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Main Traits of Spring Wheat Landraces in Tibet
1
作者 Jishan XIANG Xiaogang MA +2 位作者 Peiyuan MU Lihua CHEN Hongjun XU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9期1896-1903,共8页
In this study, 9 main traits of 774 spring wheat landraces in Tibet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pring wheat landraces in Tibet have high plant height (with an average of 126.1 cm) and long... In this study, 9 main traits of 774 spring wheat landraces in Tibet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pring wheat landraces in Tibet have high plant height (with an average of 126.1 cm) and long growth period (with an average of 135.2 d), with an average spike length of 9.5 cm, average effective tiller number per plant of 5.9, average spikelet number per spike of 19.9, average kernel number per spikelet of 3.5, average spikelet number per spike of 51.8, aver- age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of 2.0 g, and average 1 000-grain weight of 38.1 g. Specifically, kernel number per spikelet of 2 landraces is larger than 6.0, spikelet number per spike of 2 landraces is larger than 100,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of 2 landraces is larger than 4.0 g, 1 000-grain weight of 11 tandraces is larger than 50 g. There is abundant genetic diversity in those traits except in growth period, and the coefficient variation of 9 traits is in a decreasing order of effective tiller number per plant 〉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 kernel number per spike 〉 spike length 〉 kernel number per spikelet 〉 1 000-grain weight 〉 plant height 〉 spikelet number per spike 〉 growth period. There is different relevance among different traits. Growth period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yield traits; grain number traits a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ive to plant height and spike length, but ex- tremely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relative to effective tiller number per plant; kernel number per spike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ive to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but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related to 1 000-grain weight; 1 000-grain weight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se 9 traits could be included by 5 principal com- ponents (grain number, grain weight, spike length, tiller number and growth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s of these five principal components, 50 landraces including ZM019573, ZM019849, ZM019730, ZM018745, ZM019657, ZM019891, ZM020533, ZM018508, 7M019074 and ZM020026 have good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 wheat in tibet LANDRACE Main traits Correlation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下载PDF
“春麦冬播”种植效应研究——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为例
2
作者 彭江 龙发富 +1 位作者 张爱琴 何燕 《西藏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1-17,共7页
