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6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Governance under the New Normal
1
作者 李圣军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3-67,共5页
目前, 中国农村治理进入新常态,主要表现为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农村财产权市场化、农村成员权二元化和农村党建工作重要性日益突显,农村开始从“静” 向“动” 转变.农村政经社“三位一体” 的传统治理模式建立于“静” 的基础之上,呈现... 目前, 中国农村治理进入新常态,主要表现为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农村财产权市场化、农村成员权二元化和农村党建工作重要性日益突显,农村开始从“静” 向“动” 转变.农村政经社“三位一体” 的传统治理模式建立于“静” 的基础之上,呈现出政经社高度一体, 治理方式行政化、决策方式集权化、管理内容综合化的特点; 而新型“协商民主” 治理模式则建立于“动” 的基础之上,其特点概括为:党支部统一领导、政经社相对分离、群众组织积极参与.在“协商民主” 治理模式下,各类组织宏观一体、微观独立,保持“形散而神不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农村基层治理 模式转型
下载PDF
Problems of Grassroots Multiple Governance in Rural Areas and Recommendations
2
作者 Xiangfeng X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12期1-5,共5页
Grassroots multiple interactive governance has become a development trend in rural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In rural grassroots governance,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lead,party organizations and leaders joint... Grassroots multiple interactive governance has become a development trend in rural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In rural grassroots governance,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lead,party organizations and leaders jointly participate,social organizations provide a platform,villagers give play to their awareness of being the master,and village committees coordinate the organization and participation,take meeting public interests and achieving good governance as the goals and public affairs multi-party 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s,to promote the overal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grassroots MULTIPLE governance PROBLEMS RECOMMENDATIONS
下载PDF
Civil Society in Traditional China: Governance and Ownership System——Evidence fro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the Qing Dynasty
3
作者 龙登高 伊巍 王正华 《China Economist》 2019年第5期81-95,共15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bridge council and free ferry services as the private organizers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Qing Dynasty, uncovers the legal entity ownership system and governance model wi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bridge council and free ferry services as the private organizers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Qing Dynasty, uncovers the legal entity ownership system and governance model with China's native origin, and reveals the attribut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wnership by legal entities in China's traditional era. Bridge councils and free ferry services are non-profit and non-government public-interest institutions, whose members were elected by local communities. These council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fundraising, construction, and long-term maintenance and opera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infrastructur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hey adopted open and transparent management procedures and could coordinate cross-jurisdictional affairs and mediate disputes. They possessed independent assets such as lands and fund reserves, and such exclusive legal-entity ownership received protec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under the laws. Such form of legal-entity ownership provided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lans, temples, charitable groups, academies of classical learning, and various associations and societies. These self-organizing groups demonstrate remarkable mobil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institutional creativity of civil society in traditional China. They served as a link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communities and played a unique and active role in maintaining social orde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facilities OWNERSHIP by LEGAL entities CIVIC organizations governance structure social orde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下载PDF
