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mafrost in Qinghai Province:Characterization and impact on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1
作者 JianHong Fang AnHua Xu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3年第5期509-516,共8页
Through a long-term summary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the permafrost regions of Qinghai Province,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rmafrost and their impact on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 Through a long-term summary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the permafrost regions of Qinghai Province,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rmafrost and their impact on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the stability of highways and urgent technical problems in the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in permafrost regions are discussed, and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permafrost regions of Qinghai Province are introduced to provide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 researchers with valuable re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 province permafrost region high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chievements PROSPECT
下载PDF
三江源区不同禾豆混播处理对饲草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希杰 冯廷旭 +3 位作者 德科加 向雪梅 钱诗祎 林伟山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48-2362,共15页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畜种养殖地区,研究饲草的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变化对提高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禾本科与豆科饲草组成的4种混播组合,设置3种不同混播比例以及单播对照处理,以期探明禾豆混播后饲草养...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畜种养殖地区,研究饲草的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变化对提高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禾本科与豆科饲草组成的4种混播组合,设置3种不同混播比例以及单播对照处理,以期探明禾豆混播后饲草养分品质变化规律及混播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混播组合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比单播燕麦(Avenasativa)处理降低了0.03%~16.87%,比单播小黑麦(×Tritical Wittmack)降低了0.09%~21.4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比单播燕麦降低了0.01%~17.53%,比单播小黑麦降低了0.04%~20.65%。粗蛋白含量最高比单播禾本科处理提高了15.58%~31.53%,粗脂肪最高比单播禾本科提高了0.09%~26.83%,饲草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比单播禾本科处理提高了31.33%~49.68%。不同混播比例下饲草土壤养分全磷、全钾、全氮、有机碳含量均低于单播禾本科处理,有效提高了饲草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速率,土壤养分整体含量相对均衡。综合混播组合及混播比例的饲草品质与土壤改良效果,燕麦+饲用豌豆(50꞉50)处理较优,适宜在高寒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三江源地区 禾豆混播 饲草品质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多点联合防雹个例分析
3
作者 朱世珍 龚静 +2 位作者 张玉欣 王丽霞 张博越 《气象科技进展》 2023年第4期57-63,共7页
雹云发展变化的物理过程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冰雹云,总结人工防雹作业经验,提高人工防雹的作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和MICAPS常规观测资料等,从天气形势、环境条件、回波演变及效果检验等方面,对2020年7月1日发生在青海... 雹云发展变化的物理过程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冰雹云,总结人工防雹作业经验,提高人工防雹的作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和MICAPS常规观测资料等,从天气形势、环境条件、回波演变及效果检验等方面,对2020年7月1日发生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一次多点联合防雹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达图上多个对流单体的合并,有利于雹云进一步发展;作业后回波最大强度、30 dBZ回波顶高、CR≥45 dBZ回波面积等均明显减弱;作业后5 min,作业区平均雨量出现跃增现象。在雹云跃增阶段、移动方向前沿进行多点联合过量播撒作业,能起到良好的防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 人工防雹 联合作业
下载PDF
近60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霜冻特征分析及其影响
4
作者 赵海玲 杨璐 赵全宁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9期186-188,共3页
