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造山带的深部结构 被引量:18
1
作者 熊小松 高锐 +3 位作者 李秋生 王海燕 卢占武 侯贺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06-1914,共9页
天山造山带是中亚最令人瞩目的一条由陆陆汇聚而形成的陆内造山带,从古生代以来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尤其是新生代以来的再次活化,导致了本医复杂的构造特征,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和活动性,是全球公认的研究大陆动力学的天然实验... 天山造山带是中亚最令人瞩目的一条由陆陆汇聚而形成的陆内造山带,从古生代以来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尤其是新生代以来的再次活化,导致了本医复杂的构造特征,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和活动性,是全球公认的研究大陆动力学的天然实验室.从1980年以来,针对天山及周缘的深部结构特征开展了大量的深地震探测研究工作,揭示了天山造山带的深部结构,并对造山带的缩短机制、及与两侧盆地的耦合关系等问题给出了一些解答.本文通过汇总梳理前人的深地震探测工作,探讨了天山造山带不同区段以及与两侧盆地间的深部结构,结果显示西天山造山带具有薄的岩石圈、厚地壳的特征,而东天山则与之相反,揭示了天山造山带在不同区段的隆升和动力学机制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造山带 地震探测 地壳厚度 岩石圈 壳内低速体
下载PDF
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曲延军 王海涛 沈军 《内陆地震》 2008年第4期289-297,共9页
利用周边国家天山地震目录、中国天山地震目录及USGS地震目录,对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天山地震带的强震在空间分布上有西强东弱、西密东疏且在40°<φN<42°范围出... 利用周边国家天山地震目录、中国天山地震目录及USGS地震目录,对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天山地震带的强震在空间分布上有西强东弱、西密东疏且在40°<φN<42°范围出现强震的空白区并存在特殊的易发震地区。强震在南、北天山之间有往复迁移的特征,并在迁移的过程中有单发—双发—群发,但未出现过单发迁移后出现群发的过程。在时间分布上有较明显的周期特征及南、北天山交替发生的特征。在强度上,7级以上地震主要沿天山构造带分布,而6级地震不但有沿天山分布的还有沿斜切天山带的次级构造分布的,且6级以上地震出现高频地区,集中在东经77°±1°的天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地震带 强震分布 成组活动 强震迁移
下载PDF
天山构造带地震各向异性及动力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鲍子文 高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9-601,共13页
天山构造带及邻区的深部动力学机制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热点,而地震各向异性是区域构造深部动力学机制的一个重要性质。研究表明,天山构造带上地壳各向异性结果呈现区域性分区,受到构造带与断裂走向和区域应力影响;上地幔各向异性的结果... 天山构造带及邻区的深部动力学机制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热点,而地震各向异性是区域构造深部动力学机制的一个重要性质。研究表明,天山构造带上地壳各向异性结果呈现区域性分区,受到构造带与断裂走向和区域应力影响;上地幔各向异性的结果认为快波偏振方向和构造带走向基本平行,但在伊塞克湖附近、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挤压区域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变化复杂,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可能由区域性双层各向异性引起,但局部复杂性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诸多研究支持天山构造带的地壳与上地幔垂直连贯变形机制。此外,地幔柱、软流圈变形、小尺度地幔对流等概念均被用来解释天山构造带的动力学背景,表明该地区的深部动力学机制非常复杂,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构造带 地震各向异性 地壳与上地幔 双层各向异性 应力 构造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