基层治理新趋势:以系统化改革破解基层治理的难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向春玲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1,共11页
随着我国走向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基层治理也面临着现代化的转型。在此过程中,要突破基层治理在认知性、结构性和功能性方面的困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此,基层治理改革要加强党政统筹的顶层设计,通过优化治理系统结构... 随着我国走向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基层治理也面临着现代化的转型。在此过程中,要突破基层治理在认知性、结构性和功能性方面的困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此,基层治理改革要加强党政统筹的顶层设计,通过优化治理系统结构、明确系统主体职责和推进数字化治理等改革措施,实现由“要素管理”向“系统治理”转变,以求增强基层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从而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治理困境 要素管理 系统治理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载PDF
基层公共体育服务精细化治理:运行理路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万文博 樊炳有 刘望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0,110,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立足于基层公共体育服务治理面临困境,对基层公共体育服务精细化治理运行理路及实施策略进行研究。困境:府际关系与权责相对模糊,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多元合作机制有待完善,治理智能化水平不高。...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立足于基层公共体育服务治理面临困境,对基层公共体育服务精细化治理运行理路及实施策略进行研究。困境:府际关系与权责相对模糊,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多元合作机制有待完善,治理智能化水平不高。运行理路:精准定位,立足于实情的差异化治理;精心引导,形成共建共治的网络格局;精确识别,强化供需的有效匹配;精密规划,构筑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精细评价,落实群众满意的工作导向。实施策略: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精细化治理实践;汇聚共治合力,构建人人尽责的治理共同体;深化技术应用,推动治理方式智慧化;明确治理规范,统筹推进标准化建设;优化评估机制,强化绩效考核的正面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基层公共体育服务 精细化治理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当前社会领域发展的重点。基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相互关系,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理论逻辑,认为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及内在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当前社会领域发展的重点。基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相互关系,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理论逻辑,认为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及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价值指引与长期目标。采用文献研究及调查方法发现:当前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在产业基础、人居环境、文化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层治理方式等领域中城乡差距较大,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存在挑战。基于此,从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及文化建设、建设宜居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弥合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公共服务 基层治理
下载PDF
融合执行力与适应性:基层治理的制度优势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晴 刘海军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2,共10页
基层是国家制度传导的神经末梢,其治理效能的有效发挥是制度优势最直接的体现。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信息公开、垃圾分类等基层治理中的制度优势彰显不足。制度优势向治理效... 基层是国家制度传导的神经末梢,其治理效能的有效发挥是制度优势最直接的体现。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信息公开、垃圾分类等基层治理中的制度优势彰显不足。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是国家治理的应然逻辑,转化过程中的动态机制、信任关系都会影响到制度执行的效果。单纯以制度执行力评判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略显偏颇,制度之所以具备优势,在于其能体现公平正义、呼应人之需求。而不同人的利益追求、目标取向、认知结构均不相同,这导致基层治理中制度出现适应性问题。经由理论层面的合理补充与实然层面的动态修复,融合执行力与适应性,有望打通制度优势、运行机制、信任支撑、治理效能的闭合回路,从而加快制度优势向基层传导,并反向以基层治理效能倒逼各类制度优化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执行力 适应性
下载PDF
