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topography,soil properties and plant community on the biomass of Abies georgei var.smithii seedlings in Southeast Tibet
1
作者 ZHANG Xin-sheng ZHOU Chen-ni LU Ji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9期2664-2677,共14页
Biomass of seedlings at different developing stages of growth i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studying the response of species to site conditions.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 Biomass of seedlings at different developing stages of growth i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studying the response of species to site conditions.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GB(above-ground biomass)and BGB(below-ground biomass)of Abies georgei var.smithii seedlings of different ages,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opography(slope aspect,altitude),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crown density,species diversity,etc.),and soil properties(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on the biomass and its allocation.Seedlings in five age classes(1–2,3–4,5–6,7–8,and 9–10 years old)were collected by full excavation from 6 elevations(3800 m,3900 m,4000 m,4100 m,4200 m,4300 m)on the north and south slopes of Sejila Mountain in Tibet.15seedlings of each age class were investigated at one altitude.The individual effects of seedling age(SA)and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of SA,slope aspect(SL),and elevation(EG),namely,SL×EG,SL×SA,EG×SA,and SL×EG×SA,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AGB of the seedlings(p<0.05),whereas BGB was only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SA(p<0.001).The AGB and BGB of the seedlings showed a binomial growth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in seedling age,and had an allometric relationship at different elevations,α(allometric exponential)varied from 0.913 to 1.046 in the northern slope,and from 1.004 to 1.268 in the southern slope.The biomass of seedlings on the northern slope was remarkably affected by stand factors,with a contribution rate of 47.8%,whereas that on the southern slope was considerably affected by soil factors with a contribution rate of 53.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g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seedling biomass.The allometric pattern of seedling biomass was relatively stable,but in a highaltitude habitat,A.georgei var.smithii seedlings increased the input of BGB.Understanding seedling biomass alloc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s useful for evaluating plants’ability to acquire resources and survival strategies for adapt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in Tibet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allocation Allometric relationship Stand characteristic Soil factors Abies georgei var.smithii seedlings sejila mountain tibet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东坡急尖长苞冷杉林的结实特性 被引量:26
2
作者 罗大庆 王军辉 +1 位作者 任毅华 朱登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0-35,共6页
