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地域佛寺建筑与文化融合的装饰艺术研究
1
作者 孟红淼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5期15-17,22,共4页
山西佛寺建筑与装饰艺术,特别是在木构建筑技艺与石雕艺术上,巧妙地融合了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装饰特色,从建筑结构到装饰细节,无不体现出宗教与地方文化的互动与融合。通过对山西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寺庙的研究,探讨山西佛教建筑在... 山西佛寺建筑与装饰艺术,特别是在木构建筑技艺与石雕艺术上,巧妙地融合了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装饰特色,从建筑结构到装饰细节,无不体现出宗教与地方文化的互动与融合。通过对山西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寺庙的研究,探讨山西佛教建筑在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独特装饰艺术,展示山西地区如何在佛教建筑与装饰艺术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形成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建筑装饰 地域性特征 文化融合
下载PDF
在地域和时代影响下的佛教建筑设计研究——以莫干山天池禅寺为例
2
作者 李雯 崔赫 沈米钢 《华中建筑》 2024年第9期103-106,共4页
随着历史文化类建筑的开发,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代佛教寺庙不再作为单一的宗教建筑独立存在,其功能需求更多元化。如何在保证最重要的佛教文化氛围和空间特质的前提下,适应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应对多元化社会需求是关... 随着历史文化类建筑的开发,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代佛教寺庙不再作为单一的宗教建筑独立存在,其功能需求更多元化。如何在保证最重要的佛教文化氛围和空间特质的前提下,适应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应对多元化社会需求是关键。基于这个出发点,该文以浙江德清莫干山天池禅寺规划设计为例,探寻把民国时期建筑特点融入佛教寺庙建筑的设计方法,总结在民国时期地域文化影响下的佛教建筑设计原则,以期能在今后类似的设计中做出更多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建筑 民国时期 地域 时代
下载PDF
日本中世唐样佛堂的间架谱系及其与宋技术的关联性
3
作者 张十庆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2期28-39,共12页
日本唐样建筑以宋元江南建筑为祖型,是以往学界一致认定的通说。然分析发现,唐样建筑技术成分并不单一,间架形制上存在中国北系因素。本文基于东亚技术关联性的视角,比较与分析日本中世唐样佛堂的间架谱系及其技术源流,指出中世唐样建... 日本唐样建筑以宋元江南建筑为祖型,是以往学界一致认定的通说。然分析发现,唐样建筑技术成分并不单一,间架形制上存在中国北系因素。本文基于东亚技术关联性的视角,比较与分析日本中世唐样佛堂的间架谱系及其技术源流,指出中世唐样建筑是探讨东亚设计技术演变的重要标本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样 佛堂 间架形式 设计技术
下载PDF
泰山灵岩寺园林格局营建研究
4
作者 李清扬 吴国源 刘亚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144,共7页
泰山灵岩寺是现存唐宋山地佛寺中处理“寺-山”关系的规划设计重要案例,也是泰山风景名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应的园林格局营建过程、方法和逻辑需要深入探究。灵岩寺园林营建受独特的山水格局影响,逐渐形成了以“背方山、面象山”... 泰山灵岩寺是现存唐宋山地佛寺中处理“寺-山”关系的规划设计重要案例,也是泰山风景名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应的园林格局营建过程、方法和逻辑需要深入探究。灵岩寺园林营建受独特的山水格局影响,逐渐形成了以“背方山、面象山”的寺院为核心、方山内外风景点环绕、面积广阔的园林格局。通过实地调研、史料梳理和图像分析,首先发现灵岩峪具有2层山势环抱、山泉散点分布的山水格局;其次将灵岩寺园林格局的营建过程分为草创期、成形期、丰富期和修复期,并分析其不同时期的营建方法与格局特征;最后总结出灵岩寺园林格局的营建逻辑和4条营建经验。以期提供传统山地寺庙园林规划设计的历史经验,为泰山风景名胜遗产保护提供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灵岩寺 园林历史 寺庙园林 园林格局 营建逻辑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慈灯寺金刚宝座塔比较研究与特异性分析
