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Enzyme Activity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in Tibetan Yaks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齐发 谢庄 +2 位作者 强巴央宗 陈桂芳 土登 《Developmental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2002年第1期9-12,共4页
Yak ( Bos grunniens ) is classified as Bovine genus,they live in Qingzang Plateau with elevation more than 3500m and it's neighbor highland,where the weather is high chilly,short of oxygen and large difference o... Yak ( Bos grunniens ) is classified as Bovine genus,they live in Qingzang Plateau with elevation more than 3500m and it's neighbor highland,where the weather is high chilly,short of oxygen and large difference of temperature between day and night.But yak have adapted that circumstance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artificial and natural selection and has great anti adversity capacity.Yak is an important sustenance and means of production to Tibetan.China is a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yak,whose amount of livestock on hand accounts for 95% of the world and Tibet region takes the second place next to Qinghai in the number of yak.Tibetan yak has formed some groups for Tibetan's large area,complicated geological ecosystem conditions,geological isolation.The typical better groups are Yadong yak,Jiali yak and Sibu yak. Study about yak fell behind other animals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in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difficult sampling and poor experimental technology.Stud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ak blood enzyme activities and milk production was little,only Jing (1992) studied correlation of milk production with serum amylase,esterase in Gansu Jiulong yak,Maiwa yak and no report was found in other groups.This study discussed six Jiali yak blood enzyme activities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alkaline phosphatases (AKP),acid phosphatase (ACP),catalase (CAT),amylase (Amy)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and explore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milk production in Jiali yak,so as to supply with theoretical evidence by using blood enzyme activity as biochemical assisted selection marker in the breeding of Tibetan yak milk yield. This experiment investigated activity of six blood enzymes from 28 Tibetan yaks and explored its relationship to production performance.The results showed a extremely positi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0.01) between activity of LDH and milk yield,CAT activity and length of belly hair respectively,while a positi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0.05) was observed between AKP activity and body weight,Amy activity and body weight and a negati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0.05) for SOD activity and body weight.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ctivity of LDH could be us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milk yield,AKP,CAT,Amy for body weight,CAT,Amy for length of belly hair.So it is expected to use activity of LDH,AKP,CAT,Amy as biochemical genetic marker in the selection of milk yield,body weight and length of belly h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yak enzyme activity production performance
