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内翻角、后倾角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榅青 魏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1期99-102,共4页
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内翻角、后倾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至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就诊的10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内翻角、后倾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至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就诊的10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手术前后膝关节内翻角、后倾角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内翻角、后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内翻角、后倾角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更具稳定性,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 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内翻角 膝关节后倾角
下载PDF
多元化康复模式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响
2
作者 杨英华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元化康复模式护理干预在胫骨平台骨折(TP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金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TPF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 目的:探讨多元化康复模式护理干预在胫骨平台骨折(TP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金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TPF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多元化康复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康复知识知晓率、膝关节功能、胫骨平台后倾角、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疾病康复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护理后,两组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OL-30)评分均升高,胫骨平台后倾角均降低,观察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QOL-30评分高于对照组,胫骨平台后倾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康复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提升TPF患者疾病康复知识知晓率,减小胫骨平台后倾角,促进膝关节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多元化康复模式护理 膝关节功能 胫骨平台后倾角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华南人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三维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军 荆珏华 +1 位作者 史占军 詹俊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测量华南成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数据,为改进及设计适合中国人(尤其华南人)的膝关节假体和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合理的胫骨截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80例华南志愿者膝关节行薄层螺旋CT扫描后,用Mimics软件重建出三维模型,导入Uni... 目的测量华南成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数据,为改进及设计适合中国人(尤其华南人)的膝关节假体和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合理的胫骨截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80例华南志愿者膝关节行薄层螺旋CT扫描后,用Mimics软件重建出三维模型,导入Unigraphics NX软件中测量其胫骨内外侧平台的后倾角。结果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左侧(8.47±3.42)°,右侧(7.84±3.30)°;男性(7.69±2.89)°,女性(8.62±3.74)°;平均(8.16±3.37)°;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左侧(6.89±3.42)°,右侧(6.82±2.78)°;男性(6.84±2.82)°,女性(6.87±3.01)°;平均(6.85±2.90)°。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在不同性别、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明显大于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P<0.05)。结论华南成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个体差异较大,均值小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和国外大多数同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倾角 三维测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持续被动运动机辅助功能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娄菊红 龚一 +1 位作者 王飞飞 杨洋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8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PM)机辅助功能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创伤骨科收住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2例,采用抛银币法分为CPM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PM)机辅助功能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创伤骨科收住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2例,采用抛银币法分为CPM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后患肢主动运动训练,CPM组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CPM机辅助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恢复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ROM、膝关节Harris评分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CPM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CPM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M机辅助功能锻炼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疗效确切,能增加患者关节活动度,能有效矫正PA,改善膝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独立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CPM机辅助功能锻炼 膝关节 胫骨平台后倾角
下载PDF