根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961—2020年日最低气温资料,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霜冻变化特征和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平均初霜日出现在9月9日—10月21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4月9日—5月27日,平均无霜期... 根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961—2020年日最低气温资料,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霜冻变化特征和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平均初霜日出现在9月9日—10月21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4月9日—5月27日,平均无霜期为105~194 d,平均霜冻日数为140~199 d。大部分地区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霜冻日数减少,20世纪70年代与21世纪初最明显。气候变暖影响到初、终霜冻日数的明显变化,早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大,晚霜冻的出现会对处于苗期的作物产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 霜冻 强度 农作物
下载PDF
近60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5
作者 赵海玲 曹正娇 +1 位作者 李晓琳 赵全宁 《青海科技》 2023年第5期127-132,共6页
根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961-2020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气温整体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且最低温度的升温程度普遍高于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从区域... 根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961-2020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气温整体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且最低温度的升温程度普遍高于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从区域来看,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气温增温强于南部增温;从季节来看,冬半年升温高于夏半年;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降水明显变化主要发生在4-10月,在作物产量形成非常关键的7-8月东部农业区部分区域降水减少较为明显。分析结果对了解和掌握青海省东部农业生产现状、进一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开展防灾减灾、持续高效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基于ESDA-GIS的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张海峰 白永平 +2 位作者 陈琼 王保宏 牛定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4-461,共8页
以青海省43个县(市、区)及3个行政委员会和一个乡(格尔木市的飞地)为基本空间单元,以2006年青海省县域人均GDP等经济数据及人口数据为属性数据,在ArcView、ARCGIS等GIS软件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对... 以青海省43个县(市、区)及3个行政委员会和一个乡(格尔木市的飞地)为基本空间单元,以2006年青海省县域人均GDP等经济数据及人口数据为属性数据,在ArcView、ARCGIS等GIS软件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对青海省县域经济之间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1)青海省2006年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及几何中心均有较大偏移,GDP及人均GDP重心也有较大偏移;(2)总体上青海省2006年经济空间差异较大,Moran'sⅠ指数为0.5 138,空间自相关特性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3)目前,青海省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类型属离散型和聚集型,而扩散型及均衡型尚未出现。青南广大地区属离散型,海西地区主要是由资源要素禀赋导致集聚型,海东地区特别是西宁市由于较好的自然条件、优越的空间区位、便利的交通及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而产生较强的集聚效应,海东其它广大地区Moran'sⅠ指数均较低(包括西宁市的两个市辖县),充分说明海东地区城市的扩散作用尚未显现,特别是省会城市西宁市对周围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析 区域经济差异 空间自相关 ESDA 青海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蒸散特征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婧梅 蔡海 +6 位作者 程茜 乔春连 褚晖 陈懂懂 徐世晓 赵新全 赵亮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3-233,共11页
了解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的蒸散状况有助于认识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水循环,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观测青海省玛沁县小嵩草退化草地(34.35°N;100.50°E,海拔3 963m)的水热通量,对该地区2006-200... 了解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的蒸散状况有助于认识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水循环,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观测青海省玛沁县小嵩草退化草地(34.35°N;100.50°E,海拔3 963m)的水热通量,对该地区2006-2008年全年的蒸散情况进行了特征分析。研究表明,2006-2008年三江源退化草地的蒸散值分别为452.24,474.24,459.57mm,降水量分别为460.7,496.1,480.1mm,其中有75%以上的降水分布在生长季,全年水平上蒸散量与降水量之比(ET/PPT)为95%以上,蒸散量与降水量基本持平。生长季日蒸散量1.8~1.9mm/d,而非生长季日蒸散量<0.6mm/d。蒸散日变化和年变化均为单峰型,每年6-7月蒸散量最大,为2.0~2.2mm/d;日蒸散峰值出现在正午左右,其最大值生长季为0.21mm/h,非生长季为0.10mm/h。退化草地蒸散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净辐射,其次为饱和水汽压亏和空气温度。随着生长季的推进,潜热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逐渐增大。与未退化的矮嵩草草甸相比,退化草地生长季蒸散量较小,而非生长季蒸散量较大,这一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的植被盖度驱动草地生态系统的蒸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法 蒸散 三江源地区 青海省 退化草地
下载PDF
青海省气候变化的区域性差异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45
8
作者 陈晓光 李林 +1 位作者 朱西德 王振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9年第5期249-254,共6页
