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nsory reinnervation of muscle spindles after repair of tibial nerve defects using autogenous vein grafts 被引量:8
1
作者 Youwang Pang Qingnan Hong Jinan Zh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10-615,共6页
Motor reinnervation after repair of tibial nerve defects using autologous vein grafts in rats has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but sensory reinnervation after the same repair has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 Motor reinnervation after repair of tibial nerve defects using autologous vein grafts in rats has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but sensory reinnervation after the same repair has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partial sensory reinnervation of muscle spindles was observed after repair of lO-mm left tibial nerve defects using autologous vein grafts with end-to-end anasto- mosis in rats,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was confirmed by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ie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size, or electro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reinnervated muscle spindles between the two experimental group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pair of short nerve defects with autologous vein grafts provides comparable results to immediate end-to-end anastomosis in terms of sensory reinnervation of muscle spind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muscle spindle vein tibial nerve gastroc-nemius muscle nearofilament protein H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经胫前静脉途径多介入模式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8
2
作者 韩新强 王柱 +5 位作者 王文明 徐英江 盛玉国 马超 纪心刚 赵梦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胫前静脉途径多介入模式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急性DVT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介入治疗过程。结果 10例DVT患者均在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同期行机械血栓清除,7... 目的探讨经胫前静脉途径多介入模式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急性DVT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介入治疗过程。结果 10例DVT患者均在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同期行机械血栓清除,7例血栓清除率达Ⅲ级,3例达Ⅱ级。7例行狭窄髂静脉成形治疗,5例同期行滤器取出,其余4例行二期行滤器取出,1例放弃滤器取出。术后患肢肿胀明显缓解,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4~7天,平均(6.00±0.94)天。患者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60±1.84)个月,随访期内无病变血管管腔血栓复发。结论经胫前静脉途径治疗急性DVT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联合机械血栓清除装置可快速减轻血栓负荷,同期予以狭窄血管球囊或支架成形术可巩固治疗效果,缩短总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胫前静脉 介入治疗 血栓切除术
下载PDF
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治疗周围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疾病 被引量:7
3
作者 凌瑞 易军 +1 位作者 宁莫凡 王岭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治疗周围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应用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治疗周围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疾病46例(56条患肢)。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皮温升高。经3个月~7年的随访,除2条患肢行截肢、2条患肢...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治疗周围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应用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治疗周围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疾病46例(56条患肢)。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皮温升高。经3个月~7年的随访,除2条患肢行截肢、2条患肢再行带蒂网膜移植术外,其余肢体治疗效果良好,总有效率为92.9%(52/56)。结论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具有手术一期完成、适应证广、对静脉回流影响小、缺血症状解除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病变 静脉动脉化 胫后静脉
下载PDF
经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党永康 杨柳 +3 位作者 姜学超 赵海涛 郭建全 鲍永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胫后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赤峰市医院的急性单腿混合型下肢DVT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均给予经胫后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健侧的... 目的探讨经胫后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赤峰市医院的急性单腿混合型下肢DVT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均给予经胫后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健侧的大、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统计复发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健侧的大、小腿周径差为(1.5±1.3)cm、(1.6±0.7)cm,优于治疗前的(6.2±1.4)cm、(4.7±1.2)cm(P<0.01)。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为(4±2)分,优于治疗前的(15±4)分(P<0.01)。治疗后大腿消肿率为(90.13±5.98)%,小腿消肿率为(85.21±6.83)%。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3±1.3)个月,随访期内复发1例,复发率2.4%,无重要脏器出血、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胫后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DVT的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器械简单、操作难度低、并发症发生少、术后护理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胫后静脉 留置导管 溶栓
