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rothelial or oral mucosa cells for tissue-engineered urethroplasty: A critical revision of the clinical outcome 被引量:2
1
作者 Guido Barbagli Axel Heidenreich +2 位作者 Vahudin Zugor Leonidas Karapanos Massimo Lazzeri 《Asian Journal of Urology》 CSCD 2020年第1期18-23,共6页
Objective:To report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urethral reconstruction by cultured urothelial or oral mucosa cells for tissue-engineered urethroplasty.Methods:W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for studies reporting the use of t... Objective:To report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urethral reconstruction by cultured urothelial or oral mucosa cells for tissue-engineered urethroplasty.Methods:W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for studies reporting the use of tissue-engineered techniques for hypospadias and urethral stricture repair in humans in PubMed and Embase(OvidSP)through January,1990 to June,2018.We excluded studies based on titles that clearly were not related to the subject,studies in which tissue-engineered biomaterial were used only in laboratory or experimental animals,and in the absence of autologous cultured epithelial cells.Studies were also excluded if they were not published in English,had no disease background and adequate follow-up.Finally,we search all relevant abstract presented at two of the main urological meetings in the last 10 years: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and 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AUA).Results:A total of six articles,reporting the clinical use of tissue-engineered techniques in humans,were fully reviewed in our review.The epithelial cells were harvested from the urethra(10 patients),the bladder(11 patients)and the mouth(104 patients).The tissue-engineered grafts were used in children for primary hypospadias repair in 16 cases,and in adults for posterior and anterior urethral strictures repair in 109 cases.Tissue-engineered grafts were showed working better in children for primary hypospadias repair than in adults for urethral strictures repair.Conclusion:One hundred and twenty-five patients received tissue-engineered urethroplasty using cultured epithelial cells for primary hypospadias or urethral strictures repair.The studies demonstrate a high degree of heterogeneity respect to epithelial cells(from urethra,bladder,and mouth),type of scaffold,etiology,site of urethral stricture,number of patients,follow-up and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ETHRA URETHROPLASTY tissue engineering Urethral mucosa oral mucosa Surgical technique
下载PDF
History and evolution of the use of oral mucosa for urethral reconstruction 被引量:7
2
作者 Guido Barbagli Sofia Balo +2 位作者 Francesco Montorsi Salvatore Sansalone Massimo Lazzeri 《Asian Journal of Urology》 2017年第2期96-101,共6页
We report here the history and evolution of the use of oral mucosa in reconstructive urethral surgery since it was first used for urethroplasty in 1894.Since that time,many authors have contributed to develop,improve ... We report here the history and evolution of the use of oral mucosa in reconstructive urethral surgery since it was first used for urethroplasty in 1894.Since that time,many authors have contributed to develop,improve and popularize the use of oral mucosa as a substitute material.Paediatric urologists should be considered pioneers on the use of oral mucosa as they used it to repair primary and failed hypospadias.The use of oral mucosa to repair penile and bulbar urethral strictures was described,for the first time,in 1993.Important evolutions in the technique for harvesting oral mucosa from