基层治理场域中城市社区政策执行逻辑解构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平 崔子傲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城市社区是基层治理基本单元,也是回应社会治理问题的主战场。相较于科层治理模式,基层治理场域建构起了独特的治理格局,在此场域中城市社区政策执行具有特殊的情境逻辑。基于场域-行为的社区政策执行场域分析框架,对执行主体进行角色... 城市社区是基层治理基本单元,也是回应社会治理问题的主战场。相较于科层治理模式,基层治理场域建构起了独特的治理格局,在此场域中城市社区政策执行具有特殊的情境逻辑。基于场域-行为的社区政策执行场域分析框架,对执行主体进行角色行为分析,可以发现,社区治理情境中的压力型体制背景、政策设计内生性模糊与组织资本困窘、场域叠加、行动者区隔,以及政策执行者心理系统等场域要素,共同作用于政策执行行为。从组织场域、社会关系场域以及心理场域对城市社区的政策执行进行全方位及全过程调节,将极大地提升社会治理政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场域理论 政策执行 行为逻辑
下载PDF
社区基金会多样态发展成因及其优势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原珂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当前,我国社区基金会发展日渐呈现出企业发起型、政府发起型、社会组织发起型、居民发起型和混合发起型等多样态实践,虽其整体上有共性特征,但在实践中每一类型社区基金会甚至每一个社区基金会均有其特色。从合法性获取差异、核心利益... 当前,我国社区基金会发展日渐呈现出企业发起型、政府发起型、社会组织发起型、居民发起型和混合发起型等多样态实践,虽其整体上有共性特征,但在实践中每一类型社区基金会甚至每一个社区基金会均有其特色。从合法性获取差异、核心利益相关方构成以及发展策略差异等角度入手,有利于厘清和把握不同类型社区基金会在基层治理新格局中功能发挥的异同之处。为了在实践中科学指导不同类型社区基金会实现差异化发展,使其更好地在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作用,需要在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社区基金会内在行动逻辑的基础上,精准理解其组织运行逻辑以及制度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基金会 基层治理 公益慈善 多样态发展
下载PDF
基层治理中的“干部干、群众看” 被引量:1
10
作者 欧阳静 王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0,共10页
在近年的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实践中,“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我国“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服务理念正在被“为顾客服务”的市场服务理念所替代,从而使原本“官民共治”的基层公共服务模式转换成了市场化服... 在近年的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实践中,“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我国“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服务理念正在被“为顾客服务”的市场服务理念所替代,从而使原本“官民共治”的基层公共服务模式转换成了市场化服务模式。在我国“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中,“人民”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个体,更不是顾客。“为人民服务”是为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服务,而不是为市场上差异化的个体利益服务。因此,以顾客为导向的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中未必具有指导的适用性。立足于我国传统和现代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从为人民服务、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等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话语和经验中对服务型政府进行本土化重构是可行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干部干、群众看” 服务型政府 为顾客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下载PDF
国家建构视角下基层负担过重的结构性困境:理论与个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长东 夏江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2,共12页
基层政府负担过重问题近年来引发了政策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现有文献从科层体制、形式主义、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展开研究。我们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基层政府负担问题置于历史变迁背景之下,从国家权力下沉及其背后的国家建构策略的变迁... 基层政府负担过重问题近年来引发了政策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现有文献从科层体制、形式主义、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展开研究。我们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基层政府负担问题置于历史变迁背景之下,从国家权力下沉及其背后的国家建构策略的变迁视角出发,重新反思这一问题。通过对L镇机构改革及其实际效果的深度个案分析,本文发现这一旨在强化乡镇政府能力、减轻其负担的改革却未能有效强化乡镇政府能力反而加重了其负担。究其原因,在于机构改革本身存在放责多于放权、乡镇无力承接放权以及运动式治理削弱专业化治理,以及村两委自治能力不足等。本文结合制度漂移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其背后机理,并探讨了其对国家建构微观策略的理论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负担 国家建构 制度漂移 机构改革
下载PDF
积极治理与共同缔造:筑牢基层基础的实践表达和机制创新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得桂 蒋颖秀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2-102,共11页
