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6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Tibet-Sichuan Highway
1
作者 BY SUNITA DWIVEDI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6年第5期34-35,共2页
EDITOR'S NOTE: Sunita Dwivedi, a writer from India, visited Tibet on June 8-19, 2005. After she went back home, she wrote a story for Amar Ujala of India. Following is her story.
关键词 On the tibet-sichuan Highway HIGH
下载PDF
四川、西藏部分地区牦牛场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2
作者 李燕 唐智慧 +4 位作者 符立发 黄家艳 吴丹 曹随忠 王保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01-2109,共9页
【目的】调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牦牛球虫感染情况,为该地区牦牛球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8个牦牛场采集2~6、7~12和>12月龄牦牛的新鲜粪样共376份,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粪便... 【目的】调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牦牛球虫感染情况,为该地区牦牛球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8个牦牛场采集2~6、7~12和>12月龄牦牛的新鲜粪样共376份,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粪便样品中球虫卵囊进行定性检查,采用麦克马斯特计数法统计球虫阳性粪样中每克粪便中的球虫卵囊数(OPG),了解不同牦牛场、不同月龄牦牛的球虫感染情况。【结果】8个牦牛场均检测出球虫感染,阳性样品共85份,平均感染率为22.6%(85/376),平均OPG为1643。共检出9种艾美耳属球虫,优势虫种为阿拉巴艾美耳球虫,感染率为37.6%(32/85),多呈混合感染。平均感染率最高的是2~6月龄牦牛,感染率为37.9%(11/29);其次是7~12月龄牦牛,感染率为31%(57/184);>12月龄牦牛的球虫感染率为10.4%(17/163)。【结论】四川和西藏部分地区牦牛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球虫感染,均以混合感染为主。牦牛球虫感染率、感染强度以及优势虫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牦牛之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西藏 牦牛 球虫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明清之际川藏道的兴起及在中央和西藏地方中的连接作用
3
作者 石硕 刘锡钺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9,共10页
明清之际,川藏道逐渐兴起,并成为中央与西藏地方之间的重要连接纽带。除了中央政府的主动开拓,西藏地方也参与到了整个进程之中。自明中后期开始,大量藏族僧俗人员自川藏道前往内地朝贡,并将巨额茶叶、布匹、金银等物资带回西藏,这是“... 明清之际,川藏道逐渐兴起,并成为中央与西藏地方之间的重要连接纽带。除了中央政府的主动开拓,西藏地方也参与到了整个进程之中。自明中后期开始,大量藏族僧俗人员自川藏道前往内地朝贡,并将巨额茶叶、布匹、金银等物资带回西藏,这是“汉藏金桥”兴起的重要背景。当康区的白利土司阻断了川藏道时,以五世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支持蒙古首领固始汗,攻灭了白利。清初,西藏地方与内地在川藏道东端打箭炉广泛开展贸易活动。康熙三十九年(1700)“西炉之役”与五十九年(1720)清军进藏驱逐准噶尔后,川藏道沿线多数地区逐渐纳入四川省管辖,清朝为保障道路畅通,以巨额茶叶与白银对西藏地方进行经济补贴。由川藏道的兴起及中央与西藏地方的互动,可以深刻理解该道成为双方连接纽带的原因,以及西藏地方牢固纳入中原政治体系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道 中央 西藏地方 打箭炉
下载PDF
近红外高光谱传感器在地震有关气体监测中的应用:以青藏高原东边界为例
4
作者 黄迦南 崔月菊 +3 位作者 邹镇宇 张莹 刘兆飞 李婷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9-270,共12页
为了促进高光谱技术在地震有关气体监测中的应用,本文选取对近地表信息敏感度较强的近红外高光谱传感器TROPOMI的二级产品数据,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和川滇地区地震相关气体时空特征及其与构造和地震活动关系,评价了近红外传感器在... 为了促进高光谱技术在地震有关气体监测中的应用,本文选取对近地表信息敏感度较强的近红外高光谱传感器TROPOMI的二级产品数据,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和川滇地区地震相关气体时空特征及其与构造和地震活动关系,评价了近红外传感器在地震有关气体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结果表明:TROPOMI反演的研究区CH_(4)和CO气体在时间上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受气候变化、地貌、人类活动等影响;空间上在银川、渭河和四川盆地表现为高值,受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目前近红外高光谱传感器在时间分辨率和有效数据量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相对于热红外高光谱传感器,近红外传感器可以较好地反映气体与近地表构造的关系。未来随着近红外高光谱传感器的应用和发展,近红外数据可以逐渐弥补热红外传感器数据对近地表信息敏感度低的不足,提高异常与地震关系的判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OMI 青藏高原东北缘 川滇地区 断裂带排气
