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asonal vari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of sexual behaviors in free-ranging male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at Huangshan,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夏东坡 李进华 +3 位作者 朱勇 孙丙华 Lori K SHEERAN Megan D MATHESON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9-515,共7页
Although seasonal breeding has been documented in many non-human primates,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sexual behaviors show seasonal variation among male individuals.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the focal animal sampling me... Although seasonal breeding has been documented in many non-human primates,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sexual behaviors show seasonal variation among male individuals.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the focal animal sampling method and continuous recording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seasonal vari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of sexual behaviors in five male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at Mt. Huangshan from Oct 2005 to Sept 2006. Both copulatory and sexually motivated behaviors (i.e., sexual chase, grimace, and sexual-inspection),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ating season than non-mating season. Furthermor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sexual behaviors, including copulatory and sexually motivated behaviors, were synchronized among males. The results shed light on sexual competition and tactics for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male M. thibetana and other non-human primates with seasonal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Males Sexual behavior Seasonal variation Synchrony
下载PDF
Interchange between grooming and infant handling in female Tibetan macaques(Macaca thibetana) 被引量:4
2
作者 Qi Jiang Dong-Po Xia +3 位作者 Xi Wang Dao Zhang Bing-Hua Sun Jin-Hua Li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39-145,共7页
In some non-human primates, infants function as a social tool that can bridge relationships among group members. Infants are a desired commodity for group members, and mothers control access to them. The biological ma... In some non-human primates, infants function as a social tool that can bridge relationships among group members. Infants are a desired commodity for group members, and mothers control access to them. The biological market theory suggests that grooming is widespread and represents a commodity that can be exchanged for infant handling. As a limited resource, however, the extent to which infants are interchanged between mothers(females with an infant) and non-mothers(potential handlers,females without an infant)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collected behavioral data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oming and infant handling in free-ranging Tibetan macaques(Macaca thibetana)at Mt. Huangshan, China.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females with infants received more grooming than females without infants. After her infant was handled,mother females received more grooming than they did during daily grooming interactions. However,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infants within the social group, both the grooming that mothers received and the grooming that non-mothers invested for handling infants decreased. We also found that non-mothers invested more time in grooming to gain access to younger infants than older infants. Our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infants are social commodities for both mother and non-mother females. Mothers use infants for obtain grooming and non-mothers use grooming to gain access to infants. The current study implies a bidirectional and complex interchange pattern between grooming and infant handling to compensate for the dyadic grooming disparity in non-human prim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INTERCHANGE INFANT handling GROOMING Biological market theory