筑牢基层基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治理有效的重要保障。基层治理创新行为表明,积极治理和共同缔造能够驱动基层治理创新、提升治理效能,进而筑牢基层基础。积极治理重视党和政府为社会赋能,强化多元主体的回应性并实现治理主... 筑牢基层基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治理有效的重要保障。基层治理创新行为表明,积极治理和共同缔造能够驱动基层治理创新、提升治理效能,进而筑牢基层基础。积极治理重视党和政府为社会赋能,强化多元主体的回应性并实现治理主体集成,从而动态调适治理体系以提高善治能力。共同缔造注重执政党、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多维互动联动,有助于治理能力集成,基于共建共治共享形成闭环式治理体系,进而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积极治理与共同缔造互为支撑、相互促进。它们通过立体化党建赋能和全过程协同治理,推动治理主体和能力的双重集成,彰显党领共治积极作用和集成式治理的实践逻辑,进而将党建势能和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筑牢基层基础的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治理 共同缔造 乡村振兴 治理有效 基层基础
下载PDF
协作互嵌:基层治理改革中的条块关系重塑——以深圳市宝安区“治理重心下移”改革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勇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8-91,103,104,共16页
治理重心下移、做实做强基层是基层治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重塑条块关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关键。当下,条块权责结构失衡,治理资源配置失衡,以及条块协同不够与张力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阻滞性因素。为此,基... 治理重心下移、做实做强基层是基层治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重塑条块关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关键。当下,条块权责结构失衡,治理资源配置失衡,以及条块协同不够与张力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阻滞性因素。为此,基层治理改革亟需从处理好重心下移与条块分工、资源配置与权责分配、职责分工与整体协同三大关系入手,通过条块结构互嵌、资源互嵌与过程互嵌改革,依托于条管块统、条抓块管等治理形式实现基层治理中的条块协作,提升基层治理的整体质效。深圳市宝安区在充分考虑基层治理环境与制度环境的基础上,对基层治理中的条块关系进行差异化、系统性调整,实现基层治理中的条块协作互嵌,其改革经验和未尽事宜为我国基层治理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分析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条块关系 协作互嵌
下载PDF
党建引领如何破解中国基层治理的三重困境?——基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实践
14
作者 朱亚鹏 易敏 崔雨鑫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8,158,F0002,共20页
中国基层治理存在资源、权限和激励三重困境,如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破解这些困境,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本研究借鉴组织变革理论搭建分析框架,基于广州市南沙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实践,发现党建引领利用信息化建设、流... 中国基层治理存在资源、权限和激励三重困境,如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破解这些困境,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本研究借鉴组织变革理论搭建分析框架,基于广州市南沙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实践,发现党建引领利用信息化建设、流程再造、结构调整、机制设计和文化重塑的系列措施,形成组织建设、权威协同和激励驱动三条机制路径,有助于破除基层治理中普遍面临的三重困境,推动了中国基层治理格局的整体变革。未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可以借鉴“创造性破坏”和整体性治理的基本逻辑,推进基层组织的服务流程与组织间协同,重塑中国基层治理的良好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 组织变革
下载PDF
“创新突围赛”:基层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组织逻辑
15
作者 魏来 李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1,共13页
进入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纷纷涌现,基层政府愈发热衷于“擦亮”治理品牌。本文以一个街道为深度案例,追踪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过程,探究基层政府将创新实践转化为政绩生产的运作机制,并揭示“创新突围赛”的组织逻辑。研究发现,基层... 进入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纷纷涌现,基层政府愈发热衷于“擦亮”治理品牌。本文以一个街道为深度案例,追踪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过程,探究基层政府将创新实践转化为政绩生产的运作机制,并揭示“创新突围赛”的组织逻辑。研究发现,基层政府打造创新品牌,是对组织环境变革的回应,围绕目标设置—资源汇集—经验创制形成了一种新型创新运行机制,并呈现出与“晋升锦标赛”不同的注意力竞争、资源最优化以及政绩可视化等多重组织逻辑。本文延展了“印象政绩”的建构机理,提出“创新突围赛”的整合性概念和描述性框架,在经验层面丰富了新的制度环境下基层政府创新行为的微观探讨,在理论层面拓宽了权变组织的适应性逻辑和府际创新竞争的研究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突围赛”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擦亮品牌” 印象政绩 组织逻辑
下载PDF
“平急转换”:理解基层韧性治理的新视角
16
作者 杨宏山 张健培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1,206,207,共12页
随着社会流动性增强,基层治理面临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挑战,提升公共部门应对风险的组织韧性,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通过区分基层事务的常态与急迫议题,从政策反馈视角构建“平急转换”分析框架,根据公共权... 随着社会流动性增强,基层治理面临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挑战,提升公共部门应对风险的组织韧性,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通过区分基层事务的常态与急迫议题,从政策反馈视角构建“平急转换”分析框架,根据公共权力的介入程度,剖析基层韧性治理的两种模式,即规则引领的协同治理模式及权威引领的整合治理模式,并阐述两者的适用场景。基于北京市S区物业管理改革的案例研究发现:在急迫场景下,公共部门深度介入物业事务,提升了问题处置能力;随着问题趋于缓和,公共部门调整注意力分配,减少直接介入,从应急物业转向常态物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韧性治理意味着决策者需要区分公共事务的轻重缓急,根据政策实施的反馈信息,把握好调整时机,在整合治理与协同治理模式之间进行灵活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治理 政策反馈 平急转换 基层治理
