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ase report:Bilateral atraumatic proximal tibiof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
1
作者 Gilberto Yoshinobu Nakama Guilherme C.Gracitelli +2 位作者 Alberto de Castro Pochini Caio Augusto de Souza Nery Mario Carneiro Filho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13年第4期267-271,共5页
Introduction: Proximal tibiof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 is a rare disease most commonly occurring in the presence of either systemic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or severe knee osteoarthritis. Case Presentation: The autho... Introduction: Proximal tibiof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 is a rare disease most commonly occurring in the presence of either systemic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or severe knee osteoarthritis. Case Presentation: The authors present a case report of isolated bilateral tibiofibular arthrosis in an otherwise healthy 28-year-old female patient. 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complaints of lateral knee pain. Radiograph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revealed bilateral tibiof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 Trauma, repetitive use injury, and rheumatologic causes were excluded. The patient’s pain was initially managed conservatively, but she subsequently underwent tibiofibular arthrodesis for progressive pain symptoms. We review in this report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n tibiof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 and its treatment. Conclusion: Isolated tibiof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 is a rare condition that may progress and requires surgical treatment to achieve optimal clinical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ximal tibiof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 ARTHRODESIS
下载PDF
双环稳定理论指导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研究
2
作者 刘继伟 宝泉 +3 位作者 刘敏毅 阿古达木 张琨 连建强 《骨科》 CAS 2024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应用生物力学方法,验证“双环稳定理论”对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6例冰鲜尸体标本,制作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模型,为控制变量模型仅行前踝截骨(下胫腓前韧带完整),后踝截骨(下胫腓后韧带完整),骨间韧带切... 目的应用生物力学方法,验证“双环稳定理论”对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6例冰鲜尸体标本,制作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模型,为控制变量模型仅行前踝截骨(下胫腓前韧带完整),后踝截骨(下胫腓后韧带完整),骨间韧带切断至踝上10cm。分别在完整组(工况1)、模型组(工况2)、单固定后踝(工况3)、单固定前踝(工况4)、下胫腓螺钉固定(工况5)五种工况下,对标本轴向加载600N并外旋20°,固定踝关节后行CT平扫获取参数,测量并计算下胫腓联合间隙宽度、胫腓骨前后缘距离差和下胫腓联合面积比。结果6组标本工况2的下胫腓联合间隙宽度值均显著高于其余工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工况2外,其余工况下胫腓联合间隙宽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标本工况2的胫腓骨前后缘距离差绝对值均大于2mm,发生率远大于其余工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工况均小于2mm,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标本工况2与工况1的下胫腓联合面积比≥1.56发生率为100%,大于工况3~5与工况1的发生率(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况3~5与工况1的下胫腓联合面积比≥1.56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双环稳定理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下胫腓联合 环理论 双环 水平环
下载PDF
直视下精准复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3
作者 庄健 杨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98-403,共6页
目的通过与闭合复位法对比分析,观察直视下精准复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 目的通过与闭合复位法对比分析,观察直视下精准复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闭合复位固定(闭合组),30例采用直视下参照解剖标志点精准复位下胫腓联合脱位(直视组)。记录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透视次数、下胫腓间隙(tibiofibular bottom clearance,TBCS)、下胫腓重叠影(tibiofibular overlap,TBOL)、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闭合组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透视次数分别为(18.23±0.58)min、(84.37±1.83)mL、(9.47±0.26)次,直视组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透视次数分别为(16.00±0.55)min、(74.5±1.61)mL、(7.97±0.23)次,两组上述三项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BCS、TBO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观察指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后TBCS、TBOL两组比较,闭合组分别是(3.16±0.04)mm、(7.77±0.03)mm,直视组分别是(2.98±0.05)mm、(7.92±0.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视组的优良率为96.70%,闭合组的优良率为73.30%,直视组显著高于闭合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0%,直视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7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视下精准复位下胫腓联合脱位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确切,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改善患者预后功能,是一种有效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损伤 闭合复位 直视下精准复位 复位不良
下载PDF
弹性固定与螺钉坚强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不稳定踝关节骨折的对照试验
4
作者 张国辉 田伟峰 +4 位作者 李华 王泉 刘艳辉 关玉龙 肖春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62-3866,共5页
