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特根斯坦哲学视角下的商周青铜器纹饰研究
1
作者 齐秀芝 贺雪梅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文章基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符号学思想,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符号学系统,深入探讨青铜器纹饰的文化内涵和逻辑演变。从符号学视角,结合青铜器实际案例,分析纹饰的形式结构和符号系统。通过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历... 文章基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符号学思想,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符号学系统,深入探讨青铜器纹饰的文化内涵和逻辑演变。从符号学视角,结合青铜器实际案例,分析纹饰的形式结构和符号系统。通过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阐述,揭示青铜器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通过对青铜器纹饰的逻辑系统分析,突显其在礼器、容器等不同器类中的使用规则和文化内涵。强调母题与主题之间的关系,阐释青铜器纹饰的符号演变过程,并将其置于商周历史背景下进行深层次的哲学符号学解读。通过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青铜器纹饰的理解,还为维特根斯坦的符号学理论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符号学 青铜器 纹饰 逻辑系统
下载PDF
铜器刖人形象所见周代刖刑制度
2
作者 李楠 李钊 何嘉宁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9,共7页
本文将铜器中健全人形象与刖人形象进行对比,结合文献资料和体质人类学研究,对周代刖刑制度提出三点新认识:一,刖人的性别男女均有,女性未被排除在外;二,存在单足被刖、双足被刖两种形式,施刑位置固定在小腿下端,存活率有所提高;三,单... 本文将铜器中健全人形象与刖人形象进行对比,结合文献资料和体质人类学研究,对周代刖刑制度提出三点新认识:一,刖人的性别男女均有,女性未被排除在外;二,存在单足被刖、双足被刖两种形式,施刑位置固定在小腿下端,存活率有所提高;三,单足被刖者借助“手杖”可站立行走,双足被刖者只能勉强蹲跪。周代刖人的社会地位低贱,日常需承担守囿、守门职责,部分还可能遭到流放,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生前及死后饱受歧视,境遇十分悲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青铜器 刖人形象 刖刑制度
下载PDF
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M126出土铜器科学分析
3
作者 郁永彬 陈丽新 +1 位作者 陈建立 陈坤龙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本文通过科技检测手段对叶家山M126出土铜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分析的10件器物中,有7件为铅锡青铜制成,包括6件容器和1件兵器,有3件锡青铜,全部为容器。这批铜器制作采用块范铸造工艺。祖己爵M126:16为一件商代器物。其他器物分属... 本文通过科技检测手段对叶家山M126出土铜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分析的10件器物中,有7件为铅锡青铜制成,包括6件容器和1件兵器,有3件锡青铜,全部为容器。这批铜器制作采用块范铸造工艺。祖己爵M126:16为一件商代器物。其他器物分属A类和C类普通铅的范畴。其他族属铭文铜器中,一部分器物使用了与曾国铜器相同或相似的矿料,另一部分器物与曾国铜器使用的矿料不同,体现了西周早中期青铜物料流通信息,部分以器物组的形式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叶家山墓地 西周铜器 铅同位素比值
下载PDF
考古现场出土青铜文物健康评估方式初探
4
作者 李立 李娟 +1 位作者 相建凯 张亚旭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5,共9页
大量青铜文物在考古发掘出土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劣化,其健康遭受威胁。科学评估出土文物的健康状态,不仅是文物现场提取、包装和运输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也是后续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基础支撑。本文从评估指标、分析手段、评价方法等方面... 大量青铜文物在考古发掘出土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劣化,其健康遭受威胁。科学评估出土文物的健康状态,不仅是文物现场提取、包装和运输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也是后续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基础支撑。本文从评估指标、分析手段、评价方法等方面对考古现场出土青铜文物健康评估进行探索,尝试建立了一种考古现场出土青铜文物健康评估方式,并应用于咸阳机场考古工地,验证了评估方式的可行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现场 青铜器 健康评估 评估指标 评价方法
下载PDF
中国神话语义下的生成式喻物设计系统研究
5
作者 王兆绅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9,共6页