the cheek were reported in 1996.Today,oral mucosa is considered the gold standard material for any type of anterior urethroplasty in a one-or two-stage repair due to its biologic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that make it a highly versatile that is adaptable to any environment required by the reconstructive urethral surgery.As the future approaches,tissue engineering techniques will provide patients with new materials originating from the oral epithelial mucosal cells,which are cultured and expanded into a scaffold.However,the path to reach this ambitious objective is still long and many difficulties must be overcome along the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al mucosa CHEEK URETHRA URETHROPLASTY tissue engineering Reconstructive urology
下载PDF
组织工程人口腔黏膜的制备及异体移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宏卫 张栋华 +1 位作者 温玉明 王昌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观察自行制备的复层组织工程人口腔黏膜移植后生长情况。方法取3月龄患儿唇裂术中切取的多余口腔黏膜组织,分离成纤维细胞与上皮细胞,分别接种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glycolicacidcopolymer,PLGA)胶原复合膜上培养,... 目的观察自行制备的复层组织工程人口腔黏膜移植后生长情况。方法取3月龄患儿唇裂术中切取的多余口腔黏膜组织,分离成纤维细胞与上皮细胞,分别接种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glycolicacidcopolymer,PLGA)胶原复合膜上培养,后将其移至气液面进行复合,制成复层组织工程口腔黏膜。7例行口腔内良性肿瘤切除后遗留黏膜缺损的患者,缺损范围为1.8cm×1.6cm~3.2cm×2.6cm。采用组织工程口腔黏膜修复,术后观察其生长情况。1例志愿者在移植术后18和30d分别取移植部位黏膜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制备的组织工程口腔黏膜生长良好,具有上皮层和上皮下层双层结构,之间为PLGA膜;上皮层5~6层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上皮下层3~7层细胞,角蛋白染色阴性。7例患者移植修复术后10d,组织工程口腔黏膜与创面生长良好,颜色较正常黏膜深;18d后仍可辨出移植区与正常黏膜;30d后无法区别界限,创面均期愈合,无明显瘢痕组织。组织学观察:18d创面上皮层及下方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毛细血管增生有上皮钉突形成,成纤维细胞卵圆形;30d胶原化更明显,移植区结构与周边正常组织相似。结论应用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异体移植修复后,黏膜生长良好,但愈合组织上皮的来源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口腔黏膜 异体移植 应用
下载PDF
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固有层修复皮肤缺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武志强 丁越 +2 位作者 张力平 仲山 蒋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固有层移植修复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分别以胶原凝胶和壳多糖-胶原凝胶为网架与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构建胶原凝胶口腔黏膜固有层(fibroblast-populatedcollagenlattice,FPCL)、壳多糖-... 目的探讨两种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固有层移植修复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分别以胶原凝胶和壳多糖-胶原凝胶为网架与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构建胶原凝胶口腔黏膜固有层(fibroblast-populatedcollagenlattice,FPCL)、壳多糖-胶原凝胶口腔黏膜固有层(fibroblast-populatedchitosancollagenlattice,FPCCL),用BrdU标记其中的成纤维细胞后,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大鼠背部全层皮肤圆形缺损。将36只21~25周龄Wistar大鼠分为FPCL组、FPCCL组及创口仅覆盖纱布的对照组,每组12只。术后行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4、7、14和21d3组创面直径测量;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组织修复情况。结果术后大鼠创面均无感染,创面结痂在14及17d自然脱落,创面逐渐愈合,被新生表皮覆盖,术后21d新生皮肤光滑,颜色与正常皮肤接近,无体毛。术后各时间点3组创面直径均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d以后,创口大小较稳定。术后7d,FPCL组受植创面比FPCCL组受植创面和对照组创面小(P<0.01)。组织学观察:术后7d,3组创面未完全表皮化;14、21d,FPCL组、FPCCL组受植区完全表皮化,有钉突,对照组无明显钉突,表皮已分层,基底细胞层完整,最表面有角化物;真皮中新生胶原纤维细,含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FPCL组、FPCCL组术后各时间点阳性成纤维细胞出现在肉芽组织的细胞密集处和新生真皮中,与新生肉芽组织共同参与了皮肤缺损的修复重建,未出现免疫排斥现象。结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作为修复皮肤缺损的种子细胞是可行和有效的,壳多糖-胶原凝胶在限制受植区创面收缩变小方面优于单纯胶原凝胶。FPCL和FPCCL两组新生皮肤的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种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固有层作为皮肤缺损区永久性真皮替代物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固有层 壳多糖 胶原 皮肤缺损 大鼠
下载PDF