通过野外观察和样地调查,分析和比较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的结实状况、球果和种子的基本性状在不同海拔间及其与冷杉属其他树种的差异。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的结实属于有明显间隔周期的类型,天然林通常3年为1个结实丰年轮回... 通过野外观察和样地调查,分析和比较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的结实状况、球果和种子的基本性状在不同海拔间及其与冷杉属其他树种的差异。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的结实属于有明显间隔周期的类型,天然林通常3年为1个结实丰年轮回期。不同海拔间结实母树的比例和数量差异较大,结实母树比例在25%~80%之间,平均为45%;结实母树数量128~483株·hm-2,平均为230株·hm-2;单株结实球果数量24~366个,平均为157个。林分及树冠空间结实特点为:林冠层树木结实,下层和林内母树不结实;单株树冠上层结实,下层不结实;树冠南面结实较多。与冷杉属其他树种相比,急尖长苞冷杉的球果长度略短,宽度居中;种子长度、宽度和厚度均小,单果种子数量较高。不同海拔间的比较表明,急尖长苞冷杉林垂直分布的中、低海拔球果和种子发育程度较高,反映在球果和种子较大,千粒质量、出种量以及饱满度均优于高海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 藏东南 色季拉山 海拔梯度 球果 种子特征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上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下倒木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任毅华 侯磊 +1 位作者 方江平 罗大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8-84,92,共8页
【目的】分析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下倒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性,探讨该森林生态系统内倒木的分布规律。【方法】在研究区内设置100 m×100 m固定样地,采用相邻网格法对... 【目的】分析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下倒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性,探讨该森林生态系统内倒木的分布规律。【方法】在研究区内设置100 m×100 m固定样地,采用相邻网格法对样地内倒木进行调查,获取倒木的大小头直径、长度、腐烂程度、植被覆盖状况、坐标等基本信息,用腐烂等级表征倒木的时间尺度,分析倒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倒木总体空间分布格局随空间尺度的增大依次呈现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且以随机分布为主要特征;在各个时间尺度上的倒木均呈现显著的集群分布;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倒木在空间分布上虽无显著关联,但时间尺度间隔越近,越趋于正关联,越远则越趋于负关联。【结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下倒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这与当地异常气候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林 倒木 空间格局 时间尺度 西藏 色季拉山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种子植物花卉资源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郎学东 苏建荣 +3 位作者 张志钧 张炜银 罗建 王素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7-732,共6页
应用植物群落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种子植物花卉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色季拉山西坡有花卉植物52科,133属,219种;菊科和蔷薇科等是这一区域优势科,杜鹃属和忍冬属等是这一区域优势属;急尖长苞冷杉和杯萼忍冬分别是... 应用植物群落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种子植物花卉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色季拉山西坡有花卉植物52科,133属,219种;菊科和蔷薇科等是这一区域优势科,杜鹃属和忍冬属等是这一区域优势属;急尖长苞冷杉和杯萼忍冬分别是木本乔木类花卉和木本灌木类花卉中资源最优势且分布范围最广的花卉种,草本攀援类花卉呈现出资源相对优势的种分布较狭窄而分布广的种资源量较小的趋势;从垂直高度上看,海拔3 500 m附近的花卉平均物种数最多,海拔4 200~4 800 m带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花卉物种中有20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种,其中有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色季拉山 西坡 种子植物 花卉资源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大布穷 叶彦辉 赵垦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317-9320,9344,共5页
为了合理保护和培育急尖长苞冷杉珍稀资源,以急尖长苞冷杉解析木资料为基础,借助Logistic模型,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应用Logistic模型建立的急尖长苞冷杉的树高与... 为了合理保护和培育急尖长苞冷杉珍稀资源,以急尖长苞冷杉解析木资料为基础,借助Logistic模型,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应用Logistic模型建立的急尖长苞冷杉的树高与胸径的生长模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皆在0.997 0以上;运用有序样品聚类法将胸径和树高2个表现生长过程科学地划分为前慢期、速生期和后慢期3个阶段,实现了胸径和树高二维有序样品的聚类,不仅反映出急尖长苞冷杉生长的综合节奏性,而且为龄组划分提供了依据;生长曲线表明,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60年左右,在90年时又达最大值,之后,随着树龄的增长略呈波动变化,说明在其生命周期内有2个速生期,分别是在树龄35~65和80~110年,可用于指导间伐抚育期。此外,还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以时间因子为媒介,推导出一个能准确地描述急尖长苞冷杉D-H关系的新模型——Logistic衍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色季拉山 急尖长苞冷杉 生长规律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东麓垂直带土壤碳氮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6