下载PDF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hlamydia in Yak and Tibetan Sheep in Qinghai Province
2
作者 Fu Yijuan Chao Yilin +1 位作者 Chang Minghua He Shengde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7年第3期168-169,共2页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chlamydia in yak and Tibetan sheep were conducted in Haiyan and Guinan counties, an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laboratory detection, 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range and damage degr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chlamydia in yak and Tibetan sheep were conducted in Haiyan and Guinan counties, an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laboratory detection, 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range and damage degree of chlamydia in yak and Tibetan sheep in Qinghai Province. The result will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preparation of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gainst Chlamydia in Qinghai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CHLAMYDIA yak tibetan sheep
下载PDF
青海地区不同动物源志贺菌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文英 王磊 +2 位作者 谢寿军 乜志刚 丁晓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6,75,共8页
为了解青海省不同动物源志贺菌相关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试验对分离自青海省不同地区的62株不同动物源志贺菌进行了DNA提取,将其作为模板对志贺菌的毒力基因set1B、virA、set1A、ial、ipaBCD、Sen、icsP、iutA、icsA、ipaH进行了PCR检测... 为了解青海省不同动物源志贺菌相关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试验对分离自青海省不同地区的62株不同动物源志贺菌进行了DNA提取,将其作为模板对志贺菌的毒力基因set1B、virA、set1A、ial、ipaBCD、Sen、icsP、iutA、icsA、ipaH进行了PCR检测,并统计各毒力基因在不同动物源志贺菌中的检出率、不同动物源志贺菌毒力基因携带模式及携带毒力基因种类。结果表明:62株志贺菌毒力基因set1B、virA、set1A、ial、ipaBCD、icsP、Sen、iutA、icsA、ipaH的检出率分别为6.5%、43.5%、3.2%、25.8%、37.1%、0、12.9%、22.6%、50.0%、100%。在27株猪源志贺菌中,毒力基因ipaH、VirA、icsA、ipaBCD的检出率较高,然后依次为ial、iutA、Sen,未检出icsP。在27株鸡源志贺菌中,毒力基因ipaH、icsA、virA的检出率较高,然后依次为ipaBCD、ial、Sen、iutA,未检出set1B、set1A、icsP。在4株牦牛源志贺菌中,毒力基因ipaH、icsA、ipaBCD的检出率较高,然后依次为virA、ial、iutA,未检出set1B、set1A、Sen、icsP。在4株藏羊源志贺菌中,毒力基因ipaH、ipaBCD、iutA的检出率较高;然后依次为virA、ial,未检出set1B、set1A、Sen、icsP、icsA。在62株志贺菌中,有7株菌只检出毒力基因ipaH,55株菌携带两种及以上毒力基因,共呈现出30种携带模式,其中以virA-icsA-ipaH模式的菌株最多(11.3%,7/62),然后为ipaBCD-ipaH模式(9.7%,6/62);猪源和鸡源志贺菌毒力基因的携带模式均为18种,牦牛和藏羊源志贺菌毒力基因的携带模式均为4种。在62株志贺菌中,有18株菌携带2种毒力基因,15株菌携带3种毒力基因,13株菌携带4种毒力基因,7株菌携带5种毒力基因,2株菌携带6种毒力基因。27株猪源志贺菌中携带1,2,3,4,5,6种毒力基因菌株的占比分别为3.7%、40.7%、14.8%、18.5%、14.8%、7.4%,27株鸡源志贺菌中携带1,2,3,4,5,6种毒力基因菌株的占比分别为18.5%、18.5%、29.6%、22.2%、11.1%、0,4株牦牛源志贺菌中携带1,2,3,4,5,6种毒力基因菌株的占比分别为25.0%、0、25.0%、50.0%、0、0,4株藏羊源志贺菌中携带1,2,3,4,5,6种毒力基因菌株的占比分别为0、50.0%、50.0%、0、0、0。62株志贺菌单毒力基因携带率(11.3%,7/62)<多重毒力基因携带率(88.7%,55/62),其中猪源志贺菌的多重基因携带率最高(42.0%),然后依次为鸡源(35.5%)、藏羊源(6.4%)和牦牛源(4.8%)。说明青海地区志贺菌携带多种毒力基因,携带模式呈现多样性且因动物源不同有所差异,同时应重点加强青海地区猪志贺菌病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毒力基因 牦牛 藏羊 青海地区
下载PDF
西藏牦牛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余道宁 王佟 +4 位作者 马晓明 张德荣 欧杰次仁 洛桑顿珠 梁春年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3,共5页
