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3B-2 D1 Receptor-Mediated Endogenous tPA Upregulation Contributes to Acute Blood Brain Barrier Damage
1
作者 WANG Xiao-na ZHANG Xin-yu +1 位作者 SUN Yan-yun 金新春 《神经药理学报》 2018年第4期58-59,共2页
Background:Disruption of the blood brain barrier(BBB)integrity at the early stage of ischemia is becoming a critical target to reduce 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HT)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to predict HT.However,the mec... Background:Disruption of the blood brain barrier(BBB)integrity at the early stage of ischemia is becoming a critical target to reduce 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HT)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to predict HT.However,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early BBB damage is not very clear.It was reported that after acute ischemia,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dopamine release in striatum where we have reported BBB damage as well as upregulation of HIF-1αafter 2 h ischemia.Objective:In current study,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dopamine signal pathway in BBB damage after acute ischemia using in vivo ra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model.Results:Our data showed that there was an increase of endog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in BBB damage area and intra-striatum infusion of tPA inhibitor neuroserpin,significantly alleviated ischemia-induced BBB damage.In addition,intra-striatum infusion of D1 antagonist SCH23390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schemia-induced upregulation of endogenous tPA,accompanied by decrease of BBB damage and occludin degradation.More important,inhibition of HIF-1 with inhibitor YC-1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cute ischemia-induced endogenous tPA upregulation and BBB damage.Conclusion:Taken together,our data demonstrate that acute ischemia disrupted BBB through activation of endogenous tPA via HIF-1 upreguationinduced dopamine increase,thus representing a new therapeutic target for protecting BBB,and may help alleviate HT following thrombolysis after ischemia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ischemia ENDOG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DOPAMINE receptor blood brain barrier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下载PDF
新凝血标志物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
作者 张世杰 孟宪春 +2 位作者 孙萍萍 杨静静 吴静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新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87... 目的探讨新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87例DIC患儿(观察组),根据其出院时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66例)和死亡组(21例),另外以同期出生的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发生DIC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组别TM、TAT、PIC和t-PAIC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M、TAT、PIC和t-PAIC在新生儿DIC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低Apgar评分、出生窒息、IVH、脓毒症和PIH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Apgar评分、出生窒息、脓毒症和PIH是新生儿发生DIC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TM、TAT、PIC和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TM、TAT、PIC和t-PAIC联合诊断新生儿DIC的价值优于单独诊断。死亡组TM、TAT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2组PIC、t-PA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水平升高是影响新生儿DI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当TAT为21.72μg/L时,其预测新生儿DIC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72(95%CI:0.666~0.87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71.2%。结论TM、TAT、PIC和t-PAIC联合应用对新生儿DIC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疾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TAT、TM、PIC、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DIC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3
作者 覃双全 曾宪华 +5 位作者 刘笋 何熔 罗亚玲 朱首珍 骆立晖 印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51-56,共6页
目的评估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4... 目的评估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32例。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DIC分为观察组(发生DIC,n=37)及对照组(未发生DIC,n=95)。检测2组血浆TAT、TM、PIC、t-PAIC浓度。应用二元、无分类协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AT、TM、PIC、t-PAIC浓度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DIC的临床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T、TM、PIC、t-PAIC对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DIC的预测能力。结果观察组TAT、TM、PIC、t-PAI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元、无分类协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OR=1.517(95%CI:1.155,1.879)]、TM[OR=1.647(95%CI:1.108,2.186)]、PIC[OR=3.989(95%CI:2.986,4.992)]、t-PAIC[OR=1.111(95%CI:0.854,1.368)]是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发生DIC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AT、TM、PIC、t-PAIC是预测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DIC的有效指标(P<0.05),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95%CI:0.790,0.939)、0.771(95%CI:0.673,0.870)、0.847(95%CI:0.804,0.889)、0.680(95%CI:0.573,0.787),联合预测效能更优异(P<0.001),AUC为0.904(95%CI:0.875,0.933)。结论TAT、TM、PIC和t-PAIC检测对判断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是否发生DIC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较好地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4个指标联合预测DIC的效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血液毒素 中毒 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峰 张贵斌 赵文洲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6-158,共3页
