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ai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lanosol in maize(Zea mays L.) cultivation under different long-term reduced tillage practices in the Baltic region 被引量:2
1
作者 K?stutis Romaneckas Egidijus ?arauskis +2 位作者 Dovil? Avi?ienyt? Sidona Buragien? David Arney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7期1309-1320,共12页
The impact of sustainable reduced tillage (RT)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s well documented worldwide; however, there is no precise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long-term RT or no-till (NT) on the s... The impact of sustainable reduced tillage (RT)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s well documented worldwide; however, there is no precise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long-term RT or no-till (NT) on the soils at the boundary for grain maize-growing in the semi-humid subarctic climate conditions of the Baltic states, especially on the formation of a hard- ened upper soil layer (10-15 cm in depth) --"loosening hardpan".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at the Research Station of Aleksandras Stulginskis University, Lithuania from 2009-2012. The investigations were based on a long-term (since 1988) field experiment. The aim of the investigation was to ascertain the influence of reduced primary tillage on the main soil's physical properties. This study examined soils that were deep ploughing (DP), shallow ploughing (SP), deep cultivation (DC), shallow cultivation (SC), and no-till (NT). Reducing the tillage intensity to N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tructural soil's composition; however, the st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1 and 〉0.25 mm-size fra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non-reversibly tilled (DC, SC) and NT plots. 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 of the DP soils was less after primary tillage and wintering, and became similar to the NT plots at the end of the maize growth season. After primary tillage and wintering,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in the upper soil layer (0-5 cm depth) of the NT plots was 17-49 and 16-18%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P. Long-term reduction of primary tillage up to NT generally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oisture content and soil bulk density of the 0-10 and 10-20 cm lay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ng-term RT stabilized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soil. Less soil penetration resistance was established in the DP plots compared to both RT and NT, however, indicators of the formation of a uniform "loosening hardpan" layer were not found. It is summarized that long-term RT or NT systems stabilize, or may increase,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soil in crop cultivation with low inter-row coverage potential (maize), and could be applied in semi-humid subarctic climate conditions as a good option to prevent soil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lk density MAIZE moisture content penetration resistance reduced tillage soil aggregation
下载PDF
齐齐哈尔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探讨
2
作者 孙先明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3期75-77,共3页
黑龙江省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已趋完善,该项技术在平作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研究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齐齐哈尔市玉米产区开展了“一深松两少免一覆盖”耕作模式的试验。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保护性耕作耕地土壤含水量和... 黑龙江省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已趋完善,该项技术在平作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研究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齐齐哈尔市玉米产区开展了“一深松两少免一覆盖”耕作模式的试验。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保护性耕作耕地土壤含水量和平均地温均较传统耕作提高,有利于作物生长,玉米产量高于传统垄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免耕覆盖 土壤含水量 产量