采集西藏地区5个牦牛类群(西藏高山牦牛,类乌齐牦牛,帕里牦牛,斯布牦牛,娘亚牦牛)共49头牦牛的血样,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西藏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SNP变异检测结果表... 采集西藏地区5个牦牛类群(西藏高山牦牛,类乌齐牦牛,帕里牦牛,斯布牦牛,娘亚牦牛)共49头牦牛的血样,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西藏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SNP变异检测结果表明,经过滤后得到7655923个SNP位点;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西藏地区不同牦牛群体之间的基因杂合度差异并不显著,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杂合度下降现象,类乌齐牦牛的观测杂合度最高,为0.3364;群体结构分析发现,5个牦牛类群之间存在基因交流现象。说明目前西藏牦牛各群体整体存在遗传多样性下降的潜在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群体保种工作,以确保不同品种资源的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下载PDF
牦牛TBC1D7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5
作者 张娟香 欧杰次仁 +6 位作者 喇永富 马晓明 吴晓云 郭宪 褚敏 阎萍 梁春年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7,共8页
为探究西藏牦牛Tre2-Bub2-CDC16结构域家族成员7(TBC1D7)基因的特征及结构,利用RT-PCR克隆了TBC1D7基因的CD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了TBC1D7基因在牦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 为探究西藏牦牛Tre2-Bub2-CDC16结构域家族成员7(TBC1D7)基因的特征及结构,利用RT-PCR克隆了TBC1D7基因的CD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了TBC1D7基因在牦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及脂肪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牦牛TBC1D7基因的CDS区全长为882 bp,共编码293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西藏牦牛与野牦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兔的最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牦牛TBC1D7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属于亲水性蛋白,主要存在细胞核中,且该蛋白具有24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蛋白的高级结构由α-螺旋(65.53%)、延伸连(3.75%)、β-转角(3.75%)和无规则卷曲(29.96%)构成。qPCR检测结果显示,TBC1D7基因在西藏牦牛脾脏组织中的表达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TBC1D7基因 克隆 生物学分析 组织表达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犊牦牛腹泻病原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丁中 滕焯 +3 位作者 程玉婷 任云鑫 岳华 汤承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为调查青藏高原地区引起犊牦牛腹泻的主要病原,2021年6月—2022年8月采集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共21个场的239份腹泻犊牦牛粪便,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A群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A,BRVA)、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ovine viral ... 为调查青藏高原地区引起犊牦牛腹泻的主要病原,2021年6月—2022年8月采集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共21个场的239份腹泻犊牦牛粪便,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A群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A,BRVA)、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of genotype 1,BVDV-1)、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传染性鼻气管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沙门氏菌6种腹泻病原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39份腹泻样品的个体阳性率为64.44%,场阳性率为42.86%~90.48%;BRVA、BVDV-1、BCoV、IBRV、ETEC、沙门氏菌的个体阳性率分别为28.87%、26.78%、5.44%、28.45%、17.57%、16.32%,青海省样品中BRVA(35.29%)与BVDV-1(30.88%)个体阳性率较高,西藏自治区样品中IBRV(93.75%)与ETEC(75.00%)个体阳性率较高,四川省样品中BRVA(24.46%)、IBRV(22.30%)与BVDV-1(27.34%)个体阳性率较高;混合感染率为62.99%,二重、三重、四重感染率分别为42.86%、15.58%、4.55%,未见五重及以上混合感染,以BRVA、BVDV-1、IBRV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为主。结果表明:上述6种病原在青藏高原地区腹泻犊牦牛中广泛流行,不同地区的病原流行情况存在差异,混合感染现象较为普遍,建议加强青藏高原地区BRVA的检测与控制,推进BVDV-1和IBRV灭活疫苗在牦牛中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牦牛 腹泻病原 青藏高原地区 检测
下载PDF
未来情景羌塘高原野牦牛栖息地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魏子谦 徐增让 +3 位作者 乔添 邹秀萍 靳茗茗 多布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17-3328,共12页
