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美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奕杰 许秋云 +2 位作者 柯玲杰 史雅娟 邵秀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为活动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进入土壤,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生态风险评估是预测风险源对生态系统产生风险的方法体系,其作为污染土壤生态风险管控及修复治理的重要依据,决定着是否需要采取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为活动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进入土壤,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生态风险评估是预测风险源对生态系统产生风险的方法体系,其作为污染土壤生态风险管控及修复治理的重要依据,决定着是否需要采取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措施及目标。由于研究的侧重角度不同,出现了诸多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英美两国拥有多年的污染地块管理经验,生态风险评估相关技术导则完善、法规健全且配套技术成熟,借鉴其经验有助于管理者从生态系统角度更加科学地分析土壤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我国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美国超级基金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和英国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的讨论,得出我国在构建本土化的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1)构建层次化的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2)开发从污染物暴露到产生生态效应整个过程的污染地块生态风险评估概念模型;(3)加强污染物与生态受体所受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4)提高生态风险评估过程的决策参与;(5)推动本土物种的毒理学研究。该文旨在推动我国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的构建,保障评估过程的顺利实施及后续污染土壤风险管控或修复治理工作的开展,促进土壤资源可持续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 层次化技术体系 因果关系 决策 概念模型
下载PDF
基于极限状态内力分析的台阶式加筋土高挡墙内部稳定性设计方法
2
作者 张飞 陆晓义 +2 位作者 贾世林 舒爽 高玉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81-2489,共9页
分级台阶设计常用于加筋土高挡墙中,目前相关设计方法滞后于实际工程。基于极限平衡法建立了台阶式加筋挡墙的筋材内力计算方法,用于确定极限状态下筋材内力分布,从而提出了台阶式加筋挡墙内部稳定性设计方法。从安全设计所需的筋材强... 分级台阶设计常用于加筋土高挡墙中,目前相关设计方法滞后于实际工程。基于极限平衡法建立了台阶式加筋挡墙的筋材内力计算方法,用于确定极限状态下筋材内力分布,从而提出了台阶式加筋挡墙内部稳定性设计方法。从安全设计所需的筋材强度和筋材长度两个方面开展参数分析,揭示了台阶宽度、分级级数、分级挡墙高度等因素对挡墙内部稳定设计结果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所需的筋材强度和长度随台阶宽度增加而减小,超过台阶临界宽度后筋材强度不变,直到各级挡墙完全独立筋材长度不变;台阶总宽度固定时,相比简单的放坡方式,台阶分级可以显著减小筋材强度和长度,宽度较大时双级挡墙筋材用量最少;上级挡墙高度稍大于总墙高一半时,双级挡墙稳定所需筋材强度和长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墙 加筋土 极限平衡 稳定性分析 台阶
下载PDF
坡耕地土壤物理结皮分层颗粒组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琳 王健 +1 位作者 霍春平 杨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3-992,共10页
近年来,径流和侵蚀对土壤物理结皮的影响得到广泛研究。然而,关于土壤物理结皮受侵蚀影响的定量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土壤分层处理方法,在等高耕作的径流小区中,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坡耕地垄上(结构结皮(Cst))、洼地(含泥沙... 近年来,径流和侵蚀对土壤物理结皮的影响得到广泛研究。然而,关于土壤物理结皮受侵蚀影响的定量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土壤分层处理方法,在等高耕作的径流小区中,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坡耕地垄上(结构结皮(Cst))、洼地(含泥沙沉积结皮(Cscs))以及模拟冲毁洼地处(无泥沙沉积结皮(Csfs))形成结皮颗粒组成特征以分析结皮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侵蚀过程中,Cst、Cscs与Csfs表层砂粒发生分散,黏粒和粉粒发生富集,且随降雨历时延长,程度逐渐增强;(2)降雨历时30 min时,自上而下,Cst砂粒减少4.61%,粉粒增加1.83%,黏粒减少1.73%;Cscs和Csfs砂粒分别增加29.35%和36.59%,粉粒增加4.34%和0.39%,黏粒减少16.30%和14.34%。(3)结皮形成过程中,Cst主导因素为雨滴打击分散作用,Cscs和Csfs在降雨初期主导因素为雨滴打击分散程度,降雨后期为泥沙沉积量。空间位置及降雨因素是导致物理结皮类型及其颗粒组成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结皮 分层 土壤颗粒 人工模拟降雨 坡耕地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土娄)土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3