探讨MRI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和股骨髁间窝参数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延皎 李超 +3 位作者 张竞睿 卢杉 刘志鹏 赵旭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6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MRI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股骨髁间窝宽度以及髁间窝宽度指数(NWI)与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并经MRI明确的89例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RI以及关节镜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关... 目的探讨MRI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股骨髁间窝宽度以及髁间窝宽度指数(NWI)与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并经MRI明确的89例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RI以及关节镜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关节稳定组(仅MRI下前交叉韧带呈长T1、长T2信号)47例与关节重建组(MRI下前交叉韧带呈长T1、长T2信号且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42例,另选取接受膝关节MRI检查的健康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股骨髁间窝宽度以及NWI参数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关节稳定组与关节重建组患者髁间窝宽度、NWI、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关节稳定组与关节重建组患者髁间窝宽度、NW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胫骨平台后倾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I检查能够准确评估膝关节损伤患者髁间窝宽度、NWI以及胫骨平台后倾角等解剖学参数,而相关性分析认为较低的髁间窝宽度、NWI以及高胫骨平台后倾角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胫骨平台后倾角 股骨髁间窝 前交叉韧带损伤 风险因素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究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借鉴作用。方法筛选2018年10月—2019年12月科室收治的累及后柱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内侧倒"L"型后入路联合前内侧或者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分... 目的探究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借鉴作用。方法筛选2018年10月—2019年12月科室收治的累及后柱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内侧倒"L"型后入路联合前内侧或者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分析临床X线检查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以及胫骨平台内翻角。结果数据分析结果:X线检查愈合时间为13~23周,平均愈合时间(14.5±3.2)周,膝关节的活动度在105~135°,平均活动度为(119.0±3.9)°,术后3个月膝关节评分为(80.2±1.1)分,术后4个月膝关节评分为(81.2±1.1)分,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为(84.9±1.6)°,术后4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为(85.3±1.5)°。结论在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采用内侧倒"L"型后入路联合前内侧或者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愈合时间较短,胫骨平台内翻角恢复良好,在临床的实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及后柱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治疗 X线检查愈合时间 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评分 胫骨平台内翻角
下载PDF
北京地区健康成人膝关节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郝岩 张树明 +3 位作者 周密 王晓宇 张巍 傅捷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临床测量国人股骨髁矢/横径比值、髌骨高度(Insall-Salvati指数)以及胫骨平台后倾角度,研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生物力学意义。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髁假体大小型号的选择、股骨后髁截骨线的安排等提供指导。方法利用CT扫... 目的临床测量国人股骨髁矢/横径比值、髌骨高度(Insall-Salvati指数)以及胫骨平台后倾角度,研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生物力学意义。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髁假体大小型号的选择、股骨后髁截骨线的安排等提供指导。方法利用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及HiNet PACS 5.0软件测量。按不同性别及左右侧分别进行分组,所获测量数据使用t检验、线性回归等统计方式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测得共160例正常膝关节股骨髁矢/横径比值范围在0.80~0.96之间;髌骨高度和胫骨平台后倾角度:女性组均显著大于男性组(P<0.001,P<0.001),左右侧无显著差异(P>0.05,P>0.05)。线性关系分析可得,股骨髁矢/横径比值与髌骨高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男性:r^2=0.358;女性:r^2=0.689),而股骨髁矢/横径比值与胫骨平台后倾角度、髌骨高度与胫骨平台后倾角度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国人膝关节股骨髁矢/横径比值较目前国外主流设计的股骨髁假体相对较大,且与髌骨高度成正相关。但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大小不会影响股骨髁矢/横径比值及髌骨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 髌骨高度 胫骨平台 后倾角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7
8
作者 吕天润 洪顾麒 +2 位作者 陈群 宋李军 李翔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例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24~65岁,平均53.6岁;致伤原因均为道路交通伤。患者采用屈曲位复位,... 目的探讨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例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24~65岁,平均53.6岁;致伤原因均为道路交通伤。患者采用屈曲位复位,植骨后使用内外侧钢板固定。观察患者术后平台后倾角、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关节屈曲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均无膝关节反曲,患者均得到随访6~18个月,平均9.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0周。所有患者术后测量后倾角5°~9°(平均7.9°),术后半年5°~10°(平均7.7°)。HSS评分90~98分(平均93.6分)。术后半年关节屈曲度120°~145°(平均131°),伸直均为0°。术后无一例发生钢板及螺钉断裂现象。结论通过恢复正常后倾角及关节面平整,充分植骨及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过伸损伤 锁定钢板 后倾角
下载PDF