为探究“春麦冬播”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种植效应,以春小麦‘高原437’进行冬播及春播(对照),每个播种期采用撒播、南北条播及东西条播,结果表明:‘高原437’能正常越冬,冬播生育期显著长于春播;冬播出苗率低于春播,但分蘖力强于春播... 为探究“春麦冬播”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种植效应,以春小麦‘高原437’进行冬播及春播(对照),每个播种期采用撒播、南北条播及东西条播,结果表明:‘高原437’能正常越冬,冬播生育期显著长于春播;冬播出苗率低于春播,但分蘖力强于春播。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冬播农艺性状整体上没有春播稳定;经冬春播相关性分析结果对比,表明旗叶的长势和主穗长度对春播产量影响更大;不论冬播还是春播,茎粗越大越有利于主穗粒数的增加,冬播小麦籽粒品质一定程度优于春播,冬播产量显著高于春播,条播整体优于撒播。‘高原437’采取条播方式进行冬播可实现最佳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春麦冬播 种植效应 农艺性状 西藏林芝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与WheatGrow作物模型的青稞生长预测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奥博 董凯宁 +3 位作者 龚澄 罗黎鸣 张思源 关卫星 《西藏农业科技》 2019年第S01期72-77,共6页
本研究致力于探究温度、土壤、水分、阳光等多因子对青稞生长的影响,并最终建立起用于指导实践及产量预测的高原青稞生长-预测模型。本研究利用西藏农牧研究院实验数据对影响青稞生长的因子进行程度划分,根据现有成熟禾本作物WheatGrow... 本研究致力于探究温度、土壤、水分、阳光等多因子对青稞生长的影响,并最终建立起用于指导实践及产量预测的高原青稞生长-预测模型。本研究利用西藏农牧研究院实验数据对影响青稞生长的因子进行程度划分,根据现有成熟禾本作物WheatGrow生长模型,带入青稞生长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各影响因子拟定数据,得到传统生长模型的各因子对青稞生长的预测结果。并根据机器学习的决策树理论对传统生长模型中所涉及的各变量进行信息增益分析,按照各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权重大小构建用于预测青稞生长及指导牧民生产种植活动的决策树模型。本研究建立起的有关影响青稞生长因子的青稞生长-预测模型,不仅实现了指导耕种实践及青稞产量预测的目的,同时还可依靠最新的青稞生长数据进行优化,进而更精准的分析青稞生长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决策树 wheatGrow 西藏高海拔
下载PDF
春小麦新品种(系)“16-3355”的稳产性分析
4
作者 梁艳华 张永鹏 +2 位作者 王兰 魏迎春 范瑞英 《西藏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5-8,共4页
春小麦品种(系)“16-3355”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品种(系)。该品系2010年利用传统杂交育种,经系谱选育而成,于2016年出圃;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参加2017-2018年品种(系)观察试验,两年田间综合性状表... 春小麦品种(系)“16-3355”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品种(系)。该品系2010年利用传统杂交育种,经系谱选育而成,于2016年出圃;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参加2017-2018年品种(系)观察试验,两年田间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并于2019-2020年参加品种(系)比较试验;同时,于2021-2022年参加全区区域试验,2021年产量354.86 kg/667 m2,2022年产量380.9 kg/667 m2。综合几年观察,春小麦品种(系)“16-3355”产量比较稳定,已选入2023-2024年西藏自治区全区农作物统一示范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春小麦 品种比较 区域试验
下载PDF
西藏小麦三大害虫70年发生动态及警示
5
作者 王保海 翟卿 +4 位作者 王文峰 范瑞英 张亚玲 庞博 张欢欢 《西藏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在过去的70年,西藏腹地冬小麦从无到有,并大面积地推广应用,产量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Walker)、小麦卷叶瘿螨Eriophyes tulipae Ktifen和麦长腿蜘蛛Petrobia latens Müller三大害虫逐步猖... 在过去的70年,西藏腹地冬小麦从无到有,并大面积地推广应用,产量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Walker)、小麦卷叶瘿螨Eriophyes tulipae Ktifen和麦长腿蜘蛛Petrobia latens Müller三大害虫逐步猖獗,导致粮食产量10年徘徊不前,成为西藏有文献记载的、罕见的、最为严重的害虫。这三大害虫历经了20世纪50~70年代发生轻微阶段,20世纪70~90年代发生严重阶段,以及2000年以后发生减轻阶段(前一种害虫发生中度、后两种害虫发生极轻微)。其发生动态同时警示人们在进行生产改革时,要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科学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害虫 生物学特性 发生动态 西藏
下载PDF
西藏青稞和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鉴定
6
作者 杜志敏 范春捆 +1 位作者 康振生 赵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6-581,共6页
