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lculation of the Energy Loss for Tip Leakage Flow in Turbines 被引量:2
1
作者 Mohsen Hassanvand 王松涛 +1 位作者 冯国泰 王仲奇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3期142-148,共7页
A commercial N-S solver has been employed for simula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the unsteady flow field inside the tip clearance of a turbine rotor.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paper is to introduce a new method of energy ... A commercial N-S solver has been employed for simula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the unsteady flow field inside the tip clearance of a turbine rotor.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paper is to introduce a new method of energy loss calculation for the flow field in tip clearanceregion of a turbine rotor blade. This method can be easily used in all kinds of flow fields. Regionsof high viscous effects have been found to be located near the shroud rather than the blade tip. Itis shown that the time-averaged loss of energy in tip leakage flow is dissimilar for differentrotor blades. This result is a helpful hint that can be taken by blade designers to designnon-uniform rotor blades with different geometric and aerodynamic loads to minimize the energy l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 leakage flow tip clearance unsteady flow energy loss
下载PDF
Tip Clearance Flows in Turbine Cascades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伟 乔渭阳 孙大伟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3-199,共7页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ffects of some factors on the tip clearance flow in axial linear turbine cascades.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total pressure loss coefficient are made at the cascade outlets by using a five-ho...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ffects of some factors on the tip clearance flow in axial linear turbine cascades.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total pressure loss coefficient are made at the cascade outlets by using a five-hole probe at exit Mach numbers of 0.10, 0.14 and 0.19. At each exit Mach number,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at the tip clearance heights of 1.0%, 1.5%, 2.0%, 2.5% and 3.0% of the blade height. The effects of the non-uniform tip clearance height of each blade in the pitchwise direction a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a given tip clearance height, generally, total pressure loss rises with exit Mach numbers proportionally. At a fixed exit Mach number, the total pressure loss augments nearly proportionally as the tip clearance height increases. The increased tip clearance heights in the tip regions of two adjacent blades are to be blame for the larger clearance loss of the center blade. Compared to the effects of the tip clearance height, the effects of the exit Mach number and the pitchwise variation of the tip clearance height on the cascade total pressure loss are so less significant to be omit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 clearance flow turbine cascade tip clearance height total pressure loss coefficient