下载PDF
组织化调适:开发区治理中的职责配置变迁及其效应——基于苏州工业园区(SIP)改革案例
17
作者 黄建洪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8,共10页
在“情景—行动—评价”的分析框架中,开发区治理正在经历持续的组织化调适,即在治理宏观框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通过调适政府内部的权能结构并选择合理的实现方式,以此来达成治理愿景的一种组织行为。这种以调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 在“情景—行动—评价”的分析框架中,开发区治理正在经历持续的组织化调适,即在治理宏观框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通过调适政府内部的权能结构并选择合理的实现方式,以此来达成治理愿景的一种组织行为。这种以调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为中心、以界分治理为主线、以政府职责配置的权变性引致其运行的精准化为主要内容的调整和适配努力,带来了积极且复杂的治理效应。在理论上,组织化调适是利用制度弹性更新政府权能实现方式的组织化努力,本质上是一种能动性调适,它对既有“渐弱式市场替代体制”构成渐进改造,从而引发了开发区治理的深度转型。开发区治理中政府角色厘定、职能配置、责任履行、工具选择及其绩效呈现,反映出地方政府治理中的问题回应性、行动理性化及其效应评价多元化,已然呈现出治理自主性的制度化倾向,同时也为持续的“圈层式创新”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新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基层治理 组织化调适 开发区治理 职责配置
下载PDF
合作与创新: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基于G省J市A协会的个案研究
18
作者 范斌 闭珎尔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101,共12页
针对社会组织研究传统范式中过度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与环境之间“二元对立”的倾向,文章以G省J市A协会为个案,试图从合作博弈和创新理论的双重视角,通过对其转型发展过程的系统考察,阐明合作与创新对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 针对社会组织研究传统范式中过度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与环境之间“二元对立”的倾向,文章以G省J市A协会为个案,试图从合作博弈和创新理论的双重视角,通过对其转型发展过程的系统考察,阐明合作与创新对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研究发现,A协会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草根组织”成功转型为当地发展势头强劲的志愿服务机构,关键在于它主动选择了合作与创新的行动策略。通过这一典型案例发现,一方面,社会组织的合作行为在中国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文化优势,使之能够被纳入国家治理的总体框架而得以有效地实现;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创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基础、深厚的文化积淀、迫切的现实需要和强大的实践主体,加之创新内容和形式的多元性特征,使之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更大可能性和可行性。因此,坚持合作与创新“两条腿走路”,是社会组织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国家治理 基层治理 治理现代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服务与空间融合: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优化路径
19
作者 王佃利 徐静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8,205,共14页
基层治理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准切口,承载着治理重心下移的时代任务与人民期待。在基层场域实现服务与空间的融合,不仅为社区服务碎片化、空间布局分散化、邻里关系淡漠化等难题提供了破题思路,更是明确了以空间承载服务、将服... 基层治理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准切口,承载着治理重心下移的时代任务与人民期待。在基层场域实现服务与空间的融合,不仅为社区服务碎片化、空间布局分散化、邻里关系淡漠化等难题提供了破题思路,更是明确了以空间承载服务、将服务嵌入空间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方向。以青岛市李沧区新时代邻里式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过程为例,可归纳出“空间设施改造—服务持续嵌入—邻里精神培育”的动态优化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出党建引领、资源联结、共识培育的融合机制,为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了规范化、可推广的解释机制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务 空间治理 基层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双重聚合:基层治理多元主体协同的实现路径——基于50个基层治理创新案例的文本分析
20
作者 周振超 郭炜萍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60-75,共16页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践中,多元主体协同经常存在动力不足、总体分散、局部协作的问题。通过把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多重动因与过程性特征,建立“动因推动-过程推进”分析框架,选取50个基层治理创...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践中,多元主体协同经常存在动力不足、总体分散、局部协作的问题。通过把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多重动因与过程性特征,建立“动因推动-过程推进”分析框架,选取50个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案例进行文本分析后发现:战略要求、党建统领、需求驱动、问题推动、资源配备、权力配置是影响多元主体协同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表现为“双重聚合”:第一重聚合指战略要求、党建统领、需求驱动、问题推动下多元主体形成共同治理目标,实现“目标聚合”;第二重聚合指以资源配备、权力配置织成主体协同网,实现“主体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协同治理 多元主体 基层治理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