下载PDF
铁路膨胀土路堤变形控制方法研究
3
作者 刘昭京 黄一宁 +2 位作者 张锐 唐德力 张嵛铭 《路基工程》 2023年第4期100-107,共8页
为控制铁路膨胀土路堤运营期内变形,科学确定膨胀土填料的压实控制标准,对膨胀土路堤不同压实控制方法下的变形量进行了计算,提出铁路膨胀土路堤变形控制方法;结合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膨胀土路堤试验段工程现场监测结果进行验... 为控制铁路膨胀土路堤运营期内变形,科学确定膨胀土填料的压实控制标准,对膨胀土路堤不同压实控制方法下的变形量进行了计算,提出铁路膨胀土路堤变形控制方法;结合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膨胀土路堤试验段工程现场监测结果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由湿法重型击实所确定的压实控制指标填筑的膨胀土路堤总变形量较小,最大沉降量为40.5 mm,应采用湿法击实曲线实测93%最大干密度对应的含水率作为膨胀土压实控制含水率;监测结果表明:路堤在将近一年运营期内仅发生沉降变形,最大沉降量为37.0 mm。其膨胀土路堤变形控制方法具有较高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堤处治 膨胀土 变形控制 现场监测 控制含水率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地农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1
4
作者 刘爽 严昌荣 +1 位作者 何文清 刘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19-2924,共6页
为探讨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动态气室法在山西寿阳地区对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浅旋耕、常规耕作4种耕作措施下玉米生长季土壤呼吸及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和季节变化规律... 为探讨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动态气室法在山西寿阳地区对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浅旋耕、常规耕作4种耕作措施下玉米生长季土壤呼吸及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和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均呈单峰型,呼吸速率的日峰值出现在11:30 13:30,呼吸速率的季节峰值出现在7月上旬至中旬。浅旋耕、秸秆还田、常规耕作、免耕覆盖措施整个生长季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2.82、2.77、2.64μmolCO.2m-.2s-1和2.49μmolCO.2m-.2s-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还显示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旱地农田土壤呼吸的主要因子,二者分别解释了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55%78%,20%43%。4种措施下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10值在2.19 3.07之间,大小依次为免耕覆盖>浅旋耕>秸秆还田>常规耕作。对水分的敏感性依次为免耕覆盖>秸秆还田>浅旋耕>常规耕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耕作措施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砖红壤物理特性和含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罗锡文 李就好 +3 位作者 朱余清 杨洲 李俊华 黄海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2-66,共5页
对横直深松、深松-浅耕和深耕3种不同耕作方式对砖红壤的孔隙度、圆锥指数、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横直深松更有利于提高砖红壤的孔隙度,增加土壤的透气性,降低土壤的圆锥指数,横直深松和深松-浅耕都能使土... 对横直深松、深松-浅耕和深耕3种不同耕作方式对砖红壤的孔隙度、圆锥指数、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横直深松更有利于提高砖红壤的孔隙度,增加土壤的透气性,降低土壤的圆锥指数,横直深松和深松-浅耕都能使土壤密度显著下降。数理统计分析表明,深松-浅耕、横直深松和深耕对含水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深松能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有利于提高砖红壤的保水能力,是合理的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砖红壤 含水率
下载PDF
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热特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庞绪 何文清 +3 位作者 严昌荣 刘恩科 刘爽 殷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08-1316,共9页
通过山西寿阳设置的8a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了全量秸秆还田、免耕覆盖和常规耕作3种耕作措施下土壤含水量、温度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化。结果表明:免耕覆盖与全量还田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与常规耕作相比表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在玉米苗... 通过山西寿阳设置的8a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了全量秸秆还田、免耕覆盖和常规耕作3种耕作措施下土壤含水量、温度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化。结果表明:免耕覆盖与全量还田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与常规耕作相比表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在玉米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高出18%、22%、29%、21%和3%、10%、12%、13%,具有保水保墒的作用。