背景:尽管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较满意效果,但是刚性内固定方案易于限制踝关节活动,延迟骨折愈合;而弹性内固定更加符合人体力学结构,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凸显独特优势。目的:对比弹性固定与螺钉坚强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不... 背景:尽管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较满意效果,但是刚性内固定方案易于限制踝关节活动,延迟骨折愈合;而弹性内固定更加符合人体力学结构,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凸显独特优势。目的:对比弹性固定与螺钉坚强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不稳定的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衡水市人民医院108例伴下胫腓不稳定的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案分为螺钉组和弹性内固定组(n=54),分别行传统螺钉内固定及弹性内固定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效果、经济学效益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对比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水平及踝穴宽度、深度、下胫腓间隙。结果与结论:①弹性内固定组完全负重时间短于螺钉组,操作角度大于螺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螺钉组(P<0.05);②术后3 d弹性内固定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水平低于螺钉组(P<0.05);③术后6,12个月两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高于术前,下胫腓间隙、踝穴深度及宽度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④术后12个月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两组直接非医疗成本、直接医疗成本、总成本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提示弹性内固定修复合并下胫腓不稳定的老年踝关节骨折效果确切,可缩短完全负重时间、降低并发症、减轻炎症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踝关节 下胫腓不稳定 弹性内固定 螺钉 经济学
下载PDF
带袢钛板与下胫腓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5
作者 陈秀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73-76,共4页
目的比较带袢钛板与下胫腓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固定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螺钉组(41例,下胫腓螺钉内固... 目的比较带袢钛板与下胫腓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固定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螺钉组(41例,下胫腓螺钉内固定治疗)和带袢钛板组(41例,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带袢钛板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螺钉组(P<0.05)。带袢钛板组的手术时长、卧床时长、创口愈合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螺钉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螺钉组(P<0.05)。术后,带袢钛板组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内侧关节间隙(MCS)、下胫腓关节间隙(TFCS)及骨密度(BMD)均显著高于螺钉组,胫腓骨重叠(TFO)显著低于螺钉组(P<0.05)。带袢钛板组的术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螺钉组(P<0.05)。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而言,带袢钛板较之下胫腓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更佳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不稳 带袢钛板 下胫腓螺钉 内固定治疗
下载PDF
CT观察下胫腓联合分离闭合复位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6
作者 申军国 王亚 +1 位作者 刘娜 宋晓杰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521-526,共6页
目的研究CT下胫腓联合分离闭合复位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收治的单纯性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77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4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2.54岁;骨折病程1~5 d,平均... 目的研究CT下胫腓联合分离闭合复位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收治的单纯性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77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4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2.54岁;骨折病程1~5 d,平均骨折病程2.87 d;跌落摔倒17例,重物砸伤16例,道路交通44例。患者均接受闭合复位治疗(保守治疗),并行CT检查。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获取下胫腓联合CT相关参数(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胫腓骨前缘距离),以及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不同类型患者各指标差异,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下胫腓联合CT相关参数与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77例患者中,旋前外旋型45例,外展型20例,旋后外旋型12例。复位治疗后12个月,3组患者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胫腓骨前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分均高于93分,优良率均高于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12个月后,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胫腓骨前缘距离分别与Baird-Jackson评分呈负相关性(r=-0.649、-0.745、-0.716,P<0.001)。结论CT检查可清晰显示不同类型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解剖特点,CT测量下胫腓联合解剖结构数值与踝关节功能存在相关性,可指导临床闭合复位治疗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下胫腓联合分离 闭合复位 踝关节功能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基于CT平扫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尹诗琴 杨思艺 +3 位作者 王锐涵 游贵宣 杨迎秋 张磊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基于CT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形态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分析在骨伤科行踝关节CT检查患者(男性123例,女性102例,均为汉族,年龄18~60岁)的图像资料,按形态学特点对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进行分型,并测量下胫腓联合腓骨... 目的基于CT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形态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分析在骨伤科行踝关节CT检查患者(男性123例,女性102例,均为汉族,年龄18~60岁)的图像资料,按形态学特点对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进行分型,并测量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周围的8个距离。结果回顾分析了2013年12月~2022年12月225例患者结果,可将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分为4型:C形(50.67%)、V形(26.67%)、平坦形(15.11%)、L形(7.56%)。平坦形的切迹前后部夹角(145.56±9.25)°最大(P<0.05),L形切迹前后部夹角(125.07±13.54)°最小(P<0.05);平坦形的切迹深度(3.11±0.83)mm最小(P<0.05),L形的切迹深度(4.47±1.11)mm最大(P<0.05)。左侧切迹后部长度(13.06±3.56)mm、胫腓前间隙(3.83±1.49)mm明显大于右侧(P<0.05);男性切迹后部长度(13.36±3.46)mm、切迹深度(3.93±1.10)mm及胫腓重叠垂直距离(9.10±2.55)mm明显大于女性(P<0.05)。结论通过测量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相关数据并根据形态将其分为4种类型。平坦形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更易出现慢性踝关节不稳,在解剖复位时更易发生腓骨前移;而L形和C形切迹的下胫腓联合在解剖复位时更易发生腓骨后移或旋转复位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 分型 解剖学复位 踝关节不稳 计算机断层成像 解剖学
下载PDF
弹性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进展
8
作者 郭华 孙辉 贾晋辉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4期194-198,共5页