下载PDF
胫后静脉置管近、远段联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郑翼德 樊孝文 +3 位作者 余永忠 王吉旭 卢勇 徐韶飞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8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胫后静脉置管近、远段联合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23例经患肢足背浅静脉穿刺溶栓组;B组33例为经皮健侧... 目的探讨胫后静脉置管近、远段联合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23例经患肢足背浅静脉穿刺溶栓组;B组33例为经皮健侧股静脉穿刺逆行置管溶栓组;C组23例为胫后静脉切开顺行置管溶栓组;D组31例胫后静脉切开置管近、远段联合溶栓组。4组均用尿激酶泵入溶栓。统计并分析各组患者的患肢置管成功率、置管消耗时间、肿胀缓解度、深静脉通畅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T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B、C、D4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A组:100.0%(23/23);B组:75.8%(25/33),C组:91.3%(21/23);D组:93.5%(29/31),D、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消耗时间分别为(2.0±0.8)min、(47.6±8.4)min、(38.5±5.9) min、(39.2±4.8)min,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肢肿胀缓解度分别为(66.50±19.61)%、(76.19±15.85)%、(76.36±12.59)%、(85.95±12.93)%,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通畅通畅度评分分别为(1.57±0.51)分、(1.29±0.56)分、(1.28±0.57)分、(0.88±0.44)分,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70%(2/23)、16.0%(4/25)、14.29%(3/21)、13.79%(4/29),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发生率分别为47.6%(10/21)、28.57%(6/21)、27.78%(5/18)、16%(4/25),D组与A组47.6%(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胫后静脉置管近、远端联合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能够快速有效地溶解血栓,且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和安全,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临床溶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性溶栓 胫后静脉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下载PDF
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振阳 芮清峰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12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观察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拟行胫前静脉入路CDT治疗急性下肢DVT患者43例(发病在1周以内)。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健患侧下肢周... 目的观察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拟行胫前静脉入路CDT治疗急性下肢DVT患者43例(发病在1周以内)。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健患侧下肢周径差。观察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胫前静脉入路置管成功39例(90.70%)。患者术后穿刺部位无出血并发症发生,轻度疼痛5例,麻木不适3例。32例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随访期间症状消失,无血栓复发及肺栓塞发生。治疗后,患者健患侧下肢周径差显著减小(P<0.05);静脉通畅评分为(3.29±0.91)分,较治疗前的(8.47±1.09)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75,P=0.000);平均静脉通畅率为(57.24±11.57)%;瓣膜保存率达84.38%(27/32)。结论胫前静脉入路CDT治疗急性下肢DVT临床疗效好,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胫前静脉入路 导管接触性溶栓
下载PDF
小腿内侧皮瓣逆向移位及其静脉回流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博 高崇敬 +3 位作者 陈子华 钟世镇 原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5年第1期7-8,共2页
通过50侧下肢胫后血管蒂的测量,12侧胫后静脉逆行注射,利用小腿内侧皮瓣逆向移位时,以内踝上缘作支点为最佳设计方案。皮瓣移位可达整个足部。逆行皮瓣的静脉血回流可以得到保证。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胫后静脉 静脉交通支 静脉瓣
下载PDF
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广泛闭塞
8
作者 宁莫凡 杨振东 +1 位作者 晋援朝 边杰芳 《临床外科杂志》 1998年第6期332-334,共3页
应用在下肢闭塞以上正常动脉与腓静脉入口远侧胫后静脉之间搭桥及破坏胫后静脉远侧瓣膜的方法.一期完成胫后静脉动脉化,用于治疗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病变15例(17肢),术后观察1~10年,除2例(2肢)又分别行截肢及带蒂网膜移植外。其... 应用在下肢闭塞以上正常动脉与腓静脉入口远侧胫后静脉之间搭桥及破坏胫后静脉远侧瓣膜的方法.一期完成胫后静脉动脉化,用于治疗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病变15例(17肢),术后观察1~10年,除2例(2肢)又分别行截肢及带蒂网膜移植外。其余15肢效果良好。本法具有手术可一期完成、适应证广、对静脉回流影响小和缺血症状解除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闭塞性病变 静脉动脉化 胫后静脉 治疗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不同镇痛方法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玉锦 张晓光 +1 位作者 袁爽 王庚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917-919,923,共4页