在苗期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温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5 cm处免耕覆盖、全量还田与常规耕作处理土壤温度依次为:18.12、18.76和19.44℃,免耕覆盖和全量还田处理平均温度比常规耕作分别低1.32℃和0.69℃。土壤微生物量碳在整个生育期动态变化是首先迅速上升在玉米生育高峰期(拔节期)达到最高峰,然后开始下降,成熟期趋于平缓。免耕覆盖与全量还田处理下玉米各生育期土壤表层微生物量碳显著高于常规耕作,在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比常规耕作高出70%、40%、85%和30%和10%、20%、15%和15%。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相关和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碳 耕作措施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和青贮夏玉米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艳 刘海军 黄冠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91-98,共8页
适宜的耕作与覆盖措施可在不同程度节约农业用水。本文选用了翻耕处理、燃茬免耕处理和覆盖免耕处理为主要耕作措施,开展了为期2a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措施对农田土壤含水量、土面蒸发、夏玉米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 适宜的耕作与覆盖措施可在不同程度节约农业用水。本文选用了翻耕处理、燃茬免耕处理和覆盖免耕处理为主要耕作措施,开展了为期2a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措施对农田土壤含水量、土面蒸发、夏玉米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较少年份(2010年),覆盖免耕处理0~20cm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其他2处理,2a试验期间覆盖免耕处理0~120cm土壤贮水量一直高于其他2处理,且其土面蒸发量最小。2a试验期间,覆盖免耕青贮夏玉米产量较翻耕和燃茬免耕分别提高了11%和9%,青贮夏玉米水分生产率分别提高了11.7%和14.8%。覆盖免耕能减少土面蒸发和提高水分生产率,因此建议在北京地区夏玉米种植采用覆盖免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土壤 蒸发 翻耕 免耕 青贮夏玉米 土壤含水率 水分生产率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保护性耕作下旱地土壤呼吸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赛 王龙昌 +1 位作者 张晓雨 周航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0-530,共11页
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自带的土壤呼吸室(6400-09)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传统耕作(T,traditional farming)、垄作(R,ridge planting)、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tradition... 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自带的土壤呼吸室(6400-09)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传统耕作(T,traditional farming)、垄作(R,ridge planting)、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traditional farming+straw mulching)、垄作+秸秆覆盖(RS,ridge planting+straw mulching)、传统耕作+秸秆覆盖+秸秆速腐剂(TSD,traditional farming+straw mulching+decomposing agent)、垄作+秸秆覆盖+秸秆速腐剂(RSD,ridge planting+straw mulching+decomposing agent)6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作物生长季节的土壤呼吸及其水热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种处理中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明显,各处理日均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其中在小麦-大豆条带,小麦土壤呼吸速率均值为1.53μmol m-2s-1,大豆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为4.10μmol m-2s-1,各处理日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大小排序为T<R<TS<TSD<RS<RSD。在空地-玉米-空地条带,玉米土壤呼吸日均值为2.56μmol m-2s-1,介于小麦和大豆土壤呼吸速率之间,各处理日平均土壤呼吸大小排序为R<T<RS<TS<RSD<TSD。整个套作体系土壤呼吸总量C为1 543~2 134 g m-2,表现为T<R<RS<TS<TSD<RSD。研究结果还显示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是影响旱地农田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二者分别解释了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28.9%~53.7%和13.7%~42.0%。水热因子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回归分析表明,指数方程较好地模拟了土壤呼吸与10 cm土温的关系,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标Q10值在2.25~2.69之间;而土壤呼吸与5 cm土壤水分的关系以抛物线型函数模拟最优。土壤呼吸对土壤水分的响应阈值为14.94%。该研究为明确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控制机理提高参考,对估算全球碳平衡、评估区域碳源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率 关系模型
下载PDF
秸秆深埋还田开沟扶垄犁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瑞丽 黄毅 +3 位作者 魏凤兰 白雪卫 刘鄂 张玉龙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1-234,共4页