为明确西藏青稞、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水平,以合理利用抗病品种防控条锈病,采用常规接种法,利用当前西藏大麦条锈菌的流行菌系PSH1和PSH2、小麦条锈菌的流行小种CYR33和CYR32,分别对供试的15个青稞、26个小麦品种在温室进行苗期、成株... 为明确西藏青稞、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水平,以合理利用抗病品种防控条锈病,采用常规接种法,利用当前西藏大麦条锈菌的流行菌系PSH1和PSH2、小麦条锈菌的流行小种CYR33和CYR32,分别对供试的15个青稞、26个小麦品种在温室进行苗期、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并分析其抗性水平与抗性类型。结果发现,15个供试青稞品种中,仅喜马拉21号对大麦条锈菌菌系PSH1、PSH2兼具苗期和成株期抗性,15个均对小麦条锈菌小种CYR33、CYR32表现抗病。26个供试小麦品种中,19个对小麦条锈菌小种CYR33和CYR32兼具苗期抗性和成株期抗性,所有供试小麦对大麦条锈菌菌系PSH1、PSH2均表现抗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青稞 条锈病 抗病性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和北京异地种植小麦的品质变化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东兵 曹广才 +4 位作者 强小林 冬梅 寇皞 王建林 王秀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195-2199,共5页
1998~ 2 0 0 1年在林芝、日喀则、拉萨、北京布点 ,开展了多品种异地种植的春播和秋播田间联合试验 ,统一检测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降落值、籽粒硬度 5项指标 ,以探讨异地种植的品质变化 ,为西藏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提... 1998~ 2 0 0 1年在林芝、日喀则、拉萨、北京布点 ,开展了多品种异地种植的春播和秋播田间联合试验 ,统一检测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降落值、籽粒硬度 5项指标 ,以探讨异地种植的品质变化 ,为西藏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提供试验依据 .结果表明 ,不同小麦品种之间以及相同品种不同地点之间 ,品质性状都有差异 ,但地点间差异更大 .经相关分析 ,蛋白质含量分别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降落值、籽粒硬度呈正相关 .籽粒蛋白质含量可作为小麦品质性状中的一项核心指标 .在相同地点种植 ,内地品种的品质性状参数比西藏品种高 ,西藏品种表现弱筋或中筋小麦特性 ;相同品种在北京种植 ,品质性状参数高于西藏 3试点 .内地品种在西藏种植 ,品质性状参数降低 .在西藏 3试点之间 ,相同品种的品质性状也有差异 .生态高度 (纬度×海拔 )与品种的生育天数呈正相关 .生育天数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 .生态高度又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 .在西藏小麦生产中 ,应以发展中筋小麦为主 ,还可引入一些优良的内地品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北京 小麦 异地种植 品质变化
下载PDF
西藏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与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曾兴权 次仁卓嘎 +2 位作者 次珍 强小林 吉万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0-254,共5页
为明确西藏小麦品种不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对小麦品质的作用,对210份小麦品种的HMW-GS组成与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Glu-A1位点上,亚基1、null和2*出现的频率依次为50.00%、34.76%和15.24%,各... 为明确西藏小麦品种不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对小麦品质的作用,对210份小麦品种的HMW-GS组成与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Glu-A1位点上,亚基1、null和2*出现的频率依次为50.00%、34.76%和15.24%,各亚基对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的作用均为2*>1>null;在Glu-B1位点上,亚基7+8和7+9出现频率分别为45.71%和37.14%,远高于其它亚基出现的频率,各亚基对蛋白质含量的作用为7>14+15>17+18>6>7+9>22>7+8>6+8,对沉淀值的作用为17+18>7>14+15>7+9>7+8>6>6+8>22;在Glu-D1位点上,5+10与2+12出现频率分别为52.38%和47.14%,亚基12出现频率较低,各亚基对蛋白质含量的作用为5+10>12>2+12,对沉淀值的作用为5+10>2+12>12。HMW-GS所对应的蛋白质含量与沉淀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535,达到了显著水平。以蛋白质含量为评价指标,较优的亚基组合有1/17+18/2+12、1/7/5+10、1/17+18/5+10、1/6+8/2+12、null/22/2+12、2*/17+18/5+10。以沉淀值为评价指标,较优的亚基组合有1/14+15/2+12、2*/17+18/5+10、2*/7/5+10。以蛋白质含量与沉淀值相结合为评价指标,本研究中HMW-GS的最优搭配为2*/17+18/5+10,其次为2*/7/5+10。HMW-GS组成类型所对应的蛋白质含量与沉淀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571(P<0.05),达到了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蛋白质 沉淀值
下载PDF
2010年西藏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群体结构与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保通 李佼佼 +5 位作者 胡小平 李强 康振生 杨敏娜 刘太国 陈万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2,共4页