5
作者 刘宁 韩瑛 杨昌鸣 《中外建筑》 2024年第5期107-114,共8页
慈灯寺金刚宝座塔作为呼和浩特市的藏传佛教建筑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建筑形制和宗教内涵,学界目前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雕刻、艺术等方面,并未对其建筑形制与深层内涵的特异性进行深度剖析。文章选取慈灯寺金刚宝座塔建筑作为主要研究对... 慈灯寺金刚宝座塔作为呼和浩特市的藏传佛教建筑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建筑形制和宗教内涵,学界目前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雕刻、艺术等方面,并未对其建筑形制与深层内涵的特异性进行深度剖析。文章选取慈灯寺金刚宝座塔建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历史文献查阅、实地调查与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建筑形制与图像表达等角度出发,对其及同类型金刚宝座塔建筑进行研究分析,揭示慈灯寺金刚宝座塔的特异性价值,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文化遗产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建筑 金刚宝座塔 建筑形制 比较分析 特异性
下载PDF
内蒙古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大殿壁画病害及预防性保护研究
6
作者 杨文超 韩瑛 杨昌鸣 《中外建筑》 2024年第5期129-136,共8页
内蒙古藏传佛教壁画是内蒙古地域建筑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对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壁画现状调查发现:现有病害主要是色彩层开裂、剥落等,地仗层开裂、空鼓,底层结构开裂和局部塌陷,造成以上病害的主要原... 内蒙古藏传佛教壁画是内蒙古地域建筑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对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壁画现状调查发现:现有病害主要是色彩层开裂、剥落等,地仗层开裂、空鼓,底层结构开裂和局部塌陷,造成以上病害的主要原因是土默特地区自然气候、地理灾害、人为因素以及藏传佛教殿堂建筑本身等。文章结合已有针对病害保护的文献提出具体针对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壁画不同病害的预防性保护办法:及时清理壁画表面的污渍、加固回贴起甲空鼓的壁画、安装室内外温湿度监测设备、广泛宣传对建筑遗产的保护重要性等,为日后内蒙古藏传佛教壁画预防性保护提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殿堂建筑 土默特地区 壁画病害 建筑遗产 预防性保护
下载PDF
原生•寄生•重生--基于适应概念的汉传佛寺建筑的演化特征及其规律研究
7
作者 刘万迪 陈伯超 李明刚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基于主客体互动共生的适应概念,对广义汉传佛寺建筑的演化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原生朴素式、寄生被动式与重生主动式适应三个特征阶段,并得出其呈现“进化”趋势的结论,进而分析出人类文化进化的根本原动力作用以及提出建筑—人—环境的整... 基于主客体互动共生的适应概念,对广义汉传佛寺建筑的演化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原生朴素式、寄生被动式与重生主动式适应三个特征阶段,并得出其呈现“进化”趋势的结论,进而分析出人类文化进化的根本原动力作用以及提出建筑—人—环境的整体适应性系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适应 演化 文化进化 汉传佛寺建筑
下载PDF
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殿堂建筑的预防性保护研究——以乌素图召庆缘寺为例
8
作者 郝英迪 韩瑛 +1 位作者 李文华 杨昌鸣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157-163,共7页
