芦根15g,薄荷后下6g,甘草6g。咳嗽甚加旋复花10g;咽痛、咽痒甚加射干10g;咽干阴伤加沙参、麦冬各10g),1剂/d,水煎300m 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5d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生冷、烟酒,调情志、舒寒温、增加锻炼。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5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6%。[结论]桑菊饮治疗支气管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炎 咳嗽 桑菊饮 温病条辨 中医药治疗 前瞻性设计
下载PDF
小议咽痛的脏腑辨证论治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川岚 明瑶 +3 位作者 赵莎 陶杰 吴金雨 沈宏春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6期9-11,共3页
西医一般将咽痛归于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认为其发生主要与多系统病变相关,其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可局部予以抗炎雾化,尚无针对咽痛的特殊治疗方案,而中医治疗这类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目前虽无专门论述咽痛的篇章,但是... 西医一般将咽痛归于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认为其发生主要与多系统病变相关,其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可局部予以抗炎雾化,尚无针对咽痛的特殊治疗方案,而中医治疗这类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目前虽无专门论述咽痛的篇章,但是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及《温病条辨》这些中医的经典著作中散见关于咽痛的辨证论治。而目前新起的中医学者大多采用脏腑辨证的进行临床诊疗,因此本文主要结合中医经典理论首次提出关于咽痛的脏腑辨证,以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辨证 咽痛 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温病条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