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permicrosurgery in fingertip defects-split tibial flap of the second toe to reconstruct multiple fingertip defects: A case report 被引量:6
1
作者 Ke-Lie Wang Zi-Qing Zhang +1 位作者 Joseph A Buckwalter Yi Y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17期2562-2566,共5页
BACKGROUND Injuries to multiple fingertips pose a significant treatment dilemma.Numerous reconstructive options exist,all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restoring function and sensibility to the injured fingertips.CASE SUM... BACKGROUND Injuries to multiple fingertips pose a significant treatment dilemma.Numerous reconstructive options exist,all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restoring function and sensibility to the injured fingertips.CASE SUMMARY A 24-year-old male suffered injury to multiple fingertips of the right hand,resulting in exposed distal phalanges of the middle,ring,and small fingers.The amputated distal stumps were not possible for replantation.Free flap coverage was selected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functional outcome.The fingertip defects were covered by performing a right second toe split tibial flap using local anesthesia at the harvest site and brachial plexus nerve block for the right upper extremity.At 6-month follow-up,all three of the reconstructed fingertips had some preserved nail growth,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s testing was equal to the contralateral side and the Static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were comparable to the contralateral side.CONCLUSION This report provides a novel reconstructive op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multiple fingertip injuries and demonstrates the utility of supermicrosurgery in management of these inju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MICROSURGERY FINGERTIP defects SPLIT tibial flap Second TOE Reconstruct Case report
下载PDF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free medial tibial flap with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for head and neck reconstruction after tumor resection 被引量:5
2
作者 Qi Zhong Jugao Fang +6 位作者 Zhigang Huang Xiaohong Chen Lizhen Hou Yang Zhang Pingdong Li Hongzhi Ma Hongbo Xu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31-236,共6页
Tumor resection causes damage in the head and neck which creates problems in swallowing, chewing, articulation, and vision, all of which seriously affect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n this work, we evaluated the a... Tumor resection causes damage in the head and neck which creates problems in swallowing, chewing, articulation, and vision, all of which seriously affect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n this work, we evaluated the application of a free medial tibial flap in reconstruction of head and neck defects after tumor resection. We discussed the anatomy, surgical techniqu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flap. We found several benefits for the flap, such as, it is especially effective for the defects that require thin-layer epithelium to cover or the separated soft tissue defect; a two-team approach can be used because the donor site is far away from the head and neck; and the flap is easy to integrate because of the subcutaneous fat layer of the free medial tibial flap is thin and the flap is soft. Thus, the medial tibial flap could replace the forearm flap for certain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 and neck free flap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Repairing small wounds around ankle by medial planta island flaps pedicled with an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in front of inner malleolus
3
作者 魏在荣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4期268-268,共1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medial planta island flaps pedicled with an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in front of inner malleolus for repairing small wounds around ankle Methods From Jan. 2005 to Jun. 200...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medial planta island flaps pedicled with an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in front of inner malleolus for repairing small wounds around ankle Methods From Jan. 2005 to Jun. 2009,10 cases with small wounds around ank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airing small wounds around ankle by medial planta island flaps pedicled with an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in front of inner malleolus