土默特地区的藏传佛教殿堂建筑是内蒙古建筑遗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此类建筑却面临着严重损毁的危机。该文以土默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乌素图召庆缘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病害成因,旨在构建庆缘寺的预防性保护... 土默特地区的藏传佛教殿堂建筑是内蒙古建筑遗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此类建筑却面临着严重损毁的危机。该文以土默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乌素图召庆缘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病害成因,旨在构建庆缘寺的预防性保护策略。研究表明,乌素图召庆缘寺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阳光暴晒、风沙侵蚀、冻融循环、雨水渗漏以及人为破坏,导致了结构的歪闪、拔榫、错位,以及构件的开裂、风化、崩解和酥碱等严重病害。为了应对这些病害,可采取修补加固、打牮拨正、环氧树脂填充、局部构件替换及设防鸟网等修复方法。结合以上研究,该文提出了庆缘寺病害具体修复方法以及包含庆缘寺的日常监测和维护的预防性保护策略。这些策略将有助于保护庆缘寺这一重要的建筑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默特地区 藏传佛教殿堂建筑 预防性保护 庆缘寺 病害调查
下载PDF
从圣地再造与母题重构看乾隆帝的佛教建筑设计观
9
作者 魏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62,共15页
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帝开始改造雍和宫,以阐福寺大雄宝殿为基础新建万福等三阁,实则二者皆源于以巨像高阁为特征的“隆兴意象”,亦即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和二耳阁。此后,“隆兴意象”又和西藏表征须弥世界的桑耶寺式布局结合到一起,产生... 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帝开始改造雍和宫,以阐福寺大雄宝殿为基础新建万福等三阁,实则二者皆源于以巨像高阁为特征的“隆兴意象”,亦即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和二耳阁。此后,“隆兴意象”又和西藏表征须弥世界的桑耶寺式布局结合到一起,产生了须弥灵境和普宁寺。这一环环相扣的系列工程充分展现出乾隆帝在进行佛教物质文化创造时的一种模式,即将汉、藏等地佛教历史上具有特殊政治、宗教意涵的圣迹作为母题加以重构、再现,进而迭代、增益,由此创造出一系列蕴含丰富政治和文化隐喻的佛教文化景观。从思想动机上看,这些佛教工程无一不彰显着乾隆帝以中华自居的身份认同和对皇权正统的自我宣示,同时也是乾隆帝期冀借助佛教将多元文化和政治传统统摄于一体,整合蒙、藏等边疆民族地区,实现其大一统政治理想的具象化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建筑 雍和宫 隆兴寺 乾隆帝 皇权
下载PDF
融合与共生:藏传佛教建筑中国化的哲思演变与实践路径探究
10
作者 池梦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文章深入探讨了藏传佛教建筑中国化现象背后的哲学思想根源及其在建筑营造上的体现,分析了“依正不二”与“缘起性空”的哲学思想如何影响藏传佛教建筑的规划选址和建造格局,以及如何与汉文化的“象天法地”和“中正和合”思想相融合,... 文章深入探讨了藏传佛教建筑中国化现象背后的哲学思想根源及其在建筑营造上的体现,分析了“依正不二”与“缘起性空”的哲学思想如何影响藏传佛教建筑的规划选址和建造格局,以及如何与汉文化的“象天法地”和“中正和合”思想相融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观。研究不仅对藏传佛教建筑的中国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也深入挖掘了民族文化精神在文化融合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解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建筑 中国化 依正不二 缘起性空 文化融合
下载PDF
嵩山佛教建筑价值评估与保护利用研究
11
作者 张华贞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7期12-14,52,共4页
介绍了嵩山佛教建筑的构成、布局、建造年代及风格特点等,从社会及精神情感方面对嵩山佛教建筑的价值进行了评估,探讨了嵩山古建筑群的保护工作,并结合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对嵩山古建筑群的开发利用方法,以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双赢... 介绍了嵩山佛教建筑的构成、布局、建造年代及风格特点等,从社会及精神情感方面对嵩山佛教建筑的价值进行了评估,探讨了嵩山古建筑群的保护工作,并结合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对嵩山古建筑群的开发利用方法,以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双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建筑 文化遗产 价值评估
下载PDF
顺势设计:新传统佛教建筑绿色设计初探——以深圳市弘法寺二期项目为例
12
作者 袁小宜 牛润卓 周云飞 《绿色建筑》 CAS 2024年第3期47-52,共6页
