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源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印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强
张春礼
+3 位作者
徐虎
王迎春
孙芳菲
李晓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通过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印迹,测量印迹相关参数,为临床解剖重建提供依据。方法对55名志愿者双侧共110个膝关节进行DSCT扫描,其中男32例,女23...
目的通过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印迹,测量印迹相关参数,为临床解剖重建提供依据。方法对55名志愿者双侧共110个膝关节进行DSCT扫描,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20~50岁。64排工作站(GE,Volume Share2-AW4.4版本软件)三维重建膝关节胫骨平台,再现胫骨平台ACL印迹,测量印迹面积,长短轴,印迹中心点在胫骨平台相对位置等。结果男性ACL胫骨印迹面积(200.99±30.42)mm2显著大于女性(170.30±26.94)mm2(t=5.471,P=0.000)。男性ACL胫骨印迹短轴(9.25±1.56)mm显著长于女性(8.30±1.46)mm(t=3.235,P=0.002)。男性ACL胫骨印迹长轴(14.00±1.76)mm与女性(13.63±1.65)mm无统计学差异(t=1.116,P=0.267)。男性ACL胫骨矢状面位置(48.35±6.13)%与女性(47.53±4.3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778,P=0.439)。男性ACL胫骨冠状面位置(49.70±2.37)%与女性(49.00±2.6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446,P=0.151)。结论双源CT三维重建可再现ACL胫骨止点自然印迹,其形态、位置存在个体化差异,要实现ACL解剖重建必须采用个体化重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印迹
双源C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象限分区法用于前交叉韧带多纤维束动态受力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郭林
杨柳
+3 位作者
杨昌棋
赵仕志
唐亮
韩雪松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56-360,共5页
目的介绍四象限分区法在测量国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多纤维束动态受力分析中的应用;并探讨了膝关节活动中ACL多纤维束动态力学特性。方法采集8侧正常国人膝关节标本,评估标本完整性后向ACL胫骨止点中心做斜行...
目的介绍四象限分区法在测量国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多纤维束动态受力分析中的应用;并探讨了膝关节活动中ACL多纤维束动态力学特性。方法采集8侧正常国人膝关节标本,评估标本完整性后向ACL胫骨止点中心做斜行骨隧道,游离ACL胫骨侧止点,以四象限法平均分为4个区:1区,后内区;2区,后外区;3区,前外区;4区,前内区。将4个区的附着纤维束分别连接至自制"膝关节交叉韧带测力计"传感器上,连接系统后分别在膝关节屈曲90o位和伸直0o位将ACL各纤维束张力调零后测量膝关节4自由度(屈伸、内外翻、内外旋、前抽屉试验)内各纤维束的动态受力变化。结果2区和3区纤维束在由屈至伸的过程中所受张力逐渐增大,2区纤维束最大为22.52N±8.60N(30o),3区纤维束最大为13.98N±3.47N(0o);3区和4区纤维束在由伸至屈的过程中张力逐渐增大,4区纤维束最大为14.68N±5.29N(90o),3区纤维束最大为9.84N±5.06N(60o)。所有纤维束在外翻、内外旋、前抽屉试验中张力增加。内翻试验中所有纤维束张力增加不明显,1区纤维束在3个膝关节自由度内张力变化不明显。结论膝关节伸直过程中受力承担最大作用的纤维束主要分布在ACL胫骨止点后外分区内,屈曲位的主要承力纤维分布于前内分区,前外分区则有以上两种纤维束的附着,可能为ACL纤维束中动态受力连续变化的中转部分所在位置。四象限分区法测量ACL多纤维束动态受力有助于利用标准分区方法了解ACL多纤维束动态受力连续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深入探讨ACL多纤维束连续动态受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附着区
动态
受力分布
多纤维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骨隧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强
张春礼
+3 位作者
徐虎
王迎春
孙芳菲
李晓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543-545,551,共4页
目的通过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印迹及胫骨骨道,比较胫骨端单双束面积覆盖率以及自然印迹与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总结规律,为临床改进关节镜下ACL重...
