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ng the Upper Triassic Deep-sea Flysch of the Shannan Terrane with the Coeval Shallow Shelf Sediments of the Tethys Himalaya,Southern Tibet 被引量:2
1
作者 LI Xianghui Frank MATTER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48-354,共7页
The provenance and paleogeography of the Upper Triassic deep-sea flysch Langjiexue Group(LG)of the Shannan Terrane in the northeastern Himalaya orogen,south of Yarlung Zangbo,have been disputed in recent years since i... The provenance and paleogeography of the Upper Triassic deep-sea flysch Langjiexue Group(LG)of the Shannan Terrane in the northeastern Himalaya orogen,south of Yarlung Zangbo,have been disputed in recent years since its affinity to the Tethys Himalaya was suspected during the early 2000 s.Based on the earlier discoveries of the Upper Permian–Triassic basalts and mafic dykes from the LG and of coeval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Qulonggongba Formation(QF)in shallow shelf sediments of the Tethys Himalaya,the previous viewpoints on the basin and tectonics of the LG have been recently rejected.We compared the two units of the Upper Triassic,and our results reveal a number of differences,discrepancies,and inconsistencies in the debate,raising crucial questions on the postulation and provenance model of the remote Gondwanide Orogen for the LG.It is suggested that more observations and evidence are need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aleogeographic understanding and relationship of the two un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OLOGY PALEOGEOGRAPHY FLYSCH shelf sediment Late Triassic shannan Terrane TETHYS tibet
下载PDF
New Discovery of the 341 Ma Gabbro at Xiongcun District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Lhasa Terrane, Tibet 被引量:1
2
作者 LANG Xinghai LIU Dong +9 位作者 DENG Yulin TANG Juxing XIE Fuwei YANG Zongyao CUI Zhiwei WANG Xuhui LI Zhijun ZHANG Zhong ZHANG Jinshu HUANG Y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20-421,共2页
Objective Lhasa terrane has recorded the geologic history conceming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Paleo-Tethys and the intra-continental convergence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Yin and Harrison, 2000). Previous inve... Objective Lhasa terrane has recorded the geologic history conceming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Paleo-Tethys and the intra-continental convergence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Yin and Harrison, 2000).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have focused on the initial timing of the India-Asia collision and the Cretaceous-Cenozoic magmatism and sedimentation (Wang Tianyang et al., 2017), however, there are only few studies concerning the Paleozoic evolution in Lhasa terrane. This paper mainly reports a new discovery of 341 Ma gabbro,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Xiongcun copper-gold district 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Lhasa terrane, Tibet. As an important magmatic record during the Paleozoic evolution process of Lhasa terrane,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Xiongcun gabbro will provide new constraints for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Paleo-Tethys Ocean in the Late Devonian to Early Carbonifer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 Gabbro tibet Xiongcun district
下载PDF
Thoughts on Pairing Assistance to Tibet for Promoting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Tib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Power
3
作者 Zhiguo SUN Li GAO +3 位作者 Yuanpeng SUN Guangchao CAO Xinying ZHOU Xiaoqiang L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4年第3期18-24,共7页