作者 马和平 郭其强 +1 位作者 刘合满 钱登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研究西藏色季拉山东麓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研究西藏色季拉山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集西藏色季拉山东麓垂直带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样品,研究了表层(0~20cm)土壤... 【目的】研究西藏色季拉山东麓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研究西藏色季拉山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集西藏色季拉山东麓垂直带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样品,研究了表层(0~20cm)土壤土壤体积质量、pH以及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垂直带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不同生态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土壤体积质量和pH值均呈现减小的趋势。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表现为高山灌丛林>方枝柏林>杜鹃林>急尖长苞冷杉林,且随着海拔的上升以上4个指标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土壤温度、湿度、pH值和植被类型可能是调控土壤碳、氮沿海拔高度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结论】探明了西藏色季拉山东麓垂直带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碳、氮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西藏色季拉山森林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海拔梯度 西藏色季拉山
下载PDF
色季拉山山地酸性棕壤土壤氮素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合满 曹丽花 +1 位作者 张华 孙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6-129,140,共5页
为阐明色季拉山山地酸性棕壤土壤氮素含量、无机氮分配特征及对植被类型的响应,以色季拉山海拔3900~4 100 m的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0~10 cm和10~20 cm层次土壤总氮、无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1)土... 为阐明色季拉山山地酸性棕壤土壤氮素含量、无机氮分配特征及对植被类型的响应,以色季拉山海拔3900~4 100 m的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0~10 cm和10~20 cm层次土壤总氮、无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空间变异较大,且均表现为0~10 cm>10~20 cm。在95%置信区间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全氮含量分别为3.14~4.24 g·kg-1和2.03~3.37g·kg-1,硝态氮分别为119.96~169.95 mg·kg-1和85.86~124.69 mg·kg-1,铵态氮分别为404.36~513.26 mg·kg-1和276.32~369.41 mg·kg-1,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硝态氮。(2)土壤无机氮占总氮的比例较高,0~10 cm和10~20 cm层次上95%置信区间分别为:15.41~20.45%和16.01~23.79%。(3)植被类型对土壤氮素含量和形态影响显著;(4)乔木冷杉对土壤氮的表聚作用较明显,其表层土壤氮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植被。研究结果建议,对于色季拉山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研究除海拔梯度和植被类型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对氮素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酸性棕壤 色季拉山 西藏 植被 全氮 硝态氮 铵态氮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凋落物层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59
8
作者 钟国辉 辛学兵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7-169,共3页
The storage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forest litter in dark coniferous forest of Sejila Mountai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isting storage was 5.863t·hm -2 and the annual litter fall was 0.3... The storage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forest litter in dark coniferous forest of Sejila Mountai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isting storage was 5.863t·hm -2 and the annual litter fall was 0.3205 t·hm -2 . It implied that the forest litter decomposed slowly and accumulated quickly, and the turnover of nutrient circles was slow. The contents of N, Ca, Na, and Mn nutrient elements in litter layer were in the order of un-decomposed layer (U layer) abstract > semi-decomposed layer (S layer) abstract > decomposed layer (D layer) abstract, those of K, Fe, and Mg were in the order of D layer > S layer > U layer, and P element content was in the order of U layer > D layer > S layer. The pool of elements was 78.483 kg·hm -2 N, 3.843 kg·hm -2 P, 48.205 kg·hm -2 K, 23.115 kg·hm -2 Ca, 13.157 kg·hm -2 Na, 30.554 kg·hm -2 Fe, 2.113 kg·hm -2 Mn and 27.513 kg·hm -2 Mg. The turnover of forest litter was the total of nutrient release accumulation. K, Fe, and Mg were enriched, and N, Ca, Na, Mn, and P were released with the turnover rate in the order of N > Ca > Na > Mn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色季拉山 暗针叶林 凋落物 化学性质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水化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钟国辉 黄界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478-480,共3页
