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ligament knee injuries with associated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A report of two cases 被引量:14
1
作者 Vani J Sabesan Paul J Danielsky +1 位作者 Abby Childs Tom Valikodath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3期363-368,共6页
The management of a combination of fracture and multiligament knee injury(MKI) in traumatic knee injury remains controversial, and there are evolving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Currently, there are no studies focusing... The management of a combination of fracture and multiligament knee injury(MKI) in traumatic knee injury remains controversial, and there are evolving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Currently, there are no studies focusing on older adult patients with MKI's in combination with tibia fractures. As a result, there is no well-established treatment algorithm for older adult patients with these complex injuries. We report two cases of MKI's with concomitant fractures in patients fifty years of age or older. Both patients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for their associated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but were managed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the multiligamentous knee injuries. We also provid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guidelines for older adult patients with these types of complex traumatic injuries. Early to mid term acceptable outcomes were achieved for both patients through surgical fixation of th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the ligament injuries. We propose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lgorithm for management of these complex inju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igamentous KNEE injuries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KNEE dislocation surgical FIXATION TREATMENT algorithm CONSERVATIVE TREATMENT
下载PDF
不同切口复位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2
作者 吕飞飞 龚立 成金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911-914,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切口复位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内外侧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后内侧倒“L”切口辅助外侧切口复位固定治... 目的探究不同切口复位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内外侧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后内侧倒“L”切口辅助外侧切口复位固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Rasmussen胫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程度评分(VAS)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后3个月后总有效率(70.00%,35/50)显著高于对照组(38.00%,19/50)(P<0.05);2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后Rasmussen胫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内侧倒“L”切口辅助外侧切口复位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更充分、牢固,能够早期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切口 内固定
下载PDF
关节镜下三点缝合前交叉韧带治疗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及术后功能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潘魏巍 张志凌 +1 位作者 严惠强 尚旭亚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运用三点手术缝合前交叉韧带(ACL)方法治疗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关节骨科收治的101例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运用三点手术缝合前交叉韧带(ACL)方法治疗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关节骨科收治的101例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性45例,女性56例;年龄19~62岁,平均48.6岁;道路交通伤33例,运动损伤32例,其他36例。信封法随机分两组:两点缝合组(n=51)行关节镜下ACL传统两点缝合术,三点缝合组(n=50)行关节镜下ACL三点缝合治疗,术后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随访1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负重开始时间,比较组间VAS、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SF-36健康调查简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点缝合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负重开始时间均短于两点缝合组[(4.55±0.65)月vs.(4.91±0.46)月、(8.99±2.11)d vs.(10.22±2.12)d、(36.55±5.56)d vs.(44.23±6.15)d,P<0.05]。两组VAS在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均较术前下降,且术后3d及术后7d三点缝合组VAS低于两点缝合组[(3.66±0.71)分vs.(4.26±0.64)分、(1.88±0.66)分vs.(3.33±0.34)分,P<0.05]。经治疗及康复训练,两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有所升高,且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三点缝合组的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高于两点缝合组[IKDC评分:术后1个月:(61.09±2.48)分vs.(49.88±3.65)分、术后6个月:(75.22±3.31)分vs.(66.33±2.78)分;Lysholm评分:术后1个月:(67.66±3.21)分vs.(56.88±3.64)分、术后6个月:(82.11±3.56)分vs.(69.45±4.66)分,P<0.05]。在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且与两点缝合组相比,三点缝合组各维度评分均升高[物质生活:(60.11±5.98)分vs.(69.77±6.12)分、躯体:(69.44±6.45)分vs.(78.11±4.55)分、心理:(67.22±7.16)分vs.(78.33±6.89)分、社会功能:(61.23±8.78)分vs.(71.23±6.16)分,P<0.05]。三点缝合组术后畸形愈合、伤口感染、关节僵硬、神经损伤总发生率低于两点缝合组(6.0%vs.19.6%,P<0.05)。结论关节镜下运用三点手术缝合ACL方法治疗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效果优于传统ACL两点缝合,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及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传统ACL两点缝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三点手术缝合 传统ACL修补 关节镜 术后功能评价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联合球囊复位与经皮栅栏螺钉固定治疗AO/OTA41B2型胫骨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4