In the new era,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further promote pairing assistance to Tibet,promote the simultaneous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agriculture in Tibet and the China's Mainland,and compose a Chinese-style mod... In the new era,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further promote pairing assistance to Tibet,promote the simultaneous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agriculture in Tibet and the China's Mainland,and compose a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Southern Tibet,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includes Shannan City and Nyingchi City,is a region assisted by four provincial partners including Hubei Provinc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in southern Tibet,studies its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s,and analyzes the main issues of its pairing assistance.Taking forging the strong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as the main line,the paper explores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Tibet through pairing assistance to Tib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power,and proposes some strategies,such as inheriting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modern seed industry,enhancing the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s of highland barley(naked barley)and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ies,and developing edible fungi and cold water fish indus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RING ASSISTANCE to tibet Southern tibet shannan CITY Nyingchi CITY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power
下载PDF
Geology and mineralization of the Tiegelongnan supergiant porphyry-epithermal Cu(Au, Ag) deposit(10 Mt) in western Tibet, China: A review 被引量:3
4
作者 Huan-huan Yang Qin Wang +15 位作者 Yan-bo Li Bin Lin Yang Song Yi-yun Wang Wen He Hong-wei Li She Li Jian-li Li Chang-cheng Liu Shi-bin Feng Tang Xin Xue-lian Fu Xin-juan Liang Qi Zhang Bei-qi Wang Yang Li 《China Geology》 2022年第1期136-159,共24页
The Tiegelongnan Cu(Au,Ag)deposit in central Tibet contains more than 10 Mt of copper ranking 29 th in the world.It is characterized by typical porphyry-epithermal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he Tiegelongnan Cu(Au,Ag)deposit in central Tibet contains more than 10 Mt of copper ranking 29 th in the world.It is characterized by typical porphyry-epithermal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porphyry-epithermal copper deposit in Tibet,new zircon U-Pb age and sulfur isotope data along with published data in the Tiegelongnan are pres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and preservation mechanism.Ore-related intrusive rocks in the Tiegelongnan including Early Cretaceous(about 120 Ma)granodiorite porphyry and diorite porphyr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Bangongco-Nujiang ocean.Sulfur mainly comes from deep magma,and ore-forming fluid is affected by both magmatic and meteoric water.The metallogenic setting of Tiegelongnan is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Andea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in South America.The cover of the Meiriqiecuo Formation volcanic rocks,Lhasa-Qiangtang collision and India-Eurasian collision have significance in the preservation and uplift of the deposit.The formation,preservation and discovery of Tiegelongn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loration of ancient porphyry-epithermal deposits in Tib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ant porphyry-epithermal copper deposit Mineralization and alteration Formation and preservation mechanism Tiegelongnan Duolong ore district Early Cretaceous Mineral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Bangongco-Nujiang metallogenic belt tibet
下载PDF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双层级”村庄分类研究以山南市乃东区为例
5
作者 单卓然 潘浩澜 +2 位作者 袁满 安月辉 黄亚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69,共8页