下载PDF
川藏铁路电力机车司机室空气品质控制研究
5
作者 肖峰敏 苏雄 +5 位作者 易柯 肖云华 曹小林 王聪 饶政华 左近龙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3,共10页
为了保证电力机车在川藏铁路运行过程中司机室内有良好的空气品质,通过调研雅安至林芝段沿线海拔、温度及隧道热害情况,分析人体对空气成分的耐受性,建立司机室空气品质仿真模型,研究了机车运行过程中司机室内O_(2)和CO_(2)质量比的动... 为了保证电力机车在川藏铁路运行过程中司机室内有良好的空气品质,通过调研雅安至林芝段沿线海拔、温度及隧道热害情况,分析人体对空气成分的耐受性,建立司机室空气品质仿真模型,研究了机车运行过程中司机室内O_(2)和CO_(2)质量比的动态变化特性。结果表明:该路段部分隧道存在热害及有毒有害气体问题;人体对空气成分的耐受性要求为司机室内CO_(2)质量百分比不应超过0.23%,以及O_(2)质量百分比应控制在21.5%~25.4%;司机室下方的O_(2)质量百分比高于司机头部上方,司机前方的O_(2)质量百分比较低。人员头部上方区域的O_(2)质量百分比大多都在19%以下,室内前端的CO_(2)质量百分比达到0.28%以上;机车以160 km/h的时速运行在热害及有毒气体隧道内关闭新风系统,而在其他路段将新风量从常规的25 m3/(h·人)增加到40 m^(3)/(h·人),可使司机室内O_(2)和CO_(2)质量百分比均满足室内环境要求;当车速一定时,随着新风量的提高,司机室内环境会有较好的改善;当新风量一定时,随着机车时速的增加,司机室内所需满足空气环境要求的新风量将会减少。研究结果可为川藏铁路机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电力机车 新风 空气品质 仿真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对拟建川藏铁路(康定至巴塘段)沿线6种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研究
6
作者 杨稀 王晓虹 +4 位作者 付明霞 宋心强 李平 张冬玲 周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基于国家重大工程川藏线建设需求,为降低道路建设和运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通过红外相机技术对拟建川藏铁路沿线(康定至巴塘段)6种有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在6... 基于国家重大工程川藏线建设需求,为降低道路建设和运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通过红外相机技术对拟建川藏铁路沿线(康定至巴塘段)6种有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在6种有蹄类动物中相对丰富度最高,其次为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水鹿(Rusa unicolor),野猪(Sus scrofa),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2)毛冠鹿与中华鬣羚的年活动格局具有较高的相似度,1—4月相对丰富度为全年最低,5—6月逐渐上升,7月达到全年最高峰,之后逐渐降低。3)毛冠鹿和马麝的日活动规律相似,均属双峰型,具明显晨昏习性;野猪和水鹿日活动模式呈单峰型,水鹿活动曲线呈U形,午间出现低谷,属于特殊的单峰模式;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活动规律不明显。4)毛冠鹿和野猪在旱季和雨季的日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分化。5)水鹿和马麝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毛冠鹿和野猪是典型的昼行性动物,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不具有明显的昼夜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有蹄类动物 动物节律 红外相机
下载PDF
新时代“两路”精神的弘扬路径研究——纪念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子祥 陈昱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两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弘扬“两路”精神,不仅要注重史论结合,从内涵阐释、根源回溯和历史定位发轫,夯实传承弘扬基础,还要注重红绿相映,从国家文化公园、协同研究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着手,构建... “两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弘扬“两路”精神,不仅要注重史论结合,从内涵阐释、根源回溯和历史定位发轫,夯实传承弘扬基础,还要注重红绿相映,从国家文化公园、协同研究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着手,构建教育引导体系;既要注重文工交叉,从“两路”建设养护、进藏铁路修建及科技攻坚克难着力,实现文化涵育功能,又要注重文旅融合,从整合文化资源、创建品牌标识、完善支撑条件入手,助推红色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两路”精神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下载PDF