下载PDF
Effect of Honeycomb Seals on Loss Characteristics in Shroud Cavities of an Axial Turbine 被引量:15
3
作者 GAO Jie ZHENG Qun WANG Zhe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69-77,共9页
The loss in efficiency due to shroud leakage or tip clearance flow accounts for a substantial part of the overall losses in turbomachinery. It is important to identify the leakage loss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opti... The loss in efficiency due to shroud leakage or tip clearance flow accounts for a substantial part of the overall losses in turbomachinery. It is important to identify the leakage loss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optimize turbomachinery. At present,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in the open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effect of honeycomb seals on the loss characteristics in shroud cavities of an axial turbine, despite of the widespread use of the honeycomb seals. Therefore, interaction between rotor labyrinth seal leakage flow with and without honeycomb facings and main flow is investigated to provide the lo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xing process of the re-entering leakage flow into the main flow. The effects of honeycomb seals on the flow in shroud cavities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main flow are analyzed. An addition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subtle shroud cavity exit geometry is also presented.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oneycomb seal affects the over tip leakage flow and reduces mixing losses when compared to the solid labyrinth seal. The leakage flow interactions with the main flow have considerably changed the flow fields in the endwall regions. The proposed research reveals the effects of honeycomb seals on the loss characteristics in shroud cavities and the impact of subtle shroud cavity exit geometry, and it is helpful for the design optimization of turbomachin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 leakage flow honeycomb seal mixing losses exit cavity geometry
下载PDF
基于熵变匹配追踪的叶端定时数据缺失识别方法研究
4