近30年来,羌塘高原野牦牛(Bos mutus)种群数量虽缓慢恢复,但仍为野生有蹄类中仅有的易危物种。由于其对人为活动规避明显且具有极强的攻击性,野牦牛栖息地分布和质量数据仍很匮乏。把野外调查与最大熵(Maxent)、土地利用模拟模型(FLUS)... 近30年来,羌塘高原野牦牛(Bos mutus)种群数量虽缓慢恢复,但仍为野生有蹄类中仅有的易危物种。由于其对人为活动规避明显且具有极强的攻击性,野牦牛栖息地分布和质量数据仍很匮乏。把野外调查与最大熵(Maxent)、土地利用模拟模型(FLUS)、InVEST三种模型相结合,系统分析羌塘高原野牦牛栖息地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未来气候、未来土地覆被和未来食物情景构建2050年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浓度(RCPs)情景下羌塘高原生境状况,预测栖息地变化状况,以期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维护提供数据支撑。结果发现:2020年前后野牦牛栖息地总面积为25.1万km^(2),集中分布在那曲市北部,阿里地区分布零散。栖息地以草原和荒漠为主,部分位于冰川区,野牦牛对气候条件反应敏感,偏好生活在暖季降雨量约在200mm,冷季降雨量约10mm,年最低温度-30℃的区域,坡度耐受性高。约92%的野牦牛栖息地位于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仅有南部约1.2万km^(2)栖息地与人类活动交叠明显。2050年前后羌塘高原暖湿化明显,草原面积增加,野牦牛栖息地将向西北部无人区扩张,目前栖息地分布较零散的阿里地区也将出现大面积高质量栖息地,三种RCPs情境下栖息地面积分别为28.2万km^(2)(RCP2.6)、28.4万km^(2)(RCP4.5)和28.0万km^(2)(RCP8.5),新增栖息地以极重要栖息地为主,边界与羌塘自然保护区范围更加吻合,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将有力支撑野牦牛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牦牛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栖息地模拟 人为干扰 羌塘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阿坝州蕨麻青稞牦牛奶粉复合饼干的配方研究
8
作者 李好 杨蕾 +4 位作者 周光旭 熊林虹 梁剑 杨雅兰 乐露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2期25-29,共5页
以四川省阿坝州藏药蕨麻、青稞面粉、牦牛奶粉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具有藏羌民族特色的功能性饼干。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调整原材料蕨麻、青稞、牦牛奶粉、黄油用量,研究饼干的最佳感官品质,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考查不同变量... 以四川省阿坝州藏药蕨麻、青稞面粉、牦牛奶粉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具有藏羌民族特色的功能性饼干。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调整原材料蕨麻、青稞、牦牛奶粉、黄油用量,研究饼干的最佳感官品质,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考查不同变量的添加量对蕨麻饼干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饼干的最佳制备工艺及配方。结果表明,以高筋面粉100 g质量为基准,每40 g低筋面粉添加蕨麻粉15 g,糖粉80 g,黄油80 g,小苏打1.0 g,蛋液30 g,纯净水100 g,放入和面机均匀混合。混合均匀后,装入裱花袋,制作曲奇饼干。烘烤时,面火和底火均为180℃,烘烤10 min,倒盘1次,以面火、底火180℃继续烘烤5 min,关闭底火,面火170℃烘烤7 min,此时的饼干口感最佳。烘烤后饼干外观呈浅咖啡色,孔隙均匀、松脆可口、甜度适宜,且具有蕨麻青稞牦牛奶的藏羌特色风味,食品的感官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青稞 牦牛奶粉 藏羌特色饼干:配方 质构
下载PDF
西藏牦牛mtDNA cytb基因的序列多态性及其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姬秋梅 唐懿挺 +4 位作者 张成福 柴志欣 赵上娟 信金伟 钟金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23-1732,共10页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西藏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分类地位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测定了嘉黎牦牛、桑桑牦牛、桑日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斯布牦牛、帕里牦牛、康布牦牛、江达牦牛、类乌齐牦牛、丁青牦牛、巴青牦牛等11个西藏牦牛类群共110头牦...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西藏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分类地位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测定了嘉黎牦牛、桑桑牦牛、桑日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斯布牦牛、帕里牦牛、康布牦牛、江达牦牛、类乌齐牦牛、丁青牦牛、巴青牦牛等11个西藏牦牛类群共110头牦牛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分析了其多态性,并构建了11个类群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1个西藏牦牛类群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长均为1 140bp,共有单倍型53种,其中新发现的有49种,序列间共有14个SNPs多态位点,核苷酸变异类型包括转换和颠换,无插入和缺失,以同义突变为主,说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西藏11个牦牛类群可分为:帕里牦牛系、江达牦牛系、巴青牦牛系、桑日牦牛系、类乌齐牦牛系等5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下载PDF
西藏牦牛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分化 被引量:32
10
作者 张成福 徐利娟 +2 位作者 姬秋梅 信金伟 钟金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87-1395,共9页