在智能制造的趋势下,如何引导技术性审美是当代设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而将计算机深度学习的能力与产品设计思维相融合的尝试或许是对上述问题的一种解答。基于对抗网络模型的运算原理,还原特定的文化空间,建立神话语义的模型,... 在智能制造的趋势下,如何引导技术性审美是当代设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而将计算机深度学习的能力与产品设计思维相融合的尝试或许是对上述问题的一种解答。基于对抗网络模型的运算原理,还原特定的文化空间,建立神话语义的模型,通过尚象的造物思想训练生成式设计,进而形成喻物设计系统,为数字造物提供技术理性、价值理性平衡的规范标准和参考性路径。中国神话和“技术神话”的本质都是一种生成,继文本—图像、图像—图像、图像—文本的转译训练之后,以语义造物思维—生成造物思维的训练模型能够减小设计的损失,同时建立循环的人、系统协同模式和共创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设计 中国神话 造物思维 喻物观 青铜器
下载PDF
汉代“中”器考——以寿县出土辟邪形双筒器为线索展开
6
作者 谢亦琛 《文物季刊》 2024年第4期85-93,共9页
本文首先通过对实物资料进行梳理和比较,指出洛阳出土铜羽人、阜阳出土分铸式铜辟邪、寿县出土浑铸式铜辟邪和宝鸡玉辟邪等四种汉代双筒器皆具有一圆一方的双筒,应为同类品。然后,通过对寿县铜辟邪盛装了象牙算筹进行辨析,明确了双筒器... 本文首先通过对实物资料进行梳理和比较,指出洛阳出土铜羽人、阜阳出土分铸式铜辟邪、寿县出土浑铸式铜辟邪和宝鸡玉辟邪等四种汉代双筒器皆具有一圆一方的双筒,应为同类品。然后,通过对寿县铜辟邪盛装了象牙算筹进行辨析,明确了双筒器的使用功能是盛装算筹的容器。最后,以相关考古发现为基础,结合《乡射礼》《大射仪》等文献典籍对双筒器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汉代双筒器是仿效古礼“中”器制成,其用途是在“射礼”和“投壶礼”中盛装算筹、区别“八筭”和“余筭”,以及为释获者提供方位和区分左、右成绩的界线,并且反映了汉代的尊卑观念和鬼神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羽人 玉辟邪 铜辟邪 鹿中 射礼
下载PDF
陕西城固桔园镇小北村发现商代青铜器
7
作者 张丽(绘图/执笔) 余娟(绘图/执笔) 陈旭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F0002,共4页
2020年5月,陕西省城固县桔园镇居民在位于湑水河西岸二阶地的小北村,发现埋于一个坑内的10件青铜器。器物年代不晚于商晚期,应为城洋铜器群的组成部分。该发现不但丰富了城洋青铜器的内容,也为追溯其来源和文化归属及探讨相关问题,提供... 2020年5月,陕西省城固县桔园镇居民在位于湑水河西岸二阶地的小北村,发现埋于一个坑内的10件青铜器。器物年代不晚于商晚期,应为城洋铜器群的组成部分。该发现不但丰富了城洋青铜器的内容,也为追溯其来源和文化归属及探讨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固小北村 城洋青铜器 商代晚期
下载PDF
信阳博物馆藏青铜器铭文考述
8
作者 余康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3期22-28,125,共8页
信阳博物馆藏青铜器绝大部分来自考古发掘品,其中带有铭文青铜器共89件,我们对其铭文做了信息采集,并对这些带有铭文的青铜器进行了多视角的拍照,已经完成85件。其中小部分铭文释读存疑,部分辨识困难,一部分铭文的词义需要深入探究。把... 信阳博物馆藏青铜器绝大部分来自考古发掘品,其中带有铭文青铜器共89件,我们对其铭文做了信息采集,并对这些带有铭文的青铜器进行了多视角的拍照,已经完成85件。其中小部分铭文释读存疑,部分辨识困难,一部分铭文的词义需要深入探究。把这些铭文与传世文献结合起来研究,可以补充传世文献记录之缺失,订正后世文献记载和今人关于方国历史地理考证之谬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博物馆藏青铜器 铭文 方国
下载PDF
张掖西城驿遗址出土铜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陈国科 李延祥 +1 位作者 潜伟 王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18,共14页
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出土金属遗物42件,包括工具、饰品等器物34件,铜块8件,年代为距今4000年至3600年。经SEM-EDS和金相检测分析,25件红铜,10件Cu-As,1件Cu-Sb,2件Cu-Sn,2件Cu-As-Sb,2件为白冰铜器物或铜块;在可明确观察组织的32件器物中... 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出土金属遗物42件,包括工具、饰品等器物34件,铜块8件,年代为距今4000年至3600年。经SEM-EDS和金相检测分析,25件红铜,10件Cu-As,1件Cu-Sb,2件Cu-Sn,2件Cu-As-Sb,2件为白冰铜器物或铜块;在可明确观察组织的32件器物中,铸造13件,1件铸造后冷锻,8件热锻,10件热锻后冷锻。34件器物中铜锥20件,占58.9%,其中7件铸造,5件热锻,7件热锻后冷锻,1件铸造后冷锻。在合金种类、器物类型、加工技术上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As、Bi、Sb、Pb、Ag(以金属或矿物形式存在)和Sn(以Sn O2形式存在)在大量红铜器物中存在的形态表明,古代工匠已尝试获取合金,但是由于还原气氛低下而难以获得。所有的检测表明,西城驿遗址的冶金已进入从红铜—砷铜合金到锡青铜的青铜时代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 西城驿遗址 铜器 冶金考古
下载PDF
古代青铜文物保护研究现状及AMT的应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付海涛 李瑛 +3 位作者 魏无际 朱一帆 万俐 徐飞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7,共3页
介绍了古代青铜文物腐蚀的主要产物、青铜病的起因及危害 ,概述了国内外青铜文物保护现状 ,在作者前期研究结果基础上 ,总结了 2 -氨基 - 5 -巯基 - 1,3 ,4-噻二唑 (AMT)作为青铜文物缓蚀保护剂的缓蚀性能和保护机制 。
关键词 缓蚀剂 青铜文物 AMT 文物保护 古代
下载PDF