下胫腓联合由胫腓骨远端及下胫腓四条主要韧带构成,既能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又使踝关节可以产生一定的微动。踝关节损伤常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无论是否伴有踝关节的骨折,近年来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生物力学的... 下胫腓联合由胫腓骨远端及下胫腓四条主要韧带构成,既能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又使踝关节可以产生一定的微动。踝关节损伤常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无论是否伴有踝关节的骨折,近年来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及早期康复概念的普及,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金标准已不再适宜。弹性固定因为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而受到关注及发展。目前,弹性固定的方法主要有缝合纽扣固定、韧带重建、缝合锚技术和Nice结等固定方法。弹性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逐渐成为主流,其更有利于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预后恢复,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损伤 踝关节损伤 弹性固定 柔性固定
下载PDF
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凯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7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月在毕节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4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为受试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研究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月在毕节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4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为受试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关节复位后保守治疗,研究组应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骨折愈合效果、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与踝关节功能Ogilvie-Harris踝关节评分,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gilvie-Harris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ilvie-Harris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应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效果确切,该治疗方式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踝关节损伤,促进骨折愈合效率,缓解疼痛,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
下载PDF
锚钉修复与皮质螺钉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沐 周克浩 +2 位作者 薛虎 孙春光 孙月柏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53-57,82,共6页
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采用锚钉修复与皮质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阜宁县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皮质螺钉固定,n=... 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采用锚钉修复与皮质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阜宁县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皮质螺钉固定,n=39)与观察组(锚钉修复治疗,n=43),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于术前、术后6个月拍摄踝关节X线片来测量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评估复位维持效果,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两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另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以评估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98.75±21.03)min vs(121.08±27.65)min]、术中透视次数[(15.93±4.75)次vs(23.75±6.42)次]、住院时间[(14.94±2.05)d vs(17.26±2.18)d]、骨折愈合时间[(12.37±1.10)周vs(13.57±1.21)周],P<0.05;术后内踝间隙[(2.39±0.92)mm vs(3.18±1.01)mm]、距骨倾斜角[(4.32°±2.05°)vs(6.15°±2.29°)],P<0.05;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3.02%vs 76.92%),P<0.05;并发症发生率(4.65%vs 25.64%),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采用锚钉修复治疗,操作简单且骨折愈合良好,复位维持效果较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损伤 锚钉修复 皮质螺钉固定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叶长冬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7期140-143,共4页
目的研究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实施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5月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60例,通过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传统短肌腱移位法治... 目的研究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实施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5月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60例,通过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传统短肌腱移位法治疗,研究组30例实施钢板螺钉固定内外踝、螺钉固定下胫腓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46±2.72)周,相比于对照组(16.02±2.76)周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1,P<0.0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踝关节功能相比于对照组较为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采用钢板螺钉固定内外踝、螺钉固定下胫腓手术治疗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还能够提高疗效,对于踝关节的功能恢复也有着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手术治疗 下胫腓联合分离
下载PDF
腓骨骨膜移位法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李永恒 吴卫国 朱云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1期2315-2319,共5页