通过测定和分析西藏11个牦牛类群114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对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及其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西藏牦牛mtDNA D-loop区全序列长度为890—896 bp,4种核苷酸T、C、A、G的平均比例分别... 通过测定和分析西藏11个牦牛类群114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对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及其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西藏牦牛mtDNA D-loop区全序列长度为890—896 bp,4种核苷酸T、C、A、G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8.5%、25.3%、32.4%、13.8%,西藏牦牛mtDNA D-loop区富含碱基A+T,表现出一定的碱基偏好性。②共检测到130个变异位点,占分析总位点数的14.33%;其中单一多态位点85个,占多态位点总数的65.38%,简约信息位点45个,占多态位点总数的34.62%。序列变异中碱基缺失、插入和碱基替换等均有,其中碱基替换变异类型中转换114次,颠换12次,在转换变异类型中以A/G、T/C为主,占95.61%,在颠换变异类型中以A/T为主,占75%。③在114个个体中鉴定出90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81±0.008,核苷酸多样性为0.01056±0.00701,均说明西藏牦牛具有丰富的单倍型类型。④90种单倍型分为2个聚类簇(Ⅰ、Ⅱ),聚类簇Ⅰ包含80种单倍型,占全部单倍型的88.89%,涵盖本研究中所有的西藏牦牛类群;聚类簇Ⅱ中有10种单倍型,占单倍型总数的11.11%,涉及的类群有工布江达、帕里、丁青、巴青、江达、类乌齐、桑桑、桑日、斯布,说明西藏牦牛可能有2个母系起源。⑤西藏牦牛类群间核苷酸分歧度(Dxy)在0.503%—1.416%之间,聚类分析和AMOVA分析显示西藏牦牛可分为两大类,康布牦牛、嘉黎牦牛为一类,其余的牦牛类群为另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MTDNA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西藏牦牛mtDNA COⅢ全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上娟 陈智华 +4 位作者 姬秋梅 柴志欣 张成福 信金伟 钟金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902-4910,共9页
【目的】探讨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和类群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为西藏牦牛遗传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1个西藏牦牛类群111个个体的mtDNA COⅢ的全序列进行测定,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它... 【目的】探讨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和类群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为西藏牦牛遗传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1个西藏牦牛类群111个个体的mtDNA COⅢ的全序列进行测定,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它们间的亲缘关系及分类。【结果】①西藏11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Ⅲ全序列长度均为781 bp,基因间没有内含子,共编码260个氨基酸,启始密码子AUG(ATG),含一个游离碱基。4种核苷酸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9.2%(T)、29.4%(C)、26.1%(A)和15.2%(G),有一定的偏倚性。②发现西藏牦牛的mtDNA COⅢ共有18种单倍型,11个牦牛类群的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378—0.844。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mtDNA COⅢ遗传多样性。③在mtDNA COⅢ的20种氨基酸组成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为11.92%,赖氨酸和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为0.77%。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亲水性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11.15%、4.62%、29.61%和54.61%。④从mtDNA COⅢ来看,西藏11个牦牛类群可分为3大类,即帕里牦牛(PL)系、巴青牦牛(BQ)系、斯布牦牛(SB)系。【结论】西藏牦牛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分为3大类;结果支持将牦牛划分为牛亚科中一个独立属(牦牛属,Poephagus)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MTDNA COⅢ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西藏牦牛微卫星DNA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铎 柴志欣 +3 位作者 姬秋梅 张成福 信金伟 钟金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为了解西藏牦牛品种或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文章选用8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利用PCR和复合电泳银染技术,通过计算基因频率(P)、有效等位基因数(Ne)、群体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遗传距离(D),对西藏11个牦牛类群共480个个体... 