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开展村庄“定型”,是实施分类指导的必要前提。在各地灵活丰富的村庄分类里,介入自然聚落尺度是近期兴起的创新来源。文章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为例,将传统单纯围绕行政村展开的村庄分类流程,扩展为由自然聚落... 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开展村庄“定型”,是实施分类指导的必要前提。在各地灵活丰富的村庄分类里,介入自然聚落尺度是近期兴起的创新来源。文章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为例,将传统单纯围绕行政村展开的村庄分类流程,扩展为由自然聚落与行政村尺度共同构成的“双层级”村庄分类技术框架。研究认为,行政村内自然聚落间的强烈异质性及聚落发展的实心化,是应用“双层级”村庄分类理论模型的重要条件。研究提出,“双层级”村庄分类方法由“政策判定+潜力评估+镇村酝酿”的自然聚落分类方法、“占比测算+矩阵构建+系统聚类”的自然聚落→行政村类型转换方法、二次镇村酝酿基础上的行政村分类方案生成方法等共同组成,具体的分类流程需落实聚落定性、聚落测评、聚落分类、类型转换、行政村分类等5项主要环节。理论模型在山南市乃东区国土空间规划中得到了实际应用,识别出5类自然聚落,制定了主导式与并重式的两种行政村类型认定规则,提出了“融保聚改”的四类型行政村分类方案。分类过程及工作成果得到地方积极正面反馈,验证了“双层级”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旨在丰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村庄分类布局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分类 双层级 自然聚落 行政村 山南市乃东区
下载PDF
西藏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6
作者 唐菊兴 杨欢欢 +16 位作者 李宏伟 王勤 李彦波 李社 林彬 李发桥 翟建军 唐晓倩 杨超 董玉杰 李建力 付雪莲 陈守关 袁盛朝 王梦蝶 张琪 张荣坤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 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拿若大型斑岩-隐爆角砾岩筒型铜(金)矿床,多不杂、波龙、多不杂西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尕尔勤、地堡那木岗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点组成,共探获铜资源量超过1500万t,伴生金超250 t,伴生银3900 t。多龙矿集区形成于早白垩世(120 Ma)班公湖-怒江洋盆北向俯冲的陆缘弧环境,物质源区为壳幔混合源,成矿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系列,具有弧岩浆特征。俯冲板片的折返是多龙矿集区深部岩浆形成和侵位的主要动力学机制,成矿后安山质火山岩(110 Ma)的覆盖对矿床起到重要的保存作用。多不杂矿区F2逆断层将矿体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矿体是找矿的重点方向。铁格隆南矿区深钻揭露了由南向北的逆冲断层,该逆冲断层将矿体错断并推覆到“红层”沉积之上,其下盘是寻找另一半隐伏矿体的方向。尕尔勤矿区大面积发育指示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硅帽”,明显富集Au、Ag、As、Sb、Bi、Cu等元素,Au、As、Sb、Hg等呈现较好的元素组合异常,具有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潜力。地堡那木岗矿区发育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蚀变(高岭石化、地开石化、明矾石化等)和矿物组合(铜蓝、蓝辉铜矿、斑铜矿等),且物探、化探、遥感异常套合良好,是未来矿产勘查的重点。区内逆冲断层对矿床的改造作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对进一步的勘查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多龙矿集区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潜力评价
下载PDF
西藏札达日乌孜细石器地点石制品研究
7
作者 朱之勇 熊娟 +3 位作者 唐睿 于春 席琳 张建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本文采用类型学、数量统计等方法,对2019年在西藏札达县日乌孜细石器地点调查中所获得的石制品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可知,其石制品类型包括普通石核、楔形细石核、锥形细石核、石叶、细石叶、尖状器、石锥、砍砸器及各类刮削器等,属典... 本文采用类型学、数量统计等方法,对2019年在西藏札达县日乌孜细石器地点调查中所获得的石制品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可知,其石制品类型包括普通石核、楔形细石核、锥形细石核、石叶、细石叶、尖状器、石锥、砍砸器及各类刮削器等,属典型细石器遗存。根据文化内涵及特征,推断日乌孜细石器地点为一处古人类的临时石器加工场所,年代可能处于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阶段,即距今7200~6000年之间。本项研究详细揭示了日乌孜细石器地点的文化面貌,有利于推动西藏西部的细石器研究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札达县 日乌孜 细石器
下载PDF
基于多情景分析的西藏山南地区碳达峰预测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扬 张锦博 +3 位作者 姜少睿 郭怀成 王书航 付正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0-356,共7页
以西藏山南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GM-ImPACT模型,根据不同情景下山南市碳排放峰值预测结果,提出达峰路径和具体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经济增速的基础上,配合强减排策略是山南市获得碳达峰的最优路径。预计山南市提前10年于2... 以西藏山南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GM-ImPACT模型,根据不同情景下山南市碳排放峰值预测结果,提出达峰路径和具体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经济增速的基础上,配合强减排策略是山南市获得碳达峰的最优路径。预计山南市提前10年于2024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总量减少20.72%,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幅度比全国高7.89个百分点。所提模型框架可用于探索其他城市的碳达峰最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低碳路径 GM-ImPACT模型 西藏山南
下载PDF
西藏山南地区箭筈豌豆与丹麦“444”燕麦混播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曹仲华 魏军 +1 位作者 杨富裕 曹社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71,共5页
研究了西藏山南地区不同比例箭筈豌豆与丹麦"444"燕麦的混播效应。结果表明,混播可明显提高产草量和牧草品质,不同混播比例间的产草量、粗蛋白、粗脂肪、NDF、Ca和P含量差异显著(P<0.05),AD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随... 研究了西藏山南地区不同比例箭筈豌豆与丹麦"444"燕麦的混播效应。结果表明,混播可明显提高产草量和牧草品质,不同混播比例间的产草量、粗蛋白、粗脂肪、NDF、Ca和P含量差异显著(P<0.05),AD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箭筈豌豆比例的增加,粗蛋白、粗脂肪、Ca和P含量随之增加,而NDF、ADF含量增加。播种比例以箭筈豌豆(50%)+丹麦"444"燕麦(50%)为佳,产草量较高,品质较好。混播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的含量。箭筈豌豆与丹麦"444"燕麦按此比例混种在西藏山南可以推荐推广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饲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筈豌豆 丹麦“444”燕麦 混播效应 西藏山南地区