青铜文物锈体的组织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瑛 蔡兰坤 +2 位作者 顾小兰 祝鸿范 周浩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2-264,共3页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电子能谱(EDAX)和金相显微镜(OM)等方法,分析比较了染有“粉状锈”与未染粉状锈的青铜残片的矿物组成、腐蚀层分层结构及金相组织.结果发现,染有“粉状锈”的青铜样品含有未染粉状锈的样品所...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电子能谱(EDAX)和金相显微镜(OM)等方法,分析比较了染有“粉状锈”与未染粉状锈的青铜残片的矿物组成、腐蚀层分层结构及金相组织.结果发现,染有“粉状锈”的青铜样品含有未染粉状锈的样品所没有的副氯铜矿;其断面腐蚀层分若干层,且每层锈体的结构和元素组成各不相同,金相分析表明了粉状锈生成属点蚀或晶间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文物 粉状锈 分析
下载PDF
一种结构对称的破碎青铜文物的数字修复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税午阳 周明全 +1 位作者 高飞 曲亮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117,共5页
为有效解决结构具有对称性的破碎文物的数字修复问题,本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出了一种针对结构具有对称性的破碎青铜器文物的数字修复方法。首先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实现破碎文物的三维建模,然后采用基于特征点集的最小二乘方法计算破... 为有效解决结构具有对称性的破碎文物的数字修复问题,本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出了一种针对结构具有对称性的破碎青铜器文物的数字修复方法。首先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实现破碎文物的三维建模,然后采用基于特征点集的最小二乘方法计算破碎文物的对称平面,进而利用对称性实现破碎文物的数字修复。针对对称性计算的镜像模型与原始模型几何造型不完全一致的问题,采用非刚性配准方法实现了镜像模型的几何变形。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实现破碎文物的数字修复,将为实体修复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青铜器文物 三维建模 对称平面 非刚性配准 数字修复
下载PDF
射线探伤无损检测方法在文物考古现场应用最新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华 杨淼 +2 位作者 高峰 苏伯民 王昌燧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43,128,共9页
便携式X射线探伤及数字扫描系统能够在文物考古现场对考古遗迹,不同材质的文物的内部结构、腐蚀及保存状况,加固修复效果及考古学文化进行快速分析、鉴别和研究。本文阐述了文物考古现场X射线探伤在针对不同材质文物及考古遗迹进行检测... 便携式X射线探伤及数字扫描系统能够在文物考古现场对考古遗迹,不同材质的文物的内部结构、腐蚀及保存状况,加固修复效果及考古学文化进行快速分析、鉴别和研究。本文阐述了文物考古现场X射线探伤在针对不同材质文物及考古遗迹进行检测时的原理、方法、条件及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探伤 数字扫描系统 石膏包 青铜器 脆弱质文物
下载PDF
越南铜鼓及相关器物金相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淑云 姚智辉 万辅彬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8-505,共8页
铜鼓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越南发现的大量古代铜鼓,为研究铜鼓的制作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越南铜鼓及相关器物样品共97件进行了金相组织检测,部分样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铜鼓及其它相关器物全部铸造成... 铜鼓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越南发现的大量古代铜鼓,为研究铜鼓的制作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越南铜鼓及相关器物样品共97件进行了金相组织检测,部分样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铜鼓及其它相关器物全部铸造成形,依铸造冷却速度不同及合金元素含量不同,组织有别.其中有7件样品显示热、冷加工组织,应是铸件在使用过程形成的.越南铜鼓金相组织与中国铜鼓相似,从技术角度提供了中、越古代铜鼓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青铜器 金相组织 越南
下载PDF
安徽省南陵县江木冲古铜矿冶炼遗物自然科学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秦颍 王昌燧 +1 位作者 冯敏 刘平生 《东南文化》 2002年第1期87-89,共3页
本文通过对江木冲冶炼遗址古铜矿、古炼渣、古铜锭及青铜器的对比研究,利用矿床学、冶金学等理论,探索利用自然科学手段解决其输出路线问题,提出了判别其产物(铜锭)的特征微量元素和其它综合判别标志,同时也为青铜器其它矿料来源... 本文通过对江木冲冶炼遗址古铜矿、古炼渣、古铜锭及青铜器的对比研究,利用矿床学、冶金学等理论,探索利用自然科学手段解决其输出路线问题,提出了判别其产物(铜锭)的特征微量元素和其它综合判别标志,同时也为青铜器其它矿料来源(尤其锡矿)难题的解决进行了技术路线探索和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木冲 古冶炼遗物 青铜器 特征微量元素 矿料来源