下载PDF
Influence of dominance rank and affiliation relationships on selfdirected behavior in female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被引量:4
3
作者 Qi-Xin ZHANG Jin-Hua LI +3 位作者 Dong-Po XIA Yong ZHU Xi WANG Dao ZHANG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4-221,共8页
Self-directed behavior(SDB) is characterized as an indicator of anxiety, frustration and stress in nonhuman primates. In this study, we collected self-directed behavior data from one group of free-ranging Tibetan maca... Self-directed behavior(SDB) is characterized as an indicator of anxiety, frustration and stress in nonhuman primates. In this study, we collected self-directed behavior data from one group of free-ranging Tibetan macaques(Macaca thibetana) at Mt. Huangshan, China(September 2012–May 2013) using a combination of behavioral sampling methods including focal animal sampling, behavioral sampling, continuous sampling and instantaneous sampling.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females engaged in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s of self-directed behavior when they were in proximity to dominant individuals compared to subordinate ones. Conflict loser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ir SDB rates after agonistic episodes, indicating that SDB might also serve as an index of anxiety in M. thibetana. We further found that femal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ir SDB rates when focal individual was proximity to weakly affiliation relationship higher rank members than to strongly affiliation relationship higher rank members. If conflicts were not reconciled, the postconflict SDB rates of losers were higher when they stayed with strongly affiliation opponents; if conflicts were reconciled, victims of strongly affiliation relationships opponents engaged in more SDB rates before reconciliation than after reconciliation, while victims of moderately affiliation relationships opponents did not engaged in more SDB rates before reconciliation than after reconciliation. We conclude that both of dominance rank and affiliation relationships might both influence the SDB rates of female Tibetan macaques significantly, suggesting that SDB is not only an index of anxiety in Tibetan macaques, but also can provide a new insight into evalu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vidu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FEMALE Self-directed behavior (SDB) Dominance Rank Affiliation relationship
下载PDF
雄性黄山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攻击支持雌性以换取交配回报 被引量:2
4
作者 汪爽 李进华 +4 位作者 夏东坡 朱勇 孙丙华 王希 朱磊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9-144,共6页