4
作者 尚杰 耿增超 +2 位作者 王月玲 陈心想 赵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2-1151,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土娄)土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及酶活性的影响,为生物炭提升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将果树树干、枝条生物炭(450℃、限氧条件下裂解)以不同用量(0、20、40、60、80 t&#...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土娄)土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及酶活性的影响,为生物炭提升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将果树树干、枝条生物炭(450℃、限氧条件下裂解)以不同用量(0、20、40、60、80 t·hm^(-2)分别记作B0、B20、B40、B60、B80)施入(土娄)土,与耕层(0—20 cm)混匀。经过2年的夏玉米和冬小麦轮作后,分3层测定0—30 cm土层的土壤生物活性及理化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研究施用生物炭后(土娄)土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特征。【结果】(1)在0—20 cm土层,SMBC和SMBN均是在生物炭用量为40或60 t·hm^(-2)时达到最大,而在20—30 cm土层,SMBC和SMBN均在生物炭用量为80 t·hm^(-2)时达到最大,且在整个测试土层,施炭处理均比对照(B0)含量高。(2)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6种土壤酶活性总体上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酶指数(SEI),在0—10 cm土层,施炭处理较B0显著增加1.6—2.7倍;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施炭处理较B0分别显著增加26.6%—39.5%和18.7%—21.7%,但用量达到80 t·hm^(-2)时,SEI则又显著下降。(3)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将本研究的8个指标归纳为土壤活性因子和土壤强度因子,其综合得分在不同土层总体上表现为0—10 cm土层>10—20 cm土层>20—30 cm土层;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不同处理综合得分为B60>B40>B20>B80>B0,在20—30 cm土层,综合得分为B60>B80>B40>B20>B0。【结论】生物炭的施用增加了(土娄)土土壤微生物量,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改善了土壤生物环境。总体而言,60 t·hm^(-2)的生物炭施用量综合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微生物量碳、氮 土壤酶活性 土壤酶指数 主成分分析 (土娄)土
下载PDF
长期不同培肥处理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8
5
作者 王媛 周建斌 杨学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3-1180,共8页
【目的】揭示长期不同培肥处理对黄土高原南部土垫旱耕人为土(土)土壤有机氮组分、氮素矿化的影响以及有机氮组分对氮素矿化潜力的贡献。【方法】采用Stanford和Smith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测定了土19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矿化氮的数量,... 【目的】揭示长期不同培肥处理对黄土高原南部土垫旱耕人为土(土)土壤有机氮组分、氮素矿化的影响以及有机氮组分对氮素矿化潜力的贡献。【方法】采用Stanford和Smith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测定了土19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矿化氮的数量,并采用Bremner法测定了培养前、后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各处理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高低顺序为:氨基酸氮>非酸解氮>酸解未知氮>氨态氮>氨基糖态氮。与不施肥对照相比,长期单施化肥处理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幅度有限;化肥配施秸秆或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各有机氮组分含量,其中以氨基酸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化肥配施秸秆或有机肥处理降低了酸解有机氮占全氮的比例。化肥长期配施有机肥或秸秆,显著提高了土壤氮素矿化势(N0)以及矿化率,其中化肥配施有机肥土壤N0大于化肥配施秸秆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氮素矿化势N0与培养前后土壤氨基酸氮变化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酸解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氮的变化量间的负相关关系未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化肥配施有机肥或秸秆,是提高土壤供氮潜力的有效手段;氨基酸氮是土壤可矿化态氮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土壤有机氮组分 氮素矿化势 蝼土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改变了(土娄)土团聚体及其有机和无机碳分布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仁杰 强久次仁 +2 位作者 薛彦飞 张树兰 杨学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4678-4689,共12页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娄)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无机碳含量的影响,以了解(土娄)土碳固存机制对施肥的响应。