目的观察腓骨骨膜移位法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97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腓骨骨膜移位法组(n=51)和短肌腱移... 目的观察腓骨骨膜移位法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97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腓骨骨膜移位法组(n=51)和短肌腱移位法组(n=4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操作角度、手术时间、固定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形态[内侧关节间隙(MW)、下胫腓间隙(TBCS)、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骨代谢指标[β-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β-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踝关节活动度[外翻、内翻、跖屈、背伸]、踝关节功能[Baird评分、Maryland评分、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足踝功能障碍指数(FADI)]、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腓骨骨膜移位法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均少于短肌腱移位法组,操作角度大于短肌腱移位法组,手术时间长于短肌腱移位法组,固定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短肌腱移位法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短肌腱移位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骨膜移位法组患者的MW、TBOL、BALP、骨钙素水平均明显高于短肌腱移位法组,TBCS、β-CTX水平均明显低于短肌腱移位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骨膜移位法组患者的外翻、内翻、跖屈、背伸、Baird评分、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FADI评分均明显高于短肌腱移位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骨膜移位法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短肌腱移位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骨膜移位法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短肌腱移位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骨膜移位法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短肌腱移位法,更能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增大操作角度,缩短固定时间,缓解患者疼痛,提早患者完全负重时间,改善患者骨代谢,增大患者踝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提升临床疗效,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胫骨 下胫腓联合分离 腓骨骨膜移位法 短肌腱移位法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袢钢板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付桂红 董志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30-233,254,共5页
目的探讨袢钢板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患者的踝关节骨折均按AO治疗原则:外踝予解剖锁定... 目的探讨袢钢板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患者的踝关节骨折均按AO治疗原则:外踝予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内踝、后踝予空心螺钉固定。A组袢钢板组(观察组)用袢钢板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B组螺钉组(对照组)用传统普通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患肢部分负重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踝关节的功能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并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部分负重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踝关节AOFAS踝-后足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后12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袢钢板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较传统普通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具有操作方便、可早期负重训练、利于踝关节早期康复、无断钉风险、避免二次手术等优点。袢钢板弹性固定方式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袢钢板
下载PDF
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周文彬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3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给予下胫腓螺钉固定与下胫腓韧带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顺昌县医院骨外科收治的86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给予下胫腓螺钉固定与下胫腓韧带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顺昌县医院骨外科收治的86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下胫腓螺钉固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较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更多,手术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疼痛程度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较术前增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Baird-Jackson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33%)较对照组(18.6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螺钉固定与下胫腓韧带修复联合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虽会导致术中出血量增加及手术时间延长,但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促进踝关节活动度改善,改善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损伤 下胫腓螺钉固定 下胫腓韧带修复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分析
15
作者 赵海洋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目的 分析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北京北亚骨科医院治疗的8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目的 分析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北京北亚骨科医院治疗的8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下胫腓螺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铆钉修复下胫腓韧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患者关节功能、生存质量和疼痛程度评分、临床疗效、二次手术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下胫腓韧带损伤修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P<0.05);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能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促进恢复骨折稳定性和功能关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韧带损伤 手术内固定治疗 关节功能 生存质量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手术固定联合修复治疗的效果评价
16
作者 孙勇业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5期151-155,共5页
目的对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手术固定联合修复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医院收治的112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法将患者以0.001~0.112进行编号,... 目的对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手术固定联合修复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医院收治的112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法将患者以0.001~0.112进行编号,将编号为0.001~0.056的56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接受手术固定治疗,将编号为0.057~0.112的56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接受手术固定联合修复治疗。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8.44±2.15)周,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70,P<0.05)。观察组愈合优良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5)。治疗前,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8.31±6.13)分、(85.92±3.35)分,呈递增趋势,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6、6.618,P<0.05)。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70.11±4.31)分、(90.62±3.79)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2、5.007,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3,P<0.05)。结论对于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术固定联合修复的治疗方式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韧带损伤 踝关节骨折 手术固定 修复治疗 踝关节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并发症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的设计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金丹 王丹 +4 位作者 张元智 张玉忠 相大勇 秦煜 裴国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64-1366,1371,共4页