应用组织工程口腔黏膜重建尿道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超 徐月敏 +2 位作者 宋鲁杰 崔磊 尹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探讨兔口腔黏膜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以其为种子细胞与异体膀胱黏膜下脱细胞基质(bladder acellular matrix graft,BAMG)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尿道。方法18只10周龄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体重0.3~0.5kg。取其中12只兔口腔黏膜组织,分... 目的探讨兔口腔黏膜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以其为种子细胞与异体膀胱黏膜下脱细胞基质(bladder acellular matrix graft,BAMG)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尿道。方法18只10周龄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体重0.3~0.5kg。取其中12只兔口腔黏膜组织,分离获得口腔黏膜细胞。将口腔黏膜细胞分别接种于有3T3细胞及无3T3细胞的培养皿进行培养,接种后第2天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生长增殖情况,并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取余6只兔膀胱,经脱细胞处理制备BAMG,随机取1cm×1cm组织行HE染色,观察脱细胞效果。将接种于有3T3细胞培养皿培养获得的第2代口腔黏膜细胞种植于BAMG上,培养1周后,行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口腔黏膜细胞与BAMG的复合状况。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接种于有3T3细胞培养皿的口腔黏膜细胞可传至7~8代,其细胞形态均一,功能良好;无3T3细胞培养皿的口腔黏膜细胞形态多样,传至第2代时,即开始出现老化。细胞生长曲线显示,两种方法培养的口腔黏膜细胞均于第8天开始呈对数增长,第14天达峰值。接种于有3T3细胞培养皿的口腔黏膜细胞,培养至融合时所获得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接种于无3T3细胞培养皿的口腔黏膜细胞。两种方法培养的口腔黏膜细胞行免疫荧光染色,均呈绿色荧光。HE染色观察,BAMG经脱细胞处理后未见细胞,脱细胞效果良好。复合培养1周后,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口腔黏膜细胞与BAMG复合良好。结论兔口腔黏膜细胞可在体外成功培养、扩增,与同种异体BAMG复合后生长良好,为构建组织工程尿道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尿道 口腔黏膜细胞 膀胱黏膜下脱细胞基质 体外复合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载体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膜的制作及物理特性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宏卫 祁兵 +2 位作者 温玉明 王昌美 李龙江 《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目的 制作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载体材料,研究其物理特性。方法 不同比例的聚乳酸(PLA)和聚乙醇酸(PLG)按常规成膜技术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测定其孔隙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其物理特性。结果 PIGAⅠ、Ⅱ、Ⅲ... 目的 制作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载体材料,研究其物理特性。方法 不同比例的聚乳酸(PLA)和聚乙醇酸(PLG)按常规成膜技术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测定其孔隙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其物理特性。结果 PIGAⅠ、Ⅱ、Ⅲ为平滑透明膜,孔隙率10.56%、18.24%、8.64%,SEM观察呈现数目不等微孔和纤维交织样结构;PIGAⅠV及改性膜不透明,较脆,孔隙率为56.39%左右,SEM观察为泡孔网海绵状。结论 PLGA Ⅰ、Ⅱ、Ⅲ具较好的透明度及孔隙率,可被用作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孔隙率 支架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
下载PDF
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和在聚乳酸羟基乙酸膜上的种植实验 被引量:4
7
作者 韩成敏 李宏卫 +3 位作者 万桂芹 祁兵 温玉明 王昌美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索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观察其在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膜上生长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形态结构、免疫组化Vimentin,鉴定其间叶来源。... 目的探索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观察其在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膜上生长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形态结构、免疫组化Vimentin,鉴定其间叶来源。结果光镜、倒置相差显微镜、SEM观察显示培养的细胞形态结构符合成纤维细胞特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imentin染色阳性。结论成功培养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且其在PLGA膜上生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口腔黏膜 聚乳酸羟基本乙酸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应用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固有层修复颊黏膜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武志强 黄立莉 +2 位作者 丁越 王伟 张力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固有层修复颊黏膜缺损的效果。方法:以壳多糖-胶原凝胶为网架,与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构建壳多糖-胶原凝胶口腔黏膜固有层(FPCCL),用5-BrdU标记其中的成纤维细胞后,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大鼠口...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固有层修复颊黏膜缺损的效果。