318国道川藏线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钟燕红 马继刚 +2 位作者 赵烨 贺灵娟 赵玲岚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景点是旅游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厘清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是优化旅游景点空间布局、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基于POI大数据,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Getis-Ord Gi*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探究318国道... 景点是旅游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厘清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是优化旅游景点空间布局、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基于POI大数据,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Getis-Ord Gi*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探究318国道川藏线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318国道川藏线旅游景点在空间分布上为典型的集聚分布。(2)318国道川藏线旅游景点整体呈现出“两中心高度集聚,其他区域零散分布”和“依山、聚盆”的分布态势,大多位于101~1000 m的低海拔区域和3000~5000 m的中高海拔区域,上山趋势明显。(3)318国道川藏线旅游景点冷热区域呈现出“东热西冷”的分布格局。(4)318国道川藏线旅游景点布局受GDP影响显著,受海拔影响最弱;双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力均高于单因子作用,并产生明显的双因子增强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318国道川藏线旅游景点空间统筹优化建议,为促进道路沿线区域旅游提档升级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8国道川藏线 旅游景点 空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重力异常改正在山区铁路工程控制网二等水准复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吕文 程键 卢敏刚 《城市勘测》 2024年第5期147-149,共3页
川藏铁路高差起伏大,横断山区重力异常及其变化大,重力异常改正值远远大于测量误差,从不同水准路线进行环线闭合,必须进行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通过工程案例可以看出,重力异常改正在二等水准网观测计算中至关重要。
关键词 重力 改正 川藏 应用
下载PDF
KYL-8/25D多功能钻机的结构设计及工艺研发
10
作者 吕鹏飞 马晨 +2 位作者 尚小辉 尚丽 王卿源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3期75-77,82,共4页
为适应我国川藏线隧洞钻孔施工工艺需求,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钻孔效率,自主研发了一款KYL-8/25D多功能钻机,解决了现有钻探装备在施工中存在的探测距离短和效率低问题。利用SolidWorks建立三维模型,通过对各结构的功能介绍以及钻... 为适应我国川藏线隧洞钻孔施工工艺需求,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钻孔效率,自主研发了一款KYL-8/25D多功能钻机,解决了现有钻探装备在施工中存在的探测距离短和效率低问题。利用SolidWorks建立三维模型,通过对各结构的功能介绍以及钻杆的仿真模拟计算,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最后通过现场调试试验也验证了钻机的实际成效,为川藏线隧洞施工提供了设计依据和成功工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线隧洞 钻探 试验工艺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川藏滇青民族服饰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思考
11
作者 周裕兰 《服装论丛》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针对川藏滇青民族服饰研究如何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采用文献整理方法,从历史的角度,对川藏滇青民族服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得到川藏滇青民族服饰研究是有利于积极落实、落细、落小、落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 针对川藏滇青民族服饰研究如何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采用文献整理方法,从历史的角度,对川藏滇青民族服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得到川藏滇青民族服饰研究是有利于积极落实、落细、落小、落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重大命题的全民化、生活化、国际化举措。研究表明,对川藏滇青民族服饰的研究和保护,有利于在弘扬优秀的民族服饰文化的基础上,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增强中华各民族的凝集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滇青 民族服饰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价值