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 of D-dimer (DD),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and plasminogen (PLG) activity in plasma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in patients with ... 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 of D-dimer (DD),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and plasminogen (PLG) activity in plasma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The concentrations of D-dimer, t-PA, and PAI-1 in plasma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in patients were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e PLG biological activity was detected using the chromophore metho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s.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D-dimer, t-PA and PAI-1 in cerebrospinal fluid and plasm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subjects (P<0.01). Conversely, the level of PLG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atients than in the controls (P<0.01).Conclusion Hypercoagulability and secondary hyperfibrinolysis exis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ARCTION D-DIMER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lasminogen coagulation fibrinolytic activity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肺栓塞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韩利娜 王向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 分析肺栓塞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0例肺栓塞患者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 目的 分析肺栓塞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0例肺栓塞患者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2组均治疗14 d。对比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不良反应。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胸痛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发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PaCO_(2)、FIB水平均较低,PaO_(2)、TT、PT、APTT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药联合在肺栓塞患者治疗中可获得显著效果,有助于在短时间内缓解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改善血气指标及凝血功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低分子肝素 凝血酶原 血气分析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戴玥 刘羽 《右江医学》 2024年第4期289-295,共7页
出血转化(HT)是缺血再灌注后导致的梗死区域自发性脑出血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等后导致的继发性出血。静脉溶栓后HT的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NIHSS评分、高血压、高血糖、心房... 出血转化(HT)是缺血再灌注后导致的梗死区域自发性脑出血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等后导致的继发性出血。静脉溶栓后HT的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NIHSS评分、高血压、高血糖、心房颤动和使用抗凝药物等。神经炎症反应被认为是介导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HT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tPA-APC通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关键作用,活化蛋白C(APC)主要作用于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通过抑制NF-κB介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通路降低tPA溶栓后HT的发生。综述AIS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将有助于明确治疗靶点,开发靶向特异性的神经保护药物,以及通过生物标志物对HT进行早期预测,不断提高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出血转化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脑屏障
下载PDF
rhTNK-tPA溶栓治疗对STEMI患者PCI术后并发症及心血管血流状态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刘鸿斌 谢文韬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0期1-4,9,共5页
目的 探讨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NK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hTNK-tPA)溶栓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 目的 探讨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NK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hTNK-tPA)溶栓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4年2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84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溶栓治疗分组,对照组40例未接受溶栓治疗,直接行PCI;观察组44例经rhTNK-tPA溶栓治疗后行PCI,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血管血流状态及凝血功能。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2级2.27%(1/44)、3级97.73%(43/44),均优于对照组的2级27.50%(11/40)、3级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889,P<0.05)。术前,两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hTNK-tPA溶栓治疗不会增加STEMI患者PCI术后并发症,且能改善心血管血流状态与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并发症 心血管血流
下载PDF
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凝血功能联合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
8
作者 曾令泉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8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究D-二聚体(D-dimer,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及凝血功能联合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 目的探究D-二聚体(D-dimer,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及凝血功能联合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休克组(n=45)与休克组(n=15),并根据休克组患者28 d的生存结局分为存活组(n=11)与死亡组(n=4)。比较非休克组与休克组、死亡组与存活组D-D、t-PA、PAI-1水平、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D-D、t-PA、PAI-1水平、血功能指标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差的影响因素。结果休克组血清D-D、t-PA、PAI-1、Fg水平和APACHEⅡ、SOFA评分均高于非休克组,TT、PT、APTT均长于非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D-D、t-PA、PAI-1、Fg水平和APACHEⅡ、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TT、PT、APTT均长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D-D、t-PA、PAI-1水平及TT、PT、APTT、血清Fg水平均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Fg水平及SOFA、APACHEⅡ评分高及PT、APTT长是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D、t-PA、PAI-1及凝血功能指标均可作为脓毒性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凝血功能 脓毒症
