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与微型钢板置入治疗第五掌骨干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政 张岱捷 李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42-4847,共6页
背景:第五掌骨干骨折在临床上常见,手术治疗多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但术后大多数患者要求取出内固定物,需二次住院治疗。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具有创伤小、切口小、不需再次住院手术取出等优点,但对第五掌骨干骨折的应用效果不明确。目的... 背景:第五掌骨干骨折在临床上常见,手术治疗多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但术后大多数患者要求取出内固定物,需二次住院治疗。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具有创伤小、切口小、不需再次住院手术取出等优点,但对第五掌骨干骨折的应用效果不明确。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与微型钢板置入治疗第五掌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在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第五掌骨干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钢板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置入治疗,克氏针组30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其中5例小切口切开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握力、第五掌指关节活动度等,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关节总活动度法评估患者的手指功能。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克氏针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均小于钢板组(P<0.05),钢板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克氏针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末次随访时,依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法评估疗效,克氏针组优良率为87%,钢板组优良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末次随访的第五掌指关节活动度、握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克氏针组术后有1例发生钉道感染,周围略有红肿,给予碘伏加强换药后感染得到控制;1例出现针尾刺激皮肤症状,拔除克氏针后症状消失;钢板组有12例因个人原因于术后12个月以后住院行钢板取出术,克氏针组全都在门诊取出;钢板组出现3例第五掌骨远端背侧及小指指背侧皮肤感觉麻木,术后口服甲钴胺,症状逐渐消失;两组均未出现骨不愈合及内固定取出再骨折等情况;⑤结果表明,这两种术式治疗第五掌骨干骨折均获得良好疗效,手指功能恢复佳,但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具有创伤小、切口小、费用低、内固定取出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钢板 克氏针 横行固定 第五掌骨干骨折 掌骨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坚固内固定结合牵引复位固定术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颌面解剖结构及口腔功能恢复的影响
2
作者 张绍嘉 李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坚固内固定结合牵引复位固定术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颌面解剖结构、口腔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74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以1∶1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坚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坚... 目的分析坚固内固定结合牵引复位固定术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颌面解剖结构、口腔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74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以1∶1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坚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坚固内固定结合牵引复位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口腔颌面解剖结构恢复情况、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口腔功能恢复率、容貌恢复满意度以及颌面解剖结构复原度分别为91.89%、97.30%、100.00%,高于对照组的72.97%、75.68%、78.38%,差异显著(P<0.05)。术后,两组患者颌面功能评分、咬合接触面积总和、咬合点最大力度总和较本组术前提高,咬合不对称指数较本组术前降低,咬合接触时间较本组术前缩短,且观察组患者颌面功能评分(17.44±0.34)分、咬合接触面积总和(321.44±58.41)mm2、咬合点最大力度总和(31.44±3.84)kg高于对照组的(15.98±0.23)分、(264.42±48.97)mm2、(27.13±2.46)kg,咬合不对称指数(20.48±2.33)%低于对照组的(24.36±4.12)%,咬合接触时间(1.45±0.21)s短于对照组的(1.89±0.46)s(P<0.05)。结论针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在坚固内固定术基础上增加牵引复位固定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口腔功能、口腔颌面解剖结构的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创伤性骨折 口腔功能 牵引复位固定术 坚固内固定术 颌面解剖结构
下载PDF
牵引复位固定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
3
作者 李顺海 李阳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牵引复位固定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坚... 目的:观察牵引复位固定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坚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牵引复位固定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恢复优良率、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张口度)水平、术后口腔功能指标(张口受限率、颞颌关节良好率、颌面结构复原良好率、咬合良好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优良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张口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张口受限率低于对照组,颞颌关节良好率、颌面结构复原良好率、咬合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5/40),低于对照组的32.5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复位固定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可提高恢复优良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术后口腔功能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但会延长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 坚固内固定术 牵引复位固定术 恢复优良率 口腔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治疗上颌骨骨折的效果