方法:以壳多糖-胶原凝胶为网架,与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构建壳多糖-胶原凝胶口腔黏膜固有层(FPCCL),用5-BrdU标记其中的成纤维细胞后,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大鼠口腔颊黏膜圆形缺损(用直径8mm的圆形刀制成);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FPCCL组(12只)及对照组(9只)。术后行大体观察、创面直径测量、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所有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大鼠创面无感染,术后7d时,2组创面均被浅黄色膜覆盖,术后14、21d时,2组创面完全被新生黏膜覆盖。术后7d时,对照组创面比FPCCL组创面显著为小(P<0.05)。组织学观察:术后7d,2组创面未完全上皮化。术后14、21d时,2组创面完全上皮化,有钉突;上皮复层,表面有角化物;新生固有层中细胞数量较多,含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FPCCL组术后7、14、21d时阳性成纤维细胞出现在肉芽组织的细胞密集处和新生固有层中,与新生组织共同参与了颊黏膜缺损的修复重建,未出现免疫排斥现象。结论:FPCCL在修复重建颊黏膜缺损、限制创口收缩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FPCCL作为颊黏膜缺损区永久性固有层替代物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口腔黏膜固有层 壳多糖 胶原 黏膜缺损 大鼠
下载PDF
聚乳酸-乙醇酸膜材料在细胞培养液中的降解实验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宏卫 温玉明 +2 位作者 王昌美 李龙江 祁兵 《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培养筛选合适的载体材料。方法 系列聚乳酸 -乙醇酸 (PLGA)膜置细胞培养液 ,1、2、3、4周后取出 ,观察其质量降解和形态变化。结果 PLGA膜Ⅰ第 1、2周降解慢 ,3、4周时降解加快 ,4周时降解率最高 ;PLGA... 目的 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培养筛选合适的载体材料。方法 系列聚乳酸 -乙醇酸 (PLGA)膜置细胞培养液 ,1、2、3、4周后取出 ,观察其质量降解和形态变化。结果 PLGA膜Ⅰ第 1、2周降解慢 ,3、4周时降解加快 ,4周时降解率最高 ;PLGA膜Ⅱ降解速率恒定 ;PLGAⅣ降解最慢。扫描电镜观察 ,PLGA膜Ⅰ、Ⅱ、Ⅲ表面出现大小不等凹陷和空洞。结论 PLGA膜Ⅰ、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降解率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 生物材料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人口腔黏膜的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宏卫 张栋华 +2 位作者 祁兵 温玉明 王昌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2-394,F002,共4页
目的:用组织工程方法培养人全层口腔黏膜。方法:婴儿唇裂多余口腔黏膜组织为取材对象,分离成纤维细胞与上皮细胞,分别接种在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膜上培养,后将其移至气液面进行复合。HE染色、免疫组化AE1/AE3及Vimentin染色,光镜、倒... 目的:用组织工程方法培养人全层口腔黏膜。方法:婴儿唇裂多余口腔黏膜组织为取材对象,分离成纤维细胞与上皮细胞,分别接种在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膜上培养,后将其移至气液面进行复合。HE染色、免疫组化AE1/AE3及Vimentin染色,光镜、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结果:口腔黏膜具备上皮层和上皮下纤维组织,上皮细胞3~7层,见桥粒连接,AE1/AE3阳性;同有层细胞核形Vimentin(+)。结论:成功培养全层人口腔黏膜,PLGA可作为口腔黏膜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组织工程 上皮 成纤维细胞 聚乳酸羟基本乙酸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青 马显杰 +1 位作者 葛自力 郭树忠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32-436,共5页
随着组织工程学研究的发展,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在修复皮肤和黏膜缺损以及建立疾病模型等试验性研究方面正不断深入。下面就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构建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口腔黏膜 组织工程 支架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口腔粘膜的构建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庆高 石冰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33-735,共3页
目的 探索组织工程化口腔粘膜的构建方法。方法 用 Dispase中性蛋白酶分离提取未长毛的 SD乳鼠硬腭口腔粘膜细胞 ,用角化细胞培养液对口腔粘膜细胞进行培养 ,以自制藻酸钠薄膜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的口腔粘膜。结果  Dispase... 目的 探索组织工程化口腔粘膜的构建方法。方法 用 Dispase中性蛋白酶分离提取未长毛的 SD乳鼠硬腭口腔粘膜细胞 ,用角化细胞培养液对口腔粘膜细胞进行培养 ,以自制藻酸钠薄膜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的口腔粘膜。结果  Dispase中性蛋白酶可较好地分离提纯口腔粘膜细胞 ,用 Dispase消化酶分离获取上皮后 ,再用胰蛋白酶消化上皮为单细胞的最佳时间为 10 m in,过低的细胞密度不易形成克隆 ,鼠口腔粘膜细胞培养的最适密度为 1.5× 10 5/ cm2 。角化细胞培养液能对鼠口腔粘膜细胞进行培养 ,且没有成纤维细胞污染 ;口腔粘膜细胞在藻酸钠薄膜上生长良好。结论 利用角化细胞培养液作为培养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口腔粘膜 藻酸钠 Dispase中性蛋白酶
下载PDF