顺势设计是一种设计态度,通过生态诊断,顺山势、顺气脉、顺水流,将被动式绿色设计贯穿建筑设计的始终。以深圳市弘法寺二期项目为例,借鉴广东省传统建筑的冷巷、敞厅等空间组织形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尽可能地减少能耗。通过... 顺势设计是一种设计态度,通过生态诊断,顺山势、顺气脉、顺水流,将被动式绿色设计贯穿建筑设计的始终。以深圳市弘法寺二期项目为例,借鉴广东省传统建筑的冷巷、敞厅等空间组织形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尽可能地减少能耗。通过 “上古下新”建筑组合及“建构一体”建筑设计,实现新传统佛教建筑绿色设计的初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寺院 佛教建筑 顺势设计 建构一体 新传统
下载PDF
拉萨市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室内装饰艺术解析
13
作者 常青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1期15-20,共6页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室内装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然而受到藏语和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藏族文化的传播受到较大的局限。文章在查阅大量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及装饰艺术的相关资料后,选定拉萨市吉崩岗拉康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实地调...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室内装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然而受到藏语和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藏族文化的传播受到较大的局限。文章在查阅大量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及装饰艺术的相关资料后,选定拉萨市吉崩岗拉康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从吉崩岗拉康的建筑平面、建筑立面、建筑构造、装饰特点与装饰元素意义进行分析。通过归纳、分析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手法及意义,希望发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设计的规律,了解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设计的意义,展示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室内装饰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 室内装饰 吉崩岗拉康
下载PDF
唐宋之际敦煌石窟马蹄形佛坛设计意涵探析——以莫高窟第196窟为例
14
作者 史文文 《吐鲁番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17-126,142,143,共12页
敦煌石窟中的马蹄形佛坛流行于唐宋之际,以莫高窟第196窟为例,通过实地考察结合文献研究发现,它在洞窟中具有多重功能属性,除充当戒坛外,马蹄形佛坛设计的目的是配合洞窟整体发挥着礼忏功能。其设计不仅有利于拉开有限空间,从而方便礼拜... 敦煌石窟中的马蹄形佛坛流行于唐宋之际,以莫高窟第196窟为例,通过实地考察结合文献研究发现,它在洞窟中具有多重功能属性,除充当戒坛外,马蹄形佛坛设计的目的是配合洞窟整体发挥着礼忏功能。其设计不仅有利于拉开有限空间,从而方便礼拜,更深层次的意涵则是通过高大的主尊和由马蹄形佛坛为焦点构建视觉形象,对步入“佛域”的信徒造成极强的视觉和心理效应,配合马蹄形中部缺口作为联通佛国的通道,发挥着引导“朝圣”者往生净土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以莫高窟第196窟为代表的马蹄形佛坛背屏洞窟,其西壁整铺的劳度叉斗圣变图像的出现绝不仅仅是纪念戒坛的起源,关联到这一时期集中出现的大窟以及图像组合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形佛坛 莫高窟第196窟 设计意涵 礼忏空间 净土往生
下载PDF
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空间诸要素及其构成形式
15
作者 李荟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从中心和场所、路径和序列、建成和修饰三个部分论述了佛教建筑空间的各要素及其构成形式。第一部分为佛教建筑中的两种图式,即宇宙空间图式和建筑原型图式;第二部分为佛教建筑路线及空间序列的安排;第三部分为建筑营造和装饰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佛教建筑 空间 构成要素
下载PDF
蒙古高原藏传佛教建筑本土化进程及特征探析
16