【方法】依托21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采集不施肥(CK)和施用有机无机肥(MNPK)处理...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娄)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无机碳含量的影响,以了解(土娄)土碳固存机制对施肥的响应。【方法】依托21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采集不施肥(CK)和施用有机无机肥(MNPK)处理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样,利用湿筛法分析不同大小水稳性团聚体的质量百分比、原土和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结果】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降低各个土层>1 mm团聚体百分含量,显著增加0—20 cm土层0.25—1 mm团聚体百分含量。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较对照显著降低了所有土层平均重量直径(MWD),3个土层分别降低26.6%、38.3%和62.4%。显著降低了20—30 cm土层几何平均直径(GMD),但对0—20 cm土层GMD值没有影响。有机无机肥配施较不施肥显著增加原土所有(土娄)土层有机碳含量,3个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150%、97%和42%;也增加了0—10 cm和10—20 cm(土娄)土层所有级别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其中0—10 cm土层>2、1—2、0.5—1、0.25—0.5以及<0.25 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63%、160%、111%、86%和61%,10—20 cm的增加幅度分别为97%、109%、118%、39%和45%,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增大而增加。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20—30 cm土层无机碳含量,增加幅度为28.2%。另外,0—10 cm土层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大团聚体无机碳含量较对照有降低的趋势,其中>2 mm和0.25—0.5 mm团聚体无机碳含量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影响不显著;而20—30 cm土层有机无机肥配施均显著增加了各团聚体无机碳含量,增幅为22.1%—36.6%。土大于50%的有机碳储存在<0.25 mm的微团聚体中,1—2 mm团聚体储存最少(<10%)。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了>2 mm和<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分配比例,其中0—1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4.33%和13.78%,10—20 cm土层分别降低10.24%和7.81%。显著增加了0.5—1 mm和0.25—0.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分配比例,0—10 cm土层分别增加13.8%和5.66%,10—20 cm土层分别增加13.46%和5.41%。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增加0—10 cm和10—20 cm土层0.5—1 mm和0.25—0.5 mm团聚体的无机碳分配比例,0—10 cm和10—20 cm增加量分别为9.03%、4.59%和9.28%、6.96%;显著降低了>2 mm团聚体无机碳所占比例,分别降低6.95%和12.53%;对于20—30 cm土层,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0.25 mm团聚体的无机碳分配比例,增加量为18.89%;显著降低了>2 mm和1—2 mm团聚体无机碳分配比例,分别降低16.67%和5.28%。【结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通过影响(土娄)土团聚体分布以及碳在团聚体中的分配比例而增加有机碳固定。另外,GMD作为衡量(土娄)土团聚体稳定性的指标较MWD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娄)土 平均重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水稳性团聚体 碳分配比例
下载PDF
某农药厂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指导值探讨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鹏 何江涛 +2 位作者 陈鸿汉 王建飞 刘俊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8-103,共6页
参考加拿大Alberta SGRG层次性分析模式,选择其中Tier 1、Tier 2两层次进行分析,结合适合我国的参数计算出了某农药厂土壤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修复值,得到了通用的Tier 1修复指导值分别为:渗坑土壤中1,2-二... 参考加拿大Alberta SGRG层次性分析模式,选择其中Tier 1、Tier 2两层次进行分析,结合适合我国的参数计算出了某农药厂土壤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修复值,得到了通用的Tier 1修复指导值分别为:渗坑土壤中1,2-二氯乙烷6.2μg/kg,1,2-二氯丙烷67μg/kg;场地地下水中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均为5μg/L。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获取场地参数,利用Tier 2评价对指导值进行修正,确定了场地最终修复目标值:渗坑土壤中1,2-二氯乙烷为11μg/kg,1,2-二氯丙烷为45μg/kg;地下水中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仍为5μg/L。各途径修复值的改变较符合层次性评价的理论,即Tier 2修复值较Tier 1宽松;但1,2-二氯丙烷的保护DUA途径修复值较Tier 1更加严格,这是由于场地特定条件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指导值 层次性 土壤地下水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关中娄土剖面中重金属元素的垂直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郑国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9-115,共7页