生物市场理论认为动物个体之间通过某种协定交换有价值的商品,使双方均受益。该研究采用目标动物法、行为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对浮溪黄山野生猴谷鱼鳞坑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A1群(YA1群)和A2群(YA2群)成年个体在非繁殖季节(2011年8... 生物市场理论认为动物个体之间通过某种协定交换有价值的商品,使双方均受益。该研究采用目标动物法、行为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对浮溪黄山野生猴谷鱼鳞坑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A1群(YA1群)和A2群(YA2群)成年个体在非繁殖季节(2011年8月—12月)和繁殖季节(2012年2月—5月)的雄性攻击支持雌性行为和交配行为进行研究,探讨雄性攻击支持雌性与交配之间的关系。两猴群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雄性攻击支持雌性与交配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YA2群繁殖季节与非繁殖季节攻击支持后交配频次均显著高于随机交配;YA1群在繁殖季节攻击支持后交配频次与随机交配频次差异不显著,但在非繁殖季节攻击支持后交配频次显著高于随机交配,说明短尾猴成年雄性攻击支持雌性可以换取与该雌性个体的交配回报。本研究验证了生物市场理论中社会行为存在交换,首次证明了雄性攻击支持可以换取雌性的交配回报,为进一步研究雄性性竞争与雌性选择提供了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尾猴 生物市场理论 攻击支持 交配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四川大相岭保护区藏酋猴(Macacathibetana)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余吉 付明霞 +3 位作者 宋心强 高飞 杨彪 李生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45-50,共6页
生境评价是野生动物有效保护与管理的基础。利用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保护区开展的本底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获得的藏酋猴分布点位数据以及环境变量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大相岭保护区藏酋猴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模型的评价结... 生境评价是野生动物有效保护与管理的基础。利用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保护区开展的本底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获得的藏酋猴分布点位数据以及环境变量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大相岭保护区藏酋猴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模型的评价结果为好。研究结果表明:海拔(69.59%)和坡向(19.08%)是影响藏酋猴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二者累积贡献率达到88.67%。生境适宜区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西北边大部分区域以及东南边的中部和上部区域,适宜生境面积总和为312.77 km2,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80.20%。藏酋猴偏好在海拔1500~2500 m(尤其2100 m左右)、山体的西北坡(阳坡)活动。藏酋猴适宜生境存在一定程度的破碎化。为了更好的保护该区域内的藏酋猴资源,有必要加强种群保护,注重生境斑块边缘的人为干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适当人工放归,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酋猴 MaxEnt模型 大相岭保护区 生境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hort tandem repeats in the Tibetan macaque genome based on resequencing data 被引量:1
6
作者 San-Xu Liu Wei Hou +4 位作者 Xue-Yan Zhang Chang-Jun Peng Bi-Song Yue Zhen-Xin Fan Jing Li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91-300,共10页
The Tibetan macaque, which is endemic to China, is currently listed as a Near Endangered primate species by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2017). Short tandem repeats (STRs) refer to r... The Tibetan macaque, which is endemic to China, is currently listed as a Near Endangered primate species by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2017). Short tandem repeats (STRs) refer to repetitive elements of genome sequence that range in length from 1-6 bp. They are found in many organisms and are widely applied in population genetic studies. To clarif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nome-wide STRs and understand their variation among Tibetan macaques, we conducted a genome-wide survey of STRs with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of five macaque samples. A total of 1 077 790 perfect STRs were mined from our assembly, with an N50 of 4 966 bp. Mono-nucleotide repeats were the most abundant, followed by tetra- and di-nucleotide repeats. Analysis of GC content and repeats showed consistent results with other macaques. Furthermore, using STR analysis software (IobSTR), we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base pair deletions in the STRs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insertions in the five Tibetan macaque individuals (P〈0.05, t-test). We also found a greater number of homozygous STRs than heterozygous STRs (P〈0.05, t-test), with the Emei and Jianyang Tibetan macaques showing more heterozygous loci than Huangshan Tibetan macaques. The proportion of insertions and mean variation