下载PDF
VSD联合肌皮瓣移植术对胫骨开放性骨折继发感染患者细胞因子、炎性因子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蒋玉贵 杨凯钧 李文亮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分析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肌皮瓣移植术对胫骨开放性骨折继发感染患者细胞因子、炎性因子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11月诊治126例胫骨开放性骨折继发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65例... 目的分析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肌皮瓣移植术对胫骨开放性骨折继发感染患者细胞因子、炎性因子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11月诊治126例胫骨开放性骨折继发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研究组采用VSD联合肌皮瓣移植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皮瓣移植术治疗。对比2组手术前后细胞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核因子-κB(NF-κB)]、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10]水平以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5 d,2组ICAM-1、sVCAM-1、NF-κB、hs-CRP、TNF-α、IL-8、IL-10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更高(P<0.05)。结论VSD联合肌皮瓣移植术治疗对胫骨开放性骨折继发感染患者足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还能改善机体细胞因子及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开放性骨折 继发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肌皮瓣移植术 细胞间黏附因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不同第二趾胫侧皮瓣处理方式在趾端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叶为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第二趾胫侧皮瓣处理方式在趾端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福建省漳州正兴医院收治的84例趾端缺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带趾底固有神经处理方... 目的探讨不同第二趾胫侧皮瓣处理方式在趾端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福建省漳州正兴医院收治的84例趾端缺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带趾底固有神经处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带趾背神经处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毛细血管评分、足功能满意度、关节总活动度、皮瓣瘢痕外形、受区与皮瓣两点分辨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均存活;两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率与毛细血管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皮瓣弹性评分、瘢痕定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瓣及受区两点分辨觉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足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足功能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处理方式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对足功能的满意度,但带趾背神经处理方式可改善皮瓣及受区感觉,同时降低供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端缺损 第二趾胫侧 带趾底固有神经 带趾背神经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蔡青松 邵文年 +2 位作者 赵玉华 周卫松 李建银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的探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两年盐城同洲骨科医院骨科接收的103例足踝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早入院时间为2020年2月,最晚为2022年2月。依据患者接受的修复方案... 目的探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两年盐城同洲骨科医院骨科接收的103例足踝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早入院时间为2020年2月,最晚为2022年2月。依据患者接受的修复方案进行分组,接受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术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治疗后,以患者足踝部功能、手术时间、皮瓣修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愈合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组间足踝部功能分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皮瓣长度、皮瓣宽度数值均更高(P<0.05);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优良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高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足踝创面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帮助患者恢复足踝部功能,但后者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方面略有优势,临床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足踝部创面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及局部皮瓣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研究
7