针对我国北方旱作地区春玉米播种时墒情不够、肥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在秋季收获后进行深开沟、沟内铺放秸秆、覆土起垄整垄、垄上覆膜的秸秆深埋,蓄积秋冬降水的土肥水跨季节联合调控技术。研制了秸秆深埋还田开沟扶垄犁。采用对称式可... 针对我国北方旱作地区春玉米播种时墒情不够、肥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在秋季收获后进行深开沟、沟内铺放秸秆、覆土起垄整垄、垄上覆膜的秸秆深埋,蓄积秋冬降水的土肥水跨季节联合调控技术。研制了秸秆深埋还田开沟扶垄犁。采用对称式可翻转犁架,实现开沟、覆土、起垄、整垄联合作业。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开沟深度可以达到40cm,沟形规整,覆土效果较好,整垄效率高,垄形符合农艺要求。采用该机进行秋季秸秆深埋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提高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深松 土壤水分 覆膜 旱作玉米
下载PDF
豫西黄土坡耕地保护性耕作保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苏子友 杨正礼 +4 位作者 王德莲 蔡典雄 姚宇卿 吕军杰 张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8,18,共4页
采用田间模拟小区和田间自然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降雨入渗、休闲期降水的贮蓄率、不同土壤层次间接纳降水的增量、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有延缓径流,增加降雨入渗的作用,其稳... 采用田间模拟小区和田间自然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降雨入渗、休闲期降水的贮蓄率、不同土壤层次间接纳降水的增量、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有延缓径流,增加降雨入渗的作用,其稳定入渗率是保护性耕作的1.22~6.67倍,在降雨强度为68mm/h时其地表产生径流时间比传统耕作晚6~15min;免耕和深松处理土体内的含水量、接纳降水的能力明显高于传统耕作,休闲期两个处理降雨贮蓄率分别比对照高出6.5%和7.4%,冬小麦产量分别高17.78%和16.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高1.52kg/(mm·hm2)和1.00kg/(mm·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含水量 降雨贮蓄率 冬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免耕覆盖栽培模式下耕层土壤水热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毛妍婷 雷宝坤 +5 位作者 陈安强 刘自成 王应学 杨华 任齐燕 范仕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53-1558,共6页
为解决云南冬春季节旱区农作物因干旱造成的农业损失,采用3种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免耕+塑料地膜覆盖(处理2)、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处理3)、免耕+水稻秸秆覆盖(处理4),比较对小麦土壤耕层含水率、温度变化以及对小麦株高、产量变... 为解决云南冬春季节旱区农作物因干旱造成的农业损失,采用3种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免耕+塑料地膜覆盖(处理2)、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处理3)、免耕+水稻秸秆覆盖(处理4),比较对小麦土壤耕层含水率、温度变化以及对小麦株高、产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各层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均高于不覆盖处理(CK)。0~10 cm土层,处理2、处理3和处理4与CK间的土壤含水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2土壤平均含水率达到44.41%,比CK提高17.75%,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含水率比CK分别提高12.03%和12.77%;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显著,处理2土壤平均含水率达到40.66%,比CK提高2.86%,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含水率比CK分别提高2.07%和2.58%;0~10 cm土层,处理2土壤平均温度达到17.39℃,比CK提高2.18℃,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温度比CK分别提高0.65和0.96℃。10~20 cm土层,处理2土壤平均温度达到16.97℃,比CK提高2.12℃,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温度比CK分别提高0.52和0.96℃。小麦整个生长周期处理2的保水保温效果都明显优于处理3和处理4;3种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对小麦的株高和产量影响显著。小麦增产顺序依次为处理2〉处理4〉处理3,其中处理2增产率最高达20.46%。产量提升的短期效果可考虑采用免耕+塑料地膜覆盖模式,但从可持续和无污染农业发展的长期效果考虑推荐免耕+秸秆覆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覆盖栽培模式 土壤含水率 土壤温度 小麦 产量
下载PDF
肉苁蓉采挖坑对梭梭根际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泉水 谭德远 +2 位作者 王春玲 史作民 马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5-320,共6页
在新疆吉木萨尔县林木良种试验站的肉苁蓉良种繁育基地内,选择立地条件、梭梭树龄、林分密度、林木株行距、接种肉苁蓉方式以及管理措施等基本一致的梭梭人工林为试验地,开展肉苁蓉采挖坑对坑侧土壤水分和采挖肉苁蓉后不回填采挖坑、采... 在新疆吉木萨尔县林木良种试验站的肉苁蓉良种繁育基地内,选择立地条件、梭梭树龄、林分密度、林木株行距、接种肉苁蓉方式以及管理措施等基本一致的梭梭人工林为试验地,开展肉苁蓉采挖坑对坑侧土壤水分和采挖肉苁蓉后不回填采挖坑、采挖肉苁蓉后回填采挖坑、不采挖肉苁蓉(对照)等对梭梭根际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采挖肉苁蓉后形成的采挖坑对坑侧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影响,其影响范围因土壤层次而异。在0~20cm的土层内,离采挖坑越近,土壤含水率越低;在20cm以下的土层中,这种变化趋势依然存在,但在距采挖坑45cm处以远,土壤含水率受采挖坑的影响逐渐减弱。肉苁蓉采挖坑不同处理方式之间的土壤含水率存在显著差异。在0~10cm土层内,土壤含水率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对照>回填坑侧>回填坑内>不回填坑侧;在10~30cm土层内,回填坑侧>对照>回填坑内>不回填坑侧;在30~50cm土层内,对照>回填坑内>回填坑侧>不回填坑侧。不回填坑侧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采挖坑增加了土壤水分蒸发的界面,使深层土壤直接暴露于大气之中,从而引起采挖坑坑壁土壤水分不断蒸发所致;采挖肉苁蓉后回填采挖坑,可以延缓或阻止坑侧土壤水分向大气中扩散,但是,由于回填土的土壤结构在回填过程中已经发生改变,所以回填土的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与未破坏土壤结构的对照、回填坑侧以及不回填坑侧的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梭梭 采挖坑 处理方式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温室葡萄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晓霞 成自勇 +3 位作者 张芮 何钊全 刘静霞 戴文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68,124,共8页