of alleles in the Emei and Jianyang individuals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uangshan individuals, thus revealing differences in STR allele size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s The polymorphic STR loci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reference genome showed good amplification efficiency and could be used to study population genetics in Tibetan macaques. The neighbor-joining tree classified the five macaques into two different branches according to their geographical origin, indicating high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Huangshan and Sichuan populations. We elucidat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s in the Tibetan macaque genome and provide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screening polymorphic STRs. Our results also lay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genetic variation studies of maca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macaque macaca thibetana) genome Short tandem repeats Variation analysis POLYMORPHISM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下载PDF
雄性黄山短尾猴攻击行为和粪便睾酮水平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燃 李进华 +1 位作者 朱勇 夏东坡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睾酮对启动和维持雄性动物的性行为及保持雄性第二性征有重要作用,高浓度的睾酮还可促进雄性的攻击性。但是长时期维持高的睾酮水平还会使雄性付出很高的能量代价,所以雄性不会长时期地维持高的睾酮水平。本研究对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2... 睾酮对启动和维持雄性动物的性行为及保持雄性第二性征有重要作用,高浓度的睾酮还可促进雄性的攻击性。但是长时期维持高的睾酮水平还会使雄性付出很高的能量代价,所以雄性不会长时期地维持高的睾酮水平。本研究对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2群雄性个体交配期(2006年9月-12月)与产仔期(2007年1月-4月)攻击行为进行研究,同时收集研究个体的新鲜粪便,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粪便睾酮水平,以探讨雄性黄山短尾猴不同时期睾酮水平差异及睾酮水平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成年雄性黄山短尾猴攻击行为发生频次在交配期显著高于非交配期;成年雄性粪便睾酮水平在交配期显著高于非交配期;交配期成年雄性的粪便睾酮水平与攻击行为发生频次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非交配期无显著相关;低顺位个体在交配期和非交配期都没有观察到攻击行为。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繁殖竞争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尾猴 攻击性 粪样睾酮水平 繁殖竞争假说
下载PDF
黄山短尾猴不同顺位等级雄性个体友好行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燃 李进华 +2 位作者 朱勇 夏东坡 王希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社会顺位等级制度在灵长类动物中普遍存在,它对动物个体的繁殖和社会行为有广泛的影响。本研究对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2群6个不同顺位成年雄性个体,根据顺位高低,将它们分成3组:高顺位组(2只个体)、中等顺位组(2只个体)、低顺位组(2只个... 社会顺位等级制度在灵长类动物中普遍存在,它对动物个体的繁殖和社会行为有广泛的影响。本研究对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2群6个不同顺位成年雄性个体,根据顺位高低,将它们分成3组:高顺位组(2只个体)、中等顺位组(2只个体)、低顺位组(2只个体),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它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组之间(1)接收和发出架桥行为频次差异显著,高顺位组接收架桥次数最多;(2)接收和发出爬跨行为频次差异显著;低顺位组接收爬跨次数最多;(3)发出呈臀行为频次差异显著,但接收呈臀行为频次差异不显著;高顺位组是接收呈臀次数最多,低顺位组发出呈臀次数最多;(4)摇树行为频次差异显著,高顺位组发出摇树行为最多。因此雄性黄山短尾猴友好行为可以体现出社群顺位等级关系,这种社群顺位等级关系和这些友好行为在维持社群稳定上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尾猴 雄性 社会顺位等级 友好行为 社群稳定
下载PDF
广西藏酋猴种群数量、分布及威胁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生强 汪国海 +2 位作者 施泽攀 林峰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6-132,共7页
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采用访问法、样带法与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对广西境内的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种群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藏酋猴种群为27个,共(542±69)只,主要集中在桂东北片区的猫儿山、花坪和千家洞3个国家级自然... 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采用访问法、样带法与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对广西境内的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种群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藏酋猴种群为27个,共(542±69)只,主要集中在桂东北片区的猫儿山、花坪和千家洞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个体数量占广西藏酋猴总数的90.2%;九万山、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龙滩自然保护区均仅发现1个猴群;原有藏酋猴分布记录的恭城县和荔浦县内并未发现猴群分布。红外相机监测发现猫儿山和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增加1个猴群的记录,同时增加九万山和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藏酋猴的分布记录。栖息地破碎化、频繁的人类活动和盗猎行为可能是影响广西藏酋猴种群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酋猴 种群数量和分布 红外相机技术 广西