作者 陈未 林泽宇 《世界建筑》 2024年第9期4-9,共6页
本文通过对蒙古高原藏传佛教建筑演化发展的全方位梳理,解析了蒙古高原藏传佛教建筑在本土化过程中结构与造型的可变性以及空间形态的不变性特征,指出蒙古族藏传佛教建筑的本土化进程深受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和蒙古高原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蒙古高原藏传佛教建筑演化发展的全方位梳理,解析了蒙古高原藏传佛教建筑在本土化过程中结构与造型的可变性以及空间形态的不变性特征,指出蒙古族藏传佛教建筑的本土化进程深受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和蒙古高原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一个全方位、持续渐进的交融、改造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建筑 蒙古高原 本体化进程
下载PDF
佛教寺院中禅堂建筑空间的设计模式探讨——以宁波天童寺禅堂为例
17
作者 陈怡冉 赖平平 《华中建筑》 2024年第2期51-54,共4页
禅堂是禅宗寺院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所设施,有其独特的设计要求和标准的建筑制式。宁波天童寺为禅宗四大丛林之一,禅堂布置遵循古制,极具特色。通过分析宁波天童寺禅堂建筑空间的设计手法,从禅堂功能组成、路径序列组织、空间氛围营造等方... 禅堂是禅宗寺院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所设施,有其独特的设计要求和标准的建筑制式。宁波天童寺为禅宗四大丛林之一,禅堂布置遵循古制,极具特色。通过分析宁波天童寺禅堂建筑空间的设计手法,从禅堂功能组成、路径序列组织、空间氛围营造等方面,归纳出禅堂建筑的空间形态与基本特征,进而构建出佛教寺院中禅堂建筑空间的设计模式。最后结合温州实际寺禅堂改造设计实践,进一步验证禅堂空间的设计手法,并为探究佛教建筑空间布局提供一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堂 宁波天童寺 禅堂建筑空间 佛教建筑 空间布局
下载PDF
都纲与转经廊的嬗变——以丽江地区藏传佛寺大殿空间为例
18
作者 魏鹏丞 毛志睿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1期176-180,共5页
丽江地区藏传佛寺大殿为噶玛噶举派少有的汉式重檐歇山楼阁殿堂建筑。通过对建筑空间的类型学研究,揭示了甘青、蒙古等地区的藏传佛寺建筑特征已延续至丽江,表现为经堂与佛堂的纵向融合,从而将经堂的“都纲法式”与佛堂的转经廊道折叠... 丽江地区藏传佛寺大殿为噶玛噶举派少有的汉式重檐歇山楼阁殿堂建筑。通过对建筑空间的类型学研究,揭示了甘青、蒙古等地区的藏传佛寺建筑特征已延续至丽江,表现为经堂与佛堂的纵向融合,从而将经堂的“都纲法式”与佛堂的转经廊道折叠到单一建筑中,转译成为新的向心空间。同时,大殿建筑技术受汉、纳西、白族以及河西地区匠人技艺影响,建筑装饰也纳入汉传佛教、道教、本土宗教纹样,最后呈现出多民族、地区、宗教融合的藏传佛寺大殿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建筑 藏传佛教寺院 都纲空间 转经廊道
下载PDF
新型金属材料在现代佛教建筑的技术应用——以普陀山观音圣坛项目为例
19
作者 刘文沛 《江苏建筑》 2024年第1期129-132,共4页
文章围绕新型金属材料在现代佛教建筑中的应用,以普陀山观音圣坛为例,选取项目中运用的一体成型异形铜板、钛瓦、铝挑檐和其它新型金属材料及其加工工艺,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新型金属材料在佛教中的原则与策略,并对未来走向提出展望与预测... 文章围绕新型金属材料在现代佛教建筑中的应用,以普陀山观音圣坛为例,选取项目中运用的一体成型异形铜板、钛瓦、铝挑檐和其它新型金属材料及其加工工艺,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新型金属材料在佛教中的原则与策略,并对未来走向提出展望与预测,以期达到提供参考、指导生产的研究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金属 佛教建筑 一体铜板 钛瓦 铝挑檐
下载PDF
闽南佛教寺庙建筑装饰艺术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翔 孙群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1期149-152,共4页
闽南佛教寺庙建筑装饰艺术门类众多,题材丰富,工艺精湛,具有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地域特色明显、表现形式多样的审美特征,蕴含着佛道儒文化、世俗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内涵,反映了闽南人广大胸怀和包容态度,演绎着闽南佛教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关键词 闽南 佛教寺庙 建筑装饰 审美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