下载PDF
西藏山南地区箭筈豌豆与春青稞混播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曹仲华 魏军 +1 位作者 杨富裕 曹社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索箭筈豌豆(Vicia SativaL.cv)与春青稞(Hordeum VulgareL.cv)在西藏山南地区的适宜混播比例,为当地混播人工草地的建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箭筈豌豆和春青稞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5种人工草地种植模式(V:1... 【目的】探索箭筈豌豆(Vicia SativaL.cv)与春青稞(Hordeum VulgareL.cv)在西藏山南地区的适宜混播比例,为当地混播人工草地的建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箭筈豌豆和春青稞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5种人工草地种植模式(V:100%箭筈豌豆+0%春青稞;VH1:70%箭筈豌豆+30%春青稞;VH2:50%箭筈豌豆+50%春青稞;VH3:30%箭筈豌豆+70%春青稞;H:0%箭筈豌豆+100%春青稞)的混播效果。【结果】混播可明显提高产草量和牧草品质,不同混播比例间的产草量及饲草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和磷(P)含量差异显著(P<0.05);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加,饲草粗蛋白、粗脂肪、Ca和P含量随之增加,而NDF、ADF含量降低。【结论】5种种植模式中,混播比例以50%箭筈豌豆+50%春青稞为佳,在该种植模式下,产草量较高,品质较好,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提高。该混播比例可以在西藏山南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等豌豆 春青稞 混播效应 西藏山南地区
下载PDF
山南地区农牧区医疗制度建设与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旦增顿珠 欧珠罗布 +2 位作者 王振 陈晓 朱明娇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57-60,81,共5页
文章根据西藏山南地区的调研数据,阐述了该地区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及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分析了该地区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结果表明,政府在资金筹集及其管理协调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是广大... 文章根据西藏山南地区的调研数据,阐述了该地区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及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分析了该地区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结果表明,政府在资金筹集及其管理协调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是广大农牧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短时间内得以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因素。同时,加强西藏农牧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西藏广大农牧区医疗制度以及改善农牧区医疗卫生条件,对于促进西藏农牧区医疗制度的长期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山南地区 农牧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西藏山南地区活动断层解译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阳明 张景发 +1 位作者 刘智荣 申旭辉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0-237,共8页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从多尺度重新对西藏山南地区活动断层进行遥感解译,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其位置及活动性进行判定。首先,采用具有全天候和穿透性的Sentinel-1雷达图像和光谱信息丰富的Landsat ETM+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并结合高空间分...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从多尺度重新对西藏山南地区活动断层进行遥感解译,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其位置及活动性进行判定。首先,采用具有全天候和穿透性的Sentinel-1雷达图像和光谱信息丰富的Landsat ETM+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并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高分二号遥感影像,提取并分析不同尺度的地质构造信息;其次,将DEM数据与ETM+遥感影像进行融合,获取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方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活动断层的构造地貌分析;最后,综合雷达遥感与光学遥感各自的成像优势,利用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处理与多源遥感图像融合等处理来降低活动断层遥感解译的多解性与可疑性,明晰了西藏山南研究区的活动断层遥感影像特征。根据活动断层遥感解译标志,在研究区共解译出主要活动断裂带4条,分别为: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札达—拉孜—邛多江断裂带、桑日—错那断裂带和达吉岭—昂仁—仁布断裂带。研究区的活动断层解译结果表明,综合应用多源遥感数据可以大大提高活动断层解译的准确率与可信度,并为研究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山南地区 多源遥感数据 活动断层解译
下载PDF
西藏拿若斑岩铜金矿床成矿斑岩年代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36
13
作者 祝向平 陈华安 +5 位作者 刘鸿飞 马东方 李光明 张红 刘朝强 卫鲁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28,共20页