目的比较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方法将90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方式分为股神经阻滞组(F组)、坐骨神经阻滞组(S组)和静脉术后镇痛组(V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F组术毕利用神经刺激器... 目的比较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方法将90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方式分为股神经阻滞组(F组)、坐骨神经阻滞组(S组)和静脉术后镇痛组(V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F组术毕利用神经刺激器在股神经周围置入导管;S组术毕利用神经刺激器在坐骨神经周围置入导管用于术后镇痛,两组镇痛泵设置:0.2%罗哌卡因250 ml,背景剂量5 ml/h,单次追加剂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持续至术后48 h;V组术后给予持续静脉自控镇痛48 h。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高于4分即给予补救镇痛。观察并记录术后4、8、12、24、36、48 h的静息状态下VAS,术后24、48 h的用药量及患者自控按压次数,患者镇痛满意度,补救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和凝血功能等。结果 F组、S组术后8、12、24、36 h静息状态VAS均明显低于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 F组的用药剂量分别为(133.9±10.7)ml、(169.3±13.4)ml;S组的用药剂量为(124.6±11.6)ml、(155.7±12.9)ml,分别与V组的用药剂量(172.1±15.2)ml、(233.4±14.1)ml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S组术后24、48 h的按压次数分别与V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持续神经阻滞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坐骨神经阻滞镇痛优于股神经阻滞,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股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静脉 自控镇痛
下载PDF
胫后静脉溶栓丹参酮灌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10
作者 张海军 苗永昌 +2 位作者 邵华 王刚 夏春咸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7期867-869,共3页
目的评价胫后静脉溶栓丹参酮灌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72例病程<14 d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4例常规溶栓、抗凝以及活血化瘀等治疗;B组24例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 目的评价胫后静脉溶栓丹参酮灌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72例病程<14 d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4例常规溶栓、抗凝以及活血化瘀等治疗;B组24例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经胫后静脉导管直接溶栓,同时行常规抗凝、活血化瘀等治疗;C组24例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经胫后静脉导管直接溶栓,同时行导管内丹参酮注射液灌注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B、C组和A组治疗后3 d、7 d和14 d各时间段双侧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治愈率最高。结论胫后静脉溶栓丹参酮灌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优于外周溶栓和单纯置管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胫后静脉 丹参酮注射液 灌注治疗
下载PDF
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病变的疗效评价
11
作者 杨华 易军 +3 位作者 宁莫凡 王岭 凌瑞 李南林 《医学信息》 2009年第10期2081-2084,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病变46例(56个肢体)。其中:①浅静脉型:在大隐静脉与股浅动脉或腘动脉之间行动静脉转流术;②高位深静脉型:在股浅静脉或腘静脉... 目的评价应用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病变46例(56个肢体)。其中:①浅静脉型:在大隐静脉与股浅动脉或腘动脉之间行动静脉转流术;②高位深静脉型:在股浅静脉或腘静脉与股浅动脉或腘动脉之间行动静脉转流术;③低位深静脉型:为应用腘静脉的分支静脉作为动脉血流的灌注通道。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皮温升高。经观察3个月至15年,除4例(4个肢体)又分别行截肢及带蒂网膜移植术外,其余肢体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该方法具有手术一期完成、适应证广、对静脉回流影响小、缺血症状解除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病变 静脉动脉化 胫后静脉
下载PDF
胫前静脉途径多介入模式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莫灿均 张志成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4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胫前静脉途径多介入模式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以及实验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患者予以腘静脉置... 目的探讨胫前静脉途径多介入模式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以及实验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患者予以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经胫前静脉途径多介入模式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清除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随访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栓清除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44%)低于常规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22%)低于常规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胫前静脉途径多介入模式溶栓治疗可提升血栓清除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多介入模式 经胫前静脉
下载PDF
经膝下静脉入路行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翰林 白骁 许卫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042-2045,205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经膝下穿刺入路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急性混合型DV... 目的探讨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经膝下穿刺入路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急性混合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经胫前(venae tibiales anteriores)或胫后静脉(venae tibiales posteriores)穿刺行CDT治疗,对照组经腘静脉(popliteal vein)入路行CDT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健患侧周径差、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率、使用尿激酶(urokinase)总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栓清除效果(1级1例,2级1例,3级27例),术后静脉通畅率(86.2±12.4)%及术后porter评分(1.2±0.9),术后小腿周径差(1.0±0.8)cm和小腿消肿率(70.3±19.0)%等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膝下静脉入路行CDT治疗混合型DVT与腘静脉入路比较在临床疗效方面有明显优势,同时膝下静脉入路应用未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性溶栓 胫后静脉
下载PDF
Enhancing effect of ultrasound-media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on gene delivery into rat kidney via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routes 被引量:1
14