作者 杨志勃 吴淑明 +2 位作者 乔百杰 王亚南 陈雪峰 《计测技术》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为解决叶端定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数据缺失问题,提出基于熵变匹配追踪的叶端定时数据缺失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相关熵诱导度量基于高斯核函数度量样本的权重。不同于正交匹配追踪对所有观测数据赋予相同权重,熵变匹配追踪基于相关... 为解决叶端定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数据缺失问题,提出基于熵变匹配追踪的叶端定时数据缺失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相关熵诱导度量基于高斯核函数度量样本的权重。不同于正交匹配追踪对所有观测数据赋予相同权重,熵变匹配追踪基于相关熵诱导度量变化,对观测数据赋予不同范数类型的权重,使得其对异常值具有较好的鲁棒性。通过仿真分析与实验对该方法的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所采用的熵变权重因子为数据缺失位置分配了接近于零的权重,有效降低了数据缺失对特征提取结果的影响,证明了该方法的鲁棒性。基于熵变匹配追踪的叶端定时数据缺失识别方法为叶端定时系统的装机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技术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端定时 数据缺失 特征识别 熵变匹配追踪
下载PDF
离心压气机叶片载荷对间隙敏感性的影响
5
作者 胡小文 张同桐 +1 位作者 毛义军 胡斯特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56,共9页
为了研究压气机叶片载荷分布影响间隙敏感性的机理,对2款叶型在不同间隙下的流动结构及不可逆损失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前部加载叶型,中部加载叶型可以降低叶轮效率对间隙的敏感性,效率衰减斜率会随着设计载荷后移而减小,幅... 为了研究压气机叶片载荷分布影响间隙敏感性的机理,对2款叶型在不同间隙下的流动结构及不可逆损失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前部加载叶型,中部加载叶型可以降低叶轮效率对间隙的敏感性,效率衰减斜率会随着设计载荷后移而减小,幅度可达14%;间隙泄漏流与主流的掺混损失对间隙变化带来的叶轮损失的增加起主导作用,占比接近70%;对于前部加载叶型,在25%流向位置附近存在二次泄漏现象,间隙增大后,二次泄漏流继续增强,进而引发三次泄漏,中部加载叶型无此现象;叶片载荷加载方式对间隙敏感性产生作用的主要机理是,前载叶片在间隙增大时,具有更强的通道二次流和泄漏涡结构,进而会带来更高的熵产率和损失,引起压气机效率下降更快带来间隙敏感性增加;通过优化通道内二次流和泄漏涡结构,有利于得到间隙敏感性更低的气动设计。研究结果可为研制低间隙敏感度高性能的压气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气机 叶顶间隙 敏感性 熵产率 掺混损失
下载PDF
不同地面雨量监测方法对比及联合观测研究
6
作者 李候君 程亮 +4 位作者 路后亮 周涵 孙鹏 李芳芳 裘钧 《青海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86-93,共8页
为研究不同地面降雨观测仪器监测降雨过程始末时刻及雨量的差异,利用激光雨滴谱仪、压电式雨量计和翻斗式雨量计获取降雨资料,采用最小时间间隔法划分降雨事件并根据各仪器数据重叠关系分类。结果表明:激光雨滴谱仪能准确监测降雨始末时... 为研究不同地面降雨观测仪器监测降雨过程始末时刻及雨量的差异,利用激光雨滴谱仪、压电式雨量计和翻斗式雨量计获取降雨资料,采用最小时间间隔法划分降雨事件并根据各仪器数据重叠关系分类。结果表明:激光雨滴谱仪能准确监测降雨始末时刻,但对降雨量整体性高估;翻斗式雨量计不能准确测量降雨始末时刻,且微量降雨、前后浸润、间断时段损失分别占降雨总量的3.43%、8.00%、1.65%;压电式雨量计测雨过程中面板积水会导致精度下降。因此,建议综合翻斗式雨量计的雨量和激光雨滴谱仪的降雨始末时刻信息,以得到较准确的降雨事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事件 微量降雨 降雨损失 单翻斗事件 地面降雨
下载PDF
风力机设计与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徐燕飞 席德科 +1 位作者 田彬 孙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8-20,共3页
在考虑叶尖损失和阻力影响诸因素的条件下,依据动量叶素理论设计了螺旋桨形风力机叶片,同时对设计结果在Gambit中建立数值计算模型,指定边界条件类型并划分网格,然后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性能数值分析计算,给出风力机性能参数。
关键词 动量叶素 叶尖损失 多重参考系 非结构化网格 耦合
下载PDF
自然环境叶片覆冰程度对风力机功率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舒立春 李瀚涛 +4 位作者 胡琴 蒋兴良 邱刚 何高辉 杨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5599-5605,共7页
针对寒冷地区叶片覆冰降低机组发电量的问题,以典型2kW及300kW风力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在自然覆冰试验站展开试验研究,研究分析叶片覆冰程度对风力机功率损失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下,叶尖前缘雾凇覆冰厚度随覆冰时间增... 针对寒冷地区叶片覆冰降低机组发电量的问题,以典型2kW及300kW风力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在自然覆冰试验站展开试验研究,研究分析叶片覆冰程度对风力机功率损失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下,叶尖前缘雾凇覆冰厚度随覆冰时间增加呈近似线性增长,而雨凇覆冰增长逐渐变缓;在一定风速下,覆冰造成的功率损失与叶尖前缘覆冰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相比于雾凇,雨凇破坏作用更大;随着风速的增加,覆冰后的风力机功率损失更大;随着叶尖前缘覆冰厚度的增加,风力机转速和最大风能利用系数逐渐降低,叶片实际运行最佳叶尖速比变小。该文研究结果为风力机覆冰条件下的性能分析和机组控制提供数据积累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覆冰程度 自然覆冰试验 叶尖前缘覆冰厚度 功率损失