通过对关中平原西安污灌区、宝鸡峡灌区、交口灌区关中娄土剖面土壤样品的采集、监测,重点分析了对土壤环境及人体危害较大的Cd、Pb、As、Cr等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和淋失迁移的特征。结果表明:在长期污灌的条件下,关中娄... 通过对关中平原西安污灌区、宝鸡峡灌区、交口灌区关中娄土剖面土壤样品的采集、监测,重点分析了对土壤环境及人体危害较大的Cd、Pb、As、Cr等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和淋失迁移的特征。结果表明:在长期污灌的条件下,关中娄土剖面中的Cd、Pb、As、Cr含量具有在土壤耕作层富集的特征,关中娄土剖面中的Cd、Pb含量具有从耕作层向土壤下层递减的趋势,As、Cr含量从耕作层向土壤下层递减的趋势不明显。关中娄土剖面中的Cd、Pb、As、Cr含量在80~100cm土壤粘化层中均具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为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元素垂直分布的转折层。关中娄土剖面中重金属元素的淋失率具有Cd>Cr>As>Pb的特征,且土壤剖面中重金属的淋失率具有从耕作层、犁底层、老耕层、古耕层、粘化层垂直递增的趋势。当污灌区土层中的重金属含量高时,土壤剖面中的重金属元素Cd、Cr、As、Pb均可向土壤下包气带土层淋虑迁移,对地下水的安全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娄土剖面 重金属元素 垂直分布规律
下载PDF
塿土非代换性钾剖面分布模型与系统分类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贾恒义 雍绍萍 田积莹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2-58,共7页
 土非代换性钾在剖面分析特征,拟合是一个非线性方程,并以此可对 土进行初步的系统分类,初拟对5个剖面可分为三个类型。图中A部位反映了 土肥熟堆垫表层(或者 化过程)中土壤非代换性钾的变化状态,表现为耕作层(现代)高,...  土非代换性钾在剖面分析特征,拟合是一个非线性方程,并以此可对 土进行初步的系统分类,初拟对5个剖面可分为三个类型。图中A部位反映了 土肥熟堆垫表层(或者 化过程)中土壤非代换性钾的变化状态,表现为耕作层(现代)高,以下土层则逐渐降低,这和肥熟堆垫过程,栽培作物的吸收,迁移和富集等土壤生态环境有关.也表明了在植物参与下 土剖面的非代换性钾耗竭、富集与成壤过程的同步性和异空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LOU土 非代换性钾 分布
下载PDF
基于三层体系结构数字土壤标本馆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雷 周勇 +1 位作者 张甘霖 赵玉国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5517-5519,5523,共4页
土壤标本馆以展示实物标本和现场教育为主,由于展品数量多,存在管理成本高、难度大,数据共享受局限等突出问题,使得数字土壤标本馆的建设势在必行,但目前国内外对数字土壤标本馆研究与开发的相关报道甚少。尝试探索从三层体系结构理论入... 土壤标本馆以展示实物标本和现场教育为主,由于展品数量多,存在管理成本高、难度大,数据共享受局限等突出问题,使得数字土壤标本馆的建设势在必行,但目前国内外对数字土壤标本馆研究与开发的相关报道甚少。尝试探索从三层体系结构理论入手,设计数字土壤标本馆,探讨了对各个层次的设计思路与实现过程,并成功搭建数字土壤标本馆基础框架,为未来构筑功能更为丰富的土壤学及相关学科信息服务平台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层体系结构 数字土壤标本馆 表现层 应用层 数据层
下载PDF
台阶式加筋土挡土墙设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杨广庆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5-698,共4页
大量的现场试验表明,按照弹性理论计算台阶式加筋土挡土墙下级墙墙背的土压力值与实测数据相差甚大。在FHWA经验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计算台阶式加筋土挡土墙下级墙墙体附加垂直应力和墙背附加水平土压力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将... 大量的现场试验表明,按照弹性理论计算台阶式加筋土挡土墙下级墙墙背的土压力值与实测数据相差甚大。在FHWA经验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计算台阶式加筋土挡土墙下级墙墙体附加垂直应力和墙背附加水平土压力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将面板后填土分成3个不同性质的应力区域,即主动区、过渡区和稳定区,分别讨论了:(1) 台阶宽度D≤D1 = H2tan(45°-f /2);(2) D1<D≤D2 = H2tan(90°-f );(3) D>D2 3种不同状况下的上级墙荷载引起的下级墙体中附加垂直应力,并以此计算下级墙墙背水平土压力。通过与现场试验数据的分析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该设计方法可为设计类似支挡结构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台阶 加筋土挡土墙 土压力 设计方法
下载PDF
多层地基土中水泥土搅拌桩强度计算的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保全 李天斌 《岩土工程技术》 2007年第6期271-274,278,共5页