下载PDF
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恢复与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王鑫 林韩立 吴旭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1期1420-1424,共5页
目的比较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接受替奈普酶(TNK)与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效果以及对神经功能恢复、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5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溶栓治疗药物使... 目的比较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接受替奈普酶(TNK)与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效果以及对神经功能恢复、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5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溶栓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分为对照组(使用rt-PA溶栓治疗)与试验组(使用TNK溶栓治疗)各40例,治疗7 d后,观察2组患者生化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和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的含量变化;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受损恢复程度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运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MBI)评估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观察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72 h后2组生化指标Fbg、D-二聚体、HbA 1c水平均下降(P<0.05),试验组分别为(2.2±0.6)g/L、(322±35)μg/L、(4.92±0.53)%,对照组为(2.4±0.3)g/L、(317±45)μg/L、(4.87±0.4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4 h、72 h、7 d后2组NIHSS评分均下降(P<0.05),试验组分别为(9.18±2.16)分、(7.52±2.74)分、(3.10±0.85)分,对照组为(10.07±2.23)分、(8.06±2.25)分、(3.37±1.04)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8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72 h、7 d后2组MBI评分均增加(P<0.05),试验组分别为(42±4)分、(50±6)分、(59±11)分,对照组为(42±4)分、(51±6)分、(60±12)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23%)(P<0.05)。结论TNK与rt-PA溶栓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与rt-PA溶栓相比,TNK溶栓治疗更为方便、安全及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奈普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脑梗死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预后
下载PDF
血压变异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0
10
作者 姜一 张永巍 +1 位作者 吴涛 邓本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1-1205,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过程中血压波动幅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静脉溶栓期间的血压管理,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诊断为急性...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过程中血压波动幅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静脉溶栓期间的血压管理,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在时间窗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患者198例,其中男性125例、女性73例,年龄22-91岁,平均年龄(67.6±12.8)岁。根据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监测静脉溶栓开始及溶栓过程中血压变化水平,评估指标包括均值(mean)、极大值(max)、极小值(min)、极差(max-min)、标准差(SD)、连续变异度(successive variation,SV)等。在各基线资料的校正下,釆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压参数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溶栓前NIHSS分值、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平均溶栓前收缩压(S0)、平均溶栓前脉压(P0)以及在静脉溶栓过程中最大收缩压(Smax)、收缩压连续变化(SSV)、最大收缩压连续变化(SSVmax)、舒张压最大值(Dmax)、舒张压连续变化(DSV)、最大舒张压连续变化(DSVmax)等为影响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病至治疗时间短、溶栓前NIHSS评分低、溶栓前收缩压值低,溶栓过程中连续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血压变异率低为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静脉溶栓预后与溶栓开始时的收缩压、脉压及溶栓过程中血压变异率直接相关。血压的变异率越大,即血压的波动越明显,对预后越不利。维持稳定的血压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对衰老加血瘀模型大鼠血脂和纤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卞慧敏 龚婕宁 +2 位作者 魏凯峰 刘学风 俞晶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利用衰老加血瘀模型大鼠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血脂和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利用衰老加血瘀动物模型,观察了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模型大鼠体外血栓形成、血清脂质、纤维蛋白原(F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 目的利用衰老加血瘀模型大鼠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血脂和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利用衰老加血瘀动物模型,观察了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模型大鼠体外血栓形成、血清脂质、纤维蛋白原(F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的影响。结果六味地黄汤全方能抑制模型大鼠体外血栓形成,降低血脂、Fg含量,减少内皮细胞分泌PAI,增加t-PA的水平。结论六味地黄汤通过改善模型大鼠内皮细胞分泌功能,调节血脂和纤溶系统,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血栓形成 血脂 衰老加血瘀模型 纤维蛋白原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下载PDF
血浆TM、TAT、PIC、t-PAIC在脓毒症致DIC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2
作者 包晓玮 王暄 +6 位作者 金宁 孙宏 杨倩 任慧娟 刘显东 金晨莺 唐伦先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3期327-332,342,共7页