下载PDF
不同叶尖损失模型的风力机气动性能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秋华 赖旭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66-2171,共6页
基于叶素动量理论,引入风力机叶片叶尖损失,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计算轴向和周向干扰因子;采用多项式拟合函数和插值函数计算升力系数和最佳攻角等参数,得到叶片外形参数及功率利用系数。深入研究分析了Wilson叶尖损失模型和Shen叶尖损... 基于叶素动量理论,引入风力机叶片叶尖损失,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计算轴向和周向干扰因子;采用多项式拟合函数和插值函数计算升力系数和最佳攻角等参数,得到叶片外形参数及功率利用系数。深入研究分析了Wilson叶尖损失模型和Shen叶尖损失模型在风力机气动性能计算上的异同。得出:在高尖速比工况时,Shen模型设计出的叶片弦长在靠近叶尖部位呈现反增趋势;在计算功率利用系数时,Shen模型在低尖速比和高尖速比工况下计算出的功率利用系数小于Wilson模型的值,更接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叶尖损失 MATLAB
下载PDF
光纤石英玻璃基板微V槽阵列的精密磨削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晋 冯彦科 +1 位作者 程剑 吴可可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43-2249,共7页
针对脆性石英玻璃的微加工,利用自主研发的金刚石砂轮微尖端修整工艺,研发了光纤阵列石英玻璃微V槽磨削技术。分析了60°的微V槽形状偏差对光纤耦合损耗的影响,然后,研究了砂轮微尖端的误差补偿修整工艺。最后,实验分析了微V槽的磨... 针对脆性石英玻璃的微加工,利用自主研发的金刚石砂轮微尖端修整工艺,研发了光纤阵列石英玻璃微V槽磨削技术。分析了60°的微V槽形状偏差对光纤耦合损耗的影响,然后,研究了砂轮微尖端的误差补偿修整工艺。最后,实验分析了微V槽的磨削精度。理论分析显示:微V槽角度、间距和宽度的偏差分别控制在±0.42°、±1.04μm和±1.2μm以内时,耦合损耗小于0.5dB。实验结果表明:开发的数控磨削工艺可加工高精度的60°微V槽阵列;采用数控轨迹和角度补偿修整后,砂轮微尖端半径可平均达到10.46μm,角度精度为(60±0.22)°;对石英玻璃进行微磨削后,微V槽的角度偏差达到0.4°,尖端半径为10.5μm,宽度偏差为0.3μm,间距偏差为0.5μm,可保证光纤阵列的精密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石英玻璃 光纤阵列 微V槽 微磨削 金刚石砂轮 微尖端 耦合损耗
下载PDF
间隙高度对某涡轮叶尖间隙泄漏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大磊 朴英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6-572,共7页
利用三维湍流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某跨声速高压涡轮流场,研究了转子叶尖间隙高度对涡轮转子间隙泄漏流动的影响,详细描述了间隙流动结构随间隙高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间隙高度的增加,间隙泄漏流流量线性增加,并导致转子叶尖附... 利用三维湍流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某跨声速高压涡轮流场,研究了转子叶尖间隙高度对涡轮转子间隙泄漏流动的影响,详细描述了间隙流动结构随间隙高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间隙高度的增加,间隙泄漏流流量线性增加,并导致转子叶尖附近流体偏转角度减小。间隙高度每增加1%相对叶高,间隙泄漏流量占总流量的比例约增加2.1%。间隙高度变化对间隙内部流动的影响明显:当间隙比较小时,随着间隙高度的增加,分离泡的大小迅速增加,回流区域减小。随着间隙高度的增加,间隙泄漏涡尺度迅速增加,同时由于泄漏流中高速流体流量增加,通道涡远离叶片吸力面并向靠近机匣的方向移动,泄漏涡也向远离吸力面方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叶尖间隙 叶尖间隙流 泄露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新型光隔离器结构设计与实验性能测试(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燕宁 方强 +3 位作者 王永昌 孙爱晶 杨怿菲 牛建卫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46,共4页
提出一种功能复用光隔离器设计方案。在传统光隔离器中加入了透镜对,两透镜间拥有一个相邻共焦面,具有空间光交叉功能,能实现功能复用光隔离器输入输出多尾纤之间的对应耦合;二者结合组成空间复用功能系统,使光隔离器具有功能复用的作... 提出一种功能复用光隔离器设计方案。在传统光隔离器中加入了透镜对,两透镜间拥有一个相邻共焦面,具有空间光交叉功能,能实现功能复用光隔离器输入输出多尾纤之间的对应耦合;二者结合组成空间复用功能系统,使光隔离器具有功能复用的作用。该光隔离器的主要性能测量结果表明,所设计的1550nm双通道功能复用光隔离器两个通道的插入损耗分别为0.43dB和0.31dB,隔离度分别为43dB和40dB,两个功能隔离器之间的串扰都大于60dB,达到了隔离器需要满足的性能指标,在低插损、高隔离的基础上具有功能复用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隔离器 双尾纤 隔离度 插入损耗
下载PDF