西藏拿若矿床位于西藏多龙矿集区北部,是2010年新发现的一个斑岩铜矿。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在拿若斑岩铜矿内侵位,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是拿若矿床的主要成矿斑岩;成矿前的闪长岩在拿若矿床东南侧侵位。本文开展了拿若矿床斑岩和闪长岩的锆石... 西藏拿若矿床位于西藏多龙矿集区北部,是2010年新发现的一个斑岩铜矿。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在拿若斑岩铜矿内侵位,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是拿若矿床的主要成矿斑岩;成矿前的闪长岩在拿若矿床东南侧侵位。本文开展了拿若矿床斑岩和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在120Ma集中侵位,闪长岩略早于花岗闪长斑岩侵位(121 Ma)。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化学特征,均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高场强元素,Eu异常不明显,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均具有高Sr低Y的特征,可能表明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同一个岩浆房;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均具有高Al2O3、富钠、低镁和高Sr低Y的特征,显示出埃达克岩的特征;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的(87Sr/86Sr)i值分别为0.7054~0.7058和0.7056~0.7057,εNd(t)分别为-3.7^-2.9和-3.5^-3.2,εHf(t)值分别变化于3.6~6.7和3.6~7.4,表明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角闪岩相,有较多幔源物质混入;第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具有较高εNd(t)值(-1.3~1.6)和εHf(t)值(5.1~8.1),表明第三期花岗闪长斑岩也起源于下地壳,但地壳物质混入较少。闪长岩也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具有与花岗闪长斑岩相似的(87Sr/86Sr)i值(0.7052~0.7057)和略高的εNd(t)值(0.2~3.3)与εHf(t)值(1.2~9.5),表明闪长岩也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源区中壳源物质混入相对更少。闪长岩和成矿的花岗闪长斑岩铜背景值均较高,可能表明成岩源区内Cu丰度较高。含矿斑岩中地壳物质混入较多,可能表明成矿斑岩在侵位过程中从地壳中萃取了较多成矿元素。成矿晚期花岗闪长斑岩中Cu含量明显较低,可能是末期岩浆在岩浆房中释放了较多成矿元素所致;多期岩浆活动释放的成矿元素有利于成矿元素在成矿流体中持续富集成矿,多期岩浆侵位是形成斑岩铜矿的必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拿若斑岩铜矿 多龙矿集区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岩浆演化 岩石化学
下载PDF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与(超)大型矿集区的形成:科学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15
14
作者 顾雪祥 唐菊兴 +2 位作者 王成善 陆彦 王乾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4-349,共6页
青藏高原及邻区是中国唯一的一块具有世界规模级的成矿富集区 ,迄今所发现的大型、超大型矿床 /矿集区 ,在时间抑或空间上均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反映了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过程相伴随的青藏高原周边及内部岩石圈... 青藏高原及邻区是中国唯一的一块具有世界规模级的成矿富集区 ,迄今所发现的大型、超大型矿床 /矿集区 ,在时间抑或空间上均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反映了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过程相伴随的青藏高原周边及内部岩石圈薄弱地带的壳幔置换过程、层圈交换作用、流体活动及其地球化学分馏过程 ,是控制大型、超大型矿床 /矿集区形成的主要因素。青藏高原成矿大陆动力学研究是阐明该区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和进一步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 (矿集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 矿集区 青藏高原 成矿作用 矿产资源 流体作用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矿集区斑岩铜矿地球化学指标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吴德新 赵元艺 +4 位作者 刘朝强 许虹 李玉昌 李玉彬 雷晓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5-196,共12页
多不杂矿集区位于西藏改则县北部,是近些年发现的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在以多不杂为中心,东西长约30km,南北宽约10km的范围内,包括多不杂、波龙、色那、拿顿、拿若、尕尔勤和铁格龙7个矿区。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矿集区钻孔岩... 多不杂矿集区位于西藏改则县北部,是近些年发现的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在以多不杂为中心,东西长约30km,南北宽约10km的范围内,包括多不杂、波龙、色那、拿顿、拿若、尕尔勤和铁格龙7个矿区。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矿集区钻孔岩芯样品地球化学数据进行旋转正交因子处理和成矿元素Cu与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微量元素U、Th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轻重稀土元素均在Cu矿(化)体部位相对富集。另外微量元素U、Th(尤其是Th),与金属元素Cu含量随深度的变化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Cu矿化部位相对富集。研究表明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与微量元素U、Th可能是一种潜在有效的矿产勘查地球化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杂矿集区 斑岩铜矿 地球化学指标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山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毅 李茂席 +2 位作者 文志军 徐欣 彭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063-5065,5112,共4页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直接体现,信息熵可以作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的一种度量。借助信息熵理论对西藏山南地区1998~2005年及所辖12县(200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熵分别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以揭示山南地区土地利用结...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直接体现,信息熵可以作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的一种度量。