利用1961—2006年青海不同区域气象资料,分析了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和降水量等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和气候突变前后的差异性,分析了气候显著变化并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的可能归因。结果表明:近46a来青海不同区域... 利用1961—2006年青海不同区域气象资料,分析了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和降水量等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和气候突变前后的差异性,分析了气候显著变化并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的可能归因。结果表明:近46a来青海不同区域年平均气温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其中以柴达木盆地增暖最为明显,气候倾向率达0.44℃/10a;降水量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显著增多,气候倾向率为6.67mm/10a,而东部农业区年降水量则呈现出减少趋势。温室气体浓度的显著增加、云量变化、高空水汽输送的变化以及下垫面状况差异等因素是造成青海气候显著变化并具有明显区域性特征的可能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 区域性差异 成因 青海省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高原农业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4
9
作者 于东平 张鑫 +1 位作者 何毅 石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71,I0002,共7页
为了确定变化环境下青海省东部高原农业区合理的作物灌溉制度,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以及12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计算了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960-2006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 为了确定变化环境下青海省东部高原农业区合理的作物灌溉制度,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以及12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计算了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960-2006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以及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上看,研究区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随时间呈显著的下降趋势,突变的时间约为1974年,主周期为25a左右,在这个时间尺度上参考作物蒸散量表现为多→少→多3个循环交替的过程。从空间尺度上看,参考作物蒸散量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在东南-西北方向上递减,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夏季参考作物蒸散量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分布特征。影响参考作物蒸散量的主要气象因素为日照时数、风速。海拔高度与参考作物蒸散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海拔高度是造成参考作物蒸散量地区差异的另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农业 蒸散量 时空变化 小波分析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
下载PDF
青海省冬虫夏草的遗传变异及亲缘关系的形态性状和ISSR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梁洪卉 程舟 +4 位作者 杨晓伶 李珊 周铜水 张文驹 陈家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59-1864,共6页
目的探讨青海省不同地区冬虫夏草的鉴定方法,并评价其遗传变异、亲缘关系及地域分布。方法利用形态性状和ISSR标记分析青海省11个县的冬虫夏草样品。结果青海省不同地区的冬虫夏草无论是形态性状还是ISSR多态性都存在很大的遗传变异。... 目的探讨青海省不同地区冬虫夏草的鉴定方法,并评价其遗传变异、亲缘关系及地域分布。方法利用形态性状和ISSR标记分析青海省11个县的冬虫夏草样品。结果青海省不同地区的冬虫夏草无论是形态性状还是ISSR多态性都存在很大的遗传变异。根据形态性状数据,青海省的冬虫夏草大致分成3个组,即分别产于环青海湖地区、青海中东部和南部,但仅基于形态性状来鉴定特定的冬虫夏草十分费力且不可靠。根据ISSR指纹图谱能够鉴定不同产地的冬虫夏草,而且ISSR分析表明青海省的冬虫夏草可分成产于环青海湖地区和其他地区两大类,其他地区一大类又可分成青海省南部、中部和东部产区3个平行分支。结论青海省的冬虫夏草在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ISSR分子标记对于冬虫夏草的鉴定和亲缘关系检测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与形态性状分布相结合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冬虫夏草 ISSR 亲缘关系 地域分布
下载PDF
青海省海西州区域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薛春璐 郑新奇 +1 位作者 周伟 袁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2-146,共5页
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导致各种建设用地增加,使我国土地供需矛盾加剧。随着集约节约用地政策的提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随之在各地开展。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协调,以青海省海西州为例,结合西部地区特点及发展情况... 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导致各种建设用地增加,使我国土地供需矛盾加剧。随着集约节约用地政策的提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随之在各地开展。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协调,以青海省海西州为例,结合西部地区特点及发展情况,以2003—2008年青海省海西州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青海省统计年鉴等资料为基础,以《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为依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用极值标准化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各级评价指数分值和总指数分值,对海西州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强度指数(UII)逐年增长,用地弹性指数(EI)逐年下降,增长耗地指数(GCI)平稳波动,总指数波动增长。海西地区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利用不协调,需要政策引导,加大土地管理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集约利用 区域 评价 青海省海西州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遥感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廖清飞 张鑫 +2 位作者 马全 姚瑶 于东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936-5943,共8页