西藏地区是中国相对独立的小麦种植区,小麦条锈病是西藏冬小麦上最重要的病害。长期以来,对西藏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群体结构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为了弄清西藏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群体结构,本研究从西藏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关键地区采... 西藏地区是中国相对独立的小麦种植区,小麦条锈病是西藏冬小麦上最重要的病害。长期以来,对西藏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群体结构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为了弄清西藏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群体结构,本研究从西藏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关键地区采集并鉴定了小麦条锈菌标样261份。西藏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复杂,小种类型数多,主要优势小种以CYR32和CYR33为主,水源11类群为优势类群,Hybrid46类群结构简单,未发现CYR32以外的类型;CYR32之前的小种数较多、其中CYR17、CYR20、CYR31出现频率较高;西藏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与内地有着较大的相似性,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表现西藏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组成与四川、云南两省相似,与青海省差异较大。推测西藏地区小麦条锈菌与四川和云南省存在较密切的菌源交流,与青海省交流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小麦 小麦条锈菌 生理小种 群体结构
下载PDF
西藏昌果古青稞、古小麦、古粟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傅大雄 阮仁武 +1 位作者 戴秀梅 刘咏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2-398,T001,T002,共9页
报道了作者在西藏贡嘎县昌果乡昌果沟遗址发现的古青稞 ( H ordeum vulgare L.var.nudum)、古小麦 ( Triticum aestivum L .)、古粟 ( Setaria italica L .Beauv)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农作物遗存 ,以此对西藏高原的栽培植物起源演化进行... 报道了作者在西藏贡嘎县昌果乡昌果沟遗址发现的古青稞 ( H ordeum vulgare L.var.nudum)、古小麦 ( Triticum aestivum L .)、古粟 ( Setaria italica L .Beauv)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农作物遗存 ,以此对西藏高原的栽培植物起源演化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讨论。提出西藏高原是栽培植物的次生起源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青稞 小麦 起源
下载PDF
西藏小麦品种资源HMW-GS组成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曾兴权 吉万全 +2 位作者 强小林 次珍 唐亚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8-101,共4页
为了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了西藏地方品种、西藏主要育成品种和近几年从国内外引进品种(系)等805份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WM-GS)组成。结果表明,Glu-1位点共有24... 为了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了西藏地方品种、西藏主要育成品种和近几年从国内外引进品种(系)等805份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WM-GS)组成。结果表明,Glu-1位点共有24种等位基因,其中Glu-A1位点4种、Glu-B1位点10种、Glu-D1位点10种;亚基N、7+8和2+12在各自位点的频率最高,分别为66.70%、40.25%和59.88%;另外,在Glu-D1位点,还发现有了稀有亚基2.2+12,其频率为0.62%。引进品种的2*、14+15、17+18和5+10等优质亚基出现的频率较西藏主要育成品种高,西藏主要育成品种中优质亚基5+10的频率仅为0.24%,西藏品种亚基组合类型主要为N,7+8,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品质
下载PDF
西藏高原田间冬小麦的表观光合量子效率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允芬 张宪洲 +2 位作者 周允华 张谊光 喻朝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5-38,共4页
在西藏高原田间的测定表明,高原冬小麦光-光合速率响应曲线符合直角双曲线函数,其表观初始光能利用效率α平均为0.034μmolCO2/m2s(μmolphotons/m2s),只及内陆平原地区的约2/3。高原地区空气稀薄,CO2密度为平原地区的2/3左右,致使小麦... 在西藏高原田间的测定表明,高原冬小麦光-光合速率响应曲线符合直角双曲线函数,其表观初始光能利用效率α平均为0.034μmolCO2/m2s(μmolphotons/m2s),只及内陆平原地区的约2/3。高原地区空气稀薄,CO2密度为平原地区的2/3左右,致使小麦叶片光能利用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冬小麦 表观光合量子效率 高产机理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西藏山南地区麦田土壤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芝兰 何建清 +2 位作者 彭岳林 蔡晓布 张涪平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37,41,共4页