为了解西藏牦牛品种或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文章选用8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利用PCR和复合电泳银染技术,通过计算基因频率(P)、有效等位基因数(Ne)、群体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遗传距离(D),对西藏11个牦牛类群共48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8个微卫星标记在西藏牦牛类群中均表现出多态性,且均属高度多态位点,遗传多样性丰富;(2)8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西藏牦牛类群中均高于0.5,其中HEL13最高为0.8496,TGLA57最低为0.7349;在11个牦牛类群中,桑日牦牛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高(0.7949),该群体内部存在较多的遗传变异;丁青牦牛最低(0.7505),则群体相对较纯;(3)在11个牦牛类群中,其杂合度大小分别为:桑日(0.8193)>江达(0.8190)>桑桑(0.8157)>巴青(0.8150)>康布(0.8123)>嘉黎(0.8087)>工布江达(0.8054)>斯布(0.8041)>类乌齐(0.8033)>帕里(0.8031)>丁青(0.7831),西藏东部牦牛的遗传多样性较西部的遗传多样性大,预示西藏东部可能是牦牛的发源地之一;(4)根据遗传距离,用UPGMA法构建聚类关系,表明西藏11个牦牛类群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嘉黎牦牛、帕里牦牛、桑桑牦牛、巴青牦牛、类乌齐牦牛、康布牦牛聚为一类,斯布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桑日额牛、江达牦牛聚为一类,丁青牦牛单独成为一类。综上所述,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所选微卫星标记可用于西藏牦牛遗传多样性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西藏牦牛线粒体DNA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宋乔乔 钟金城 +3 位作者 张成福 信金伟 姬秋梅 柴志欣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6-365,共10页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西藏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本研究测定了日多牦牛、类乌齐牦牛、丁青牦牛、错那牦牛、隆子牦牛、仲巴牦牛、聂荣牦牛、申札牦牛等8个西藏牦牛类群共328头牦牛mt DNA D-loop区序列,分析其多态性,构建系统进...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西藏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本研究测定了日多牦牛、类乌齐牦牛、丁青牦牛、错那牦牛、隆子牦牛、仲巴牦牛、聂荣牦牛、申札牦牛等8个西藏牦牛类群共328头牦牛mt DNA D-loop区序列,分析其多态性,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本次测定的西藏牦牛mt DNA D-loop区序列长度为887-895 bp,共检测到135个变异位点,其中单态突变位点52个,简约信息位点83个。在328个个体中共检测出91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884、0.010 27,显示西藏牦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8个类群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11;日多牦牛与错那牦牛间遗传距离最小(0.006);类乌齐牦牛与隆子牦牛间遗传距离最大(0.015)。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西藏牦牛可分为两大类,错那牦牛是较纯的牦牛类群,其它牦牛类群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相互交流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MT DNA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下载PDF
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钟金城 柴志欣 +5 位作者 姬秋梅 赵尚娟 徐利娟 唐懿挺 张成福 信金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368-378,共11页
通过测定西藏11个牦牛类群的mtDNA D-loop区、cytb基因、COⅢ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及分析核基因组的RAPD多样性,研究了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①西藏牦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具有西藏东部地... 通过测定西藏11个牦牛类群的mtDNA D-loop区、cytb基因、COⅢ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及分析核基因组的RAPD多样性,研究了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①西藏牦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具有西藏东部地区的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而西部的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的趋势,显示西藏东部地区可能是家牦牛的起源地之一.西藏牦牛的这些遗传多样性是西藏牦牛业持续发展和牦牛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将来培育牦牛新品种或品系的重要基因资源,应加以妥善保护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②西藏牦牛可分为两大类,有2个母系起源.③牦牛与美洲野牛的亲缘关系比与普通牛的近,作者认为将牦牛(家牦牛和野牦牛)划分为牛亚科中一个独立属——牦牛属(Poephagus)比将牦牛作为牛属中的一个亚属或一个种更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下载PDF
西藏牦牛的RAPD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柴志欣 赵上娟 +3 位作者 姬秋梅 张成福 信金伟 钟金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80-1386,共7页