作者 张丽艳 刘霄 +2 位作者 韩子阳 王琪鑫 周大鹏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与局部皮瓣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3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A组(n=7)与B组(n=6)。A组采...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与局部皮瓣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3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A组(n=7)与B组(n=6)。A组采用局部皮瓣封闭创面,B组采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封闭创面。比较两组的皮瓣成活率、皮瓣切取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周功能满意度、术后3个月活动受限情况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6例患者皮瓣均一期成活,A组2例出现部分皮瓣坏死情况,经过换药治疗创面封闭,皮瓣成活,皮瓣成活率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皮瓣切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活动受限、功能满意情况及皮瓣供区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均能较好治疗糖尿病足创面,临床效果满意,其中,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局部皮瓣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下载PDF
DSA联合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
8
作者 孙艺然 陈勇 +4 位作者 王倩 王慜 邹鸣立 仲海燕 袁斯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索DSA联合多普勒超声辅助,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共5例。术前应用DSA观察胫后动脉走行及穿支发出位置,选择优势穿支,多... 目的探索DSA联合多普勒超声辅助,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共5例。术前应用DSA观察胫后动脉走行及穿支发出位置,选择优势穿支,多普勒超声确认优势穿支发出点,根据创面位置、面积设计皮瓣,并进行皮瓣移植。供瓣区植皮修复。结果DSA检查显示,5例患者中2例小腿主干血管无损伤,3例胫前动脉损伤、远端闭塞;5例患者均可见胫后动脉穿支。5例皮瓣及移植皮片均存活。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受区外观满意,小腿及踝关节功能恢复。结论应用DSA观察胫后动脉穿支并选择优势穿支,联合多普勒超声定位,指导皮瓣设计,在修复小腿下段前侧和内侧创面中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缺损 小腿
下载PDF
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9
作者 黄伟雄 李波 +3 位作者 邓映艳 黄洁 邓求民 周文造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采用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缺损面积(5 cm×4 cm)~(14 cm×11 cm)。结果本组行急诊一期修复5... 目的探讨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采用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缺损面积(5 cm×4 cm)~(14 cm×11 cm)。结果本组行急诊一期修复5例,二期修复17例。设计皮瓣旋转点位于内踝与跟腱中点上5 cm者12例,位于内踝与跟腱中点上10 cm者10例。皮瓣切取面积(7 cm×5 cm)~(16 cm×12 cm),切取时间29~42 min,平均(35.0±3.6)min。术后2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延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0±3.6)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厚薄适中,皮瓣无臃肿,无溃疡发生。8例吻合隐神经后感觉恢复较好,2点辨别觉10~20 mm,其余14例大部分恢复感觉。皮瓣后期无整形,患足穿鞋及行走正常。术后踝-后足功能AOFAS评分69~94分,平均(79.0±8.2)分,其中优1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6.36%。结论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具有创伤小、简单易取、血供可靠等优点,是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足踝 皮肤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老年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
10
作者 艾克拜尔·亚森 谭玉忠 +2 位作者 程良坤 郑云 田林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老年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1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定位穿支血管情况,设...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老年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1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定位穿支血管情况,设计并切取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创面。切取皮瓣面积:6.0 cm×10.0 cm~8.0 cm×15.0 cm。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外观、质地、感觉、并发症及供区情况;同时对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运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的足部功能结果进行比较,评分结果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中,供区一期缝合15例,植皮13例;25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皮瓣远端1/3~1/4坏死),经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植皮、换药处理后均得到良好愈合。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色泽可、质地柔软、外观满意,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4例术后供区瘢痕增生明显,皮瓣周围无瘢痕挛缩。踝关节伸、屈功能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出现不同程度活动受限,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为(90.9±4.8)分,与术前(72.7±1.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57,P<0.001);优20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9.2%。结论老年患者踝关节骨折术后容易出现软组织缺损,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操作简单、可靠,是修复此类损伤较好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踝关节骨折术后 踝内侧软组织缺损 胫后动脉穿支 “螺旋桨”皮瓣
下载PDF
改良双骨瓣直切口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中重度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刘新强 李鹏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双骨瓣直切口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中重度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单骨瓣弧形切... 目的探讨改良双骨瓣直切口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中重度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单骨瓣弧形切口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双骨瓣直切口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的足部皮温、经皮氧分压及踝肱指数(ABI)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方法(MNSI)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单骨瓣弧形切口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改良双骨瓣直切口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中重度糖尿病足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足部微循环及神经病变情况,减轻疼痛程度及炎症反应,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双骨瓣直切口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单骨瓣弧形切口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糖尿病足