作者 Jun-Xiang Chen Qiang Ma +5 位作者 Hong Wu An Zhou Xing Chen You-Ming Peng Fu-You Liu Mei-Chu Cheng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7期561-565,共5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iency ofβ-galactosidase gene transfer into rat kidney with ultrasound-media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via different injection routes.Methods:A total of 25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iency ofβ-galactosidase gene transfer into rat kidney with ultrasound-media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via different injection routes.Methods:A total of 25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Four groups received a mixture of optison microbubbles(0.2 mL) and lacz plasmids(25μg) injection via renal artery,tail vein,anterior tibial muscle and renal parenchyma,respectively.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 mixture of PBS (xx mL) and lacz plasmids(25μg) via renal artery.Three days after the gene transfer,ultrasound with fixed frequency and power(1 MHz,xxW) was delivered to the kidneys for 3 min.The efficiency of the gene transfer and expression was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β-galactosidase expression.The side effects of this method were evaluated by immunohistological method. Results:β-galactosidase expression could be observed only in tubules but not in glomeruli and interstitial area.The efficiency of renal arter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ail vein,anterior tibial muscle and renal parenchyma group(P【0.05).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revealed co-expression ofβ-galactosidase with a roximal tubule marker,megalin,which suggested that ultrasound enhanced gene transfer into the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Noβ-galactosidase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the extrarenal organs.There were no evident pat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nges after gene transfer.Conclusions:Ultrasound-media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can transfer gene into kidney via renal artery,tail vein,anterior tibial muscle and renal parenchyma.Compared with renal artery,administrating microbubbles via tail vein and anterior tibial muscle are more convenient and less vulnerar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UND MICROBUBBLE RENAL artery Tail vein Anterior tibial muscle RENAL PARENCHYMA
下载PDF
腘静脉与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比较
15
作者 张炎锋 李晓丹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3期152-154,158,共4页
目的:比较腘静脉与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置管入路方法分为两组,45例患者经患肢腘静脉... 目的:比较腘静脉与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置管入路方法分为两组,45例患者经患肢腘静脉入路置管,作为腘静脉组;35例患者经患肢胫后静脉入路置管,作为胫后静脉组。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尿激酶使用量、症状消失时间、静脉通畅程度、肢体消肿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溶栓第5天,两组血管再通率、患肢静脉通畅度评分和肢体消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激酶使用量、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腘静脉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胫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腘静脉与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相当,但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术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腘静脉 胫后静脉 置管溶栓 血管再通 并发症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与腓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芳 《智慧健康》 2019年第33期143-144,共2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胫骨平台骨折与腓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腓骨骨折患者与60例胫骨平台骨折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比两组间患者年龄以及治疗前与治... 目的研究并分析胫骨平台骨折与腓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腓骨骨折患者与60例胫骨平台骨折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比两组间患者年龄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下肢深脉血栓发生部位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前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5%,明显高于治疗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3.33%;腓骨骨折患者治疗前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5%,明显高于治疗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33%;两组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年龄>40岁患者36例,明显高于年龄≤40岁患者1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骨折患者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与年龄、肢体制动与损伤部位有关,且发生深静脉血栓概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支深静脉血栓 腓骨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下载PDF