作者 焦竞 黄玉成 +5 位作者 陈明 熊文 胡家朗 吴石磊 马旋 王俊文 《骨科》 CAS 2024年第5期402-409,共8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联合球囊复位与经皮“栅栏”螺钉固定治疗AO/OTA41B2型胫骨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9例AO/OTA41B2型闭合性骨折病人。其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为(44.17&...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联合球囊复位与经皮“栅栏”螺钉固定治疗AO/OTA41B2型胫骨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9例AO/OTA41B2型闭合性骨折病人。其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为(44.17±9.53)岁(26~6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48±4.08)天(2~20天)。手术方式均采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间接复位后“栅栏”螺钉技术微创内固定治疗。拍摄膝关节标准的正侧位片,按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比较手术前后骨折区塌陷体积、胫骨平台外侧角(lateral proximal tibial angle,LPTA)、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lateral posterior proximal tibial angle,LPPTA),基于CT比较术前规划与术中实际定位位置差异。结果29例病人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15.10±6.13)个月(10~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9.52±1.66)周(8~12周)。病人术后6个月膝关节Rasmussen评分为(17.34±1.04)分(14~18分),优18例,良11例;HSS评分为(93.83±2.22)分(89~97分),优29例。术后骨折区塌陷体积为(0.07±0.20)cm^(3)(0~0.77 cm^(3))、LPTA为91.75°±0.62°(90°~92°)、LPPTA为7.45°±1.97°(0°~10°),与术前比较[(3.27±2.14)cm^(3)(0.89~10.16 cm^(3))、84.81°±6.08°(70°~92°)、11.89°±14.16°(-20°~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3,P<0.001;t=-6.172,P<0.001;t=1.854,P=0.037)。术后CT验证实际球囊扩张冠状位与矢状位位置参数:(1.56±0.31)cm(1.11~2.28 cm)、(1.52±0.44)cm(0.94~2.10 cm),与术前规划比较[(1.56±0.32)cm(1.11~2.28 cm)、(1.52±0.44)cm(0.96~2.0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6,P=0.400;t=-0.779,P=0.221)。末次随访时,未发生腓总神经损伤、腘血管损伤、术后感染、内固定失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机器人辅助下联合球囊复位与经皮“栅栏”螺钉固定治疗AO/OTA41B2型胫骨平台骨折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科手术机器人 骨折固定术 球囊 复位
下载PDF
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手术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姚鹏飞 官建中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22-727,共6页
目的:比较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和常规前外及后内侧入路置入外侧“L”型、内侧“T”型钢板及后侧阻挡钢板治疗Ⅴ型及以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伴后内及后外侧平台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58例。... 目的:比较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和常规前外及后内侧入路置入外侧“L”型、内侧“T”型钢板及后侧阻挡钢板治疗Ⅴ型及以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伴后内及后外侧平台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58例。改良组术中取病人平卧“4字”体位,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常规组采取漂浮体位并使用前外及后内入路分别行手术治疗。如术中骨缺损较多予以自体骨植骨,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并发症及Rasmussen影像学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角及内侧后倾角。结果:病人均获12个月随访。改良组切口长度、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术后1、3个月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Rasmussen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术后1、3、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术后1、3、12个月欧洲五维健康量表指数均高于常规组(P<0.05~P<0.01)。2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入路,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病人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可有效提高术中骨折部位固定效果,有利于术后膝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仰卧“4”字体位 后外侧平台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对比
6
作者 丁佶康 赵斌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4期314-31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F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52例后外侧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后外侧组(26例)和后内侧组(26例),后外侧组...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F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52例后外侧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后外侧组(26例)和后内侧组(26例),后外侧组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内侧组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膝关节活动度、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后外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后内侧组(t=19.632、6.483,P均<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内侧组(t=17.649,P<0.001);术后6个月,后外侧组患者膝关节伸直、屈曲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后内侧组(t=3.072、2.249,P=0.003、0.029),WOMAC中的日常生活、疼痛、关节僵硬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后内侧组(t=7.123、6.249、3.899、6.504,P均<0.001)。后外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与后内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54%无明显差异(χ^(2)=0.221,P=0.638)。结论与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FTP的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临床疗效更佳,更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入路方式 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刘刚 吕永祥 +1 位作者 李子昂 朱自强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经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4~79岁,平均55.9岁。病程11~14d,平均1... 目的观察经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4~79岁,平均55.9岁。病程11~14d,平均12.1 d。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改良组(33例)和传统组(29例),改良组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传统组经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及随访过程中影像学、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改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优于传统组(86.89±1.32)min vs.(96.97±1.79)min、(94.70±6.27)mL vs.(218.59±8.47)mL(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0±1.27)d vs.(13.59±2.47)d,P>0.05]。改良组完全负重时间、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SS)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组(100.25±8.33)d vs.(150.24±9.42)d、(94.57±0.47)分vs.(88.39±0.46)分、(124.42±0.46)分vs.(115.39±0.41)分(P<0.05)。两组患者Rasmuss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9±0.58)分vs.(15.64±0.49)分,P>0.05],末次随访显示,改良组胫骨平台角、后倾角显著大于传统组(88.56±1.63)°vs.(85.54±1.39)°、(12.84±0.48)°vs.(11.02±0.42)°(P<0.05)。结论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能够改善显露,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手术安全高效,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块 开放复位内固定 手术入路 经前外侧扩展入路