下载PDF
成年黄山短尾猴雌性等级结构稳定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磊 李进华 +4 位作者 夏东坡 朱勇 王希 孙丙华 汪爽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8-245,共8页
等级结构稳定性是衡量群体凝聚力的重要指标,雌性等级结构稳定对于母系社会群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文采用目标动物取样和全事件记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山短尾猴鱼鳞坑A1群(YA1群)和鱼鳞坑A2群(YA2群)的成年雌性分别在交配季节(2... 等级结构稳定性是衡量群体凝聚力的重要指标,雌性等级结构稳定对于母系社会群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文采用目标动物取样和全事件记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山短尾猴鱼鳞坑A1群(YA1群)和鱼鳞坑A2群(YA2群)的成年雌性分别在交配季节(2011年9~12月)和非交配季节(2012年2~5月)内的攻击-屈服行为。采用等级结构中雌性间攻击-屈服频率、社会顺位和等级梯度3个量化指标,首次定量探讨了短尾猴雌性等级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期间,YA1群和YA2群雌性间攻击-屈服频率、社会顺位和等级梯度均无季节性变化(P>0.05)。结果表征短尾猴雌性等级结构趋于稳定,该结果支持了短尾猴雌性等级结构稳定性的定性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尾猴 雌性 等级结构稳定性 频率 社会顺位 等级梯度
下载PDF
短尾猴种群生态学研究Ⅲ.年龄结构和生命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进华 王歧山 李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1-35,共5页
本文研究了黄山短尾猴(Macacathibetana)种群年龄结构和雌性生命表。根据毛色、个体大小和行为等指标,可将其种群划分为6个年龄组,即婴猴组、少年组、青年组、年轻成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雌性短尾猴的静态生命表... 本文研究了黄山短尾猴(Macacathibetana)种群年龄结构和雌性生命表。根据毛色、个体大小和行为等指标,可将其种群划分为6个年龄组,即婴猴组、少年组、青年组、年轻成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雌性短尾猴的静态生命表可较真实地反映了它在自然状况下的生存状况,其瞬时增长率(r)为正值,表明只要加强对短尾猴现有栖息环境的保护,种群才会得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尾猴 年龄 结构 生命表 种群 生态学
下载PDF
黄山短尾猴繁殖的季节性和雌性性活动方式(英文)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进华 尹华宝 王岐山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5-375,共11页
198 7年开始,我们对中国黄山的短尾猴(Macacathibetana)的性和繁殖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1992年全年野外观察,对黄山短尾猴的繁殖季节性和雌性性活动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短尾猴繁殖方式和雌性性行为如何影响雄性性行为。研究采... 198 7年开始,我们对中国黄山的短尾猴(Macacathibetana)的性和繁殖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1992年全年野外观察,对黄山短尾猴的繁殖季节性和雌性性活动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短尾猴繁殖方式和雌性性行为如何影响雄性性行为。研究采用全事件取样和目标动物取样法。结果表明,短尾猴黄山种群的交配和产仔是季节性的:交配季节发生在7月至12月,其特征是交配频率高并伴有射精;产仔季节为1月至4月。交配季节之外的交配虽有少量发生,但交配频率很低且几乎不射精。成年雌性的会阴部有轻微肿胀的性皮,但性皮的大小和颜色既不随猴群繁殖季节变化,也不随雌性个体生理周期变化。同时,雌性缺乏典型的性要求的行为———发情。因此,我们认为雌性短尾猴倾向于隐蔽自己的排卵。对4 6个连续观察日中成年雄性对雌性的性行为分析还表明:雄性能够区别潜在繁殖和不繁殖的雌性但不能对同一雌性的生理状况做出准确判断。隐蔽排卵是雌性在性接受期间接受大量交配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否定了短尾猴的交配是非季节性的假设(WadaandXiong ,1996 )[动物学报5 1(3) :36 5 - 375 ,2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 短尾猴 繁殖 季节性 雌性性活动方式 雄性性行为
下载PDF
两种性比类群的雄性黄山短尾猴繁殖行为和攻击行为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希 李进华 +4 位作者 夏东坡 陈燃 朱勇 张敏 王粟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9,共7页