色季拉山林区是西藏主要的林区之一 ,生态环境特殊。采用定位观测和小集水区技术研究分析了西藏色季拉山降雨、穿透水、树杆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山涧溪流与尼洋河流水的各种化学物质及迁移特征。为研究西藏主要的环境变化提供第... 色季拉山林区是西藏主要的林区之一 ,生态环境特殊。采用定位观测和小集水区技术研究分析了西藏色季拉山降雨、穿透水、树杆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山涧溪流与尼洋河流水的各种化学物质及迁移特征。为研究西藏主要的环境变化提供第一手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色季拉山 西藏 生态环境 降雨 地表径流 环境变化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杜鹃花属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军辉 张宇钰 +1 位作者 丁云春 卓玛措 《陕西林业科技》 2013年第6期28-31,共4页
介绍了西藏色季拉山杜鹃花属植物资源特征,并分析了主要种类的园林应用价值。
关键词 西藏 色季拉山 杜鹃 植物资源 园林应用
下载PDF
色季拉山土壤抗蚀性空间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聂晓刚 梁博 +3 位作者 杨东升 喻武 万丹 方江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76,共8页
【目的】分析藏东南高寒气候条件下不同海拔土壤抗蚀性的空间差异,为西藏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色季拉山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海拔和土层土壤抗蚀性指标的变化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土壤质量指数法,构建色季拉山... 【目的】分析藏东南高寒气候条件下不同海拔土壤抗蚀性的空间差异,为西藏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色季拉山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海拔和土层土壤抗蚀性指标的变化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土壤质量指数法,构建色季拉山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色季拉山3 200~4 600 m区域土壤抗蚀性强弱进行研究。【结果】在色季拉山海拔3 200~4 600m区域,除团聚体破坏率、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体积质量外,其余土壤抗蚀性指标均随海拔升高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再缓慢增大的趋势。以变异系数评价色季拉山不同土层土壤抗蚀性的空间差异,土壤团粒类指标在海拔4 200~4 600m和3 200~3 600m区域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3.02%~123.54%和0.85%~19.58%;土壤基本物理指标的变异系数在海拔3 600m区域出现最大值,而变异系数最小值出现在海拔4 200~4 600m区域;有机胶体类指标即有机质含量的变异系数则在海拔4 600m区域出现最小值,为17.86%,在海拔4 200m区域出现最大值,为93.63%。【结论】通过构建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模型,得出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区域土壤综合抗蚀性强弱顺序为3 600m>3 800m>3 400m>4 400m>4 000m>4 600m>3 200m>4 2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色季拉山 海拔 土壤抗蚀性 空间差异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色季拉山西坡高海拔区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连玉珍 曹丽花 +1 位作者 刘合满 杨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目的】探究高寒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分布特征。【方法】以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西坡海拔4 200~4 400 m区域为研究区,选择苔草高寒草甸(CAM)、嵩草沼泽化草甸(KSM)、林芝杜鹃灌... 【目的】探究高寒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分布特征。【方法】以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西坡海拔4 200~4 400 m区域为研究区,选择苔草高寒草甸(CAM)、嵩草沼泽化草甸(KSM)、林芝杜鹃灌丛(RTS)和雪山杜鹃灌丛(RAS)4种典型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10、10~20、20~40、40~60 cm层次土壤样品,测定SOC、TN、TP、TK含量。【结果】1)SOC、TN、TP含量随土层加深而下降,TK则呈升高趋势(KSM除外),空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51.99%、55.52%、4.55%、18.58%,SOC、TN表聚特征明显,TP、TK垂直变化相对稳定。不同植被类型SOC、TN、TP、TK变化范围分别为53.41~338.72、2.89~15.02、0.57~1.00、5.59~18.22 g·kg-1,CV分别为95.58%、84.57%、26.03%、42.21%。2)土壤C∶P、N∶P随土层加深而降低(KSM除外),C∶N比呈升高趋势,垂直变异系数分别为37.40%、37.39%、12.81%,表明区域土壤TP相对稳定,SOC随土层加深的变化稍滞后于TN。