4
作者 陈德林 吕金伟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2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在上颌骨骨折治疗中同时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颌间牵引钉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31例上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65例)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研... 目的研究在上颌骨骨折治疗中同时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颌间牵引钉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31例上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65例)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研究组(66例)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牙周指标、颌面功能、骨折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8.48%)高于对照组(8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5)。研究组各项牙周指标、颌面功能、骨折恢复情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与颌间牵引钉在上颌骨骨折治疗中联合使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 颌间牵引钉
下载PDF
微型钢板螺钉在掌指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唐康来 杨柳 +2 位作者 许建中 吴梅英 李起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为提高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效果 ,作者总结了 1998~ 2 0 0 0年用微型钢板螺钉治疗 2 8例掌、指骨骨折。方法 :共 19人 ,2 8例骨折。男 11人 ,女 8人 ;掌骨 17例 ,指骨 11例 ;单纯骨折 7例 ,有合并伤 12例 ;闭合性骨折 9... 目的 :为提高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效果 ,作者总结了 1998~ 2 0 0 0年用微型钢板螺钉治疗 2 8例掌、指骨骨折。方法 :共 19人 ,2 8例骨折。男 11人 ,女 8人 ;掌骨 17例 ,指骨 11例 ;单纯骨折 7例 ,有合并伤 12例 ;闭合性骨折 9例 ,开放性骨折 19例。骨干部骨折用 4孔微型钢板固定 ,干骺部骨折用“T”或“L”形微型钢板固定 ;大斜形或螺旋形、关节内骨折用螺钉加压固定。术后即行主、被动活动 ,随访 2周~ 11个月。结果 :术后 18例关节活动达到优秀 ,其中 :掌骨骨折 14例 ( 14 /17) ,指骨骨折 4例 ( 4 /11) ;开放性骨折 6例 ( 6 /19) ,闭合性骨折 8例 ( 8/11)。 9例发生了并发症 ,其中 :掌骨 2例 ( 2 /17) ,指骨 7例 ( 7/11) ;开放性骨折 7例 ( 7/19) ,闭合性骨折 2例 ( 2 /11)。结论 :微型钢板及螺钉为掌、指骨骨折提供了牢稳的固定 ,有利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 ,获得了较好的手功能恢复 ;掌骨骨折优于指骨骨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骨折 掌骨骨折 微型钢板 螺钉 内固定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面中部骨折手术治疗及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55
6
作者 田卫东 李声伟 +2 位作者 潘剑 高振南 郑晓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治疗的98例面中部骨折病例,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时机及方法进行探讨。着重讨论了手术切开复位与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基础、临床效果及...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治疗的98例面中部骨折病例,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时机及方法进行探讨。着重讨论了手术切开复位与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基础、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结果:本组病例共98例,男性占78.6%,好发于21~40岁年龄段。伤因,车祸伤占32.6%,工伤事故的打击伤占24.5%,跌伤占17.3%。骨折以上颌骨为主的联合骨折为最多(72.45%)。行骨折Ⅰ期处理的45例及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Ⅱ期处理的42例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技术,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技术的联合应用是治疗面中部骨折,尤其是复杂骨折及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中部骨折 坚固内固定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97例应用体会 被引量:36
7
作者 沈志浩 费伟 +2 位作者 李铮 尹明平 廖楚航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68-169,共2页
目的:评估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使用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的97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应用经验。结果:97例中92例软组织创口Ⅰ期愈合,口内!关系恢复良好,颌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得以恢复,张口度... 目的:评估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使用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的97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应用经验。结果:97例中92例软组织创口Ⅰ期愈合,口内!关系恢复良好,颌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得以恢复,张口度正常,治愈率达94.8%。术后6月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均未见钛板或钛钉移位、断裂,周围骨质无疏松、吸收等现象。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效果确切,是治疗颌骨骨折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 颌骨骨折 坚强内固定