为了解西藏地区牦牛品种或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从33个RAPD多态性引物中筛选出8个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西藏地区的巴青牦牛、类乌齐牦牛、丁青牦牛、桑日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江达牦牛、康布牦牛、桑桑牦牛、嘉黎... 为了解西藏地区牦牛品种或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从33个RAPD多态性引物中筛选出8个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西藏地区的巴青牦牛、类乌齐牦牛、丁青牦牛、桑日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江达牦牛、康布牦牛、桑桑牦牛、嘉黎牦牛、帕里牦牛、斯布牦牛等11个类群的核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并用Nei氏标准距离和UPGMA聚类法分析了类群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西藏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在0.185 7~0.405 3之间,其中帕里牦牛最小(0.185 7),说明相对较纯,群体较整齐;而工布江达牦牛最大(0.405 3),显示该群体内部具有较多的遗传变异。(2)在11个类群中,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大小分别为:工布江达牦牛(0.405 3)>江达牦牛(0.353 6)>斯布牦牛(0.344 8)>康布牦牛(0.342 8)>嘉黎牦牛(0.332 3)>桑日牦牛(0.282 3)>巴青牦牛(0.279 3)>桑桑牦牛(0.269 8)>丁青牦牛(0.259 7)>类乌齐牦牛(0.224 1)>帕里牦牛(0.185 7),具有西藏东部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而西部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的趋势,预示着西藏东部可能是牦牛的起源地之一。(3)遗传距离构建的分子聚类关系图表明:西藏11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帕里牦牛(PL)为一类,其余10个牦牛类群为另一类。综上所述,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品种或种群内的遗传分化显著,这是西藏牦牛业持续发展和牦牛适应外界环境的遗传基础,是将来培养牦牛新品种或品系的重要基因资源;西藏牦牛品种可分为2大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RAPD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西藏牦牛ADD1基因第2外显子的PCR-SSCP检测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柴志欣 罗晓林 +4 位作者 赵尚娟 姬秋梅 张成福 信金伟 钟金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29,共6页
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帕里牦牛、工布江达牦牛、类乌齐牦牛、康布牦牛、桑日牦牛、巴青牦牛、江达牦牛、斯布牦牛、嘉黎牦牛、桑桑牦牛、丁青牦牛等西藏11个牦牛类群共483头牦牛的ADD1基因(被认为是极可能影响肉质的候选基因)第... 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帕里牦牛、工布江达牦牛、类乌齐牦牛、康布牦牛、桑日牦牛、巴青牦牛、江达牦牛、斯布牦牛、嘉黎牦牛、桑桑牦牛、丁青牦牛等西藏11个牦牛类群共483头牦牛的ADD1基因(被认为是极可能影响肉质的候选基因)第2外显子序列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66 bp处碱基T缺失和256 bp处A→G突变,共有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帕里牦牛只有AA基因型,江达牦牛只有AB基因型,康布牦牛、嘉黎牦牛、巴青牦牛、桑日牦牛、斯布牦牛均缺少BB基因型,丁青牦牛、类乌齐牦牛缺少AB型,均存在严重偏态;桑桑牦牛、工布江达牦牛中存在AA、AB、BB 3种基因型。除江达牦牛外,其它10个牦牛类群中AA为优势基因型,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分布较高。除帕里牦牛、巴青牦牛外,其它9个牦牛类群均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0),遗传变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ADD1基因 PCR-SSCP
下载PDF
青藏高原牦牛酸奶中具高抗氧化能力乳酸菌的筛选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明 柯文灿 +4 位作者 保安安 张红梅 荆佩欣 张娟 丁武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1-205,共5页
研究了从青藏高原牦牛酸奶中分离的881株乳酸菌的H2O2耐受能力,从中筛选出了8株对H_2O_2具有较强耐受能力的乳酸菌,并对它们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O_2^-自由基的能力以及T-AOC活性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乳酸菌对DPPH自由基的... 研究了从青藏高原牦牛酸奶中分离的881株乳酸菌的H2O2耐受能力,从中筛选出了8株对H_2O_2具有较强耐受能力的乳酸菌,并对它们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O_2^-自由基的能力以及T-AOC活性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乳酸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都是活细胞体高于无细胞提取物;而在对OH自由基、O_2^-自由基的清除和T-AOC活性上恰好相反。菌株BX62、XS40和XM5在对自由基的清除中表现突出,在菌体浓度为10~9 CFU/m L时,BX62的活细胞体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33.53%),其无细胞提取物对O_2^-自由基的清除率同样最高(48.85%)。而在乳酸菌无细胞提取物对OH自由基的清除中XS40表现最好(52.12%)。