目的评估新凝血4项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ogen antifibrinolytic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is... 目的评估新凝血4项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ogen antifibrinolytic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complex,t-PAIC)对于脓毒症致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和中心监护室确诊脓毒症患者80例,按照ISTH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DIC组28例和脓毒症非DIC组52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4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集脓毒症患者第1、3、7天血液和健康组的血液,检测脓毒症患者和健康组血液样本中TM、TAT、PIC、t-PAIC的水平,绘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同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TM、TAT、PIC、t-PAIC与SOFA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和APACHE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 SystemⅡ)进行分析,综合评估新凝血4项TM、TAT、PIC、t-PAIC在脓毒症DI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结果脓毒症DIC组的TM、PIC和t-PAIC在第1、3、7天的浓度均高于脓毒症非DIC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PIC、t-PAIC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893、0.932、0.898,敏感度和特异度在第3天分别达到98%和97.2%。但是脓毒症DIC组的TM、TAT、PIC、t-PAIC均与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M、PIC和t-PAIC的水平升高可以早期预测脓毒症患者DIC的发生,联合预测的价值优于单个检测,但不能对这部分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和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下载PDF
党参口服液治疗25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临床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徐西 王硕仁 林谦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398-400,共3页
以21名健康人及52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为对象,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其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t-PA活性明显降低,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 以21名健康人及52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为对象,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其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t-PA活性明显降低,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又经党参口服液对25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浆t-PA及PAI活性以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治疗观察,发现治疗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降低,而对t-PA及PAI活性无明显影响。提示党参口服液的活血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影响凝血过程,而非提高血浆纤溶活性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瘀证 纤溶酶原激活物 党参口服液
下载PDF
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治疗初诊2型糖尿患者时对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艳红 许丹焰 +3 位作者 赵水平 黄秋霞 刘玲 蒋云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纤溶酶原活性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比较格列美脲(n=333)和格列苯脲(n=232)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周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血...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纤溶酶原活性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比较格列美脲(n=333)和格列苯脲(n=232)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周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血脂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浓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治疗后患者血糖均达到良好控制,格列美脲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低于格列苯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vs.1.7%,P<0.05)。格列美脲组治疗12周后,Homa-胰岛素抵抗比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0.91%vs.4.11%±0.85%,P<0.01);而在格列苯脲组,治疗前后Homa-胰岛素抵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格列美脲组治疗12周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比治疗前显著下降,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格列苯脲组治疗前后血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格列美脲治疗12周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PA,降低PAI-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格列苯脲治疗前后t-PA、PAI-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格列美脲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改善脂质代谢和显著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纤溶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格列美脲 血糖 血脂 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下载PDF
从痰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痰瘀证对纤溶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黎 蒋阳昆 蔡晏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观察从痰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NASH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化痰利湿、舒肝利胆、活血化瘀中药(组成:青黛10g明矾3g草决明15g生山楂15g醋柴胡10g... 目的观察从痰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NASH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化痰利湿、舒肝利胆、活血化瘀中药(组成:青黛10g明矾3g草决明15g生山楂15g醋柴胡10g郁金10g丹参12g泽兰12g六一散15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口服;对照组28例,予熊去氧胆酸片口服,每次150mg,每日3次。两组共治疗12周,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肝功能(ALT、AST、ALP)、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Ins)、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ALT、AST、HOMA-IR、t-PA、PAI-1及主要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LP、HOMA-IR、t-PA、PAI-1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3)熊去氧胆酸片对肝功能指标的改善以谷丙转氨酶、t-PA显著(P<0.01),HOMA-IR、Ins、PAI-1及症状亦有所改善。结论从痰论治NASH痰瘀证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及纤溶状态,且优于熊去氧胆酸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痰瘀证
下载PDF
