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藏药如意珍宝片多次给药的靶器官-脑组织的成分探究
1
作者 侯红平 王彩霞 +10 位作者 彭博 刘荣霞 李冰 陈腾飞 李峰 车向宜 宋玲 高云航 罗倩 叶祖光 张广平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目的:探讨经典藏药如意珍宝片多次给药后,其靶器官脑组织的活性成分,分析其可能的作用特点。方法:6只斯泼累格·多雷(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连续给药7 d,在最后一次给药后1 h处死动物,取血浆和脑组织,分析入血成分,并... 目的:探讨经典藏药如意珍宝片多次给药后,其靶器官脑组织的活性成分,分析其可能的作用特点。方法:6只斯泼累格·多雷(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连续给药7 d,在最后一次给药后1 h处死动物,取血浆和脑组织,分析入血成分,并对潜在入脑成分进行检测和验证。结果:采用Full mass/dd-MSMS模式,以目标峰的一级谱图的分子量的组成及二级质谱图的分子离子峰进行定性分析;并依据入血成分作为潜在入脑成分,将其输入到包含列表内,进行样品检测。结合数据库mzcloud和ChemSpider的结果,对潜在入脑成分进行搜索,根据保留时间、一级质量数和二级质谱数据,共发现了13个入脑成分,其中大豆苷、胆酸、紫苜蓿酮、3′-O-methylviolanone、胡椒碱已用标准品验证。色氨酸、茴香脑、异木香酸和腺苷已通过mzCloud数据库进行二级碎片信息比对。结论:如意珍宝片中的降香、荜茇、甘草膏、肉桂、木香、黄葵子、牛黄、红花等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进入靶器官脑组织中,发挥其疗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藏药 如意珍宝片 多次给药 组织定性 脑组织 靶器官 牛黄 红花
下载PDF
婆婆纳叶绿体基因组测序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贾守宁 李翔 +7 位作者 鲍海娟 李生新 陈文娟 赵国福 王双玺 徐智玮 王久利 李啟恩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426-434,共9页
婆婆纳(Veronica polita Fr.)是一种重要的藏药材,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完成了婆婆纳叶绿体基因组的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结构、基因构成等特征,随后利用叶绿体基因组的蛋白质编码序列探讨了婆婆纳的系统发育关系。结... 婆婆纳(Veronica polita Fr.)是一种重要的藏药材,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完成了婆婆纳叶绿体基因组的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结构、基因构成等特征,随后利用叶绿体基因组的蛋白质编码序列探讨了婆婆纳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1)婆婆纳的完整叶绿体基因组总长为150191 bp,GC含量为37.9%,具有典型的四分体环状结构,大单拷贝(large single copy,LSC)区、小单拷贝(small single copy,SSC)区和反向重复(inverted repeat,IR)区的长度分别为81847 bp、17414 bp和25456 bp;2)婆婆纳叶绿体基因组含有134个基因,包括8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rotein coding gene,PCG)、8个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rRNA)基因、38个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基因,其中假基因2个;3)在婆婆纳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26529个密码子,其中32种密码子的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RSCU)值小于1,30种密码子的RSCU值大于1,2种密码子的RSCU值等于1;4)婆婆纳属植物的IR边界高度保守,无明显的收缩或扩张;5)婆婆纳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之间的变异区域多在基因间隔区;6)婆婆纳与阿拉伯婆婆纳(V.persica)的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为婆婆纳属物种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婆婆纳 藏药 叶绿体基因组 测序 特征
下载PDF
典型名贵藏药重金属含量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旦增 盛德策 白玛卓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8期42-44,共3页
藏药是我国传统民族医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药特殊的配方,使藏药中金属元素含量普遍较高。本研究使用红外及X射线衍射对4种名贵藏药进行表征,微波消解并测定藏药中的矿物质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为科学服用藏药提供安全信息,也... 藏药是我国传统民族医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药特殊的配方,使藏药中金属元素含量普遍较高。本研究使用红外及X射线衍射对4种名贵藏药进行表征,微波消解并测定藏药中的矿物质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为科学服用藏药提供安全信息,也为建立藏药安全评价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表征 含量分析 评价
下载PDF
南海晚中新世—上新世红河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冬 徐强 +1 位作者 王永凤 王英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7,共6页