深层水泥土搅拌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中,规范只是对于单一地层给出设计要求但是没有给出多层地基土中桩抗压强度的计算、检验方法,通过具体的工程实践,建立了多层地基中无侧限抗压强度计算式并对其效验。
关键词 多层地基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典型草原栗钙土层结构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春荣 尚士友 +3 位作者 孙立武 殷晓飞 关瑞华 曹杨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8,共4页
针对典型草原土壤结构特征及草原风蚀退化的现状,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典型草原地区,选取约400km2面积的研究区,采用"3S"一体化技术,获取典型草原地表特征及采样点的三维坐标数据,通过实地打点取样,测量栗钙土层... 针对典型草原土壤结构特征及草原风蚀退化的现状,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典型草原地区,选取约400km2面积的研究区,采用"3S"一体化技术,获取典型草原地表特征及采样点的三维坐标数据,通过实地打点取样,测量栗钙土层厚度,并结合SuperMap软件建立栗钙土层结构DEM模型。经分析研究可知:栗钙土层结构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地形结构可能有不同的土层厚度。建立土壤结构模型,研究环境条件与土壤结构关系,推断土壤的空间分布,可以实现草原土壤结构动态监测,为预防和控制风蚀沙化提供基础数据,为典型草原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 典型草原 “3S”技术 栗钙土层结构模型 DEM模型
下载PDF
地基土-两层偏心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平扭耦联参数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美丽 姜忻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8-132,141,共6页
为研究地基土-两层偏心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反应,对平扭耦联问题进行参数分析。利用拉格朗日能量法建立土-两层偏心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平扭耦联运动方程,求得频域内解析解,编制MATLAB程序,确定影响两层偏心结构平扭耦联的主要参数,详... 为研究地基土-两层偏心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反应,对平扭耦联问题进行参数分析。利用拉格朗日能量法建立土-两层偏心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平扭耦联运动方程,求得频域内解析解,编制MATLAB程序,确定影响两层偏心结构平扭耦联的主要参数,详细分析扭平频率比Ω、偏心率B、偏心楼层位置和地基土特性等参数对相互作用体系弹性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以及对平扭耦联程度的影响状况,得到一些与刚基上偏心结构平扭耦联反应不同的参数影响规律,为工程计算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层偏心结构 强解耦 土-结构相互作用 平扭耦联 频域分析 参数分析
下载PDF
台阶式加筋挡墙稳定所需加筋力计算方法与影响规律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飞 贾世林 +2 位作者 朱玉明 陆晓义 舒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79-3089,共11页
基于极限平衡法提出了一种台阶式加筋挡墙稳定所需加筋力的计算方法,结合筋材的前、后端抗拔强度确定了各层加筋力分布和面板-筋材连接强度,与已有文献中的试验和数值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开展参数敏感性分析,揭示了相... 基于极限平衡法提出了一种台阶式加筋挡墙稳定所需加筋力的计算方法,结合筋材的前、后端抗拔强度确定了各层加筋力分布和面板-筋材连接强度,与已有文献中的试验和数值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开展参数敏感性分析,揭示了相关设计参数对台阶式加筋挡墙稳定性与滑裂面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美国联邦公路局所采用的土压力理论会保守地估计台阶式加筋挡墙稳定性;增加台阶宽度和挡墙级数,可以避免加筋挡墙因上部筋材长度不足引起的复合破坏;高挡墙台阶处面板连接强度陡增,墙趾应设置一定埋深防止面板连接破坏;台阶临界宽度以滑裂面位置判别为0.7~0.8倍的下级墙高,以加筋力分布判别则与FHWA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 挡墙 稳定性分析 极限平衡 台阶
下载PDF
不同磷肥品种在石灰性土壤中的磷形态差异 被引量:21
16
作者 吉冰洁 李文海 +3 位作者 徐梦洋 牛金璨 张树兰 杨学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81-2594,共14页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品种在土中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差异,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磷肥品种从而减少土壤磷素累积和提高磷素有效性,为该区磷肥-作物-土壤匹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土长期定位试验有效磷含量较低的耕层(0-20 cm)土壤为供试土...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品种在土中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差异,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磷肥品种从而减少土壤磷素累积和提高磷素有效性,为该区磷肥-作物-土壤匹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土长期定位试验有效磷含量较低的耕层(0-20 cm)土壤为供试土壤,玉米(郑单958)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试验共设8个处理:不施磷肥(Control);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CaMg P);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聚磷酸铵(Poly P);磷酸脲(Urea P);过磷酸钙加硫酸铵(SSP+ASA)。