基于象元二分模型,利用MODIS植被指数产品定量估算研究区2000—2009年生长季(4—9月)植被覆盖度,采用相关系数法和有序聚类分析方法对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DEM分析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1)研究区2000... 基于象元二分模型,利用MODIS植被指数产品定量估算研究区2000—2009年生长季(4—9月)植被覆盖度,采用相关系数法和有序聚类分析方法对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DEM分析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1)研究区2000—2009年整体植被覆盖度在波动中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其中2001年是显著突变年份,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2)通过对地形因子的响应分析,植被覆盖度在高程2500m和4100m,坡度4°和26°发生突变;对各高程带、坡度带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趋势及突变年份进行分析,获得了各带的变化趋势及其突变年份。对研究获得的结果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量的变化及退耕还林措施是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退耕还林措施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演变 遥感监测 退耕还林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作物生长期不同气象干旱指标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姚瑶 张鑫 +2 位作者 马全 于东平 廖清飞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7-184,共8页
干旱一直是制约青海东部农业区农牧业生产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利用青海东部12个气象站点近46年(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降水Z指数和相对湿润度指数(M),并对各干旱指标表征的年、春季和夏季的干旱强度和干旱频... 干旱一直是制约青海东部农业区农牧业生产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利用青海东部12个气象站点近46年(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降水Z指数和相对湿润度指数(M),并对各干旱指标表征的年、春季和夏季的干旱强度和干旱频率与实际干旱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其在研究区的适用性,进而分析研究区的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干旱指标相比,相对湿润度指数(M)对实际干旱事件的反映更准确,且能反映出不同地区干旱发生频率的差异。选取相对湿润度指数(M)作为区域干旱监测指标,得出时间上区域的春季干旱强度>年干旱强度>夏季干旱强度,夏季的干旱强度有不显著的增大趋势,而年尺度和春季的干旱强度有不显著的减小趋势;空间上,区域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均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标 作物生长期 适用性 干旱变化特征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
下载PDF
青海青南牧区“四配套”防灾基地建设效益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杜铁瑛 严振英 秦海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7-42,共6页
为认真总结和科学评价青南牧区防灾基地建设效益,采用对照和建立生产函数模型的方法,对该项工程的建设效益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项目建设,年增鲜草2.15亿kg;年增畜产品单位0.15亿个;年增牧业产值、牧业收入、牧业... 为认真总结和科学评价青南牧区防灾基地建设效益,采用对照和建立生产函数模型的方法,对该项工程的建设效益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项目建设,年增鲜草2.15亿kg;年增畜产品单位0.15亿个;年增牧业产值、牧业收入、牧业税分别为1.38亿元、1.76亿元和0.12亿元。经动态分析。收益现值为4.98亿元;投资回收期为11.27年,投入产出比为1∶3.29;内部收益率为13.67%。项目建设不仅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防灾基地建设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南牧区 防火基地 基地建设 效益评价 投资回收期 内部收益率 投入产出比 气象灾害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雨养区马铃薯高效施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田种存 张洋 +3 位作者 张荣 孙小凤 张文英 韩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3-85,共3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青海省马铃薯不同施肥模式下,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差异,探讨其对马铃薯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模式3的马铃薯产量、株高、结薯数、单株薯重、大中薯率、总生物...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青海省马铃薯不同施肥模式下,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差异,探讨其对马铃薯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模式3的马铃薯产量、株高、结薯数、单株薯重、大中薯率、总生物量明显提高;高产高效模式2的总耗水量最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3种高产高施肥模式及农户模式处理下,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均比常规农户处理高,提高5-30个百分点,其中高产高效模式3施肥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显著。土壤硝态氮残留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大,高产高效模式2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最高;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在60-80cm达到最大值,在80-100cm处于最小值。结果可为雨养区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雨养区 马铃薯 高效施肥