本文对不同施肥措施下麦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有机肥与N、P、K肥的合理配施 ,肥效持久 ,能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 ,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均能相对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可显著... 本文对不同施肥措施下麦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有机肥与N、P、K肥的合理配施 ,肥效持久 ,能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 ,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均能相对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可显著增强纤维素分解强度 ,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有利于培肥土壤。微生物种类鉴定表明 :细菌的数量以芽孢杆菌为主 ,球菌较少 ;放线菌主要为链霉菌属的灰褐色类群 ;真菌主要为腐霉属、木霉属、葡萄孢属 ;固氮菌为圆褐固氮菌 ;纤维素分解菌以食纤维细菌、链霉菌属的白孢类群和葡萄穗霉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西藏麦田 微生物
下载PDF
西藏高原田间冬小麦旗叶光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允芬 张宪洲 +1 位作者 张谊光 周允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21-528,共8页
西藏高原冬小麦旗叶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平坦或单峰型 ,没有明显“午睡”现象。净光合速率日最高值可与平原接近。光合日总量最高值出现在灌浆中期 ,其值比平原低 4 %~ 34 %。净光合速率达2 0 μmol CO2 .m- 2 .s- 1以上的环境因子组... 西藏高原冬小麦旗叶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平坦或单峰型 ,没有明显“午睡”现象。净光合速率日最高值可与平原接近。光合日总量最高值出现在灌浆中期 ,其值比平原低 4 %~ 34 %。净光合速率达2 0 μmol CO2 .m- 2 .s- 1以上的环境因子组合是光合有效辐射光量子通量密度 2 0 0 0 μmol.m- 2 .s- 1以上 ,气温 2 5~ 2 9℃ ,近地层大气 CO2 密度 0 .4 1 mg.dm- 3以上 ,0 cm地温 1 8~ 2 3℃、5 cm地温 1 5~ 1 9℃。这样的因子组合在高原同时满足的机率不高 ,由于 CO2 浓度与光温因子高值出现时间不同步 ,更由于 CO2 密度比内陆平原低 1 /3,严重制约了光合日总量值 ,高原冬小麦旗叶光合作用的特点是净光合速率日最高值可与平原接近 ,但光合日总量却明显低于平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冬小麦 光合作用
下载PDF
青藏高原干旱地区8种主栽小麦品种对旱雀麦的化感作用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陶俊杰 李玮 +1 位作者 魏有海 郭青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8-261,267,共5页
以青藏高原地区青海省东部干旱区域常见杂草旱雀麦(Bromus tectorum Linn)作为受体,用琼脂共培法对青藏高原青海省东部干旱区域8种主要栽培小麦品种进行化感作用的评价。结果表明:8种小麦品种对旱雀麦的发芽率、发芽势抑制强度为2... 以青藏高原地区青海省东部干旱区域常见杂草旱雀麦(Bromus tectorum Linn)作为受体,用琼脂共培法对青藏高原青海省东部干旱区域8种主要栽培小麦品种进行化感作用的评价。结果表明:8种小麦品种对旱雀麦的发芽率、发芽势抑制强度为2.78%~69.44%,其中高原448抑制作用最强,乐麦5号抑制作用最弱,青春38、高原437、通麦1号对旱雀麦种子萌发的抑制率都达到10%以上,而互助红、互麦14则对旱雀麦种子萌发表现为负的抑制率。相关性分析得出:处理间化感作用的差异在根长、芽长、干重方面的 P值分别为0.0166、0.0194和0.0001,达到显著水平,鲜重 P值大于0.5,无相关性。利用化感作用效应指数( RI值)作为化感指标,结合聚类分析得出高原448化感作用最强,青春38、高原437、通麦1号、阿勃化感作用中等,互助红、互麦14号、乐麦5号没有化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小麦品种 化感作用 RI值
下载PDF
西藏小麦醇溶蛋白Gli-1和Gli-2位点等位基因组成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代寿芬 郑有良 颜泽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利用A -PAGE方法 ,鉴定了 130份西藏小麦地方品种的Gli- 1和Gli - 2位点等位基因组成。结果表明 ,西藏小麦的 6个主要醇溶蛋白位点等位基因组成类型丰富。共出现了 98个等位基因 ,114种组合。各位点平均Nei氏遗传变异系数高达 0 85 4... 利用A -PAGE方法 ,鉴定了 130份西藏小麦地方品种的Gli- 1和Gli - 2位点等位基因组成。结果表明 ,西藏小麦的 6个主要醇溶蛋白位点等位基因组成类型丰富。共出现了 98个等位基因 ,114种组合。各位点平均Nei氏遗传变异系数高达 0 85 4。在各位点基因中 ,Nei氏遗传变异系数在第一和第六同源群的相应位点表现相同趋势 ,以A组最高 ,B组次之 ,D组最低。 6个主要醇溶蛋白位点的等位变异 7~ 2 4个 ,平均 16 33个。出现频率最高的分别是Gli-A1urt3(14 6 2 % )、Gli -B1k(15 38% )、Gli -D1a(4 0 0 0 % )、Gli-A2o(14 6 2 % )、Gli-B2a(2 2 38% )和Gli-D2a(4 0 0 0 % )。在Gli-A1、Gli-B1和Gli-A2位点上分别出现了 4种、2种和 2种前人未报道的遗传块。在Gli-B1位点 ,有 3份材料未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小麦 地方品种 醇溶蛋白 等位基因 A-PAGE
下载PDF