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分级法测定土壤无机磷组分,并分析其与玉米植株吸磷量、土壤有效磷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磷肥品种均可显著影响土壤有效磷含量,但随时间变化其动态特点有所不同。在玉米种植期间,施不同磷肥品种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大小为:DAP>Urea P≥Poly P>MAP>SSP+ASA>SSP>CaMg P>Control。不同磷肥品种均可显著提高玉米植株干物质量、吸磷量及肥料利用率,较Control处理分别提高了64.8%-221.3%、114.1%-593.0%、2.1%-11.0%,其中DAP和Poly P处理相似且增幅最大。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玉米植株吸磷量和干物质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施磷处理均可显著增加土壤Ca2-P、Ca8-P、Al-P和Fe-P含量,增幅分别为36.9%-610.0%、21.7%-85.5%、57.2%-83.0%和28.5%-77.8%,O-P和Ca10-P增加不明显。其中,MAP、DAP、Poly P和Urea P可显著提高石灰性土壤中Ca2-P和Ca8-P的含量;Al-P和Fe-P增加较大的是SSP+ASA和SSP处理;CaMg P处理显著提高了O-P和Ca10-P含量。Poly P处理土壤Ca2-P含量显著高于MAP和Urea P,仅次于DAP处理,但土壤Ca8-P含量显著低于DAP、MAP和Urea P。与SSP相比,SSP+ASA显著增加了Ca2-P和Al-P含量,分别增加了24.9%和11.9%,有效磷含量提高了11.4%。土壤无机磷组分中Ca2-P、Ca8-P和Al-P与土壤有效磷和植株吸磷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供试土壤条件下,磷酸二铵(DAP)的磷素固定较低、有效磷含量高,聚磷酸铵(Poly P)降低了土壤Ca2-P向Ca8-P的转化,可减少磷在石灰性土壤中的沉淀,磷素有效性与施磷酸二铵的相当,这两种肥料是适合该区施用的磷肥品种;在石灰性土壤中施用酸性肥料硫酸铵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而且减少了磷素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品种 玉米 无机磷组分 土壤有效磷
下载PDF
不同有机碳水平下(土楼)土磷的有效性及无机磷形态转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路鹏 李文海 +3 位作者 牛金璨 Batbayar Javkhlan 张树兰 杨学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目的】在土壤Olsen-P和全磷含量基本接近但土壤有机碳水平呈梯度的陕西省关中平原(土楼)土上,研究有机碳对土壤各形态无机磷有效性及其形态转化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土壤,有效利用土壤累积态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并选取了陕西省... 【目的】在土壤Olsen-P和全磷含量基本接近但土壤有机碳水平呈梯度的陕西省关中平原(土楼)土上,研究有机碳对土壤各形态无机磷有效性及其形态转化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土壤,有效利用土壤累积态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并选取了陕西省关中平原小麦-玉米种植体系下(土楼)土Olsen-P含量相近(平均含量范围17.41—18.72 mg·kg;),不同有机碳水平(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6.38、8.34、10.17、11.95、13.64和15.74 g·kg;)的土壤样品,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改进的Chang和Jackson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分别对土壤中各磷组分(二钙磷(Ca2-P)、八钙磷(Ca8-P)、铝结合态磷(Al-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P)和十钙磷(Ca10-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陕西关中平原小麦-玉米种植区(土楼)土中,有机碳对土壤各形态磷素水平及形态转化起重要作用。随着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土壤中Ca2-P、Ca8-P、Al-P、Fe-P、O-P、缓效磷库(Ca8-P、Al-P和Fe-P)和难利用磷库(O-P和Ca10-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Ca10-P相对稳定。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活性磷库(Ca2-P)、缓效磷库(主要为Al-P)的相对含量(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难利用磷库(主要是Ca10-P)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Olsen-P含量与难利用磷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Olsen-P相近,全磷也基本相似的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促进了土壤中难溶态磷酸盐向缓效态磷库和活性态磷库的转化,提高了有效磷源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从而提高了土壤磷素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合理的措施培肥土壤,从而有效地促进土壤累积态磷的活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磷分组 小麦-玉米体系 (土楼)土 磷有效性 无机磷转化