有效性比(operational sex ratio,OSR)是指性成熟雄性数量与发情雌性数量的比值,可作为测量性选择强度的指标。本文对两种有效性比的黄山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鱼鳞坑YA1群和YA2群成年雄性在交配期(2007年8—12月)内的繁殖行为和攻... 有效性比(operational sex ratio,OSR)是指性成熟雄性数量与发情雌性数量的比值,可作为测量性选择强度的指标。本文对两种有效性比的黄山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鱼鳞坑YA1群和YA2群成年雄性在交配期(2007年8—12月)内的繁殖行为和攻击行为进行研究,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随机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记录行为,探讨有效性比对雄性黄山短尾猴交配竞争的影响。研究期间,YA1群的有效性比为0.4:1,YA2群的有效性比为0.9:1,YA2群的有效性比大于YA1群。在繁殖行为上,高顺位成年雄性的性检查、做鬼脸、性追赶和交配行为在两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YA1群高于YA2群(P<0.01);中等顺位成年雄性的性检查、做鬼脸、性追赶在两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YA1群高于YA2群(P<0.01),交配行为在两群间存在显著差异,YA1群高于YA2群(P<0.05);低顺位成年雄性在两群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攻击行为上,高顺位成年雄性在两群间存在显著差异,YA2群高于YA1群(P<0.01);中等顺位成年雄性在两群间存在显著差异,YA2群高于YA1群(P<0.05);YA1群低顺位成年雄性攻击行为发生频次为零。结果表明,雄雌有效性比越大,雄性黄山短尾猴的交配机会越少,繁殖行为发生频次下降,竞争压力增大,攻击行为频次上升,因此YA2群成年雄性交配竞争强度高于YA1群。本研究结果支持性选择理论中有效性比对交配竞争作用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尾猴 有效性比 繁殖行为 攻击行为 性选择理论
下载PDF
野生黄山短尾猴雄性睾酮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夏东坡 李进华 +2 位作者 朱勇 陈燃 孙丙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7-292,共6页
本文研究了黄山短尾猴野生群体雄性睾酮的变化规律。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方法,对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2群成年雄性个体在交配期(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2006年7月至9月)与非交配期(2006年2月至6月)的粪便睾酮水平进行了测定,共采集到5只雄... 本文研究了黄山短尾猴野生群体雄性睾酮的变化规律。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方法,对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2群成年雄性个体在交配期(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2006年7月至9月)与非交配期(2006年2月至6月)的粪便睾酮水平进行了测定,共采集到5只雄性个体的新鲜粪便样品426个。结果表明:在群体水平,黄山短尾猴成年雄性睾酮浓度交配季节(12.283±5.745ng/ml)显著高于非交配季节(9.424±4.987ng/ml),季节性变化显著(P<0.01);个体水平上,不同个体雄性睾酮均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P<0.01);成年雄性睾酮分泌水平与生境温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在交配季节初期雄性睾酮浓度最高,交配季节末期降到最低。研究结果支持短尾猴季节性繁殖的结论,且环境温度是影响短尾猴雄性睾酮浓度的可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尾猴 雄性 睾酮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黄山短尾猴的冬季产仔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华宝 李进华 +3 位作者 周立志 葛继志 Consuel Ionica Carol M. Berman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2,共4页
动物的繁殖时间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其栖息环境适应的结果。黄山的短尾猴属于季节性繁殖的动物,其产仔期一般在1~5月。但在2001年,记录了一例短尾猴在冬季产仔,产仔日期为11月29日。为分析其原因,依据1988~2001年连续14年的产仔... 动物的繁殖时间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其栖息环境适应的结果。黄山的短尾猴属于季节性繁殖的动物,其产仔期一般在1~5月。但在2001年,记录了一例短尾猴在冬季产仔,产仔日期为11月29日。为分析其原因,依据1988~2001年连续14年的产仔数据及当地连续14年的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及日照长度),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黄山短尾猴产仔时间的推移与栖息地年平均气温显著相关(P<0 05),而与年平均降水量及日照长度无显著相关(P>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尾猴 季节性繁殖 产仔 气候
下载PDF
短尾猴种群生态学研究Ⅱ.繁殖方式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进华 王岐山 李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5-259,共5页
黄山短尾猴鱼鳞坑群为季节性繁殖,属产仔节律型。据1988、1990和1992年有全年婴猴出生日期的记录,计算出平均产仔日期在4月2日。雌猴性成熟年龄为5.4±0.5岁,其繁殖率受年龄和个体在群内的社会顺位的不同而... 黄山短尾猴鱼鳞坑群为季节性繁殖,属产仔节律型。据1988、1990和1992年有全年婴猴出生日期的记录,计算出平均产仔日期在4月2日。雌猴性成熟年龄为5.4±0.5岁,其繁殖率受年龄和个体在群内的社会顺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顺位高的繁殖率高,产仔时间亦早。本文还首次提出了雌性产仔经历对下一年度产仔影响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尾猴 繁殖 种群 生态学
下载PDF
黄山短尾猴mtDNA控制区序列变异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柳杨 李进华 赵健元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4-730,共7页