下载PDF
IPP-PNN模型在川藏铁路深埋长大隧道岩爆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靳春玲 党丹丹 +2 位作者 贡力 祁英弟 贾治元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6-995,共10页
为了准确预测在高地应力、高地温铁路隧道中的岩爆灾害,以川藏铁路前期拉林段的重要隧道节点工程为研究背景,系统、全面地总结应力水平、埋深、温度、围岩岩性及地质构造、岩体系统刚度等影响因素对川藏铁路深埋长大隧道岩爆的孕育作用... 为了准确预测在高地应力、高地温铁路隧道中的岩爆灾害,以川藏铁路前期拉林段的重要隧道节点工程为研究背景,系统、全面地总结应力水平、埋深、温度、围岩岩性及地质构造、岩体系统刚度等影响因素对川藏铁路深埋长大隧道岩爆的孕育作用,重点分析高地应力和高地温对岩爆发生的影响相关性。构建川藏铁路深埋长大隧道岩爆预测指标体系,测试并量化岩体岩爆的倾向性指标。由于各影响因素与岩爆的非线性关系,选用能充分提取数据信息、处理多因素复杂非线性问题的改进投影寻踪(Improved Projection Pursuit,IPP)评价模型对川藏铁路拉林段典型高地应力、高地温深埋长大隧道桑珠岭隧道在施工期发生的岩爆问题做初步评价,并引入密度函数估计和贝叶斯最小风险准则,将IPP模型和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s,PNN)模型相结合,实现对岩爆等级的聚类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岩爆等级预测结果可知IPP-PNN模型预测结果相比于传统PP-PNN模型和GSA-PP模型其准确度更高,在对桑珠岭隧道11~19号隧道路段的岩爆预测中,岩爆预测等级与实测等级相符合程度由66.67%和77.78%提高到100%。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工程意义,为目前在建的川藏铁路类似隧道工程的岩爆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深埋长大隧道 岩爆预测 改进投影寻踪模型 概率神经网络
下载PDF
明中后期朝廷对藏交通政策的转变及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宏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6-142,165,共8页
明代是汉、藏交通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明中后期,朝廷在内地与西藏的交通问题上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政策转向,改变了朝廷使臣和藏族朝贡者以往主要由甘青故道进出青藏高原的传统,开始以途经康区的川藏道作为正驿。明中后期的川藏官道,... 明代是汉、藏交通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明中后期,朝廷在内地与西藏的交通问题上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政策转向,改变了朝廷使臣和藏族朝贡者以往主要由甘青故道进出青藏高原的传统,开始以途经康区的川藏道作为正驿。明中后期的川藏官道,大致路线应为:出碉门,过打箭炉,然后往北行经今天的道孚、炉霍、甘孜、德格,至昌都,最后抵达拉萨。明代汉藏交通重心南移,是明王朝根据当时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各方面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选择。相较西北甘青地区的动乱以及所面临的蒙古部族的威胁,川藏道途经茶叶产地,方便食茶的赏给,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朝廷在西北的茶马贸易。十五世纪中叶以来,明王朝在汉藏交通问题上的政策转向,不仅改变了内地与西藏之间交通的格局,导致了汉、藏交通重心的南移,而且对青藏高原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后世治藏政策的演变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交通政策 川藏官道 康区
下载PDF
水平定向钻探与综合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金生 罗显粱 +3 位作者 王子忠 黄晓林 房勇 钱锋 《钻探工程》 2023年第S01期200-204,共5页
西部重大工程建设勘查面临“地形险峻、陡倾构造、生态脆弱”等恶劣的环境条件,采用竖向钻探无法实施,采集的地质信息不全,水平定向钻探和综合测试技术是解决重大工程长大深埋隧道勘察难题的关键技术。但超长水平绳索取心钻进存在陡倾... 西部重大工程建设勘查面临“地形险峻、陡倾构造、生态脆弱”等恶劣的环境条件,采用竖向钻探无法实施,采集的地质信息不全,水平定向钻探和综合测试技术是解决重大工程长大深埋隧道勘察难题的关键技术。但超长水平绳索取心钻进存在陡倾构造地层多变轨迹控制难、高寒缺氧地层破碎钻机动力不足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等问题。本文介绍了系列化水平定向取心钻探装备、多参数全方位无缆测井系统和水平绳索随钻轨迹控制等技术装备的研发进展,以及成功在川藏铁路及引大济岷工程中的应用,在西部高原地区起到示范与推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定向钻探 综合测试 长大深埋隧道勘察 川藏铁路 引大济岷
下载PDF
千米级水平孔施工技术在绿色勘查钻探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俊萍 黄晓林 +2 位作者 胡立 吴金生 罗显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89-491,共3页