系统性康复锻炼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娅琴 吴岸敏 +1 位作者 李晶晶 杨洋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4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锻炼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效果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拟行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康复组患者在...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锻炼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效果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拟行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康复锻炼,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并比较干预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恢复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康复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优良率(90.48%)高于对照组(73.81%)(χ2=3.98,P<0.05);同时两组患者PA均较干预前明显恢复(P<0.05或P<0.01),且康复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康复锻炼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不仅有利于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而且可更有效矫正PA,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系统性康复锻炼 膝关节功能 后倾角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慧峰 孙留涛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9期143-146,共4页
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提高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及HSS评分的效果优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但会延长骨愈合时间和负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 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内翻角 后倾角 并发症
下载PDF
标尺测量截骨法在全膝关节置换胫骨平台截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威 吴厦 +3 位作者 孙长鲛 刘璞 景峰 蔡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3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观察标尺测量截骨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获得胫骨平台的解剖后倾角(PTS)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调整胫骨平台解剖后倾的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标尺测量法行胫... 目的观察标尺测量截骨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获得胫骨平台的解剖后倾角(PTS)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调整胫骨平台解剖后倾的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标尺测量法行胫骨平台截骨,对照组根据术前患者后倾角调整抱踝器后倾角度后截骨。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拍摄胫骨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结果试验组患者PTS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PTS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试验组患者PTS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根据术前测量的PTS调整抱踝器后倾角平均为9.6°±1.8°,术后为12.0°±1.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抱踝测得的PTS与术后实际获得的PTS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8,两者呈较强相关性。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标尺测量截骨可基本还原患者解剖后倾角,而胫骨截骨板及抱踝器所读得的角度与实际获得的胫骨平台后倾角有明显差异。采用的标尺测量截骨较传统抱踝器测量截骨可获得更好的解剖后倾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平台截骨 标尺测量 后倾角
下载PDF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万向螺钉的有限元分析
12
作者 胡正辉 张文 +6 位作者 衡红全 任伟志 吴晨颖 顾增辉 彭建 李柳炳 徐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5年第27期5735-5742,共8页
背景:通过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时,腓骨头与外侧平台间隙差无法满足所有患者行钢板后置。目的:有限元法分析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过程中钢板横臂万向螺钉角度以及数量不同导致固定强度的差异。方法:选用一... 背景:通过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时,腓骨头与外侧平台间隙差无法满足所有患者行钢板后置。目的:有限元法分析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过程中钢板横臂万向螺钉角度以及数量不同导致固定强度的差异。方法:选用一名30岁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膝关节至踝关节的CT图像,建立有限元模型。根据外侧锁定加压钢板是否后置分为后置组和非后置组,后置组根据2枚万向螺钉的偏移角度分为A-D组(0°,5°,10°,15°);非后置组根据2枚万向螺钉的偏移角度分为E,F组(0°,15°)。采用有限元法评估250,500,750 N载荷下的von Mises应力分布、最大von Mises应力和压缩位移,探究各组之间的力学差异。结果与结论:①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750 N载荷水平下,内固定装置的最大压缩位移趋势为D<B=C=F<A<E,最大von Mises应力趋势为B<C<A<D<F<E,骨的最大压缩位移趋势为C=D<B<A<F<E,最大von Mises应力趋势为B<C<A<F<D<E;6组模型在250-750 N的位移和应力趋势相似;②提示通过腓骨头上入路固定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应尽量满足钢板后置2枚螺钉固定;当术中后置钢板仅满足1枚螺钉固定时,可使用万向螺钉在0°-15°范围内后偏,增加2枚螺钉的固定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腓骨头上入路 有限元分析 万向螺钉 钢板后置 膝关节 应力分散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国人胫骨近端形态学测量调查 被引量:14
13