下载PDF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及预后研究
8
作者 张举林 尹逸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分析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2月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收治的102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 目的分析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2月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收治的102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采取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09.28±30.17)min、透视次数为(15.23±2.71)次、住院时间为(10.18±2.17)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0、9.156、7.686,P均<0.05);术后3、6、9个月,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指标较优,并且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助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髓内钉 胫骨骨折 手术时间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在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郭永明 刘福尧 罗鸿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53-355,392,共4页
目的探讨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40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的胫骨干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自行研制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由滑动杆、固定杆... 目的探讨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40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的胫骨干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自行研制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由滑动杆、固定杆、螺母等结构组成的不锈钢支架),将这些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者人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开复位次数以及术者受辐射频率。术后通过定期随访,进一步比较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感染、骨不愈合例数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6~18个月随访。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开复位次数及术者受辐射频率上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感染及骨折不愈合例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行研制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辅助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切开复位比例,术中透视次数低,术者受辐射频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显荣 罗拓 +1 位作者 黄先柱 黄晓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0期70-73,共4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在四川省什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6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组(31例)和关节镜组(30例)。传统组患者给予切开... 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在四川省什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6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组(31例)和关节镜组(30例)。传统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关节镜组患者给予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恢复优良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smussen影像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于传统组(P<0.05);关节镜组骨折恢复优良率高于传统组(P<0.05);关节镜组VAS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关节镜组HSS评分、Rasmussen影像学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关节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作为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常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关节镜 微创 手术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2
11
作者 管国义 刘晨 +1 位作者 陈家麟 郑龙龙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分析膝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15年2月~2020年2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92例,联合组48例,接受膝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正中组44例,接受传统膝前正中入路手术... 目的分析膝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15年2月~2020年2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92例,联合组48例,接受膝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正中组44例,接受传统膝前正中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随访期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结果联合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射线曝光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均低于正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联合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正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2%vs.13.16%,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联合组和正中组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分别为(64.57±0.47)分和(56.39±0.46)分,Rasmussen评分分别为(16.42±0.46)分和(12.39±0.4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联合组和正中组病人内翻角分别为(84.16±4.89)°和(89.14±6.78)°,股胫角分别为(176.64±4.21)°和(167.65±3.83)°,后倾角分别为(11.54±0.79)°和(9.65±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在恢复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症状、促进骨折愈合、尽可能避免手术创伤对康复的影响等方面具有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复位内固定 手术入路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 Rasmussen评分