高原山区铁路建设沿线地形起伏度大、生态脆弱、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活动频繁,平均海拔3000m以上(张永双等,2022、2021)。布设多条长大埋深隧道,更有长达42 km,埋深在2000 m以上。在隧道顶部布设众多深度超过2000 m的工程勘探垂直孔,实... 高原山区铁路建设沿线地形起伏度大、生态脆弱、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活动频繁,平均海拔3000m以上(张永双等,2022、2021)。布设多条长大埋深隧道,更有长达42 km,埋深在2000 m以上。在隧道顶部布设众多深度超过2000 m的工程勘探垂直孔,实施难度极大。为了克服海拔高、地形陡、减少搬迁,保护生态等困难,采用水平孔钻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钻机 川藏铁路 水平孔 金刚石钻头
下载PDF
基于屈服装置-碟簧系统的双向调节预应力锚索
16
作者 杨栋 王全成 姜昭群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6-923,共8页
川藏交通廊道规划路线沿线滑坡锚固工程在全生命周期内将不可避免受到季节性冻土冻胀融缩的不利影响。为减缓此不利影响,本文提出基于多个挤压摩擦型屈服套的屈服装置、消能蓄能型碟簧系统,形成可双向调节预应力的锚索新结构。并对该锚... 川藏交通廊道规划路线沿线滑坡锚固工程在全生命周期内将不可避免受到季节性冻土冻胀融缩的不利影响。为减缓此不利影响,本文提出基于多个挤压摩擦型屈服套的屈服装置、消能蓄能型碟簧系统,形成可双向调节预应力的锚索新结构。并对该锚索进行室内张拉试验、极限承载力试验及工作机理研究,成功研制吨位500 kN级、行程100 mm的双向调节预应力锚索。室内试验证实,单个挤压摩擦型屈服套起始屈服力为120~135 kN,平稳行程可达255 mm;屈服装置由4个挤压摩擦型屈服套及P锚组成,起始屈服力为420~450 kN,行程可达到100 mm以上;碟簧系统可实现耗能(冻胀时可抵消约60%的预应力增长)与蓄能(融缩时可抵消约40%的预应力损失)的目的。屈服行程完结后,双向调节预应力锚索极限承载力为1050 kN,与传统锚索极限承载力相当。该新型锚索起始屈服力及行程具有较好的可拓展性,性能参数优于市场同类产品,可用于冻融环境及地震、大变形情形下的滑坡边坡加固,为川藏交通廊道沿线季节性冻土区滑坡、边坡防护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调节锚索 屈服装置 碟簧 川藏交通廊道 季节性冻土
下载PDF
川藏交通廊道暴雨山洪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翔宇 郭禹含 +3 位作者 梁廖逢 田佳雨 王中根 黄振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60,共13页
川藏交通廊道暴雨山洪灾害频发,评估该地区的暴雨山洪灾害风险是山洪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川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川藏铁路(轨道、桥梁和隧道)和川藏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数据,选择21项指标构建川藏交通廊道暴雨... 川藏交通廊道暴雨山洪灾害频发,评估该地区的暴雨山洪灾害风险是山洪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川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川藏铁路(轨道、桥梁和隧道)和川藏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数据,选择21项指标构建川藏交通廊道暴雨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综合评估了川藏交通廊道暴雨山洪危险性、易损性、减灾能力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从整体区域来看,川藏交通廊道内的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山南市桑日县,林芝市的朗县、米林县、波密县和墨脱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理塘县、雅江县,以及康定市和雅安市;从公路线路来看,波密县、昌都市和德格县境内国道G318线、昌都市境内省道S214线、甘孜县境内省道S217线以及马尔康市境内的省道S209和S210线均处于高风险区;从铁路线路来看,川藏铁路中桑日-加查、朗县-米林和理塘-雅安段均处于高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山洪灾害 川藏交通廊道 川藏铁路 川藏公路 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川藏交通廊道崩滑灾害分布及其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鲁晓 祁生文 +13 位作者 郑博文 郭忻怡 李永超 郭松峰 邹宇 唐凤娇 姚翔龙 宋帅华 马丽娜 张琳鑫 刘方翠 罗光明 梁宁 台大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8-735,共18页