作者 胡承方 罗从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 测量国人胫骨近端形态学指标的数据,为手术确定具有临床意义的观测指标,以及为进一步研制符合中国人胫骨近端解剖形态的内固定物提供依据。方法 上海或华东地区的成年健康人及骨关节炎患者共112人(158膝),年龄20~88岁,平均5... 目的 测量国人胫骨近端形态学指标的数据,为手术确定具有临床意义的观测指标,以及为进一步研制符合中国人胫骨近端解剖形态的内固定物提供依据。方法 上海或华东地区的成年健康人及骨关节炎患者共112人(158膝),年龄20~88岁,平均56岁。其中健康人80膝,骨关节炎患者78膝。受试者拍摄下肢站立位全长X线片,并按要求测量髋-膝-踝角(HKA)、胫股角(FTA)和胫骨平台内翻角(TP-TSA),再分别用胫骨中上段前侧骨皮质切线、胫骨中上段轴线和胫骨中上段后侧骨皮质切线作为参考线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PS)。结果 健康人HKA平均177.4°±1.5°,FTA平均175.5°±2.4°,TP-TSA平均84.6°±2.5°,三种方法测量内侧PS分别为14.0°±3.0°、11.0°±2.7°、8.0°±2.9°,外侧PS分别作为11.2°±3.1°、8.1°±2.9°、5.3°±2.9°。经统计学分析证实健康人与骨关节炎患者的HKA、FT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于骨关节炎程度较重的患者,其PS会显著减小。三种测量方法及内外侧平台之间测得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国人胫骨平台的内翻及后倾倾向比西方人更为显著,FTA、TP-TSA和PS在手术和临床研究中都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胫股角 胫骨平台内翻角 胫骨平台后倾角
原文传递
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坚锋 冯宗权 王全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6-420,共5页
[目的]发展一种膝关节术中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并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性,探讨各角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研制股骨后髁角测定仪。对29例(30膝)在本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骨... [目的]发展一种膝关节术中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并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性,探讨各角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研制股骨后髁角测定仪。对29例(30膝)在本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测量患膝负重前后位X线片上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术中用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测量后髁角;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关系。[结果]该组股骨后髁角为5.2°±2.6°,股骨髁外翻角为8.6°±2.9°,胫骨平台内翻角为4.1°±4.0°,股胫角为4.1°±7.3°,股骨后髁角和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股胫角无相关关系。[结论]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提供了术中测量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为股骨假体旋转对线提供依据;股骨后髁角和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术前测量股骨髁外翻角和胫骨平台内翻角,可为股骨假体旋转角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股骨后髁角 股骨髁外翻角 胫骨平台内翻角 股胫角
原文传递
双侧锁定钢板联合硫酸钙半水化合物植骨材料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9
15
作者 邓乐章 许勇 周容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锁定钢板联合硫酸钙半水化合物植骨材料治疗对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双侧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材料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64例患者,... 目的探讨双侧锁定钢板联合硫酸钙半水化合物植骨材料治疗对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双侧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材料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64例患者,采取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入路。术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渐进性康复锻炼。于术后1、3、6和12个月应用关节活动尺测量患者膝关节活动度,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于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12个月X线片上评估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3~20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曲80°~110°,平均90°;3个月膝关节屈曲90°~120°,平均115°;6个月膝关节屈曲110°~130°,平均125°;12个月膝关节屈曲120°~140°,平均135°。膝关节HSS评分1、3、6和12个月分别为(55.4±3.2)、(67.3±2.6)、(76.3±1.2)、(90.6±2.4)分,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无患者发生感染、内固定松动、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双侧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材料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可使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疗效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锁定钢板 胫骨平台骨折 植骨 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功能 内翻角 后倾角 HSS评分
原文传递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胫骨平台后倾角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戟森 陈坚锋 +1 位作者 潘耀成 冯宗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6-831,共6页
胫骨平台后倾角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重要截骨参数,胫骨平台后倾角的测量有多种参照标准,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测量。国内外学者围绕如何选择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参照和途径、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是否应将胫骨平台软骨及半月板考虑在内... 胫骨平台后倾角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重要截骨参数,胫骨平台后倾角的测量有多种参照标准,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测量。国内外学者围绕如何选择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参照和途径、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是否应将胫骨平台软骨及半月板考虑在内、东西方人种的胫骨平台后倾角测量差异,膝关节置换术中如何选择胫骨平台后倾角、CR型和PS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假体的胫骨平台后倾角选择差异等问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胫骨平台后倾角的选择决定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成败,影响术后假体的长期稳定。选取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点的胫骨平台后倾角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个性化测量和选择胫骨平台后倾角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平台后倾角 测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