下载PDF
胫骨皮瓣修复小腿感染性骨皮缺损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贾红伟 程春生 +5 位作者 吕松峰 赵作恭 单海民 杜志军 汤金城 任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皮瓣在修复小腿感染性骨皮缺损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05年3月,收治因外伤致小腿开放性骨折68例。男47例,女21例,年龄8~59岁。按Gustilo分型均为型。其中4例一期行胫骨皮瓣游离移植术,64例急诊术后形成小腿感染... 目的探讨胫骨皮瓣在修复小腿感染性骨皮缺损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05年3月,收治因外伤致小腿开放性骨折68例。男47例,女21例,年龄8~59岁。按Gustilo分型均为型。其中4例一期行胫骨皮瓣游离移植术,64例急诊术后形成小腿感染性骨皮缺损。胫骨缺损长度4~18cm,皮肤缺损范围8cm×3cm^22cm×11cm,创面均有脓性渗出物。经中药薰洗湿敷后,利用胫骨皮瓣通过游离移植、交腿移位和同侧移位方法,重建患肢胫骨支架连续性并修复创面。切取皮瓣范围9cm×4cm^25cm×12cm,骨瓣长度为6~21cm。结果术后1例因血管危象经探查再吻合血管失败,改用腓骨皮瓣修复。1例切取胫骨皮瓣21cm,因近端为延长血管蒂,骨膜与骨瓣剥离过长,随访6个月近端仍延迟愈合;余患者3~5个月骨瓣与受区胫骨愈合。68例均获随访6个月~5年,43例随访2年以上者均能负重行走,步态无明显异常,能从事原工作。结论在充分抗感染的基础上,根据患肢具体情况采用胫骨皮瓣游离移植、交腿移位和同侧移位一期重建胫骨支架连续性及修复皮肤缺损创面,适用于小腿多种类型骨皮缺损创面,成功率高,能保留患肢,为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缺损 胫骨皮瓣 修复 小腿
下载PDF
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解剖研究及临床 被引量:54
13
作者 文质君 陈运祥 +2 位作者 钟世镇 徐达传 秦小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5-257,共3页
在44侧下肢标本上,通过动脉乳胶灌注、墨汁灌注及铸型腐蚀等方法,对小腿内侧筋膜逆行转位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该筋膜皮瓣的血供主要以胚后动脉下1/3段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供应,平均每侧有2.1(1~3)支,外径0.7mm;... 在44侧下肢标本上,通过动脉乳胶灌注、墨汁灌注及铸型腐蚀等方法,对小腿内侧筋膜逆行转位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该筋膜皮瓣的血供主要以胚后动脉下1/3段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供应,平均每侧有2.1(1~3)支,外径0.7mm;该筋膜皮支在胫骨内侧缘附近的浅、深筋膜内与胚后动脉在小腿中、上部发出的数条筋膜皮动脉及膝降动脉的隐支间有广泛的吻合,形成血管链,故以胫后动脉下1/3段的皮动脉为蒂,筋膜皮瓣可截取范围,上界可达髌骨上缘,下界可达内踝上1cm,前界至前正中线,后界达后正中线,面积达35×15cm,用以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经7例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外科皮瓣 皮瓣移位术 足部创面 修复术
下载PDF
胫后动脉皮支筋膜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7
14
作者 黄继锋 王增涛 +1 位作者 郭德亮 李主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 为小腿内侧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并经临床应用验证其实用价值。方法采用 2 0侧成人下肢标本 ,分别从股动脉和肌间隙皮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和墨汁后 ,解剖观测胫后动脉在小腿内侧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的数目、行程、管径... 目的 为小腿内侧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并经临床应用验证其实用价值。方法采用 2 0侧成人下肢标本 ,分别从股动脉和肌间隙皮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和墨汁后 ,解剖观测胫后动脉在小腿内侧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的数目、行程、管径、高度及分布范围。结果 胫后动脉在小腿上、中、下 1/ 3段均发出数量不等的肌间隙皮动脉 ,每个皮动脉有 1~ 2条静脉伴行。以皮动脉为蒂设计小腿内侧顺行或逆行筋膜皮瓣可修复小腿和足部的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 12例 ,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该皮瓣操作简便 ,不切断胫后动脉 ,成活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筋膜皮瓣 肌间隙皮动脉 解剖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胫后血管逆行皮瓣及所携带游离皮瓣血液循环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裴国献 李忠华 +2 位作者 赵东升 杨润功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目的:研究带血管蒂逆行皮瓣及其所携带的游离皮瓣血供与静脉回流机理,为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特殊类型严重肢体创伤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4侧新鲜下肢标本,分别进行小腿主干动脉乳胶灌注和动脉铸型;摹拟术式设计灌注墨汁和... 目的:研究带血管蒂逆行皮瓣及其所携带的游离皮瓣血供与静脉回流机理,为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特殊类型严重肢体创伤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4侧新鲜下肢标本,分别进行小腿主干动脉乳胶灌注和动脉铸型;摹拟术式设计灌注墨汁和X线血管造影;摹拟术式行胫后静脉逆行加压灌注试验。观察主干血管间的分支吻合、皮瓣血供来源途径及静脉回流方式。结果:小腿主干血管间有粗大的交通支和多途径的吻合,逆行皮瓣静脉血通过深—深、深—浅静脉间的交通支而逆流。结论:胫后动脉与胫前动脉、腓动脉间的广泛交通吻合是设计胫后动脉逆行皮瓣及所携带游离皮瓣血供的形态学基础;静脉瓣节段性失效是此型皮瓣静脉回流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皮瓣 胫后血管 形态学 解剖学 皮瓣移植
下载PDF
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勇 王增涛 +4 位作者 朱小雷 孙文海 刘志波 朱磊 许庆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36-637,共2页