红河沉积体系为南海西北部近期新发现的大型远源沉积体系,其主要发育于南海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重点利用大量二维地震剖面资料,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对晚中新世—上新世红河沉积体系的识别特征以及平面展布进行了研究,以此为基础划分... 红河沉积体系为南海西北部近期新发现的大型远源沉积体系,其主要发育于南海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重点利用大量二维地震剖面资料,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对晚中新世—上新世红河沉积体系的识别特征以及平面展布进行了研究,以此为基础划分了红河沉积体系在晚中新世—上新世演化阶段。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地震反射特征的分析,可以识别出三角洲、水下下切水道、海底峡谷、水道堤岸复合体以及海底扇朵体等沉积;依据红河沉积体系的平面组合和展布特征,可将晚中新世至上新世的红河沉积体系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0.5~5.5 Ma(SQ1、SQ2)为红河海底扇发育阶段,以发育大型"三角洲—水下下切水道—海底扇"为特征;5.5~3.6 Ma(SQ3、SQ4)为限制性海底扇—中央峡谷发育阶段,以先发育限制性海底扇,后发育大型海底峡谷为特征;3.6~1.8 Ma(SQ5、SQ6)为红河沉积体系衰弱阶段,在研究区内以红河沉积体系主体不发育,海南岛陆坡发育为特征。红河沉积体系是青藏高原隆升的产物,研究红河沉积体系除有利于制定油气勘探方向外,还有助于青藏高原隆升历史恢复、红河袭夺等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新世-上新世 红河沉积体系 地震反射特征 高原隆升
下载PDF
产β-D-半乳糖苷酶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郑义 张健 +4 位作者 曹永强 赵笑 余志坚 陈超 杨贞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5,共8页
从藏灵菇中分离筛选到的一株高产β-D-半乳糖苷酶菌株ZX-5,经ITS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对产酶培养基的最佳碳源和氮源优化结果为半乳糖2.0%,胰蛋白胨1.0%;产酶优化条件: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 6.5,装液量30%,转速100 r/... 从藏灵菇中分离筛选到的一株高产β-D-半乳糖苷酶菌株ZX-5,经ITS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对产酶培养基的最佳碳源和氮源优化结果为半乳糖2.0%,胰蛋白胨1.0%;产酶优化条件: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 6.5,装液量30%,转速100 r/min,接种量2.0%,发酵36 h。粗酶液酶活力为2.60 U/mL;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和DEAE离子交换层析,获得纯化酶的比活力为157.35 U/mg。酶最适反应温度35℃,最适pH 6.0,在20~40℃和pH 5.0~7.0的范围内酶的稳定性较好;Mn2+对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利用菌株ZX-5β-D-半乳糖苷酶分解乳糖并合成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在35℃、乳糖质量浓度60 g/100 mL、酶浓度1.0 U/mL条件下,乳糖水解率达68.34%(50 h),GOS产率达34.70%(40 h),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灵菇 Β-D-半乳糖苷酶 发酵条件 分离纯化 酶学性质 低聚半乳糖
下载PDF
金花藏茶多糖纯化前后的化学组成、结构与抗氧化性比较
6
作者 郭怡 夏陈 +5 位作者 邓俊琳 陈建 康继 施刘刚 刘刚 余鳗游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1-209,共9页
为深入研究金花藏茶多糖的理化性质、结构及其抗氧化能力,更好开发功能性产品,以金花藏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粗多糖,并使用α-淀粉酶、糖化酶和Sevage法去除粗多糖中的淀粉与蛋白质,得到纯化多糖。对茶多糖纯化前后的化学组成和... 为深入研究金花藏茶多糖的理化性质、结构及其抗氧化能力,更好开发功能性产品,以金花藏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粗多糖,并使用α-淀粉酶、糖化酶和Sevage法去除粗多糖中的淀粉与蛋白质,得到纯化多糖。对茶多糖纯化前后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比较,并通过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以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实验3种方法评价两者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纯化后多糖的分子质量显著降低了1.87ku,糖醛酸含量显著提高了5.83%;但纯化前后多糖在单糖组成和化学结构方面无显著改变。与纯化多糖相比,粗多糖在清除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比纯多糖高28.15μg/m L和87.6μg/m L,但纯化前后茶多糖的铁离子还原力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虽然纯化后的多糖在某些方面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潜力,但粗多糖提取制备简单便捷,抗氧化活性更佳,有成为功能性食品与药物的潜力。该结果为金花藏茶多糖的生理功能研究和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藏茶 茶多糖 提取纯化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藏绵羊肾溶菌酶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和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建波 江明锋 王永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7,共4页
实验旨在研究重组藏绵羊肾溶菌酶的酶学特性,并将其应用于畜牧生产。本实验克隆了藏绵羊肾溶菌酶基因,构建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菌株并成功表达。结果表明:纯化后的重组溶菌酶的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45℃,比活力为2 654 U/mg,其... 实验旨在研究重组藏绵羊肾溶菌酶的酶学特性,并将其应用于畜牧生产。本实验克隆了藏绵羊肾溶菌酶基因,构建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菌株并成功表达。结果表明:纯化后的重组溶菌酶的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45℃,比活力为2 654 U/mg,其热稳定性40℃和50℃比60℃稍好,70℃处理30 min活性即为零;抑菌实验显示重组溶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溶菌酶 重组表达 酶学特性 藏绵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