借助信息熵理论对西藏山南地区1998~2005年及所辖12县(200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熵分别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以揭示山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特征和演化规律,预期为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土地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1998~2005年期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递增趋势,但是增长幅度较小,土地利用系统向无序方向发展;牧草地、林地、未利用地的高低是影响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大小及区域差异显著的决定性因素;山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值变化的的直接动因主要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地方政策因素,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对土地系统熵值的动态变化也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信息熵 山南地区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山南地区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岩性分布样式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朝凯 李祥辉 +1 位作者 王尹 孙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3,共8页
对西藏山南地区雅鲁藏布江以南的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完成了14条地质路线调查和65个点的观测,重点统计了露头观测点陆源碎屑岩各种岩性的厚度。根据不同岩性(反映粒度大小)的厚度统计对每个观察点上的砂岩与(粉砂... 对西藏山南地区雅鲁藏布江以南的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完成了14条地质路线调查和65个点的观测,重点统计了露头观测点陆源碎屑岩各种岩性的厚度。根据不同岩性(反映粒度大小)的厚度统计对每个观察点上的砂岩与(粉砂质)板岩厚度的比例进行了计算,将砂岩/板岩比值投点到平面图上,编绘出不同层位的砂岩/板岩比值等值线图。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层位的砂岩/板岩比值呈现由北向南变小的变化,反映了向南粒度变细的趋势;这一变化趋势与过去发表的由北而南古水流格局所反映的物源来源具有相同涵义,进一步支持并夯实了郎杰学群系北部来源而非印度大陆(特提斯喜马拉雅)来源的科学认识。物源来源和东西部砂岩/板岩比值的大小差异还暗示郎杰学群至少有两个主流物源方向和两个叠合的海底扇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沉积物分散样式 砂岩 板岩比值 郎杰学群 上三叠统 西藏南部
下载PDF
西藏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勤 唐菊兴 +2 位作者 陈毓川 侯俊富 李彦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9-896,共18页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认为多龙矿集区内斑岩型、隐爆角砾岩筒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等三种共生矿床类型属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空间上分别位于这一成矿系统低位域、低位域顶部及高位域,其空间相对位置可作为成矿系统内相关类型矿...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认为多龙矿集区内斑岩型、隐爆角砾岩筒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等三种共生矿床类型属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空间上分别位于这一成矿系统低位域、低位域顶部及高位域,其空间相对位置可作为成矿系统内相关类型矿床的勘查找矿标志。基于深部岩体的识别和矿田构造格架的建立,完善了多龙矿集区深部岩浆在地壳浅部就位和成矿的过程,构建起多龙矿集区区域成矿模式。根据该成矿模式,多龙矿集区尕尔勤、地堡那木岗及矿集区南东部等地区是下一步开展矿产勘查的有利区块;矿体形成后可能被成矿后构造错断,这一认识可以作为寻找深部隐伏矿体的勘查依据。最后指出这一成矿模式对区域找矿方向的指示意义,认为区域找矿预测中应加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生代古陆边缘岩浆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剥蚀与保存机制的研究;用于识别深部岩体的非常规找矿新方法可应用于斑岩相关矿床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多龙矿集区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山南地区栽培草地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存福 苏红田 +2 位作者 尼玛群宗 白松 余鸣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9-822,共4页
西藏山南地区地处西藏腹地,农牧业交错,宽阔、平缓的河谷农田灌溉便利、土质肥沃,是西藏的粮食主产区,也是西藏栽培草地建设的主要地区。西藏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栽培草地,2009年栽培草地面积3.3万hm2,其中山南地区种草8 400 hm2,占全... 西藏山南地区地处西藏腹地,农牧业交错,宽阔、平缓的河谷农田灌溉便利、土质肥沃,是西藏的粮食主产区,也是西藏栽培草地建设的主要地区。西藏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栽培草地,2009年栽培草地面积3.3万hm2,其中山南地区种草8 400 hm2,占全区种草总面积的25.5%。为提高冬季饲草储量,近年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种草与养畜结合,扩大种草比例。2010年种草面积达10 740 hm2,其中规模连片种植2 466.7 hm2,灌溉草地占栽培草地的81.4%。种草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成为当地群众的自觉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山南地区 栽培草地 种草 现状
下载PDF
藏北聂荣县查吾拉区中侏罗统巴通阶与基底岩系角度不整合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尚林 王根厚 +4 位作者 胡敬仁 方斌 马伯永 岳宗玉 王仁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9-242,共4页
在聂荣县查吾拉区一带首次发现中侏罗统巴通阶与下伏前奥陶系基底变质岩系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在包括查吾拉区在内的索县-左贡地层分区中,中侏罗统仅有巴通阶超覆不整合于“浅基底”变质岩系之上。反映了南、北羌塘盆地之间的中央隆... 在聂荣县查吾拉区一带首次发现中侏罗统巴通阶与下伏前奥陶系基底变质岩系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在包括查吾拉区在内的索县-左贡地层分区中,中侏罗统仅有巴通阶超覆不整合于“浅基底”变质岩系之上。反映了南、北羌塘盆地之间的中央隆起带不仅在双湖一带发育,而且在查吾拉区以东地区同样也发育。这一发现对该地层分区构造古地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聂荣县查吾拉区 中侏罗统巴通阶 浅基底 超覆不整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