血浆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对急性白血病合并DIC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猛 于丹军 +4 位作者 刘匀 张洪东 王建新 王春华 张晓清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检测对急性白血病(A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检测对急性白血病(A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62例AL合并DIC疑似患者,根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积分诊断标准,分为显性DIC组(n=20)、DIC前期组(n=11)及非显性DIC组(n=31),比较入院当日3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TAT、PIC、TM、t-PAIC水平;按照患者28 d内生存情况再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47)与死亡组(n=15),比较入院当日2组患者的血浆TAT、PIC、TM及t-PAI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AT、PIC、TM及t-PAIC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对AL合并DIC的诊断效能。结果:显性DIC组与DIC前期组患者入院当日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高于非显性DIC组(P<0.05),显性DIC组患者血浆TAT、PIC、TM及tPAIC水平与DIC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浆TAT、PIC、TM及t-PAIC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TAT、TM、PIC及t-PAIC联合检测应用于AL合并DIC疑似患者,可获得更大的诊断效能(AUC=0.921)。结论:血浆TAT、PIC、TM及t-PAIC联合检测对AL合并DIC的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急性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应用凝血标志物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郝立君 贾海英 黄睿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评价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凝血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对血栓前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MM患者43例(MM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MM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血栓早期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目的评价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凝血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对血栓前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MM患者43例(MM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MM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血栓早期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凝固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D-dime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M组TAT、PIC、TM、Fib、D-dimer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组t-PAI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不同免疫球蛋白分型之间比较,TAT和Fib水平有差异(P<0.05),其他检测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T、PIC、TM、t-PAIC、Fib、D-dimer在MM的不同Durie-Salmon(DS)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患者易发生凝血及纤溶系统紊乱,PIC、TAT、TM、t-PAIC与Fib、D-dimer联合检测是预测MM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栓前状态 凝血标志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凝血与纤溶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重症感染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猛 于丹军 +4 位作者 刘匀 张洪东 王建新 王春华 张晓清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822-826,853,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对重症感染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对重症感染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重症感染引发的DIC疑似患者86例,根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积分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显性DIC组(n=29)、DIC前期组(n=15)、非显性DIC组(n=42),比较3组患者入住ICU当日的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及常规凝血指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AT、PIC、TM、t-PAIC单项或联合检测对重症感染引发DIC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显性DIC组、DIC前期组患者的血浆TAT、TM、t-PAIC的水平高于非显性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DIC组与DIC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浆PI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TAT、TM、t-PAIC联合检测早期诊断重症感染引发DIC的价值也比单项检测高。结论:TAT、TM及t-PAIC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重症感染引发DIC的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重症感染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缺失变体对家兔纤溶和凝血系统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六一 范丽 +5 位作者 江勤 方明 岑德意 陈飞虎 智强 陈志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78-780,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缺失变体 (reteplase ,Ret)对家兔纤溶和凝血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家兔血液纤溶和凝血系统相关参数指标。结果 :Ret(3.75、7.5 0、15 .0MIU·kg-1)可明显降低纤溶酶原含量 ... 目的 :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缺失变体 (reteplase ,Ret)对家兔纤溶和凝血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家兔血液纤溶和凝血系统相关参数指标。结果 :Ret(3.75、7.5 0、15 .0MIU·kg-1)可明显降低纤溶酶原含量 ,使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转呈阳性反应 ,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同时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缺失变体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系统 凝血系统 家兔
下载PDF
凝血纤溶系统相关因子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先兆流产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单育 王蔼明 +1 位作者 孙影 姜文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34-339,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系统相关因子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 syndrome,PCOS)妇女先兆流产后出现的不同妊娠结局的关系以及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血脂、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PCOS正常早孕妇女30例,PCOS...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系统相关因子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 syndrome,PCOS)妇女先兆流产后出现的不同妊娠结局的关系以及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血脂、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PCOS正常早孕妇女30例,PCOS先兆流产经治疗后继续妊娠28例,保胎失败(难免流产)32例。检测凝血因子VIII(FVIII)活性、凝血因子X(FX)活性、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水平,以及IR、血脂与BMI。结果与正常早孕组相比,继续妊娠组FVIII活性、FX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免流产组中FVIII活性、FX活性、PAI-1和t-P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继续妊娠组相比,PAI-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难免流产组中PAI-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LDL)、BMI呈正相关。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0.79。结论难免流产组中,PAI-1水平有明显的升高。PCOS妊娠患者可以通过PAI-1水平,以及HOMA-IR、BMI、血脂测定来预测先兆流产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先兆流产 凝血因子Ⅷ 凝血因子X 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