此外,3株乳酸菌都具有较强的T-AOC活性。经16S r RNA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3株菌分别为Lactobacillus parplantarum BX62,Lactobacillus plantarum XM5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XS40。本研究从青藏高原牦牛酸奶中筛选的3株乳酸菌的确具有高抗氧化活性,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牦牛酸奶 自由基 乳酸菌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西藏牦牛和黑白花奶牛生长激素基因AluⅠ多态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桂芳 李齐发 +2 位作者 强巴央宗 土登 谢庄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5-16,共2页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 ,测定了西藏牦牛和黑白花奶牛生长激素基因的AluⅠ RFLP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 ,并比较了2牛群的基因频率。在西藏牦牛和黑白花奶牛中 ,等位基因A的频率分别为 0 935和 0 90 5 ,等位基因B的...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 ,测定了西藏牦牛和黑白花奶牛生长激素基因的AluⅠ RFLP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 ,并比较了2牛群的基因频率。在西藏牦牛和黑白花奶牛中 ,等位基因A的频率分别为 0 935和 0 90 5 ,等位基因B的频率分别为 0 0 65和 0 0 65 ,卡方检验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黑白花奶牛 生长激素基因 ALU I多态性
下载PDF
西藏牦牛SRAP遗传多样性及分类进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上娟 钟金城 +3 位作者 柴志欣 张成福 信金伟 陈智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82,共6页
用4对SRAP分子标记引物对西藏11个牦牛类群和四川麦洼牦牛的DNA进行扩增,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分类关系。结果表明,在335头牦牛中,共得到29个基因位点,其中有19个多态位点,多态率占65.52%。12个牦牛群体间的Nei's遗传多样性和Shannon... 用4对SRAP分子标记引物对西藏11个牦牛类群和四川麦洼牦牛的DNA进行扩增,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分类关系。结果表明,在335头牦牛中,共得到29个基因位点,其中有19个多态位点,多态率占65.52%。12个牦牛群体间的Nei's遗传多样性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48 2和0.073 4,遗传相似系数在0.781 1-0.989 1。巴青牦牛和康布牦牛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其他类群高,分别为0.095 5和0.090 0;桑日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仅为0.008 5。这些结果表明,12个牦牛类群的SRAP遗传多样性较低。根据Nei's遗传距离,利用UPGMAM构建聚类关系图结果显示,嘉黎牦牛、帕里牦牛、类乌齐牦牛、桑桑牦牛、康布牦牛、巴青牦牛、丁青牦牛、斯布牦牛和麦洼牦牛聚为一大类,然后依次才与桑日牦牛、工布江达牦牛和江达牦牛相聚在一起,显示在SRAP分子遗传标记所反映的牦牛基因组的遗传结构中,江达牦牛、工布江达牦牛和桑日牦牛与其他牦牛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远,牦牛的这种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也不一致,说明这12个牦牛的起源、演化关系较复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SRAP 遗传多样性 分类 遗传分化
下载PDF
补饲燕麦青干草对牦牛和藏系绵羊冷季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徐田伟 胡林勇 +1 位作者 赵娜 徐世晓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5-208,共4页
为了揭示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补饲燕麦青干草对牦牛和藏系绵羊冷季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0头3岁牦牛[BW=(98.2±4.35)kg]和12只1岁藏系绵羊[BW=(27.2±1.44)kg],编号后随机分为冷季放牧组和燕麦补饲组;放牧组家畜冷季自由放... 为了揭示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补饲燕麦青干草对牦牛和藏系绵羊冷季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0头3岁牦牛[BW=(98.2±4.35)kg]和12只1岁藏系绵羊[BW=(27.2±1.44)kg],编号后随机分为冷季放牧组和燕麦补饲组;放牧组家畜冷季自由放牧,补饲组家畜饲喂燕麦青干草,试验为期135 d。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放牧牦牛减重(-12.4±1.13)kg/头,减重比例为12.5%;补饲牦牛增重(8.4±0.76)kg/头,增重比例为8.92%;对应指标间差异极显著(P<0.01)。2放牧藏系绵羊减重(-5.7±0.51)kg/头,减重比例为20.5%;补饲绵羊增重(7.9±0.73)kg/头,增重比例为31.3%;对应指标间差异极显著(P<0.01)。3随冷季延长,放牧组家畜的阶段日均减重呈增大趋势,补饲组家畜的阶段日均增重逐渐增大并趋于平稳。4收益核算显示,放牧牦牛的冷季养殖净收益为(-347.2±31.7)元/头,补饲牦牛的净收益为(103.5±29.56)元/头(P<0.01);放牧藏系绵羊的冷季养殖净收益为(-125±13.3)元/头,补饲藏系绵羊的冷季养殖净收益为(154.7±10.2)元/头(P<0.01)。研究结果显示粗放补饲燕麦青干草的收益相对较低,应进一步优化冷季饲养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饲 牦牛 藏系绵羊 冷季生长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