为筛选出适合河西走廊地区的日光温室葡萄最佳覆盖模式,在张掖市水务局灌溉试验站,设白膜+秸秆覆盖、黑膜+秸秆覆盖、白膜覆盖、黑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砂子覆盖等不同覆盖处理,对温室葡萄耗水规律和产量表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 为筛选出适合河西走廊地区的日光温室葡萄最佳覆盖模式,在张掖市水务局灌溉试验站,设白膜+秸秆覆盖、黑膜+秸秆覆盖、白膜覆盖、黑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砂子覆盖等不同覆盖处理,对温室葡萄耗水规律和产量表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覆盖方式均可增加土壤含水量,秸秆+黑膜覆盖下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全生育期内秸秆+黑膜覆盖下的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了16.54%,单一的秸秆覆盖的土壤含水量在中后期也增大较快,土壤含水量增大到了17.64%,秸秆+地膜双重覆盖与单一的秸秆覆盖在中后期均能明显提高土壤储水能力;2不同覆盖处理相比对照(不覆盖)均能增加葡萄产量,以黑膜+秸秆覆盖葡萄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高达28.85%(P<0.05),白膜+秸秆覆盖增产25.53%(P<0.05);3不同覆盖处理均能调节土壤温度,地膜+秸秆覆盖方式兼备了单一地膜和单一秸秆覆盖处理的特点,前期土壤升温幅度大于秸秆覆盖,后期降温趋势小于地膜覆盖,且以黑膜+秸秆覆盖较为明显,其处理下土壤温度保持在21.13℃左右;4各覆盖处理均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和水分生产效率(WUE),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以黑膜+秸秆效果最好,黑膜+秸秆覆盖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均最大,分别达到了6.53 kg·m^(-3)和5.88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覆盖方式 土壤含水率 产量 耗水量 水分生产效率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春玉米田间杂草·土壤容重和含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艳伟 赵晋锋 +3 位作者 王高鸿 李颜方 阎晓光 赵根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6期21-24,共4页
研究秋季深松、春季深松、传统翻耕和免耕4种耕作方式对春玉米田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杂草发生情况、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深松处理能够有效降低16~35cm土层的土壤容重;秋季深松能在整个生育期提高20~60cm土层的土壤... 研究秋季深松、春季深松、传统翻耕和免耕4种耕作方式对春玉米田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杂草发生情况、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深松处理能够有效降低16~35cm土层的土壤容重;秋季深松能在整个生育期提高2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春季深松能够提高拔节期—成熟期2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不同处理田间杂草发生状况从重到轻依次为免耕处理、秋季深松处理、春季深松处理、传统翻耕处理;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深松处理、传统翻耕处理、春季深松处理、免耕处理;秋季深松处理能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方式 田间杂草 土壤容重 含水率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率、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丽学 高园园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7-40,共4页
试验共设传统耕作、玉米原垄留茬耕作、玉米原垄留茬全覆盖、玉米留茬条带覆盖、浅松覆盖和深松覆盖6种耕作方式,通过与传统耕作对比,得出各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含水率、大豆株高和茎粗、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大豆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 试验共设传统耕作、玉米原垄留茬耕作、玉米原垄留茬全覆盖、玉米留茬条带覆盖、浅松覆盖和深松覆盖6种耕作方式,通过与传统耕作对比,得出各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含水率、大豆株高和茎粗、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大豆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最佳处理模式,达到大豆增产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含水率产生不同影响,其中条带覆盖影响最大;各处理对大豆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对照,深松覆盖处理最好;浅松覆盖和深松覆盖为有利于提高产量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含水率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提高晚播莜麦出苗率试验 被引量:10
16
作者 韩美善 崔林 +1 位作者 王建雄 韩启亮 《山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50-52,共3页
2007—2008年,多项室内外试验研究表明,旱地莜麦适期晚播时必须考虑适期范围内土壤水分、气温、地温和降水等变化趋势,确定最佳播期;干土层厚度超过5 cm,5~10 cm耕层土壤有效含水量低于8%情况下,不能保证全苗,甚至无苗;仅采用氯化钙(Ca... 2007—2008年,多项室内外试验研究表明,旱地莜麦适期晚播时必须考虑适期范围内土壤水分、气温、地温和降水等变化趋势,确定最佳播期;干土层厚度超过5 cm,5~10 cm耕层土壤有效含水量低于8%情况下,不能保证全苗,甚至无苗;仅采用氯化钙(CaCl2)、黄腐酸(FA)、黄腐酸(FA)+水杨酸(SA)及清水浸种处理并不能有效提高出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莜麦 土壤墒情 种子处理 出苗率
