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utcome of application of primary versus secondary Illizarov's fixator in open tibial shaft fractures 被引量:1
1
作者 Anil Joshi Saurabh Singh +3 位作者 Sudeep Jain Narender Rohilla Vivek Trikha Chandra Yadav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6年第3期221-226,共6页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compare outcom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Illizarov's fi xator application as a treatment method for type III open tibial fractures in terms of nonunion and wound infection.ME...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compare outcom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Illizarov's fi xator application as a treatment method for type III open tibial fractures in terms of nonunion and wound infection.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was done in a tertiary care center. Forty-eight type III tibial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Illizarov's apparatus between 2008 and 2011.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depending on the treatment protocol, timing of wound closure and Illizarov's application, primary(n=28) and secondary(n=20).RESULTS: In the primary group, healing was achieved in all 28 patients. The median time to recovery was 24 weeks, and the median number of operations was 3. There were 6 patients with a bone defect. In the secondary group, complete recovery was achieved in 18 out of 20 patients. The median time to recovery was 30 weeks, and the median number of operations 5. There were 9 patients with a bone defect. The median time to recovery and the number of operations were signifi cantly smaller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operation. Union was 100% in the primary group and more than 95% in the secondary group. Chronic osteomyelitis persisted in one patient and below amputation was done in one patient in the secondary group.CONCLUSION: Primary wound closure and Illizarov's fixation required a smaller number of operations and shorter time to recovery than secondary wound closure and Illizarov's fi xation, mostly due to a signifi cantly less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a bone defect in the primary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 fractures Limb salvage DEBRIDEMENT Illizarov’s fi xator tibial fractures
下载PDF
云南白药胶囊辅助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愈合的影响
2
作者 邵光辉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7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云南白药胶囊辅助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2月在西宁恒生骨伤专科医院进行诊治的10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把108例患者分为白药组和传统组,每... 目的探讨与分析云南白药胶囊辅助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2月在西宁恒生骨伤专科医院进行诊治的10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把108例患者分为白药组和传统组,每组54例。白药组与传统组都给予微创内固定术治疗,传统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白药组术后在传统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云南白药胶囊治疗,观察与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白药组与传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药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药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药组治疗后6个月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药组治疗后6个月的尿潴留、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胶囊辅助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患者康复,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预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白药胶囊 经皮微创内固定术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愈合 并发症 疗效优良率
下载PDF
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铸造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美玲 刘元栋 +1 位作者 杨莉 高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19,共3页
在生产条件下采用冲入法制备了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研究了不同SiC加入量对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处理后的不锈钢组织明显细化,力学性能得到有效提高,当加入质量分数为0.1... 在生产条件下采用冲入法制备了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研究了不同SiC加入量对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处理后的不锈钢组织明显细化,力学性能得到有效提高,当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纳米SiC粉体时,硬度、抗拉强度和韧性分别提高了6.33%、4.70%和19.97%;断口分析结果表明:经强韧化处理后,不锈钢的断裂方式为典型的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SIC粉体 奥氏体不锈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韧性断裂
下载PDF
脊椎骨折的X线、CT及MRI影像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孙鹏 贺永斌 +1 位作者 曹树伟 王大伟 《吉林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1053-1054,共2页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对脊椎骨折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2例脊椎骨折的X线、CT、MRI资料,分别对检出椎体及附件骨折、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脊髓损伤及韧带损伤的显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X线平片可清晰显示骨折合并脱位者...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对脊椎骨折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2例脊椎骨折的X线、CT、MRI资料,分别对检出椎体及附件骨折、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脊髓损伤及韧带损伤的显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X线平片可清晰显示骨折合并脱位者,发现较大的碎骨片,清晰地显示椎体的楔形变。CT像可显示骨折部位及骨折的形态、方向,显示骨折碎片,尤其对椎管内碎骨片显示清晰,可发现附件骨折,显示椎管狭窄。MRI对脊髓损伤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改变显示清晰。结论:X线平片、CT、MRI对显示脊椎外伤骨折各有优缺点,多种影像方法结合能达到相互弥补不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骨折 X线摄影 计算机断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42CrMoA螺栓套开裂失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召磊 孙维连 +2 位作者 王会强 李娇娇 武卫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60-262,共3页
42CrMoA螺栓套在调质热处理中出现开裂现象。为找出开裂原因,对螺栓套的化学成分、硬度、非金属夹杂物、断口微观形貌、金相组织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工件化学成分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S元素超标;该工件内部存在严重金属氧化物及硫... 42CrMoA螺栓套在调质热处理中出现开裂现象。为找出开裂原因,对螺栓套的化学成分、硬度、非金属夹杂物、断口微观形貌、金相组织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工件化学成分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S元素超标;该工件内部存在严重金属氧化物及硫化物夹杂,热处理淬火时沿着夹杂物尖端引起开裂;金相组织为细小均匀且保持马氏体方位的回火索氏体,纵截面存在明显的带状组织。建议严格控制42CrMoA非金属夹杂物及热处理淬火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同时,也为42CrMoA钢的调质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套 42CRMOA钢 脆性断裂 热处理
下载PDF
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57例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裕辉 黄俊文 +2 位作者 胡曙荣 潘月帆 王水斌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10期1748-174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7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共57例,其中男38例,女19例,年龄在65-89岁,平均年龄80....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7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共57例,其中男38例,女19例,年龄在65-89岁,平均年龄80.5岁。结果本组患者57例均骨折愈合,早期两例患者出现髋内翻畸形外,余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优:44例,良:11例,优良率96.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愈合好,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较好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钉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胫骨骨折行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的观察
7
作者 李福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18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行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84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普通解剖钢板组选择普通解剖钢板固定手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组选择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分析内固定的时间、胫骨骨折手术...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行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84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普通解剖钢板组选择普通解剖钢板固定手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组选择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分析内固定的时间、胫骨骨折手术中失血量、胫骨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胫骨骨折手术后住院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值、生活质量评分值、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结果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值、生活质量评分值、踝关节功能评分、内固定的时间、胫骨骨折手术中失血量、胫骨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胫骨骨折手术后住院的时间、并发症和普通解剖钢板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胫骨骨折患者实施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减少手术的创伤,并加速胫骨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促使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更好改善,并缩短住院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克氏针内固定术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8
作者 戴颖 王强 +3 位作者 杨海波 杜梁 关冕 黄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9期1726-1728,1706,共4页
目的:比较克氏针内固定术与钢板内固定术在锁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的7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克氏针内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每组35例。克氏针内固定组患者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术,钢板内固定组患者采用... 目的:比较克氏针内固定术与钢板内固定术在锁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的7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克氏针内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每组35例。克氏针内固定组患者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术,钢板内固定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畸形愈合、延迟愈合、肩关节疼痛、切口感染、钢板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钢板内固定组相比,克氏针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治疗优良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克氏针内固定方法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内固定术 钢板内固定术 锁骨骨折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