两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特点表现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保军 李硕碧 +3 位作者 王银银 强小林 杨文平 丁瑞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选取西藏主要小麦品种和内地优质小麦品种 ,分别在西藏和杨陵进行冬播和春播 ,收获后测定并分析其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结果表明 :不同来源品种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均表现为北京品种 >西藏品种 >青海品种 ,其中北京品种和西藏品种间... 选取西藏主要小麦品种和内地优质小麦品种 ,分别在西藏和杨陵进行冬播和春播 ,收获后测定并分析其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结果表明 :不同来源品种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均表现为北京品种 >西藏品种 >青海品种 ,其中北京品种和西藏品种间的差异较大 ,而西藏品种和青海品种间的差异较小 ,蛋白质各组分的变异大小为谷蛋白的变异最大 ,其次是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残余蛋白的变异较小 ,谷 /醇比值在品种间的变异也较大 ;不同生态条件下各组分的变异的大小为醇溶蛋白 >谷蛋白 >残余蛋白 >球蛋白 >清蛋白 ,粗蛋白在 4种生态条件下的变异系数为 9.6 0 % ,谷 /醇比值的变异系数为 13.97% ;谷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谷 /醇比值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在环境间的变异系数 ;而醇溶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小麦 蛋白质 蛋白质组分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小麦田辐射能量收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宪洲 王辉民 张谊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36-241,共6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冬小麦田净全辐射各分量的观测资料分析,论述了净全辐射及其各分量的日变化特征;计算得出冬小麦抽穗—乳熟期麦田平均反射率为13.3%,净全辐射占总辐射百分率:白天75%,包括夜间67.4%;指出了净全辐射和... 通过对青藏高原冬小麦田净全辐射各分量的观测资料分析,论述了净全辐射及其各分量的日变化特征;计算得出冬小麦抽穗—乳熟期麦田平均反射率为13.3%,净全辐射占总辐射百分率:白天75%,包括夜间67.4%;指出了净全辐射和总辐射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冬小麦 辐射能量收支 麦田
下载PDF
西藏气候变化及其对作物产量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格桑曲珍 普布次仁 胡希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6-271,共6页
以西藏1971—2010年6个代表性气象站气象资料为依据,运用线性倾向率方法分析了近40年来西藏气候变化的特征,同时分析了6个农业主产区40年来青稞、小麦的光温与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并结合现实生产力数据分析了青稞和小麦的增产空间... 以西藏1971—2010年6个代表性气象站气象资料为依据,运用线性倾向率方法分析了近40年来西藏气候变化的特征,同时分析了6个农业主产区40年来青稞、小麦的光温与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并结合现实生产力数据分析了青稞和小麦的增产空间。结果表明:(1)1971—2010年40年间,西藏温度和降水量均表现为升高趋势,6个农业主产区平均气温升高了2.26℃,远大于全国1.1℃·100a-1的平均气温升高速度;(2)伴随着温度的升高,青稞和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分别以每年53 kg·hm-2和107 kg·hm-2的速度增加,气候生产潜力也随着降水量的小幅升高而有所增加,平均每年增加94 kg·hm-2和110 kg·hm-2;(3)青稞与小麦的光温和气候生产增产空间均表现为减小的趋势,但至目前,青稞的光温和气候增产空间仍有10 385 kg·hm-2和5 969 kg·hm-2,小麦的光温和气候增产空间仍有9 040 kg·hm-2和5 197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西藏 生产潜力 青稞 小麦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小麦冠层几何结构、光截获及其对光合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林忠辉 周允华 +1 位作者 王辉民 张谊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2-398,共7页
在西藏拉萨测量了藏冬系列3个冬小麦品种的冠层几何结构及冠层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反射率、透过率和截获率。通过实测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冬小麦叶片比平原地区的更趋于直立,具有比平原地区低的消光系数,能够容纳... 在西藏拉萨测量了藏冬系列3个冬小麦品种的冠层几何结构及冠层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反射率、透过率和截获率。通过实测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冬小麦叶片比平原地区的更趋于直立,具有比平原地区低的消光系数,能够容纳较大的绿叶面积和有效穗数;当冠层对PAR的截获率趋于饱和时,高原地区麦田可容纳的最大绿叶面积可达8.6,是平原地区的1.4倍左右;开花到成熟期间的叶日积(LAD)大约可达平原地区的2倍,绿叶面积持续时间长;整个生长季期间,高原地区的PAR总量是平原地区的1.7倍,单位绿叶面积所截获的PAR是平原地区的1.3倍,又由于其叶片的趋于直立,故从上到下叶片受光比平原地区更均匀和充分,群体光合潜力高,对PAR的利用率更高。这些因素是高原冬小麦高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冬小麦 冠层几何结构 光截获 消光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