目的通过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印迹及胫骨骨道,比较胫骨端单双束面积覆盖率以及自然印迹与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总结规律,为临床改进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实现解剖重建提供依据。方法对14例双束重建及20例单束重建术后患者双侧膝关节进行DSCT扫描。64排工作站(GE,Volume Share2-AW4.4版本软件)三维重建膝关节胫骨平台模型,再现胫骨平台ACL自然印迹及骨道。圈画、测量自然印迹、骨道面积等,比较单、双束骨道面积覆盖率及单、双束骨道中心点与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结果 (1)术后面积覆盖率比较:单束(50.50±13.58)%,双束(61.07±11.53)%(t=2.370,P=0.024),双束面积覆盖率显著大于单束。(2)单束:矢状面上,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43.80±5.56)%,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44.90±6.69)%,无显著性差异(t=0.631,P=0.536);冠状面上,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55.15±2.96)%,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51.85±2.80)%,有显著性差异(t=5.592,P=0.001)。(3)双束:矢状面上,前内束(anteromedial bundle,AMB)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37.00±6.00)%,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37.43±9.84)%,无显著性差异(t=0.120,P=0.908);冠状面上,AMB骨道中心点位置(53.00±2.00)%,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51.14±1.83)%,有显著性差异(t=4.192,P=0.001)。矢状面上,后外束(posterolateral bundle,PLB)中心点相对位置(55.00±7.00)%,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40.79±6.42)%,有显著性差异(t=9.121,P=0.001);冠状面上,PLB中心点相对位置(56.00±2.00)%,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51.64±2.12)%,有显著性差异(t=7.280,P=0.001)。结论 (1)ACL胫骨骨道双束重建面积覆盖率大于单束重建,要实现ACL解剖重建需尽可能采用个体化双束重建技术。(2)双源CT三维重建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术后骨道与自然印迹相对位置关系,对改进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印迹
双源CT
三维重建
胫骨骨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节镜下双带线锚钉前交叉韧带止点足印重建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
被引量:
21
4
作者
冯明光
邢斐
+1 位作者
杨海涛
江旭未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双带线锚钉前交叉韧带(ACL)止点足印解剖重建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1年4月,对15例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骨折解剖复位、双带线锚钉ACL止点足印解剖固...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双带线锚钉前交叉韧带(ACL)止点足印解剖重建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1年4月,对15例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骨折解剖复位、双带线锚钉ACL止点足印解剖固定术。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8例,Ⅲ型5例,Ⅳ型2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1~57岁,平均30.6岁。术前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呈阳性,Lysholm评分为(49.9±3.7)分,IKDC 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为(53.3±5.3)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个月X线片复查示髁间嵴骨折均愈合,骨折复位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肢膝关节活动范围达0~120°;Lysholm评分为(89.6±3.2)分,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为(90.8±5.7)分,两项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100,t2=20.700,P=0.000)。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双带线锚钉ACL止点足印解剖重建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有利于实现ACL胫骨止点解剖原点重建,对于恢复ACL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间嵴撕脱骨折
带线双锚钉
前交叉韧带
足印
关节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源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印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强
张春礼
徐虎
王迎春
孙芳菲
李晓建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运动损伤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164-167,共4页
文摘
目的通过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印迹,测量印迹相关参数,为临床解剖重建提供依据。方法对55名志愿者双侧共110个膝关节进行DSCT扫描,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20~50岁。64排工作站(GE,Volume Share2-AW4.4版本软件)三维重建膝关节胫骨平台,再现胫骨平台ACL印迹,测量印迹面积,长短轴,印迹中心点在胫骨平台相对位置等。结果男性ACL胫骨印迹面积(200.99±30.42)mm2显著大于女性(170.30±26.94)mm2(t=5.471,P=0.000)。男性ACL胫骨印迹短轴(9.25±1.56)mm显著长于女性(8.30±1.46)mm(t=3.235,P=0.002)。男性ACL胫骨印迹长轴(14.00±1.76)mm与女性(13.63±1.65)mm无统计学差异(t=1.116,P=0.267)。男性ACL胫骨矢状面位置(48.35±6.13)%与女性(47.53±4.3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778,P=0.439)。男性ACL胫骨冠状面位置(49.70±2.37)%与女性(49.00±2.6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446,P=0.151)。结论双源CT三维重建可再现ACL胫骨止点自然印迹,其形态、位置存在个体化差异,要实现ACL解剖重建必须采用个体化重建技术。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印迹
双源CT
Keywords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ibial footprint
Dual-source CT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象限分区法用于前交叉韧带多纤维束动态受力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郭林
杨柳
杨昌棋
赵仕志
唐亮
韩雪松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
重庆大学资环学院力学系
出处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56-360,共5页
文摘