下载PDF
下颌骨骨折口内进路坚强内固定12例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罗渝宁 李少萍 +2 位作者 吴乃强 薛宏宇 王斌 《口腔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300-301,共2页
目的 应用坚强内固定原理治疗下颌骨骨折,探索口内进路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口内进路暴露下颌骨骨折部位(除升支及髁状突骨折),恢复咬合关系后,用小型钛夹板作单层骨皮质固定,术后不行颌间结扎。结果 11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伤口二期愈合... 目的 应用坚强内固定原理治疗下颌骨骨折,探索口内进路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口内进路暴露下颌骨骨折部位(除升支及髁状突骨折),恢复咬合关系后,用小型钛夹板作单层骨皮质固定,术后不行颌间结扎。结果 11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伤口二期愈合,全部病例咬合关系正常,无异常动度,无并发症。结论 下颌骨骨折(除升支及髁状突骨折)应采用日内进路的单层骨皮质坚强内固定,术后不需颌间结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坚强内固定 治疗 口内进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5
9
作者 邱建忠 陈勤 +5 位作者 周政 梁炜 邓宁 薛力 邵勇 关龙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895-896,共2页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微型钢板组据骨折部位采用"L"型、"T"型或直钢板固定骨折,钢板置于掌指骨背侧或侧方;克氏针固定组选用交叉克氏针或单根克氏针超关节固定骨折端;肌腱...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微型钢板组据骨折部位采用"L"型、"T"型或直钢板固定骨折,钢板置于掌指骨背侧或侧方;克氏针固定组选用交叉克氏针或单根克氏针超关节固定骨折端;肌腱损伤者均一期修复。术后对关节总活动度(TAFS评分标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样本均数比较。结果微型钢板内固定组骨折平均手术时间40min,平均愈合时间7.5周,TAFS评分标准,优良率90.5%;克氏针内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25min,平均愈合时间9.1周,TAFS评分标准,71 4%;两组间术后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其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且患指的屈伸功能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骨折 指骨骨折 内固定 克氏针 微型钢板
下载PDF
颧骨复合体骨折处理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耀武 刘彦普 +3 位作者 于擘 易玉龙 彭品祥 张浚睿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 :探讨颧骨复合体骨折致伤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选择。方法 :通过病案记录研究 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复位质量及面部外观评价依据临床观察及影像学检查。随访 3~ 12个月。结果 :79例患者中 87.3 %为男性 ,主要是 2 0~ 4 0岁... 目的 :探讨颧骨复合体骨折致伤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选择。方法 :通过病案记录研究 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复位质量及面部外观评价依据临床观察及影像学检查。随访 3~ 12个月。结果 :79例患者中 87.3 %为男性 ,主要是 2 0~ 4 0岁的青壮年 ,占 73 .5 %。交通伤为主要致伤原因 ,占 5 8.2 % ,其次为暴力伤 ( 15 .2 % )。颧面畸形、眼球内陷、复视、张口受限、咬合错乱发生率分别为 83 .5 %、2 4 .1%、19.0 %、60 .8%、3 5 .4 %。神经损伤以眶下神经为主 ,占 4 1.8% ,其次为面神经 ,占 13 .9%。最常用的手术进路为冠状切口 +前庭沟切口 ( 3 0 .4 % ) ,其次为单纯冠状切口 ( 2 2 .8% )。 4 0 .5 %的患者应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 ,2 0 .3 %的患者将小型钛板固定技术与钢丝结扎结合使用。74例患者获得了满意的颧面部外形。3例患者术后仍有轻度复视及眼球内陷。所有咬合错乱的患者均获得功能性咬合。结论 :颧骨复合体骨折有多种治疗方法 ,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应用冠状切口或辅加其它切口进路及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复合体 骨折 坚固内固定 冠状切口
下载PDF
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掌和指骨干骺部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金德富 高骏 +2 位作者 雷伟 胡能平 申运山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548-550,共3页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掌、指骨干骺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手掌、指骨干骺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克氏针内固定组44例(指),微型钢板内固定组46例(指);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掌、指骨干骺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手掌、指骨干骺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克氏针内固定组44例(指),微型钢板内固定组46例(指);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伤口感染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克氏针内固定组优良率(79.54%)高于微型钢板内固定组(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克氏针内固定组关节僵硬和肌腱粘连发生率低于微型钢板内固定组(P<0.01);2组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且2组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掌、指骨干骺部骨折,手指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微型钢板内固定,且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 微型钢板 骨折内固定 掌骨骨折 指骨骨折
下载PDF