下载PDF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理论研究及其对青南多年冻土区水合物勘查的启示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进寿 郑有业 +4 位作者 黄朝晖 陈静 胡道功 卢振权 何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9-147,共9页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未来开发潜力最大的非常规清洁能源而备受各国政府青睐,目前国内外对陆域水合物形成条件的研究集中于4个重点方向:温度-压力、气源、气体运移及水合物的圈闭,大量的研究表明最为直接的条件为温度-压力和气源,...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未来开发潜力最大的非常规清洁能源而备受各国政府青睐,目前国内外对陆域水合物形成条件的研究集中于4个重点方向:温度-压力、气源、气体运移及水合物的圈闭,大量的研究表明最为直接的条件为温度-压力和气源,而圈闭则决定水合物的成藏规模。同时水合物的形成机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我国学者依据陆域水合物形成的温压条件而做出的理论预测曾成功地指导了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的发现。然而,地处海拔4 600多米的北羌塘青南冻土区有着比祁连山水合物产出地更佳的水合物形成条件,但至今未获得找矿成果突破,还存在二叠系烃源岩中有机质的沉积环境不明、气体成因不清及烃源岩综合评价缺乏标准等诸多问题。对国内外在水合物形成条件等方面进展的总结将给青南地区今后水合物勘查诸多有益的启示,如冻土厚度及类型、烃气成因、断层、圈闭和储层等因素对水合物形成及成藏等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形成条件 多年冻土区 青南 勘查 综述 启示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区域干旱指标及干旱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瑶 张鑫 +1 位作者 马全 廖清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8-213,共6页
【目的】分析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区域干旱指标的变化特征,为区域干旱预警和抗旱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2个气象站点近46年(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相对湿润度指数,并结合Arc GIS空间插值方法,将基于站点的... 【目的】分析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区域干旱指标的变化特征,为区域干旱预警和抗旱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2个气象站点近46年(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相对湿润度指数,并结合Arc GIS空间插值方法,将基于站点的相对湿润度指数网格化得出区域干旱指标,对其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游程理论提取区域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并对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961-2006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近46年来平均月区域干旱指标呈线性减小趋势,干旱呈现出缓解趋势;春季和夏季区域干旱指标呈减小的线性趋势,秋季区域干旱指标呈线性增大趋势。与夏季干旱和秋季干旱相比,春季干旱历时长且干旱强度大。【结论】区域干旱指标所反映的干旱情况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实际旱情基本相符,且降雨和蒸发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季节性干旱频发的主要气候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干旱指标 干旱历时 干旱强度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
下载PDF
从可持续发展论区域开发——以青海区域开发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卓玛措 刘丰贵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29,共4页
本文在对青海省持续发展与区域开发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青海省实现持续发展的区域开发建设思路 ,即以重点地区的开发 ,带动青海整体实力的提高 ;开发优势资源 ,优化产业结构 ;合理布局产业。同时论述了实现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区域开发 青海市
下载PDF
青海祁连地区大型真菌初探 被引量:6
19
作者 莫延德 张继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8-79,共2页
通过对青海祁连地区食、药用真菌的初步调查 ,报道了食、药用真菌 32种 ,其中 ,食用真菌 2 4种 ,药用真菌 6种 ,有毒真菌 2种。同时对其生境及经济用途进行了说明 ,并对其区系组成及不同森林带中的分布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祁连地区 大型真菌 药用真菌 青海 区系研究 食用真菌 森林带
下载PDF
青海冬季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变化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申红艳 段丽君 +2 位作者 李万志 冯晓莉 封国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3-429,共7页
利用1961-2017年青海省43站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依据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判识标准,提取历史上61次典型事件,对影响该类事件的环流演变和前兆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件发展中北半球极涡经历分裂-收缩增强的变化过程,中高纬自西向东... 利用1961-2017年青海省43站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依据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判识标准,提取历史上61次典型事件,对影响该类事件的环流演变和前兆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件发展中北半球极涡经历分裂-收缩增强的变化过程,中高纬自西向东逐渐发展为"正-负-正"异常波列状分布;事件发生当日,大西洋地区、乌拉尔山及西伯利亚地区高度场异常偏高,东亚大槽偏深,利于自极地南下的冷空气在西欧上空堆积并沿纬向西风急流路径向东传播影响东亚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出现该类事件时,中高纬地区存在三个关键影响区,其中乌拉尔山关键区高度场正异常同此类事件的联系最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区域持续性 低温事件 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