下载PDF
三种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航 阳明明 +1 位作者 梁安霖 高仕长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824-829,837,共7页
目的 研究Carlson后外侧入路、Frosch入路和腓骨头截骨入路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特点,为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 目的 研究Carlson后外侧入路、Frosch入路和腓骨头截骨入路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特点,为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22例,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2~69岁,平均43.5岁。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Carlson后外侧入路组(6例)、 Frosch入路组(8例)、腓骨头截骨入路组(8例)。Carlson后外侧入路于膝关节的后外侧作切口,在腓肠肌外侧头和比目鱼肌之间进行手术操作,钢板从后方支撑固定。Frosch入路通过一个切口、两个手术窗进行操作,用前外侧钢板螺钉固定。腓骨头截骨入路通过截断腓骨头获得更大手术视野,术后再固定。术后3、6、9、12个月门诊随访摄片,术后12个月根据Rasmussen放射评分评价复位质量、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后外侧检查稳定性。结果 Carlson后外侧入路多用于改良Schatzker CT分型为ⅡP型骨折(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Frosch入路和腓骨头截骨入路常用于ⅡA+P型(胫骨平台后外侧合并前外侧劈裂塌陷骨折)。术后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2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3个月。Carlson后外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85.0±5.5)min,术中出血量(53.3±6.2)mL,术后12个月HSS评分(88.7±0.6)分,Rasmussen放射评分(17.3±0.4)分。Frosch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133.8±16.3)min,术中出血量(91.3±7.4)mL,术后12个月HSS评分(88.6±1.0)分,Rasmussen放射评分(16.8±0.4)分。腓骨头截骨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184.9±13.9)min,术中出血量(250.0±41.2)mL,术后12个月HSS评分(88.4±1.0)分,Rasmussen放射评分(16.5±0.3)分。各组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及Rasmussen放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外旋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Carlson后外侧入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最少,多用于Schatzker CT分型为ⅡP型的骨折。Frosch入路和腓骨头截骨入路主要用于ⅡA+P型胫骨平台骨折。三种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 入路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新型前外侧钢板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璐 王仁崇 +5 位作者 谢友 胡居正 温定付 杨通池 黄书钟 石展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593-4598,共6页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临床3种常见内固定物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验证新型钢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临床3种常见内固定物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验证新型钢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胫腓骨CT数据,设计新型钢板,导入SolidWorks软件,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模型,同时建立4组内固定模型(新型钢板、L型锁定钢板、斜T型钢板、拉力螺钉),施加轴向载荷500,1000,1500 N,比较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最大位移及内固定物应力分布与峰值。结果与结论: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的位移、内固定物的应力峰值均随轴向力的增加近似等比增大,位移云图、应力云图呈现相似的分布特征。①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小,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新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较L型锁定钢板组小;新型钢板组、L型锁定钢板组、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均位于外侧缘近端,从近端至远端位移逐渐减小,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位于外侧缘中部,从外侧向内侧位移逐渐减小;②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大,L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小,新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大于拉力螺钉组;③新型钢板组与斜T型钢板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拉力螺钉组内侧螺钉中部,可见明显应力集中;L型锁定钢板组应力分布最为均匀;④结果显示,L型锁定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分布最均匀、应力最小,但骨折块位移大,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相近,因此,新型钢板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L型锁定钢板及拉力螺钉,有良好的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外侧柱骨折 新型钢板 有限元分析 万向锁定螺钉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敖日格勒 赵吉连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8期93-97,共5页
胫骨平台位于胫骨近端,由关节软骨包绕,是膝关节与股骨下端接触的关节面。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属于人体膝关节的关节内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其占比较低。胫骨平台后外侧在下肢承重及膝关节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胫骨平台位于胫骨近端,由关节软骨包绕,是膝关节与股骨下端接触的关节面。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属于人体膝关节的关节内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其占比较低。胫骨平台后外侧在下肢承重及膝关节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一直是创伤骨科医生关注的重点。胫骨平台后外侧周围包绕着较多的神经和血管组织,解剖结构复杂,导致术中暴露骨折部位困难且术中操作空间有限;若未获得规范的诊疗可能严重影响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恢复,造成膝关节屈曲位不稳定、骨折畸形愈合、创伤性膝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在治疗此类骨折时,充分掌握相关解剖结构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临床上应根据骨折类型、周围软组织包绕情况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同时需要控制手术时的副损伤。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逐渐得到完善,从而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参考近几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诊断方法、损伤机制及可暴露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入路,旨在提高临床上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基础研究及相关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诊断方法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关节镜下复位不可吸收外科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磊 张莉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1期32-32,共1页