正颌外科技术在颌面部陈旧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昌龙 徐兵 +3 位作者 王永盛 张建伟 闵莉芳 邹浩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正颌外科技术在颌面部陈旧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以寻找恢复面部外形和正常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对20例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患者,术前经三维CT重建、头影测量分析、模型外科等确定截骨部位及手术方案。对有咬合关系错乱者,制作定... 目的:探讨正颌外科技术在颌面部陈旧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以寻找恢复面部外形和正常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对20例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患者,术前经三维CT重建、头影测量分析、模型外科等确定截骨部位及手术方案。对有咬合关系错乱者,制作定位咬合导板,然后采用正颌外科技术在预定部位截骨或截开错位愈合骨段,恢复骨段连接、咬合关系及面形后,予以坚强内固定。结果:2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了正常面形,咬合关系满意,其中4例行上颌骨截开者,上颌骨前外侧壁发生骨不愈合,2例出现口腔上颌窦瘘。结论:利用正颌外科设计程序和截骨手段结合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骨陈旧性骨折,在将错位骨愈合的骨段重新复位或设计骨段移动到位的情况下,可恢复良好的面部外形和最大限度地改善咬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正颌外科 坚强内固定
下载PDF
冠状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殷卫红 戚道一 +2 位作者 王力敏 刘静明 朱正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6-678,共3页
目的探讨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和固定术中应用冠状切口入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84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患者应用单纯冠状切口为36.9%、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为32.1%、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前庭沟切口为16.7%和冠... 目的探讨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和固定术中应用冠状切口入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84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患者应用单纯冠状切口为36.9%、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为32.1%、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前庭沟切口为16.7%和冠状切口+前庭沟切口为14.3%。术中患者均使用微型钛板或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对于眶底骨折出现眼球内陷的患者以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进行眶底重建。结果84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后切口感染,术后随访3个月到2年,无面神经永久性损伤,术后所有咬合关系紊乱的患者均达到功能性咬合。通过训练后张口度得到满意恢复。8例患者术后患侧颧弓处仍稍显膨隆。术后眼球内陷只有1例仍大于3mm,其余均恢复满意。结论颧骨复合体骨折使用头皮冠状切口时,熟练掌握颞部的解剖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仔细保护神经及血管结构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切口 颧骨复合体 骨折 坚强内固定
下载PDF
24例髁突骨折经下颌后进路行坚强内固定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吴春云 施晓军 李颖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介绍发生于髁突颈和髁颈以下髁突骨折用小型钛板经下颌后进路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发生于髁突颈和髁颈以下骨折24例30侧,经下颌后进路以小型钛板行坚强内固定术。术后3~6个月后复查并评价疗效,复查内容包... 目的:介绍发生于髁突颈和髁颈以下髁突骨折用小型钛板经下颌后进路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发生于髁突颈和髁颈以下骨折24例30侧,经下颌后进路以小型钛板行坚强内固定术。术后3~6个月后复查并评价疗效,复查内容包括:张口度、张口型、咬合关系、X线表现、面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张口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张口型偏移明显改善,错牙合3例,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2例。X线检查:髁突骨折复位良好,髁突无移位。结论:下颌后进路是一种治疗髁突颈和髁颈以下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下颌后进路 坚强内固定术 解剖复位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浅析及防治初探 被引量:12
15
作者 阎旭 彭滟 +2 位作者 高宇 胡娟 韦海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9-550,共2页
总结97例患者,分析其中16例术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经颌间牵引或固定、颅颌固定或颅颏弹性牵引,14例患者恢复咬合关系,1例再次手术,1例转正畸科会诊。复位不准确、手术操作不当、术后缺少有效的颌间固定、颌间固定... 总结97例患者,分析其中16例术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经颌间牵引或固定、颅颌固定或颅颏弹性牵引,14例患者恢复咬合关系,1例再次手术,1例转正畸科会诊。复位不准确、手术操作不当、术后缺少有效的颌间固定、颌间固定不规范是颌骨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主要原因,及时解剖复位、手术正确规范、颌间牵引固定及选择性应用颅颌固定或颅颏弹性牵引代替颌间牵引固定是防治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内固定术 咬合关系不良 颌间固定
下载PDF
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肖金刚 刘磊 +2 位作者 田卫东 董海 李晓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髁突骨折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采用手术治疗的116例髁突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分别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髁突摘除术,随访3个月至3年,复查内容包括患者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髁突骨折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采用手术治疗的116例髁突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分别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髁突摘除术,随访3个月至3年,复查内容包括患者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神经损伤、颞下颌关节症状、面型和X线检查。结果:外形和功能均显著恢复,113例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占97.4%;115例张口度恢复正常,占99.1%;X线复查髁突骨折解剖复位率94.8%;15例儿童患者恢复良好,无下颌骨发育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是治疗髁突骨折的较好方法,严重移位或脱位的儿童髁颈和髁颈下骨折应采用可吸收接骨板进行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强内固定 髁突骨折 治疗