4种支架构建复合式口腔黏膜的组织学特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加荣 JW Von den Hoff +1 位作者 AM Kuijpers-Jagtman 陈莉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利用4种不同支架材料构建复合式口腔黏膜,并比较其组织结构特点。方法体外培养人口腔黏膜的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在4种支架材料中加入成纤维细胞,培养7d后,在支架表面加入角质形成细胞,培养4d后,移至气-液界面继续培养7d。苏木... 目的利用4种不同支架材料构建复合式口腔黏膜,并比较其组织结构特点。方法体外培养人口腔黏膜的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在4种支架材料中加入成纤维细胞,培养7d后,在支架表面加入角质形成细胞,培养4d后,移至气-液界面继续培养7d。苏木精-伊红染色镜下观察构建的复合式口腔黏膜的组织形态学特点。结果 4种支架均可构建形成复层上皮。其中,上皮层与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de-epidermised dermis,DED)结合紧密,形成的人工黏膜有明显的上皮钉突。不同于以往报道,上皮层与Alloderm结合并不十分紧密。以胶原凝胶为基质形成的人工口腔黏膜最厚,有明显分层。以胶原海绵-胶原凝胶为基质形成的复层上皮在部分区域长入至胶原海绵的空隙中。结论以DED和胶原凝胶为支架构建的口腔黏膜更接近于天然结构,而后者脆性较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口腔黏膜 支架材料 成纤维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先雨 何家才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S1期198-201,共4页
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口腔黏膜组织工程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支架材料是黏膜组织工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支架材料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口腔黏膜 组织工程 支架
下载PDF
全新视角透视口腔黏膜组织工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洁 陈莉莉 刘加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9-62,共4页
口腔黏膜组织工程主要应用于修复因肿瘤切除、牙周病、外伤等导致的软组织缺损。以前的组织工程研究主要围绕上皮细胞培养方法的发展以及结缔组织支架材料的研发开展,本文将对口腔黏膜组织工程替代物的培养模式、支架结构、基质功能及... 口腔黏膜组织工程主要应用于修复因肿瘤切除、牙周病、外伤等导致的软组织缺损。以前的组织工程研究主要围绕上皮细胞培养方法的发展以及结缔组织支架材料的研发开展,本文将对口腔黏膜组织工程替代物的培养模式、支架结构、基质功能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展示组织工程的新视角及口腔黏膜组织工程的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组织工程 新视角
下载PDF
不同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比较
16
作者 周曾同 王海燕 黄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支架材料——聚羟基乙酸(PGA)、胶原膜和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Alloderm)在构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方面的特点。方法体外培养、扩增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OFC)。呈对数生长期的OFC接种至PGA支架上培养7d... 目的比较3种不同支架材料——聚羟基乙酸(PGA)、胶原膜和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Alloderm)在构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方面的特点。方法体外培养、扩增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OFC)。呈对数生长期的OFC接种至PGA支架上培养7d后,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分别与PGA-OFC、胶原膜和Alloderm复合,液面下培养4~7d后,进行气-液界面培养7d。光镜、电镜下进行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倍果以PGA为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含类似上皮层和固有层,但细胞层次不清;胶原膜上可见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黏附生长,并形成复层上皮样组织,但无成熟的桥粒及基底膜样结构;以Alloderm作为支架材料的构建物,出现正常上皮形态,含半桥粒及细胞指状突起等超微结构。倍论PGA、胶原膜和Alloderm支架材料都能构建出含上皮层和固有层的口腔黏膜样组织;胶原膜由于降解速度和不易操作等特点,而不适宜作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支架材料;Alloderm作为支架的构建物更接近于人类正常口腔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口腔黏膜 支架 构建
下载PDF
不同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回植动物的比较
17
作者 王海燕 周曾同 张秀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以不同支架材料聚羟基乙酸(PGA)和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Alloderm)构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后回植裸鼠,观察其存活及生长情况。方法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OFC)接种至PGA支架上培养7d后,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分别与PGA-OFC和Allod... 目的以不同支架材料聚羟基乙酸(PGA)和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Alloderm)构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后回植裸鼠,观察其存活及生长情况。方法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OFC)接种至PGA支架上培养7d后,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分别与PGA-OFC和Alloderm复合,液面下培养4~7d后,进行气-液界面培养7d,然后回植裸鼠背部皮下。回植后7、14d分别取材观察。结果以PGA和Alloderm为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均可在裸鼠体内至少存活2周,并与裸鼠自身组织融合生长;在观察的第2周,以PGA为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出现血管化,以Alloderm为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上皮分化较为明显。结论PGA孔隙有利于细胞和血管的生长,但其强度随降解而降低;以Alloderm为支架的构建物显示出较清晰的组织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 构建 回植 血管化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修复大鼠口腔黏膜创口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开维 聂玲 +2 位作者 张赫 李雨舟 杨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526-2530,共5页