下载PDF
沙区旱作农田作物垄沟种植下土壤水分动态观测——太仆寺旗油菜种植试验结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目兴 王静爱 刘连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0-125,共6页
在沙区旱作农田设计了4种种植油菜的垄沟种植试验,观测了其与传统平作下的土壤重量含水率.野外对比观测表明:在油菜生长季内,垄沟种植下土壤的水分含量高于传统平作,尤其在地表0~30cm的耕作层;土壤水分在生长季内呈'双峰双谷'... 在沙区旱作农田设计了4种种植油菜的垄沟种植试验,观测了其与传统平作下的土壤重量含水率.野外对比观测表明:在油菜生长季内,垄沟种植下土壤的水分含量高于传统平作,尤其在地表0~30cm的耕作层;土壤水分在生长季内呈'双峰双谷'型波动特征,可分为'墒情恢复期--缓慢耗墒期--墒情恢复期--迅速耗墒期--墒情恢复期'五个阶段,迅速耗墒期与油菜的旺盛生长期一致,而该时段垄沟种植下土壤重量含水率较高;在同一深度土层,垄沟种植下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小于传统平作,土壤水分季节速变层和活跃层厚度小,稳定层靠近地表,土壤干湿波动较小.该试验研究可以为调整沙区旱地耕作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及风蚀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重量含水率 耕作方式 垄沟种植 稳定性 油菜
下载PDF
保水处理对橡胶树叶片生理特性及胶乳产量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原慧芳 黄菁 +1 位作者 岳海 田耀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97-2104,共8页
以橡胶树品种‘云研77-4’为试材,采用盖膜、盖草和添加保水剂的处理方式,以常规管理(不覆盖)为对照,通过田间比较试验研究3种保水处理对橡胶树全年中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生理特性及胶乳产量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盖膜、盖草和添加保... 以橡胶树品种‘云研77-4’为试材,采用盖膜、盖草和添加保水剂的处理方式,以常规管理(不覆盖)为对照,通过田间比较试验研究3种保水处理对橡胶树全年中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生理特性及胶乳产量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盖膜、盖草和添加保水剂在干季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并显著影响了橡胶树叶片的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和蔗糖(Suc)含量;3种保水处理处理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胶乳产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4.8%,说明前3个主成分可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根据综合得分,各保水处理优劣顺序依次为:添加保水剂、盖草、盖膜、对照;橡胶树全年中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生理指标综合表现优劣顺序依次为:12月、3月、1—2月、11月、6月、7月、9—10月、8月、5月、4月。因此,从本研究结果可以推断,各保水处理均能有效缓解季节性干旱对橡胶树生长的不利影响,在生产上可以根据橡胶树全年中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生理指标综合表现选择合理的割胶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保水处理 土壤含水量 生理特性 综合评价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覆盖措施下春小麦产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莉 宋佃星 王全九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103,共5页
通过野外大田观测试验,测定了不同覆盖措施(地膜覆盖(B)、石子覆盖(S)、秸秆覆盖(M)和对照(CK))对土壤含水率、地温及光合速率的变化特征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的地温高于覆盖处理,覆盖措施能有效降低地温的变化率;在春小... 通过野外大田观测试验,测定了不同覆盖措施(地膜覆盖(B)、石子覆盖(S)、秸秆覆盖(M)和对照(CK))对土壤含水率、地温及光合速率的变化特征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的地温高于覆盖处理,覆盖措施能有效降低地温的变化率;在春小麦生长初期,S处理保水效果较好;成熟期,M处理保水效果优于其他措施,整个生育期B处理的土壤含水率最高,是最佳的保水措施;春小麦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大小依次为地膜覆盖(B)>石子覆盖(S)>CK>秸秆覆盖(M),籽粒产量大小依次为地膜覆盖(B)>石子覆盖(S)>CK>秸秆覆盖(M),秸秆覆盖不利于春小麦光合作用,减产达9.4%。地膜覆盖增产10.9%,是适宜该地区的最佳覆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覆盖措施 地温 土壤含水率 籽粒产量
下载PDF
覆膜对晋南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晓东 谢英荷 +4 位作者 李廷亮 冯倩 文德泽 贺丽燕 贺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62-265,289,共5页
为探明不同覆膜方式下,晋南旱塬冬小麦田土壤水分、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的变化情况,在山西省洪洞县冬麦区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平膜穴播和垄膜沟播这两种覆膜方式能提高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相同施肥量的测控施肥分别提高17.2... 为探明不同覆膜方式下,晋南旱塬冬小麦田土壤水分、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的变化情况,在山西省洪洞县冬麦区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平膜穴播和垄膜沟播这两种覆膜方式能提高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相同施肥量的测控施肥分别提高17.2%和7.6%;并且水分利用率较相同施肥量的测控施肥分别提高28.47%和10.35%.而地膜覆盖对耕层土壤的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平膜穴播和垄膜沟播覆膜方式是减缓晋南冬小麦干旱缺水、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及水分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覆膜 土壤水分含量 速效磷 速效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