目的 探讨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以胫前动脉皮支穿出点为中心的逆行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胫前供区直接缝合或用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结果 7例胫前动脉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6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6个... 目的 探讨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以胫前动脉皮支穿出点为中心的逆行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胫前供区直接缝合或用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结果 7例胫前动脉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6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色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缺损可行,取材方便、操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动脉 皮瓣 皮肤缺损
下载PDF
小腿火器伤严重组织缺损桥式肌皮瓣移植修复 被引量:5
17
作者 裴国献 王前 +2 位作者 赵东升 周围 顾立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8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小腿火器伤严重组织缺损采用游离组织移植修复而受区无供血血管可供缝接时的解决方法。方法:在形态学及动脉压和血流量测定的基础上,设计以健侧胫后血管形成一顺行皮瓣桥作为血管蒂携带游离肌皮瓣移植修复。结果:7例小腿... 目的:探讨小腿火器伤严重组织缺损采用游离组织移植修复而受区无供血血管可供缝接时的解决方法。方法:在形态学及动脉压和血流量测定的基础上,设计以健侧胫后血管形成一顺行皮瓣桥作为血管蒂携带游离肌皮瓣移植修复。结果:7例小腿火器伤严重软组织缺损伤者采用皮瓣桥携带的肌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修复;同时有2例伴胫骨缺损,采用对侧游离腓骨移植一期修复,经X线检查均骨愈合。结论:以健侧胫后血管作为游离组织移植时的供血血管是解决小腿火器伤严重软组织缺损且受区无供血血管可供缝接时的一种理想修复方法;局部软组织条件改善、丰富的血循环是同期游离腓骨移植修复胫骨缺损骨愈合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器伤 外科皮瓣 胫后血管 肌皮瓣 修复 小腿
下载PDF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供血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铭 马玉祥 +3 位作者 王玉发 王祥 韩青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2-1125,1208,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铸型标本的观测,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阐明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血供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 目的:通过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铸型标本的观测,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阐明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血供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铸型后行分层碱腐蚀,用游标卡尺和坐标纸法获取各项数据,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的浅出点、分支、分布、吻合及供血区的形状和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在髁踝连线上投影距离90%集中于8~12cm,平均血管直径为(0.96±0.24)mm;解剖供血区近似椭圆形,面积为(72±8)cm2,占小腿面积的14.22%;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为坐标原点,浅出点至内踝后缘与跟腱中点的连线为坐标系的纵轴,经原点向纵轴作一垂线为坐标系的横轴,将内踝上皮支的的供血区分成4个象限,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各个象限的供血面积:内上象限(15±2)cm2,外上象限(8±3)cm2,内下象限(25±4)cm2,外下象限(24±3)cm2;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在内上、外下2个象限分布较多,计算其轴向性(Dmax/L)为1.47±0.31;该皮支与周围血管吻合非常丰富,并参与隐神经营养血管链的构成,其动力供血区面积可达小腿内侧面下2/3。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相对恒定,其供血区域大,且易于切取和转位,可依据其分支、分布和吻合情况,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作供血动脉进行双轴点皮瓣和双轴皮瓣的手术设计,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内踝上皮支 双轴点皮瓣 双轴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肌间隙血管为蒂小腿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劳杰 熊良俭 +2 位作者 顾玉东 梁秉中 赵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 :为胫后动脉的肌间隙分支为蒂小腿内侧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新鲜尸体60侧经胫后动脉起始部进行墨汁注射 ,以内踝至胫骨平台将小腿等分成A、B、C、D 4个区段 ,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解剖观察血管分支长度、口径、类型。... 目的 :为胫后动脉的肌间隙分支为蒂小腿内侧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新鲜尸体60侧经胫后动脉起始部进行墨汁注射 ,以内踝至胫骨平台将小腿等分成A、B、C、D 4个区段 ,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解剖观察血管分支长度、口径、类型。结果 :B区胫后动脉肌间隙分支长 (4 .5± 0 .6)cm ,外径 (1.7± 0 .2 )mm。C区胫后动脉肌间隙分支长 (4 .0± 0 .6)cm ,外径 (1.5± 0 .3 )mm。其余A、D区分支细、短。结论 :以胫后动脉的肌间隙支为蒂小腿内侧皮瓣血管蒂较长 ,口径适合显微外科的吻合要求 ,可用于游离移植修复 ;临床修复手皮肤缺损 6例 ,皮瓣全部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隙血管 小腿内侧 外科皮瓣 胫后动脉
下载PDF
带监测皮岛的胫前动脉穿支骨膜瓣设计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江钦文 黄东 +2 位作者 吴伟炽 葛军委 黄国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为胫前动脉穿支骨膜瓣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8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胫骨外侧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1)胫骨上段有胫前返动脉骨膜支1-3支和胫前动脉骨膜支,分布于胫骨外侧髁前面及外侧面... 目的为胫前动脉穿支骨膜瓣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8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胫骨外侧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1)胫骨上段有胫前返动脉骨膜支1-3支和胫前动脉骨膜支,分布于胫骨外侧髁前面及外侧面骨膜,中、下段为来自胫前动脉的肌骨膜支和直接骨膜支5~7支,分布于胫骨外侧骨膜。骨膜支蒂长(1.2±0.3)cm,外径(0.7±0.2)mm,伴行静脉两条。(2)胫前动脉骨膜支呈节段性分布,于胫骨前缘分出升支、降支和皮支。相邻升、降支彼此吻合成血管链,反复分支形成骨膜动脉网营养骨膜。皮支穿深筋膜入皮,供养小腿前外侧皮肤。结论可设计以胫前动脉穿支为蒂的带监测皮岛的穿支骨膜瓣,通过吻合血管游离移植为治疗骨不连、骨缺损提供一种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骨膜瓣 监测皮岛 胫前动脉 移植 显微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