静动干涉流动的分离涡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雪松 奉凡 顾春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3-956,共4页
本文基于一种并行高精度的静动交接面处理方法,采用了SA模型及基于SA的分离涡模拟DES方法,进行了某压气机静动干涉流动的计算。研究表明对本文算例,在微小分离处,如20%到80%叶高处,DES与SA计算出的流动损失相差很小;而在大分离处,如叶... 本文基于一种并行高精度的静动交接面处理方法,采用了SA模型及基于SA的分离涡模拟DES方法,进行了某压气机静动干涉流动的计算。研究表明对本文算例,在微小分离处,如20%到80%叶高处,DES与SA计算出的流动损失相差很小;而在大分离处,如叶根叶顶处,DES结果与SA差别较大,并且DES可更好地描述涡结构。在叶顶处,DES计算出比SA更强的泄漏流动,导致更大的损失。在叶根处,DES计算出了明显的静叶动态尾迹涡脱落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与SA不一样的损失机理,即脱落涡与动叶头部相撞而产生时序效应,从而使计算损失较小。同时,本文研究结果与之前对孤立静叶的研究是相互验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涡模拟 静动干涉 尾迹 叶顶泄漏流 损失机理
下载PDF
燃气轮机涡轮动叶顶部气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玲 董宇航 李婷婷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8,42,共8页
应用SSTκ-ω湍流模型并结合SIMPLEC算法,对燃气轮机涡轮动叶叶顶间隙及通道冷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在叶顶靠近吸力面侧、压力面侧以及中弧线位置处设置冷却孔排,研究不同孔排布置对叶顶气动性能及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 应用SSTκ-ω湍流模型并结合SIMPLEC算法,对燃气轮机涡轮动叶叶顶间隙及通道冷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在叶顶靠近吸力面侧、压力面侧以及中弧线位置处设置冷却孔排,研究不同孔排布置对叶顶气动性能及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喷气有效削弱了叶顶间隙泄漏损失,降低了泄漏涡对叶栅出口截面气动损失的影响;在肩壁的作用下泄漏流形成了分离涡,涡流的移动强化了叶顶的传热和冷却效果,增强了壁面与泄漏流之间的对流换热,同时在靠近上端壁和沿着流道轴向方向形成均匀的压力梯度;叶顶孔排有效地组织了二次流并减小了叶顶表面的温度梯度和叶栅通道下游的气动损失,但对整个叶栅通道气动性能的改变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压力损失系数 气动性能 叶顶凹槽 泄漏损失 气膜冷却
下载PDF
压气机平面叶栅叶顶间隙流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思蓉 王强 +1 位作者 高慧峰 靳嵘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22,60,共6页
以NACA 65-1810压气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叶顶间隙对压气机流动特性的影响。在ICEM中建立结构化网格,针对不同叶顶间隙方案采用SST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压气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叶顶间隙对压气机平面叶栅气动性能、泄漏涡流及... 以NACA 65-1810压气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叶顶间隙对压气机流动特性的影响。在ICEM中建立结构化网格,针对不同叶顶间隙方案采用SST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压气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叶顶间隙对压气机平面叶栅气动性能、泄漏涡流及平面叶栅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紧密间隙时会出现逆流现象;减小叶顶间隙不仅可以较好地抑制泄漏涡流,而且能够减小压力损失,从而提高平面叶栅的效率,改善压气机平面叶栅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叶栅 叶顶间隙 泄漏流动 损失系数
下载PDF
高负荷涡轮叶冠泄漏损失来源分析(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贾惟 刘火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42,共10页
高性能燃气轮机的发展迫切要求对涡轮内部损失来源及其物理机制有更清楚的认识。采用带冠设计的涡轮中,气动损失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叶冠的泄漏流动。为了深入分析叶冠泄漏损失对涡轮性能的影响,选取高负荷涡轮,采用带有掺混面模型的三维... 高性能燃气轮机的发展迫切要求对涡轮内部损失来源及其物理机制有更清楚的认识。采用带冠设计的涡轮中,气动损失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叶冠的泄漏流动。为了深入分析叶冠泄漏损失对涡轮性能的影响,选取高负荷涡轮,采用带有掺混面模型的三维定常计算方法和熵增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叶冠泄漏的损失来源和损失机理。计算中考虑了详细的叶冠几何结构,打破了经验公式在模拟叶冠泄漏流时的局限性。结果表明,带冠涡轮比不带冠涡轮的气动效率高出约0.9%。叶冠泄漏所带来的损失主要分为腔体损失、泄漏损失、掺混损失和攻角损失四个部分,这四种损失来源在不同间隙下所占比例并不相同。因此,考虑完整的叶冠几何结构对涡轮性能的预测和气动设计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冠泄漏流 泄漏损失 叶尖间隙 熵增分析方法 高负荷涡轮