短尾猴属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猕猴属(Macaca),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其野生种群,本文研究了黄山短尾猴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并对黄山短尾猴与四川短尾猴种群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共测定... 短尾猴属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猕猴属(Macaca),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其野生种群,本文研究了黄山短尾猴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并对黄山短尾猴与四川短尾猴种群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共测定了黄山短尾猴7个群体中的30个样本的mtDNA控制区5′端493bp的序列,只发现了7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种单倍型,单倍型序列之间缺乏变异,种群中的核苷酸多样性很低(0.006);3种单倍型相应地将黄山种群分为了3个亚群,不同亚群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片断化分布,从分子水平上初步揭示了短尾猴黄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四川短尾猴的相应序列比较,黄山短尾猴控制区序列存在很大差异,共有59个变异位点,而且存在大片段的碱基插入/缺失,有78%的遗传变异发生在两个种群之间,两个种群间的核苷酸歧异度已达8.21%。进一步分析表明,黄山短尾猴与四川短尾猴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399,P<0.001),基于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均将两者聚为不同的类群,支持将它们归入各自的管理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尾猴 MTDNA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序列变异
下载PDF
短尾猴样品中常见哺乳动物及人源污染的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华彰 李进华 赵建元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8-21,共4页
为检测在野外通过非损伤取样法采集到的短尾猴样品,是否受到其它常见哺乳动物及人源的污染,收集包括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人以及7种常见哺乳动物的毛发、血液、粪便、精液或肌肉组织样品,用14对微卫星引物扩增不同物种的STR位点... 为检测在野外通过非损伤取样法采集到的短尾猴样品,是否受到其它常见哺乳动物及人源的污染,收集包括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人以及7种常见哺乳动物的毛发、血液、粪便、精液或肌肉组织样品,用14对微卫星引物扩增不同物种的STR位点。结果表明,FGA位点在常见动物猪、羊、牛、狗、兔、小白鼠及豚鼠都未见扩增产物:TH01等14对引物在人和短尾猴中均能扩增,扩增产物长度未见明显差异;F13A01产物长度在人和短尾猴之间差异显著。因此,通过FGA、F13A01特异性座位的扩增可以排除短尾猴样品是否受到人及常见哺乳动物的污染。此方法简单、稳定性高、可重复性好,在短尾猴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尾猴 样品 污染 检测方法
下载PDF
黄山短尾猴社群中的架桥行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贵林 尹华宝 +1 位作者 余冠军 武梅梅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9,共6页
2007年3-5月,采用随机取样法对黄山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YA1群架桥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架桥行为发生次数存在极显著差异(t=3.912,df=10,P〈0.01)。成年组雄性个体是主要发起者(Z=-2.1888,P〈0.05)和接受者(Z=-... 2007年3-5月,采用随机取样法对黄山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YA1群架桥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架桥行为发生次数存在极显著差异(t=3.912,df=10,P〈0.01)。成年组雄性个体是主要发起者(Z=-2.1888,P〈0.05)和接受者(Z=-2.5238,P〈0.05),但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个体发起次数(Z=-1.755,P〉0.05)无显著差异,接受次数(Z=-2.201,P〈0.05)差异显著。架桥行为多采用雄性婴幼猴(Z=-2.437,P〈0.05)(F=6.735,df=2,P〈0.05)作为媒介,母亲序位影响婴幼猴在架桥中被使用的次数(Z=-3.724,P〈0.01)。不同序位雄性(F=2.947,df=4,P〈0.05)和雌性个体(F=5.320,df=4,P〈0.05)架桥行为发起模式主要是第Ⅰ类。雌性个体选择具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作为架桥媒介(Z=-2.490,P〈0.05),但雄性个体对母系亲属后代无明显选择性(Z=-0.866,P〉0.05)。短期研究表明,黄山短尾猴社群中的架桥行为主要采用第Ⅰ类模式;亲缘关系不一定是影响架桥行为媒介选择的主要因素;架桥行为具有缓解群体间竞争压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短尾猴 架桥行为 序位 婴猴照料
下载PDF
非优势顺位雄性黄山短尾猴的交配策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兆鹏 李进华 +3 位作者 夏东坡 朱勇 王希 张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9,共11页
在多雄多雌、顺位决定交配机会、雄性偏斜繁殖的非人灵长类社会中,低顺位雄性为提高自己的繁殖成功率,通常采取多样的交配策略以获得较多的交配机会。对非优势顺位雄性交配策略的研究可以增加对灵长类社会性行为复杂性的理解,对于深入... 在多雄多雌、顺位决定交配机会、雄性偏斜繁殖的非人灵长类社会中,低顺位雄性为提高自己的繁殖成功率,通常采取多样的交配策略以获得较多的交配机会。对非优势顺位雄性交配策略的研究可以增加对灵长类社会性行为复杂性的理解,对于深入探讨动物的婚配制度及繁殖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在2012年9-12月(交配期)记录了安徽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1群中4只成年雄性个体的交配及有关的行为。研究发现:(1)非优势顺位雄性个体在远离优势顺位雄性视野范围的交配频次和交配时间显著高于优势顺位视野范围内;(2)与优势顺位雄性个体相比,非优势顺位雄性的强行交配(forced copulation)和隐秘交配(clandestine copulation)比例较高;(3)就交配对象而言,对成功生育的雌性个体,优势顺位雄性在选择交配对象时具有明显的倾向性,非优势顺位雄性在选择时倾向性不显著;对未生育的雌性,优势顺位雄性更倾向于选择没有生殖经历的亚成年雌性个体,非优势顺位雄性则倾向于选择处于哺乳后期的成年雌性个体;(4)在具体交配策略上,优势顺位雄性选择跟随(follow)雌性,非优势顺位雄性则通过做鬼脸(grimacing)和性追求(sexual chasing)直接获取交配机会。本研究结果表明黄山短尾猴中非优势雄性个体形成了多变的交配策略,更多采取强制性方式,以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多数的交配都是机会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尾猴 雄性 非优势顺位 交配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