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设计、制备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并在临床初步应用。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选择5例不合并腓骨骨折的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进行双踝关节连续CT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 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设计、制备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并在临床初步应用。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选择5例不合并腓骨骨折的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进行双踝关节连续CT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维重建下胫腓联合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10.0软件,定位三维参考平面,利用RE原理、以AO内固定原则为基础设计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的最佳进钉钉道,提取腓骨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及钉道模型,建立与其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数字化虚拟模板。通过激光RP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首先复位下下胫腓联合,将模板准确贴于患侧腓骨远端外侧,利用模板上预先制备的导向孔进行定位和置入螺钉。结果建立了下胫腓联合数字化模型以及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的方法,制备出的导向模板具有较好的匹配性,适用于下胫腓联合的固定,在临床初步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及逆向工程技术制备的固定导向模板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三维重建 下胫腓联合 导向模板
下载PDF
急性下胫腓关节脱位治疗的再认识 被引量:22
18
作者 董凌岱 唐爱君 +2 位作者 荆玉峰 翟沂慧 王佃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2期820-822,共3页
目的探讨韧带等软组织的修复对治疗急性下胫腓关节脱位的必要性。方法对41例急性下胫腓关节脱位施行手术治疗,修复撕裂的下胫腓前、后韧带和三角韧带以及关节囊,复位固定内、外踝骨折和下胫腓关节,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41例中有38例... 目的探讨韧带等软组织的修复对治疗急性下胫腓关节脱位的必要性。方法对41例急性下胫腓关节脱位施行手术治疗,修复撕裂的下胫腓前、后韧带和三角韧带以及关节囊,复位固定内、外踝骨折和下胫腓关节,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41例中有3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26.2个月。内固定物去除后,38例均未出现下胫腓关节分离、距骨外移等不稳定征象,未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对下胫腓关节脱位的治疗不仅要重视骨性结构,应同样重视软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关节 韧带 关节囊 修复
下载PDF
Endobutton与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楼宇梁 洪建军 +3 位作者 邵希文 卢晓郎 郑亦静 赖红燕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8期729-733,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与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3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者患者,按术中内固定材料,分为皮质螺钉内... 目的 :探讨采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与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3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者患者,按术中内固定材料,分为皮质螺钉内固定(A组)和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固定(B组)。其中A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9~63岁,平均(37.90±4.67)岁;左侧14例,右侧12例;按Danis-Weber分型:B型8例,C型18例;按照Lauge-Hanson分型:旋后外旋(SER)9例,旋前外展(PAB)10例,旋前外旋(PER)7例。B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0~55岁,平均(38.70±6.03)岁;左侧6例,右侧6例;按Danis-Weber分型:B型4例,C型8例;按Lauge-Hanson分型:旋后外旋3例,旋前外展2例,旋前外旋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创口愈合情况及术后负重时间,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3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A组比B组的手术时间更长、经济费用更高(P〈0.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胫腓骨重叠宽度、胫腓骨间隙、内踝间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随访,A组骨折愈合良好,1例患者术后8周螺钉断裂,踝穴无移位,B组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装置脱落,踝穴无移位。术后AOFAS评分:A组(87.50±8.67)分,优18例,良4例,可4例;B组(86.23±7.42)分,优7例,良4例,可1例。两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是一种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分离的弹性固定装置,其固定效果与螺钉内固定相似,但避免了螺钉断裂风险,术后无须常规取出,有利于患者提前进行负重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 踝关节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白晓东 杨传铎 +2 位作者 邢更彦 姜川 王振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5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对踝关节的影响,比较分析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方法自1997年7月~2002年7月共收治下胫腓分离87例,合并踝部骨折69例。手术方法有:①单纯下胫腓联合复位,松质骨钉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37例);②腓骨骨折钢...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对踝关节的影响,比较分析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方法自1997年7月~2002年7月共收治下胫腓分离87例,合并踝部骨折69例。手术方法有:①单纯下胫腓联合复位,松质骨钉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37例);②腓骨骨折钢板螺丝钉固定,经钢板松质骨钉固定下胫腓联合(34例);③下胫腓联合分离复位,取部分腓骨长肌腱修复下胫腓联合韧带,松质骨钉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16例)。结果本组87例获2年以上的随访,优55例(63%),良18例(21%),可14例(16%),差0例(0%)。结论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穴的完整及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需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采用腓骨长肌腱修复下胫腓韧带术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台 韧带修复 松质骨螺钉 腓骨长肌腱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