下载PDF
叶尖泄漏掺混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邵卫卫 季路成 +1 位作者 程荣辉 黄伟光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22-1729,共8页
借鉴Denton不可压叶尖泄漏损失的理论分析,推导出可压缩流动中叶尖泄漏掺混损失基本关系式,其集中反映了尖区叶表压强、叶尖间隙、泄漏流流量系数及总损失系数影响.在仅考虑泄漏掺混损失情况下,数值分析了叶尖基元负荷、间隙、泄漏流量... 借鉴Denton不可压叶尖泄漏损失的理论分析,推导出可压缩流动中叶尖泄漏掺混损失基本关系式,其集中反映了尖区叶表压强、叶尖间隙、泄漏流流量系数及总损失系数影响.在仅考虑泄漏掺混损失情况下,数值分析了叶尖基元负荷、间隙、泄漏流量系数整体水平及其弦向分布等因素对叶尖泄漏掺混损失的影响.结果展示了各因素对叶尖泄漏掺混损失的作用及机理.最后提出一个重要的组合参数,反映了叶片尖部载荷和叶尖间隙的流向分布对叶尖泄漏掺混损失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叶轮机 风扇/压气机 涡轮 叶尖泄漏 可压缩流动 掺混损失
下载PDF
一种强化太阳能换热的新型涡流发生器换热机理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国兵 张于峰 +1 位作者 齐承英 王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1-785,共5页
提出一种强化太阳能热风干燥器和集热器气侧换热的新型涡流发生器—斜截半椭圆柱体,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及机理分析。在雷诺数为4000~38000的紊流范围内对矩形风道内分别布置单排一对直角三角翼、矩形翼、梯形翼、斜截半圆柱体、斜截... 提出一种强化太阳能热风干燥器和集热器气侧换热的新型涡流发生器—斜截半椭圆柱体,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及机理分析。在雷诺数为4000~38000的紊流范围内对矩形风道内分别布置单排一对直角三角翼、矩形翼、梯形翼、斜截半圆柱体、斜截半椭圆柱体等涡流发生器的强化传热效果和压降特性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在稳态的气水逆流换热方式下进行,并固定各涡流发生器的高宽比为1/2,该迎流攻角为60°。结果表明,斜截半椭圆柱体是具有优越的强化气侧换热效果和低压降特性的新型涡流发生器。该对这种新型涡流发生器强化换热的机理作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利用 强化传热 涡流发生器 压降 马蹄涡 端部涡
下载PDF
双尾纤式多功能光隔离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燕宁 方强 +2 位作者 王永昌 孙爱晶 白菊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0-232,共3页
提出并成功研制了一种具有功能复用的新型的多功能光隔离器结构,对其进行了传输特性性能理论分析,分析表明,该器件具有与单尾纤光隔离器相同的低插入损耗,高隔离度等特性,实验结果显示,所设计的 1550nm双通道多功能光隔离器插入损耗分别... 提出并成功研制了一种具有功能复用的新型的多功能光隔离器结构,对其进行了传输特性性能理论分析,分析表明,该器件具有与单尾纤光隔离器相同的低插入损耗,高隔离度等特性,实验结果显示,所设计的 1550nm双通道多功能光隔离器插入损耗分别为 0. 28dB和 0. 11dB,隔离度分别为 55dB和 54dB,达到了隔离器需要满足的标准,性能良好,同时具有成倍降低器件制造成本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隔离器 双尾纤光纤头 琼斯矩阵 隔离度 插入损耗
下载PDF
涡轮叶顶泄漏涡非定常破碎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杰 郑群 +1 位作者 张曦 王付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249,共8页
为了分析涡轮叶顶间隙泄漏涡的非定常破碎特性,采用数值方法联合标准k-ω两方程湍流模型求解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通过施加非定常边界条件引入流场的非定常性,研究了涡轮叶顶间隙泄漏涡的非定常破碎过程,分析了流动非定常... 为了分析涡轮叶顶间隙泄漏涡的非定常破碎特性,采用数值方法联合标准k-ω两方程湍流模型求解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通过施加非定常边界条件引入流场的非定常性,研究了涡轮叶顶间隙泄漏涡的非定常破碎过程,分析了流动非定常性影响泄漏涡破碎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了泄漏涡破碎与损失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叶顶泄漏流动向下游发展,泄漏涡趋于不稳定,在叶片60%轴向弦长位置之后逆压区出现了破碎现象,涡破碎后的流动呈现出明显的非定常特征;尾迹引起的逆射流掠过泄漏涡的过程中与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得泄漏涡破碎位置在71%轴向弦长位置附近周期性前后摆动;同时,尾迹效应还使得泄漏涡破碎前后间隙外掺混损失也相应产生了周期性波动,并且涡破碎后间隙外掺混损失的波动幅度更大,意味着泄漏涡破碎是一种新的泄漏损失产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间隙泄漏涡 旋涡破碎 非定常 气动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