下载PDF
云南祥云县检村石棺墓出土铜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晓岑 贠雅丽 李穆斌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4,共7页
为研究滇西地区青铜文化及相关铜器的制作技术,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和金相分析的方法,对云南祥云检村石棺墓出土的17件样品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祥云检村石棺墓出土的铜器以红铜为主,少数为Cu-Sn合金。这些器物的制作工艺主要是铸造、... 为研究滇西地区青铜文化及相关铜器的制作技术,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和金相分析的方法,对云南祥云检村石棺墓出土的17件样品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祥云检村石棺墓出土的铜器以红铜为主,少数为Cu-Sn合金。这些器物的制作工艺主要是铸造、铸后冷加工等,制作工艺相对单一。3件编钟均为Cu-Sn合金,并且锡成分具有等比递增的现象。兵器矛经过鉴定后说明由于墓主身份的不同,随葬的矛也有实用器和随葬器两类。农具锸和工具锥和凿的鉴定表明有冷加工或使用过的痕迹,可能曾是实用器;而农具锄经鉴定并没有在农作中使用过,仅作为随葬品,进一步证明随葬铜锄是青铜时代滇西地区的一种丧葬习俗。分析表明,当时已根据不同器物的用途进行了不同的制作和加工。本研究结果对研究滇西青铜文化及金属技术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祥云县检村 石棺墓 铜器 制作技术
下载PDF
湖南益阳商代青铜角形器的科学分析与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江波 吴晓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78,共6页
益阳谢林港出土了一件商代兽面纹青铜角形器,是上古铜器中少见的一类器物。由于考古信息缺失,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固体表面热电离质谱仪对该角形器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器物为铸造成型,合金材质为锡含量16.54%的高锡含... 益阳谢林港出土了一件商代兽面纹青铜角形器,是上古铜器中少见的一类器物。由于考古信息缺失,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固体表面热电离质谱仪对该角形器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器物为铸造成型,合金材质为锡含量16.54%的高锡含量青铜,铅同位素组成为高放射成因铅,其合金和铅同位素特征与中原殷墟二期铜器相同,结合器物纹饰,益阳青铜角形器应为殷墟二期的器物。殷墟二期铜器普遍具有高锡现象,表明商代晚期铸铜工匠对铜锡合金机械性能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商代晚期铜锡合金青铜器的大规模铸造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用锡高峰,反映了古代锡金属开采和冶炼技术质的提升,在中国冶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阳 商代 青铜角形器 高锡青铜 高放射成因铅
下载PDF
出土青铜文物的腐蚀与常见缓蚀剂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晓东 张永琦 安梅梅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10,共4页
主要介绍了影响出土青铜器文物加速腐蚀的三种因素,探讨了形成青铜器表面腐蚀物的成因及其保护方法,并将最常见的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AMT)及其相应复合型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和应用作了详细的分析,展望了... 主要介绍了影响出土青铜器文物加速腐蚀的三种因素,探讨了形成青铜器表面腐蚀物的成因及其保护方法,并将最常见的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AMT)及其相应复合型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和应用作了详细的分析,展望了缓蚀剂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文物 缓蚀保护法 缓蚀剂 复合型缓蚀剂 作用机理
下载PDF
三星堆两座器物坑出土铜器的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孟洲 吴超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6-31,37,共7页
铜器在三星堆两座器物坑内器物群中占据重要地位。比较两座器物坑出土的铜器,会发现它们不仅有相同和相似的器物,而且有的同类器物上存在一定差异。本文重点分析了两坑出土同类铜器上存在的一些差异之处,并认为这种差异是人为有意造成... 铜器在三星堆两座器物坑内器物群中占据重要地位。比较两座器物坑出土的铜器,会发现它们不仅有相同和相似的器物,而且有的同类器物上存在一定差异。本文重点分析了两坑出土同类铜器上存在的一些差异之处,并认为这种差异是人为有意造成的结果。成都平原以三星堆器物坑内出土铜器为代表的青铜文化有自身特点,与商代中原地区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器物坑 铜器
下载PDF
铜质文物修复过程中的清洗除锈技术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颢 马卫军 《清洗世界》 CAS 2015年第9期9-13,20,共6页
为了更好地解读铜质文物所遗留下来的纹饰、铭文和各种铸造痕迹等历史信息,对铜质文物进行全面清洗,优选出确实可行的清洗除锈技术。
关键词 铜质文物 清洗 除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