胫后血管皮瓣桥在股动、静脉热力毁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蔡泽贤 陈加龙 +5 位作者 洪锡伟 王玉弟 林凯鸿 林耿明 陈邓荣 林少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22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股动静脉热力毁损伤无法用常规方法修补的解决方法。方法在形态学观察动脉压、血流量测定的实验基础上,设计健侧胫后血管与患侧血管相串联吻合的方式,在双下肢之间形成桥式皮管,以健侧肢体血管供应患侧肢体血管。结果采用健侧... 目的探讨股动静脉热力毁损伤无法用常规方法修补的解决方法。方法在形态学观察动脉压、血流量测定的实验基础上,设计健侧胫后血管与患侧血管相串联吻合的方式,在双下肢之间形成桥式皮管,以健侧肢体血管供应患侧肢体血管。结果采用健侧胫后血管与患侧胫后血管相串联、桥式吻合的方式,修复股动静脉严重热力毁损伤16例,患肢成活良好,活动、负重正常。结论以健侧胫后血管与患侧胫后血管相串联的桥式吻合术,为患侧股动静脉严重毁损伤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血管 皮瓣桥 股动静脉毁损伤 修复
下载PDF
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疗效分析
18
作者 刘伟涛 孙岩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5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8例行CTA,7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腘动脉管腔部分闭塞6例,腘...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5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8例行CTA,7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腘动脉管腔部分闭塞6例,腘动脉管腔全部闭塞9例。所有患者均一期行腘动脉探查并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跨膝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侧肢体踝肱指数、皮肤温度、膝关节活动度等指标。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一期腘动脉探查修复联合跨膝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术中探查见腘动脉断裂3例,腘动脉内膜损伤4例,腘动脉全层损伤8例。自体大隐静脉-腘动脉端端吻合术3例,自体大隐静脉-腘动脉旁路转流术12例。手术时间180~299 min,平均(243.53±33.72)min。术后患肢远端血液循环均稳定,术后即刻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肢体远端动脉血流通畅,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均随访6个月,随访期内自体大隐静脉桥均未出现狭窄或闭塞。术后第1、6个月患肢踝肱指数及皮肤温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第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后第1个月明显改善(P<0.01)。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应及早明确诊断并行一期修复治疗;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腘动脉损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腘动脉损伤 大隐静脉转流术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MEBT/MEBO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难愈性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玉华 吴震 +1 位作者 邵文年 郭学文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9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难愈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盐城同洲骨科医院收治的18例下肢静脉...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难愈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盐城同洲骨科医院收治的18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难愈性溃疡患者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8例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创面愈合时间为20~30 d,固定支架拆除时间为2~3个月,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皮肤坏死、针道感染、胫骨截骨处继发骨折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6~2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MEBT/MEBO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难愈性溃疡,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难愈性溃疡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 湿润烧伤膏 微循环重建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对四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对比
20
作者 欧阳容兰 刘江涛 +2 位作者 王一勇 张勇 刘丁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2期2284-2287,2322,共5页
目的:对比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对四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22年3月68例四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各组均为3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皮瓣修复手术,对照组患者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 目的:对比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对四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22年3月68例四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各组均为3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皮瓣修复手术,对照组患者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观察组采取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治疗。对比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最后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对比其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内术后二次修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觉功能恢复S3级、S2级、S1级、S0级人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感觉功能恢复S4级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二次修复率低(P<0.05)。结论: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修复与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相比可进一步改善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创面愈合、感觉功能恢复,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二次修复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 四肢皮肤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