下载PDF
坚强内固定技术在面中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林润台 宿玉成 徐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 :分析总结坚强内固定技术在面中部骨折治疗中应用的价值及意义。方法 :本组病例 72例 ,分别为LeFortⅠ、LeFortⅡ、LeFortⅢ型骨折 ,部分合并颧骨、颧弓骨折及单纯颧骨、颧弓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分别或联合采用口内切口、眶下缘切... 目的 :分析总结坚强内固定技术在面中部骨折治疗中应用的价值及意义。方法 :本组病例 72例 ,分别为LeFortⅠ、LeFortⅡ、LeFortⅢ型骨折 ,部分合并颧骨、颧弓骨折及单纯颧骨、颧弓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分别或联合采用口内切口、眶下缘切口及头皮冠状切口进路 ,暴露骨折端复位骨折 ,选择不同规格的小型或微型钛板固定。有骨缺损者切取颅骨外板移植修复。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面形、开口度及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 :坚强内固定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骨折固定方法 ,提高了骨折固定稳定性 ,保证了效果 ,能早期促进骨折愈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强内固定技术 面中部骨折 应用 治疗
下载PDF
2种治疗方法对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咬合关系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廖镇 张纲 +1 位作者 李鹏飞 李登远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637-1638,1641,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用重建接骨板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后,是否采用颌间牵引对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对76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行重建接骨板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复位术,其中38例术后配合颌间牵引(治疗组),38例未行颌间牵引(对照... 目的探讨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用重建接骨板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后,是否采用颌间牵引对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对76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行重建接骨板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复位术,其中38例术后配合颌间牵引(治疗组),38例未行颌间牵引(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应用重建接骨板加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配合术后颌间牵引治疗,与单纯应用重建接骨板加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相比,对术后咬合关系改善明显,减少了术后咬合关系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粉碎性骨折 坚固内固定 颌间牵引
下载PDF
髁突解剖复位侧向螺钉技术治疗髁突矢状骨折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孟凡文 刘彦普 +2 位作者 胡开进 周树夏 孔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暂留螺钉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和定位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4例5侧下颌髁突矢状骨折采用耳屏前切口,暂留螺钉作为支点,行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联合定位螺钉固定技术坚强内固... 目的:探讨应用暂留螺钉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和定位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4例5侧下颌髁突矢状骨折采用耳屏前切口,暂留螺钉作为支点,行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联合定位螺钉固定技术坚强内固定骨折,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平均追踪12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治疗效果满意,下颌运动和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影像学检查提示骨折复位良好,髁突形态无异常。结论:暂留螺钉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和定位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省时、微创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髁突 矢状骨折 解剖复位 骨折内固定术 侧向螺钉
下载PDF
下颌角不利型骨折小型钛板内固定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科 罗洪 +4 位作者 吴亚东 黄光磊 宋具昆 陈昊 马宗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9-742,共4页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评价下颌角不利型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稳定性,为下颌角骨折坚固内固定提供生物力学的理论支持。方法:建立下颌角不利型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按照下颌角小型钛板外斜线单块钛板固定及下方增加一块钛板固定,分...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评价下颌角不利型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稳定性,为下颌角骨折坚固内固定提供生物力学的理论支持。方法:建立下颌角不利型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按照下颌角小型钛板外斜线单块钛板固定及下方增加一块钛板固定,分别模拟切牙咬合及健、患侧磨牙咬合,得出骨折段的相对位移情况。结果:下颌角不利型骨折,切牙功能咬合时,骨断端位移在150μm内,但在健侧及患侧磨牙功能咬合情况下,骨断端位移较大。2块小钛板固定时,骨断端相对位移量较大,需要降低咬合力至80N,1块钛板固定,骨断端相对位移量大,不能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结论:下颌角不利型骨折2块小钛板固定稳定性不足,需要降低咬合力;1块小钛板张力带固定不够稳定,需要严格选择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坚固内固定 不利型骨折 有限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