川藏交通廊道雅安到林芝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河流切割强烈、地质环境脆弱、新构造运动活跃,具有山高谷深、坡体稳定性差等特点,是我国崩滑灾害最发育、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保障廊道内相关工程的顺利建设和... 川藏交通廊道雅安到林芝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河流切割强烈、地质环境脆弱、新构造运动活跃,具有山高谷深、坡体稳定性差等特点,是我国崩滑灾害最发育、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保障廊道内相关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后期安全运营,本文以线路两侧一级分水岭为界,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获得川藏交通廊道雅安—林芝段崩滑灾害共4509处,在此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断裂、水系、公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降雨共9个因子分析了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发育特征,建立了频率比法与逻辑回归方法耦合模型,并运用到高原山区重大交通廊道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研究结果表明:(1)廊道沿线各县区段的崩滑灾害面密度在空间上总体呈从西向东递减的趋势。(2)有利于灾害发生的条件分别是:高程1~4 km,坡度大于20°,S、SW和W坡向,较软弱、较坚硬和坚硬岩组,距断裂6.4 km范围内,距水系3.2 km范围内,距公路800 m范围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年均降雨量大于1100 mm。(3)将研究区危险性等级划分为极低危险(18.64%)、低危险(26.18%)、中等危险(24.75%)、高危险(19.82%)、极高危险(10.61%)5级,其中:极高危险区与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断裂附近和坡度较陡的区域。(4)耦合模型的AUC值达到了0.737,优于单一的频率比模型的0.712,表明耦合模型的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该研究可为川藏交通廊道雅安到林芝段相关工程的规划、建设和未来运营过程中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交通廊道 崩滑灾害 危险性 频率比 逻辑回归
下载PDF
川藏铁路环境车顶绝缘子闪络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裕钧 杨晨光 +3 位作者 张血琴 黄桂灶 陈纪纲 吴广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2-483,共12页
高速列车车顶绝缘子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起着机械支撑和电气绝缘的作用,任一绝缘子发生闪络都会导致高速列车供电中断甚至停运。川藏铁路沿线环境复杂恶劣,隧道群占比大,使得高速列车车顶绝缘子面临着高原低压、高温高湿等多... 高速列车车顶绝缘子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起着机械支撑和电气绝缘的作用,任一绝缘子发生闪络都会导致高速列车供电中断甚至停运。川藏铁路沿线环境复杂恶劣,隧道群占比大,使得高速列车车顶绝缘子面临着高原低压、高温高湿等多种极端环境和气候特征,其绝缘子的设计和配置不同于电网绝缘子。因此,针对川藏列车运行下的特殊环境,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不同条件下对绝缘子闪络特性影响研究的现状,包括高海拔低气压、高速气流、温度湿度以及温差环境,并根据列车实际运行工况,对绝缘子闪络特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基于川藏铁路复杂环境对列车绝缘子闪络特性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认为应重点研究高海拔下车顶绝缘子闪络电压的校正及实际车顶绝缘子的闪络特性等,为川藏铁路车顶绝缘子的设计和选择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绝缘子 低气压 高速气流 温湿度 闪络特性
下载PDF
藏东地区冻错曲流域崩塌发育特征与链式成灾模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龚诚 黄海 +6 位作者 陈龙 杨栋 田尤 李洪梁 李元灵 张佳佳 高波 《钻探工程》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藏东地区川藏交通廊道冻错曲流域崩塌灾害多发,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质安全风险源。通过野外调查,总结了研究区域内崩塌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分析了崩塌-碎屑流灾害链的形成机制和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冻错曲流域崩塌在空间上沿河流和... 藏东地区川藏交通廊道冻错曲流域崩塌灾害多发,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质安全风险源。通过野外调查,总结了研究区域内崩塌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分析了崩塌-碎屑流灾害链的形成机制和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冻错曲流域崩塌在空间上沿河流和断层两侧呈条状分布,在较软-较坚硬岩层中集中分布,崩塌的垂向分布主要受凸状折线型坡面形态和高程共同控制;斜坡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崩塌的不同发育特征,形成了弯曲倾倒式、拉裂滑移式和复合式3类崩塌失稳模式。流域内崩塌具有高位启动和远程运动致灾的特点,规模受崩源区的高程、高差及坡度影响显著,堆积体的粒径及运动距离与岩性关系密切。研究区崩塌灾害具有典型的崩塌-碎屑流-堵江的链式演进模式,其灾变和链生过程主要受冻融和地形等因素控制,其中巨型崩塌-碎屑流灾害链主要由地震触发。研究结果可为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中的崩塌灾害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交通廊道 崩塌 成灾模式 灾害链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