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oning and Bioinformation Analysis of Carbonic Anhydrase Gene FsCA1 of Tibet Wild Buckwheat
1
作者 Weihai HOU Jianlin WANG +1 位作者 Danba Huda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11期54-57,65,共5页
A carbonic anhydrase( CA) transcript was obtained from the Contig library according to the published sequencing information of the buckwheat transcripts. The full length of the CA gene was amplified by reverse transcr... A carbonic anhydrase( CA) transcript was obtained from the Contig library according to the published sequencing information of the buckwheat transcripts. The full length of the CA gene was amplifi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 The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ull length of Fs CA1 gene was 1233 bp and open reading frame was 978 bp,and encoding 325 amino acids. The molecular weight was 35. 11 ku and the isoelectric point was 7. 59; there were 9 α helices,6 β folds,many randon coil and extension chain,containing one signal peptide and one transmembrane region,having a 2 amino acid conserved domains with typical beta-type carbonic anhydras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showed that the protein is most likely to appear in the chloroplast.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model of Fs CA1 was built by homologous modeling method,indicating that the homo-octamer of buckwheat CA and pea CA could match well,so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buckwheat CA is also homo-octame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Fs CA1 in different organs of buckwhea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s CA1 had the highest expression level in leaves,then in the stems,and the lowest in ro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 buckwheat Carbonic anhydrase(CA) FsCA1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prediction BIOINFORMATICS
下载PDF
Buckwheat in Tibet (TAR)
2
作者 Sabine Scheucher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43-345,共3页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TAR) is one of the poorest provinces in China. Buckwheat is mostly cultivatedin areas with sloping infertile land on which other crops cannot be grown.It is a valuable crop in remote and 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TAR) is one of the poorest provinces in China. Buckwheat is mostly cultivatedin areas with sloping infertile land on which other crops cannot be grown.It is a valuable crop in remote and food deficient mountainareas, and the potential of enhanced buckwheat utilization in TAR is high and dive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wheat tibet/TAR: ETHNOBOTANY
下载PDF
四川及藏东南荞麦资源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安虎 蔡光泽 +1 位作者 陈波 华劲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57-2061,共5页
本文叙述了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考察队对四川及藏东南荞麦资源的详细调查结果。考察队共调查了40个乡镇的120个村,360余个村小组,共获得荞麦资源88份,其中苦荞资源64份,甜荞资源20份,野生荞麦资源4份。当地少数民族认知有... 本文叙述了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考察队对四川及藏东南荞麦资源的详细调查结果。考察队共调查了40个乡镇的120个村,360余个村小组,共获得荞麦资源88份,其中苦荞资源64份,甜荞资源20份,野生荞麦资源4份。当地少数民族认知有价值的荞麦资源分别是长锥大粒型资源、短锥皮薄型资源、抗病资源、抗虫资源、抗旱资源和抗寒资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藏东南 荞麦资源 考察 搜集
下载PDF
西藏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37
4
作者 高金锋 张慧成 +4 位作者 高小丽 卓嘎 柴岩 李瑞国 冯佰利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0,共6页
为了揭示西藏苦荞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发掘苦荞资源中的有益基因,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西藏80份苦荞资源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苦荞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主茎粗的遗传变异系数达到36... 为了揭示西藏苦荞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发掘苦荞资源中的有益基因,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西藏80份苦荞资源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苦荞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主茎粗的遗传变异系数达到36.7%。千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偏相关,生育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显著负偏相关。应用主成分分析将西藏苦荞7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6.04%,以主茎因子贡献率最高,为41.11%。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11.61水平上可聚为4个大类,可区分为株高较矮大粒型、株高中等小粒型、植株矮小大粒型和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型。综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苦荞资源中植株较矮、大粒是较为理想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苦荞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西藏引种荞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边巴卓玛 《西藏农业科技》 2014年第2期30-38,共9页
本文对引进的16份参试品种(甜荞7份,苦荞9份),7个主要的农艺性状与荞麦产量间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分析其对产量的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甜荞:影响产量主要因素为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千粒重>株高>生育日数。因此以千... 本文对引进的16份参试品种(甜荞7份,苦荞9份),7个主要的农艺性状与荞麦产量间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分析其对产量的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甜荞:影响产量主要因素为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千粒重>株高>生育日数。因此以千粒重较高、单株粒重较高、株高和兼主茎节数适中的品种为选择目标。②苦荞:千粒重>单株粒重>主茎节数>株高>生育日数>主茎分枝。因此选择以千粒重较高、单株粒重较高、株高相对较高及主茎一级分枝数、主茎节数适中的品种为选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引种荞麦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西藏日喀则地区荞麦成分检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国治 张虹 +1 位作者 次仁欧珠 索朗多吉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54,共3页
选用产自西藏日喀则地区多个品种的荞麦为样品 ,对其基本成分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荞麦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且具有一些独特功能 ,是一种有着重要开发价值的营养、保健和大众化食品 .