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N、C∶P、N∶P分别在13.85~28.16、73.34~553.13、4.26~29.15之间,CV分别达29.11%、108.85%、111.16%,即由植被类型不同造成的立地条件差异深刻影响着土壤C∶P、N∶P。3)研究区SOC、TN均值分别达139.65、6.74 g·kg-1,显著高于全国0~10 cm土壤平均水平(24.56、1.88 g·kg-1),TP均值为0.73 g·kg-1,略低于我国0~10 cm土壤水平(0.78 g·kg-1)。与全球0~10 cm森林土壤的C∶N(12.40)、C∶P(81.90)、N∶P(6.60)水平比较,4种植被类型的C∶N、C∶P均较高,N∶P较低(KSM除外),C∶N除RAS外均小于25,表明SOC易分解,KSM的C∶P大于200,表明其土壤P的有效性较低,同时KSM的N∶P高达29.15,可能存在P限制。4)相关性分析表明机械组成、容重是影响土壤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内在因子,其中C∶P、N∶P主要与容重、黏粒、粉粒负相关(P <0.01),与砂粒正相关(P <0.01),C∶N则主要与pH值负相关(P <0.05),与容重、机械组成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高寒环境下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及循环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季拉山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比 西藏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效应法的急尖长苞冷杉林单木冠幅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慧芳 卢杰 +1 位作者 王超 张萌 《高原农业》 2021年第6期572-580,共9页
冠幅作为林木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加强对其研究对于林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为研究对象,对4761株急尖长苞冷杉进行每木检尺,基于混合效应法对3809株急尖长苞冷杉建立冠幅预测模型,并用952株对其进行... 冠幅作为林木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加强对其研究对于林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为研究对象,对4761株急尖长苞冷杉进行每木检尺,基于混合效应法对3809株急尖长苞冷杉建立冠幅预测模型,并用952株对其进行精度检验,选出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急尖长苞冷杉的胸径、树高与冠径呈正相关关系。(2)每个模型的显著性水平都达到极显著(Sig<0.001),该树种胸径—冠径的最佳拟合模型为幂函数模型,树高—冠径的最优模型为二次多项式模型。(3)急尖长苞冷杉的理论冠径值和理论冠幅值随胸径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相反冠径比、理论密度、最大密度则随之减小,并以径级Ⅴ(20~25 cm)为界限,超过第Ⅴ径级的冠径比和林分密度的下降速度变缓。(4)当林分的实际密度接近最大密度时,需要采取人工间伐措施保证林木健康生长。本研究所建模型的精度检验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为藏东南大面积森林调查和林分参数预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 色季拉山 急尖长苞冷杉 混合效应法 冠幅
下载PDF
西藏急尖长苞冷杉群落种子库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鹤珍 林玲 潘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8,共2页
利用群落调查方法对西藏色季拉山海拔3800m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的乔木、灌木、草本分别进行群落特征调查,并对下落种子的时空动态过程和发芽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时间种子下落的数量不同,种子下落初期为种子成熟的10月,集中下... 利用群落调查方法对西藏色季拉山海拔3800m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的乔木、灌木、草本分别进行群落特征调查,并对下落种子的时空动态过程和发芽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时间种子下落的数量不同,种子下落初期为种子成熟的10月,集中下落期在11—12月,下落种子量从30粒/m2至190粒/m2,第2年6月种子下落结束;下落种子数量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树干基部148粒/m2,林冠交叉处达292粒/m2,树冠以外2m下落的种子数仅24粒/m2;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种子数量明显减少,从地表苔藓层的176粒/m2减少到土层深4~8cm的12粒/m2。从下落种子的发芽率看,下落种子的初期种子发芽率为8,到下落种丰收期种子的发芽率可达到43;距树冠越远下落种子的发芽率越低,在树冠外2m的下落种子的发芽率仅为2,而树冠交叉处的种子发芽率可达32;随土层厚度增加,保存种子的发芽率呈急剧降低的趋势,苔藓层保存的种子发芽率为23,土层厚度为0~2cm其保存种子的发芽率为1,而土层厚度2~4cm和4~8cm保存种子的发芽率均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色季拉山 冷杉林 种子库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东坡野果资源调查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政昌 罗大庆 +2 位作者 边巴多吉 罗建 杨华章 《林业科技开发》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经调查,西藏色季拉山东坡野果有较为丰富的资源量,具有种类多、种间差异大和采收期长等特点。由于该地区经济、交通相对落后,所有野果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通过系统的调查,初步摸清了该地区的野果资源,为该地区的林下资源开发提供了前... 经调查,西藏色季拉山东坡野果有较为丰富的资源量,具有种类多、种间差异大和采收期长等特点。由于该地区经济、交通相对落后,所有野果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通过系统的调查,初步摸清了该地区的野果资源,为该地区的林下资源开发提供了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季拉山东坡 野果资源 调查 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