下载PDF
多级加筋土高挡墙的工程特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8
作者 靳静 杨广庆 +1 位作者 王志杰 王贺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6,共9页
通过8级加筋土高挡墙工程的现场原位监测,研究多级加筋土高挡墙后土体垂直土压力、墙背侧向土压力以及土工格栅筋材应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墙后垂直土压力、墙背侧向土压力和筋材应变均与填土高度成正比。墙后垂直土压力沿筋材方向呈... 通过8级加筋土高挡墙工程的现场原位监测,研究多级加筋土高挡墙后土体垂直土压力、墙背侧向土压力以及土工格栅筋材应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墙后垂直土压力、墙背侧向土压力和筋材应变均与填土高度成正比。墙后垂直土压力沿筋材方向呈非线性分布,最大值均靠近筋材中后部;墙背侧向土压力的增长速率随填土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土工格栅筋材沿筋长方向的应变非常小,且大部分呈双峰值分布,第1个峰值靠近墙面板,第2个峰值远离墙面板。运用PLAXIS2D软件进行多级加筋土高挡墙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筋材长度、间距及填料的内摩擦角对多级加筋土高挡墙水平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筋材的长度和间距对高挡墙水平变形的影响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加筋土高挡墙 垂直土压力 侧向土压力 格栅应变 水平变形
下载PDF
我国南方某典型有机化工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59
19
作者 董敏刚 张建荣 +3 位作者 罗飞 韩璐 晏井春 陈梦舫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以某典型有机化工污染场地为例,开展了多层次健康风险评估,推算了土壤与地下水的筛选值和修复目标值,确定了污染修复范围及修复量。结果表明:土壤与地下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关注污染物氯仿、四氯化碳、苯、氯苯在0~1 m的土壤... 以某典型有机化工污染场地为例,开展了多层次健康风险评估,推算了土壤与地下水的筛选值和修复目标值,确定了污染修复范围及修复量。结果表明:土壤与地下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关注污染物氯仿、四氯化碳、苯、氯苯在0~1 m的土壤修复目标值分别为0.03、0.05、0.35、6.51 mg/kg;1~3 m的土壤修复目标值分别为0.07、0.30、0.90、13.49 mg/kg;3~5 m的土壤修复目标值分别0.14、0.46、1.69、20.45 mg/kg;5~9 m的土壤修复目标值分别为0.25、0.79、2.99、36.27 mg/kg,地下水修复目标值分别为0.32、0.51、3.43、21.80 mg/L。土壤中氯仿、四氯化碳、氯苯的超标点位随深度增加而增多,其风险或危害随之增大;地下水污染区域集中,GW6号点位4种污染物均超标,其中氯仿污染最严重,致癌风险高达1.11×10–3,非致癌危害商为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工污染场地 HERA 修复目标值 土壤与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 多层次风险评估
下载PDF
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塿土无机磷形态及其有效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泽兴 柳小琪 +1 位作者 别婧雅 吕家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0-1017,共8页
为了探明关中冬小麦-夏玉米产区典型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及其有效性,实现减磷增效、合理施用磷肥,提高土地生产力。于2018年采集陕西省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塿土耕层(0~20 cm)样品,采用蒋柏藩与顾益初改进的无机磷分级法测定各无... 为了探明关中冬小麦-夏玉米产区典型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及其有效性,实现减磷增效、合理施用磷肥,提高土地生产力。于2018年采集陕西省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塿土耕层(0~20 cm)样品,采用蒋柏藩与顾益初改进的无机磷分级法测定各无机磷组分含量,并结合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比较各无机磷组分对有效磷的贡献。结果表明:塿土总无机磷含量为585.4~1513.8 mg/kg,各形态含量组成大小依次为Ca10-P(36.8%~82.9%)>Ca8-P(5.0%~30.7%)>O-P(6.4%~17.5%)>Al-P(1.0%~16.6%)>Fe-P(1.8%~17.2%)>Ca2-P(0.1%~4.8%);相关分析表明,各无机磷形态和有效磷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Ca2-P(0.912)>Ca8-P(0.598)>Al-P(0.569)>Fe-P(0.531)>O-P(0.426)>Ca10-P(0.138),仅Ca10-P和有效磷不具有相关关系,其余无机磷形态和有效磷均有极显著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各无机磷形态对有效磷的贡献大小依次为Ca2-P(0.771)>Ca8-P(0.155)>Fe-P(0.107)>O-P(0.042)>Al-P(0.010)>Ca10-P(-0.068)。其次,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也证实Ca2-P、Ca8-P和Fe-P是塿土有效磷的主要磷源,Al-P和O-P是缓效磷源,Ca10-P则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 塿土 无机磷形态 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