目的介绍四象限分区法在测量国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多纤维束动态受力分析中的应用;并探讨了膝关节活动中ACL多纤维束动态力学特性。方法采集8侧正常国人膝关节标本,评估标本完整性后向ACL胫骨止点中心做斜行骨隧道,游离ACL胫骨侧止点,以四象限法平均分为4个区:1区,后内区;2区,后外区;3区,前外区;4区,前内区。将4个区的附着纤维束分别连接至自制"膝关节交叉韧带测力计"传感器上,连接系统后分别在膝关节屈曲90o位和伸直0o位将ACL各纤维束张力调零后测量膝关节4自由度(屈伸、内外翻、内外旋、前抽屉试验)内各纤维束的动态受力变化。结果2区和3区纤维束在由屈至伸的过程中所受张力逐渐增大,2区纤维束最大为22.52N±8.60N(30o),3区纤维束最大为13.98N±3.47N(0o);3区和4区纤维束在由伸至屈的过程中张力逐渐增大,4区纤维束最大为14.68N±5.29N(90o),3区纤维束最大为9.84N±5.06N(60o)。所有纤维束在外翻、内外旋、前抽屉试验中张力增加。内翻试验中所有纤维束张力增加不明显,1区纤维束在3个膝关节自由度内张力变化不明显。结论膝关节伸直过程中受力承担最大作用的纤维束主要分布在ACL胫骨止点后外分区内,屈曲位的主要承力纤维分布于前内分区,前外分区则有以上两种纤维束的附着,可能为ACL纤维束中动态受力连续变化的中转部分所在位置。四象限分区法测量ACL多纤维束动态受力有助于利用标准分区方法了解ACL多纤维束动态受力连续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深入探讨ACL多纤维束连续动态受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附着区
动态
受力分布
多纤维束
Keywords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ibial footprint
Dynamic mechanics
Force distribution
Multi-bundle
分类号
R318.0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骨隧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强
张春礼
徐虎
王迎春
孙芳菲
李晓建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运动损伤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543-545,551,共4页
基金
陕西省社会发展基金(2010K13-01-01)
文摘
目的通过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印迹及胫骨骨道,比较胫骨端单双束面积覆盖率以及自然印迹与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总结规律,为临床改进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实现解剖重建提供依据。方法对14例双束重建及20例单束重建术后患者双侧膝关节进行DSCT扫描。64排工作站(GE,Volume Share2-AW4.4版本软件)三维重建膝关节胫骨平台模型,再现胫骨平台ACL自然印迹及骨道。圈画、测量自然印迹、骨道面积等,比较单、双束骨道面积覆盖率及单、双束骨道中心点与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结果 (1)术后面积覆盖率比较:单束(50.50±13.58)%,双束(61.07±11.53)%(t=2.370,P=0.024),双束面积覆盖率显著大于单束。(2)单束:矢状面上,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43.80±5.56)%,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44.90±6.69)%,无显著性差异(t=0.631,P=0.536);冠状面上,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55.15±2.96)%,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51.85±2.80)%,有显著性差异(t=5.592,P=0.001)。(3)双束:矢状面上,前内束(anteromedial bundle,AMB)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37.00±6.00)%,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37.43±9.84)%,无显著性差异(t=0.120,P=0.908);冠状面上,AMB骨道中心点位置(53.00±2.00)%,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51.14±1.83)%,有显著性差异(t=4.192,P=0.001)。矢状面上,后外束(posterolateral bundle,PLB)中心点相对位置(55.00±7.00)%,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40.79±6.42)%,有显著性差异(t=9.121,P=0.001);冠状面上,PLB中心点相对位置(56.00±2.00)%,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51.64±2.12)%,有显著性差异(t=7.280,P=0.001)。结论 (1)ACL胫骨骨道双束重建面积覆盖率大于单束重建,要实现ACL解剖重建需尽可能采用个体化双束重建技术。(2)双源CT三维重建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术后骨道与自然印迹相对位置关系,对改进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印迹
双源CT
三维重建
胫骨骨道
Keywords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ibial footprint
Dual-source CT
3 dementional reconstruction
tibial
tunnel
分类号
R687.4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节镜下双带线锚钉前交叉韧带止点足印重建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
被引量:
21
4
作者
冯明光
邢斐
杨海涛
江旭未
机构
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四病区
出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3-676,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双带线锚钉前交叉韧带(ACL)止点足印解剖重建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1年4月,对15例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骨折解剖复位、双带线锚钉ACL止点足印解剖固定术。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8例,Ⅲ型5例,Ⅳ型2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1~57岁,平均30.6岁。术前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呈阳性,Lysholm评分为(49.9±3.7)分,IKDC 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为(53.3±5.3)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个月X线片复查示髁间嵴骨折均愈合,骨折复位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肢膝关节活动范围达0~120°;Lysholm评分为(89.6±3.2)分,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为(90.8±5.7)分,两项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100,t2=20.700,P=0.000)。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双带线锚钉ACL止点足印解剖重建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有利于实现ACL胫骨止点解剖原点重建,对于恢复ACL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髁间嵴撕脱骨折
带线双锚钉
前交叉韧带
足印
关节镜技术
Keywords
tibial
intercondylar eminence, avulsion facture, double suture anchors,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footprint
, arthroscopy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源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印迹的临床研究
张强
张春礼
徐虎
王迎春
孙芳菲
李晓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象限分区法用于前交叉韧带多纤维束动态受力分析
郭林
杨柳
杨昌棋
赵仕志
唐亮
韩雪松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骨隧道的临床研究
张强
张春礼
徐虎
王迎春
孙芳菲
李晓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关节镜下双带线锚钉前交叉韧带止点足印重建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
冯明光
邢斐
杨海涛
江旭未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