关键词 西藏 日喀则地区 荞麦 检测分析 营养成分
下载PDF
西藏苦荞资源鉴定与评价初报 被引量:1
7
作者 边巴卓玛 《西藏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33-40,共8页
本文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60份西藏荞麦资源进行鉴定与分析,将供试材料分成四类:第1类株高中等-中产类;第2类株高中等偏上-高产类;第3类高杆-中产类;第4类株高中等偏下-中产类,并对各类荞麦资源各性状进行了论述与评价。
关键词 西藏 苦荞资源 聚类分析 评价
下载PDF
西藏引种苦荞产量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边巴卓玛 金涛 +3 位作者 杨素涛 登增卓嘎 秦基伟 索朗措姆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3期25-31,共7页
为解决西藏本地荞麦农家品种退化、混杂严重,单产水平低等问题,2014—2016年在拉萨引种13份荞麦品系进行鉴定和栽培试验,筛选出高产、稳定性好的优质荞麦品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不同年份产量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平均单产以‘云荞2号’最... 为解决西藏本地荞麦农家品种退化、混杂严重,单产水平低等问题,2014—2016年在拉萨引种13份荞麦品系进行鉴定和栽培试验,筛选出高产、稳定性好的优质荞麦品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不同年份产量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平均单产以‘云荞2号’最高,为3597.6 kg/hm^2,比对照增产51%。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对产量影响呈正相关,差异较显著。高稳评价表明,产量水平高且稳定性和适应性好的品种为‘云荞2号’、‘西荞5号’;产量水平较高且稳定性和适应性较好的品种为‘晋苦荞2号’、‘云荞1号’。该研究旨在为西藏地区荞麦品种鉴定与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西藏 高稳系数法 产量 稳定性
下载PDF
西藏荞麦的创新利用和发展前景 被引量:7
9
作者 周美亮 《西藏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7-10,共4页
荞麦是西藏地区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也是当地最重要的救灾备荒作物。目前,西藏荞麦的年栽培面积约为6667hm^2,相关产业已初步成型,但仍面临着不少问题,本文综述了西藏荞麦的现状以及未来对荞麦进行创新利用的趋势,对西藏荞麦的发展前... 荞麦是西藏地区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也是当地最重要的救灾备荒作物。目前,西藏荞麦的年栽培面积约为6667hm^2,相关产业已初步成型,但仍面临着不少问题,本文综述了西藏荞麦的现状以及未来对荞麦进行创新利用的趋势,对西藏荞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西藏 创新利用 发展前景
下载PDF
西藏薄壳苦荞高代品系引种鉴定与评价初报
10
作者 大边巴卓玛 小边珍 《西藏农业科技》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本文对引进的薄壳苦荞高代品系主要的农艺性状与荞麦产量间进行了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薄壳高代品系1503-62,产量表现最高,生育期表现中晚熟型,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建议可作为首选,进行扩繁种子、参加省区试,进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西藏 薄壳苦荞 引种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