2018年1月~2021年9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复位不可吸收外科缝线固定治疗26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7~14岁。骨折Meyers分型:Ⅱ型15例,Ⅲ型1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5~9 d。... 2018年1月~2021年9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复位不可吸收外科缝线固定治疗26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7~14岁。骨折Meyers分型:Ⅱ型15例,Ⅲ型1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5~9 d。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患儿平卧位,止血带控制出血,患膝屈曲90°。取标准的前外侧、前内侧关节镜入路,清除关节内积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胫骨髁间嵴骨折 内固定术 不可吸收外科缝线
下载PDF
胫骨干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少伟 李文波 +3 位作者 石杰 杨伟铎 王扶卉 高秋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6期174-178,共5页
胫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常常发生于较大的暴力创伤中。在解剖上,胫骨前内侧的软组织较少,缺乏肌肉覆盖,复位不好可致畸形愈合或下肢短缩,严重影响预后。目前胫骨干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微... 胫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常常发生于较大的暴力创伤中。在解剖上,胫骨前内侧的软组织较少,缺乏肌肉覆盖,复位不好可致畸形愈合或下肢短缩,严重影响预后。目前胫骨干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微创钢板接骨术、髓内钉和外固定架,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可行石膏或支具固定。由于胫骨的特殊解剖学特点,胫骨干骨折容易出现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等一系列潜在并发症。因此,胫骨干骨折的治疗常常是骨科的热点问题。本文对胫骨干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胫骨骨折 钢板 髓内钉 外固定架
下载PDF
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
17
作者 卿忠华 彭建全 王健美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5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疗效。方法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3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SS评分、WO...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疗效。方法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3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SS评分、WOMA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48(23.06±5.30)个月。手术时间55~115(86.66±18.27)min。骨折愈合时间4~9(6.27±1.79)个月。术后均未发生腓总神经麻痹、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HSS评分76~94(84.69±6.17)分,WOMAC评分16~40(28.96±7.65)分,膝关节伸直0°~25°(3.8°±5.7°)、屈曲110°~135°(125.8°±6.6°)。结论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显露清楚、安全、难度小,能够稳妥固定骨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三柱分型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内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段闭合骨折
18
作者 向炜 黄山峻 +3 位作者 陈睿 邱俊杰 苏奇帆 吴佳奇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875-879,共5页
目的探讨内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段闭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内侧入路MIPPO技术治疗18例胫骨远段闭合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 目的探讨内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段闭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内侧入路MIPPO技术治疗18例胫骨远段闭合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6个月。手术时间85~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220 ml。骨折均对位对线可,踝关节面平整,关节间隙正常,患肢未见明显短缩、旋转和成角畸形。切口均愈合,无钢板外露及感染发生。骨折愈合时间4~10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关节评分为95~100分;踝关节活动度:跖屈40°~45°,背伸40°~45°,内翻35°~40°,外翻30°~35°。结论内侧入路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段闭合骨折复位效果较好,软组织损伤小,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 手术入路 胫骨远段骨折 中医正骨手法
下载PDF
胫骨骨折术后患者使用外科医疗术后换药装置进行日常护理的效果
19
作者 王慧灵 李晓茵 +3 位作者 林惠燕 黄清清 蔡骅 周梦颖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1期90-92,95,共4页
目的分析胫骨骨折术后患者使用外科医疗术后换药装置进行日常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收治的84例胫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医用不锈钢换药车辅助换药,观察组使用外... 目的分析胫骨骨折术后患者使用外科医疗术后换药装置进行日常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收治的84例胫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医用不锈钢换药车辅助换药,观察组使用外科医疗术后换药装置辅助换药。比较两组护理15 d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单独换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过程舒适程度和便捷性、手术伤口恢复效果、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15 d时VAS评分、单独换药时间低于对照组,换药过程舒适程度、便捷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骨折术后患者使用外科医疗术后换药装置进行日常护理能更好改善换药过程舒适程度,且换药速度和便捷性均有提高,疼痛程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外科医疗 术后换药装置 日常护理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后内侧辅助通道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疗效分析
20
作者 程坤 杨正杰 杨柳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4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应用膝关节镜下后内侧辅助通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8月于铜仁市人民医院接受膝关节镜下后内侧辅助通道治疗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应用膝关节镜下后内侧辅助通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8月于铜仁市人民医院接受膝关节镜下后内侧辅助通道治疗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展开长期随访,统计分析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Lysholm评分情况。结果: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均较为优良,手术成功率为100%,随访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情况在术后均得到改善,与此同时功能恢复情况正常,关节稳定性好。治疗后,Lysholm评分[(94.50±3.52)分]高于治疗前[(88.75±3.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32,P=0.001)。结论:膝关节镜下后内侧辅助通道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是临床和深入应用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膝关节镜 辅助通道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