背景: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504医用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等,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粘接剂,但其在口腔领域手术切口闭合中的应用少有报道。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在大鼠口腔黏膜创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 背景: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504医用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等,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粘接剂,但其在口腔领域手术切口闭合中的应用少有报道。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在大鼠口腔黏膜创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15只雌性SD大鼠(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建立口腔黏膜切开创口模型,分3组:自然愈合组不做任何处理,缝线组采用可吸收性外科缝线间断缝合1针闭合创口,504黏合组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封闭创口,术后7d进行创口大体与组织学观察。取20只雌性SD大鼠,建立口腔黏膜1 cm×1 cm的正方形缺损模型,分2组:自然愈合组不做任何处理,504封闭组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涂布缺损区,术后10 d进行缺损部位大体与组织学观察。实验方案经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口腔黏膜切开创口模型:大体观察显示3组创口愈合良好,未见红肿流脓等炎性反应;组织学观察显示,缝线组创缘上皮完整、连续,上皮钉突短而平,固有层成纤维细胞增多,缝线轨迹区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自然愈合组、504黏合组黏膜上皮愈合完好,上皮钉突细而长,固有层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胶原纤维数量多,504黏合组纤维排列较针缝组更为紧密有序;②口腔黏膜缺损模型:大体观察显示,自然愈合组创口愈合不全,未见肿胀、坏死溃烂等感染情况,504封闭组创面基本愈合;组织学观察显示,自然愈合组黏膜缺损明显,上皮层与固有层连接不紧密,可见坏死组织、少量成纤维细胞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504封闭组黏膜缺损创缘长度显著减小,固有层可见成纤维细胞增殖、血管再生,纤维排列一致有序;③结果表明,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的异物反应小,可促进黏膜组织再生,为封闭口腔黏膜创口的一种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 缝线 口腔黏膜 创口 软组织再生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小鼠牙胚在肾包膜及口腔黏膜环境下成牙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颖 刘朋飞 +2 位作者 刘晓 朴正根 蔡景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7,共7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肾包膜和口腔黏膜环境对小鼠牙胚成牙的适宜度,期望为牙齿再生技术探寻较为理想的培养环境。方法:构建小鼠牙胚肾包膜下及口腔黏膜下移植模型,将14.5 d胚龄( ED14.5)的胚鼠下颌第1磨牙牙胚分别移入肾包膜及口腔...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肾包膜和口腔黏膜环境对小鼠牙胚成牙的适宜度,期望为牙齿再生技术探寻较为理想的培养环境。方法:构建小鼠牙胚肾包膜下及口腔黏膜下移植模型,将14.5 d胚龄( ED14.5)的胚鼠下颌第1磨牙牙胚分别移入肾包膜及口腔黏膜下,于植入后3、4周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切片分析、硬度、弹性模量测定及拉曼光谱分析等,以观察牙胚的成牙情况。结果:(1)牙胚在肾包膜下及口腔黏膜下均可发育成牙齿状结构,但口腔黏膜组在各时点牙冠体积均小于肾包膜组,且牙齿尖窝发育状态不如肾包膜组明显。(2)组织切片染色显示:在口腔黏膜下形成的牙釉质层和牙本质层比肾包膜组薄,成釉细胞及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不明显。(3)在釉质的硬度比较上,仅口腔黏膜4周组的釉质硬度比正常鼠牙低( P<0.05);在釉质的弹性模量比较上,肾包膜下3周后的移植物釉质弹性模量比成年鼠牙略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包膜下4周和口腔黏膜下4周后的移植物釉质弹性模量均低于正常鼠牙和肾包膜3周的釉质弹性模量( P<0.01);各组间牙本质的硬度及弹性模量无显著差异( P>0.05)。(4)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2组的拉曼光谱趋势基本一致,在961 cm-1处有最大峰值,但是在2947 cm-1处,口腔黏膜3周组有明显的峰值,远高于其它各组。结论:(1)对于ED14.5的牙胚来说,相对口腔黏膜环境而言,肾包膜下环境培育3~4周更能发育成相对完整的牙齿。(2)口腔黏膜环境所形成牙齿的诸多性状与肾包膜环境下发育的牙齿相比虽有差异,但其对牙胚的生长发育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牙胚 肾包膜 口腔黏膜 移植
下载PDF
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发展近况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凡皓 邵晓琳 +1 位作者 宋宇 张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1-856,共6页
口腔及颌面部的大面积组织缺损会影响口腔功能和面部美观,而目前传统的修复方法存在供区组织有限及二次创伤等不足。近些年,组织工程黏膜得到迅猛发展,为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组织工程黏膜是理想的人体黏膜组织... 口腔及颌面部的大面积组织缺损会影响口腔功能和面部美观,而目前传统的修复方法存在供区组织有限及二次创伤等不足。近些年,组织工程黏膜得到迅猛发展,为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组织工程黏膜是理想的人体黏膜组织替代物,除了应用于体内修复组织缺损,还可以用作体外实验的研究模型。本文主要综述组织工程黏膜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口腔黏膜 重建 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